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分子原子离子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资料:_________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8 页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8xx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第 2 页共 8 页(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_电子_质子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核.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离子表示得到或失去了电子的粒子(粒子表示原子.分子等).原子一般是金属和惰性气体.比如铜只有说铜原子.没有说铜分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只能说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构成,物质由原子(金属和某些非金属)或分子(一般是气体)或离子构成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
以水分子为例,将水不断分割下去,直至不破坏水的特性,这时出现的最小单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
它的化学式写作 H2O。
水分子可用电解法或其他方法再分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但这时它们的特性已和水完全不同了。
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称单原子分子,如氦和氩等分子属此类,这种单原子分子既是原子又是分子。
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称双原子分子,例如氧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为同核双原子分子;一氧化碳分子(CO),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为异核双原子分子。
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分子统称多原子分子。
分子中的原子数可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乃至成千上万个。
例如二氧化碳分子(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一个苯分子包含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C6H6),一个猪胰岛素分子包含几百个原子,其分子式为C255H380O78N65S6。
物质中能独立存在并保持其组成和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用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强,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却相当弱,这种力称为范德华力,所以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粒子的行为。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最简单的分子只含有一个原子,如稀有气体的分子。
大多数非金属构成的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如氮、氧等分子。
第讲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素材
第讲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素材一、分子1. 什么是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化学粒子,是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2. 分子的组成一个分子由相同或不同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不同的分子。
3. 分子的种类根据原子的组成和不同的化学键,分子可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和共价分子。
•原子分子:由一种相同的原子组成,如氧分子(O2)、氢分子(H2)等;•离子分子:由正负离子按照比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分子,如氯化钠(NaCl)等;•共价分子: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分子,如水分子(H2O)等。
4.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由分子结构和成分决定,它们不同的性质包括形状、极性、化学性质等。
•形状:分子的形状决定着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方式,如水分子的呈V形;•极性:分子极性影响它们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和反应性质;•化学性质:分子的形成和反应均与化学键有关。
二、原子1. 什么是原子?原子是能够保持化学反应中化学物质属性的最小基本单位,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
3. 原子的种类根据原子核内部的质子数,原子可分为不同的元素,如氧原子、氢原子等。
4.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由它们的成分和结构决定,包括原子的大小、质量、电子数等。
•原子大小:原子大小与其电子云的大小有关;•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其原子核的质量决定;•原子电子:原子电子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
三、离子1. 什么是离子?离子是具有电荷的分子或原子,其电荷数目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2. 离子的组成离子由原子或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在化学键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
正离子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具有正电荷的离子;负离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具有负电荷的离子。
3. 离子的种类离子根据其电荷性质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4. 离子的性质•离子的稳定性:离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其电荷大小、离子半径和结构等因素;•离子的性质: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往往显示出特殊的反应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3章知识点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
知识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微粒的性质性质:①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②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③微粒之间有间隙,气体微粒间间隙较大易被压缩,液体、固体微粒间间隙较小不易被压缩; 注意:改变间隙,微粒本身大小不变。
二、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 2 82 原子核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5)三决定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练习: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有原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是混合物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2--注意: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离子:H+(氢离子) K+(钾离子) Na+(钠离子) Ag+(银离子) NH4+(铵根离子)Mg2+(镁离子) Ca2+(钙离子) Cu2+(铜离子) Zn2+(锌离子) Ba2+(钡离子)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Al3+(铝离子)F-(氟离子) Cl-(氯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O2-(氧离子) S2-(硫离子) CO32-(碳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离子)3.相对原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主题“微粒构成物质”的知识范畴。
本课题是微观世界概念教学的起始课。
学生之前学习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等内容都是对于宏观物质及其性质的学习,本节课要从生活和实验中的宏观现象入手,启发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特征,形成分子的概念。
架起由宏观现象认识微观世界的桥梁,为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的知识,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的。
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设计理念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分子的特征,理解分子区别于宏观世界的特殊性。
安排两个宏观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通过类比想象的方法设计实验,感知微观世界,教师只提供所需的必要信息。
之后要注重分子概念的形成,使学生正确区分宏观与微观。
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的实验现象,突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不与酚酞溶液接触的氨水却能酚酞变红这一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得出分子的性质;最后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分子的特征。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原子的特性,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课件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①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这是化学变化。 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组成和性质是 固定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 的,它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或反应中各原子种类和数目未发生改变等)
典例精析
【解析】 从第一个图分析知:每一个碳酸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 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对比第一、第二个图可知,在此变化过程中 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一个碳酸分子分解成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 和三个氧原子,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 化中的最小粒子;第二、第三个图说明,原子可重新结合成分子,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结合成一 个二氧化碳分子。
谢谢观看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注意】①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物质 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 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 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如构 成金刚石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
典例精析
【例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 表示氧原子),下列根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D )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课件
练习巩固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是带电的粒 子 D.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练习巩固
2.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
电的
和
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由于 所
带电量和
所带电量相等,但
,因
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一般是由 构成
的,质子带
,中子
,原子的质
量主要集中在
上。
板书设计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 1.原子定义: 2.原子的构成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测试卷 2.画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预习离子
无法分割
讲授新课 汤姆森原子模型
-
---
-
汤姆森认为
原子是带正电荷的小球, 电子镶嵌在里面
讲授新课 卢瑟福实验
为什么绝大多数α粒 子能顺利穿过金箔, 而极少数α被反弹回 来?
高速α粒子流
讲授新课 卢瑟福实验
讲授新课 卢瑟Leabharlann 原子模型-- + - 卢瑟福认为
- 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电子围绕很小的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运转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3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那 分子能不能分割呢?对,分子可以分割,可以 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下面我们来看一 个实验。
讲授新课
图为氧化汞分解实验照片 将红色粉末氧化汞装在试管 里加强热。 现象:试管内壁上出现银光 闪闪的物质,并能收集到能 支持可燃物燃烧的气体。
新初三暑期班课化学讲义第七讲 原子、分子、离子
初三第7讲教学内容:分子、原子、离子一、知识点回顾一.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化学性质___的最小粒子。
(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_质量,体积_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一滴水中,大约有1.7×1021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质量大约为3×10-26kg。
一滴水与一个水分子比较就相当于是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比。
(2)分子在不断地做___无规则__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___快__。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实验探究:实验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溶液为无色结论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实验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溶液为红色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实验3:如图所示:小烧杯A,B中加入酚酞溶液,C中加入浓氨水,用大烧杯将小烧杯A,C罩住烧杯A 烧杯B现象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红解释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思考: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间隔_:同一物质分子间隔:气态>液态>固态;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实验探究: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200ml?结论: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在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___相同________;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_不同__________.(5)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 课时训练
7.(2002年徐州市)下列粒子不显电性
的是 ( A )
A.氢原子 B.氢离子
C.质子
D.电子
8.(2004年南昌市)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
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
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
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 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
区别:不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
联系: 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 原子 离子的化学表示方法
[2011·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 验现象无关的是 ( A )
阳离子
质子数 <电子数
阴离子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关系非常密 切。
·人教版
► 类型四 粒子与物质的构成关系
命题角度:从粒子的结构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 2 [2010·上海]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
代表氧原子。下列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C)
[解析] 根据模型表示,可推断选项A、D中都只含有一种元 素,它们表示的均是一种单质分子,选项B中含有三种元素,只 有选项C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原子核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原子
注:普通氢
(不带电)
原子无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分子原子离子讲评课(教案)
分子原子离子讲评课(教案)第一章:分子概念及其特性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掌握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和存在形式。
3. 能够区分分子和其他微粒如原子、离子的不同。
教学内容:1. 分子定义: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最小粒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 分子特性:讲解分子的质量、体积、运动状态及其与其他微粒的相互作用。
3. 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探讨分子在物质组成、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介绍分子的存在形式,如水分子(H₂O)。
2. 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如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化学性质等。
3. 进行分子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的结构。
第二章:原子结构及其功能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 掌握原子的组成元素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3. 了解原子在物质中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内容:1. 原子定义:介绍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2. 原子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 电子的排布及其与原子核的关系。
3. 原子功能:探讨原子在化学反应、物质结构和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让学生直观理解原子组成。
2. 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如电子的运动轨道和能级。
3. 分析实际例子,如氧气分子(O₂)中的氧原子。
第三章:离子的形成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的定义及其形成过程。
2. 掌握离子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离子在物质中的作用和性质。
教学内容:1. 离子定义:介绍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由于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2. 离子形成:讲解离子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如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3. 离子性质:探讨离子的特点,如电荷、稳定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介绍离子的形成过程,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16张ppt)课件
C),理由是 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盐酸, 其运动速度快 。
B A C
甲:浓氨水
中点
乙:浓盐酸
实验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后小于 100 mL。
【得出结论】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 间隔 的; ②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 液体分子间的
间隔 大于 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在通常情况下: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D
)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 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
水就不存在了。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 是( B )
(2)原子总是 不断运动着
(3)原子间有 间隔 。
着;
三、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一:分子运动现象P49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实验一现象:溶液为无色 ;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 溶液为红色 ; (2)实验二现象: 结论: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
烧杯 A (3 ) 溶液逐渐变红。 现象
解释
溶液不变色。
烧杯 B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与水结合成氨水,溶液显碱性,从而使 溶液变红
【探索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氨水做实验呢?
氨水易挥发,能很快看到现象。 (2)为什么是氨水的微粒进入了酚酞中,而不是 酚酞的微粒进入氨水中呢?这说明了什么? 氨水易挥发,氨分子运动速度快;这说明不 同的微粒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心,电子围绕核心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名称、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的顺序排列的。
二、离子1. 离子的定义: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带电的粒子,这种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
2. 阳离子和阴离子:失去电子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正离子),获得电子的离子称为阴离子(负离子)。
3. 离子的符号:阳离子通常用元素符号后加上正号(如Na+),阴离子通常用元素符号后加上负号(如Cl-)表示。
三、分子1. 分子的定义: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结构被称为分子。
2. 共价键: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原子的。
3. 分子式: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量比例的式子。
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2O。
四、原子和分子的相对质量和化学式1. 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
2. 分子的相对质量:分子的相对质量是指一个分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
可以通过分子式计算得出。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简洁表达方式。
化学式可以表示分子、离子或晶体的组成。
五、原子和分子的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原子和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被称为化学反应。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被称为生成物。
3. 反应物的消耗与生成物的生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会发生减少,而生成物的质量会发生增加。
六、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由只含有相同种类原子的一种物质被称为元素。
2. 化合物:由含有不同种类原子的物质被称为化合物。
3. 氧化与还原:化合物中的某些原子失去电子被称为氧化,而其他原子获得电子被称为还原。
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
另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佯容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休验科学过程。
3.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胡海铭)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教学目的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物。
知道分子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根本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4,浸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初中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样容易理解。
再加上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生活经历和感性知识缺乏,会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和化学实验出发并通过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才能建构有关核心知识并形成概念。
3重点难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形成正确的微粒观,培养抽象思维才能和微观想象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4.1.1[创设问题情境] :你知道为什么吗?请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日常生活经历,考虑以下问题:1.为什么校园草坪处桂花香气,在教室这能闻到?2.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4.1.2学生考虑、讨论4.1.3活动与探究1:物质的微粒性【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小参加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可观察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较长时间后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答复】假设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中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
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初三化学第4讲分子、原子、离子
课题分子、原子、离子课次第4次授课教师上课学生应到人,实到人,请假人,旷课人教学形式课室上课日期和时段学生签名一、教学温故: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H2O2=2H2O+O2↑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二、新知导航研习点1 分子、原子1. 1 分子和原子体积很小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结论:分子和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少。
1. 2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典型考题】1、(2011·河北)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2.(2011.湖北武汉)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
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
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3、(2011佛山市·2·2)佛山创文让生活便得更加美好,春夏之交的佛山满眼翠绿、花香四溢。
下列能解释“花香四溢”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3 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刚开始加入时的液面升高还是降低?此现象说明了什么?1.4 分子与原子的异同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九上化学(人教版)课件-原子、分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分裂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
原子
重新组合
2.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结构 区 电性 别
符号
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 核内质子数<核
核外电子数 外电子数
外电子数
电中 性
带正 电
带负 电
在元素符号右上
用元素符号表 方标出数目和
示,如:Mg、 “+”号,如:
S
Mg2+、H+、Al3+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在原子中,原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5.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C )
A.石蜡熔化
B.水分蒸发
C.过氧化氢分解
D.轮胎爆胎
6.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序号)。 A.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压强、温度变化时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知识梳理】 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相 1.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同 2.彼此之间都有间隔 点 3.都在不断地运动
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 5.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原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不 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 最小粒子
同 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点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不可再分
和N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B) A.电子数 C.电子层数
B.质子数 D.所带电荷数
,其中相同的是
知识点3:分子、原子、离子的联系与区别 10.(武汉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1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必考知识点一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二、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引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宏观上我们看到的物质,是由微观上的微粒构成,从这节开始,我们学习微观微粒。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说出分子、原子的定义和区别。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的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2、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探究能力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建立“静止是相对,运动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物质例:水、氢气、氧气原子物质例:氦气、铁、铜、碳等。
离子物质例:氯化钠等。
直接构成直接构成直接构成二、分子的基本特征(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自学)事实1: 1滴水(以20滴水为1mL 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 千克。
结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事实2:1.“好酒不怕巷子深”,为什么通过深巷子还会闻到酒香?2.把湿衣服晾在外面会变干,你知道湿衣服里的水去哪儿了吗?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干的快,为什么?结论:1.分子不断运动;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浓氨水挥发实验:(课本50)资料: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浓氨水:是氨气溶于水中得到的溶液,可以挥发出氨气,溶液显碱性;酚酞试剂:是酚酞溶于水后的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赏析
1.(2014·黄埔)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氮气、铝和氯化钠三种物 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N2
典例赏析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 图如下,请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 。 【答案】2CO + O2 点燃 2CO2,
___分__子__间___有__间__隔___
5
水分子与蒸馏水的分子 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梳理
3.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联系:
考点2:原子的构成 质子
核外电子
考点梳理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 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___质_子__数__+__中__子__数_
考点梳理
2.分子与原子的共同特征:
现象或操作
分子或原子的性质
1
一滴水中所含水分子要 10亿人数3万年
2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__子__总___是__不__断___运__动__着_
3
在太阳下晾衣服比在阴 凉处干得更快
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快
4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 合,总体积小于200mL
中考预测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3 种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
或“失去”)电子;
(3)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 11
;
(4)C元素与F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
为 最外层电子数 ;
(5)由B、C、F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呈中 性
阳离 核电荷数(质子数) 带正
子 >核外电子数
电
阴离 核电荷数(质子数) 带负 子 < 核外电子数 电
在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圈表示镁 原子核 ,
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 线上面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2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2个电子,成为阳离子。
考点梳理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元素类 最外层电 得失电子 化学
别
子数
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 体
一般小于4 个
一般大于4 个
一般为8个 (He为2个)
易_失__去___
电子
易得到电 子
不易得失 电子
活泼 活泼 不活泼
元素的化学 性质主要由
原子的
最外层 __电__子__数____
第二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0课 分子 原子 离子
考纲呈现
1.物质的微粒性(理解)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 年份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
题型
分 难易 值度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 常见的现象(应用) 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2013
填空、 实验
8
中等
电子构成的(了解)
选择、
5.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014 填空 6 容易
考点3: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电子总是按 照由里到外的规律依次排布在各个个电子层 中,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最多容纳的电 子数分别为2、8、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 超过8个,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多不超过 2个。
考点梳理
2.从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阳离子、阴 离子(画出最后一项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为 MgSO4
;
中考预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上所示,在反应中 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 自由移动的Na+和OH— D.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达到稳定结构
二氧化碳由气态变成液态(或固态)。
易错提醒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固态非金 属、稀有气体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酸、碱、盐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 体单质、气体化合物等;2、分子、原 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能够 再分,通过微观过程判断是否发生化学 变化,主要判断是否有新的分子产生; 3、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会改 变,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不会改变,但 在有些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 改变,是因为原子得失了电子。
同一元素的原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 应中的作用(理解)
2015
选择、 填空
5
容易
考点梳理
考点1: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如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铁是由_铁__原__子__直接 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 构成。分子
的定义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原 子的定义为:_化__学_变__化__中__的__最_小__粒__子__。分子 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可分,而___原_子___不可分。带电的原子称 为离子,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离子 符号的书写及分类:镁离子 Mg2+ ,属 阳离 子 ;氧离子 O2- ,属 阴离子 。
课时总结
课时总结
课时总结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