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技术,它可以通过维持氧气的供应来保护心脑功能,提高存活率。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药物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

一、肌肉注射药物1. 肾上腺素(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心肺复苏药物,它能够通过刺激心脏收缩来恢复或维持心脏的功能。

肾上腺素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途径给予。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mg,儿童剂量为0.01mg/kg,可以重复给药。

- 给药途径:将针头插入前外侧上臂三角肌,以保证药物能够被迅速吸收。

- 给药后立即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心肺复苏。

2. 阿托品(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阿托品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脏停搏引发的心动过缓。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0.5mg,儿童剂量为0.02mg/kg,可以重复给药。

- 给药途径:将针头插入前外侧大腿的中部,注射至肌肉深部。

二、静脉注射药物1. 肾上腺素(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除了肌肉注射途径外,肾上腺素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予。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mg,儿童剂量为0.01mg/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可通过外周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通道给予。

2. 硫酸镁(表现为透明溶液)硫酸镁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2g,儿童剂量为25-50mg/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速度控制在1-2分钟注射完毕。

3. 乳酸林格氏溶液(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乳酸林格氏溶液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酸中毒。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2mmol/kg,儿童剂量为2-4mmol/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速度控制在1-2分钟注射完毕。

总之,在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药物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肺复苏(2015新版指南)ppt参考课件

心肺复苏(2015新版指南)ppt参考课件
始采用人工
呼吸来复苏 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ZOLL提出电 击除颤,和 人工呼吸胸 外按压构成 了现代心肺 复苏术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2024/3/12
15
对于院外发生的SCD且持续时间>4~ 5min或无目击者的SCD患者,应立即给予 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 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后再除 颤。
2024/3/12
强调每次电击后立即CPR 41
尽早除颤!
V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导致SCD的心律失常;
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电击时所有人员应脱离患者。 单人复苏时,急救者应熟练地联合运用CPR和
AED。 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胸部按压和电击间隔时间越短,除颤成功的可 能性越大。 应在除颤器准备放电时才停止胸部按压,急救 者一旦完成电击,应立即重新开始胸部按压, 实施5个周期的CPR后 再次检查脉搏或评估心律。
②如果1次电击未能终止VF,则再 次电击增加的益处也很少,此时重新 CPR或许比再次电击更有价值。
2024/3/12
45
除颤成功标志
电击后5s内VF终止。 电击后5s心电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无电
活。电击成功后VF再发不应视为除颤失败
2024/3/12
46
除颤时注意事项
实施CPR期间,当确认患者发生VF或无脉室 速 时,急救者应立即给予1次电除颤,
球囊-面罩通气
首先保证气道开放 面罩与面部充分吻合,减少漏气 适度的按压频率和深度

2015年版心肺复苏

2015年版心肺复苏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排下压。 下压深度:(婴儿)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4厘米)。 儿童(5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不能“拼命”按压!
2010年的指南一个比较重大的改动就是按压程度,规定了 胸外按压的速度,频率≥100次/分,深度≥5厘米。但这样 就会出现按压过度的问题。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患者因为 按压受到伤害(比如胸骨和肋骨的)按压人员会因为长时 间的按压而消耗大量体力,不能保证后续有效的按压(按 压幅度不足与按压频率过快的关)。笔者曾经历过长达50 分钟的CPR,患者的胸骨不仅断了,笔者的体力也消耗殆尽。 患者也当然没救活。今年指南最大的改动就是设定了胸外 按压程度的上限,频率在100~120次/分,深度在5~6厘米。
体征评估从“3步”变成了“2步 ”
相对于2010年的指南“在评估患者意 识之后再分别评估患者呼吸、脉搏” 这样的按部就班,2015年的指南倾向 于评估患者意识后同时评估呼吸和脉 搏,之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ERS) 或求助。这样有效、同时地评估可减 少ERS的延迟。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
BLS
按压部位:
胸骨下1/2 双侧肋弓的汇合点, 向上两横指
BLS
按压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 壁
BLS
按压姿势: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 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体重 和肩臂部肌肉的 力量进行按压
BLS
按压部位: 以掌跟按压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体外技术和有创灌注装置
对于发生心脏骤停,且怀疑心脏骤 停的病因可能可逆的选定患者,可 以考虑以体外心肺复苏(ECPR)替 代传统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开始CPR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考虑应用药物抢救,抢救药物的给药途径限于静脉通道或经骨通道。

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血管收缩药已有100年的历史,作为CPR基本用药已有40多年的历史。

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增加心肌自律性和使VF易被电复律等。

肾上腺素仍被认为是复苏的一线选择用药,可用于电击无效的VF/无脉性VT、心脏静止或PEA。

肾上腺素用法:1mg静脉推注,每3~5min重复1次。

每次从周围静脉给药后应该使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以保证药物能够到达心脏。

因心内注射可增加发生冠脉损伤、心包填塞和气胸的危险,同时也会延误胸外按压和肺通气开始的时间,因此,仅在开胸或其他给药方法失败或困难时才考虑应用。

2、胺碘酮(可达龙)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仍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主流选择,更适宜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如射血分数<0.40或有充血性心衰征象时,胺碘酮应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因为在相同条件下,胺碘酮作用更强,且比其他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更小。

当CPR、2次电除颤以及给予血管加压素后,如VF/无脉性VT仍持续时,应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优先选用胺碘酮静脉注射(静注);若无胺碘酮时,可使用利多卡因75mg静注。

胺碘酮用法:CA 患者如为VF/无脉性VT,初始剂量为300mg溶入20~30ml葡萄糖液内快速推注,3~5min后再推注150mg,维持剂量为1mg/min持续静脉滴注(静滴)6h。

非CA患者,先静推负荷量150mg(3~5mg/kg),10min内注入,后按1.0~1.5mg/min持续静滴6h。

对反复或顽固性VF/VT患者,必要时应增加剂量再快速推注150mg。

一般建议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胺碘酮的临床药物中含有负性心肌收缩力和扩血管的作用的成分,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这常与给药的量和速度有关,预防的方法就是减慢给药速度,尤其是对心功能明显障碍或心脏明显扩大者,更要注意注射速度,监测血压。

2020-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2020-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的复苏措施固然重要,抢救用药也必不可少,正所谓「医药不分家」。

2015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公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抢救指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今以后,抢救用药哪些药物依然好使,哪些药物沦为禁忌吧!加压素新版指南中的重要更改,也是第一个「炮灰」的药物就是加压素。

因无论单用加压素,还是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对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并无优势。

所以为简化流程,将加压素从成人CPR 流程中去除。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抢救用药中的顶梁柱,在新版指南中就曾四次提到。

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血管加压药物,在心脏骤停后的救治中,应避免和立即纠正低血压。

使得收缩压不低于90 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 mmHg,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和功能恢复率减少。

第二次: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心脏骤停过程中可以给予肾上腺素。

自主循环恢复后,应使用输液和正性肌力药/ 血管加压药,使得收缩压维持在患者年龄段的第五百分位以上。

第三次:新生儿复苏此次提及并无改动,而是继续延用2010 版建议的用法和剂量。

第四次:过敏反应对于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应给予肾上腺素。

更新后的指南设定了第二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时间:在若对第一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 到10 min 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二剂肾上腺素。

知识延伸肾上腺素用法:过敏性休克时将0.1-0.5 mg 本药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 缓慢静脉注射。

心脏骤停时将本药0.25-0.5 mg 以生理盐水10 ml 稀释后静脉注射。

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血压骤升,甚至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

临床上通常习惯直接肾上腺素 1 mg 静脉注射用于心脏骤停,不予稀释。

根据患者反应,可每3-5 min 重复 1 次。

心肺脑复苏及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心肺脑复苏及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5、人工呼吸
口对鼻 人工呼吸
评估及呼救
•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 有无应答反应 • 有无呼吸 • 有无心跳 • 院内通过心监判断 • 呼救:现场呼救及向120呼救(寻求帮助)
胸外按压
① 按压部位:双乳头连线水平; ② 按压手法: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重叠于 其上,手指交叉并翘起;双肘关节与胸骨垂直,利用上 身的重力快速下压胸壁; ③ 频率:大于100次/分钟 ④ 深度:大于5 cm; ⑤ 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当,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但 必须让胸廓充分回弹; ⑥ 按压/通气比:30:2。 ⑦ 最大限度地减少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 ⑧ 一般约2分钟应轮换1次,可利用轮换时间进行心律检查
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 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 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院外心脏骤停(OHCA)生存链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
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
要作用。
院内心脏骤停(IHCA)生存链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 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 队系统(MET)。
心肺复苏CPR
CPR的技术包含了三种基本的急救技巧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
心肺复苏的意义
•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 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 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 肺复苏。
•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高级生 命支持(AC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 •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 ,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2015版心肺复苏

2015版心肺复苏
吸、脉搏——
按部就班
2015:评估患者意识后同时评估呼吸、脉搏,之后立即启动
应急反应系统或求助——减少启动EMS的延迟。
4.按压深度变更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 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 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 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认识“猝死”
指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突然 或意外的发生非暴力性死亡。(1小时内) 原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 物或毒物中毒、 过敏、精神应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感染 等,原因不明的。
时间就是生命!

在常温情况下,心跳停止3s时病人感到头晕; 10-20s后即可发生晕厥或抽搐; 60s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 4-6min后大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
以下为该指南的更新要点:
1.快速反应,团队合作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
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
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 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
2.生存链
2015版心肺复苏术
长安医院急诊科 刘勃
内容
01 概念 02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变化 03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概念
心肺复苏术又称CPR,是针对患者停止呼吸和心脏骤停时,用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进行抢救的一种技术。当人在心脏病、溺水、 车祸、药物中毒、高血压、触电、异物堵塞时都会导致心跳骤停, 呼吸停止,均可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RP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RP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RP 2015年10月,心脏美国学会(AHA)心肺复苏新指南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怍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院外手机呼120急救。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以上呼吸、脉搏可在10秒内同时完成。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1)、院内插管。

应用简易呼吸器,双手挤压气囊,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6秒钟一次)。

2)、院外人工呼吸。

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2015( 重申 2010 版的建议):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 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 次数。 2015( 更新):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 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 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理由: 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气 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 )。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 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 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 。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 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
• 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 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 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 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 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 为每 6 秒一次呼吸(每分钟 10次呼吸 )。

与2010年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对比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 更新):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 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 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 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 旧): 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 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 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 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 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在 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 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
一、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1• 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 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鼓励 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 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 胸部按压的时间。

心肺复苏术(2015版)

心肺复苏术(2015版)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 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 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 旧指南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立即 呼救,再检查呼吸和脉搏。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 生存链「一分为二」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
理论知识考核要点
1、阐述实施高质量CPR的关键点
前言
•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 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 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 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 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 ,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 。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小于5%。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基础生命支持BLS
• BLS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的基础,主要 是指徒手实施CPR。BLS的基本内容包括识 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 CPR、迅速使用除颤器/AED除颤
按压姿势
➢上半身前倾,双肩, 两手臂伸直(肩、肘、 腕)垂直于病人胸骨, 用身体重量向下挤压5 厘米。(2015:5-6厘 米)
➢要点:
垂直向 下按压 平稳、规律 下压时间=回缩时间 放松时手不离位
按压频率 》100次/min (2015: 100-120次/min )
按压深度 》5cm (2015:5-6cm)
心脏骤停分类

2015年AHA CPR最新指南

2015年AHA CPR最新指南
腹部心肺复苏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急救医学的临床分支,以人体腹部解
剖生理为基础,通过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腹部实施干预,导致胸腹腔内压力变 化而产生的循环与呼吸支持效应,实现经腹途径构建心肺脑复苏并重的理论与 实践体系。
武警总医学急救医学中心
武警灾害救援医学研究所
王立祥,郑静晨.单纯腹部提压:一种心肺复苏的新方法.中国危重 病急救医学杂志,2009,21(6):323-324. 王立祥,等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 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57-959. 27
3
意 义 (Significance)
1、CPR是抢救CPCR重要措施,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脑功能的复苏。
美国每年约有 60 万人群发生心脏骤停,近期,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NAM)发布了一 篇题为「改善心脏骤停生存率:是时候行动起来」的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美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小于 6%,而院内心脏骤停生存率小于 24%, 报告指出,加强并推广心肺复苏(CPR)和自动化体外除颤仪使用培训力度和范围是改 善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性推荐之一。 在美国,仅有 3% 人群接受年度 CPR 培训,而在挪威和德国,培训率高达 95% 和 80%。 中国年度CPR培训率?----------除了医务人员还有谁?
C.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D. 药物治疗(Drugs) E. 心电监护(ECG) F. 心脏除颤(Fibrillation)
3、复苏后期处理(持续生命支持PLS)
G. 诊断(Gauging)
5
心跳骤停的原因(Causes)
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常见概括为5T6H:
2015年指南推荐: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病人倒地,首先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确保自身安全,以免影响救治。

•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系统联系。

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2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将第2和第3根手指滑到气管和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5秒<感触脉搏<10秒),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时,病人仰卧,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腰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病人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的鼻孔。

术者仅需平静呼吸,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把病人嘴完全包住,深而快的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1s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

此时,脱离接触,面向病人胸部再吸空气,以遍再行下次人工呼吸。

与此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的恢复情况,并有气体从病人口中排出,然后在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

呼吸频率维持在每分钟8-10次。

•5.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双乳乳头连线中点处。

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

按压应使胸骨下陷5cm以上,不超过6cm(婴幼儿下陷1-2cm)后,突然放松。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每次呼吸超过1s,每次必须使胸部隆起。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停顿,中断时间限制在10s以内。

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5-10s)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s)。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更新7-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后Pao2和Paco2
更新 —恢复自主循环后,调整给氧量以达到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 >94% —逐步减少供氧使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 94%-99% —目标为在维持正常氧合同时避免低氧血症 —避免高碳酸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理由 —正常氧合存活出院率较高,死亡率与高氧血症有关 —预后不良与低碳酸血症有关
生存链
更新:“一分为二” —院内心脏骤停 —院外心脏骤停
生存链-2010年
立即识 别并启 动急救反应体系
尽早心肺复苏注重心脏按压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
快速除颤
综合心搏骤停后治疗
2015年
院内心脏骤停
监护与预防
识别和启动 应急反应系统
即时高质量 心肺复苏
快速除颤
高级生命维持 及骤停后护理
高质量CPR要点
成人
儿童(1岁-青春期)
现场安全
确保现场对施救者和患者是安全的
判 断
无反应、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10秒钟内感觉不到脉搏
启动EMSS
一人且无手机:离开患者启动且取AED 其他人:立即CPR,尽快使用AED
目击倒地:同成人 无目击倒地:2分钟CPR后取AED并启动EMSS
更贴近临床实际
4.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理由:按压频率越快,按压 深度不足比例增加 (50%、 70%) 按压深度 5-6cm 理由:按压深度上限证据少, 按压过深会造成损伤 实际抢救时按压深度不足
孕妇心脏骤停
更新6-儿童基础生命支持
更新 —重申CAB为儿童CPR的优先程序 —按压深度:婴儿4cm,儿童5cm,青少年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施救者无力或不愿实施人工呼吸,建议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 理由 —易于施救者的记忆和实施CPR —按压深度>5cm,24h存活率上升,过深会造成危害 —按压速度过快会出现按压深度不足 —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效果与传统类似

2015年版小儿心肺复苏

2015年版小儿心肺复苏

气流充气式气囊:基本组成部分
自动充气式气囊:基本组成部分
© 2000 AAP/AHA
自动充气式气囊
• 自动充气式气囊不接储氧器,即使给10L/分的 氧气,输送的氧气浓度只是30% ~80%。连接储 氧器后,可输送21% ~ 100%。 • 儿童气囊的氧流量在10 ~15L/min。
自动充气式气囊接与不接储氧器氧浓度对比
二 心肺复苏操作关键点
复苏的主要原则:加强生存链各环节的连接
儿科生存链
预防、早期的心肺复苏(CPR)、迅速地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儿科的高级生命支持(PALS)、综合的心脏骤停后的处理
心肺骤停的预防
• 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的畸形、早产的并 发症和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 • 一岁以上的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创伤。创伤性 的心脏骤停的存活几率很低,只能强调重点在于
新生儿气管插管:导管型号选择
型号 ( mm) 2.5 3.0 3.5 3.5~4.0 体重 (kg) <1.0 1.0~2.0 2.0~3.0 >3.0 孕周 (w) <28 28~34 34~38 >38
导管插入深度
• 导管插入合适深度:气管隆凸上 • 2岁以上:年龄(岁)/2+12 或 导管内径( mm )×3
• 可触及到大动脉搏动
• 出现自主呼吸 • 脸色由紫绀变红润 • 散大瞳孔开始回缩
BLS医务人员单一施救者的儿童心脏骤停流程——2015更新
BLS医务人员2名以上施救者的儿童心脏骤停流程——2015更新
2010版儿科BLS流程
概述
从“A-B-C” 到 “C-A-B”
• 2010年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
从原来的A-B-C改为C-A-B。适用于成人、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药物的应用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的复苏措施固然重要,抢救用药也必不可少,正所谓「医药不分家」。

2015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公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抢救指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今以后,抢救用药哪些药物依然好使,哪些药物沦为禁忌吧!加压素
新版指南中的重要更改,也是第一个「炮灰」的药物就是加压素。

因无论单用加压素,还是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对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并无优势。

所以为简化流程,将加压素从成人CPR 流程中去除。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作为抢救用药中的顶梁柱,在新版指南中就曾四次提到。

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血管加压药物,在心脏骤停后的救治中,应避免和立即纠正低血压。

使得收缩压不低于90 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 mmHg,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和功能恢复率减少。

第二次: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儿童心脏骤停过程中可以给予肾上腺素。

自主循环恢复后,应使用输液和正性肌力药/ 血管加压药,使得收缩压维持在患者年龄段的第五百分位以上。

第三次:新生儿复苏
此次提及并无改动,而是继续延用2010 版建议的用法和剂量。

第四次:过敏反应
对于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应给予肾上腺素。

更新后的指南设定了第二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时间:在若对第一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 到10 min 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二剂肾上腺素。

知识延伸
肾上腺素用法:过敏性休克时将0.1-0.5 mg 本药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 缓慢静脉注射。

心脏骤停时将本药0.25-0.5 mg 以生理盐水10 ml 稀释后静脉注射。

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血压骤升,甚至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

临床上通常习惯直接肾上腺素 1 mg 静脉注射用于心脏骤停,不予稀释。

根据患者反应,可每3-5 min 重复 1 次。

注:指南更新中未提及具体用法,用法参考自《医药信息参考》。

类固醇
新版指南指出,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时,院内心脏骤停时仍可使用类固醇。

知识延伸
类固醇激素是把双刃剑,既具有抗炎、抗休克及抗过敏三大药理作用,同时又有免疫抑制作用。

指南虽有提到使用类固醇用于心脏骤停,但未指出具体品种及用法。

对于常规治疗无反应时,可酌情使用类固醇激素。

临床上常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若不希望有盐皮质激素活性,则可以选用甲强龙。

氢化可的松用法:一次100-200 mg 稀释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5% 或10% 均可)500 ml 中,混匀后静脉滴注,可并用维生素 C 注射液500-1000 mg,以减轻氢化可的松的不良反应。

甲强龙用法:推荐剂量为30 mg/kg,静脉注射至少30 min。

根据临床需要,可于48 h 内每隔4-6 h 重复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皮质类固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抑制存在争议,因此使用需谨慎。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的用法在指南更新中被提及两次。

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有关ROSC 后使用利多卡因的研究存在矛盾,不建议常规使用利多卡因。

但是室颤/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在出现ROSC 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使用利多卡因。

第二次: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提升了利多卡因在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中的作用,与胺碘酮「平起平坐」。

知识延伸
利多卡因用法:起始剂量1-1.5 mg/kg 静推(一般用50-100 mg),静脉注射2-3 min。

根据患者反应,5-10 min 后可再用0.5-0.75 mg/kg 静推,1 h 内最大剂量不得超过300 mg。

利多卡因易引起除颤后心脏停搏,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ST 段升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的患者,新版的指南更加推荐PCI,因其可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

即使在不能PCI 的医院中对STEMI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也应在溶栓后的最初 3 到 6 h,最多24 h 内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以防再梗死的发生。

对于STEMI 患者,入院前可给予普通肝素(UFH)或比伐卢定;对于正在向PCI 中心转移的STEMI 疑似患者,可以用依诺肝素代替普通肝素。

知识延伸
比伐卢定用法:适应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本品不得用于肌内注射。

使用时,先静脉注射 1 mg/kg,然后以 2.5 mg/kg/h 连续静脉滴注4 h,如有需要,再以0.2 mg/kg/h 静脉滴注14-20 h。

依诺肝素钠用法:本品并发症少,不需检测APTT。

本品为深部皮下注射,切勿肌注。

推荐剂量为每次100 AxaIU/kg,每12 h 给药一次。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又名阿替普酶,为溶栓指南建议用药。

使用前应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以避免继发血栓。

本品50 mg,
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浓度为 1 mg/ml 的药液后静脉注射。

一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50 mg,否则可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阿托品
阿托品在指南更新中出现于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的部分,新版指南纠正了旧版关于气管插管术前,给予阿托品存在最小剂量预防心动过缓的说法。

知识延伸
阿托品用法:麻醉前单次0.01-0.03 mg/kg,最大剂量0.6 mg。

纳洛酮
新版指南指出,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救治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肌内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

同时给出了纳洛酮的用法,即纳洛酮 2 mg 滴鼻或0.4 mg 肌注。

并可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在 4 分钟后重复给药。

阿司匹林
新版指南更加明确了只有有迹象或症状显示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且对阿司匹林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可鼓励胸痛的患者咀嚼 1 份成人剂量或 2 份低剂量的阿司匹林。

且不再限制阿司匹林的剂型,只要是吞咽前咀嚼,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也是可以的。

知识延伸
阿司匹林用法: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超说明书用法。

阿司匹林本身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危急关头,这种胃肠道反应,我们暂且搁置一旁吧。

急性心肌梗死时,
患者开始可使用高剂量(160 mg-325 mg)作为负荷剂量,患者咀嚼后吞咽给药可以使得阿司匹林迅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