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
北秦岭元古代构造格架与演化
北秦岭元古代构造格架与演化
董云鹏;张国伟;赵霞;姚安平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卷),期】2003(027)002
【摘要】秦岭造山带是经历了多阶段的多陆块长期裂解、拼合的复合型造山带.最新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共同揭示沿商丹带分布有中新元古代蛇绿岩,并伴生有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弧后盆地、岩浆弧、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北秦岭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曾发展成为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活动大陆边缘,出现板块向北俯冲消减、弧后盆地的生成和蛇绿岩构造侵位及其后的碰撞造山作用.
【总页数】10页(P115-124)
【作者】董云鹏;张国伟;赵霞;姚安平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系造山带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造山带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造山带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造山带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P597;P584
【相关文献】
1.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演化 [J], 邓国辉;刘春根;冯晔
2.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 [J], 董云鹏;张国伟;朱炳泉
3.北秦岭中,晚元古代地质演化特征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J], 周鼎武;刘良
4.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 [J], 王国灿; 张孟; 冯家龙; 廖群安; 张雄华; 康磊; 郭瑞禄; 玄泽悠; 韩凯宇
5.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探讨 [J], 李江海;钱祥麟;谷永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基础研究的思考
关于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基础研究的思考张国伟;郭安林;姚安平【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6(016)010【摘要】作为全球大陆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长期所处的全球特殊构造部位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使其经历了世界其他大陆所未曾有的极端复杂条件,从而造就了它全球共性中的独有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赋存有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重大科学命题的丰富信息.因此,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成为当代地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和良好场所,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代地球科学已开始进入地球系统科学与后板块构造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我国这一地域优势和特有资源,参与国际地学发展和创建新的地球构造观及相关理论与方法已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文中在综合分析中国大陆全球共性中的特殊性基础上,概括提出4类优先研究的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关键科学问题:中国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新生代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变形及其深部过程;人类生存尺度的地壳构造活动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与演变趋势;中国大陆不同构造系统的交接转换和深部背景与演变过程,供地学界讨论参考.【总页数】6页(P1210-1215)【作者】张国伟;郭安林;姚安平【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系,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Lg尾波Q0值与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关系 [J], 苏伟;吴建平;明跃红;王椿镛2.中国大陆部分构造单元出露地壳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化学成分的比较--对地壳演化的制约和思考 [J], 汪洋3.中国大陆部分构造单元出露地壳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化学成分的比较--对地壳演化的制约和思考 [J], 汪洋4.根据形成地质作用对中国大陆岩石圈作构造分区 [J], 杨文采;于常青5.地幔柱构造与地幔动力学——兼论其在中国大陆地质历史中的表现 [J], 肖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一、概述秦岭造山带,作为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区,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随着近年来地层沉积、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我们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不断深化。
本文旨在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对秦岭造山带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新的划分和阐述。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东西南北构造共存的复杂造山带,其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特征、岩石地层、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后,认为秦岭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华北南缘陆坡带、秦岭岛弧杂岩带、秦岭弧前盆地系和秦岭增生混杂带等主要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不仅记录了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
本文的划分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同时也为矿产勘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资料。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
1. 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它位于中国大陆中央,横跨多个省份,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地壳演化、板块构造、矿产资源分布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机制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秦岭造山带是连接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关键区域,其形成和演化历史直接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壳增生、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等重要的地质过程,为理解地壳动力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秦岭造山带是多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包括金、银、铅、锌、铁、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等非金属矿产。
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秦岭造山带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张国伟090324
可以简要概括目前的关键科学问题为: 可以简要概括目前的关键科学问题为:
① 板块构造研究认识大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板块构造研究认识大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板块构造边界动力作用于不同于大洋板块的大陆的作用与 效应如何,即其地质物理化学过程, 效应如何,即其地质物理化学过程,属性行为与机制及结 果,从而重新认识大陆,发展板块构造理论。 从而重新认识大陆,发展板块构造理论。 ② 大陆是否完全起源与完全受控于板块构造?即大陆从起 大陆是否完全起源与完全受控于板块构造? 源到演化有无其自身机制,或者有自身与板块构造机制复 源到演化有无其自身机制, 合而运行?世界大陆,如象中国大陆这类长期活动非稳定 合而运行?世界大陆, 状态保存演化的大陆,更具有丰富特有的信息。 状态保存演化的大陆,更具有丰富特有的信息。
④大陆地表系统与大陆构造关系? 大陆地表系统与大陆构造关系? ⑤大陆构造与生命及生态演化关系? 大陆构造与生命及生态演化关系? ⑥大陆成矿、成藏规律与特性? 大陆成矿、成藏规律与特性? ⑦大陆深部结构与状态及过程和大陆地球化学动力学 ⑧地球动力学和板块构造动力学与大陆构造动力学
三、研究大陆构造,深化板块 研究大陆构造, 构造,发展固体地球科学 构造,
●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在大陆动力学近20年研究中, 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在大陆动力学近20年研究中 年研究中, 目前什么是其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本质关键前缘科 学问题? 学问题? ① 板块构造动力作用于大陆的效应、过程与机制。 板块构造动力作用于大陆的效应、过程与机制。 ② 有无非板块构造动力作用的真正大陆构造与演 化与机制? 化与机制? ③ 古老大陆地壳与岩石圈深部过程,陆下地幔羽、 古老大陆地壳与岩石圈深部过程,陆下地幔羽、 地幔根等深层地幔动力学及过程启示着什么大陆 实质性问题? 实质性问题? ●中国大陆全球共性中的个性,即地域的特性能够 中国大陆全球共性中的个性, 研究回答什么全球普遍本质问题与具有什么实质 地域优势? 地域优势?
封面人物 7张国伟
封面人物 7张国伟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版)》
【年(卷),期】2024()6
【摘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构造地质、前寒武纪地质学家。
现任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等职。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和陕西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长等。
【总页数】1页(PM0001-M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99号(批准诺伟司国际公司等25家公司生产的35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在我国登记或续展登记并发给进口登记证)
2.致力“燎原计划”,推进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教授
3.不断创造奇迹的“农民科学家”——徐伟忠(封面人物介绍)
4.忻州杂粮荣登联合国大舞台粮忻谷都董事长常云伟先生一行受邀赴京参加2019年联合国日暨联合国在华四十周年庆祝活动
5.封面人物·张大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_张国伟
2013 年 第 43 卷
第 10 期: 1553 ~ 1582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
图1 1554
华南大陆现今地质与大地构造背景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3 年
第 43 卷
第 10 期
1.2
华南大陆基本地质构成
华南大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使其形成了在板
块构造围限作用下的独特大陆构造 . 显生宙华南大 陆主要由扬子和华夏两地块所构成 , 现今整体陆壳 基本由三层显生宙盖层和双层前寒武纪不同基底构 成. 其基本地质组成与结构见表 1.
1.3.2.1
晋宁Ⅰ期(~0.9 Ga): 扬子与华夏两古陆微 板块的分别形成
现今华南大陆的西南缘川滇和东部赣浙闽地区 残存两带晋宁Ⅰ期构造变动残迹, 即 0.9~1.0 Ga 的板
1555
张国伟等: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
块拼合记录 . 综合判断认为它们是华南大陆新元古 代初期两个主要拼合带 . 赣淅皖交界地带的赣东北 残存现多有共识的德兴 - 东乡一线蛇绿混杂岩带 , 年 代以 0.9~1.0 Ga 年龄为主(舒良树, 2012; Wang 等, 2013). 与之同期但被后期江绍-萍乡断裂断错东移的 浙闽诸暨 - 丽水 - 武夷 - 梅州一线也残存有蛇绿岩及相 关火山岩带, 最新测年多获 0.9~1.0 Ga 年龄(Wang 等, 2012, 2013; Gao 等, 2009; Yao 等, 2012). 另外考虑武 夷山地区新元古界中普遍有 0.9 Ga 碎屑锆石 U-Pb 年 龄峰值(Wang 等, 2010, 2013; 向磊等, 2010; Yao 等, 2011, 2012). 筛除江绍断裂后期的走滑平移, 据两者 年代与地质地球化学的相同相似性 , 认为它们可能 应是晋宁Ⅰ期的同一拼合带 (图 2), 代表华夏地块主 体形成的早期构造事件 . 扬子西南缘川滇一带从岩 石地层及其碎屑锆石年龄峰值、岩浆活动 (包括花岗 岩)等综合残存记录和 0.9~1.0 Ga 年龄的集中, 综合 反映华南大陆西缘在新元古代早期曾发生格林威尔 造山拼合事件. 另如上所述, 地球物理探测揭示的华 蓥山、雪峰等陆壳岩石圈深层的俯冲界面, 可能属于 扬子地块内上覆盖层之下的元古代拼合记录(其确切 时代尚待进一步确定). 综合分析表明, 扬子与华夏地 区新元古代晋宁Ⅰ期(0.9 Ga)的构造拼合应分别代表 当时依然独立的扬子与华夏古微板块内部拼合、 形成 各自统一地块的构造事件.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中
国
地
质
:;<,$( , 7;,! =>?,, $%%$
$%%$ 年 $ 月
1234315 67 8967-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
张国伟 董云鹏 姚安平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陕西 西安 &!%%’( ) 提要: 根据人类社会和我国发展的新需求和当代地学的新发展, 就我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学术思路、 起点、 科学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面对地学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制定地学前沿领域研究战略, 面向全球, 从我国大陆 地 质 实 际 出 发 , 充分发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域优势与特色, 突出中国大陆动 力学关键科学问题, 建立持续研究基地, 重点解剖, 重点突破。以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突破口, 源头创新, 参与国际地学 发展与竞争, 进入世界地学先进行列, 为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而努力, 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关 键 词: 大陆动力学; 造山带; 创新; 关键科学问题; 突破; 贡献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中图分类号: )*#! ; )*#$+,$
[#(, #*] 等 。
, 诸如中国大陆
多造山带, 多级盆山组合, 多块体的拼合, 陆块多而 小且破碎, 具长期多期活动性。 中国还出现世界上少 有或独一无二的现象,如青藏高原地壳加厚与急剧 隆升, 中国东部岩石圈的减薄, 大范围面积性超高压 岩石剥露地表, 世界上最广阔弥散的构造变形域, 密 集分布的蛇绿混杂岩带, 即板块缝合带, 广泛发育的 火山弧与岩浆弧, 丰富而特殊的古生物群落和地壳、 地幔化学组成与演变中的区域性过渡特征等。中国 还是世界上强烈的地震区与新构造活动区,从全球 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到马利亚纳深海沟,有限距离内 巨大差异升降与地表形态分异等等。这些都反映中 国大陆地壳组成与构造复杂特异,长期处于非稳定 演化状态。 总之, 可以概括中国大陆在全球共性中的 特异性主要如下。
17位南阳籍院士名单
17位南阳籍院士名单1.冯友兰(1895~1990),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史学科主要奠基人,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前身)。
2.陈凤桐(1897~1980),内乡县人,农业经济学家,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3.冯景兰(1898~1976),唐河县人,冯友兰之弟,地质学家,1956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4.杨廷宝(1901~1982),宛城区人,建筑学家,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5.丁声树(1909~1989),邓州市人,语言学家,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主持编写《现代汉语词典》。
6.张炳熹(1919~2000),社旗县人,地质学家,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7.杨士莪(1931~),宛城区人,杨廷宝之子,船舶水声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8.余永福(1932~),南召县人,选矿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9.朱晓东(1932~),淅川县人,心血管外科专家,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0.张勇传(1935~),宛城区人,水力发电工程专家,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王占国(1938~),镇平县人,半导体材料专家,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12.袁晴棠(1938~),女,南召县人,石油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3.杜祥琬(1938~),镇平县人,应用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4.张国伟(1939~),南阳市人,地质学家,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15.王光谦(1962~),镇平县人,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200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16.刘炯天(1963~),内乡县人,选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7.申长雨(1963~),宛城区人,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专家,郑州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西北大学地质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
中国大学教学 2008年第11期49常 江,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主任,副研究员;赖绍聪,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教授;喻明新,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
西北大学地质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常 江 赖绍聪 喻明新摘 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是学校承担的历史使命。
本文总结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探索了地方性综合大学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学科建设;地方性综合大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科从“211工程”建设之初就被明确列为重点建设学科,经过“九五”、“十五”不断建设和发展,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一、策划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提升科研水平重视科学研究是地质学系的传统,也是支撑地质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既是对学科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是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更是重大成果形成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地质学系坚持面向学科前沿,通过解决国家级重大科研难题,地质学系的科研规模和研究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1992年,张国伟教授联合全国15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150多名专家学者,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八五”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的研究,力图通过解剖秦岭大陆造山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基础理论。
研究工作取得突出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当年空缺,二等奖中仅此一项地学研究成果)。
舒德干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次揭示出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全貌轮廓,并在后口动物谱系的起源、脊椎动物和棘皮动物等重要门类的实证研究和演化探索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先后在Nature 、Science 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11篇论文,获得了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高山特聘教授承担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其动力学、壳幔交换作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新的系统解剖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上。
张国伟:教学科研相得益彰
张国伟: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简介】张国伟,男,汉族,193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始终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并在科研领域勇攀高峰。
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50多年来,张国伟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了构造地质学等8门课程的教学。
每一次上课都精心准备,每一年都有新的内容。
他的课生动幽默,信息量大,为了能够听他的课,学生都争着抢占好座位。
尤其是他的报告和讲座,总是场场爆满。
张国伟在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上花费了大量心血。
他说,导师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与道德素质。
张国伟指导培养的学生,很多已成为单位学术领导、学术带头人、杰青、长江学者等。
野外考察实习是地质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张国伟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习中他坚持与学生一道东奔西走,同吃同住。
学生出野外实习,往往嫌苦嫌累,不愿多待,但与张国伟一起外出的学生从来不叫苦叫累,主动要求延长时间,多承担任务。
学生说:“张老师在野外比我们年轻人走得都多都快。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2010年张国伟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而生病住院,但是在住院期间,他脑子里想的还都是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们看到病床上到处堆的都是文件和资料。
他还记着吩咐出野外的带队老师如何安排行程路线,注意事项是什么,要保证学生们的安全等。
在科研领域,张国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世纪60年代早期,张国伟一毕业就开始涉足秦岭造山带的研究。
10年间,他带领学生前后多次穿越秦岭,其中数千公里完全是徒步。
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秦岭的沟沟岔岔。
无怪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张国伟具有准确无误说出某某地质现象在哪条沟、拐几道弯的一棵核桃树下的本事。
几十年间,张国伟参与的“富铁会战”研究、“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1992-1997)”研究等,多次引发学界轰动。
他倾心多年的研究成果《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已成为秦岭研究的一部经典巨著。
秦岭区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问题探讨
秦岭区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问题探讨
张国伟;于在平;董云鹏;姚安平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2000(016)001
【摘要】秦岭造山带中夹持大量前寒武纪岩层、地块,筛除后期改造与变位,追踪复原,它们复杂而多样,不仅是秦岭造山带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早期中国大陆壳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带.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秦岭区早前寒武纪具非统一多陆块分离拼合特征,晚期已成为早期华北陆块的边缘带.中新元古代相应于Grenvillian 造山事件和Rodinia超大陆全球性构造时期,秦岭区从扩张裂谷系与小洋盆兼杂并存的垂向加积增生构造体制向侧向增生为主的板块构造转换过渡,具有深刻地幔动力学背景,独具特征,富有重要大陆动力学探索意义.
【总页数】11页(P11-21)
【作者】张国伟;于在平;董云鹏;姚安平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2
【相关文献】
1.北秦岭前寒武纪地壳组成及其构造演化 [J], 裴先治;王洋;王涛
2.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 [J],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胡云绪;潘晓
萍;杨军录;贾群子;李文明
3.小秦岭区域构造格局演化与金矿形成过程 [J], 胡正国
4.福建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及演化浅析 [J], 陶于祥
5.秦岭杂岩的组成,构造格局及演化 [J], 王涛;胡能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世纪构造地质学的纵深发展: 深海、深部、深空、深时四领域成就及关键技术
新世纪构造地质学的纵深发展:深海、深部、深空、深时四领域成就及关键技术李三忠;张国伟;刘保华;郝天珧;戴黎明;刘鑫;刘丽萍【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0(017)003【摘要】近10年来,构造地质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建立超越板块构造理论的时代已经来临,地幔柱理论与板块构造理论的融合必将为太阳系乃至宇宙形成的构造过程提供全新认识.文中从宏观角度,综述了当前深部、深海、深空和深时4个发展方向取得的成就,展望了这4个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综合概述了推动近10年来构造地质学发展的4个关键技术:针对表面构造形迹的高精度激光高度计(深空星球表面成像)、高分辨率多波束(深海海底地形成像);针对深部构造形态的层析成像(tomography);针对动力学演化(深时)的各种模拟软件(ANSYS、COMSOL、FLAC等);针对物质材料流变学的高温高压实验和成分原位测试技术.【总页数】17页(P27-43)【作者】李三忠;张国伟;刘保华;郝天珧;戴黎明;刘鑫;刘丽萍【作者单位】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相关文献】1.宝深集团纵深发展赢战国内抢滩国际--宝深自动化成套设备生产线峻工投产 [J], 党眉清2.深空探测的发展和对我们的挑战--栾恩杰在深空控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J], 栾恩杰3.深空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 [J], 欧阳自远;李春来;等4.深地、深海、深空:中国“决战深部” [J], 新华社5.深空通信系列讲座之二深空通信的现状与发展 [J], 张更新;谢智东;沈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山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和方法
盆山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和方法刘少峰;张国伟【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5(012)003【摘要】盆地和造山带作为大陆岩石圈表面发育的两个基本构造单元,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物质上相互转换和在地表形态上相互调整、均衡,两者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不同时期原始盆山结构、山脉变形样式、盆地充填格架及主要构造带、构造地块展布是盆山关系研究的几何学问题;山盆之间的叠加、转换和迁移历史,山脉基底和盖层剥露过程、折返机制,隆升过程,盆地的沉降方式、沉积记录和物源类型,造山带剥蚀物质的去向,山脉剥蚀量,造山带的增生方式等是盆山关系研究的运动学问题;盆山系统反映出的造山过程、区域动力学背景、深部流变学机制和调整过程及盆山演化动力模拟是盆山关系研究的动力学问题和最终目标.盆山关系研究的内容可初步确定为,不同时期的盆山几何配置关系,盆地层序地层序列与多幕构造控制关系,盆地沉积物物源与山脉剥露过程关系,盆地沉降与山脉隆升关系,地表过程与构造作用关系,盆山系统演化动力学.【总页数】11页(P101-111)【作者】刘少峰;张国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盆山接触关系研究 [J], 陈袁;牟中海;马达德;李文龙;林伶;李乐2.盆山结合部近地表速度结构与静校正方法研究——以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结合部为例 [J], 侯贺晟;高锐;贺日政;刘金凯;酆少英;管烨;蔡勋育;James.H.Knapp;Francis T.Wu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 [J], 许建东;马宗晋;曲国胜;李军4.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结合部位深反射资料处理方法与初步地质认识 [J],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匡朝阳;卢占武5.基于平衡剖面对断裂带地层展布恢复的方法——以川西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为例 [J], 熊连桥; 姚根顺; 熊绍云; 沈安江; 郝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岭北缘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的新思索
秦岭北缘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的新思索
宋传中;张国伟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2004(011)003
【摘要】变形分解作用使得地质体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纯剪变形分量和单剪变形分量。
斜向汇聚常常产生变形分解作用,导致造山带内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构造变形和组合图案普遍存在,是研究大陆造山带结构、演化和大陆增生、保存等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总页数】1页(P8)
【作者】宋传中;张国伟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3
【相关文献】
1.基于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理论的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变形研究 [J], 宋传中;牛漫兰;刘国生
2.秦岭造山带北缘的斜向碰撞与汇聚因子 [J], 宋传中;张国伟;牛漫兰;刘国生;霍立新
3.西秦岭北缘断裂分段运动变形特征分析 [J], 陈长云;贺建明
4.华北板块南缘的变形分解:洛南-栾川断裂带与秦岭北缘强变形带研究 [J], 宋传中;
任升莲;李加好;陈泽超;连芸;蔡志川
5.西秦岭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的走滑转换变形及其与陇山地块的相互作用 [J], 刘锁旺;甘家思;姚运生;申重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张国伟;董云鹏;姚安平;李秋生;刘训;姜枚;史大年【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2(029)001【摘要】根据人类社会和我国发展的新需求和当代地学的新发展,就我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学术思路、起点、科学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面对地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制定地学前沿领域研究战略,面向全球,从我国大陆地质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特色,突出中国大陆动力学关键科学问题,建立持续研究基地,重点解剖,重点突破.以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突破口,源头创新,参与国际地学发展与竞争,进入世界地学先进行列,为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而努力,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总页数】7页(P7-13)【作者】张国伟;董云鹏;姚安平;李秋生;刘训;姜枚;史大年【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1;P542+.2【相关文献】1.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J],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奎;乐光禹;刘顺;李天斌;宋鸿彪2.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哈图沟-清水泉-沟里韧性剪切带塑性变形及动力学条件研究[J], 李小兵;裴先治;陈有炘;刘成军;李佐臣;李瑞保;陈国超;魏博3.大巴山陆内造山带高压古流体及其运移动力学机制研究 [J], 覃小丽;李荣西;杨玲;董树文;何为;杨清宇4.Betic-Rif造山带建造与西地中海地球动力学——从Alboran构造域和外Rif构造带的构造与变质演化研究中得到的认识 [J], Francois Negro;Philippe Agard;杨楚鹏(译);万玲(校)5.天山造山带深部探测及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 [J], 雷显权;陈运平;赵俊猛;赵炯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深地震探测综述
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深地震探测综述张国伟;董云鹏;姚安平【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2(021)001【摘要】沿新疆地学断面走廊域实施了3种深地震探测方法: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宽角反射与折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移动式宽频地震观测,揭露出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的结构与横向变化,发现了塔里木大陆地块与青藏高原西北部西昆仑造山带碰撞的地震学证据,揭示出天山与塔里木、天山与准噶尔,以及昆仑山与塔里木之间的岩石圈尺度盆山耦合关系.阶段成果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注意,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这些新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对比研究青藏高原南北两缘不同的碰撞变形之深部过程.【总页数】8页(P11-18)【作者】张国伟;董云鹏;姚安平【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西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演化——塔里木南—西昆仑多学科地学断面简要报道 [J], 郭力宇;甘枝茂;李惠民2.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岩石圈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 [J], 酆少英;刘保金;姬计法;何银娟;谭雅丽;李怡青3.松潘地块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 [J], 高锐;王海燕;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匡朝阳;卢占武4.新疆地学断面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西昆仑-塔里木结合带岩石圈细结构 [J], 高锐;肖序常;刘训;管烨;李秋生;卢德源;李朋武5.南天山造山带与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深层岩石圈对接 [J], 钱俊锋;肖安成;杨树锋;贾东;孟立丰;李一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板块内的岩石圈垂向加 积增生与中、下地壳流变作 用显著控制影响着秦岭的造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强烈 而显著,使之面目一新.
山作用与构造变形
4
秦岭造山带主要矿床类型
秦岭造山带主要矿床类型
中新元古代垂向加积增生为主的扩张裂谷构造体 制演化阶段: VMS矿 床 (如 筏子坝铜矿、阳坝 铜矿床)和岩浆熔离型硫化镍矿 (如煎茶岭镍矿床) 及结晶分异型铬铁矿矿床(如松树沟铬铁矿)。
2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
2.1
秦岭新元古代构造体制的转 换与秦岭板块构造的发生
2.2
秦岭板块构造的扩张期
秦岭板块构造的俯冲与古特 提斯洋的打开
2.3
秦岭板块构造的碰撞造山 2.4 过程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
2.1秦岭新元古代构造体制的转换与秦岭板块构造的发生 秦岭是在早前寒武纪非均一拼合的结晶基底基础上,经中元古代 裂谷与小洋盆并存的构造体制扩张、裂解发展演化,从新元古代 开始逐渐转换为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本特征的板块构造演 化阶段.新元古代,包括1,0一.08Ga的晋宁构造期和.08一0.7Ga 的早中展旦纪,是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发生转换的重要构造演化 时期.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
2.3秦岭板块构造的俯冲与古特提斯洋的打开
沿商丹俯冲带平行分布一列俯冲型花岗岩 (444一357Ma),并且显示向北的成分极性变 化.证明秦岭在中奥陶世至志留纪已开始转人 板块的俯冲收敛期,而且是扬子板块向华北板 块之下的俯冲. 泥盆纪开始,随着东古特提斯洋的逐步 扩张,秦岭作为其组成部分而受其控制, 秦岭微板块的游离.由于勉略洋的打开,使 得原属扬子板块北缘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分 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块体,成为介于勉
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阶段:为条带状含铁 建造 (BIF)中的火山 沉积一变质铁矿床,以 鱼洞子铁矿床为代表。
新元古代一古生代一中生代初期的板块构造 体制发展演化阶段:①VMS矿床 (如铜峪铜矿 床);②SEDIX 型铅锌矿床 (如黄石板、泗人 沟、等铅一锌矿 ) 和③超镁铁岩矿床 ( 如三岔 子铬铁矿矿床)。
目录
CONTENTS
1.人物简介 2.秦岭造山带 的造山过程 3.秦岭造山带 的结构构造 4.秦岭造山带 主要矿床类型
1
人物简介介
人物简介
张国伟 教授,男,1939年生, 河南南阳人。1961年毕业于西 北大学地质学系并留校任教。现 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造 山带地质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 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第六届学 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大 学特聘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洋底 动力学研究所所长。
秦岭造山带主要矿床类型
秦岭造山带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历史,并在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以不同构造体制发展演 化而最终形成复合型造山带,伴随多期构 造复合活动而发生的成矿作用,以成矿规 模大、成矿时间跨度大、矿床类型多、保 存条件复杂为特征,是研究中央造山带成 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
参考文献
[1] 朱赖民,张国伟,李犇,郭波.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J].矿 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27(4):284 -390 [2] 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中国科学(B辑),1995,25(9):994-1003 [3] 张国伟,孟庆任,于在平,孙勇,周鼎武,郭安林.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中 国科学(D辑),1996,26(3):193-200 [4] 张国伟,董云鹏,姚安.平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J].陕西地质,1997,15(2):1-14 [5] 张国伟,郭安林,刘福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庆任,肖庆辉.秦岭造山带三维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J].中国科学(D 辑),1996,26:1-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
2.2秦岭板块构造的扩张期
依据商丹带北侧成带分布的俯冲型花岗岩的最 早年龄为润444Ma,若把它作为俯冲收敛时间的 下限,证明前奥陶世为秦岭板块的扩张期.
震旦纪 到早奥 陶世秦 岭处于 板块构 造的扩 张期的 证据:
按照现有古地磁资料和地球化学方法估算及按秦 岭构造平衡剖面推算秦岭早 古 生代初期最大扩张 量,即洋盆宽度约为2000-3000km,是一个有限的 扩张洋盆.
主造山期后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①斑岩 一矽卡岩型钼(钨)矿床 (如金堆城、南泥湖等矿床); ②岩浆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 (如铁炉坪、银一铅一 锌矿床)和 ③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 (如 文峪、东窗 等石英脉型金矿床;上宫、公峪等蚀变岩型金矿 床和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等)。
秦岭造山带主要矿床类型
你的内容到此。
人物简介
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地质研究和盆山关系与含油气 盆地构造研究。在造山带与前寒武纪地质和盆山关系研究,尤其秦岭与中 央造山系和相关含油气盆地、中国华北地块南部及冀东迁安等早前寒武纪 地质、以及国内外主要造山带对比与大陆动力学等的研究,取得了富有创 造性的系统科学成就。
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
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 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 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 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 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
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
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 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 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 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批评指导
商丹缝 合带
勉略缝 合带
华北地 块南部 带(原华 北板块 南部)
扬子地 块北缘 的造山 带前陆 冲断褶 带
秦岭微 板块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
造成秦岭造山带现今 的结构构造的原因:
它是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
多种类型造山作用的复合;
晚元古代一古生代主造山作 用时期是由3个板块沿两个主 缝合带俯冲碰撞而造山
三.全面碰撞、变形变质、隆升成山
3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
秦岭造山带现今结构呈现 为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 桥”式三维结构几何学模 型。深部地球物理场为近 南北向异常与状态,而上部 地壳则以近东西向构造为 主导,其间的中、下地壳呈 水平流变状态.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
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
形成秦岭新的板块构造格局,勉略有限
洋盆打开成为古特提斯洋新的北侧分支 洋,秦岭微板块游离出来。
略新洋盆和商丹正在消减俯冲带间的一个
微板块,暂称秦岭微板块.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
2.4秦岭板块构造的碰撞造山过程
秦岭造山带的碰撞过程即是一个慢长复 杂过程,以下将其划分为3个时期:
一.点接触初始碰撞,残留洋盆时期 二.面接触碰撞与残余海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