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治疗遗尿的验方

治疗遗尿的验方

治疗遗尿的验方
宿健桃
1.益智仁、怀山药、山萸肉、五味子、麻黄根,7岁以下各6g,7岁以上各9g,水煎服,每日1剂,效果良好。

2.补骨脂炒研末,每夜用温开水吞服。

3~9岁每服1.5g,10~12岁每服2.4g。

3.皮内揿针法
取穴:长强、三阴交(双)。

方法:局部消毒后,将揿针埋在上述穴位,胶布固定,如不脱落2~3天换1次,一般1~3天即见效。

夏天因出汗较多,揿针易脱落,效果不太满意。

4.耳压法
取耳穴:肾、膀胱,枕、皮质下。

方法:用耳压棒或火柴头轻轻按压两耳上述区域,每天1次,每次按压10分钟左右,连续5~7天为1疗程。

一般经按压1~2天后即见效,当晚不再遗尿,按压1个疗程,大多数患者可痊愈。

19遗尿-针灸治疗学

19遗尿-针灸治疗学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精神因素、泌尿系统异常或感染、隐性脊柱裂等均可导 致遗尿。
【辨证要点】
主症
睡中尿床,醒后方觉,数夜或每夜一次,甚至一夜数次。
证型
肾气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肺脾气虚:疲劳后遗尿加重,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
呆便澹。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肾失交:昼日多动少静,夜间寐不安宁,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津,
便澹。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肾失交:昼日多动少静,夜间寐不安宁,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津,
脉细数。 肝经郁热:尿黄量少,气味臊臭,性情急躁,面赤唇红,或夜寐齿。舌红,苔
黄,脉弦数。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益肾固摄,调理膀胱。取任脉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 处方:主穴: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配穴:肺脾气虚配肺俞、
张和自卑感。
【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癫疝遗尿癥第十、》: 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杂病第九》:小儿遗尿……灸脐下、寸半, 随年壮。又方,灸大敦三壮。
3.《针灸大成.阴疝小便门》:遗溺,神门—鱼际—太冲、大敦、 关兀。
4.《类经图翼.卷十、》:小便不禁,气海、关元、阴陵泉、大 敦、行间。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可 培补元气,益肾固本;中极乃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为 俞募配穴法,可调理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可健脾益气,益肾固本而止遗尿。
操作
毫针常规刺。中极、关元直刺或向下斜刺,使针感下达阴部为佳; 肾气不足、肺脾气虚,可加用灸法。

针刺治小儿遗尿

针刺治小儿遗尿
时就 开 始 采 用针 灸 方 法 ,往往 会 收 效 良好 ,而 严 重 智 障 的儿 童 效 果 则 较 差 ,不 宜施 行 此 针 法 。
( 晓峰 衣 李华 妍∥ 国 中 医药 报 ) 中
“ … …注 于 太 冲 , 冲 , 间上 二寸 陷者 之 中 也 , 输 … … ” 肝 太 行 为 。
《 枢・ 灵 九针 十二 原 》云 : 阴 中之 少 阳 , 也 , 原 出于 太冲 ” “ 肝 其 。
/ 前 积 分 ×10 治疗 0 %。 显 效 :治 疗 后 较 治疗 前 症 状 积 分 减 少 , 值 ≥6 . ; 67 % 有 效 :治 疗 后 较 治疗 前 症 状 积 分 减 少 , 值 ≥3 . 33 %且
效 1 例 (O , 无 效 1 6 4 %) 4例 ( 5 ) 3 % ,总 有 效 率 6 . 。两 组 05 %
作者简介 :
孙 桂玲 (95) 16.,女 ,18 毕业 于河南 中医学 院 中医系 ,学士 学位 。 96年
显 效 率及 总有 效 率 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 ) J 00 。 p 5 4 讨 论
在 沈 中秋 收 治 的 上千 例 儿 中 ,大 多 数 为先 天 性 脊 柱 裂 病 例 , 功 能性 小儿 遗 尿 症 病 人 数 量相 对 较 少 。 中医 学 认 为 , 小儿 夜 间
尿 床 本 在大 脑 ,是 元 神 失养 , 因此 宜 采 用 补脾 固 肾之 治 则 。中 极 为膀 胱 的 “ ”穴 ,有 调 理脏 腑 气 机 的作 用 ,主 治膀 胱 气 化 功 能 募 不 足 ;关 元 穴 有 强 壮保 健 之 功 效 ;百 会 为 督脉 要 穴 ,总 督 一 身 之 阳 ,上 连 于 腑 ,下 连 足 太 阳 膀胱 经 ,重 用 此 穴 位 与 以上 穴 位 相 配

遗尿新世纪教材

遗尿新世纪教材
中极、膀胱俞---促进膀胱气化功能(俞募 中极、膀胱俞 促进膀胱气化功能
配穴) 配穴)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 土实脾制水, 三阴交 调理肝脾肾(扶土实脾制水, 调理肝脾肾
调补肝肾) 调补肝肾)
加减:
肾气不足----关元、肾俞 关元、 肾气不足 关元 肺脾气虚----肺俞、脾俞、足三里 肺俞、 肺脾气虚 肺俞 脾俞、 下焦湿热----曲骨、阴陵泉 曲骨、 下焦湿热 曲骨 阴虚火旺----太溪、太冲 太溪、 阴虚火旺 太溪 夜梦多、睡眠沉深 百会 百会、 夜梦多、睡眠沉深---百会、神门
三、临床表现
主症:睡眠中遗尿,醒后方觉。 主症:睡眠中遗尿,醒后方觉。 辨证分型
肾气不足:白天小便亦多兼见智力迟钝, 白天小便亦多兼见智力迟钝,
发育迟缓,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而频繁, 发育迟缓,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而频繁,甚 则肢冷恶寒,精神疲乏,舌质色淡,脉沉细。 则肢冷恶寒,精神疲乏,舌质色淡,脉沉细。 睡中遗尿,白天尿频而量少, 脾肺气虚:睡中遗尿,白天尿频而量少, 劳累后遗尿加重,面白气短,食欲不振, 劳累后遗尿加重,面白气短,食欲不振,大 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疗:补肾益气,固涩小便。 治疗:补肾益气,固涩小便。 取穴:中极、关元、百会、三阴交。 取穴:中极、关元、百会、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百会穴用平补平泻手法, 操作:毫针刺,百会穴用平补平泻手法,余穴 均行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 每日1次 分钟。 均行捻转补法,留针 分钟。每日 次。 患儿于针刺治疗后,当晚即未再尿床, 患儿于针刺治疗后,当晚即未再尿床,而且能 于睡眠中醒来自己解小便。 按上法共针治5次 于睡眠中醒来自己解小便 。 按上法共针治 次 , 一直无尿床现象出现,而告痊愈。 一直无尿床现象出现,而告痊愈。随访至今未 复发。 复发。

遗尿针针灸治疗

遗尿针针灸治疗

遗尿针针灸治疗遗尿是指3周岁后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而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又称夜尿症。

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见延长至成年不愈者。

可分为器质性遗尿和功能性遗尿。

多数的遗尿是功能性的,只有少数遗尿是由器质性病变造成的。

近年来我科采用针刺配合中频电治疗功能性遗尿6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104例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男73例,女3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5岁,其中10岁以下82例;持续性遗尿93例,间歇性遗尿11例。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中频治疗组(64例),简称治疗组;中药治疗组(40例),简称对照组。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者;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夜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1~2次以上者;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者。

1.3 排除标准[2]因糖尿病尿量增多而致小便不能控制者;经医学检查蛲虫病、隐性脊柱裂、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较小、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包茎等器质性病变所致遗尿者。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2.1.1 针刺治疗嘱患者平卧,排空膀胱,双手手掌向上平放于身体两侧。

主穴采用靳瑞教授的"尿三针"(中极、关元、三阴交)[3],配穴取气海、太渊、神门。

用30号1寸或1.5寸毫针慢慢入针;中极、关元、气海直刺0.8~1寸深,有酸胀感并向前阴部放散为佳;三阴交沿胫骨内侧后缘直刺0.5~1寸,有麻胀或放电样针感为佳;太渊避开桡动脉,直刺0.2~0.5寸,局部可有麻胀感;神门直刺0.3~0.5寸,局部可有麻胀感。

以上诸穴待针感产生后接上G6805-2A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选用疏密波,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 中频电治疗采用HL--Y3型高级多功能电运动治疗仪(武汉市康本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中频频率2.1kHz,调制频率50Hz,调幅频率120Hz,输出功率30W,调幅波形用方波。

遗尿症中医治疗方法

遗尿症中医治疗方法

遗尿症中医治疗方法遗尿症,也称为夜尿症,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或成年人在夜间无法控制尿液的排泄,导致尿床或尿湿衣物等现象。

根据中医理论,遗尿症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肾虚型和湿热型。

下面将从中医角度讨论遗尿症的治疗方法。

一、肾虚型遗尿症治疗方法肾虚型遗尿症是指由肾阳不足、肾阴亏损导致的遗尿症。

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集中在补肾和调节膀胱功能上。

1. 补肾壮阳:中药材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可以用于补肾壮阳。

此外,适量食用补益肾气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2. 调节膀胱功能:使用中药调节膀胱功能,可以使用淮山药、山药、熟地黄等。

此外,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益智游戏、控制大便习惯、建立正常的排尿习惯以及定时排尿等方法,有助于改善膀胱功能。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帮助调节膀胱功能和肾脏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肾俞、神阙等。

针刺关元和肾俞可以补肾益阳,针刺神阙可以增加膀胱肌肉张力。

4. 中医按摩疗法:使用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肾俞、关元、神阙等穴位,帮助调节膀胱功能和肾脏功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二、湿热型遗尿症治疗方法湿热型遗尿症是指由脾胃湿热导致的遗尿症。

中医治疗注重清热解湿、健脾消食。

1. 清热解湿:常用中药如龙胆草、黄芩、茵陈蒿等清热解湿的药材,可以帮助湿热症状缓解。

同时,遗尿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和吃一些排毒食物,如西瓜、黄瓜、红枣等。

2. 健脾消食:中医认为湿热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所以重点应该是健脾消食。

可以使用黄连、升麻、山楂等药材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此外,改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适时休息和劳逸结合也能帮助健脾消食。

3. 中药浴疗法:使用中药浸泡或煮沸的方法来洗澡,可以把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起到调节脾胃和祛湿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薏苡仁、苦参等。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遗尿症主要从调节肾脏和膀胱功能、补肾壮阳、清热解湿、健脾消食等方面入手。

小儿遗尿的针灸疗法捏脊疗法按摩疗法

小儿遗尿的针灸疗法捏脊疗法按摩疗法

小儿遗尿的针灸疗法捏脊疗法按摩疗法*导读:针灸疗法取肾俞、关元、膀胱俞、中极为主穴,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阴陵泉为配穴。

每日选配穴各1~2个。

易汗加肺俞、尺泽。

……
针灸疗法
取肾俞、关元、膀胱俞、中极为主穴,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阴陵泉为配穴。

每日选配穴各1~2个。

易汗加肺俞、尺泽。

捏脊疗法
患儿裸露脊背,腑卧床上,医者先用手掌按摩背部,然后沿小儿脊柱自长強穴开始,用两手食指及拇指将皮肤提起,沿督脉上升,边推边捏至颈部风府穴,反复五遍,每遍捏推三下时,将两手之间的皮肤向上提一下(走三提一),当推至风府穴时,再用两拇指在每个椎棘突处按摩三下,尤在肾俞、关元俞、膀胱俞重点按揉。

每日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按摩疗法
1.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即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于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1个疗程。

2.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

于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1个疗程。

足浴疗法
配方1: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6克。

将上药浸泡30分钟,适量加大水量,煎葯取汁,待药温适宜,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2日1剂。

功效补肾止遗,适用于肾虚所致的小儿遗尿。

配方2:车前子、淡竹叶、灯心草、通草各10克,将上药浸泡10分钟,适量加大水量,煎葯取汁,待药温适宜,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

适用于心经热盛所致的遗尿。

(贾佩琰)。

针灸治疗遗尿52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遗尿52例疗效观察
Re u t: u i g p t n si 2 c s s te t tl fe t e r t 4 2 . i s I i y c n b h n is o g h l i g Y n q , la n s l C r a i t s5 a e , h oa s n e e c i ae i 9 . % T p : n t swa a eS e q t n , ep n a g i ce rmi dt v s h r o
脑 、 固气 束 尿 之 功 。
例 。初 诊 1 ,其 它 均 经 它法 医 治未 愈 而来 我 科 求治 。 2例 2 治疗 方法 取 穴 :百 会 、气 海 、四神 聪 穴 。操 作 :先 取 百会 、四神 聪 ,
令患儿座位,选取 03 ×2mm 针灸针,皮肤常规消毒后 ,百 . 0 5
患 者 甲,男 ,7 。于 20 岁 0 5年 1 O月 1 日就 诊 。家 长 代 诉 : 自 6
宜贪玩 ,防止过度疲劳。晚睡前不宜饮水过多,并鼓励患儿消
除 自卑感 ,树 立 战 胜 疾 病 的 信 心 。针 灸 治疗 遗 尿 症 疗 效 颇 高 , 无任 何毒 副作 用 ,值 得 临 床 进 一 步研 究和 推 广 。 参考文献 :
李助 宇 ,大专 ,中 医主 治医师 。工 作单位 :商 丘市 中医 院。 马玉 东 ,中医 主任 医师 ,商丘 市 中医院 。
西 药物 治疗 , 果不 佳 , 来就 诊 。患 儿面 色 无 华 ,神疲 乏力 , 效 遂
手 足 发 凉 ,遇 冷 遗 尿 加 剧 ,小 便清 长 ,舌 质 淡 ,苔 薄 白 ,脉 沉 细 缓 而 无 力 。查 体 :发 育 良,营 养 中等 ,查体 合 作 ,各 生 命 体
[】 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 医 病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1国 中 s. 北 人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论文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论文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15例李睿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针灸结合遗尿膏外敷神阙、关元穴的方法治疗小儿遗尿15例。

结果:痊愈9例,痊愈率60%;显效6例,占40%。

结论:以针灸结合穴位敷贴综合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明显。

关键词:小儿遗尿;针灸疗法;穴位敷贴遗尿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它是指3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而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亦称“尿床”、“夜尿症”,多为功能性失调。

本病若经久不愈,可对小儿在精神上造成极大压力,应及早治疗,若迁延日久,亦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笔者在临床学习工作中,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遗尿15例,疗效满意。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发育及智力正常,且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4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4年。

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2 治疗方法针刺:选取升提穴(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水道、归来、三阴交、太溪。

针前嘱患儿排空小便,以75%的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穴位后,选用1.5寸的毫针刺入。

升提穴采用滞针手法,关元、中极、水道、归来要求针感向前阴部传导,三阴交与太溪刺激稍强,留针40min。

留针期间体针每隔10min施以捻转补法1次,并以TDP灯照射局部以防受凉。

穴位敷贴以关元、神阙穴为主,采用药物敷贴法,五倍子、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远志各15 g,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将其敷于指定穴位处,于睡前贴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间隔3-5天,开始第二疗程,三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3 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遗尿停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针灸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33例体会

针灸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33例体会

针灸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33例体会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10月针灸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33例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儿经过3-5个疗程的治疗后,治愈27例(81.8%),有效4例(12.1%),无效2例(6.1%),总有效率为93.9%。

结论在小儿功能性遗尿的治疗中,应用针灸疗法的疗效显著。

标签:小儿;功能性遗尿;针灸;疗效遗尿症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以功能性遗尿为主,其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

小儿功能性遗尿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男孩的发病率约为女孩的2倍,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倾向[1]。

一种儿童常见病,绝大部分是功能性的,但其病程长。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夜间遗尿的儿童中,男孩是女孩的2倍,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倾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

本院于2011年1月-10月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33例。

疗效较为理想,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10月针灸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33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3-15岁,平均(6.4±1.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6.8±1.4)个月。

本组患儿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脑电图、尿常规、尿糖、尿比重、腰骶椎X线片、泌尿系B超等检查结果均为正常,并且排除泌尿系感染、器质性排尿功能障碍、癫痫、泌尿系畸形、尿崩症、脊柱裂、糖尿病等疾病,全部确诊为功能性遗尿。

1.2 方法本组患儿均接受针灸治疗,选穴分为主穴与配穴:①主穴为关元、膀胱俞、气海、三阴交、中极;②配穴:下焦湿热症状加阴陵泉、曲骨;肾气不足加肾俞、气海;尿频症状加次髎穴;肺脾气虚加肺俞、太渊、足三里、脾俞。

本组患儿的针刺方法为:针灸针的尺寸为0.35mm×40mm,针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0.5-1寸。

针灸穴位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关元、气海、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采用直刺或者向下斜刺的方式,以针感向患者阴部传递为宜,其余穴位可以采用常规针刺手法。

遗尿梅花针疗法

遗尿梅花针疗法

遗尿梅花针疗法
遗尿,俗称“尿床”。

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

多由先天不足、下焦虚寒、闭藏失职,或脾肺气虚、上虚不能制约,均可导致睡到失去制约而遗尿,或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而致。

遗尿的病变部位主要是在膀胱和肾,故遗尿多与膀胱和肾有关系,尤其是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多见。

主要的病因病机是肾气不足、肺脾气虚、心肾失交、肝经郁热。

先天不足、脏腑发育未全,肾失固摄,膀胱失约而成遗尿;或者后天失养,体质虚弱,以至三焦气化失司,膀胱失约,而成遗尿;或感受外邪,心肾失交,患儿夜梦纷纭,梦中尿床。

由上可知,肺、脾、肾、肝任何一脏失司,影响膀胱,使得膀胱不约,均可形成遗尿。

此外,心肾失交、肝经郁热,也可致此病。

遗尿梅花针疗法一
叩刺部位:腰骶部、下腹部、中极、膀胱俞、关元、肾俞。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采取轻刺激均匀的叩刺腰骶部、下腹部,然后再对以上穴位进行叩刺,每穴10~20下,注意手法要轻要均匀,以小儿能忍耐为度,叩至皮肤微红即可。

操作间隔: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遗尿之肾气不足者。

针灸穴位 遗尿灸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遗尿灸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遗尿灸说明指导书
总述遗尿灸,组合穴名。

出自《经外奇穴汇编》。

由第一趾缝端两侧之二点组成。

位于第一趾缝端两侧之二点。

主治遗尿。

灸5-9壮。

1.名称遗尿灸
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经外奇穴汇编》
4.隶属组合穴
5.位置第一趾缝端两侧之二点
6.主治遗尿
7.功能暂无资料。

8.操作灸5-9壮
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第一趾缝端两侧之二点。

11.解剖在(足母)指背侧外侧缘与第2趾脊侧内侧缘,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趾背神经。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暂无资料。

14.详细主治遗尿。

15.详细操作用手指捻搓成米(麦)粒状小艾粒数颗,用凡士林或大蒜汁于穴点上,放上艾粒后施灸5-9壮。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按注:本法对小儿遗尿症治疗有良效。

19.相关论述《经外奇穴汇编》云:“遗尿灸,以手食指搭于足(足母)趾及第二趾缝,当手中指接印处。

灸五壮。

治疗遗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元—培补元气,益肾固本。
• 中极—乃膀胱之募穴
俞募相配,能振奋
• 膀胱俞—乃膀胱之背俞穴 膀胱气化之功能;
•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调肝、脾、肾三 经之经气而止遗尿。
1.穴位选择
近部穴位
远部穴位
临床上,针灸治疗本病常用下腹、 腰骶穴位为基本方,用穴较为集 中,如中极、气海、关元、肾俞、 膀胱俞等。
(3)穴位注射法
(4)皮肤针法
• 选中极、膀胱俞、气海、肾俞、关元、关元 俞。每次选2穴,用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 注射液、维生素Bl2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 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 选夹脊穴、气海、关元、中极、膀胱 俞、八髎。用皮肤针轻叩,使皮肤微 微潮红,也可叩刺后加拔火罐,隔日1 次。
【经验介绍】
• 第二,应区别遗尿与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小便频数或滴沥不 断,知而不能控制排尿,与遗 尿不能自主是不一样的。
• 实际上遗尿的准确定义颇难,因为儿童 获得排尿控制能力的年龄、遗尿的频率 都是人为规定的。
2.遗尿的发病率
• 遗尿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据国 内外统计资料综合,平均为10 %-15%。发病率高峰是4-5岁 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 下降,但在青春期还能出现1% -2%的发病率。
针灸对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效果不佳,如大脑发育不全、 脑部炎症后遗症、肿瘤、先天性隐性脊柱裂等。对蛲虫病、泌尿 道感染等应配合治疗原发病。
本病有一定的复发率,特别当阴冷天,或患儿过于疲劳,白天过 于兴奋,或感受风寒后容易复发,一般说复发后再针灸仍然有效。
调养护理
首先应给患儿解除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树立信心,消除自卑、 怕羞心理。避免精神刺激,严禁斥责体罚。 其次应培养良好习惯,纠正贪玩,避免过度疲劳;晚间限制进水 量,少进流质饮食;睡前排空小便,侧卧睡,在其经常尿床的钟 点前唤醒起床小便。
【辩证分型】
- 2019 -
肾阳不足、下焦虚寒表现为小 便清长而频数。
脾肺气虚表现为尿频量少。
- 2019 -
肾阳不足表现为面色晃白,四 肢欠温,腰腿酸软,舌淡,脉 沉迟无力
脾肺气虚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 不振,气短声怯,大便溏薄,舌 淡,脉缓或沉细
- 2019 -
每夜发生1次或多次,此为重 度 每周发生2~4次,此为中度
• 李安民用经验穴治疗本病,该刺激点命名为遗尿穴,位于 双侧手部小指第二指缝正中点。患者正坐,两手平放于膝 盖上或桌面上。局部常规消毒后,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者指 间,使小指充分伸展,右手持耳针刺入穴位0.2~ 0.4cm深,中速抢转0.5~lmin,留针10min,中间行 针1次,拔针时再捻针1次,每天1次,7天为1疗程。共治 疗200例,治愈195例,无效5例。
【附注】
疗效评价
针灸治疗遗尿疗效较好,特别是大脑皮层失调、营养不良、感受 风寒等引起者。这类患者多在3~5次治疗后明显好转,若10次以 上治疗无效者,多说明有其他致病因素,应查明原因,再作治疗。 针灸治疗遗尿的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机体功能状态,头脑反 映灵敏者疗效好,下午治疗,特别睡前用灸法效果好等。
遗尿
• 遗尿是指年满5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小儿, 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称遗尿。偶见疲劳或 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尿床者,不作病态。
【概述】
1.理解遗尿病名时需注意的问题
• 第一,患者的年龄范围。因未 满5周岁的儿童,其排尿主要是 由于脊髓的反射作用,随着大 脑皮层逐渐发育完善,膀胱排 尿就由大脑皮层控制,成为随 意动作。因此满5岁的儿童大多 可以控制排尿,偶因疲劳或饮 水过多而遗尿者,不作病态。
• 任何发病年龄的患儿总是男性 多于女性,大约为1.5:1。
【病因病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多因肾气不足,不能固摄,致膀 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
或因肺脾气虚,气不化水,脾失健 运,以致水湿不行,渗入膀胱,水 道无以制约而发生遗尿
肾主闭藏,开窍于二阴, 职司二便,与膀胱为表 里,肾气亏虚,不能制 约水道,因而发生遗尿。 故遗尿不论何种证型, 常兼有一定程度的肾气 不足,这与本病多见于 小儿有关,小儿为稚阴 稚阳之体,发育未全, 同时本病也常被家长忽 视而未能及早治疗,因 而损耗肾气膀 胱约束无力,或病后脾肺气虚,水道制 约无权而致。因而发生遗尿。
治疗大法以补虚扶正为主,处方以膀胱 俞、募穴为基础组成。除针刺外,还常 用灸法及其他无损伤性穴位刺激方法。
感谢观看
• 包兆贵针灸合用治疗小儿遗尿,针刺取通里、大钟穴,得 气后留针15min。起针后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5min,每 日1次。共治疗62例,治愈35例,显效21例,好转4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包兆贵.针刺治疗小儿 遗尿症62例疗效观察。
• 王正礼用传统灸法及拔火罐治疗遗尿,主穴为肾俞、膀胱 俞、三阴交。配穴为合谷、足三里。以上穴位均取双侧。 治疗时在第二腰椎旁拔两只火罐,15min后取下,然后在 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等穴位上温和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20例,治愈90例,显效 121例,无效9例。
每周发生1~2次,此为轻度
- 2019 -
遗尿可以是一时性的,也可以 连续数月,有时消失,有时再 现。本病有一定的自愈率,常 到性成熟前而自然消失
但也有直到成年而未痊愈者,严 重者可影响发育与智力。
【治疗】
• 健脾益气,温肾固摄。 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 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 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 交
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多针灸并用, 或单用灸法,特别是儿童怕针不 合作者更宜
(1)耳针法
(2)穴位激光照射法
• 选肾、膀胱、皮质下、尿道。每次选2-3个 穴位,毫针刺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 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睡前按压以加强刺激。
• 选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用氦—氖 激光仪照射相应穴位,每穴照射5分 钟,每日1次。对畏针患儿尤为适宜。
远道常用三阴交、足三里以补益 脾胃,也有用百会升提中气,列 缺补肺益气者。
2.刺灸法选择
近部穴位
远部穴位
毫针针刺用补法,常配合用灸法。要求 下腹部穴针刺时针尖向下斜刺,以不穿 透腹壁为度,使针感放射到前阴部,行 热补法。艾灸常用艾条灸、艾炷灸、温 针灸,艾炷灸隔物灸可用隔姜、隔附子 饼等。施灸部位多在下腹部或腰骶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