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专业介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专业介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体育学科)各专业研究方向介绍教育学原理(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教育经济与社会研究、德育原理、教育制度分析、教育政策分析、教育财政研究、教育哲学等。

课程与教学论(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理论研究、教学理论与设计应用、课程政策与教学管理、课程比较研究、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学科教学、课堂变革与教学实践研究、教育心理;该专业在教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法,教育测量与统计技术等方面在国内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教育史(含博士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外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外教育财政发展、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欧美教育思想史、明清科举与社会等。

比较教育学(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比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比较、教育政策比较、环境教育比较、教师教育的比较、职业教育比较、终身教育比较等。

高等教育学(含博士点):该专业在高等教育原理、比较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领域在国内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与发展战略、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成人教育学: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成人教育科研、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者和职业指导顾问、家庭教育和家庭经营顾问、企业继续教育和培训师、社区教育工作者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比较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基本原理、成人教育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区教育等教育技术学(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等。

教育硕士(科普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本科生优先。

该专业通过对科普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普教育资源研发与管理的研究,培养在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教育场馆、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部门从事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高层次科普教育人才。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三年二、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嵌入式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网络与数据库安全,密码技术,软件智能化,软件工程和软件合成,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5学分(详见课程设置表)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专业要求、文献阅读、成果发表、学位论文要求等):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做出开创性的成果,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工作,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数篇,并取得研究成果等要求。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二年半二、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存储网络协议工程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与软件自动化软件智能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智能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信息安全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2020年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0年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60个一级学科,35个专业学位类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15个专业学位类别。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详细政策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

一、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初试成绩合格后,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2018年9月1日前取得高职高专毕业证书)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须满足以下条件:提供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报考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及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

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5.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除满足以上条件外,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浙大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大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原则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招生类型2024年我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58个一级学科,34个专业学位类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16个专业学位类别。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不得相互调剂。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详细政策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

四、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新生报到入学之日前,下同)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初试成绩合格后,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浙江大学博士招生简章2023

浙江大学博士招生简章2023

浙江大学博士招生简章2023浙江大学是一所世界闻名的学府,是我国“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35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在各项学科排名中,浙江大学名列前茅。

今天,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浙江大学2023年博士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根据浙江大学的统一安排,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不少于600名。

其中,不少于390名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少于210名为工程博士研究生。

二、招生专业浙江大学开设了众多博士研究生专业,包括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各个领域。

具体的招生专业及报考要求可以在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上查询得知。

三、招生要求1.学历要求申请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相当学历。

对于具备良好科研工作经历的本科生也可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2.语言要求除掌握中英文的外籍人士外,所有申请人都必须通过符合规定的英语考试(例如TOEFL、IELTS)才能申请博士研究生。

截至2023年的申请截止日,所有成绩应在两年内考取。

3.学术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和潜力,有志于在所报考的研究方向上深入研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其他要求申请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和社会公德。

四、申请流程1.选择招生专业根据自身兴趣和学术兴趣选择申请专业。

2.申请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填写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表,并缴纳入学考试费用。

3.提交材料申请人应将以下材料上传至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1)个人详细简历;(2)英文能力考试成绩单;(3)硕士学位证书、学位授权书、学习成绩单的复印件;(4)其他学术成果,如发表论文、获奖、竞赛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5.通过考试按照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的规定参加入学考试,并通过考试。

八、总结浙江大学博士招生简章主要包括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招生要求和申请流程。

浙大考博辅导班:2019浙大教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浙大考博辅导班:2019浙大教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浙大考博辅导班:2019浙大教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

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可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授予学术性学位,并有可授予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7个,是全国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的相关学科,1928年完成学科建制,是中国现代大学中最早的教育学学科建制之一。

俞子夷、孟宪承、郑晓沧、庄泽宣、黄翼、沈有乾、陈立、王承绪、陈学恂和舒鸿、胡士煊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体育专家曾在学院任教工作。

在跨越三个世纪的教育实践中,学院始终秉承“求是育英”的理念,坚持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学术进步为依托,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为导向,树立一流意识、坚持一流目标、落实一流标准,建设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学院。

学院现由教育学系、体育学系、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和军事理论教研室组成。

建有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等3个省部级研究机构;浙江大学中外教育现代化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教科书研究中心、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等6个校级研究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体育大数据研究所、学习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体育产业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等5个院级研究机构;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浙江大学联系中心、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中心GUNI-AP秘书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世界休闲组织浙江大学休闲卓越中心等5大国际教科研合作平台。

浙大研究生规章制度

浙大研究生规章制度

浙大研究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促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办法》和《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普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应按照《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章程》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学术研究和思想教育负有直接主要责任。

第四条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学位授权单位和导师双重责任制,学位授权单位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负有监督和管理职责。

第五条研究生应服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安排,并遵守学校学术规范和纪律。

第六条研究生应当保持学籍,严格遵守学籍管理规定,如有学籍异动应及时向学校报告。

第七条研究生应当诚实守信,遵守学术规范,严禁发生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道德行为。

第八条研究生应当尊重导师和同学,团结合作,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氛围。

第九条研究生应当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第十条浙江大学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研究生,将依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招生及导师安排第十一条浙江大学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为正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第十二条研究生招生实行统一组织、分专业录取的原则。

第十三条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学校组织实施,具体实施办法及录取规则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布。

第十四条每位研究生入学时应当导师签订研究生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五条导师安排原则上由学科带头人、导师团队负责,并报学位授权单位备案。

第十六条导师应当具有相应学术职称,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第十七条导师应当尊重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得强迫研究生从事与自身意愿不符的研究工作。

第十八条导师应当定期进行研究生学术、生活及心理辅导,协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十九条研究生准备与导师解除师生关系时,应征得学位授权单位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学习和科研第二十条研究生在学业方面应全力以赴,按时按要求完成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

浙大读博流程

浙大读博流程

浙大读博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博士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学生的追捧。

浙江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设施条件,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流程和学习生活。

一、准备阶段1.选择专业方向在准备报考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时,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学术背景的专业方向。

浙江大学拥有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门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

2.联系导师在选择专业方向后,学生需要联系感兴趣的导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团队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自己。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导师的科研论文、网站信息或直接联系导师进行沟通。

3.准备申请材料准备博士研究生申请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般来说,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学位证书、学位证明、推荐信、研究计划等。

学生需要按照浙江大学的要求逐一准备,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二、申请阶段1.网上报名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学术背景等,并上传所需的申请材料。

2.参加入学考试通常情况下,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包括筛选考试和面试。

筛选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术素养,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研究动机和潜质。

3.获得录取通知书通过入学考试后,学生将等待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将包括学习计划、导师安排、入学时间等信息,学生需要按照通知书要求完成后续入学手续。

三、入学阶段1.校园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前往浙江大学所在校区进行报道,领取学生证、办理宿舍登记等手续,并参加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2.选课学习在完成报道后,学生需要根据导师和学校要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浙江大学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并参与学术研究。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简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的相关学科。

百余年来,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体育专家,如俞子夷、孟宪承、郑晓沧、庄泽宣、黄翼、沈有乾、陈立、王承绪、陈学恂和舒鸿、胡士煊等曾在学院任教工作。

薪火传承,学院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求是严谨的教风学风,开拓创新更成为学院立院之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学院现由教育学系、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体育学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用心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和军事理论教研室组成。

建有中外教育现代化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有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思高教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体能测评与训导基地,亚洲教育研究中心、民办教育研究中心、蒙台梭利研究中心、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技术研究所、教育生态研究所、文琴学前教育研究所,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APEID)浙江大学联系中心、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中心(GUNI-AP)秘书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

学院拥有教育史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省重点学科;教育学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

浙江大学延期毕业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延期毕业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延期毕业管理办法为了适应教育部学籍管理工作的新措施,进一步规范延期毕业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一、政策规定: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各种原因);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5年,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7年(含休学等各种原因)2.因下列原因之一不能在学制期限内按期毕业者,必须办理延期毕业手续:①.学制期内因个人、单位(须提供相关证明)等原因不能正常学习,在研究生院办理过休学手续且被批准者;②.学制期内因公出国(攻读国外学位者除外),曾在研究生院办理过相应手续且被批准者;③.因一些不可抗拒的、非个人的原因,不能在学制期内完成论文工作的,须由相关单位提供相关证明并经研究生院批准。

3.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2.5年学制期限内不能按期毕业时,应在当年4月份办理延期毕业手续;博士研究生在5年学制期限内不能按期毕业时,应在学制期满前3个月开始,截止到学制期满办理延期毕业手续。

4.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情况下只能申请延期一次,延期申请必须由本人亲自办理审批手续,且申请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年。

5.延期审批表中批复的时间是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的最后时间。

6.只有因为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的研究生才能申请二次延期。

第二次提出延期的时间,必须在第一次申请期满前3个月提交申请。

提交过二次延期申请的研究生,必须在学位办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论文(即最长学习年限前的至少6个月),如因论文评审造成不能在最长学习年限内进行论文答辩的,将终止其学籍及学位相关工作。

7.逾期不办理延期毕业手续者视为自动放弃,不再进行国家学年电子注册,今后无法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按照《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有关条款发给相应的结业证或肄业证。

8.延期毕业审批表被批准后,必须加盖“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籍管理专用章”后方能生效。

研究生必须在批准的年限内继续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直至答辩。

到期仍不能完成论文答辩者,不再办理毕业和学位的相关手续。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简介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其中在杭的四所学校,即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1998年9月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

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现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

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

学校设玉泉、西溪、华家池、湖滨、之江、紫金港等6个校区,占地面积5.33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

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槃、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

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4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80余人。

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

学校现有110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8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4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MBA)、建筑学、法律(JM)、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公共管理(MPA)、农业推广、教育学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代码:080805 )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
一、学制:3年
二、主要研究方向:
强磁场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磁悬浮技术,各类电磁装置中的耦合物磁场研究,电磁场逆问题及相关工程装置的优化设计,电动汽车,强场与弱场的电磁测量技术,小波理论及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电工技术中的应用。

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代码:080805 )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
一、学制:2.5年
二、主要研究方向: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是基于宏观电磁现象与过程的基础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兼容技术,计算机仿真与优化设计,电磁测量技术与智能化测控仪器,电气控制系统与网络技术。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代码:080805 )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
一、学制:5年
二、主要研究方向:
强磁场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磁悬浮技术,各类电磁装置中的耦合物理场研究,电磁场逆问题及相关工程装置的优化设计,电动汽车,电磁测量技术,小波理论及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电工技术中的应用,电网络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等。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浙大研院()号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博士生考核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推广五个试点院系“引领计划”实施后的成效,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学校建立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对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生(含定向委托培养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

其中,普通博士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完成中期考核,直接攻博研究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完成中期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根据入学时间的不同,在进入博士阶段后一年或一年半时(春季入学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完成中期考核。

第三条博士生中期考核由各学院(系)组织实施,各学院(系)应制定中期考核实施方案,提前向广大博士生公布,保证考核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各学院(系)应成立博士生中期考核领导小组,至少有位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导师组成,全面负责学院(系)的博士生中期考核工作,负责制定学院(系)中期考核实施方案、接受博士生的申诉等。

各学院(系)可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组织人(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导师)以上的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该学科有关考核工作。

第四条博士生中期考核由课程考试成绩和研究能力评估两部分组成。

课程考试成绩和研究能力评估两者所占权重由各学院(系)自行确定。

课程考试成绩以核心课程考试(门)为主;研究能力评估由各学院(系)根据学科特点,鼓励结合研究综述报告、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综合面试等多种办法,提出评估方案。

各学院(系)中期考核实施方案经所在学院(系)博士生中期考核领导小组或学位分委员会审定后报研究生培养处备案。

第五条博士生中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各等级所占比例由学院(系)确定。

考核合格等级以上的博士生,其课程考试与研究能力评估成绩均须达到合格标准。

学院(系)应于考核当年月将考核名单报研究生培养处备案,考核结果存入博士生学业档案。

第六条第一次考核不合格的博士生,半年后至学制内,可申请一次重新考核。

浙大 比较教育学博士

浙大 比较教育学博士

浙大比较教育学博士1.引言1.1 介绍浙江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于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作用。

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将接触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教育案例和经验,可以从中汲取启发,为本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的学生还可以为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国际教育机构等单位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和研究服务,为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浙江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在于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研究能力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这对于推动全球化时代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强调了解相关风险的重要性了解相关风险的重要性在选择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时显得尤为重要。

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的培养周期较长,需要研究生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未来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的学术研究面向全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研究能力。

在跨国合作和跨文化调研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例如语言交流、文化差异、政策限制等。

由于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需要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学生需要面对学术挑战和学术风险,例如研究方向选择、论文写作、学术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了解相关风险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在选择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时做出明智的决策,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在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学生们需要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1.3 提出文章的目的和结构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浙江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专业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以及强调了解相关风险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背景、发展历史、招生要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有意向进入该领域深造的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也旨在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和学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国际间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合作和发展。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博士研究生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博士生,是研究生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招生方式普通招考: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通过“申请-考核”形式选拔博士生二、招生计划2021年计划在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两个领域招收非全日制定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25名,学制4年。

三、专业学位博士申请条件各类申请者除须符合国家和《浙江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1、外语水平(须符合以下条件其中一项):(1)新版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25及以上,或旧版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合格及以上,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WSK(PETS 5)合格,或雅思5、5分及以上,或新托福80及以上,或参加英文授课学习、通过英语撰写论文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其他与之相当英语水平;(2)德语、法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达到二级(N2),俄语达到俄罗斯联邦对外等级考试(ТРКИ)2级或俄语专业四级及以上水平,或其他与之相当外语水平。

2、研究能力(须符合以下条件其中一项):(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翻译和编译类文章除外),或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出版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专著,或有其他与此相当的研究成果或其他特别突出科研业绩;(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或主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或以上级别研究课题;同时须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翻译和编译类文章除外)。

3、考生来源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管理人员,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教育机构、培训学校工作人员和高校专任教师。

浙江大学各学院学制汇总表【硕博】

浙江大学各学院学制汇总表【硕博】

浙江大学各学院学制汇总表【硕博】
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根据《关于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大发研[2006]198号)精神,经讨论认证,学校确定了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学制,现予以公布。

自2007年秋季开始,各学科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按照公布的学制时间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培养方案。

附件:
1.《浙江大学各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制汇总表》
2.《浙江大学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制汇总表》
浙江
大学
二○○六年十
二月十四日
附件1:
附件2:
浙江大学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制汇总表
注:直接攻博生、提前攻博生的学制为:硕士阶段与博士阶段共5年。

浙江大学阚阅副教授简介

浙江大学阚阅副教授简介

阚阅基本资料所属部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职称:副教授Name:Kan YueUnit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Title:Associate Professor阚阅,1979年生,辽宁抚顺人。

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Dr. KAN Yu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Research Fellow of Center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Universities, Ministry of Education).工作研究领域比较教育;英国教育;欧盟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绩效责任Research workComparative Education; EU' Education Policy; Education in UK; Account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职业及教育经历2010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讲师2008 - 2010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后2005 - 2008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2006 - 2007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2002 - 2005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 - 2002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本科生{ EDUCA TION EXPERIENCE }2005.3-2008.6 Ph.D.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2006.9-2007.5 Visiting Scholar a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UK2002.9-2005.3 M.A.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1998.9-2002.7 B.A. in Schoo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CAREER EXPERIENCE }2010.7- Lecturer a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2008.7-2010.7 Post-doctoral Fellow at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2010.7 - Research Fellow, Center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8.10-2009.10 Assistant Editor,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2002.9 - Assistant, Secretariat of Global University Network for Innovation-Asia and the Pacific (GUNI-AP)2002.9 - Assistant, UNESCO-APEID Associated Centre, Zhejiang Univeristy论文及著作专著Monograph阚阅. 英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研究. 高等出版社. 2010.著作章节Book Chapters王承绪主编.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模式国际移植比较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周满生等著. 教育宏观决策比较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杜越等主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译著Translation Works汪利兵、阚阅译. 2007年世界高等教育报告: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汪利兵等译.2006年世界高等教育报告:大学的财政问题.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论文Journal Articles阚阅,李志永. 王承绪先生比较教育思想初探. 中国高教研究. 2010(10)阚阅. 泛欧高等教育合作的新起点:欧盟“坦普斯计划”述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9)阚阅. 金融危机中的英国大学:挑战与对策. 外国教育研究. 2010(6)阚阅. 中等教育普及化与新世纪印度高中教育改革. 比较教育研究. 2010(6)阚阅.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尝试:英国“连锁学校”的政策与实践. 比较教育研究. 2010(5)汪利兵,阚阅. 全球化时代跨国流动和文凭互认的挑战与对策. 比较教育研究. 2010(2)杜越,阚阅. 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综述. 教育研究. 2009(12).阚阅. 欧洲资格框架解析. 教育发展研究. 2009(19).阚阅. 法律视野下的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 比较教育研究. 2009(10).阚阅.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与教育投资:欧盟金融危机应对策略解析. 全球教育展望. 2009.(9) 阚阅. 英国高等教育科研评估:政策、实践与反思. 高等教育研究. 2009(8).阚阅.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美国高等教育财政. 教育发展研究. 2009(9).阚阅. 国外大学排行例析.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9(4).阚阅. 透视教育变革中的市场力量. 教育科学. 2009(2)阚阅. 教育全球化:和谐·差异·共生. 比较教育研究. 2009(2).顾明远,阚阅,乔鹤.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重建和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许迈进, 阚阅. 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外部保证机制:英国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许长青, 阚阅. 高等教育国际化:欧洲案例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 2008 (1).阚阅, 汪利兵. 英国宏观教育决策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07(12).阚阅、张岩.泰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江苏高教.2007(3).阚阅、张雁.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的调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阚阅.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探析.高等农业教育.2005(8).汪利兵,阚阅.促进大学师生跨国流动与合作的地区性平台:欧共体“伊拉斯谟计划”案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10).阚阅.《欧洲教育与培训2010年目标》述评.职业技术教育.2004(10).阚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英国“追求卓越的城市教育计划”述评.全球教育展望. 2004(9).阚阅.欧盟国家的硕士学位改革: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视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2).汪利兵,阚阅. 增强欧盟各国文凭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尝试:欧洲文凭补充文件.全球教育展望.2003(12).戴兴乔,阚阅.对民办教育公平待遇的探讨.教育探索.2003(12).阚阅.试析美国中小学的学校认证——以西部学院和学校协会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阚阅.荷兰职业教育的体系与特征.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4).译文Translated Articles阚阅,思想肖像——纪念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 比较教育研究. 2010(9)汪利兵,阚阅. 作为政策工具的大学排行榜. 教育研究. 2010(1){ RESEARCH PROGRAMME }2009-2011 The Reg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n Europe, Sponsor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2009-2011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CSE A-Level Test in UK, Sponsored by Minsitry of Education2009-2010 The Interg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Sponsored by China Post-doctor Foundation2008-2010 Account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Strategic Choice, Sponsored by China Post-doctor Foundation2009-2010 Study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UK, Sponsored by Gu Mingyuan Education Foundation2009-2010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Education: Respondance and Implication, sponsor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PUBLICATIONS}MonographKan yue (2010). The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UK.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Book ChaptersWang Chengxu(ed.) (200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Transplant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Zhou Mansheng, et al. (200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acro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Du Yue, et al. (2004), The Baisc Education for the Children of Rural-urban Migrant Workers:Policy and Innovation,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Translated WorksWang Libing, Kanyue (2009),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2007: Accredit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Wang Libing, et al. (2007),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2006: Financing of Universities,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Journal ArticlesKan Yue (2009), Updating Skills,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Investing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EU’s Response to Financial Crisis. Global Education, No.19, 2009.Kan Yue(2009),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A Perspective from Legislation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No.10, 2009.Kan Yue(2009),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olicy, Practice and Review.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No.8, 2009.Kan Yue (2009),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S. Research in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No.9, 2009.Kan Yue(2009), Examples and Analysis on University Rank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University, N0.4, 2009.Kan Yue (2009), Probing into Market Force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Education Science. No.2, 2009.Kan Yue(2009),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rmony, Diversity & Symbiosi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No.2, 2009.Kan Yue, Wang Libing(2007), A Study on the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No.12, 2007.Kan Yue and Zhang Yan (2007),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ailand, Jiangsu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Nanjing), No.3, 2007.Kan Yue and Zhang Yan (2006), The Polices Tran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in UK since World War Two,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Wuhan), No.1, 2006.Kan Yue (2005), Review of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on Agriculture (Shengyang). No.8, 2005.Kan Yue (2004), Review of “Europea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Goals 2010”, Technical and V ocational Education (Beijing), No.10, 2004.Kan Yue (2004), Strategy to Promote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Review of “Excellence in Cities” Programme in UK, Global Education Review (Shanghai), No.9, 2004.Kan Yue (2004), Reform of Master Degree in European Countries: A Perspective of European Area of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and Graduate Education (Beijing), No.2, 2004.Du Yue, Kan Yue (2009),The New Dyna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Research, No.12, 2009.Gu Mingyuan, Kan Yue, Qiao He (2008), Review of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ince 1978.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No.12, 2008.Xu Maijin, Kan Yue(2008). Establishing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3, 2008.Xu Changqing, Kan Yue (2008),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ase Study of Europe.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No.1, 2008.Wang Libing and Kan Yue (2004),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Case of ERASMUS programme in Europ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in Education (Shanghai). No.10, 2004.Wang Libing, Kan Yue (2003). The Diploma Supplement: A Device in Creating Transparency of Diploma Systems Among EU Countries, Global Education Review (Shanghai), No.12, 2003.。

浙大博士申请条件

浙大博士申请条件

浙大博士申请条件
浙大博士申请条件
一、学术要求
•拥有硕士学位,或其他与博士学位有关的学术资格。

•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应与所申请的博士专业相关。

•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表现出对所申请的研究领域的兴趣和潜力。

二、语言要求
•英语水平要求:TOEFL成绩不低于80分,或者IELTS成绩不低于分。

•或者其他证明申请人具备足够英语能力的语言考试成绩。

三、推荐信要求
•需提供两封推荐信。

推荐信应由申请人的导师或其他学术专家撰写。

•推荐信应体现申请人的学术研究能力、潜力和人格特质。

四、个人陈述要求
•需提供一份个人陈述,介绍申请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动机。

•个人陈述应准确体现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特质。

五、面试要求
•部分专业需要进行面试。

面试将重点考察申请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潜力。

•面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六、其他要求
•准备好相关申请材料,包括申请表、成绩单、学位证书等。

•尊重学校录取安排,遵守申请流程和截止日期。

以上是关于浙大博士申请条件的要求。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有意向申请浙大博士学位的学生们。

(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体育学科)
各专业研究方向介绍
教育学原理(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教育经济与社会研究、德育原理、教育制度分析、教育政策分析、教育财政研究、教育哲学等。

课程与教学论(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理论研究、教学理论与设计应用、课程政策与教学管理、课程比较研究、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学科教学、课堂变革与教学实践研究、教育心理;该专业在教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法,教育测量与统计技术等方面在国内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教育史(含博士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外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外教育财政发展、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欧美教育思想史、明清科举与社会等。

比较教育学(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比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比较、教育政策比较、环境教育比较、教师教育的比较、职业教育比较、终身教育比较等。

高等教育学(含博士点):该专业在高等教育原理、比较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领域在国内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与发展战略、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成人教育学: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成人教育科研、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者和职业指导顾问、家庭教育和家庭经营顾问、企业继续教育和培训师、社区教育工作者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比较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基本原理、成人教育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区教育等
教育技术学(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等。

教育硕士(科普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本科生优先。

该专业通过对科普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普教育资源研发与管理的研究,培养在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教育场馆、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部门从事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高层次科普教育人才。

体育学(只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在体育机构胜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又能承担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的复合高层次人才。

掌握认识体育事物从局部的特殊性,到总体的普遍性的一般规律,能够应用体育科学体系中体育基础学科、运动技术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的体育知识体系解释宏观体育现象,分析微观体育问题,能胜任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等领域的高层次工作。

体育人文社会学(含博士点):该专业在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竞赛和锻炼心理学、休闲体育及体育科研方法学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有体育经济学、体育
社会学、比较体育、休闲体育、学校体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心理、锻炼与健康心理、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体育管理等。

运动人体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生理、运动医学(含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体育工程等。

体育教育训练学(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运动竞赛、体育系统仿真、体育艺术等。

民族传统体育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传统体育健身理论、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等。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运动训练方向):培养掌握运动训练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基本技术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和操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能胜任学校、专业队、俱乐部体育教学、训练和指导的工作,以及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工作。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教学方向):培养掌握体育教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基本技术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和操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及学术前沿,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以及学校体育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拥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具体介绍详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