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最新7篇
《曹刿论战》教案15篇
《曹刿论战》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1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曹刿论战》教案7篇
•••••••••••••••••《曹刿论战》教案7篇《曹刿论战》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指导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教学步骤〗一、简介《左传》和长勺之战1、关于《左传》,在书下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补充介绍:《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掌握字音。
刿(guì)鄙(bǐ)孚(fú)间(jiàn)夫(fú)靡(mǐ)2、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可依照以下几个梯度指导朗读:⑴读准字音;⑵掌握节奏;⑶注意语调。
节奏举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通用9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要点: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一、题解:1、作者及出处: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
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3、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一、第1段①战争的时间、国家?②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③庄公的态度?“公将战”④刿请见的原因?直接原因-“齐师伐我”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5、小结: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兵法《孙子兵法》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曹刿与齐桓公的对话,通过曹刿的论战策略,使齐桓公领悟到用兵之道。
本章节将引导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孙子兵法》的背景及《曹刿论战》的位置;掌握曹刿的论战策略及其实践意义。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兵法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领悟到用兵之道。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曹刿论战》,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气势,为后续的文本解析打下基础。
2.2 课文解析2.2.1 字词解释解释文中的生僻字词,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意。
2.2.2 句子翻译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曹刿的论战策略。
2.2.3 文本分析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让学生了解其内在逻辑关系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案例选取选取历史上的实际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是否运用了曹刿的论战策略。
3.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曹刿论战策略的应用及其效果。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讨论主题“如何运用曹刿的论战策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4.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将曹刿的论战策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曹刿的论战策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2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孙子兵法》,深入了解其他兵法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六章:对比分析6.1 对比兵法让学生选择其他兵法家的论战策略,与曹刿的论战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6.2 分析异同讨论各兵法家论战策略的异同,让学生理解各种策略的适用场合和实践意义。
第七章:角色扮演7.1 角色分配让学生分组,每组扮演曹刿、齐桓公及其谋士,进行角色扮演。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
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
(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
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曹刿论战》,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智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 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 掌握曹刿的战争策略,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交战,鲁国大将军曹刿请教鲁国君主有关战争策略的问题,曹刿分析了战争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2 故事经过曹刿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战争中的兵力、地形、指挥官等因素,指出战争中应以智取胜。
2.3 故事结果鲁国君主接受了曹刿的建议,最终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第三章:战争策略分析3.1 曹刿的战争观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和敌人,以便在战争中发挥优势。
3.2 地形分析曹刿指出,地形对战争的影响至关重要。
选择有利地形,可以增加自己的战斗力,减少敌人的战斗力。
3.3 兵力分析曹刿强调,兵力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要根据自己的兵力情况,合理分配,避免盲目进攻。
第四章:战争策略应用4.1 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曹刿的战争策略进行分析。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曹刿战争策略的应用实例,互相学习。
4.3 总结发言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曹刿战争策略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曹刿战争策略的主要观点。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曹刿战争策略,课后思考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5.3 课程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战争策略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曹刿论战案例分析《曹刿论战》中的具体案例,如曹刿如何根据地形、兵力等因素制定战争策略。
6.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曹刿的策略如何帮助鲁国取得胜利。
6.3 分享心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心得,总结曹刿战争策略在案例中的应用。
第七章:战争策略演练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曹刿与鲁国君主的角色,进行战争策略演练。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曹刿论战》。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曹刿的历史背景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
(3)通过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理解忠诚、勇敢、智谋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曹刿的历史背景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文中比喻和寓意的把握。
3. 曹刿论战策略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曹刿论战》。
2. 参考资料:关于曹刿的历史背景和评价。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曹刿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对《曹刿论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自主查找并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智慧。
5. 案例分析:(1)分析其他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论战策略。
(2)与曹刿论战进行对比,总结优秀论战的特点。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从曹刿的忠诚、勇敢、智谋等品质中汲取启示。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论战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强调文言文学习和理解的注意事项。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熟读熟记《曹刿论战》。
9. 教学反思:(1)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通过分析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曹刿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2. 引导学生从曹刿的论点中提炼出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曹刿论战》。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刿的论点,并提炼出启示。
5.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曹刿的论点和启示。
6. 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曹刿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曹刿、鲁庄公等角色,模拟论战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运用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逻辑思维。
七、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角色扮演和辩论赛,评价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提升。
2. 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深入了解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实感体验。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学生活动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15篇《曹刿论战》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衷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
这天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谈长勺之战的。
透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1、《左传》2、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3、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曹刿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为了鲁国的利益,……。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ì)弗敢专也(fú)旗靡(mǐ)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轼(shì)2、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3、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依两条线索概括: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奋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四、合作交流,研讨探究。
阅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讨探究下列问题: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曹刿论战 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2.学习并掌握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曹刿的形象特点。
2.分析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
2.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
请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曹刿这个人物。
2.学生分享对曹刿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2.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3.学生跟随教师,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曹刿在论战中表现出了哪些特点?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回顾感受,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曹刿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理解曹刿的论战策略。
(三)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分析:曹刿在论战中是如何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的?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战、论、曹刿、鲁庄公。
(2)分析曹刿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回顾感受,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曹刿的论战策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2.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2.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历史战役曹刿论战教案大全
历史战役曹刿论战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曹刿论战的背景与意义1.1 了解曹刿生活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冲突。
1.2 理解曹刿论战的发生背景:鲁国面临齐国的侵略,曹刿作为鲁国的大夫,积极参与国家大事。
1.3 掌握曹刿论战的意义:通过曹刿的论战,鲁国成功击退齐国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利益。
第二章:曹刿的军事思想2.1 理解曹刿的“知己知彼”思想:在战前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实力和弱点,为战斗制定合适的策略。
2.2 掌握曹刿的“兵贵神速”思想:在战争中要迅速行动,出其不意,打乱敌人的阵脚。
2.3 学习曹刿的“以智取胜”思想:利用智慧和谋略,巧妙地战胜敌人。
第三章:曹刿论战的经过3.1 了解曹刿论战的具体过程:曹刿与鲁国国君的对话,分析战争形势和策略。
3.2 掌握曹刿的论战策略:利用齐国军队的弱点,制定合适的战斗计划。
3.3 学习曹刿的指挥艺术:在战斗中灵活调整战术,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
第四章:曹刿论战的影响与评价4.1 理解曹刿论战对鲁国的影响: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利益,提高了鲁国的国际地位。
4.2 掌握曹刿论战的历史评价:被誉为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3 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为国家利益奋斗,勇敢地保卫家园。
第五章:曹刿论战与现代战争5.1 理解曹刿论战与现代战争的异同:虽然战争形式和武器装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战争的本质和战略思想依然存在。
5.2 掌握现代战争中的战略思想:如信息化战争、精确打击、心理战等。
5.3 学习曹刿论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如何在现代战争中运用曹刿的军事思想,提高战争的胜利率。
第六章:曹刿论战中的兵法原则6.1 理解曹刿论战中的“避实击虚”原则:在战争中要针对敌人的弱点发动攻击,避免与敌人正面硬碰硬。
6.2 掌握曹刿论战中的“知己知彼”原则:在战争中要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实力和弱点,为战斗制定合适的策略。
6.3 学习曹刿论战中的“兵不厌诈”原则:在战争中要善于运用诡计和策略,迷惑敌人,取得战斗胜利。
有关《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有关《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__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__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曹刿论战》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
2. 讲述《曹刿论战》的故事梗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曹刿论战》的插图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讲述《曹刿论战》的故事梗概,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文本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读《曹刿论战》的古文文本。
2. 解释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曹刿论战》的古文文本,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学生跟读并复述文中的内容,确保理解。
第三章:角色扮演1. 增强学生对《曹刿论战》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2. 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行对话和互动。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角色,准备扮演。
2. 教师提供背景音乐或情境设置,让学生开始扮演角色,进行对话和互动。
第四章:讨论与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2.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第六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战略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8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汇总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曹刿论战》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曹刿论战》教案范文汇总八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__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二、资料助读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案最新7篇
《曹刿论战》教案篇一
一、训练目标:
1、学会改写的要领
2、忠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大胆想象要合乎情理。
3、恰当剪裁又要加以补充,自由发挥创造能力。
二、写作指导:
(一)导入:
改写,就是对原文进行内容或形式的改变,是按照要求和需要把一种文章改变为另一种文章的作文方法,是对原作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再创造。
改写主要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形式上的改写,另外一个是内容上的改写但在有些时候也兼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改写。
形式上的是指体裁、表现方法、语言、人称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涉及内容的重大改变;内容上的是指主题思想的转移和中心人物的改换。
另外,还有内容与形式兼有的改写。
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仍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另外创作了。
(二)指导:
我们常见的改写形式有四种:
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二、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四、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改写也是属于给材料作文,只不过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章,比较特殊,它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和其他的写作方式一样,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按改写的类型分别阐述。
1、改人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二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此时应注意改文中的主要情节应与原文中的情节相符,而且如有人物描写的话,改写后应合乎人物的实际。
2、改体裁,即将原文的体裁改变,以另一种方式将文章表现出来,如将诗歌改成一般文章,将小说改成剧本。
改体裁时应注意: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文章既合乎原文内容,又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
3、改结构,就是在抓住原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将倒叙改为顺叙等。
这种改写,一般只要变动文章的开关部分,或删或增,当然,必须注意上下之间的自然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4、改主次,如把主要人物改成次要人物,把次要人物改成主要人物,相应的会涉及详写和略写的问题,所以也可以把详写内容略写,略写内容详写。
5、改手法,主要指改变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将以说明为主的说明文,加上多种修辞,使其具有文艺性,要注意的是手法的改变往往会涉及语言风格的改变,所以要以语言的改变辅助表现手法的改变。
以上几种常用的改写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应遵循几条原则:
1、改写要有章法可依。
这里的章法是指命题对改写的要求。
写之前应先明确要求,再按要求写,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
2、要把握原文精神。
原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具体写法等,是改写构思的张本。
要领会原文的主题、人物、情节、表达方式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对改体裁、改人称、改语体以及字数限制要心中有数。
3、要明确中心与标题。
如有的原文是记事的,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中心要相应变,标题自然不应用原文的,要按照要求确定中心,按中心确定标题。
4、要有自己的风格。
改写是需要想象力的,在写作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可以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行文风格,既区别于原文,又有个性。
三、训练题目:
《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是表现战国时期谋士战略思想的文章。
文中的曹刿虽然是一介布衣,却具备许多士大夫所没有的素质。
文中曹刿与庄公的对话尤其发人深思,试改写此文,文体不限。
要求:
1、能把握曹刿等人物的特点,体现曹刿的战略思想。
2、可以改写整个故事,也可以改写其中的一个片断。
3、注意运用学过的写作手法刻画人物。
4、要有合理的细节描写。
四、学生写作:
略
《曹刿论战》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1、本文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时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左传》的特点。
2、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使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这在本单元的字词掌握有一定难度。
第二是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学生学习经验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卷基础,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弱。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理解评价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赏析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理解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正确地翻译课文。
2、了解本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认识曹刿、鲁庄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教法:
情境创设法示范朗读法讲解点拨法
学法:
圈点勾画法诵读法交流探究法
预习设计:
1、查阅读资料,了解《左传》;
2、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在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谓何其的多呀?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砝码一定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大吗?你知道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
(若学生答出本文,则请说出了解的具体情况)
检查预习,介绍《左传》。
背景。
二、初读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梳理字词读音。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3、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究,根据注解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要求: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或别人容易出错的字词梳理在笔记本上。
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向同学或老师发问。
4、抽生全班交流不懂的字词。
教师点拨。
多媒体巩固(或教师向学生发问)。
三、再读感悟:
1、大敌当前,平民百姓曹刿为什么要去见鲁庄公?
2、曹刿如何评价鲁庄公对战前的准备?
3、战场上,曹刿如何帮助鲁庄公击败齐国军队?
4、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有几层意思?
5、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读史明智
“读人省身,读史明智”。
1、为什么作者描写长勺之战的笔墨很少?
2、曹刿和鲁庄公你喜欢谁,为什么?
五、小结反馈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作业:
①请同学们找出并归纳总结本文的古今异义的词、通假字、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
②体会本文中对比的运用,找出一二组对比来。
③熟读并背诵课文。
参考板书(随机生成):
曹刿论战
《左传》
战前——何以战:取信于民
战场——指挥:进攻追击
战后——克敌之故:把握战机
《曹刿论战》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
今异义的词。
4、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5、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课文,为与下文的比较阅读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对孟子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孟子都主张以人和为主,今天,我们再从一场古老的战争中来看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
二、简介作家作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