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名词解释大汇总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汇总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概念1.教育学教育: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个体身心发展: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只个人的身心向积极方面的变化。
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终身教育:人的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的各种教育。
时间上的延展、空间上的包容全民教育: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基础教诲: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等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诲现代化:基于传统教诲,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诲功效,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诲的历史变化。
教育内容:学校向学生传授的人类优秀经验的综合,它包括学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所含有的一切内容。
课外活动:学校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年龄特征: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构成的普通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环境:围绕在人们的周围,对人的生存和生活起作用的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名词解释(大全)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篇:教师招聘教育基础名词解释(大全)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能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3.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4.教育媒介: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5.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也是与“教育价值”相对而言的。
6.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8.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人类思维对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归纳。
9.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10.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向人们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也叫“产婆术”或“苏格拉底发”,后人将这种发放概括为四个部分。
即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11.教育国家化:是指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制度,用法律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功能12.(国家)教育目的:即指教育预期达到的目标,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应了教育在人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招聘必背的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必背的名词解释教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称谓,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教师作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人群,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大责任。
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除了评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为大家简要解释一些教师招聘中必备的名词。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学相关名词解释1.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反映教育问题本质、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体系。
在教师招聘中,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等,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指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
了解教育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了解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学科相关名词解释4.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指各个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概念和理论。
招聘教师时,应对应相应学科的知识要求有所了解,如数学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知识,语文的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等。
5.教材:教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辅助教材、教学工具等。
了解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评估与考试:评估与考试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检测和评价工作。
了解评估与考试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管理相关名词解释7.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工作。
了解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组织班级学习活动,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上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3、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作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精神文明。
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中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个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5、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
广义上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上统一制定的一系列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
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院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为教师。
狭义上的教师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8、教师威信:是一种能让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感召力量。
分为两种:尊敬威信和信服威信。
9、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专业能力上不断完善的过程。
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0、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教师在编必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后提出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全民教育: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学校文化:美国华勒最早提出,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创造出来的,并为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
观念文化是内核和灵魂。
遗传素质: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状,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它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方针: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023年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重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故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拟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大纲。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涉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行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6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规定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7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主线见解8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
让儿童了解和结识独立自主性9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成生理或心理平衡。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宗249个名词解释汇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宗249个名词解释汇总1.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2.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
3.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4.教科书:教科书,就是狭义的教材。
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又称课本、教材。
5.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
它从讲述者的故事开始,以对故事进行诠释为其主要任务,重在对叙事材料及意义的研究。
6.替代性强化:由班杜拉提出的,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身教重于言传”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7.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后来,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8.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150条)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师考编一般考的名词解释
教师考编一般考的名词解释教师考编是指教师招聘考试中的编制考试,是考察教师编制制度和岗位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项考试中,除了应对常规的笔试和面试外,名词解释是教师考编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名词解释是考察考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常用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考编的角度,解释一些常见的名词,并分析其相关性和重要性。
1. 编制编制是指职位、职务、职级等的一种编列,通常与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相对应。
在教师编制考试中,编制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位身份的重要标准。
教师编制分为正式编制和临时编制两种,正式编制即拥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享受相应的待遇和福利,而临时编制则通常是一种暂时性的编制关系。
2. 岗位岗位是指根据工作职责和职务要求划分出来的不同职位名称。
在教师编制考试中,岗位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职务,根据学科、学段、职级等不同方面进行划分。
不同岗位所需要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也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师编制考试中,了解和理解不同岗位的相应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3. 职务职务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不同职级或职位,根据不同的职级划分,可以有校长、副校长、教研员、主任教师等不同层级的职务。
在教师编制考试中,职务通常是考察教师在管理、领导和教研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
4. 职级职级是指教师在编制中的等级或级别,是对教师从业年限、教育背景、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定。
在教师编制考试中,职级通常是考察教师工作经验和个人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职级的提升可以带来相应的待遇和晋升机会,因此,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5. 待遇待遇是指教师在编制中所享受的工资、津贴、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实际利益。
待遇通常与职务、职级、工作年限、教育背景等相关,是教师编制考试中考生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了解不同编制岗位的待遇差异,可以帮助考生合理选择目标岗位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总结:教师考编一般考的名词解释涉及到的概念包括编制、岗位、职务、职级和待遇等。
教师编制考试(小学语文名词解释归类)
名词解释:1.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及人的道德的发展2. 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3. 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4. 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世界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5.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7. 国家课程---是有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限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8.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9. 图式---主体的一种内部认知结构,是可重复而概括化了的动机模式。
10.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佳话的分学科展开。
11.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真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2. 依法执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13. 符号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14.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者选用的课程。
15. 正式群体---在学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者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16. 内发论---有关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有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
教师编制考试名词解释等汇总
名词解释:1、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2、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不能开展,受教育者不能得到有效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失去了对象,没有媒介,教育活动无法实现。
所以教育是以上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4、教育:(填空)广义的教育指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5、教育学:(单选)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五步教学法:杜威,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7、教学四段论:赫尔巴特,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
8、席勒教学五段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9、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10、教育功能: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1、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和总方向。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汇总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做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4.【教育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5.【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6.【六艺】“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7.【产婆术】苏格拉底提出,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
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8.【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
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9.【实质教育论】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
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赛等人。
10.【形式教育论】它认为普通授有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感能力、发展能力并据此设置送程和选择教材,而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
这种教育理论以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为代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学习全体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招教常考名词解释
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产生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6、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7、学习动机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8、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19、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以刚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0、课堂管理
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1、最近发展区维
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己意识和情感体验,是教师对每个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90个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精华版)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90个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精华版)1、心理学一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一一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一一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一一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一一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一一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一一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一一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一一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一一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一一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一一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一一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一一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一一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一一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一一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一一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一一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XX年教师聘请考试教宗249个名词解释汇总
20XX年教师聘请考试教宗249个名词解释汇总20XX年教师聘请考试教宗249个名词解释汇总1.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具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教育进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对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2.人格:人格是指一具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具人区不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
3.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制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经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日子中美好的事物来举行。
经过艺术举行的美育算是艺术教育。
在人的全面进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4.教科书:教科书,算是狭义的教材。
教科书是一具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又称课本、教材。
5.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
它从说述者的故事开始,以对故事举行诠释为其要紧任务,重在对叙事材料及意义的研究。
6.替代性强化:由班杜拉提出的,指学习者经过观看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身教重于言传”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7.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那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具漂亮的传奇。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个儿用象牙雕刻的漂亮女孩,并希翼女孩可以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给予了女孩雕像以生命,最后皮格马利翁与自个儿钟爱的女孩结为伉俪。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举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进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因此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后来,罗森塔尔经过实验举行了验证。
8.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优选解释整理重点汇总
一、教育学看法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知识、技术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看法的所有活动。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必定的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必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露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种学校教育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种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终生教育: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全民教育: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益,且一定接受必定程度的教育。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必定适龄少儿、少年免费实行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一定予以保证,拥有必定的强迫性。
教育结构:往常指包含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样不一样种类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率构成。
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术以及其余近似的能够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学校文化:一所学校在长久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建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可和依照的价值看法系统、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采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教育现代化:鉴于传统教育,踊跃汲取外国优异教育成就,创建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教育内容:学校向学生教授的人类优异经验的综合,它包含学校的课程、教材和教课指导资料所含有的全部内容。
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讲堂教课相当合,在讲堂教课以外对学生身心实行多种教育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人的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所有人生过程中,不停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色向踊跃地方面变化的过程。
年纪特色 :在发展的不一样年纪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实质的特色。
发展要点期:身体和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合形成的期间。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期间,相同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编制考试名次解释汇总名词解释:1、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2、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不能开展,受教育者不能得到有效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失去了对象,没有媒介,教育活动无法实现。
所以教育是以上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4、教育:(填空)广义的教育指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5、教育学:(单选)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五步教学法:杜威,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7、教学四段论:赫尔巴特,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
8、席勒教学五段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9、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10、教育功能: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1、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和总方向。
12、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泰勒、马斯洛、萨特13、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14、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15、智育:指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6、素质教育: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7、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18、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各项规定的总称。
19、国民教育制度:广义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20、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21、教育行政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22、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23、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人物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24、校园文化:指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内容。
25、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在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6、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教师,狭义上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书育人是根本任务。
27、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28、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9、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学生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0、年龄特征: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1、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32、教学相长: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33、校本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35、课程: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36、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7、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8、教科书: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传授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39、课程实施: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和基本途径。
40、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4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42、教学原则:是根据对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43、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44、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45、谈话法: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只是、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叫问答法。
46、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47、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通过给学生展示实物、教具,演示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8、练习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49、实验法: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50、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51、思想品德:即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52、德育目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53、德育原则:指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知道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54、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55、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56、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57、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58、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59、陶冶教育法:是利用或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融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60、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61、班集体: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62、班主任: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63、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与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的的组织活动过程。
64、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
65、定性研究:质化研究,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66、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67、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要的宏观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