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2 机械工程材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第六章_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2.按热处理在工件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分类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或热处理作准备
热处理工艺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需的力学性能
举例:
零件的典型加工工艺路线:
毛坯
(锻件)
预备热处理
(退火、正火)
机加工
(车削)
最终热处理
(淬火、回火)
精加工
(磨削)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1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四、钢的临界转变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of Steels)
A长大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Fe3C的溶解落后于F→A转变,残留 Fe3C将继续溶入A中。
分析:
在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中,F比Fe3C先 消失,因此奥氏体形成之后,还残留未 溶的Fe3C。这些残余Fe3C将随着时间的 延长,继续不断地溶入奥氏体,直至全 部消失。
A成分的均匀化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以共析钢为例:
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固态相变过程,是铁素体(F)向奥 氏体(A)的晶格改组,渗碳体(Fe3C)溶入奥氏体中,以及碳(C)在奥氏 体中扩散的过程。
共析钢奥氏体化的四个基本过程:
①奥氏体的形核 ②奥氏体的长大 ③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④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 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温度
保温
临界温度
加
冷
热
却
时间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1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或热处理作准备
热处理工艺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需的力学性能
举例:
零件的典型加工工艺路线:
毛坯
(锻件)
预备热处理
(退火、正火)
机加工
(车削)
最终热处理
(淬火、回火)
精加工
(磨削)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1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四、钢的临界转变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of Steels)
A长大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Fe3C的溶解落后于F→A转变,残留 Fe3C将继续溶入A中。
分析:
在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中,F比Fe3C先 消失,因此奥氏体形成之后,还残留未 溶的Fe3C。这些残余Fe3C将随着时间的 延长,继续不断地溶入奥氏体,直至全 部消失。
A成分的均匀化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以共析钢为例:
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固态相变过程,是铁素体(F)向奥 氏体(A)的晶格改组,渗碳体(Fe3C)溶入奥氏体中,以及碳(C)在奥氏 体中扩散的过程。
共析钢奥氏体化的四个基本过程:
①奥氏体的形核 ②奥氏体的长大 ③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④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 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温度
保温
临界温度
加
冷
热
却
时间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1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231形成当a过冷到a1线以下时a产生了变化在晶界处产生了fe3c晶核长大使侧a的含量下降当fe3c长大时使到原有的a的c含量达到f时fe3c两侧形成的晶核当f长大时cmax0006向周围的a排出多原子增加了两侧a的c含量促进了fe3c片的形成如此反复24形成f与fe3c层片相间的混合组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产生新的晶核fe3c小片并不断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μm ( 500× )。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
形成,F 与 Fe3C 层片相间的混合组 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 产生新的晶核( Fe3C 小片),并不断 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 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由此可见,P的形成,包含两个不 同的过程: 通过C的扩散而使成分产生改变,即 由含C量0.8%(0.77%)的A 含 C量极高的Fe3C和含C量极低的F转变;
(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c 100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μm ( 500× )。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
形成,F 与 Fe3C 层片相间的混合组 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 产生新的晶核( Fe3C 小片),并不断 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 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由此可见,P的形成,包含两个不 同的过程: 通过C的扩散而使成分产生改变,即 由含C量0.8%(0.77%)的A 含 C量极高的Fe3C和含C量极低的F转变;
(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c 100
工程材料 钢的热处理课件
A:制作共析钢试样若干件(讲解以三件试样为例)。 B:将试样加热、保温(奥氏体化)。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
C:将已奥氏体化试样连续冷却到不同温度后保温, 测试组织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如等温冷却方式与组 织转变量与时间的 D:将奥氏体转变开始点与奥氏体转变完了点(两 点)按规则移到时间-温度坐标图中。如绘制C曲线过 程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3
四: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CCT曲线) 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特点
(1):本曲线在C曲线右下方。 如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1图
( 2):共析钢连续冷却时不会发生贝氏体转变。 (3):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其产物不可能是单一 均匀的组织。 (4):其孕育期比C曲线孕育期长。 (5):由三条线组成:即珠光体转变开始线AB、 珠光体转变终止线BC与珠光体转变完了线CD。
( 如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2图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4
——VK。 ——VK′。
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冷却速度与组织的关系 上临界冷却速度(临界冷却速度) 下临界冷却速度 如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3图
⑴:共析钢连续冷却速度大于VK,得到组织为 M+ A残组织(如图:1线,淬火)。
第二节
热处理目的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
不是得到奥氏体,它只是为最终热处理转变作组 织准备,但奥氏体组织与奥氏体组织转变对最终热处 理转变作组织具有决定作用。
一:共析钢的等温转变曲线(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curve—C曲线或TTT曲线) 1:共析钢C曲线的绘制
Mf—马氏体转变结束线。 G:去掉过程线、符号修整,得共析钢C曲线如共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
C:将已奥氏体化试样连续冷却到不同温度后保温, 测试组织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如等温冷却方式与组 织转变量与时间的 D:将奥氏体转变开始点与奥氏体转变完了点(两 点)按规则移到时间-温度坐标图中。如绘制C曲线过 程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3
四: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CCT曲线) 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特点
(1):本曲线在C曲线右下方。 如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1图
( 2):共析钢连续冷却时不会发生贝氏体转变。 (3):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其产物不可能是单一 均匀的组织。 (4):其孕育期比C曲线孕育期长。 (5):由三条线组成:即珠光体转变开始线AB、 珠光体转变终止线BC与珠光体转变完了线CD。
( 如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2图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4
——VK。 ——VK′。
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冷却速度与组织的关系 上临界冷却速度(临界冷却速度) 下临界冷却速度 如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3图
⑴:共析钢连续冷却速度大于VK,得到组织为 M+ A残组织(如图:1线,淬火)。
第二节
热处理目的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
不是得到奥氏体,它只是为最终热处理转变作组 织准备,但奥氏体组织与奥氏体组织转变对最终热处 理转变作组织具有决定作用。
一:共析钢的等温转变曲线(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curve—C曲线或TTT曲线) 1:共析钢C曲线的绘制
Mf—马氏体转变结束线。 G:去掉过程线、符号修整,得共析钢C曲线如共
工程材料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ppt
汽车、拖拉机行业中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占70%~80%; 机床行业中占60%~70%; 轴承及各种模具则占100%。
2021/3/10
二、热处理的分类
概述
1. 整体热处理 是指对热处理工件进行穿透性加热,以改善整体的
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2. 表面热处理 是指仅对工件表层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6.1 钢的加热及组织转变 §6.2 钢的冷却及组织转变 §6.3 退火和正火 §6.4 淬火(zhan通蘸)与回火 §6.5 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工艺
§6.6 热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
2021/3/10
一、热处理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
概述
1. 热处理定义 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
2021/3/10
二、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6.能2钢的冷却及组织转变 M性能取决于M的碳含量与形态。具体而言:
因珠光体的层片间距越小,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
2021/3/10
二、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6.能2钢的冷却及组织转变
a. 珠光体 3800 ×
b. 索氏体 8000 ×
2021/3/10
c. 托氏体 8000 ×
二、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6.能2钢的冷却及组织转变
按渗碳体形态的不同,珠光体可分为层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 若在 A1 附近长时间保温,片状渗碳体会球化,得到 球状珠光体。
2021/3/10
§6.1 钢的加热及组织转变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以获得完全或部分A组织。
加热即为获得A,同时,依靠控制加热规范控制A晶粒大小。 A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可以转变为不同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的性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PPT 70张)
1.8
第6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6.1 钢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热处理
6.1.2 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和Ac cm(过共析钢)以上30℃~50℃,经 过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或在强制流动的空气中冷却到室温的工艺方法。 正火的目的为以下三点。 1. 作为最终热处理 对强度要求不高的零件,正火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可以细化晶粒, 使组织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含量,使珠光体含量增多并细化,从而 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2. 作为预先热处理 截面较大的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前常进行正火 ,可以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对于含碳量大于 0.77%的碳钢和合金工具钢中存在的网状渗碳体,正火可减少二次渗碳体量, 并使其不形成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3.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正火可改善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25%)的切削加工性能。含碳量低于0.25% 的碳钢,退火后硬度过低,切削加工时容易“粘刀”,表面粗糙度很差,通过 正火使硬度提高至140HB~190HB,接近于最佳切削加工硬度,从而改善切削 1.9 加工性能。
1.6
第6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6.1 钢的普通热处理
2) 适用范围 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含碳量为0.25%~0.77%的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合金钢 和工程铸件、锻件和热轧型材。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因为过共析钢加热 至Accm以上缓慢冷却时,二次渗碳体会以网状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 、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下降。 2. 等温退火 将钢件或毛坯加热至Ac3(或Ac1)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后,较快 地冷却至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鼻尖”温度附近并保温(珠光体转变区),使 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后,再缓慢冷却下来,这种热处理方式为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是等温退火时的转变容易控制,能获得 均匀的预期组织,对于大型制件及合金钢制件较适宜,可大大缩短退火周期。 3.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将钢件或毛坯加热到略高于 Ac1 的温度,经长时间保温,使钢中二 次渗碳体自发转变为颗粒状(或称球状)渗碳体,然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的 工艺方法。 1) 球化退火的目的 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作准备。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2PPT课件
工件有较大的残余压应力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 加热时间快,工件不易氧化和脱碳,工件变形小,
表面质量好; 加热温度和淬硬层深度容易控制,便于实现自动
② 中频感应加热 频 率 为 25008000Hz , 淬 硬 层 深度2-10mm。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机车凸轮轴
各种感应器
21
③ 工频感应加热频 率为50Hz,淬硬 层深度10-15 mm
感应穿透加热
各种感应器
22
感应加热表面处理的特点:
加热速度快,过热度大,淬火后组织为细的隐晶 马氏体,硬度高、脆性低;
第六节 钢的回火
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 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 冷却的工艺。
螺杆表面的 淬火裂纹
一、回火的目的
1、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 防止变形或开裂。
2、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淬火钢一般硬度高,脆性 大,回火可调整硬度、韧性。
1
3、稳定尺寸。淬火M和A’都是非平衡组织,有自发向 平衡组织转变的倾向。回火可使M与A’转变为平衡 或接近平衡的组织,防止使用时变形。
时,-碳化物溶解于F
中,并从铁素体中析
出Fe3C。
到350℃, 马氏体含碳
量降到铁素体平
回火托氏体
衡成分, 内应力大量消除,M回转变为在保持马氏体
形态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粒状Fe3C组织,称回
火托氏体,用T回表示。
6
4、Fe3C聚集长大和铁素体多边形化 400℃以上, Fe3C开始
聚集长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淬火机床
18
5、表面淬火常用加热方法 ⑴ 感应加热: 利用交变电
流在工件表面感应巨大 涡流,使工件表面迅速 加热的方法。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示意图19
表面质量好; 加热温度和淬硬层深度容易控制,便于实现自动
② 中频感应加热 频 率 为 25008000Hz , 淬 硬 层 深度2-10mm。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机车凸轮轴
各种感应器
21
③ 工频感应加热频 率为50Hz,淬硬 层深度10-15 mm
感应穿透加热
各种感应器
22
感应加热表面处理的特点:
加热速度快,过热度大,淬火后组织为细的隐晶 马氏体,硬度高、脆性低;
第六节 钢的回火
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 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 冷却的工艺。
螺杆表面的 淬火裂纹
一、回火的目的
1、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 防止变形或开裂。
2、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淬火钢一般硬度高,脆性 大,回火可调整硬度、韧性。
1
3、稳定尺寸。淬火M和A’都是非平衡组织,有自发向 平衡组织转变的倾向。回火可使M与A’转变为平衡 或接近平衡的组织,防止使用时变形。
时,-碳化物溶解于F
中,并从铁素体中析
出Fe3C。
到350℃, 马氏体含碳
量降到铁素体平
回火托氏体
衡成分, 内应力大量消除,M回转变为在保持马氏体
形态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粒状Fe3C组织,称回
火托氏体,用T回表示。
6
4、Fe3C聚集长大和铁素体多边形化 400℃以上, Fe3C开始
聚集长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淬火机床
18
5、表面淬火常用加热方法 ⑴ 感应加热: 利用交变电
流在工件表面感应巨大 涡流,使工件表面迅速 加热的方法。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示意图19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课件第6章钢的热处理
6.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3. 影响C曲线的因素
(1)含碳量:在一般加热条件下,随着含碳量的增加,亚共析钢 的C曲线向右移,过共析钢的C曲线向左移。
6.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2)合金元素:除了Co以外,所有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都能 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延缓了珠光体和贝氏体的相变,所以能够 使C曲线向右移动,随着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要增加。需要说明的 是,如果合金元素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而不是溶解到奥氏体中,那么 它们会降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左移。
6.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如果转变温度不同,那么过冷奥氏体转变所得到的珠光体中的铁素 体和渗碳体的厚度以及片层间距也不同,根据此可将珠光体分为3种, 即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它们的性能如下表所示。
6.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2)贝氏体转变区
贝氏体转变属于中温转变,其温度为550°C~MS之间。在该温度 范围内,钢中的碳原子扩散而铁原子并不扩散,所以该类型转变是一种 半扩散型转变,转变产物是贝氏体。根据组织和形状的不同,贝氏体又 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
将钢加热保温后快速冷却到MS稍上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发生贝 氏体转变之前)以空冷的速度进入马氏体转变区,进行马氏体转变的淬 火方法。 4. 等温淬火法
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 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6.4 钢的淬火
6.4.3淬透性和淬硬性 1. 淬透性
正火的应用:
1. 最终热处理 2. 预备热处理 3.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6.4 钢的淬火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使其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 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3
6
★板条状M的塑性δ、韧性αk好: 原因:
(1)C在M过饱和程度小c/a≈1,晶格畸 变轻微,残余应力小;
(2)亚结构是位错。 ★针片状M的塑性δ、韧性αk差: 原因:
(1)C在M过饱和程度大c/a>>1,晶 格严重畸变,残余应力大;
(2)亚结构是孪晶。 10
三. 影响C曲线的因素
1. 含碳量的影响:
19
由“C”曲线来估计连续冷却时的转变情况
。。
V1随炉冷却—P; V2空冷—S; V3油冷—T+M; V4水冷—M+Aˊ
VKˊ临界冷却 速度
20
第三节 钢的整体热处理
一.钢的退火
1. 退火的概念
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以上,经保温 后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方法。
2. 退火的目的
1) 细化晶粒(铸、锻件); 2) 清除内应力(铸、锻件冷却不均,变 形不均);
4
2. M组织形态
低碳M(< 0.2%),板条状、大量位错;
高碳M(> 1.0%),针片状、大量孪晶;
0.2~1.0%C,混合M。
3. 性能
★HB:决定于含碳量。C%↑→HB↑。0.6以后 处于平缓(图6-14)。合金元素对M硬度影响 不大。
含碳量对M硬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过饱和 碳原子与M中的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引起的固 溶强化所造成。
26
各种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27
三、钢的淬火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保温后进行 快速冷却的热处理(A→M) 目的:为了获得M,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度。 (一)淬火工艺
1、 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AC3+30 ~50℃,淬火后细小的 M。
温度过高—粗晶,变形大; 温度过低—有F ,硬度不足。
升高加热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提高 过冷A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
14
四.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
生产实践中,A大多是在连续冷却中转变 的,就要利用连续转变曲线,用膨胀法测定。 常借用“C”曲线来说明连续冷却曲线。
1. 曲线建立 将一组试样A化以后,以不同冷却速度连
续冷却,测转变开始、转变结束的温度和时 间,记录组织、硬度,连接开始点、结束 点——曲线。(图5-13,P113) ➢Vk临界冷却速度,获得全部M的最小速度。
28
★ 过 共 析 钢 : AC1+30 ~ 50℃ , M+Fe3C (粒状)耐磨性↑
若加热到Accm以上: ①粗M,脆性大; ②A含碳量过高,Ar↑;③变形大,开裂。 ★合金元素(除Mn,P外)都阻止A长大, 所以淬火温度高;又因为温度高,合金元 素可溶解到A 里去,使C曲线右移。 ★碳钢的加热温度范围(p117,图5-17)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碳钢的加热温度范围
30
2、 冷却速度
淬火:V冷>V临界 理想淬火速率:既要获得M,又要少变形、开 裂;鼻尖处快,其它处可慢,650-400℃快。 冷却速度过快: ①引起热应力; ②马氏体转变将使体积胀大 (M 比容量大,A 比容最小)V冷大,内外温差 大,组织应力; ③应力引起变形与开裂。
31
22
二.钢的正火
1. 正火
是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或ACcm以上 30~5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2. 目的
1)细化晶粒;
2)对于低、中碳钢正火后,有利于切削加工 (HB170~250);
3)对于过共析钢,可抑制或消除网状二次渗 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
4)对于不太重要的普通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三)马氏体的转变
Transformation of Martensite
1. 马氏体形成过程: 1)转变温度 230(Ms)~-50℃(Mf) 2)转变条件 快速冷却(冷却过程中不与C
曲线相遇)
3)转变特点
• M转变是非扩散性的,Fe、C不能扩散。 • 快速冷至 Ms以下,γ- Fe要转变为α- Fe,C在
α- Fe中的溶解度极小。但又不能扩散出去,形 成C在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M。
1
•晶格严重畸变,形成大量位错。
M和原A含C量是一样的,使α- Fe的 体心立方晶格被歪曲成为体心正方晶格。
•< 0.25%,M的晶格仍为体心立方(C原 •子偏聚在缺陷处不产生明显畸变所致);
> 0.25%,(c/a>1,正方度)体心正方 晶格。C%↑,正方度愈大、硬度极高、 比容增大。
21
3) 降低硬度便于进行切割; 4)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上的准备。
3.退火操作及其应用
完全退火:片间距不等的P类组织 等温退火:片间距相等的P类组织 适用范围:适用于亚共析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 球化退火:球状珠光体 适用范围:适用于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包括高碳合金钢) 去应力退火:组织不变,去掉工件的残余应力
2
马 氏 体 的 体 心 正 方 晶 格
3
•转变是在一段温度区间形成,不是恒温
转变。A→M相变是不完全的。即使冷却 至Mf点温度,也不能获得100%M,总有A 不能转变——残余奥氏体Aˊ。 Aˊ<10%不 会影响HB,Aˊ>10% 会影响HB。
• Ms、Mf温度线由A的成分决定,不受冷
却速度及其它因素影响。C%↑,Ms、Mf↓。 0.5%C以上,Mf点下降室温以下。(图615,P69)
亚共析钢 C%↑ →“C”曲线右移
过亚共析钢 C%↑→“C”曲线左移说明 共析钢的过冷A最稳定。
注意:图5-12,P113(a) 出线。
A→F先析
11
2. 合金元素的影响: (1)除钴(Co)外,所有溶入A的合 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缓慢冷却, 也得M,可淬硬。 (2)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改变“C”曲线 形状。 3.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的影响:
17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
18
2.用 TTT 曲线代替CCT曲线 应注意以下几点: 共析钢及过共析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没有 贝氏体转变; 连续冷却条件下所获得的P类组织,其片层 间距不相等; TTT 曲线的孕育期要比CCT曲线短。 3. 由“C”曲线来估计连续冷却时的转变情况 (共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