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讲学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主备人:周云审核:时间:06年12月

教学要点:

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

指导预习

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辙()乱旗靡()肉食者鄙()

2、填空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教学过程:

一、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所作,是根据写的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二、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衣食所安——();

小惠未徧——();牺牲玉帛——()

神弗福也——();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练习巩固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文末划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拓展延伸

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二、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指导预习

1、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思考:

①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指出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

③庄公的态度?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