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排版】8诊法3问诊。中医学基础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五讲---问诊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五讲---问诊

(二)问疼痛及临床意义
酸痛 指疼痛伴有酸楚不适之感。 常见于四肢、腰背的关节或肌肉部位。 多因风湿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或肾虚、气血不足, 组织失养所致。 指痛势较缓,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 常见于头、脘腹、胁肋、腰背、少腹等部位。 多因精血亏虚,或阳气不足,机体失养所致。 指疼痛带有空虚之感。 常见于头部、腰腹部等。 多因肾精不足,或气血亏虚,组织器官失养所致。
3.
方法及注意事项 不应泛泛而问,应重点突出,详尽全面。 态度和蔼,忌用患者听不懂的医学术语。 不能凭主观意愿去套问或暗示患者。 急性或危重疾病应抓住主症询问,待病情缓 解后,再进行详细询问。
二、问诊的内容
内容
(一)一般情况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意义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况、民族、职业、籍贯、 工作单位、工作性质、现住址、发病时间等。 指患者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 时间。 指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诊 治经过。 指是指患者平素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过去的患病情况。 包括患者的生活经历、平素的饮食起居、精神情志及 婚育状况等。 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的健康与患病情况。询问家族遗传疾病和传染疾病。
(一)问寒热及临床意义
2. 但寒 不热 指患者只感觉怕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多见于里寒证。 实寒证 多见于寒邪直接侵袭脏腑者。 如患者突感怕冷,伴脘腹冷痛,喜温拒按,或咳喘 痰鸣,脉沉迟有力等,属里实寒证。 多因感受寒邪,日气被遏,机体失温所致 虚寒证 指患者经常畏寒肢冷,得温则缓,属里虚寒证。 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伤阳,使阳气虚衰,形体失 于温煦所致。
指胸部正中或偏于一侧疼痛。 如胸痛伴潮热,盗汗,甚至咳血者,属于肺痨。 左胸憋闷刺痛者,多为瘀阻心脉。

8诊法-1望诊。中医学基础

8诊法-1望诊。中医学基础

湿热秽浊之气上攻于口。见于成人多属重病 晚期 虚证,肺气将绝,病危 实证,肝风内动,筋脉拘急。见于痉病、惊 风、破伤风 邪正交争(正气衰而邪气盛),见于新生儿 脐风、破伤风 风痰阻络。见于中风病
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摇)
口动(口频繁开合,口角掣动不止)
阳盛寒盛或邪正交争。见于伤寒欲作战汗、 疟疾发作 胃气虚弱,热极生风,脾虚生风
3、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二、望色
•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 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流脓涕,气腥臭 (鼻渊) 鼻腔出血(鼻衄)
(六)望口与唇 1.望口与唇的意义: 主要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2.色泽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唇色淡白——血虚证、失血证。 (2)唇色深红——实热证。 (3)唇色青紫——血瘀证。 (4)口唇干裂——津液耗伤。
项目
内容 唇色淡白
主病与病机 血虚或失学,血少不能上充于头面
4.目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瞪目直视——脏腑精气将绝,属病危。 (2)戴眼反折一一太阳经绝证,属病危。 (3)横目斜视——肝风内动。 (4)昏睡露睛——脾气虚衰,胞脸失养。眼 诊望色
望眼之动态
动态 瞳孔缩小 瞳孔散大 两侧瞳孔散大 两侧瞳孔完全散大 一侧瞳孔逐渐散大 主病与病机 肝胆火炽;中毒(如川乌、草乌、 有机磷农药中毒) 肾精耗竭,病危 临床死亡指征之一 中风;颅脑外伤,病危 五风内障(青光眼) 瞪目直视(两目固定前视) 戴眼反折(两目上视,不能转动) 横目斜视 昏睡露睛 兼神志昏迷,为脏腑精气将绝, 病危 兼项强抽搐,角弓反张,为太阳 经绝证,病危 肝风内动(足厥阴肝经系于目系) 脾胃虚衰。为脾虚清阳不升,气 血不足,胞睑失养,启闭失司, 见于吐泻伤津和慢脾风 见于重症肌无力 先天不足, 脾肾亏虚 脾气虚衰或 外伤

《中医学基础》第四篇 第13章诊法. 1 望诊

《中医学基础》第四篇 第13章诊法. 1 望诊

( 1 )色泽
异常
①目赤——主火热实证 ②目黄(白睛发黄)——黄疸主症 ③目眦淡白(睑内也淡)——血虚 ④睑胞暗黑——肾亏、痰饮、长期失眠。
(2)形状异常
①眼胞浮肿——水肿(先见之证) ②眼窝凹陷——亡津、脱液重症 ③眼球突出 眼胞亦肿——气逆肺胀(久咳所致) “怒目而视状”——肝郁化火与痰相 结合(肝经上络于目) ④针眼、眼丹——风热或脾胃蕴热上攻
(3)动态异常 2. 望耳(自学)

3. 望鼻(自学) 4. 望口与唇(自学)
色泽参望色,口唇属脾 “口形六态”:“张、噤、撮、 僻、振、动”
5. 望齿与龈(自学)
(1)齿:(骨之余) 正常:洁白、润泽、坚固 牙齿干燥——热伤津液。其中光燥如石为热伤胃津 ,燥如枯骨为热耗肾液 (2)龈:(肉所生) 正常:淡红、润泽、紧密 龈肿齿衄——火伤血络。其中红肿胀痛为胃经实热 ,淡而不痛为肾经虚火。
(1)善色——即面色虽暴露但仍光明润泽。属 轻病、新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称为 “气至”。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 黑如乌羽”《素问·五脏生成篇》
(2)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没有光泽。属重 病、久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称为“ 气不至”。 “青如草兹,赤如(pei)血,黄如枳实,白如枯 骨,黑如 台。”《素问·五脏生成篇》
2、内容: (1)望神(2)望色 (3)望形态 (4)望头颈五官(5)望皮肤 (6)望二阴 (7) 望舌 (8)望小儿食指络脉(9)望排出物
一、望 神
(一)概说 1、有关概念 (1)神——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 态的综合,是神气与神志的综合判断。 神——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 (2)望神——从整体生命活力的综合表现,来诊察 病情的方法。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第八章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望诊法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整体神、色、形、态的变化和局部表现以及排出物的形、色、质、量改变等情况,以了解病情,察知疾病的方法;闻诊法是听病人体内发出声音的变化,及嗅闻病人身体散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辨别病情的方法;问诊法是询问病人及其陪诊者,以了解病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发病经过及自觉痛苦与不适等相关情况的方法;切诊法是通过切按病人体表动脉搏动状况和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有诸内,必形诸外”,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必然反映于外。

所以通过诊察疾病显现于外部的各种征象,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用于分析疾病的原因、病机和病位,了解脏腑的盛衰变化,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诊察疾病时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并用,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搜集临床资料,不应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更不能相互取代。

同时又须四诊合参,方能“见微知著”而不致贻误病情。

第一节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生理和病理变化,必然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

因此通过对体表的观察,可了解体内病变的客观依据,故《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

望诊时应注意:一是选择适宜的光线,以自然光线为佳;二要充分暴露受检查的部位,以便客观准确地掌握病情资料;三是实施检查时必须注意保护受检者的隐私。

望诊的准确性,与中医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诊法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对疾病的熟悉程度,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有关。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听咳嗽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和痰液 等,可以初步判断病因。例如,干咳可能表示燥邪犯肺;咳 声重浊可能表示痰湿蕴肺。
嗅气味
嗅口气
口气是胃气的反映,通过嗅闻病人的口气,可以了解其消化功能和胃热情况。例 如,口气酸馊可能表示胃热食滞;口气腥臭可能表示肺胃热盛。
嗅排泄物
排泄物包括痰液、尿液、粪便等,通过嗅闻其气味,可以了解病情和病因。例如 ,痰液腥臭可能表示肺痈;尿液臊臭可能表示膀胱湿热;粪便恶臭可能表示肠道 湿热。
04
望色是观察人体皮肤颜色的诊 断方法,包括面色、皮肤质地
等。
通过望色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 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
部位。
常见的望色异常表现有面色苍 白、萎黄、青紫等,皮肤干燥
、粗糙等。
望色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 合判断,以免误诊。
望形
望形是观察人体形态的诊断方法,包 括体型、姿势、动作等。
常见的望形异常表现有体型肥胖或瘦 弱、姿势不正、动作僵硬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对病人的自觉症状、体征等 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属何经,确定病因、病机及病变部位 的一种辩证方法。
六经辨证
01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六者,是《伤寒论 》中对外感热病的三种不同病理 阶段的分类方法。
02
六经辨证以六经为纲领,以六经 的证候为基本依据,分析疾病部 位深浅、寒热、虚实等不同情况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望形可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和 气血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部 位。
望形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以免误诊。
望舌
望舌是观察人体舌象的诊断方法,包括舌质、舌苔等。
常见的望舌异常表现有舌质淡紫、舌苔厚腻、舌体胖大 等。

中医学基础课件- 诊法

中医学基础课件- 诊法
- 有胃:从容和缓,节律一致(脾胃功能的胜衰和营养 状况的优劣)
– 有神:柔和有力、应指分明(血气旺盛心神健旺) –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肾气充足)
常见病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1.浮脉
【主病】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无力。 外感风热, 脉多浮数。
概念: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 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


往 来
发无 定时
分型
发有 定时
意义:见于少阳经证 病机: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 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则恶寒, 正 胜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表现: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 二、三日发作一次,并兼头痛剧烈、 口渴、多汗等症
(2)恶风 自觉怕风,遇风则冷,避之则缓者
(3)寒战 恶寒且伴有全身发抖者
(4)畏寒 病人经常自觉怕冷,得暖可以缓解者
概念: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
壮热:

概念:高热(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意义:里实热证,多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

概念:发热如潮汐之有规律,按时发热或按时热
舌诊
舌的五脏归属: 舌尖属心;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
属肝胆。
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 舌苔:舌面上的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柔软灵活,运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 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望舌包括:舌质、舌苔
望舌质----指整个舌的神、色、形、态。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问诊方法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问诊方法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问诊方法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问诊方法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中,问诊方法是中医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了解病情、辨证施治的基础,还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问诊方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内容。

一、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医问诊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四诊法,中医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进行辨证施治。

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形体、面色、舌象、目神等来判断病情。

中医师可以从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来推断体内脏腑功能的异常。

例如,苍白的面色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与湿热有关。

2.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自述或者观察其语音、咳嗽声等来判断病情。

中医师可以通过患者的声音、咳嗽声音的变化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例如,喉咙疼痛伴有咳嗽声音嘶哑可能与喉炎有关。

3.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了解病情。

中医师会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变化等问题,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问诊时需要注重细节,并结合患者的言语、表情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象来判断病情。

中医师可以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等信息,从而判断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诊断。

二、望诊望诊是中医问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目神等来判断病情和辨证施治。

1. 面色面色是望诊时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医认为,人的面色可以反映出体内脏腑功能的异常。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面色发黄可能与湿热有关;面色潮红可能与阳虚有关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中医师可以推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2. 舌象舌象是望诊时观察患者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来判断病情。

舌象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舌苔黄腻可能与湿热有关,舌苔白腻可能与寒湿有关,舌苔薄白可能与气虚有关等。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问诊及切诊)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问诊及切诊)PPT课件
─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34
-
②癃闭: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 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虚证—— 肾阳不足,气化无力
实证——湿热下注,或有瘀血、结石阻 塞
35
-
⑶排尿感异常 ①小便涩痛 ─ 湿热下注(淋证) ②余沥不尽 ─ 肾气虚弱,肾关不固 ③小便失禁 ─ 肾气不足,下元不固
下焦虚寒,膀胱失煦 若神昏而小便自遗,属于危重证候。 ④遗尿 ── 肾气不足,膀胱失约
50
-
一 切脉的部位 (一)遍诊法 (二)三部诊法 (三)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为桡骨茎突内侧 一段桡A搏动处。
51
-
1“独取寸口”的原理: 寸口脉象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⑴ “肺朝百脉” ⑵ “气口亦太阴也”
52
-
2寸口分部候脏腑


寸:


关:
肝胆
脾胃
尺:


53
-
二 切脉的方法 ★时间:“诊法常以平旦” ☆姿势:与心平齐 ◆布指:定位、调节 ◇指法:总按、单按 ■指力:举、按、寻
偏嗜生冷,易伤脾胃
过食辛辣,易病燥热
⑹在疾病过程中:
食欲恢复,食量渐增 ——胃气渐复,疾病向 愈
食欲逐渐不振,食量渐减 —— 脾胃功能逐 渐
衰弱,病情加重
21
“除中”—— 脾-胃之气将绝,危在旦夕
3口味(Taste in Mouth) 脾胃功能失常或其它脏腑病变的反映
⑴口淡 —— 脾胃气虚,或寒证 ⑵口苦 —— 肝胆火旺,胆气上逆 ⑶口甜─ 脾胃湿热 ⑷泛酸 —— 肝胃蕴热 ⑸酸馊—— 伤食 ⑹口咸 —— 肾虚及阳虚水泛
第四节 问诊 Section 4 Inquiry

诊法问诊 中医学基础

诊法问诊 中医学基础
亡阴之汗:病情危重,面色潮红,高热烦渴,汗出如油,热而粘手,脉细 数。
亡阳之汗:病情危重面色苍白,身凉肢厥,大汗淋漓,汗稀而冷,脉微欲 绝。
4、战汗:
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 点。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 汗出身热不减,烦躁不安,脉来疾急——邪胜正衰之危候。
二、问汗
汗液的产生:阳气 蒸化 体液 玄府 体表 汗 调和营卫,滋润肌肤。 简言之:汗由津液所化。
(一) 有汗无汗
1、表证有汗:
(1)太阳中风证(表虚证)——外感风邪——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2)表热证—外感风热之邪 风性开泄 热性升散
腠理疏松
2、表证无汗——表寒证(伤寒表实证) 外感寒邪——寒腠 玄性理 府收致 闭引密 塞
3、里热汗出: 里热炽盛,阳气过亢 →迫津外出,多汗,伴发热,口渴 。
4、里热无汗: 阳气不足,蒸化无力 久病里证患者 津血亏耗,生化乏源 当汗出时而不出汗
(二) 特殊汗出
1、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证。 2、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 3、绝汗:病情危重时,出现大汗不止,可致亡阴、亡阳,又称脱汗。
气郁发热:情志抑郁易怒,微热。
(四)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界限清楚)
半表半里证
发无定时:少阳证 发有定时:疟疾,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
(四)
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界限清楚),邪正交争
于半表半里。 发无定时:少阳证 发有定时:疟疾,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
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 汗等症,常见于疟疾。
(二) 局部汗出

中医学的诊法-中医课件

中医学的诊法-中医课件
◆ 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瘀血、惊风
病机 寒凝、气滞,瘀阻血脉,肝风内动。 特点 风——眉间、鼻、唇周青色
寒——淡青或青紫色 痛——疼痛时(阵发性) 瘀血——青紫色
◆ 赤色—主热证(实热证、虚热证、戴阳证) 病机 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 特点 实热——满面通红 虚热——两颧潮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阴不敛阳 虚阳浮越)
⑴.望舌色 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病机:血虚,阳虚,寒凝
血不盈体,舌失所养
2) 红-主热证(主虚证、实证) 3) 绛舌-主邪热入营血 热盛,脉络充盈
舌边红—表热 舌红—实热 舌绛—热盛营阴耗伤
4)青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病机:气血运行不畅 热证-绛紫少津
寒凝血瘀—淡紫或青紫湿润
血瘀证—瘀斑、瘀点
2) 润燥—反映津液荣枯与存亡
润苔—干湿适中 正常人或津液未伤
滑苔—水分过多,扪及湿润 主寒、湿
燥苔—望之干枯,扪之无津 主津液耗伤(热盛伤津、阴液亏虚)
糙(糙裂)苔—颗粒粗扪及糙手(或质硬干裂) 主热极伤津
⑶ 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 腐苔—疏松而厚,刮之易去 实热蒸化脾胃湿浊 阳热有余
腻苔—湿浊(热),痰饮,食积 白滑腻—寒湿 黄腻—湿热,痰热
少神 乏神 倦怠 无华 少神 懒言 缓 偏瘦弱 少气
失神 昏糊 淡漠 晦暗 呆滞 低微 迟钝 瘦削 微弱
或谵语
或喘促
假神 久病、重病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二).望(肤)色
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2.病色——五色反映主病、病位、病邪性质、病机
五色善恶与预后—光泽
五色变化—主病、病位、病邪性质、病机
特点 阳虚——(晄)白 气虚——淡白 血虚——淡白黄瘦 失血——淡白无华

8诊法-3问诊。中医学基础

8诊法-3问诊。中医学基础
好、婚姻生育史等。
六、家族史:对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尤为主要。
三、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寒热是阴阳盛衰的表现,即寒为阴象,热为阳征。 (一) 恶寒发热:表证寒热的表现
卫阳被郁 肌腠失于温煦 郁而化热 发热 正气奋起抗邪 发热 恶寒 多见于外感病 初期恶寒发热 同时并见
1、病机要点:
外邪袭表
2、临床类型:
阻滞经络,营卫不和,气血失和——多见于中风病,痿证 及截瘫病人。
3、手足心汗:
阴经郁热熏蒸——汗多,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 阳明热盛(阳明腑实证)——手足心汗,连绵不断,烦渴,便秘尿赤,脉洪数。 中焦湿热郁蒸——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
4、心胸汗:
多虚证 心脾两虚:汗出,神疲纳呆,食少,心悸失眠。 心肾不交:汗出,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逼津上越——头汗、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
进食辛辣、酒热→阳气旺盛,热蒸于上——素体阳盛者尤为多见。 阴寒内盛,元气将脱 虚阳上越,津随气泄
头额冷汗不止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亡阳、脱汗)。
气虚不摄——产后妇女,老年体胖者头汗不止。
2、半身汗出:
风痰 左右、上下半 身无汗或多汗
瘀痰
风湿
(1)恶寒重发热轻——表寒证(外感风寒) (2) 发热重恶寒轻——表热证(外感风热) (3)发热轻,恶风——太阳中风证(伤风证、风邪袭表) 寒热轻重 与病邪性质有关 与邪正盛衰有关
(二)
但寒不热:里寒证
1、新病恶寒——实证,病程短,起病急。 突然恶寒,四肢不温,腹部冷痛,喜温拒按,泄泻。 咳喘痰鸣,痰液稀白,关节拒急疼痛,喜温。 2、久病恶寒——虚证,病程长,起病缓。 经常畏寒肢冷,得温可缓,神疲乏力,舌淡,脉沉迟 无力等 ,为阳气亏虚,温煦无能。

最新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四讲---闻诊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四讲---闻诊教学讲义ppt课件

肝郁气滞 在情绪郁闷时叹息者,多为肝郁气滞,气机
不畅所致
心阳不足 亦可见于心阳不足,宗气亏虚者。
病变声音临床意义
内容 主要是分析病人语言的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 字的清晰程度等。
原理 语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分类 主要有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等。 2.语言 病性 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
的寒热虚实。
病变声音临床意义
寒 咳声重浊 咳痰清稀色白,多属外感风寒。
因风寒犯肺,肺失宣肃所致。
热 咳声不扬 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兼咽喉疼痛者,多属肺热。
因热邪壅肺,肺失宣肃所致。
湿 咳有痰声 痰色白量多,易于咳出,多为痰饮、湿痰。
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阻肺所致。
燥 干咳无痰 或痰少黏稠,伴咽喉、皮肤干燥,多属燥邪犯肺,或
熟睡鼾声 若无其他明显症状,多因慢性鼻病,或睡姿不
当所致,常见于体胖、年老之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昏睡鼾声 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指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
新病呻吟
声音高亢有力,多为实证、剧痛
久病呻吟
声音低微无力,多为虚证。
判断病痛部位 如呻吟护腹者,多为脘痛或腹痛
扪腮者可能为齿痛。
指患者突然发出的惊叫声。
(1)喘 (2)哮
病变声音临床意义
即气喘,指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难以平卧的 表现。 实喘 发作急骤,呼吸深长,息粗声高,唯以呼出为快者,
为实喘。 多因风寒袭肺,或痰浊、痰热壅肺,肺失宣肃所致。 虚喘 病势缓慢,呼吸短浅,急促难续,息微声低,唯以 深吸为快,动则喘甚者,为虚喘。 多因肺肾亏虚,气失摄纳所致。 指呼吸困难,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表现。 多因痰饮内伏,复感外邪,或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 生冷所诱发。 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所以常并称为哮喘。 鉴别 喘 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 哮 哮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

8 诊 法

8 诊 法

4.望动态 .
动态指病人的行、 动态指病人的行、走、坐、卧、立等体态。 立等体态。 (1)动静 (2)咳喘 (3)抽搐 (4)偏瘫 (5)痿痹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沉重麻木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或疼痛者多是痹证 痹证; 或疼痛者多是痹证;四肢痿软无 行动困难多是痿证 痿证。 力,行动困难多是痿证。
《中医基础》制药工程专业
二、运用原则
(一)内外详察 一 内外详察 (二)四诊合参 二 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之法,各有所长和特点, 四诊之法,各有所长和特点, 但也各有其局限性和不足, 但也各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临床诊病必须全 面收集临床资料,四诊合参, 面收集临床资料,四诊合参,才能对病证作 出准确判断。 出准确判断。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河北农业大学史万玉
《中医基础》制药工程专业
2.望五官 .
(1)望眼: 望眼: 望耳: (2)望耳: 望鼻: (3)望鼻: 望口唇: (4)望口唇: 主要反映脾胃的情况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河北农业大学史万玉
《中医基础》制药工程专业
2.望五官 .
(1)望眼: 主要反映肾与胃的情况。牙齿干燥 望眼: 主要反映肾与胃的情况。 望耳: 不泽,为阴液已伤; (2)望耳: 不泽,为阴液已伤;牙齿黄垢为胃 望鼻: 浊熏蒸;牙干焦有垢是胃肾俱热; (3)望鼻: 浊熏蒸;牙干焦有垢是胃肾俱热; 干焦无垢是胃肾阴虚等等。 干焦无垢是胃肾阴虚等等。 望口唇: (4)望口唇: 望齿龈: (5)望齿龈:
《中医基础》制药工程专业
2.望五官 .
(1)望眼: 望眼:
目眦属心 白睛属肺 黑睛属肝 眼胞属脾 瞳子 属肾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河北农业大学史万玉
《中医基础》制药工程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