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2页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2页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2页《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加深对地球自转、公转以及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自转一周时,地表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此外,地球公转也会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影响。

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四季更替,进而使得昼夜交替的周期发生变化。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一个地球仪、一盏台灯、一张白色纸板。

2.将白色纸板固定在桌面上,将地球仪放置在纸板上。

3.打开台灯,将台灯放置在纸板的另一侧,使台灯的光线射向地球仪。

4.缓慢旋转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光线变化情况。

5.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地球仪上的昼夜交替现象与实际地理情况相符。

当地球仪自转时,被台灯光线照射的一面呈现出白天,而背对着光线的一面则呈现出黑夜。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自转时,不同位置的地表受到太阳照射的强度和时间发生变化,导致地表温度和亮度的差异,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此外,地球公转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影响。

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四季更替,进而使得昼夜交替的周期发生变化。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探究了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自转时,不同位置的地表受到太阳照射的强度和时间发生变化,导致地表温度和亮度的差异,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此外,地球公转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理解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六、建议与改进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控制变量,例如改变台灯的位置和高度,观察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

2.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地球仪模型,例如极地投影和赤道投影的地球仪,以更全面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昼夜变化实验报告

昼夜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昼夜变化是地球自然现象之一,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昼夜变化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昼夜变化”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昼夜变化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实验器材1. 投影仪2. 地球仪3. 手电筒4. 记录本5.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投影仪前,确保地球仪表面处于投影仪的光线照射范围内。

2. 打开投影仪,调整光线,使地球仪表面处于明亮状态。

3. 观察地球仪表面,记录下此时地球仪的亮面和暗面。

4. 使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过程。

5.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亮面和暗面的变化。

6. 记录下地球仪表面亮面和暗面的变化过程,包括变化时间、变化速度等。

7.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现象1. 在投影仪照射下,地球仪表面呈现出亮面和暗面。

2. 使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后,地球仪表面亮面和暗面开始变化。

3. 随着地球仪的逆时针转动,亮面和暗面交替出现,且变化速度逐渐加快。

六、实验结论1. 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2.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始终面向太阳,另一区域始终背对太阳,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3. 地球自转速度较快,导致昼夜变化速度较快。

七、实验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表面亮面和暗面的变化,直观地感受到了昼夜交替现象。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昼夜变化的原因,提高了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昼夜变化的基本原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实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球自转和昼夜变化实验报告单

地球自转和昼夜变化实验报告单
实验2:①用台灯代表太阳,用地球仪代表地球(地球仪离台灯约1米远。)在地球仪上粘一面小旗,表示我们所在的位置。②打开台灯,转动地球仪。看一看,地球仪的哪些部分被照亮,哪些部分没有被照亮。
实验现象
实验1:看到地球向转动,同时围绕转动。
实验2:看到朝着太阳光的地方。
背着太阳光的地方。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得出:地球自向转动,对着太阳的那面
是,背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与黑夜交替出现是由于地球不停地,同时还围绕着转动形成。
实验教师:何坚
册亨县实验小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
三()班
时间
年月日
第周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
(6-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
日出日落图、三球仪、转椅、手电筒、粘小旗的地球仪、台灯。
实验步骤
方法
实验1:师演示三球仪,生观察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情况。

实验2

实验2

实验名称:探究昼夜更替的原因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有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昼);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实验名称:探究四季更替的原因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一致。

4、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太阳”的光芒分别直射在什么地方?这与四季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呢?实验现象: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光有时直射,有时斜射。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地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实验名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电灯圆形小镜子实验步骤:1.在与你的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悬挂一盏灯,用它当做太阳。

手持一面圆形的小镜子当做月亮,与你看点灯的视线大体相同。

2.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完全能遮住“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3.保持原有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住射向“月亮”的光辉时,便发生了月食。

实验现象: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结论:在农历的初一,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如果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表面,位于影子里的观察者会看到太阳被遮住,这就叫做日食。

昼夜更替的实验报告

昼夜更替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的现象。

2. 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及其对昼夜更替的影响。

3. 深入探究地球公转与昼夜更替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地球仪一个2. 手电筒一个3. 投影仪一个4. 透明玻璃板一块5. 纸板一块6. 标记笔一支三、实验原理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当太阳照射到地球的一半时,这部分区域为白天,另一半区域为黑夜。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四、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投影仪的正下方,确保地球仪的赤道与投影仪的光线平行。

2. 打开手电筒,调整亮度,使光线能均匀照射地球仪。

3.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地球仪上,模拟地球大气层。

4. 将纸板放在地球仪的北极附近,模拟北极光。

5. 观察并记录地球仪表面明暗变化的过程。

6. 在地球仪表面用标记笔标出太阳光照射的区域和背光区域。

五、实验现象1. 地球仪表面出现明暗交替的现象,模拟昼夜更替。

2. 地球仪上出现北极光,模拟地球北极地区的极光现象。

3. 观察到地球仪的赤道区域始终处于白天,两极区域始终处于黑夜。

六、实验结论1. 地球自转是导致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

3. 地球公转与昼夜更替没有直接关系,但地球公转影响了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从而影响昼夜更替的强度。

4. 实验过程中,地球仪表面明暗交替的现象与实际昼夜更替现象相符。

七、实验讨论1. 地球自转速度是否均匀?为什么?答:地球自转速度并不均匀。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附近最快,在两极附近最慢。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时,赤道区域的线速度最大,两极区域的线速度最小。

2. 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何影响?答: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有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使生物适应了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的生活规律。

其次,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时差,使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共享一天的时间。

昼夜交替的解释实验报告(3篇)

昼夜交替的解释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昼夜交替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指的是地球表面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

这一现象对于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以及气候形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地球自转是造成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2. 了解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表面的一半。

当地球自转时,太阳光照射到的半球为白天,而另一半则处于黑夜。

因此,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小旗子(代表太阳)、实验记录表。

2. 实验工具:透明玻璃板、胶带。

五、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透明玻璃板上,用胶带固定。

2. 在地球仪上贴上小旗子,代表太阳。

3.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在地球仪上,使小旗子代表太阳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仪的一半。

4. 慢慢旋转地球仪,观察小旗子代表太阳的光线照射区域的变化。

5. 记录实验过程中地球仪的旋转角度和小旗子代表太阳的光线照射区域的变化情况。

6. 重复实验多次,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现象与结果1. 当地球仪旋转180度时,小旗子代表太阳的光线照射区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被照射的一半变成了黑暗,而原来处于黑暗的一半则变成了光明。

2. 随着地球仪的旋转,小旗子代表太阳的光线照射区域不断变化,模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地球仪旋转180度左右时,小旗子代表太阳的光线照射区域的变化最明显,这与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的事实相符。

七、实验结论1. 地球自转是造成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2. 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3. 本实验验证了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的事实。

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地球仪旋转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小旗子代表太阳的光线照射区域的变化,以便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昼夜交替实验步骤

昼夜交替实验步骤

1. 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
2. 实验准备:投影仪、地球仪
3. 实验猜想: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4. 实验过程:打开投影仪,让光线水平照射地球仪,调整地球仪的位置,让地球仪完
全处于投影仪的光照之中。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

5. 实验现象:地球仪向着投影仪的一面变亮了,背对着投影仪的一面好还是暗的。


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的和暗的一面交替出现。

6.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7. 原理解释: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
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科学昼夜交替实验报告

科学昼夜交替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一项科学实验——昼夜交替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实验原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使得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面向太阳的一面为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为黑夜。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因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四、实验器材1. 地球仪一个2. 手电筒一个3. 模拟太阳光源一个4. 模拟地球表面模型一个5. 记录纸若干五、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实验桌上,确保地球仪的转动轴与桌面垂直。

2. 将模拟太阳光源放置在地球仪的一侧,模拟太阳的位置。

3. 将模拟地球表面模型放置在地球仪上,代表地球的表面。

4.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仪上的模拟地球表面模型。

5. 观察模拟地球表面模型的明暗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6. 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模拟地球表面模型的明暗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7.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六、实验现象1. 当模拟太阳光源照射模拟地球表面模型时,模拟地球表面模型的一半被照亮,另一半处于黑暗中。

2. 当转动地球仪时,模拟地球表面模型的明暗区域发生交替变化。

七、实验结论1.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照亮的一面为白天,背光的一面为黑夜。

3.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因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激发了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九、实验拓展1. 可以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

2. 可以研究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与昼夜交替现象之间的关系。

昼夜变化的实验报告

昼夜变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昼夜变化的原因,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太阳光照时间不同,从而产生了昼夜变化。

三、实验器材1. 地球仪2. 投影仪3. 手电筒4.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地球仪放置在投影仪下方,确保投影仪的光线能够照射到地球仪上。

2. 打开投影仪,调整光线照射到地球仪上,使地球仪表面出现明暗变化。

3. 将手电筒打开,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的明暗变化。

4. 在地球仪上标记出太阳直射点,观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仪上的移动,记录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5. 模拟地球自转,逆时针旋转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明暗变化的规律。

6.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昼夜变化的原因。

五、实验现象1. 当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时,地球仪面向手电筒的一面变亮,背向手电筒的一面变暗。

2. 随着地球仪的逆时针旋转,地球仪表面的明暗区域不断变化,模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 观察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仪上的移动,从赤道逐渐向北半球移动,然后向南半球移动。

六、实验结论1. 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太阳光照时间不同,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

2.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影响昼夜长度的变化。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变化的影响,加深了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地球仪表面的明暗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太阳升起、落下的时间,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的原因。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变化的影响,以及地球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4.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思考、分析,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
实验器材:手电筒、人物模型、地球仪
实验步骤:
固定地球仪、手电筒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
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手电筒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
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昼夜交替地理实验报告

昼夜交替地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掌握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并能够运用实验器材模拟昼夜交替过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一天。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面,这一面称为昼半球,另一面称为夜半球。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现象产生。

三、实验器材1. 地球仪2. 手电筒3.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在桌面上,调整地球仪的方向,使其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2. 打开手电筒,将其照射在地球仪上,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

3. 观察地球仪上的昼夜分布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4. 将地球仪缓慢旋转,模拟地球自转过程。

5. 观察地球仪上的昼夜分布情况随地球自转而发生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6. 将地球仪停止旋转,调整地球仪的方向,使其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

7. 再次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

8. 观察地球仪上的昼夜分布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9. 将地球仪缓慢旋转,模拟地球公转过程。

10. 观察地球仪上的昼夜分布情况随地球公转而发生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仪上的一侧始终被手电筒照射,模拟昼半球;另一侧始终处于黑暗中,模拟夜半球。

随着地球自转,昼夜分布情况发生变化,验证了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仪上的一侧始终被手电筒照射,模拟昼半球;另一侧始终处于黑暗中,模拟夜半球。

随着地球公转,昼夜分布情况发生变化,验证了地球公转也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3.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模拟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对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地理昼夜演示实验报告(3篇)

地理昼夜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现象,直观地演示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地球表面昼夜分布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 地球仪2. 手电筒3. 黑色背景板4. 白色纸板5. 细绳6. 计时器三、实验原理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因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某一半球正对着太阳时,这一半球就是白天;而当这一半球背对着太阳时,就是黑夜。

四、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黑色背景板上,确保地球仪的轴与背景板垂直。

2.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将其固定在地球仪的正上方。

3. 在地球仪的赤道附近贴上一张白色纸板,代表地球表面。

4. 用细绳将地球仪固定在轴上,确保地球仪可以自由旋转。

5. 打开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白色纸板。

此时,白色纸板的一侧被手电筒照亮,另一侧处于黑暗中,模拟出昼夜交替的现象。

6. 使用计时器记录手电筒照射到地球仪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昼夜交替的周期。

7. 重复实验多次,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现象1. 当手电筒照射到地球仪的白色纸板时,纸板被照亮,模拟出白天现象。

2. 当手电筒移至另一侧时,纸板进入黑暗中,模拟出黑夜现象。

3. 观察多次实验,可以发现昼夜交替的周期大约为24小时。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自转确实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3. 实验中,当手电筒照射到地球仪的白色纸板时,纸板被照亮,模拟出白天现象;当手电筒移至另一侧时,纸板进入黑暗中,模拟出黑夜现象。

这说明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模拟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这一现象是地球表面昼夜分布的主要原因。

八、实验拓展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对地球其他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等。

昼夜形成的实验报告

昼夜形成的实验报告

昼夜形成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测和分析,深入理解昼夜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

实验器材1. 实验模型:一张条纹球贴纸2. 实验工具:灯泡,电源,夹子实验步骤1. 将条纹球贴纸装在实验台上,松开夹子,使得球能够自由旋转。

2. 将灯泡放在夹子上,并用电源接通,将灯泡对准球的一个半球面。

3. 打开灯泡,开启电源,让灯泡照射在球上。

4. 观察球的旋转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观察与结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灯泡照射在球的一个半球面上时,这一面逐渐变亮,而另一面则处于阴暗状态。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亮面逐渐从底部向顶部移动,而阴暗面则从顶部向底部移动。

3. 在一定时间后,亮面和阴暗面发生了完全对调,原来的亮面变为阴暗面,原来的阴暗面变为亮面。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当灯泡照射在球的一个半球面上时,由于光的照射,该面受到光热作用而逐渐升温,导致该半球面出现白天(明亮)。

2. 在半球面升温的同时,另一半球面由于没有受到光热作用而维持较低的温度,导致该半球面处于黑夜(阴暗)。

3. 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使得整个球面上的光热均衡分布,使得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在球面上发生了周期性的交替。

实验结论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自转引起了日夜的交替变化,使得光热均衡地分布于不同的地区,从而产生了白天和黑夜的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昼夜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也认识到了光热的作用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这一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自然现象提供了基础。

科学昼夜变化实验报告

科学昼夜变化实验报告

地球作为一个庞大的天体,在宇宙中不断旋转和公转。

这种运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昼夜变化的原因,我们设计了一项科学实验,通过模拟地球自转来观察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等天体运动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1. 地球仪2. 投影仪3. 手电筒4. 透明胶带5. 白纸6.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地球仪放置在实验桌上,用透明胶带在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处贴上标记,代表地轴。

将手电筒打开,确保光线明亮。

2. 地球自转模拟:将手电筒的光线对准地球仪,使光线从地球仪的北极方向照射。

此时,地球仪上面对光线的一面为昼,背对光线的一面为夜。

3. 观察昼夜交替:缓慢地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昼、夜两侧的变化。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昼、夜两侧会交替出现。

4. 记录实验现象:在白纸上记录地球仪转动过程中昼、夜两侧的变化情况。

5.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相符。

1.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使地球上某一区域不断面对太阳,另一区域则背对太阳,从而产生昼夜交替。

2.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相符。

六、实验反思1. 本次实验通过模拟地球自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

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3.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公转等天体运动的认识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球运动体系。

七、实验拓展1. 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

2. 通过模拟地球公转,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模拟昼夜的形成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器材
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
(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茎的作用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器材
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
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学校
三小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渗水比赛

昼夜的变化实验报告

昼夜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人们对此现象早已熟知。

然而,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昼夜变化,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直观地了解昼夜变化产生的原因;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器材1. 投影仪;2. 地球仪;3. 水平桌面。

四、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地球仪的位置,使其与投影仪的光线保持垂直;2. 打开投影仪,让光线水平照射地球仪;3. 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记录实验现象;4.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记录实验现象;5.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实验现象1. 地球仪向着投影仪的一面变亮了,背对着投影仪的一面变暗;2.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的和暗的一面交替出现。

六、实验结论1. 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2.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3. 实验过程中,地球仪向着投影仪的一面代表白天,背对着投影仪的一面代表黑夜。

七、实验分析1.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使得地球表面不断地有部分地区处于白天,有部分地区处于黑夜。

2. 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方向同样为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使得地球表面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季节。

八、实验反思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直观地了解了昼夜变化产生的原因,加深了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地球仪向着投影仪的一面代表白天,背对着投影仪的一面代表黑夜,这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相吻合;3. 本次实验操作简单,但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九、实验拓展1. 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昼夜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地球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度差异;2. 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生物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和太阳照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我们设计了一项模拟昼夜交替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自转对昼夜变化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太阳照射等自然现象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1. 地球仪一个2. 手电筒一个3. 人物模型若干4. 投影仪(或激光笔)一个5. 黑布一块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地球仪放置在实验桌上,确保地球仪的北极指向北方。

将人物模型插入地球仪上的不同国家。

2. 模拟太阳照射:将手电筒打开,调整角度,使光线从地球仪的北极方向照射过来。

3. 地球自转模拟:缓慢转动地球仪,观察人物模型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变化,并记录下来。

4. 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仪转动过程中,观察人物模型由亮变暗,再由暗变亮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5.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

五、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随着地球仪的转动,人物模型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当人物模型面向手电筒的光线时,模型被照亮,模拟白天;当人物模型背对光线时,模型处于阴影中,模拟黑夜。

经过多次转动地球仪,可以观察到昼夜交替的现象。

六、实验结论1. 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地球自转使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先后受到太阳的照射,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2. 太阳照射是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必要条件。

太阳作为地球上的主要光源,为地球提供光照,使得昼夜交替成为可能。

3.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每小时1500公里。

这意味着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内都会经历昼夜交替。

七、实验拓展1. 探讨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2. 研究地球自转对地球气候、生物分布等的影响。

3. 通过天文观测,验证实验结论。

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成功地模拟了昼夜交替现象,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太阳照射的关系。

昼夜交替模型实验报告

昼夜交替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地球作为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天体,由于太阳的照射,地球表面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昼夜交替模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昼夜交替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实验器材1. 地球仪2. 投影仪(或手电筒)3. 人物模型4. 纸板5. 胶带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地球仪放置在投影仪(或手电筒)的照射范围内,确保地球仪与投影仪的距离适中。

(2)在地球仪上选取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

(3)将纸板固定在地球仪上,模拟地球表面。

2. 模拟地球自转(1)引导学生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地球仪的转动方向。

(2)教师演示地球仪自转,边转动边观察人物模型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变化。

(3)学生观察并记录地球仪转动过程中人物模型的位置变化。

3. 模拟昼夜交替(1)教师转动地球仪,使人物模型从地球表面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2)观察并记录地球仪转动过程中地球表面明暗变化。

(3)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表面明暗变化的原因。

4. 实验总结(1)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1. 实验现象(1)地球仪转动过程中,人物模型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

(2)地球仪转动过程中,地球表面明暗变化,模拟了昼夜交替现象。

2. 实验结论(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

(2)地球公转导致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地球表面气候和生态环境。

六、实验反思本次实验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实验也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生态环境的影响。

昼夜交替的小实验

昼夜交替的小实验

昼夜交替的小实验六年(3)班何柏熙指导老师:麦少频此文获佛山市科技小论文优秀奖今天,因为我们在科学课上学习了“昼夜交替”这一课,所以,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来认识清昼夜交替的原理。

我做完了功课后,就开始准备好等一会儿做实验要用的材料。

首先,我从柜子里找出一个几年前买的地球仪。

找出来后,我又遇到一个难题:因为在科学书上说,要用一个小灯泡来模拟太阳。

可是,我们家多数都是用灯管的。

这可真么办呢?我一边闭上眼睛,一边双手捂着头,冥思苦想。

忽然间,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一道白光,我心头一亮:可以用手电筒来代替灯泡呀!于是,我拿来一个手电筒。

我把手电筒放在桌子上,打开,然后,我放下窗帘,光上门,关上灯。

这时,我把地球仪拿在手上,慢慢的绕着桌子公转,再用手慢慢地把地球仪自传。

我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注视着地球仪背光照到的地方。

“啊!光照到加拿大,加拿大是白天,”“啊!加拿大下面的美国有一点暗光,是凌晨。

”我一直这样自言自语……约几分钟后,我就完成了地球“公转”。

在刚刚的实验中,我发现:太阳最多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这半个被光照到的地区是白昼,照不到的是黑夜。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地球是倾斜的,所以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各有不同的。

有的长,有的短,在南北极和一些高纬度的地区有太阳终日不落或者不出现的“极昼”、“极夜”的现象。

在南北极,有长达半年这么久的极昼和极夜。

至于为什么我知道这一点,那是我在实验时发现,地球绕了半圈,在这些地区还没照到光。

后来我又重复做了一次这个实验,结论还是和刚才的一样。

啊!这个实验真是使我受益匪浅啊!它使我明白了昼夜交替的原理。

啊!这个实验真的是太好了!文塔公园游记。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
观测点
地球绕太阳转并自转。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印江实验学校:陈妃
2013年4月
地球上昼夜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呢?
地球上的昼夜为什么 会不断交替出现呢?
地球 和太阳怎样转 动,才会出现昼夜 交替现象呢?
实验报告单
学校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
印江实验学校 2013年4月 手电筒
年级
实验名象
地球仪
我们的猜想:太阳绕地球转,可能会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我是这样做的:(画出太阳、地球的运动路线)
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次实验:会出现 第二次实验: 会出现 第三次实验: 会出现 我们认为: 太阳绕地球转, 会出现 昼夜交替现象。
温馨提示:
1.我们需要的材料
2、调节手电筒跟 地 球 仪的距离,差不多能照 亮半个 地 球 仪。 3、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