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别大鼓和小鼓,理解其节奏和音响效果。

2.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大鼓和小鼓
2.音乐伴奏
3.教具:手鼓、沙槌、铃鼓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了解大鼓和小鼓
1.利用图片或活地板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大鼓和小鼓,并且辨别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2.演奏音乐伴奏,鼓掌形式让学生与音乐节拍同步,理解音乐的基础节奏。

3.利用大鼓和小鼓,教师演示两种不同的鼓声,使学生听到不同的鼓声,理解不同的音响效果。

第二课:奥尔夫律动教育
1.教师使用各种教具如手鼓、沙槌、铃鼓等,演示敲打不同节奏的鼓点,让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鼓点节奏,有分别鼓奏的能力。

2.教师依据音乐伴奏,让学生用手鼓模仿教师的鼓声,使学生掌握基本鼓奏技能,提高学生手部动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第三课:练习与巩固
1.学生使用教具和鼓点,按照音乐节奏跟着教师演奏音乐,巩固掌握的敲奏技能。

2.教师搭配不同的音乐伴奏,让学生使用手鼓、沙槌、铃鼓等,模仿不同的鼓点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节奏敲奏出鼓点。

2.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鼓点节奏,并有模仿的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鼓和小鼓的音响效果,能够识别两种不同的鼓声。

4.学生能够协作配合,演奏搭配不同音乐的敲奏节奏。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

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用教材中的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提问:谁知道这两种乐器是什么?能模仿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2.学生再次模仿:大鼓:小鼓:加入大鼓和小鼓的伴奏及跺脚、拍手的声势(二)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你能在歌曲中听到他们的声音么?2.再听:(1)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2)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 学唱歌词:(1)再听歌曲,播放《大鼓和小鼓》简谱动画:学生跟着动画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大鼓——擂起、小鼓——敲起。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再跟动画,学生自由创编擂起和敲起的动作。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表演,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3)分句学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教师评价。

4.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完整演唱,播放《大鼓和小鼓》动画。

5. 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并模仿。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篇一:大鼓和小鼓教案】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xx、音响设备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律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快乐小天使》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请同学们猜一种乐器,谁能猜出来?师:对,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在古时候“鼓”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不像一个人在打鼓。

(课件出示)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鼓。

打击乐器的一种,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腰鼓: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定音鼓:打击乐器的一种,一般多在交响乐团中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架子鼓: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鼓3、新课教学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鼓,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鼓(出示大鼓和小鼓)师:大鼓和小鼓想成为好朋友,我们能帮帮他们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doc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doc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篇一:大鼓和小鼓教案】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音响设备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律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快乐小天使》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请同学们猜一种乐器,谁能猜出来?师:对,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在古时候“鼓”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不像一个人在打鼓。

(课件出示)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鼓。

铃鼓:打击乐器的一种,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腰鼓: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定音鼓:打击乐器的一种,一般多在交响乐团中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架子鼓: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鼓3、新课教学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鼓,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鼓(出示大鼓和小鼓)师:大鼓和小鼓想成为好朋友,我们能帮帮他们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1设计思路: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爱听辨四周的各种声音,区分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由于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非常的喜爱,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事》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仿照非常感爱好,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

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爱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四周声音产生初步的爱好,从而达到快乐、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相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究声音的轻响与能量、物体多少的关系3、预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过程: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

〔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沟通共享: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相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觉问题,查找缘由。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索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许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缘由。

大鼓和小鼓教案2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同学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加声音的探究。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仿照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023年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2023年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2023年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教案一:《大鼓与小鼓的制作与演奏》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2.学会使用鼓槌演奏大鼓和小鼓。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2.鼓槌的使用方法。

3.合奏大鼓和小鼓的乐曲。

三、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一段用大鼓和小鼓合奏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示范演奏: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鼓槌演奏大鼓和小鼓,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的演奏者组成,进行合奏练习。

5.合奏表演:每个小组进行合奏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鼓和使用鼓槌过程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操作并理解制作和演奏的关键步骤。

2.观察学生在合奏练习和表演中是否能够合作和配合,表现出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二:《大鼓与小鼓的制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制作大鼓和小鼓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大鼓和小鼓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提供一些简单的制作材料和工具供学生选择。

3.制作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

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保证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4.展示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大鼓和小鼓,并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制作过程。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看他们是否能按照要求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大鼓和小鼓。

2.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有效地合作和分工。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篇1教学内容: 会唱歌曲;认识鼓。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鼓种类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

二、话说鼓:( 1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学生猜—乐器)(鼓)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 2 )趣说“鼓”字。

(图片)●同学们,你见过“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士”,中间“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脚,上面“ 八”是插着的羽毛。

●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

●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 鼓”字多像一个人在敲鼓呀!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 3 )鼓的种类名称:图片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 )击鼓方法: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三、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 )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并随音乐律动。

( 2 )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 3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知道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 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正确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2. 培养学生在大鼓和小鼓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1. 两个大小不同的大鼓和小鼓2. 鼓槌若干3. 音乐CD4. 音乐乐谱环境:1. 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自由活动2. 音响设备齐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讲解鼓槌的使用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节奏训练: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按照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鼓和小鼓,共同完成指定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学生用大鼓和小鼓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练习大鼓和小鼓的演奏,家长可参与评价。

2.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鼓乐比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学生可尝试学习其他乐器,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大鼓和小鼓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七、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节奏训练的时间,或者采用更直观的教学工具,如节拍器,来帮助学生感知和稳定节奏。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一、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在敲击大鼓和小鼓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大小与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帮助幼儿认识大鼓和小鼓,熟悉《大鼓与小鼓》的音乐旋律,初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规则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大胆表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敲击方法,并能够通过敲击表达出节奏的变化。

难点: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能够跟随节拍准确唱出歌词,并能够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用谜语的方式引出大鼓和小鼓,引起幼儿的兴趣。

随后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两种乐器的不同。

基本部分:教师示范并讲解如何正确敲击大鼓和小鼓,幼儿模仿并尝试自己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随后,教师播放《大鼓与小鼓》的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教师再分句教唱,让幼儿逐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如“大鼓咚咚响”、“小鼓嘣嘣响”等。

结束部分:教师播放完整的《大鼓与小鼓》音乐,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示范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正确的敲击方法,让幼儿模仿并掌握。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帮助他们认识这两种乐器。

讲解法:教师在教学中对歌曲旋律、节奏等进行了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练习法:在教学中安排了多次的练习环节,让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游戏法: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如猜谜语等,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实践练习环节,包括敲击大鼓和小鼓、学唱歌曲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继续练习敲击大鼓和小鼓以及演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曲。

评价方式: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中班音乐:《大鼓与小鼓》教案及反思

中班音乐:《大鼓与小鼓》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活动目标: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活动重点: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中班音乐活动《大鼓与小鼓》反思《大鼓与小鼓》这首歌曲以鲜明的节奏对比和生动的歌词,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区分大鼓和小鼓的不同特点。

在本次中班音乐活动中,我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习和表演,增强孩子们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在活动准备阶段,我精心挑选了这首富有对比性的歌曲,并准备了大小不同的鼓作为教学道具,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直观而有趣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也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们进行学习和表演。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孩子们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感受和理解大鼓与小鼓的不同。

首先,我播放了歌曲,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特点。

接着,我展示了大小不同的鼓,并让孩子们亲自尝试敲击,从而更直观地感受两者在声音和节奏上的差异。

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模唱、节奏拍打等,帮助孩子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我也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孩子们分组扮演大鼓和小鼓,进行角色扮演和合奏表演。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1教学意图: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

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

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

小班语言文学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仿编童谣。

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

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1、知识准备: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二、展开教育(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人一组,分2-3组)(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教案一:大鼓与小鼓的形状和音色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展示大鼓和小鼓,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

2. 询问学生大鼓和小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之处,并帮助他们理解。

3. 给学生示范如何击打大鼓和小鼓,并让他们试着模仿。

4. 让学生一起演奏大鼓和小鼓,观察它们的音色有什么不同。

5. 引导学生讨论大鼓和小鼓的音色特点,并记录下来。

6. 继续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演奏大鼓和小鼓,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 结束教学,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教案二:大鼓与小鼓的节奏体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感的体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简单的节奏,如“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等。

2. 模仿教师示范,用大鼓和小鼓演奏这些节奏。

3. 让学生观察并听音,体验大鼓和小鼓演奏的节奏感。

4.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奏这些节奏。

5.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行编创一些简单的鼓声节奏。

6.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编创的鼓声节奏,并互相欣赏。

7. 将节奏组成一个完整的乐曲,让学生一起演奏,并进行录制。

教案三:大鼓与小鼓的节奏合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鼓和小鼓的基本奏法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给学生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基本奏法和节奏。

2. 给学生示范以大鼓为主导的节奏,让他们模仿。

3. 给学生示范以小鼓为主导的节奏,让他们模仿。

4.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进行合奏练习。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大鼓和小鼓》篇1课型:唱奏综合课课题:体验音乐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课时: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1.歌曲《大鼓和小鼓》2.音的强弱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你好小朋友(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教案:大鼓和小鼓音乐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大鼓和小鼓的区别,并能够正确辨认;
2. 学会演奏大鼓和小鼓的基本节奏;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简单的鼓乐曲。

二、教学准备:
1. 大鼓和小鼓;
2. 音乐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向学生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概念,并播放一段包含两种鼓乐器演奏的音乐。

2. 演示:让学生观察老师演奏大鼓和小鼓的方式,注意其不同之处。

然后,老师再示范一次,带领学生一起拍打节奏,使学生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节奏。

3. 分组练习:
a.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奏大鼓,另一组演奏小鼓;
b. 让学生轮流演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注意掌握节奏和协调演奏。

4. 创作演奏:鼓乐曲
a.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节奏,创作一个简单的鼓乐曲;
b. 让学生分小组编排鼓乐曲,并演奏出来;
c. 学生们可以结合不同的节奏和音调,添加一些其他乐器的演奏,使整个演出更加丰富多样。

5. 汇报演出:每个小组依次汇报他们编排的鼓乐曲,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教学延伸:
1. 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鼓乐曲和鼓乐表演,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2. 鼓乐器的演奏不仅仅局限于大鼓和小鼓,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鼓乐器的演奏技巧,如钢鼓、铜鼓等。

小学音乐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_1

小学音乐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_1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2学情分析《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这首歌曲虽然只有8小节,但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唱会,还要让学生感受这四种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他们获得音乐的美感。

对于一年级孩子们,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要在分组或集体活动中,老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动而不乱。

即既要注重教材教法,又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和认知水平。

3重点难点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语:有对双胞胎,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一“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 教师提示学生模仿: 雷声“ 隆隆” 风声“呜……” 小狗“汪、汪” 小猫“喵、喵)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活动2【讲授】二、知识“声音的强弱“1、师敲打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2、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3、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

比一比哪个组设置的情景多且声音的强弱表现恰当。

活动3【讲授】三、按节奏读歌词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擂起了大鼓,咚咚,敲起了小鼓,嗵嗵嗵,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咚咚,嗵嗵嗵。

2、师用敲响鼓的声音引导出新歌曲《大鼓和小鼓》3、律动处理(引导学生用手脚来表现大鼓、小鼓声)“咚咚”跺二下脚“嗵嗵嗵”拍三下手活动4【讲授】四、学唱歌曲1、练唱歌曲每句后半部分教师唱“擂起了大鼓” 学生唱“咚咚”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1~5”“1~5”“5~1”大跳音程,教师可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

第一乐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换气,而第二乐句尽量不换气。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知道它们的声音大小和用途。

2. 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大鼓和小鼓的特点2. 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大小和用途3. 观察、比较和动手实践4. 创作自己的鼓曲三、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2. 音乐播放设备3.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讲解:教师讲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如大小、声音大小等,并示范演奏。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大鼓和小鼓,进行观察、比较和动手实践,了解它们的声音大小和用途。

4. 创作:学生分组创作自己的鼓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鼓曲,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五、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和用途。

2. 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创作一个简单的鼓曲,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动手实践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大鼓和小鼓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作自己的鼓曲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鼓手或音乐老师来课堂进行演示和讲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性。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鼓乐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欣赏大鼓和小鼓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家长沟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对大鼓和小鼓特点的理解以及音乐兴趣的培养。

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对大鼓和小鼓声音大小和用途的认知。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鼓与小鼓的基本特点和演奏方法。

2.带领学生感受鼓声的韵律美感,提升听觉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大鼓与小鼓各一架。

2.音乐教学素材。

3.茶几或板凳用作表演台。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步:介绍大鼓与小鼓(15分钟)
1.通过展示大鼓与小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两种鼓的外形和区别。

2.向学生简单介绍大鼓与小鼓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第二步:示范演奏(20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大鼓与小鼓的演奏技巧,让学生感受鼓声的节奏和力量。

2.关键要点:击鼓的力度、频率、节奏。

第三步:学生练习(3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架大鼓与小鼓。

2.让学生自由练习击打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演奏水平。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步:合奏表演(20分钟)
1.各小组进行合奏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2.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表演进行点评,并鼓励其他学生互相学习。

四、教学反思
1.大鼓与小鼓教学能帮助中班学生培养合作能力,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3.可以通过增加音乐游戏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的教学内容,希望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相关推荐《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1活动目标: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

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大鼓和小鼓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参考

大鼓和小鼓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参考

大鼓和小鼓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打击乐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学习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鼓和小鼓,了解它们的演奏方法和特点。

2. 学习简单的打击乐节奏,进行集体演奏。

3. 创作简单的打击乐曲目,进行表演和展示。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大鼓和小鼓,每组若干个。

2. 准备打击乐教材和乐谱。

3.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音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双手拍打身体各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

2. 介绍大鼓和小鼓:向学生展示大鼓和小鼓,讲解它们的演奏方法和特点。

3. 学习打击乐节奏: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打击乐节奏,进行集体演奏。

4. 创作打击乐曲目:让学生分组创作简单的打击乐曲目,并进行表演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集体演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创作打击乐曲目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打击乐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

2. 邀请家长参加打击乐音乐会,让学生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3. 开展打击乐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打击乐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确保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和成就感。

3. 强调安全事项,确保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不会受伤。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调整教学计划。

3. 积极争取家长和同事的支持与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大鼓和小鼓》教学内容出处: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课型:新授综合课课题:《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歌曲《大鼓和小鼓》是一首二拍子日本歌曲,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大鼓和小鼓》的学习,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边唱边演奏歌曲。

2、感受“X X”和“ X X X”节奏,并能按这两个节奏敲击大鼓和小鼓。

3、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1、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边唱边演奏歌曲。

2、能按“X X”和“ X X X”节奏敲击乐器。

教学用具:教师:大军鼓、小军鼓、力度记号卡片、大鼓和小鼓图片、大锣鼓和小堂鼓图片、打击乐器、动物图片、课件等。

学生:小胶桶、笔。

教法:引导式、启发式、探索式、对比式、模仿式、练习式、创造式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鼓”的音乐《雷霆再现》,学生模仿老师拍打小胶桶(按音乐节奏拍)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刚才进教室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生:我听到了鼓的声音。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只鼓,请同学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大军鼓和小军鼓)学生说说两只鼓的不同之处,教师出示大军鼓和小军鼓图片,揭示课题《大鼓和小鼓》。

和三、探索大鼓和小鼓声的强弱1、请两名学生出来敲一敲这两个鼓,仔细听听它们的声音并说一说。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小胶桶模仿敲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利用小胶桶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乐手。

老师鼓励学生探索出不同的方法来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如:用手拍打桶身模仿大鼓声,用笔敲桶底模仿小鼓声等。

3、聆听歌曲《大鼓和小鼓》。

师:原来,这大鼓和小鼓正在进行一次有趣的对话,请同学们安静地听听。

(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师:谁能说说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生:歌曲中大鼓说“咚咚”,小鼓说“嗵嗵嗵”。

师:你能模仿它们是怎样说的?生:大鼓“咚咚”,小鼓“嗵嗵嗵”。

师: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谁的声音长,谁的声音短,它们有什么区别?生:大鼓声音长,小鼓声音短;大鼓说两声,小鼓说三声。

(老师出示“X X”、“X X X”节奏卡片)板书:大鼓:咚咚小鼓:嗵嗵嗵请男同学模仿大鼓的声音,女同学模仿小鼓的声音并按节奏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再听歌曲,想一想大鼓和小鼓它们谁的声音大,谁的声音小?(第二次播放歌曲)生:大鼓的声音大,小鼓的声音小。

师:同学们听得真对,老师这里有两个力度记号,你们觉得用哪一个记号表示大鼓的声音,哪一个记号表示小鼓的声音合适呢?为什么?(出示“ƒ”和“p”力度记号卡片)生:用“ƒ”记号表示大鼓的声音,“p”记号表示小鼓的声音。

因为“ƒ”记号表示声音强,而“p”记号表示声音弱。

4、模仿大鼓与小鼓的声音A、请全班同学按力度记号要求和“X X”、“ X X X”节奏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读一读。

B、引导学生按力度和节奏的要求用自己的小胶桶尝试各种方法模仿敲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C、请敲得好的学生出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模仿敲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演唱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师:大鼓和小鼓说这样还不够,如果同学们能用一些音为它们伴唱那就更好了。

现在,老师用琴弹奏一些音,请你用这些音演唱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A、学生听琴音演唱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师弹奏:5. 5. 5 5 5 1 1 1生演唱:咚咚嗵嗵嗵嗵嗵嗵B、学生边唱边用小胶桶演奏。

四、完整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1、第三次听歌曲师:让我们再一次听听歌曲,想一想大鼓和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播放歌曲录音)生:大鼓是“擂起了”发出的声音,小鼓是“敲起了”发出的声音。

板书:擂起了敲起了师:请大家学学小乐手,分别演奏一下大鼓和小鼓。

请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用小胶桶分别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2、朗读歌词A、老师指板书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要注意读好歌词的强弱对比)B、学生跟音乐伴奏读词,读到“咚咚”和“嗵嗵嗵”时,用小胶桶演奏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以下简称“敲鼓”)。

3、学唱歌曲A、学生边唱“咚咚”和“嗵嗵嗵”的歌词,边敲鼓,老师演唱其他歌词。

B、学生完整演唱歌词,唱到“咚咚”和“嗵嗵嗵”的歌词,有节奏地敲鼓。

4、表现歌曲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也想演唱这首歌,你们仔细听听老师哪一句唱得声音大,哪一句唱得声音小?学生小结:凡是唱到大鼓的乐句声音大,唱到小鼓的乐句声音就小。

A、师生按力度记号一强一弱对唱歌曲,学生边唱边按“ X X ”和“ X X X ”节奏敲鼓。

B、学生一强一弱对唱(边唱边有节奏地敲鼓)。

C、小组竞赛一强一弱对唱(边唱边有节奏地敲鼓)。

五、拓展知识,创编新歌词。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大鼓和小鼓声音的强弱并改编歌词。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见过这样的大鼓和小鼓之外,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大鼓和小鼓?生:我见过舞狮子用的大锣鼓和唱粤剧时用的小鼓。

(象脚鼓、爵士鼓、拨浪鼓……)(老师出示课件展示各种鼓的图片。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只小堂鼓,请同学们听听老师敲击它的声音,想一想这个鼓和大锣鼓的声音,比较一下它们谁的声音大,谁的声音小,你能用力度记号表示出来吗?(请学生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板书:ƒp师:你们能用今天我们学唱的《大鼓和小鼓》的音乐,换上这两种乐器来演唱吗?(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学生改编歌词演唱歌曲。

)《锣鼓和堂鼓》擂起了锣鼓,咚咚,敲起了堂鼓,嗵嗵嗵。

擂起了锣鼓,敲起了堂鼓,咚咚,嗵嗵嗵。

六、布置作业老师出示打击乐器:木鱼、沙锤,动物图片等,启发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有响声来改编歌词及歌名。

七、总结。

请学生用“今天,我认识了……”,“知道了……”等语句来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八、一边听歌曲《大鼓和小鼓》,一边敲小胶桶出教室。

板书设计:和ƒ擂起了大鼓:咚咚X Xp 敲起了小鼓:嗵嗵嗵X X X教学后记:歌曲《大鼓和小鼓》简单短小,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了音乐中力度的对比。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的话,很容易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厌烦情绪,以至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针对此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来设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敲击大鼓和小鼓这两个学具的过程中学会强弱对比的手法边唱边演奏歌曲。

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可能每一位学生人手都有两个鼓来进行学习。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和贯彻“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课前我布置学生每人拿一个小胶桶回来,利用小胶桶代替大鼓和小鼓进行学习。

课堂上,学生在敲打小胶桶中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用它探索出鼓声的强弱与节奏,并把它作为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孩子们在玩中学、动中唱,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好地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引导探索,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主要重、难点是“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边唱边演奏歌曲。

”如果让学生只是单一的用强弱对比的手法去演唱或演奏歌曲,他们会较快掌握。

但是让他们边唱边奏歌曲的话,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鼓”进行探索,让他们在敲击真的大鼓和小鼓中感受其音色;在尝试各种敲击假鼓(小胶桶)的方法中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在利用小胶桶模仿敲出歌曲里唱到的“咚咚”和“嗵嗵嗵”的歌词等活动中,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巧妙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以“听”为主,层层深入巩固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思想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听”为主,让学生通过以下不同的聆听活动中,层层深入巩固学习:第一次,请学生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及其“X X”、“ X X X”节奏;第二次,请学生模仿出大鼓和小鼓声音的强弱;第三次,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从而熟悉歌词内容;第四次,听出歌曲中强弱对比的乐句,为学生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边唱边演奏歌曲作好准备;第五次,学生尝试改编歌词演唱,进一步用强弱对比的手法边唱边演奏歌曲。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不同的聆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对歌曲不断加深印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背出歌曲,达到了巩固学习的目的。

同时也避免了单纯理性讲述与枯燥技术练习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其表现力和创作力。

此外,我还特别在板书的设计上花心思,把板书设计成歌曲中的歌词,使学生一看到它不但能知道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还能看着它就会完整地唱出歌曲,再一次地加深对歌曲的学习。

总的来说,本节课堂教学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成功,也从学生身上得到了一些启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由于孩子们都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按捺不住想敲击带回的学具,稍微影响了课堂组织教学,这有待今后工作注意和纠正。

2008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