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
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一、前言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的基本生活物质,是国家、民族、人民生存、发展和安全的基础。
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本文将就目前粮食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参考。
二、粮食生产问题分析1、农民数量和素质中国的农业面积占到了世界的7%,产量占到了世界的1/3,但粮食生产依附于农民数量和素质。
目前,中国的农民人口正在逐年减少,年龄不断上升,工作能力不断下降。
同时,农民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对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2、粮食生产方式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受到空气、水土污染的挑战,同时面对着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粮食生产方式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资源配置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粮食消费问题分析1、粮食安全问题当前,粮食安全问题涉及国内外多个领域,需要更多、更系统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内部消费市场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储存、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
外部消费市场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多样的贸易安全问题。
2、饮食习惯对于粮食状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会相应的改变。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食用快餐,但快餐营养价值低,不健康。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喜欢进口食品,同时又导致了国产粮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加强科技、营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使得粮食得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饮食需求,是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
四、粮食贸易问题分析1、粮食贸易历史中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也是粮食进出口大国。
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粮食国,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进口粮食国,粮食贸易占据了国际贸易中的很大一个比例。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
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
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
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
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
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
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
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
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我国粮食价格伴随着粮食政策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粮食价格变动,会引起多种生活资料价格的变化。
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粮食减产和我国粮食加工转化能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出现新一轮连续性上涨,己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研究粮食价格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粮食价格问题解决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受思想观念、体制、环境和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实行市场调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值得研究。
一、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落后,制约了粮食价格改革。
我国粮食是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慢的产品,许多粮食工作者和经济学家都不敢轻言中国粮食供给多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由于市场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粮食产品难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
有相当一部分粮食部门的干部和职工仍然固守粮食是“特殊商品”,价格应由国家统一管理,有关部门和决策者也迟迟不敢轻言全面放开粮食价格,怕影响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不破除,思维不更新,粮食价格改革就难以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新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就难以生成。
(2)粮食的价格波动较大,宏观调控仍需进一步改进。
20世纪90年代,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风险基金,逐步用经济手段调控粮食价格和市场,但是。
由近年来的实践看,仍然存有一定的计划经济问题。
首先在调控手段上,行政命令运用的多,经济方法运用的少,调控时机和效果滞后。
表现在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调控经验和有效的调控手段,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一、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但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粮价波动频繁,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粮价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将分析粮价波动的原因,包括国际市场影响、国内政策调整、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粮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包括物价水平、居民消费、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流通结构等,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1. 简述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
粮食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的核心。
粮食的稳定供应是确保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粮食的充足供应可以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的自给自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粮食的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只有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外部因素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再者,粮食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国内粮食市场现状及政策分析
2021年国内粮食市场现状及政策分析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已处于全球粮价“高地〞。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重于泰山。
针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现行的收储制度,2021年我国将采取分品种施策的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
2021年国内粮食市场现状及政策分析详述如下。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比2021年增加1440.8万吨。
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比2021年增加1484.6万吨。
在国内粮食总产量“十二连增〞、国内外粮食价差明显处于高位导致进口粮源数量大增的格局下,2021年国内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创历史新高。
受制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加工行业处于整合去产能化,终端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更多最新粮食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1-2021年粮食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1年以来,国内小麦、玉米及稻谷市场均面临因经济增速放缓及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所引发的需求疲软、粮企生存环境艰难的困局,但品种间受政策“双刃剑〞作用影响不一。
小麦、稻谷及玉米市场行情呈现弱势运行态势,价格底部重心明显下移,尤以玉米市场价格跌势明显。
政策定调粮市改革2021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假设干意见?,要求“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在农产品〔000061,股吧〕领域,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2021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2021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自2021年以来,国家就开始对现有粮食价格政策进行改革,当年开始试点推行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2021年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调整油菜籽临储收购政策,且大幅下调玉米临储收购价。
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困难及措施建议
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困难及措施建议引言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粮食企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的粮食企业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旨在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 市场需求波动大由于粮食市场受天气、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常常出现波动,这给粮食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 生产成本上升粮食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水资源等要素价格上涨,二是劳动力成本增加。
3. 品牌建设不足由于品牌建设投入较少,粮食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较低,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4. 信息交流不畅粮食企业与农民、政府、消费者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影响了粮食产销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5. 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企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 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粮食企业也面临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挑战,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措施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提高粮食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市场预测和调控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收集、预测和调控机制,提前应对市场波动,制定相应的生产、采购和销售策略,保证企业良性运营。
2.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加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开展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4.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农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提高产销一体化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5. 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加大对粮食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难题和解决策略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难题和解决策略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粮食需求不断上升,农业行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农业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资金不足问题由于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投入,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民借贷普遍持谨慎态度,这导致了一些潜在优质项目无法得到合理的资本支持。
1. 引入新型金融模式通过引入新型金融模式如互联网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等,能够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灵活的借贷渠道。
这些金融模式能够依靠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和快速审批,帮助解决资金压力。
2. 政府补贴政策政府可以制定更为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农民可以获得种植补贴、设备补贴和技术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从而减轻经济压力。
三、科技创新滞后问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化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并积极推广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如智能物联网、精准施肥、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 加强与高校合作政府应鼓励大学与农民合作,开展实地研究和试验。
学校可以向农民输送新型科研成果,并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相互合作将加速科技创新在农业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四、市场需求不稳定问题农产品产销对接困难,导致了一些农民无法稳定获得合理收益。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给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1. 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透明的溯源系统对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信任以及提高产品溯源能力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溯源标准,并通过物流管理和数据追溯等方式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研究
3、制定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粮食收储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通过政 策手段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稳定粮食价格。
4、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 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等行为,从而促进粮食市场的稳定运行,控制粮食价 格的波动。
5、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议价能力,从而增强农民在市场 交易中的地位,减轻粮食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我国粮食市场供求状况及 其变化趋势,以更好地把握粮食价格波动的规律;二是探讨不同政策调控手段 的效果及其比较优势,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控手段;三是国际市场 的动态及其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价格波动一直是一个备受的问题。本次演示 将从粮食价格波动的背景、特征、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 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3、不同种类粮食的价格波动:不同种类的粮食价格波动存在差异。例如,小 麦的价格波动通常较大,而大米的价格则相对稳定。
三、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因素: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会导 致粮食产量波动,从而引起价格波动。
2、需求变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会发生变 化。例如,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增加,导致饲料用粮的需求增加。
此外,还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政策动向,积极 参与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治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倒挂的判断与应对策略
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倒挂的判断与应对策略武舜臣;高盈盈;胡舟【摘要】粮食价格倒挂是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呈现的典型价格现象,也是制约现阶段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可持续性的重大难题.尽管现阶段粮食价格倒挂的政策性起因与“统购统销”和“双轨制”时期的粮食价格倒挂相似,但已从绝对倒挂转变为相对倒挂,应对环境也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现阶段粮食价格倒挂问题,既不能走计划经济的下游管控老路,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价格政策的推广,加上近年来国际粮价低迷以及WTO规则的约束,近期的粮食价格倒挂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粮食价格倒挂问题的解决,需要积极推进全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做到市场化目标下的短期适应(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与长期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结合.【期刊名称】《西部论坛》【年(卷),期】2016(026)006【总页数】7页(P37-43)【关键词】粮食价格倒挂;统购统销;双轨制;目标价格;粮食安全;成品粮原粮比价;绝对倒挂;相对倒挂;粮食市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者】武舜臣;高盈盈;胡舟【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6;三亚学院管理学院,海南三亚572000;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7;F307.112008年以来,逐年提升的托市收购价格与低迷的国际市场价格共同将我国粮食价格倒挂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从外在表现看,价格倒挂主要表现在原粮和成品粮、产区和销区、国内和国际三个层面。
作为粮食市场中出现的典型价格问题,粮食市场的价格倒挂问题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成为价格传导研究或政策改革研究的起点。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以价格倒挂为起点的文献丰富,但粮食“价格倒挂”的概念依然非常模糊,缺乏准确定义(翁鸣,2015)。
看似无需解释的事实基础往往更需要一个严谨的逻辑判断,以此为基础的分析才更为科学合理。
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倒挂的判断与应对策略
研究或政策改革研究 的起点。然而, 遗憾 的是 , 虽然 以价格倒挂为起点 的文献丰富 , 但粮食 “ 价格倒 挂”
的概 念 依然 非 常模 糊 , 缺 乏 准 确定 义 ( 翁鸣, 2 0 1 5 ) 。 看似无 需解释 的事 实基 础 往往 更需 要 一个 严谨 的逻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6 . 1 5 ;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 0 8 . 0 1
( P A P D ) 和“ 青蓝工程 ” 项 目( Q i n g L a n P r o j e e t ) 作者简 介 : 武舜 臣( 1 9 8 7 一 ) , 男, 山东沂水人 ; 博士研究生 , 在南京 财经大学粮食安 全与战略研究 中心学习 , 主要从事 粮食经济研究 。
摘 要: 粮 食价 格倒 挂是 近年 来 国内粮 食 市场 呈 现 的 典 型 价格 现 象 , 也是 制 约现 阶段 粮食 托 市 收 购政
策 可持 续性 的 重 大难 题 。尽 管现 阶段粮 食 价格倒 挂 的政 策 性起 因 与“ 统 购统 销 ” 和“ 双轨 制 ” 时期 的粮 食 价
格 倒挂 相似 , 但 已从 绝对 倒挂 转 变为相 对 倒 挂 , 应 对 环境 也 已发 生根 本 性 变化 。 面对 现 阶段 粮 食 价格 倒 挂
以为粮食价格倒挂 的定义提供参照。概括地说 , 粮
食 价格 倒 挂 是 粮 食 商 品在 流 通 环 节 或 产 销 地 区 间
作为粮食市场中出现的典型价格 问题 , 粮食市场的
价 格倒挂 问题引起 国 内学 者 的关 注 , 成 为 价 格 传 导
出现的一种 价格反常现象 , 具体 表现为两种类 型 :
. 插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摘要: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十九年增产丰收。
但居安也要思危,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挑战;应对1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粒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只有深刻分析国内外粮食安全的重大形势,才能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1.1从国际来看,全球性粮食危机正在逼近《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
除此之外,还有将近23.7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这个数据在短短一年内就增加了3.2亿。
这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
一方面,新冠疫情本身破坏了全球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阻断粮食生产链,导致粮食供应减少,粮食消耗增大,由此产生的供需矛盾加剧了粮食安全的紧张形势。
另一方面,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很多产粮大国为了保护本国民众的生存,宣布禁止粮食出口,开始捂紧自己的“粮袋子”。
二是气候灾害频发。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生产将面临威胁。
2021年夏季,全球小麦主产国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都遭遇了极端干旱天气的冲击,严重影响小麦收成,导致全球小麦出口价格上涨了46%。
三是全球武装冲突发生。
2022年至今,俄乌冲突长期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则有“欧洲粮仓”的称号。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俄乌两国玉米、大麦、小麦的出口量分别占到全球出口量的16%、29.6%和25.7%,葵花籽油占比更是高达76%。
如果俄乌冲突长期存在,将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供应链,由此小麦、玉米的期货价格一路高涨。
1.2从国内看,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态势一是粮食需求总量不断上涨。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对各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在粮食价格波动下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影响因素国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点:1.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国际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
当粮食供应大于需求时,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当粮食需求大于供应时,粮食价格相对较高。
2.季节和天气:粮食生产季节以及天气状况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
气候异常、干旱、洪涝等天气灾害都可能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国际粮食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全球通货膨胀、利率变动以及汇率波动都可能间接影响到粮食价格。
影响程度与我国的挑战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还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下面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挑战:1.粮食进口压力:如果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我国将面临更大的粮食进口压力。
当前,中国仍然依赖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的一部分。
2.成本上涨和通胀压力:高国际粮食价格意味着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从而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这可能对农民收入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稳定问题:粮食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高粮食价格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过高的粮食价格可能威胁社会和谐,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1.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改良传统耕作方式以及优化农产品贮存和运输系统等,能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2.扩大农业供给: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度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13 亿人口的大国,重视粮食生产尤为重要。
我国粮食从整体上看是安全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
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误区对策1 粮食安全的内涵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2.1粮食消费持续增长一是人口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增加了需求。
过去10 年,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人。
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和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有2.3 亿人,过去这些人在农村种地、养猪,现在已经变成买粮、买肉吃了。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
过去10 年,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增加了80%以上,人均消费食用油增加了2 成、肉类增加了3 成、水产品增加了6 成、奶类翻了两番。
三是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九五”期间工业用粮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
2.2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151亿亩,短短7年时间减少了1亿亩。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应和问题及完善建议_兰录平
1.3 夯实了调控的物质基础,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即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也只是公布价格数据,
自 2004 年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扭转了 并没有告知农民价格是如何构成,给农民不信任感,
2000-2003 年粮 食 总 产 量 连 续 4 年 下 滑 的 局 面 ,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在
对策略,保持了国内粮食市场的相对稳定,保障了国
(4)政策没有明确或细化收购贷款与利息补贴
家粮食安全,维护了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等相关问题。一是“库贷分离”的问题。最低价收购信
2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 问题
贷实行“统贷统还”,资金贷款人是各地的农发行市 级分行,而最低价粮食库存的实际监管人是各地农 发行县级支行,造成资金贷款、粮食库存分别由市级
的稳定。最低收购价正好发挥着粮食市场“稳定器” 作为粮食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却不是粮食最低收
的作用,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一般来说,最低 购价预案的执行主体,权责不对称。二是中储粮系统
收购价政策启动以前,市场粮食价格较低,粮食买卖 与委托收储库点。中储粮库承担着最低价粮的信贷
双方观望等待的气氛比较浓厚,市场交易相对冷清。 偿还、储存和监管责任。由于中储粮系统的库点严重
国市场粮价上涨仅超过 10%。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 低收购价,国标三等早籼稻 70 元/50kg,中晚籼稻 72
政策托市,市场粮价很难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元/50kg;国标三等白麦 72 元/50kg,红、混合麦 69
政策确实发挥了市场托底和稳定粮价的作用。
元/50kg,一定三年没有改变,直到 2007 年才提高。
2003 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 43069 万 t,2004 年我国 政策中明确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合理确定粮食最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由饱变为好。
粮食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有时还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进,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粮食作物1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1生产环境不佳粮食生产的基础是生产的环境。
生产环境受到污染,粮食作物通过土壤和水吸收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生产环境中主要的有毒有害因素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残留物以及废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投入、废塑料、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以及对环境的破坏。
1.2使用种子、杀虫剂和肥料不合理粮食产量是受粮食作物的种子和种苗的直接影响。
因此,在选育种子时,必须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产量稳定、产量高、种子抗逆性强、不包装不买种子,并保持良好的购买证明。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民盲目使用农药,造成了农药残留、抗虫性、食品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合理施肥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但化肥的使用会造成粮食污染。
1.3农业机械污染现代社会劳动成本的增加和农业生产者的老龄化趋势,农业机械越来越受欢迎,但农业机械和工具的广泛使用将破坏土壤结构。
农业机械的燃料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等,污染水源和大气。
1.4生产标准不一我国农民实行自主经营,种植方式不同,地块大小不同,农民管理方式随机,无法发挥农机收割的最大优势,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1.5完善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影响粮食安全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增加农民粮食收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
从短期来看,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加,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曾经由于降低农业税和农民补贴,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保障最低粮食的收购价格、农业机械补贴、粮食补贴等。
品种改良后,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一些政策实行优惠,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例如,在一些地方,对农业机械进行补贴的农民只享有一半的福利,其中一半由农业机械制造商、经销商和农业机械部门使用。
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34XIANGCUN KEJI 2020年9月(中)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任兴辉(南宫市农业农村局,河北南宫055750)[摘要]粮食安全影响着社会安定,是民生之本。
但是,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粮食生产;安全问题;耕地[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26-34-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要求已从吃饱转变为吃好。
但是,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亟待予以改善。
1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1生产环境不佳生产环境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如果生产环境被污染,那么有毒有害物质将通过土壤、水等被粮食作物吸收,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生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主要有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过量的投入品,人们生活中的废旧塑料生活垃圾和污水等,还有森林被过度采伐和近年来突显的地下水超采等造成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
1.2种子、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粮食作物的种子和种苗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因此,选择种子时一定要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稳产、丰产、抗逆性强的种子,不购买没有包装的种子,并保存好购买凭证。
农药对于作物病虫害防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部分农户盲目用药,造成粮食农药残留、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但是化肥使用时受到污染,会造成粮食污染,而且化肥超量使用会造成粮食、土壤、大气污染[1]。
1.3农业机械污染现代社会人工成本增大,农业生产者老龄化趋势加剧,农业机械越来越普及,但是农机具的大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
农机燃料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氧化亚氮、一氧化碳等,对水源、大气产生污染。
1.4农业从业者生产积极性下降随着粮食产量的连续“十二连增”“十三连增”等,粮食价格出现小幅度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667m 2地年均收益不足1000元,远不如外出务工一个月的收入,导致农村中青年大量外出务工,种地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幼。
粮食流通问题及改革策略
交 流 探 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4期摘要:粮食,是保证一个国家平稳发展的基础,政府通过粮食流通可以保证粮食的有效经营。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有效保护了我国农民的生产权益,避免了粮食生产的产量问题,从而保证了我国整体粮食经济的稳定发展。
但在粮食流通良好发展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应根据粮食流通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确保我国的粮食流通的有序运行。
就粮食流通的问题以及改革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粮食流通;问题;改革策略0 引言粮食流通是粮食的经营者向粮食的生产者进行粮食收购、储存、加工等经营活动的行为过程,粮食的流通是粮食进行买卖的重要环节。
粮食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我国针对粮食的流通问题提出了许多的改革决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流通的发展。
与此同时,粮食流通在进行体制改革时,也出现许多的新问题,我国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从而保证粮食流通的持续发展。
1 我国粮食流通存在的问题1.1 我国对粮食流通市场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督管理是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目前的粮食流通市场中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从而导致粮食流通市场出现运行问题。
在粮食流通市场中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首先会导致粮食的生产与销售衔接发生问题,农民在进行粮食种植时,无法获知粮食的市场价格,从而无法实现粮食的敞开收购。
其次,会导致有些地区的粮食收购价格较低,粮食的收购价格较低无法保证农民的生产效益,导致农民种植粮食没有获得可观的利润。
第三,导致国家对粮食收购实行的优质优价政策无法实施,监督管理的缺失,导致在收购时对农民的粮食没有明确的界定,优质的粮食按照普通的价格收购,从而导致农民逐渐丧失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的粮食流通市场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农民的利益在无形中受到压榨,从而影响粮食的正常生产与运行。
1.2 粮食流通顺价销售的问题粮食流通的顺价销售是粮食收购企业在进行粮食收购时,必须在粮食收购价格的基础上,增加粮食生产的合理费用以及最低利润得出的价格进行粮食收购,不允许以任何方式造成粮食生产者的损失。
论国有粮食企业走上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
,
只 有理 顺 了 经营 责任
、 、
结果 有些 国 有粮食 企 业改 弦
,
权 资 产 归 属权 财 务核 算权 收 益 分配权 国
“
, , 、 、
变 的 新 形 势 下 国 有 粮食 企 业遇 到 了 一 系 列
的 困 难 和 问 题 其 中最 突 出的有 两个方 面 一
:
是 国 有 粮食 企 业 要 参 与 市 场竟 争 在 经营 机 制 资金 实 力 基 础 设 施 人 员 素质 等 方 面 都
有 许 多 不 适应
, 。 、 、 、
。 , , , 。 ,
客观 地说 国 有 粮食 企 业 是 背 负 沉 重 压 力走 上 市场 的 由 于 存 在 财 务 挂 帐多 三角债
多 离退 休 人 员 多 富 余 人 员 多 基 础 设 施 差
“ ”
、 、 , 、 。 、
“
”
依 笔 者 之 见 从 长 远看 最 好是
,
,
人 员 素 质差 和 资金 少这 四 多 二 差 一 少 等 客
现 大 的波 动 和 棍 乱
”
。 ,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优垫鲤塑 {
搞 活 经 营 增强 市 场竞 争 力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再 现 国 有粮食 企业 的雄 风
, 。 、 ,
,
因 此 国 有粮食 企 业 政
。
,
“
( 三 ) 立足 本 业 综 合 经 营
“
企 合 一 现 状还 必 须 维持 一 段 时 期
。 , 、 、
—
, ,
一一一一一一一
黄广 文
唯 有奋 勇 向 前 深 化 改 革 才 能 求得 生 存 与发 展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1].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
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
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
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
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4.3亿多吨。
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
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
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
粮食涨价相关建议书
粮食涨价相关建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针对当前粮食涨价的情况,我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缓解粮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粮食供应量,从而稳定粮食价格。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粮食的供应量,降低粮食价格。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
当前,粮食市场存在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如垄断、恶意炒作等,这些行为导致了粮食价格的波动。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打击各种不正当行为,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和有序运行。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备制度,增加粮食的储备量,以应对市场的波动,稳定粮食价格。
再次,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粮食进口的支持,增加粮食的供应量。
当前,我国粮食供应量有限,而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粮食进口的支持,增加粮食的供应量,从而稳定粮食价格。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的供应量,降低粮食价格。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粮食价格的调控力度,稳定粮食价格。
当前,粮食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成本等因素所致,而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粮食价格的调控力度,稳定粮食价格。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粮食价格调控机制,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引导市场价格的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粮食价格的上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增加对粮食进口的支持,加大对粮食价格的调控力度,从而稳定粮食价格,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我国粮食价格伴随着粮食政策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粮食价格变动,会引起多种生活资料价格的变化。
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粮食减产和我国粮食加工转化能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出现新一轮连续性上涨,己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研究粮食价格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粮食价格问题解决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受思想观念、体制、环境和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实行市场调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值得研究。
一、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落后,制约了粮食价格改革。
我国粮食是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慢的产品,许多粮食工作者和经济学家都不敢轻言中国粮食供给多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由于市场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粮食产品难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
有相当一部分粮食部门的干部和职工仍然固守粮食是“特殊商品”,价格应由国家统一管理,有关部门和决策者也迟迟不敢轻言全面放开粮食价格,怕影响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不破除,思维不更新,粮食价格改革就难以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新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就难以生成。
(2)粮食的价格波动较大,宏观调控仍需进一步改进。
20世纪90年代,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风险基金,逐步用经济手段调控粮食价格和市场,但是。
由近年来的实践看,仍然存有一定的计划经济问题。
首先在调控手段上,行政命令运用的多,经济方法运用的少,调控时机和效果滞后。
表现在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调控经验和有效的调控手段,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其次是在储备粮调节的操作上,时效性不强,没能在该吐时及时吐,该吞时吞不进来,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现有的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多,品质差,价格高,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隐患、财政隐患和价格隐患,管理办法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最后是在进出口时机把握不准,国内供给趋紧时还在出口,供不应求矛盾突出现时进口不能及时到位形成逆向调节,加剧了粮食价格波动幅度。
(3)价格机制的作用由于客观环境不理想而受到限制。
我国粮食市场起步晚,发育程度低,交易不规范,多数交易都在市场外通过一对一的洽谈进行,缺少必要的粮食法规。
而良好的价格形成机制得益于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还没有形成,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进入统一的社会化大市场。
另外,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机制缺乏灵活,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对供求关系变化缺少必要的反应,缺乏一个充分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来形成真实的价格信号,引导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
(4)价格支持不够规范,补贴方式不尽合理。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对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遵循国际惯例,按WTO规则行事。
而目前我国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体现在价格支持上,不仅对粮食收购价格进行补贴,还对粮食出口价格进行补贴,这是不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必须加以改正。
另外补贴方法也不尽合理,国家把对粮食的补贴直接补给粮食企业,再通过粮食企业间接补给农民,这样的方式中间环节多,损失大,效率低,能补到农民手中的只是一部分,而且也不利于国有粮食企业走向市场,自主经营。
(5)粮食期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价格构成欠缺。
粮食期货价格是在期货市场上集中竞价形成的,能够反映未来一定时期的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有助于弥补粮食现货价格。
而粮食现货市场价格只能反映即期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善的粮食价格机制,也是现代粮食价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国家对粮食期货交易管理过于死板,限制过多,主要粮食品种都己退出期货交易,缺少高层次的期货价格来引导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
多年来,由于期货价格欠缺,我国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都是根据现货市场提供的价格信息来进行的,而现货价格不能反映未来的粮食供求关系及价格变动趋势,不可避免地造成调控时间滞后,调控成本增高。
(6)流通成本较高,削弱了粮食价格竞争力。
成本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影响商品竞争力最主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由于过去长期重生产,轻流通,导致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欠帐较多,粮食主产区东北,大部分粮食还在露天用席、穴囤储存,仓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粮食运输基本上还是包装作业,损失浪费大;粮食交易环节多,手段落后,获取市场信息成本高,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多,效率差,这些因素都使我国粮食经营费用居高不下,一般高于发达国家一倍左右,造成我国粮食总成本上升,价格提高,竞争能力削弱。
二、解决策略:(1)迅速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观念更新是搞好粮食价格改革的前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就必须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意识,打破粮食是“特殊商品”,价格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提高运用价格机制的能力,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积极探索我国粮食价格形成和调控的新方法,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建立以市场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粮食价格主要依靠充分的市场竞争来形成,随供求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全面实施对农民直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市场,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价格的新机制,同时要积极探索和推广经纪人代理、竞价拍卖、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粮食流通方式和手段,降低粮食交易费用,提高粮食价格竞争能力。
(3)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价格机制有效运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政府的首要经济职能,也是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建设,搞好粮食市场管理,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为粮食价格形成和运行提供良好的市场载体;其次要培育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把国有粮食企业真正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作用,推进产业化经营,把亿万农户的个体小生产同统一社会化粮食流通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再次要打破以行政区划来界定市场疆界的做法,促进全国统一的粮食大市场形成,给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机会;最后要科学地制定市场运行规则,完善粮食市场法规,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4)发展期货交易,不断完善粮食价格的构成。
国家要在适时推出粮食现货市场的基础上,辐射面广的粮食期货品种上市,充分发挥期货交易发现未来价格和回避风险的高层次市场功能,形成市场零售价格、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相结合的完整粮食价格体系,引导粮食生产者根据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粮食品种;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根据期货价格制定营销计划,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国家参考期货价格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时效性,使价格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粮食价格。
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粮食仓储设施改造,尽快消除席穴囤储粮;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保粮技术和仓储机械,建立高效配套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降低粮食保管费用和运输成本。
要积极探索和推广经纪人代理、竞价拍卖、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粮食流通方式和手段,降低粮食交易费用,提高粮食价格竞争能力。
(6)保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价格。
充足的粮食资源是稳定粮食价格的基础,绝不能因暂时的粮食过剩就盲目乐观,还必须看到今后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严峻形势,居安思危,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投资,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7)建立粮食价格信息网络和监测系统,保证粮食价格运行安全。
粮食购销和价格全面放开后,为了充分发挥粮食价格的引导与调节作用,防止粮食价格大起大落,国家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建立粮食价格信息网络和监测预警系统。
粮食价格信息网络应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省粮油信息中心、粮食期货市场及批发市场信息中心为骨干,以市县粮油信息网点和农业信息网点为基础,广泛收集、整理、传递国内外市场粮油信息和价格动态,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粮食价格信息网络,及时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国内外粮食行情和价格走势等信息,更好地发挥粮食价格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引导作用和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监测和应急两个子系统。
监测子系统主要是跟踪监测、收集国内外的粮食产量、需求量、库存、进出口量、市场粮食价格及指数等动态,并进行分析、预测,出现异常苗头及时发出警讯,应急子系统主要是对粮食不安全情况的界定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大体可分为安全状态、警戒状态、紧张状态、紧急状态。
当出现粮食不安全警讯时,确定预警级别,启动系统中的相应程序,提出处理办法,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总之,当前我国粮食价格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粮食价格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国粮食价格,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让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发挥对粮食供求平衡的调节作用和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1]谭向勇、辛贤等著:《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2] 金兆怀著:《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石广生主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1年。
[4] 许宗仁主编:《中国近代粮食经济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
[5] 张锡暇、卢进勇、王福明著:《公务员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张永田主编:《粮食实务工作指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