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 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概述在金融领域,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流动性是银行运营过程中最关键的方面之一,直接影响银行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然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的出现,可能会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重大冲击。
为了应对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银行需要制定合理的流动性应急预案,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并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1. 风险评估在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之前,银行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事件的概率以及对流动性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定期对风险进行更新评估,以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 流动性应急预案制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银行应制定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流动性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2.1 流动性补充方案银行应通过建立合理的流动性补充方案,确保在资金需求增加时能够及时满足。
流动性补充方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增加短期融资、调整负债结构、优化资产配置等。
2.2 应急流动性管理机制银行应建立应急流动性管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应急资金调度机制、应急资金来源机制、应急资金使用审核机制等。
这些机制有助于银行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并有效管理和利用应急流动性。
2.3 应急流动性危机管理团队为了保证流动性应急预案的顺利执行,银行应成立专门的应急流动性危机管理团队。
该团队应具备丰富的流动性管理经验和危机应对能力,并定期进行流动性应急演练,以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4 应急沟通与信息披露机制在应急情况下,及时准确地沟通和披露信息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和社会信心至关重要。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沟通与信息披露机制,确保向相关利益相关方及时传递必要的信息,并防止不必要的恐慌和市场波动。
3. 应急预案执行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是保证银行流动性应急处置能力的核心。
在应急情况下,银行应积极主动地执行预案,包括但不限于:3.1 应急资金调度根据预案,银行应根据紧急情况的具体情况,灵活调度可用资金,优化资产配置和负债结构,以满足资金需求。
流动性性风险应急预案范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保障业务运营的稳定性,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本机构在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时,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和处置的全过程。
第三条本预案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识别和防范风险。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
3. 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对流动性风险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扩散。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分管行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负责制定和修订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2. 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3. 确定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方案;4. 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5. 向监管部门报告流动性风险事件。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风险管理部:负责流动性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提出风险防范措施;2. 财务部:负责制定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确保资金流动性;3. 业务部门:负责落实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业务运营的稳定性;4. 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信息报送。
第三章预警与监测第七条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包括:1. 内部监测指标: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流动性缺口等;2. 外部监测指标: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等。
第八条定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九条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条应急处置措施包括:1. 信息披露: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资者等披露流动性风险事件相关信息;2. 资金调配:调整内部资金结构,确保流动性需求;3. 融资安排:通过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4. 业务调整:调整业务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行流动性风险防控工作,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应急计划,保障本行各项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本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所有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理财等业务。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五条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行长- 副组长:主管业务副行长- 成员:风险管理部、财务部、信贷部、运营部、科技信息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第六条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修订和完善本预案;2. 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监测和预警;3. 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4.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5. 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宣传。
第七条各相关部门职责:1.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和评估,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 财务部门:负责流动性资金的筹集、运用和风险控制;3. 信贷部门:负责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确保信贷资金合理运用;4. 运营部门:负责日常业务运营管理,确保业务流程顺畅;5. 科技信息部门:负责科技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应急通信畅通。
第三章流动性风险监测与预警第八条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定期对流动性风险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九条流动性风险指标包括:1. 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率;2. 优质流动性资产覆盖率;3. 资金缺口率;4. 信贷资产质量;5. 利率风险等。
第十条当流动性风险指标达到预警线时,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一条预警信号包括:1. 短期资金需求增加;2. 长期资金成本上升;3.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4. 信贷资产质量恶化;5. 市场流动性紧张等。
流动性风险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加强我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提高对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我行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维护金融秩序,保障客户利益,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1)流动性紧张,无法满足客户提现、贷款发放等资金需求;(2)流动性风险事件导致我行声誉受损,引发连锁反应;(3)其他可能影响我行流动性风险的突发事件。
二、组织架构2.1 流动性风险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由行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业务的副行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2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小组下设以下子小组:(1)资金调度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资金,确保资金供应;(2)客户服务小组:负责处理客户投诉,维护客户利益;(3)信息披露小组:负责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稳定市场预期;(4)风险评估小组:负责评估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预警阶段(1)监测小组根据监测指标,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持续监测;(2)当监测指标达到预警线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3)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3.2 应急响应阶段(1)应急处置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指令,迅速采取以下措施:调度资金,确保流动性需求;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维护客户利益,稳定客户情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稳定市场预期;评估风险事件的影响,调整应对措施。
3.3 应急恢复阶段(1)应急处置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指令,逐步恢复正常经营秩序;(2)评估应急处置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保障措施4.1 资金保障(1)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资金来源稳定;(2)建立应急资金池,应对突发流动性风险。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随着现代化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流动性成为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银行流动性危机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银行短期内大量的资产变成无法流动的资产,并且在资金流动、负担股权和现金流量等方面出现短缺的问题。
由于流动性的重要性,银行面临了流动性危机时,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确保金融安全和风险控制。
本文旨在分析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定义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是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危机时,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政策,以应对短期内资金流量的不稳定性问题,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重要性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维护金融稳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的财务状况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有着决定性影响。
一旦银行流动性遇到问题,将导致资金流动的不稳定,由此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进而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2.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银行流动性危机不同于其他危机问题,它是短期内产生的。
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银行需要快速应对,才能避免恶化和连锁反应。
因此,银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促进银行对风险的快速应对和风险评估能力的提高。
3.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制定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可以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效率。
从制定预案中,银行可以发现内部管理中的不足,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控制能力。
三、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实施方法1.预先核查并评估流动性风险银行应在正常情况下,定期对资产负债表、收支和应收账款结构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预判罕见的状况对银行流动资产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为紧急情况的应对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参考。
2.建立应急响应机构银行应该建立能够快速响应流动性危机的专门机构,包括组建应急处置小组,安排管理人员应对,经验丰富的团队和流程等,以确保危机可以快速得到处理。
3.建立应急流程当银行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后,可按照应急预案流程实施,包括快速清理可抵押资产,清算不良资产,加速现金流量和大规模存款等。
银行流动风险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保障银行稳健运营,维护金融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客户集中提取存款;2. 资金市场波动导致融资困难;3. 资产质量恶化;4. 资产流动性不足;5. 其他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预防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发生。
2. 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风险蔓延。
3. 协调配合,共同应对。
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流动性风险事件。
4. 信息公开,透明度。
及时向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披露流动性风险事件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
四、组织架构1. 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实施。
3. 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设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本机构的应急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客户集中提取存款(1)密切关注客户存款情况,加强存款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加强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客户存款。
(3)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吸引客户存款。
2. 资金市场波动导致融资困难(1)密切关注资金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融资策略。
(2)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3)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
3. 资产质量恶化(1)加强资产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资产。
(2)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良资产风险。
(3)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
4. 资产流动性不足(1)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
(2)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流动性充足。
(3)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拓宽流动性渠道。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一、前言流动性是银行业务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银行资金的现金流动性和偿付能力。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这会对银行的正常运营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流动性应急预案,是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 流动性风险定义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面临的由于资金流出迅速而无法及时足额偿还债务的风险。
当银行面临大规模客户提现、流动性紧张或市场信心恶化时,流动性风险会加剧。
2. 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1)内部原因:包括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资金流出超出预期、资金运作不当等。
(2)外部原因:包括金融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济波动等不可抗力因素。
三、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应急预案是为保障银行的稳定经营而制定的灵活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1)能够帮助银行及时制定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措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能够引导银行有效应对紧急情况,减轻负面影响。
(3)能够提高银行的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降低流动性风险对银行的影响程度。
四、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在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全面性:综合考虑内外部原因,确保对流动性风险的应对措施能够覆盖各种可能性。
(2)及时性:应急预案要能够在流动性风险出现时迅速启动,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3)灵活性:考虑到流动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应急预案要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对。
(4)科学性:应急预案要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协调性:要求银行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提高应对效率。
五、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执行步骤1. 流动性风险监控和评估(1)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包括风险指标、监控频率、监控方式等。
(2)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估,分析风险程度和可能的影响。
(3)及时发布流动性风险报告,向上级管理机构和内部相关部门通报。
商业银行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人力资源调配策略制定
01
组建应急团队
成立专门的应急团队,负责处理 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确保事件 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
02
调动内部资源
03
外部专家支持
充分调动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分 支机构的人力资源,形成合力, 共同应对风险事件。
根据需要,聘请外部专家提供咨 询、建议等支持,提高应对风险 事件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商业银行突发流 动性风险事件应 急预案
目录
• 流动性风险概述 • 应急预案制定背景与目标 • 预警机制与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 应急响应措施与处置流程规划 • 资源保障与协调配合机制建立 • 预案演练、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CATALOGUE
流动性风险概述
流动性风险定义及特点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 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 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 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05
CATALOGUE
资源保障与协调配合机制建立
资金来源渠道及储备安排
自有资金
商业银行应确保自身拥有一定规模的自有资 金,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风险事件。
中央银行借款
在必要时,向中央银行申请借款,以缓解流 动性压力。
同业拆借
与同业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 同业拆借市场获取短期资金支持。
发行债券
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结合 商业银行实际业务情况,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 预警机制。
预警流程
明确预警触发条件,制定 预警信息传递、分析、处 理及反馈等环节的具体操 作流程。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流动性风险事件的严 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划分 不同的预警级别,以便采 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银行业流动性应急演练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银行业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确保在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损失,保障银行稳定运营,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行所有分支机构及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处置及恢复等环节。
1.3 编制依据依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2.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办公室设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演练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2.3 专业工作组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设立以下专业工作组:(1)监测预警组:负责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及信息报送;(2)资金调度组:负责应急资金调度、融资协调及资金保障;(3)业务保障组:负责业务系统稳定运行、客户服务及业务恢复;(4)公关宣传组:负责舆情监测、应对及对外发布信息;(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保障及现场协调。
三、应急响应流程3.1 预警阶段(1)监测预警组根据监测指标和风险预警信号,及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2)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会议,分析风险情况,启动应急响应;(3)应急办公室向各部门发布应急响应指令。
3.2 应急响应阶段(1)各专业工作组根据应急响应指令,迅速启动应急处置工作;(2)资金调度组积极协调融资渠道,确保应急资金需求;(3)业务保障组确保业务系统稳定运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4)公关宣传组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客户关切;(5)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物资、设备保障及现场协调工作。
3.3 应急处置阶段(1)各专业工作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损失;(2)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风险变化,调整应急处置措施;(3)应急办公室持续跟踪应急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3.4 恢复阶段(1)业务保障组评估业务系统稳定性,确保业务恢复正常;(2)资金调度组恢复正常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需求;(3)公关宣传组关注舆情动态,做好善后工作;(4)应急领导小组评估应急处置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银行流动性挤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银行流动性挤兑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维护银行正常运营秩序,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银行应对流动性挤兑风险的能力,确保银行在发生流动性挤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 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 降低流动性挤兑风险对银行经营和声誉的影响。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行各分支机构及总行各部门在发生流动性挤兑风险时采取的应急措施。
四、预案组织架构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监督流动性挤兑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分支机构开展工作。
3. 应急工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收集、舆论引导、客户安抚等工作。
五、应急预案内容(一)预警阶段1. 预警信号: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启动预警机制:(1)市场流动性紧张,融资成本上升;(2)银行间拆借市场资金利率大幅波动;(3)客户集中取款,现金需求激增;(4)媒体出现不利于银行的负面报道;(5)监管部门发出流动性风险预警。
2. 预警措施:(1)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市场流动性变化;(2)加强内部监控,关注资金使用情况;(3)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监管政策;(4)加强与同业合作,积极寻求融资渠道;(5)做好客户沟通,稳定客户情绪。
(二)应急响应阶段1. 启动应急响应:(1)当预警信号达到一定程度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组织各部门、分支机构开展工作。
2. 应急措施:(1)加强资金调度,确保资金供应;(2)优化网点布局,合理分配现金资源;(3)加强客户沟通,做好解释工作,稳定客户情绪;(4)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5)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报告情况。
(三)应急恢复阶段1. 应急恢复:(1)当流动性挤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宣布应急响应结束;(2)应急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组织各部门、分支机构开展应急恢复工作。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流动性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防范和应对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本文档旨在明确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指导原则、组织架构、预警机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银行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
二、指导原则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银行应建立健全流动性应急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3.快速响应,协同应对。
银行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流动性危机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应对。
三、组织架构为确保流动性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银行应建立包含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在内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1.决策层:负责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审批流动性应急预案,对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进行决策。
2.执行层:负责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执行流动性应急预案,及时向决策层报告流动性风险情况。
3.监督层:负责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改进意见,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四、预警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并应对流动性风险,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1.制定预警指标:根据银行业务规模、结构、市场状况等因素,设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如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等。
2.数据监测与分析:建立实时监测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识别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五、应急措施在发生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应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外部融资、控制资产增长、降低运营成本等。
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获取外部融资:银行应积极与央行、其他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获得流动性支持,如通过银行间市场融入资金、利用央行提供的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性工具。
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和应对流动性风险事件,确保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危机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银行稳健经营和金融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1. 临时性流动性风险:如支付系统故障、资金链断裂等。
2. 长期性流动性风险:如信用评级下调、声誉危机等。
3. 市场流动性风险:如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融资成本上升等。
第三条原则1. 预防为主,防范结合: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日常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并防范流动性风险。
2. 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有效化解风险。
3. 信息共享,协同配合: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应对流动性风险事件。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组织架构1. 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主管业务副行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日常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工作。
第五条职责分工1. 领导小组负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2)决定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3)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流动性风险事件。
2. 办公室负责:(1)收集、分析流动性风险信息,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2)制定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各部门负责:(1)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工作;(2)及时向办公室报告流动性风险事件;(3)按照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章监测预警第六条监测指标1. 流动性覆盖率;2. 优质流动性资产;3. 短期融资比例;4. 融资成本;5. 市场利率;6. 存款稳定性;7. 债务到期情况。
第七条预警机制1. 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监测指标进行实时监控;2. 当监测指标达到预警线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3. 领导小组根据预警情况,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一、引言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在面临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正常运营。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银行流动性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如市场环境变化、客户违约、内部管理不当等。
因此,制定一份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至关重要,以确保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危机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风险。
二、银行流动性风险识别与评估1. 风险识别银行流动性风险识别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因素,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
银行流动性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汇率、物价等因素的变化可能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2)金融市场波动:如股票、债券等市场的波动可能影响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
(3)客户违约:客户违约可能导致银行资金无法按时收回,进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
(4)内部管理不当:如资金调度不当、风险管理不严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银行需要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流动性状况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概率-影响图、蒙特卡罗模拟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银行可以明确各项风险的优先级,为后续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三、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制定1. 短期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短期流动性危机,银行应制定相应的短期应急措施。
主要包括:(1)调整资产结构:通过出售短期高流动性的资产,如国债、金融债等,增加资金来源。
(2)增加负债来源:通过发行债券、吸收定期存款等方式增加负债来源,提高流动性水平。
(3)压缩非生息资产:通过压缩库存现金、贵金属等非生息资产,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4)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金,如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借等。
2. 中长期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中长期流动性危机,银行应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应急措施。
主要包括:(1)完善流动性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包括日常监控、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提高流动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流动性风险,确保银行资产安全、业务稳定运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定义本预案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因资产变现能力下降、负债偿还能力不足或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无法及时满足到期债务、支付义务和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主管业务的副行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工作组:由财务部、风险管理部、信贷部、运营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3. 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流动性风险的日常监控,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风险情况。
四、应急处置原则1. 预防为主: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提前识别和防范风险。
2. 快速响应: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3. 协同配合: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流动性风险。
4. 信息透明:及时向监管部门、股东和客户披露流动性风险信息。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风险预警: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2. 风险化解:-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融资渠道。
- 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资产流动性。
- 积极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寻求外部救助。
3. 信息披露:及时向监管部门、股东和客户披露流动性风险信息,维护市场信心。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阶段:各部门发现流动性风险隐患,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 响应阶段: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工作组,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3. 恢复阶段:风险化解后,恢复正常经营秩序,评估应急处置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演练
一、引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将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甚至可能导致银行破产。
为了提高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确保银行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制定了流动性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本文将以某银行为例,介绍其流动性应急预案演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二、演练背景某银行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确保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于2023年开展了流动性应急预案演练。
三、演练目的1. 检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 提高银行员工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3. 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4. 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演练组织1.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分管行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 成立演练办公室:负责演练的筹备、实施和总结工作;3. 成立演练组:由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
五、演练内容1. 演练场景:模拟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客户集中取款,银行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2. 演练流程:包括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正常运营三个阶段;3. 演练内容:(1)应急响应阶段:银行接到客户集中取款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形势,制定应对措施;(2)应急处置阶段: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a.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金运用;b. 积极与同业进行资金拆借,争取外部资金支持;c.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d. 加强舆情监控,做好客户安抚工作;(3)恢复正常运营阶段:在应急措施的实施下,银行逐步恢复正常运营,危机得到有效化解。
六、演练实施1. 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2. 演练地点:银行总部;3. 演练方式:采用桌面推演和现场演练相结合的方式;4. 演练过程:(1)桌面推演:由演练组模拟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正常运营三个阶段的情景,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对;(2)现场演练:模拟银行网点发生客户集中取款事件,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进行现场处置。
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保障银行稳健经营,维护金融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预防和化解银行流动性风险,确保银行资产安全、流动性和盈利性;2. 及时发现、报告、处理流动性风险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3. 提高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确保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银行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银行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2. 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超过监管要求;3. 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受阻;4. 银行流动性风险事件引发的其他相关风险。
四、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3. 各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严密监控流动性风险,及时预警和报告;2.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确保流动性充足;3. 加强与同业、金融市场合作,拓宽融资渠道;4. 采取紧急融资措施,确保资金需求;5. 严格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安全;6. 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报告风险情况;7. 采取必要措施,维护银行声誉和客户信心。
六、应急处置程序1. 预警:发现流动性风险苗头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及时报告领导小组;2.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风险情况,决定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3. 恢复: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后,领导小组评估风险状况,决定恢复正常经营;4. 总结:应急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七、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废止1. 预案应根据银行实际情况、监管要求及市场变化进行修订;2. 预案修订后,经领导小组批准后生效;3. 预案废止需经领导小组批准。
八、附则本预案由银行总部制定,各部门、分支机构应严格执行。
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范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加强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应对流动性风险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金融稳定,保障客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客户集中取款、存款大量流失;2. 资金市场流动性紧张,融资成本上升;3. 信贷资产质量恶化,资产处置困难;4. 股东权益受损,资本充足率下降;5. 其他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的事件。
第三条组织架构1. 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主管业务副行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负责具体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应急处置原则第四条及时性原则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后,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扩大。
第五条保密性原则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维护本行声誉。
第六条协调性原则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流动性风险事件。
第七条可行性原则应急措施应具有可行性,确保能够有效应对风险。
第三章应急处置措施第八条预警与监测1.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和本行资金状况;2. 设定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第九条风险应对1. 当监测到流动性风险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办公室;2. 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风险:a.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b. 加强融资渠道管理,拓宽融资渠道;c. 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监控,降低信贷风险;d.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e. 加强信息披露,增强市场信心。
第十条应急响应1. 应急办公室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具体应急响应措施;2. 各部门按照应急办公室的指令,迅速开展应急工作。
第四章应急结束第十一条应急结束条件当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风险因素消除,应急领导小组可宣布结束应急状态。
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本行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因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不匹配,导致无法及时满足到期债务、支付义务和正常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需求,可能对本行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所有分支机构、部门及员工。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一)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资料收集等工作。
(二)资金调度组:负责资金调拨、融资安排、现金管理等工作。
(三)业务保障组:负责业务运营、客户服务、风险监测等工作。
(四)舆情应对组:负责舆情监测、信息发布、媒体沟通等工作。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预警第六条本行应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定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第七条本行应设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一)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等监管指标。
(二)存款流失率、贷款集中度等业务指标。
(三)市场利率、融资成本等市场指标。
第八条当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达到预设阈值时,应及时启动本预案。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九条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程序:(一)预警阶段:领导小组根据预警指标启动应急预案,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关工作。
(二)应急响应阶段:各工作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业务运营稳定。
(三)应急处置阶段:针对具体风险事件,采取以下措施:1. 资金调度组:协调内外部资金,确保资金供应充足。
2. 业务保障组:保障业务运营,确保客户服务不受影响。
3. 舆情应对组: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稳定客户信心。
4. 综合协调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一、前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的业务也越来越复杂,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流动性应急预案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针对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编写,提出了应急预案的内容、流程和实施要点等内容,以期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概述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是一种管理工具,旨在确保银行在面临各种未预期的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保持其业务的正常运作。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需要根据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业务规模、资金来源等因素进行制定。
在应急预案中,银行需要预先定义出不同场景下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应对措施,并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按预案进行处置,以确保业务的连续运行。
三、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一)流动性风险评估银行需要先对自身的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存款来源、负债结构、资产质量、市场流动性等各项因素。
通过评估,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面临的风险,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应急预案。
(二)流动性紧张情况的判定银行需要事先确定流动性紧张的判定标准,并设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体系。
监控指标体系应兼顾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两个方面,以确保在业务需求下风险等级能够得到控制。
(三)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包括提高流动性资产质量、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流动性储备、规范内外部资金管理和加强资金需求的监控、掌握及时了解市场风险的信息,并根据风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四)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为有效地实施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银行需设立应急预案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权利与义务。
组织机构主要包括:1. 应急预案组长: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流程的协调、应急措施的指导。
2. 应急处理小组:由各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应急措施的执行。
3. 应急预案监督小组:负责应急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以维持应急预案的保持和优化。
(五)测试与改善银行应该在日常业务中不断地检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注重预案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善和完善,以确保预案的实施和应对流动性危机。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在金融市场中,流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银行能够及时并有效地满足自身债务和资产变现需求的能力。
而当流动性出现问题时,银行往往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降低风险并保持业务运行。
本文将详细探讨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定义流动性风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流动性风险。
它主要指银行在面临不可预期的资金流出时无法及时满足债务或资产变现需求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市场动荡、客户提现、资产负债表不平衡等。
二、流动性风险的分类流动性风险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两类:1.操作风险:由于内部流程、系统或人员不完善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例如,如果银行内部系统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资金调拨。
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例如,在金融市场动荡时,银行可能会面临客户大规模提现的压力。
三、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面对流动性风险,银行需要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
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风险:银行应首先明确自身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这需要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模拟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资金流出情况,以了解自身对流动性的承受能力。
2.制定应对策略: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这包括建立现金储备,采取套期保值策略,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等。
3.建立应急资金来源:银行应建立多种应急资金来源,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取资金。
这可以包括与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建立紧急贷款协议,发行债券等。
4.完善内部流程:银行应完善内部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这包括简化决策流程,加强内部沟通,明确各级员工的职责等。
5.定期演练: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应急演练,以确保所有员工熟悉应急预案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
四、实施流动性应急预案当流动性风险发生时,银行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识别风险:银行应迅速识别出受影响的业务部门和资产类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股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本行”) 流动性风险防控工作,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应急计划,保障本行各项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本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流动性风险的主要类别包括:(一) 暂时性流动性风险。
如本行支付系统突发故障或者其他物理上的紧急情况导致本行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产生的暂时性融资需求。
(二)长期性流动性风险。
如本行信用评级大幅下调、遭遇重大声誉危机、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低于监管容忍度或者本行预设控制水平等情况。
(三)市场流动性风险。
如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交易对手浮现违约或者破产、可融资金大幅减少、融资成本异常上升等情况,导致本行难以从处于压力条件下的金融市场融入资金。
第四条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应坚持依法、快速、高效、妥帖、保密的处置原则:(一)依法原则:即在处置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政策、依法办事,不得采取非法、违规手段使问题复杂化。
(二)快速原则:即发现问题,即将启动预案及时处置,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 高效原则:即处置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按照统一指挥、措施得力,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原则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按照自身的权限和职责,各司其职,服从指挥。
(四)妥帖原则:即处置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必须积极主动,快速反应,镇静、有序、果断,有效控制事态,做到指挥统一、宣传解释统一、行动步骤统一、不失控、不失序、不失真。
(五) 保密原则:即领导小组各成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对于涉及到机密以上 (含机密) 的事项,应严格遵守保密法规,不得泄漏。
第五条董事会承担本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二)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相关政策、程序。
(三)决定与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里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履行其部份职责。
第六条本行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本行流动性风险事件的指挥、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行长和监事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副行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
第七条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组织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的演练。
(二) 负责统一指挥和部署本行流动性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实施流动性管理策略的讨论与决策。
(三) 遇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时,负责启动本预案,及时处置和化解突发流动性风险,确保突发事件期间和风险处置后业务经营的正常运行。
(四) 负责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工作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相关部门反馈。
(五) 负责在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启动后,指挥相关部门开展外部联络和信息披露工作。
(六)负责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工作中其它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八条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为:(一)负责本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监测工作。
(二)负责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
(三)负责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的召集与组织工作。
(四)负责流动性突发事件的信息采集与汇报工作。
(五)负责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的拟定与修订工作。
(六)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财务管理部负责审核分析风险管理部的指标监测情况;协调平衡全行资产负债整体运行。
第十条运行管理部负责支付结算及库存现金管理,在发生挤兑、现金库存不足时,与人民银行进行商议,及时调运现金以确保现金正常支付。
第十一条金融市场部负责资金的头寸调度,在头寸不足时及时进行资金调度,缓释流动性风险。
第十二条办公室负责制定对外答复口径、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媒体联络与舆情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系统内员工的思想动态及社会反映;对不安定因素、风险隐患及突发事件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沟通、协调,确保得到公安机关的匡助和支持;维持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第十三条其他各职能部门:(一)负责及时识别、预警和报告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流动性风险事件。
(二) 遇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时,负责按要求配合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制度。
本行建立流动性风险定期报告制度,对流动性状况进行持续跟踪监测。
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动态,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及时掌握风险底数,对风险做到早发观、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压力测试制度。
风险管理部基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每季度出具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报告,对照各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定期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早发现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提示,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主要预警指标如下:(一)流动性比例。
(二)流动性缺口率。
(三)核心负债依存度。
(四)同业市场负债比例。
(五)最大十户存款比例。
(六)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七)超额备付金率。
(八)存贷比。
(九)净稳定资金比例。
(十)流动性覆盖率(可选)。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突发事件对本机构流动性造成的影响做全面评估,并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评估报告。
突发事件触发条件主要包括:(A)本机构发生挤兑事件。
(B)短期内核心存款异常大幅下降、存款大户集中清户或者连续性异常资金转移。
(C)备付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资金清算。
(D)已发生或者可能波及到本行业务进行的系统中断或者瘫痪事件。
(E)流动性预警指标低于监管容忍度或者本行预设控制水平。
(F)社会上浮现可能引起突发性流动性风险的各类谣言。
(G)当地其他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限兑或者停兑。
(H)已发生或者可能波及到本行的较严重自然灾害。
(I)可能引起流动性风险的其他突发事件。
第十七条发现突发事件触发条件时,应第一时间 (不管是否工作日,下同) 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专报后即将上报领导小组召集应急处置会议。
判断事件形成的原因与类型,分析决策处置措施并启动相应的应急计划。
第十八条报告程序(一)发生触发条件(A)后,营业网点必须即将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并在 30 分钟内将风险情况通报风险管理部。
(二)发生触发条件(B)后,营业网点应及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政策建议,在 24 小时内通报风险管理部。
(三)发生触发条件(C)后,金融市场部应即将办理紧急融资事宜,并在30 分钟内通报风险管理部。
(四)发生触发条件(D)后,发现单位必须第一时间通知科技信息部获得技术支持,并在 30 分钟内通报风险管理部。
(五)发生触发条件(E)、(F)、(G)、(H)、(I)后,或者接到相关部门报告后,风险管理部即将向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汇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成员会议。
(六) 必要情况下,领导小组应即将上报董事长,请求召开董事会会议或者股东大会。
第十九条根据不同的流动性危机设置对应的总体应急管理策略,执行对应的应急计划,包括资产方应急措施和负债方应急措施。
第二十条针对暂时性流动性危机,应即将采取以下应急管理策略:(一)对于我行系统浮现的故障,即将组织科技力量抢修。
(二)对于外部系统、网络浮现的故障,及时协调其主管机构开展维修。
(三) 因故障导致无法使用核心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等系统时,按本行《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措施执行。
(四)在突发挤兑事件时,按本行《挤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措施执行。
第二十一条针对长期性流动性危机,应及时采取以下流动性管理策略:负债方应急措施:扩大资本补充,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系统等方式,及时融入资金,包括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票据回购等。
资产方应急措施:(一)提高备付金率水平。
(二)及时抛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必要情况下出售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
(三)合理调配存贷款,降低存贷比例。
第二十二条针对市场流动性危机,在采取第二十条中列举措施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资金,采取以下流动性管理策略:负债方应急措施:寻求当地政府匡助,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融资包括短期再贷款、再贴现及常备借贷便利政策,或者提出个案救助申请。
资产方应急措施:(一)调整资产组合、控制资金投放,对于本行发放的贷款、投资或者拆放资金,协调其提前归还本息。
(二)及时向人民银行申请动用存款准备金。
(三)出售长期资产或者固定资产。
第二十三条应急管理策略,原则上遵循自我救助、同业救助、人民银行救助等顺序。
但情况紧急时,也可从快从速,多法并举,快速、妥帖地处置各种流动性风险。
第二十四条对外信息披露方式包括: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报告;向省联社、地方政府的报告;通过本行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电视、报纸、广播等载体向社会发布的公告。
第二十五条对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等级、可能涉及的金额和人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件发生后的社会稳定情况;事态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已经及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其他与本事件有关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突发事件和处置方案,均需经领导小组授权,由董事会秘书根据相关监管要求报告;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公告,均需经领导小组授权,由董事会秘书提供给新闻媒体或者按统一口径接受采访。
第二十七条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应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二十八条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完毕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评估报告,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第二十九条本行在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时,形成完整的档案材料,并按有关要求归档和备案。
第三十条合规文件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三十一条本预案由本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