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八章 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批评与传媒伦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批评与传媒伦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批评与传媒伦理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端设备的发展使得传媒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开始下降,新兴媒体的崛起则带来了更为广泛和多元化的信息流。

但是,这种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深刻的问题和挑战,媒介批评和传媒伦理问题就是其中的两个核心方面。

一、媒介批评的意义和挑战正义的媒体是一个公正、真实、客观、负责任的媒体。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传媒平台都是由私人或者企业拥有的,他们往往更关注商业利益而非新闻价值。

因此,这就使得媒介批评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关键。

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和推广,增加了新闻的传播影响力,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严谨的新闻规范和标准变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现,迫使传统媒体不断创新和变革。

传统媒体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需要迈出重要的一步。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伦理伦理的实现是一种重要的信任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传媒伦理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实现,因为传媒伦理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很多方面。

首先,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如果传播的新闻不符合现代装修行业规范,也将涉及到法律和道德.第二,遵守信息真实性的标准。

新闻产生的任何偏差或歪曲都会对世界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新闻必须遵守真实性的标准。

但是,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往往是难以把握的,这个难度很大。

第三,保护私人权利和隐私。

新闻传媒企业必须保留一定的私人成分,不能进行不必要和过度的曝光,而是要尊重个人权利和隐私。

在这方面,新媒体会面临特别的挑战,因为网络的传播极大了私人信息的泄露风险,因此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护措施。

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媒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挑战。

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来遵守标准,保护真实性和隐私,都是重要的伦理问题,也是保障传媒的权威和公信力的关键。

未来,新闻传媒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更加准确、公正、负责任的方式向社会和公众传递新闻信息。

媒介批评第八讲

媒介批评第八讲
媒介批评
第八讲 新闻媒体的解读
讨论题
1· 尝试对你所处环境的“媒介素养”作初 步调查与分析。 2.如何从文本特别是标题的角度鉴别“硬 新闻”和“软新闻”?
前言
社会对新闻与媒介功能的认识的演变。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一·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1· 扩充思想的机构。 观念、观念形态与观念史。 “观念恒定”。 意识形态与政治态度。
四· 媒介的自由理性
1· 媒介自由的真谛。 2· 两种媒介自由观。“人性论与“社会 论”。对立或统一。 3· 科学的媒介自由观。
思考题
1· 媒介怎样形成大众的文化人格? 2· 基于人性论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有什 么区别?
一·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2· 媒介思想的舆论化。 “议程设置”。 “平台”与“阵地”:报道活动的倾向。
一·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3· 媒体的软性权力。 “第四种权力”。 软性权力与间接权力。 《权力与真理》。
二· 媒介的权威
1· 权威及其实现。 梯形结构:知名度;主持人群威望;作 品影响力与频率;覆盖率。 公信力。 案例:“南方”PK“羊晚”; “央视”VS“凤凰”VS“芒果”。
二· 媒介的权威
2· 树立权威的媒介行为。 公正的立场。 评论文体的价值。 “长平”的价值: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 无意义。
二· 媒介的权威
3· 权威的末路。 小报——反权威化的标志。 “低俗”及其社会文化内涵。 “广电总局”的“杯具”。
三· 媒介文化与媒介现代化
1· 媒介文化的人格化。 雅文化、俗文化、媒介所属的亚文化。 2· 媒介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全套课件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全套课件

密苏里大学布里格诺鲁(Donald Brignolo)教授在评价地方新闻评议会时, 将其贡献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使报纸负责人更明白他们所担负的社 会责任;
➢(2)发挥了高度有效的公共关系的功能;
➢(3)可以增进评议委员和人民对新闻媒介 的尊敬与了解。
媒介批评与新闻督察员
督察员最初起源于瑞典、挪威等北欧 国家,它们的行政督察员是护民官,专门 负责“民告官”案件。新闻界引入督察员 制度,反映了新闻界直面公众批评的需要 和勇气,但是,它与新闻评议会制度不同, 不是外在的、独立的机构,也没有复杂的 组成和程序。
媒介批评的空间
话语需要空间,批评需要媒介——针对 媒介的批评以何种媒介公开? 这是媒介批 评实践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二节 媒介批评:制度化的 尝试与困境
新闻媒介承担着监视环境、联系社会、 传承文化的功能,批评社会、监督权利, 是媒介的本分与职责。然而,当媒介自身 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新的问题随之出 现:谁来批评批评者?谁来监督监督者?
第一节 媒介批评与叙事
叙事就是讲故事,但不仅仅是讲故事, 它是传统知识话语的典型之一。人们不仅 通过叙事来了解世界和了解自我,也通过 叙事来讲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叙事的属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
➢(1)叙事是对被破坏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修补。 ➢(2)叙事具有工具性。 ➢(3)叙事具有社会性。 ➢(4)叙事具有累积效果。
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一般来说,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有三种模式:消费者控制、第三方 控制和同行控制,政府控制属于第三方控 制,而专业主义则是同行控制。因此,专 业化的核心是该专业从业人员对其工作的 控制程度——而非消费者控制或政府、企 业管理者控制。

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

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

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自由言论与新闻伦理一直是美国媒体界的核心议题。

作为一个拥有言论自由传统的国家,美国在法律上保护了公民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然而,随着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而棘手。

本文将探讨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关系。

媒体法是规范记者行为的法律框架。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了言论自由的权利,禁止国会通过规定言论的法律。

这一修正案在美国社会和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保护公民言论自由不受政府干预。

这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使他们能够对政府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揭露和批评。

然而,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发布谣言、诽谤和违法信息。

媒体在行使其言论自由权利时,也要遵守新闻伦理的规范。

新闻伦理是指记者在采访、报道和编辑新闻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保护受众隐私、避免不实报道、尊重他人权益等。

虽然新闻伦理不是法律规定,但它对媒体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平衡并不总是容易实现的。

一方面,有些媒体机构为了提高点击率和收视率,可能会趋于制造轰动的新闻,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观众的关注。

这就导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进而破坏了公众对新闻的信任。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能滥用权力对媒体进行干预,试图控制媒体的言论自由。

这种干预行为包括打压异议声音、审查新闻内容和打压独立媒体等。

这种干预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也限制了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媒体界进行了一系列的自律举措。

例如,新闻媒体自建了一套行业伦理和操作规范,通过自我监督来保障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此外,一些独立的新闻媒体还不断推动相关立法,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和约束,以避免媒体自由的滥用。

综上所述,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密不可分。

媒体法为媒体提供了言论自由的基本保障,但也有必要遵循新闻伦理的道德准则。

在追求新闻言论自由的同时,媒体应该更加注重保持客观、真实和负责任的报道,以树立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媒介批评八

媒介批评八

六·媒介组织
1·媒介组织的目标。 体制背景至关重要。 2·媒介的选择标准。 一是为传播信息的个人权利成为现实提供保证。 二是产生为技术——商业市场服务的媒介机构。 新技术与媒体的商业目标不谋而合。
七·媒介制度
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 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官报——政党报纸——商业报纸。 中国的处境。
八·媒介批评环境
媒介环境理论后现代色彩:颠覆性、去专业化。 1·媒介环境。 狭义:特定时空内媒介竞争融合的整体氛围。 广义:媒介传播活动对于日常生活、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的影响。 推荐:(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 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八·媒介批评环境
2·媒介批评环境。 (1)媒介与阅听人批评的互动。 (2)体制与知识的制约。
三·媒介产品
3·作为媒介文化实践的批评。 布尔迪厄:“获得文化的方式取决于使用文化的 方式”。 媒介既是文化的传播通道,也是文化的建构过程 。 以《南方周末》与《非诚勿扰》为例。
四·媒介表现
1·媒介的职业角色与社会期待角色。 (1)职业角色。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伦理、新闻理想的关系。 (2)社会期待角色。 水均益与闾丘露薇的比较。
五·媒介效果
媒介效果即媒介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和信息给 传播对象带来的变化,是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 会有一定程度变形),也是评价传播者、评价 媒体业绩的重要依据。 更多注意效果何以产生,传播信息与效果如何达 成默契。 1·媒介微观传播效果。以“维基解密”为例。 2·媒介宏观传播效果。以“报道伊斯兰”为例。
三·媒介产品
1·针对媒介产品注意力的批评。 产品的双重含义: 1·媒介的介入工作;2·审美与经济属性。 媒介对自身产品的两级评价模式。 大陆电视排行榜。

《媒介批评》PPT课件

《媒介批评》PPT课件
鉴定纠偏1评点媒介系统优劣2指出媒介系统偏差3阐释媒介系统发展方向4促进媒介系统有序发展和繁荣健康精选ppt18促进新闻立法的进度精选ppt19精选ppt20六媒介批评的类型一基于学理层面的批评二基于感想层面的批评三基于观察层面的批评精选ppt2itics
• 第四讲 媒介批评的方法
• 第五讲 解读媒介——专业视野与社会视野 • 各章中穿插媒介批评的理论资源
• 各章讲述中穿插媒介批评分类练习——按媒
介要素和种类分
精选PPT
8
参考书目
• 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1
• 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 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四 具体任务:
1 认识媒介工作的质量 2 认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社会效果 3 促进新闻立法的进度
精选PPT
18
第一讲 概 述
五 主体: 媒介管理者 媒介从业人员自身 专家 受众
精选PPT
19
第一讲 概 述
六 媒介批评的类型 (一)基于学理层面的批评 (二)基于感想层面的批评 (三)基于观察层面的批评
参考书目
•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美)波兹曼著,章 艳译。 以上两书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
•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 2000
• 克利富德·G·克里斯蒂安著:《媒介公正——道德伦理 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蔡文美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三次印刷
精选PPT
9
参考书目
• 肖小穗:《传媒批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 [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 煜、裘志康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第八章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PPT文档资料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第八章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PPT文档资料
精品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 评第八章对错之间 媒介的伦理道德批 评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中,有关媒介的社 会角色和新闻生产的分析与批判,大多来 自学界。如果说媒介社会角色的批评体现 了学者们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那么, 新闻生产的批评则更多地显示了扎实的学 术训练。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 伦理规范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面对人生 的各种选择,无数哲人先贤提出各自的解 决方案。伦理学也是一门模棱两可的学科, 拿起任何一本伦理学著作美国的新闻媒介 批评我们都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与 冲突。
与采访对象的利益瓜葛
在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中,维护 新闻工作的独立自主是一项重要责任。但 是,这并非易事。
不择手段的采访
尽一切努力获得消息,是新闻记者的 一项专业素质,但是为获取消息而不择手 段,又常常成为公众批评媒介的一个重要 内容。
冷酷无情
当面对采访对象时,记者除了需要考 虑法律界限,还经常需要平衡情感态度, 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采访,以表示最起码 的同情与人道。否则,记者就会被指责为 冷酷无情。
作为大众媒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的特点使其可能造成的伤害也被放大,一 个拼写错误、一次漫不经心的披露,都可 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报道对象, 而且波及其亲友、社区,甚至所有受众。
造假与差错
对于报道失实、差错甚至是故意造假 的批评源远流长,并且经常是媒介批评的 一个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的缺失
对立的道德观念
在美国的新闻实践中,伦理道德观念 的矛盾和冲突沿着不同的焦点形成一系列 的二元对立,比如个人与社会,动机与效 果等。
多元的伦理准则
具体而言,指导美国新闻实践的伦理学准则 十分复杂多样,约翰·梅里尔(Merrill, 1996) 曾经罗列出10余种伦理学规范,包括德性主义伦 理学、文化相对主义伦理学、主观主义伦理学、 宗教伦理学、自我主义伦理学、马基雅维利式伦 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绝对主义伦理学、唯信 仰主义伦理学、情境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 学、社会契约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等等。

媒介批评(2012年).ppt

媒介批评(2012年).ppt


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下:福州的西湖真是旅游圣地
。哈哈,一不小心闹了笑话。“圣地”和“胜地”读 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
首先看 “圣地”。它指神圣的地方。它包含了两种
含义:一是指宗教徒所称的与宗教有重大关系的地方 ,比如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和伊斯兰教的“麦加” 都可以写成“圣地”;二是指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如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那里就可以称为奥利匹克 运动的“圣地”。很明显,句子中的福州西湖不属于 这样的“圣地”。
一位作者在一篇有关中超足球的文章中称,11 月14日北京国安对阵山东鲁能的比赛为2007年 的“收关之战”。这里错用了一个词:“收关 ”应为“收官”。
“收官”一词源于“官子”。“官子”属于围 棋术语,始于我国明代。明代著名国手过伯龄 编纂而成的著名古籍《官子谱》就是专门讲述 围棋官子的专著。收官的本意是:围棋赛进入 中盘以后,双方占领地域大体确定,尚有部分 空位成为“收官”。
7、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
8、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 百斤金条
9、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 死于事内污染
10、中国作协作家团 入住总统套房
本讲总结与讨论
第3讲 新闻丛的历史镜鉴
1、评价一篇新闻不要因事论事,而应以历 史的眼光来把握它的真伪与事非。
2、媒介批评者在分析每一则新闻时,不要 轻率地断言某条新闻是错的,因为它可 能千真万确。
第一讲
三、媒介批评的范围 (一)新闻作品和影视作品 (二)记者的精神道德 (三)媒体本身的倾向、立场和经营方针等
第一讲
四、媒介批评的任务 (一)认识新闻的质量 (二)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 (三)认识媒介与社会
浙江是“拜金女”接受度最高的地区, 江苏是认为经济原因最易导致伴侣出轨 的地区,重庆和广东是最看重经济收入 的地区,黑龙江是最看重家庭背景的地 区,河北是最看重长相、身高的地区, 北京和上海是见面约会最喜欢看演出的 地区,广东是见面约会最喜欢户外运动 的地区。

媒介批评读书笔记

媒介批评读书笔记

媒介批评读书笔记第一篇:媒介批评读书笔记第一章:传媒是文本(Ⅰ)(我完整地读完这一章)综述:(形式主义分析理论)在第一节的符号学分析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概念:符号、能指、所指、文本、意识形态等。

按照索绪尔的理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而这里的能所指仅仅是最初的符号层次。

从哲学上来说,能指是物质性的,所指是主观的,仅仅是一种概念的存在。

能指是一种可以看得到或是听到的物质性的东西,是可以进行量化的。

同时索绪尔还发现,能指和所指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构成部分无必然的联系。

在索绪尔的符号理论中,所谓符号,就必须有意义,不然就不能称之为符号。

而符号的意义又与它在结构中的位置息息相关。

在这里我们不提所谓的横向结构或是纵向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符号有不同的意义。

但是这个意义是怎么来的?其实也很简单,以另一个事物作为陪衬或是对照,就显示出了事物本身的意义所在。

因为单一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够认识它自己的意义的,只有通过别人的视角,相对于“他者”来说你存在有什么价值,这才是符号存在的意义所在。

这就是索绪尔提到的“二元对立是符号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当然,符号的意义也是不固定的,前面已经提到过。

同时,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时代,符号所处的不同位置,同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这里就不一一阐释。

当然,符号也不是随机产生的。

既然符号是一个系统结构,那么符号的使用必然要遵守一些结构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不然符号就是混乱的,就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符号使用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就不能够进行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用传播学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符号的编码和解码。

关于意识形态介入符号和文本的产生,符号归根到底还是由人构建的,是人赋予了符号以意义。

可以说符号的意义是在人类诞生之后才出现的。

其实不仅仅是文中“古惑仔”意义的产生,就拿近期大家热议的话题“城管事件”来说,“城管”一词,其实也产生了在其本身意义之外的另一层符号意义:暴力、不讲理等,这也许就是第二层次的符号系统。

浅谈媒介管理的道德伦理

浅谈媒介管理的道德伦理

浅谈媒介管理的道德伦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媒介产业经营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媒介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

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媒介为提高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迎合取悦于受众所采取的经营策略和手段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暴力与色情、重利不重教、制造新闻等传播污染,导致媒介的社会公信力下降,不利于传播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媒介具有社会与经济双重影响和责任,在商业利益和道德原则之间进行选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媒介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传播行为应当对社会负责已成为一个社会共识。

媒介的社会责任问题是媒介伦理的核心问题。

媒介的社会功能赋予媒介管理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因为媒介的任何传播行为都可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狭义的媒介社会责任主要是指道德责任。

换句话说,媒介社会责任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媒介的道德责任而言的。

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它既要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又绝对不能忽视媒介的社会责任。

要求媒介履行社会责任,实质上也就是要求媒介讲究伦理道德,而建立和提升媒介信用是媒介伦理实践的首要目标。

一、在媒介文化中理解诚信诚信作为中西方共通的文化理念,既是媒介文化研究与构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媒介文化的灵魂。

诚信原则的履行不仅是媒介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且对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和未来的人类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现代媒介在处理生产经营的关系时,不仅要面对着生产、管理、营销等传统的媒介经营主题,跨文化的协作和交流,媒介形象的树立和推广日益成为媒介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成为媒介发展和道德规范确立的最基本指向,逐渐走上了一条与媒介利益相结合的道路。

经营成本及媒介远期效益关系的确立意味着管理与伦理应该结合,然而,应该结合并不等于可能结合。

媒介虽然担当着社会公器的角色,但它同时往往也是商业组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扩大赢利是其重要的商业目标。

新闻传播伦理的失衡与错位

新闻传播伦理的失衡与错位

新闻传播伦理的失衡与错位表现:媒介因逐利而堕落(格调不高品位低下的表现):渲染淫秽色情(体育新闻娱乐化)传播封建迷信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媒介新闻炒作: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哄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

)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媒体的问题):题材媚俗、远离大众(强力人群、弱势群体)语言粗俗、文风欠佳(不合时宜地使用方言土语;对影视片名和流行歌曲情有独钟,标题上滥用套用几成一种时髦;相声式的调侃成为某些作者常用的描写语言)不负责任、信口开河平庸轻浮、矫揉造作(主持人)新闻传媒报道中的歧视现象突出: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城市歧视农村、土地歧视外地)同情心的普遍缺失:新闻传媒内部腐败现象:有偿新闻(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出卖版面;转让报号)与权力部门勾结获取政治资本与经济效益(收受礼金)贪图享乐恶性竞争新闻道德评价1、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含义在伦理学等一切价值科学中,与“价值”相对立的概念是“事实”(狭义的)。

在伦理学中,“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事物;“事实”是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事物。

事实判断是人们对于“事实”、“事实如何”的认识,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于“价值”、“善”、“应该”、“应该如何”的认识。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关键在于判断的对象不同:事实判断的对象是“事实”、“事实如何”,也就是客体的事实属性,是客体不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价值判断的对象是“价值”、“善”、“应该”、“应该如何”,也就是客体的事实属性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关系属性,是客体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

如,“这朵花是红的”是事实判断,“红”是这朵花的事实属性,是事实。

而“这朵花是美的”是价值判断,“美”是这朵花的事实属性与主体需要发生关系所产生的关系属性或价值属性,是价值。

2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2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1谢静新闻媒介承担着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化的功能,批评社会、监督权力,是媒介的本分与职责。

然而,当媒介自身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新的问题随之出现:谁来批评批评者?谁来监督监督者?在世界各国,媒介批评的历史几乎和媒介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然而,真正常规化、专业化的媒介批评却是20世纪的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新闻媒介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同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而媒介批评作为一种专业自律的形式也开始出现。

但是,正如针对美国新闻专业化的批评从未间断一样,作为自律的媒介批评在美国也遭遇坎坷,毁誉参半。

其间体现的矛盾与问题,既有美国特殊的社会与媒介环境的因素,也有新闻业普遍的规律,了解这一历史、反思其间的问题,对于我们不无裨益。

美国新闻界的批评“过敏症”在美国,媒介批评的繁荣被视为民主社会的骄傲。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曾用“千万种声音鲜花般盛开”来形容其兴旺,到2000年,仅网上与媒介批评有关的内容即多达74,000条(Boylan,2000)。

而报纸、广播、电视、期刊、书籍上媒介批评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在客厅、厨房、咖啡馆、足球场、出租汽车里也能听到人们对媒介的批评。

可以说,媒介批评无所不在。

然而,与这种繁荣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新闻界对于媒介批评的态度。

美国的新闻媒介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反对媒介批评,尤其是外界的批评,由来已久。

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看来,任何对新闻媒介的批评和要求都体现了媒介控制的企图,从而侵犯了新闻自由。

如CBS的前主席佩利(William Paley)所说:谁攻击美国的媒介制度,谁就是攻击民主本身。

著名的学者拉查斯费尔德(Lazarsfeld, 1948)也曾抨击新闻业的反批评倾向:“如果有一种大众传媒特别敏感的制度上的顽疾,那就是对批评的过敏性反应”。

美国新闻界抵制外界批评最常见的策略即贬低其合法性与有效性,认为外人不懂媒介(不是专家),从而也不能正确评价媒介,而只是从各自的利益或立场出发,企图让媒介为其服务(控制媒介)。

最早的媒介批评形式在美国被称为

最早的媒介批评形式在美国被称为

最早的媒介批评形式在美国被称为“报业批评”(CRITICISM OF THE PRESS),主要侧重于对报业的伦理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批评逐渐走向系统化,演变为“新闻批评”(CRITICISM OF THE JOURNALISM),研究者的思路也在不断开阔。

如今,媒介批评小到新闻报道的手法、传播内容的伦理批评,大到媒介内容的社会意义,都在其讨论的范围之列。

媒介批评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

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第一层反思,基于对理念的整体认识,同社会和记者的新闻活动密切相关。

与此不同,媒介批评是新闻活动的第二层反思,充当“反思的反思”的角色。

正如黑格尔所说:“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与现实需要几乎没有距离,富有指点现状的性质。

于是,媒介批评能是新闻理论内部各要素,诸如对象观念、形态观念、价值观念的辩证关系更充分地体现出来,通过对各种理论类型的选择、综合和运用,对某一媒介现象作出深入分析。

新闻是现实生活原真的反映,作为记者主观认识的表现,又是语言文本的结构形式,这些都难以单独规范新闻活动的本质规律。

如果把他们纳入更高层次的思维框架,即纳入批评观念的体系中,就比较容易找出它们各自的相互关联,进一步透视新闻活动的具体规律。

新闻传播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独立分支,与人们对它的个性重现和全面考察相关,也与新闻批评的成熟和自觉无法分离。

媒介批评总是在新闻报道和对它的研究领域来回滑动,以多种科学理念评析新闻活动的一招一式。

诚然,媒介批评也是一种新闻活动,或者说是新闻活动的第二境界,把探索触角伸向回光返照的幽谷,以图挤入人文科学殿堂来昭示点化的功力,但最终是为新闻实践服务的。

它阐发的各种道理,都要针对新闻作品和媒体行为,把信息传播的得失从理论高度给以综合把握。

而对新闻观念本身的批评,则偏重于新闻现象的宏观研究,推出超出新闻本身的东西。

正如艾略特圈定的那样,“批评,按定义来说,是涉及它本身以外的别的东西的。

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

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

一个历史的角度——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作者:黄顺铭谭舒关键词:来稿选登美国媒介批评┊阅读:573次┊两度出任《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简称CJR)【为便于读者查证不同的译名,凡能找到人物与著作英文名的均附上英文——笔者注】主编的詹姆斯·波伊兰(James Boylan,王君超译为詹姆斯·博伊特)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0年第2期上的一篇关于媒介批评的综述《批评:一千种声音在绽放》说,在因特网世纪之初,媒介批评犹如春天的鲜花一样盛开。

2000年1月,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媒介批评理论著作《媒介批评通论》。

在后记里,他指出:在世纪之交,全世界似乎出现了一股媒介批评的热潮,因为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赞扬、指责或控告媒介的事件日趋增多。

应该批评媒介什么,如何批评媒介和新闻,成为了业内外人士的热门话题。

可见,我国媒介批评学的成立是顺乎时代的,因此刘建明专著的学术意义自不待言。

2000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王君超完成博士论文《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2001年6月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这样一来,《媒介批评通论》与《媒介批评》两书就有了相互参照的意义。

两本书都有“媒介批评溯源”这部分内容。

笔者对刘建明、王君超的媒介批评学术专著在追溯美国媒介批评历史时提到的媒介批评学者及其著作同波伊兰的综述、《美国新闻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Journalism)中提到的作了一番比较,比较结果显示,刘、王著作共同的缺点都是历史溯源部分比较单薄。

由此激发笔者对美国媒介批评著作进行一番梳理,力图显露出美国媒介批评的历史轨迹。

简单地讲,美国媒介批评经历了“报纸(业)批评”→“新闻批评”→“媒介批评”这样一个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发展脉络。

詹姆斯·波伊兰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0年第2期上的综述性文章《批评:一千种声音在绽放》中,就是将“报纸(业)批评”(criticism of the press, newspapers)作为“新闻批评”(criticism of journalism)的最初样式的。

论美国新闻史中的媒介批评与新闻自律

论美国新闻史中的媒介批评与新闻自律
风 范 ;1 0 , 著 名 新 闻 学 者 沃 尔 特 ・ 廉 斯 ,在 密 9 8年 威 苏 里 大 学新 闻 学 院 主 持制 订 了 《 者 守 则 》 为 最 早 记 ,成
开创 了先河 。与之 同时,另一位著 名的思想家洛克在 《 政府论 》和 《 宗教 宽容 》中,分 别提 出了 “ 论 主权在 民、君权 民授 ”和 “ 宽容 异教 ”的思想 。二人 的思想包 含了 自由主义 新闻理论的基本 思想 ,为 自由主义新 闻 理论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 托马斯 ・ 杰斐逊是美 国历 史上对 自由主义新 闻思 想作出杰 出贡献 的人 。 这位被称为 “ 美国人之父 ” 的思 想家, 出任 总统之前,曾讲过一句经 典的名言:如果 在 由我来决定 ,我们 是应该有一个没 有报 纸的政府还是
出 ,是 2 世 纪 中 叶 出 现 的 ,它 是 社 会 各 方 对 新 闻 媒 介 0 发 展 中 出现 的 新 问题 的批 评 和 要 求 , 也 是 新 闻 专 业 主
个没有政府 的报纸 , 我将毫 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 即使
义 发展到新 阶段 的体 现 。t把 “ [ 责任 ”当作新 闻界 的 专业规范要求 , 始于哈钦斯委员会的报告。 正是这份报 告 首创 了 “ 社会责任论 ” 的思想,指 出, 新闻 自由并非 是一种 绝对 的权力 ,而应 以新 闻业所担负的社会 责任
信人 的重 要性 , 对人类理性 的力量 深信不疑 , 认为言论 和 出版在 内的新 闻 自由是上帝赋予 的基 本权 利 。这一 思想 的代表人物有密尔顿 、洛克和杰斐逊等人 。 14 6 4年,英 国思 想家 、著名诗 人约翰 ・ 尔顿 密
在议 会中提出 “ 出版 自 由请 愿 书 ” 为 新 闻 自由理 念 ,这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九章 建构权威——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功能解读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九章   建构权威——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功能解读

第二节 媒介批评:专业叙事的 组织模式
在新闻专业主义语境下,媒介批评以 悖论的形式加入了专业权威的建构过程: 一方面,媒介通过抵制新闻媒介批评树立 独立的社会形象,确立了专业的权限;另 一方面,媒介又通过象征性的批评展示了 自己“愿意且能够自我批评”的形象,重 申了专业规范,抵消了外界进一步批评的 可能性,从而成功地树立了节 媒介批评:专业权威的建构策略 第二节 媒介批评:专业叙事的组织模式
美国新闻媒介的形象面临着严峻的考 验。近20年来,公众对媒介的批评越来越 激烈,新闻媒介的公信力越来越弱化。
第一节 媒介批评:专业权威的 建构策略
新闻媒介批评的历史与新闻媒介自身 一样久远。可以说,有了新闻媒介,就有 了新闻媒介批评。而且,批评的话语也惊 人的相似,相同的主题在批评的舞台上轮 番上演。
媒介批评与新闻范式修补
正是由于规范所具有的凝聚、认同作 用,规范的重申、修补成为群体组织过程 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学 者关注到了业内展开的媒介批评在这一方 面的功能,他们称之为“范式修补” (paradigm repair)。
媒介批评与“热点时刻”
新闻的核心价值——客观、真实—— 是在新闻从业人员对具体事件的批评中展 现、维护和修补的。范式往往通过实例起 作用,而非明示。
新闻业:媒介批评中浮现的社会组织
一些学者(如翟利泽)反对用专业主 义来解释新闻实践。的确,新闻界美国的 新闻媒介批评不同于功能主义者眼中的组 织,它没有围墙和科层体系;也不同于社 会学中的专业,因为按照严格的专业条件 来考察,新闻业的非专业特征无论如何不 能忽略不计。
媒介批评与客观性规范 对于美国的新闻业来说,最核心的价 值规范也许当数客观性原则。无论是批评 者还是捍卫者,都将客观性视为“美国新 闻界的象征”,20世纪“美国新闻的精 神”。

新闻价值和伦理道德2.0

新闻价值和伦理道德2.0

从普利策摄影奖透析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不少美国人对于许多重大事件的深刻印象都是由一系列的普利策奖获奖照片形成的,而作为美国新闻界的“圣坛”,通过普利策摄影奖作品探究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考虑,也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显然,在近五年的普利策摄影奖项当中,战争、灾难、疾病占据了主题,一片杀气腾腾、血腥恐怖。

连一般的美国公民都认为媒体过多地将赤裸裸的血腥场面暴露在公众面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也会对成年人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不适,实际的传播效果反而是消极的。

因而,持这一意见的公众强烈呼吁媒体不应该丧失应有的新闻伦理道德。

在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什么是美国摄影的伦理道德观?本文拟通过将近五年普利策奖摄影奖作品比对、分类和统计,就其结果引出讨论主题,既“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结合部分普利策摄影奖获奖作品实例,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1989 年12 月21 日,纽约《每日新闻报》在其头版发表了一幅美联社记者拍摄的“一位妇女在得知其女儿所乘坐的泛美103 航班为国际恐怖分子炸毁后,哭倒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的候机大厅里”的照片后,许多新闻从业人员和读者指责美联社和《每日新闻报》在发表和采用照片时,未能保护被摄者的隐私和做人的尊严。

这张照片被新闻界同行和读者批评为“在伦理道德方面走得太远了”,那么,什么是美国的“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呢?(一)什么是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休斯敦邮报》摄影记者卡雷格·哈特琳在一份提交给美国全国新闻摄影协会的论文中写道:“伦理道德是那些成文或不成文的控制个人或社会行为的准则”。

而对于新闻摄影领域,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迈克·雷兹说:“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考虑即摄影记者和新闻媒介拥有宪法予以的权力去拍摄和发表照片,但我们会这样做吗?”(二)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包含的内容具体到实际,美国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考虑包括:1.拍与不拍。

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

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

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内容提要:由于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联系日紧,媒介作为民主论坛和监督力量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不好。

美国大公司和政府藉由媒介将他们商业文化和思想大量灌输给美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以维护国内社会现状和充当世界领导者。

受商业利益驱使,媒介纷纷合并集中,走向垄断。

媒介所自我标榜的“个人选择自由”、“客观中立”、“内容多元化”、“社会无冲突性”、“人性不变”等是神话。

新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不了媒介受大公司和政府控制的特性。

在新技术时代,由于媒介权力大小悬殊,信息分配还是“贫富不均”,甚至“二极分化”更厉害。

席勒对美利坚帝国文化和媒介的批判与唯物主义有内容的相似。

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HerbertI. Schiller),是美国批判学派的先驱。

席勒认为,大众媒介紧紧联系着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中心。

由于这种联系,媒介提供民主论坛、监视有权势的利益集团这些最关键的作用就常常发挥不足。

UCSD传播学系的创始人席勒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传播学荣誉退休教授。

1970年,他创办了UCSD传播学系。

1999年10月,在他80岁的时候,一个以“在新全球经济中的媒介和传播”(Media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UCSD传播学系的主持下召开了。

这是一个专门为庆贺席勒学术成绩而举行的会议。

二十来名深受席勒思想影响的学者提交了论文(Seiter,E,1999)。

席勒在他的学术研究中重点调查了美国的传播制度和传播程序。

他说明了占优势的美国政治经济是如何利用媒介来安抚国内公众,同时又对全球实行霸权的。

他的研究范围有信息娱乐业的工业结构、美国文化业的全球扩张、使美国文化业不断膨胀和发展的技术原因等。

教学配套课件: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教学配套课件: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三节 媒介批评:公众的责任?
媒介的生命在于公众。在传统的美国 民主理想中,媒介担负着为公民的政治决 策提供信息的重要作用,否则“知理的民 主”(informed democracy)无法实现。 在具体的政治运作中,媒介也号称代表人 民充任独立的第四势力。
媒介批评家
能够在公众当中产生影响的媒介批评 家,主要来自新闻界和知识界。在新闻界, 总有一些熟知新闻操作而又不满于现状的 从业者,他们或著书立说,或开设专栏, 以一手的内部资料和辛辣的批评赢得众多 的受众。
堪萨斯大学新闻系主任索普(Merle Thorpe)在1915年时总结了当时媒介批评 的四个主题:
(1)处理新闻时的严重疏忽; (2)为了某种利益而压制新闻; (3)与广告主同谋误导购买者; (4)通过黄色新闻诱导人们的反社会本能。
批评者的建议:捐赠基金报纸与政府管制
对于媒介的煽情主义和商业主义,只 有少数批评家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创办 理想报纸和政府管制成为当时讨论的两个 焦点。
科恩和埃里尔特(Cohen and Elliot, 1997)即指出新闻职业规范具有三个方面的 积极作用:
• (1)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一种专业认同感, 并标志着一种专业的成熟;
• (2)为自我管理提供框架,从而促进专业 自治;
• (3)为从业人员的伦理决策提供指导。
媒介批评与新闻评议会
新闻评议会是新闻行业自律的监督与 仲裁机构,其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是负责 处理新闻业内部或新闻业与社会间的新闻 纠纷(即因新闻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矛盾纠 纷)。
媒介批评的空间
话语需要空间,批评需要媒介——针对 媒介的批评以何种媒介公开? 这是媒介批 评实践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二节 媒介批评:制度化的 尝试与困境

文件

文件

题名: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著录事项:刘哲民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关键词: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有:该书收集了1906年至1949年中国历届政府颁布的有关出版、新闻的法令和法规,包括有法律效应的咨文、释疑等内容。

题名:媒介消费的法律保障:兼论媒体对受众的底限责任著录事项:宋小卫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关键词: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有:“新闻与传播理论丛书”之一。

本书针对传播学领域中的媒介消费,论述了媒介消费的法律保障,大众媒体对受众承担的底限责任与义务,并收录了十类关涉媒介消费保障的文件、条文。

题名: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著录事项:谢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关键词: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之一。

本书是从批评叙事与新闻媒介批评的专著。

共分“媒介批评:叙事与道德”,“媒介批评:建构权威:”“媒介批评:协商规范”三部分。

题名:美英新闻法制与管理著录事项:宋克明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关键词: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有:本书是介绍美、英新闻法理论和实践的专著,主要包括:法律体系、法院体制、新闻法主要内容、司法实践、新闻管理体制、新闻业现状、经营管理之道、新闻道德和自律、互联网络的立法管理,还有关于中国新闻管理体制和管理要则三篇。

题名:人格权与新闻侵权著录事项:王利明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关键词: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有:本书有三编。

第一编人格权总论;第二编具体人格权;第三编新闻侵权,内容涉及新闻侵权与新闻侵权法、新闻侵权民事责任主体、新闻侵权损害的救济方式;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

题名:授权与限权:新闻事业与法治著录事项:陈堂发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关键词: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有:该书分上、下篇两篇共七章,论述了新闻事业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

题名:无冕之王与金钱:美国媒体与美国社会著录事项:俞燕敏鄢利群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关键词: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有:本书分八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择手段的采访
尽一切努力获得消息,是新闻记者的 一项专业素质,但是为获取消息而不择手 段,又常常成为公众批评媒介的一个重要 内容。
冷酷无情
当面对采访对象时,记者除了需要考 虑法律界限,还经常需要平衡情感态度, 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采访,以表示最起码 的同情与人道。否则,记者就会被指责为 冷酷无情。
第八章 对错之间——媒介的 伦理道德批评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伦理规范 第二节 新闻采集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新闻呈现的伦理问题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中,有关媒介的社 会角色和新闻生产的分析与批判,大多来 自学界。如果说媒介社会角色的批评体现 了学者们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那么, 新闻生产的批评则更多地显示了扎实的学 术训练。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 伦理规范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面对人生 的各种选择,无数哲人先贤提出各自的解 决方案。伦理学也是一门模棱两可的学科, 拿起任何一本伦理学著作美国的新闻媒介 批评我们都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与 冲突。
第二节 新闻采集的伦理问题
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新闻记者的采访 过程涉及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往互动。在 新闻生产批评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从政治 学、社会学层面探讨了新闻记者与新闻来 源的关系,即新闻来源的控制或相互依赖。
记者的承诺与特权
在美国的新闻伦理规范中,明确交代 新闻来源是一项基本要求,比如,美国职 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伦理规范》第一部 分“追寻与报道真相”第三条:“尽可能 交代新闻来源,公众有权全面了解新闻来 源的Hale Waihona Puke 信度。”与采访对象的利益瓜葛
在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中,维护 新闻工作的独立自主是一项重要责任。但 是,这并非易事。
第三节 新闻呈现的伦理问题
作为大众媒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的特点使其可能造成的伤害也被放大,一 个拼写错误、一次漫不经心的披露,都可 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报道对象, 而且波及其亲友、社区,甚至所有受众。
造假与差错
对于报道失实、差错甚至是故意造假 的批评源远流长,并且经常是媒介批评的 一个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的缺失
还有一些情趣问题涉及同情和人文关 怀,这里主要是指媒介如何呈现灾难或者 普通人的缺陷。
隐私问题
新闻报道与个人隐私永远是一对矛盾, 因为新闻报道的功能与价值在于公开,而 个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希望隐藏一些 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