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2011-03-25 08:14:47| 分类:评优活动|举报|字号订阅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肥城市龙山小学何敏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说教学理念: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第二,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 个窗口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知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

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将

“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能力目标:

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准备:小棒,剪刀,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第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设计了“数学王国图”的情境。此处课件演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一些立体实物组成的数学王国,让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明确以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类。

然后我利用电脑从立体实物上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比较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顺势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课件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认数学王国的过程中,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探究,掌握新知。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打算分五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初步感知面、棱、顶点。

通过学生跟随机器人动手玩(切土豆)的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的演示初步感知和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这一环节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了切土豆这一生活经验,一刀出面,两刀出棱,三刀出顶点,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操作中发现,建立了面、棱、顶点的概念。

第二层次: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分三步走:

第一步: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动脑筋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同时出示温情问题导向: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

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

4、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说明以上问题。

第二步: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在动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后,组织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

面棱顶点

长方体 6 12 8

这两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建立长方体清晰的表象,同时教师的温情提示,也体现实现了人文关怀。

第三步:电脑演示,验证新知。

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有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接着排开、分解;十二条棱也分组排开;八个顶点也进行闪烁;验证了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相对的两个面也是正方形)。

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突出了教学难点。

第三个层次:认识长、宽、高

首先,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接着,让学生自主研究,然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对话。

通过师生的交流,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最后,拿出几个长方体让学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把同一个长方体按不同的方位摆放,再次让学生辨认长、宽、高。

在这一过程中,我重视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