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新序》二则

合集下载

儒部语录《新序》

儒部语录《新序》

儒部语录《新序》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杂事第二杂事第三杂事第四杂事第五刺奢第六节士第七义勇第八善谋第九善谋下第十新序一、内容《新序》是刘向(公元前79-前8)收集或编写的一部著名的道德说教性的轶事和历史传说的汇编。

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

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

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

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其中刘向对《谷梁传》很有偏见)、《庄子》、《荀子》。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

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

广常人世(参见下文“九”,第17-19页)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政府的基本因素。

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

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

二、成书年代和真伪虽然早期的资料认为刘向是《新序》的作者,但更准确地说他是该书的编者,因为书中材料的主体都来自于其他典籍,刘向本人并没有创作任何部分内容。

把刘向视为作者而非编者起源于对《七略》中《新序》著录的错误解释,《七略》把此书和其他三种著述一同著录在刘向所“编排的”(即“序”)的67篇之中(见《汉书杂事第一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

舜尽孝道,以供养瞽。

瞽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

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

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

新序二则教案

新序二则教案

新序二则教案教案标题:新序二则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二年级学生设计一堂关于《新序二则》的语文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新序二则》的基本内容,并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复述《新序二则》的基本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复述《新序二则》的基本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新序二则》的课文材料;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 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序二则》的课文标题和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个别阅读《新序二则》的课文,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理解的内容。

2.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Step 3: 文本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例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等。

2.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册中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Step 4: 口头表达(15分钟)1. 学生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新序二则》中的人物对话,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题或写一篇关于《新序二则》的读后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类似的短篇故事,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的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类似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新序》二则-教学案

《新序》二则-教学案

《新序》二则-教学案《〈新序〉二则》教学案相关资料作者及《新序》本文选自《新序•杂事卷七》。

作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

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受到儒家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为安。

所以《新序》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期人物的善德懿行,希望善行能感动上天。

例如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孙叔敖看见双头蛇然后又把他杀死埋掉,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后来他的母亲告诉他“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结果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升为楚令尹,得到很好的声誉。

《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

现存10卷。

课文理解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写作以什么为线索?文章以“剑”为线索,以“许剑”、“赠剑”、“挂剑”为中心,记述了吴公子季扎信守自己内心的诺言,不欺骗他人,不欺骗自己良心的感人故事。

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有人认为徐国之君并未出言相求,且在他死后,更无人提及,而季子还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简直不可思议,你如何看待?“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的主题。

季扎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剑的羡慕眼神,于是,他在心中许下了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

古人崇尚“至诚无息”、“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的为人原则,所以,即使徐君已死,季扎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为由,坚持“脱剑致之嗣君”,徐君的继位人也是一位诚实的君子,“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最终,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表现出廉者的诚信。

据说这也让孔子非常感动。

尽管几千年后我们再读这个故事好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们蒙蔽了自己的内心,每一个人都有向上的、光明的心。

延陵季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影响。

李白在诗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6、《新序二则》(字词答案).doc

6、《新序二则》(字词答案).doc

6、《新序二则》(字词答案)《新序》二则一、重点字词:延陵季子将西聘晋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___________ 诸侯与诸侯之间遣使通问(出使)_2.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宝剑以过徐君____ 拜访•3.不言而色欲之_________ 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因为•5.然其心许之矣_________ 心中许诺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 致使于晋 ____________ 达,达到•7.顾反_________ 还_________ .&顾反____________ 同"返”,返回_____________ .9.于是脱剑致之嗣君_____ 摘下______________ •10.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________ 奉献 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____ 继位的国君12.从者止之曰 ________ 劝阻 ___________ •13•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________ 用来””的(东西)_______ • •14. __________________ 先日,吾来_____ 先前•.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吾心许之矣____ 即使如此• •16.今死而不进________ 进奉 ___________ •17.爱剑伪心_______ 欺诈____________ •1&廉者不为也__________ 方正、刚正的人_____________ • •19.孤不敢受剑__________ 国君自称_____________ •20.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把―21.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挂22.徐人嘉而歌之曰称赞许许,23.带宝剑以过徐君佩带宋人有得玉者24. ____________________ 献诸司城子罕_________ 兼词,之于•25.以示玉人________ 雕琢玉器的工人_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不贪为宝_______ 把””当作• •27.若与我者________ 假若 ___________ •12&不若人有其宝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 •29.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若人有其宝_________ 各人,各自•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宋国之长者曰___________________ 年高而有德、有见识的人__________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婴儿•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必取搏黍矣_______________ 黄禍(黄莺)的别名__________________ •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俗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_____ 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35.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_______ 极其高超或高明的言论—36.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_____ 有道德情操的人—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人的知识愈精深,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3&其知弥粗___________ 粗浅 ___________ .39.其取弥粗________ 粗俗 ___________ .40.子罕之所宝者至矣_______ 极致,至极___________ -二、词类活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_______ 名作状,向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人嘉而歌之曰_________ 名作动,歌唱•3.___________________ 所宝者异也_______________ 意动,以””为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特殊句式:1.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_______ 判断句_________2.吾非赠之也_________ 判断句 __________ ..3•先日,吾来(徐)_________ 省略动宾句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徐国国君)死而不进省略主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徐国国君)死而不进,是欺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断句、省略主语句—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判断句•7.宋人________定语后置句______________& (我)以(之)示玉人___________ 省略主语句、省略介宾句—9.子罕非无宝也_______ U断句 ____________ ..10.所宝者异也 ________ 判断句 __________ • 2。

《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季札)将奉命向西边出使晋国, 延陵季子(季札)将奉命向西边出使晋国,他佩带宝剑拜访了 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细看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 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细看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流露出 希望得到这把宝剑的神色。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使命, 希望得到这把宝剑的神色。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使命,所以 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默许把宝剑赠给徐君了。 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默许把宝剑赠给徐君了。 季子完成出使晋国的使命,返回吴国(经过徐国时), ),徐君已在楚 季子完成出使晋国的使命,返回吴国(经过徐国时),徐君已在楚 地死去。于是,季子解下宝剑奉献给徐君继位人。他的随从人员阻 地死去。于是,季子解下宝剑奉献给徐君继位人。 阻他说: 这是吴国的宝物,是不能用来送人的。 延陵季子说: 阻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是不能用来送人的。”延陵季子说: 我不是赠给他的。先前,我来到徐国,徐国国君看着我的宝剑, “我不是赠给他的。先前,我来到徐国,徐国国君看着我的宝剑, 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脸上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神色。 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脸上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神色。我因为 有出使上国的使命,所以没有献给他。即使如此, 有出使上国的使命,所以没有献给他。即使如此,但我心里已经答 应给他了。现在他已死就不进献,这是欺骗我自己的心呀,因为爱 应给他了。现在他已死就不进献,这是欺骗我自己的心呀, 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 解下宝剑赠给了徐国的继位人。(这位)继位者说: 。(这位 解下宝剑赠给了徐国的继位人。(这位)继位者说:“先君没有留 下收纳宝剑的遗命,我不敢接受您的赠剑。 下收纳宝剑的遗命,我不敢接受您的赠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 了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了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徐国人为赞许延陵季子就作了首 歌来歌颂他: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歌来歌颂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新序二则 用

新序二则 用

这“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层 面的宝。他以此为宝,表明了子罕的超过常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 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 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由此得出“其 知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 一个人的选择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 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总而言之就是 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 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 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位这个人写下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今 江苏)延陵君子之墓”。(这是一个很有名的 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这个人就是 季子。
新序二则 用
《新序》
《新序》,笔记小说集。 为刘向以历史故事阐发其政治 思想的著作,采集舜、禹至汉 代以来的各种传说及文献记载 的嘉言懿行,分杂事、刺奢、 节士、义勇、善谋五类加以编 纂,文字大多引自经传诸子及 《史记》等,叙事生动,富有 形象性;其中若干传说,也可 视为意味深长的寓言,开创了 魏晋小说的先声。
有一句广告词中说“总有一 种力量让你感动”,究竟是什 么力量让孔子如此感动呢?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弘扬的 是哪一种传统美德?
讨论:季子的品质有没有歌颂 的价值?
“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晋》的主题。 季札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 剑的羡慕眼神,于是,季札在心中许下了 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文章围绕“心许 之”因而多次“脱剑致之”展开描述,主 要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季札的真挚诚信。
孔子曾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之于 人,“一言为重”,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人 品的提升,也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和为 官者取信于民的准则。徐人唱词中的“不忘故,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赞颂了诚信的道德风 范之于千金,更为宝深远的文化影响。李白在诗 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 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杜甫、黄庭坚对他也是非常佩服。

(精选)新序二则

(精选)新序二则
❖ 是什么让孔子非常想拜他为师呢?
❖ 诚信不欺的品格 ,一颗高洁的、真实的、高尚 的心。
拓展阅读
陈情赠友人(李白)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宋人有得玉者
❖ 鲁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而当年的麦 子还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担任上卿的子皮根 据父亲子展的遗命,给国内的人分发粮食,每户一 钟,郑国人没有挨饿。子皮也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极 大拥护。
课文理解
❖ 罕身上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哪里看出 来的?
❖ 廉洁不贪。
❖ “我以不贪为宝”
比较阅读
❖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 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 子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 经死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为这个人 写下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 “聘”: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指诸侯之间派 遣使节互通信息。今指请人担任工作。
❖ 子罕听说这一情况后,说:“多做善事,这是 百姓所希望的。”宋国也发生了饥荒,子罕便请示 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粮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们 也都把粮食借出来。子罕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 却不写借据,不要求别人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 粮食的大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宋国人也没有 挨饿。
课文疏解
❖ 宋人有得玉者 ❖ 所宝者异也 ❖ 今以粗。
❖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 其所。

《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2.预习《训俭示康》。
-
谢谢大家!
再见!
-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 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 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 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史记·吴太伯世家 》[G]
●从者阻止季子说“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季 子却说“吾非赠之也”,对季子此言你怎么理解?
(对延陵季子而言,他不是拿宝剑送人,而是履行
自己心中的诺言。——履心诺)
-
●比较阅读《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和《史记·吴太 伯世家 》(选段),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史记》:简洁明了,稍事衬托。 课文:情节曲折,形象鲜明(描写:语言、 动作、细节。衬托:从者、嗣君、徐人)
-
季札诚信辨
季札诚信千秋颂, 带剑徐丘难苟同。 节志亦应分小大, 国利私名孰重轻?
-
《宋人有得玉者》
●知不知道《宋人有得玉者》和《延陵季子将西聘 晋》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
《宋人有得玉者》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中有记载, 而《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则是襄公二十九年的事。
-
●子罕不受献玉者的玉,并说你要是把玉给了我, 我们就“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对子罕的 这番话,你怎么理解?
《新序》二则
<刘向>
-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 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 更生 ,字 子政 , 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刘邦 弟)四世孙。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 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 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 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明人辑有《刘 中垒集》。今存其著另有《新序》、《说苑》、 《列女传》等。还整理修订了《 战国策 》、 《 楚辞 》。

新序-汉-刘向

新序-汉-刘向

新序-汉-刘向杂事第一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

舜尽孝道,以供养瞽□。

瞽□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

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

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

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蛮夷率服。

北发渠搜,南抚交址,莫不慕义,麟凤在郊。

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座。

"舜之谓也。

孔子在州里,笃行孝道,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畋渔,分有亲者多,孝以化之也。

是以七十二子,自远方至,服从其德。

鲁有沈犹氏者,旦饮羊饱之,以欺市人。

公慎氏有妻而淫,慎溃氏奢侈骄佚,鲁市之鬻牛马者善豫贾。

孔子将为鲁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踰境而徙,鲁之鬻马牛不豫贾,布正以待之也。

既为司寇,季孟堕郈费之城,齐人归所侵鲁之地,由积正之所致也。

故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禹之兴也,以涂山;桀之亡也,以末喜。

汤之兴也,以有莘;纣之亡也,以妲己。

文武之兴也,以任姒;幽王之亡也,以褒姒。

是以诗正关睢,而春秋褒伯姬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日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

"樊姬掩口而笑。

王问其故。

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能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

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

《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西,向西) (色,神色中) 不言而色欲之 (心,在心里) 然其心许之矣
(歌,歌唱) 名词作动词:徐人嘉而歌之曰: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 (带,挂)
名词意动用法: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 (故,老朋友)
形容词作名词: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一词多义
带: (佩带) 带宝剑以过徐君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挂) 致: 致使于晋 遂脱剑致之嗣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 一个人大仁大义,非常想拜 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 当孔子找到他,想向他学习 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 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为 这个人写下了历史上非常有 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 (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碑文, 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 这个人就是季子。
《新序》二则
刘向
作者介绍
刘向,本名刘更生,字子政。西 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 (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 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 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 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 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 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 《列女传》等书。 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 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 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根据战 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

《新序》
《新序》,笔记小说集。 为刘向以历史故事阐发其政治 思想的著作,采集舜、禹至汉 代以来的各种传说及文献记载 的嘉言懿行,分杂事、刺奢、 节士、义勇、善谋五类加以编 纂,文字大多引自经传诸子及 《史记》等,叙事生动,富有 形象性;其中若干传说,也可 视为意味深长的寓言,开创了 魏晋小说的先声。

高中文言文《新序二则》重点词句解释

高中文言文《新序二则》重点词句解释

《新序二则》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由北宋曾巩校订。

编者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所撰《别录》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另有《说苑》、《列女传》、辞赋《九叹》,整理编辑了《战国策》。

二、文言词语(一)通假字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二)古今异义。

(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古,方正、刚正;今,不贪为廉(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此处名作动);今,携带(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诸侯之间遣使通问;今,聘请(5)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1)不言而色欲之言,说话(名作动)2)徐人嘉而歌之曰嘉,称许,赞许(形作动)歌,唱歌、歌颂(名作动)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名作动)4)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形作动)5)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形作名)6)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名作状)7)不言而其色欲之色,从神色看上去(名作状)8)然其心许之心,在心里(名作状)9)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意动)(四)一词多义1、致(1)致使于晋达,达到(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2、为(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五)文言虚词用法1、之(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2、以(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一个,把,用;后一个,用来(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3、然(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三、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语后置宋人有得玉者(二)文言难句翻译(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新序》文言整理

《新序》文言整理

《<新序>二则》文言常识整理通假字顾反(反,同“返”,返回)古今异义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古:指诸侯与诸侯之间遣使通问;近:聘请)今以白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古:婴儿;今:子女中的男性)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古:鄙俗的人;今:谦称,对人称自己)非所以赠也(古: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廉者不为也(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虽然,我心许之矣(古:即使如此;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一词多义带:致:带宝剑以过徐君(佩带)致使于晋(达到)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挂)遂脱剑致之嗣君(奉献)为:若:为有上国之使(因为)若与我者,皆丧宝也(如果)廉者不为也(做)不若人有其宝(如)与:宝:若与我者(给)我以不贪为宝(宝贝)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和)所宝者异矣(以……为宝)句式1、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判断句)2、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判断句)3、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判断句)4、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判断句)5、致使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6、则徐君死于楚。

(介词结构后置)7、宋人有得玉者。

(定语后置)8、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

(省略宾语“之”,代“玉”)9、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省略宾语“之”,代“剑”)词类活用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名作状,向西)徐人嘉而歌.之曰(歌,名作动,唱歌)所宝.者异也(宝,名作意动,以…为宝)爱剑伪.心(伪,形作动,欺诈)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形作名,故人,老朋友)。

新序文言文翻译刘向

新序文言文翻译刘向

刘向,字子政,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少好经书,究心六艺,尤善辞赋。

尝游京师,结交名士,以文辞扬名于世。

年四十,擢为谏议大夫,官至光禄大夫,历仕成帝、哀帝、平帝三朝,历官三十余年,政绩显赫,声名远播。

新序者,刘向所著之书也。

此书成于西汉末年,凡三十一卷,所载多为西汉故事,旨在劝善惩恶,教化世人。

其文辞典雅,义理深邃,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新序原文如下: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衣褐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之曰:“先生何乐?”启期对曰:“吾乐有三:夫乐在贫贱,不以富贵易吾志也;乐在寿考,不以寿夭易吾行也;乐在知己,不以穷通易吾交也。

”孔子曰:“善哉!”归而称之曰:“荣启期,乐天知命者也。

”新序翻译如下:昔日,孔子游览太山,遇见荣启期,他身着粗布衣,腰系绳索,弹琴高歌。

孔子问他:“先生为何如此快乐?”荣启期回答:“我的快乐有三:乐在贫贱,不因富贵而改变我的志向;乐在长寿,不因寿命长短而改变我的行为;乐在知己,不因境遇好坏而改变我的交往。

”孔子赞叹道:“说得真好!”回来后称赞他说:“荣启期,是乐天知命的人。

”新序中此类故事繁多,如《伯乐相马》、《齐桓公纳谏》、《晏子使楚》等,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深刻的道理,教化世人。

刘向所著新序,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序之所以深受后世学者推崇,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新序故事丰富多彩,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二、新序语言简洁明了,文辞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新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人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新序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仍具有警示和启迪作用。

总之,新序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言文著作,其价值不可估量。

它不仅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更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传承。

建平中学语文:《新序》二则

建平中学语文:《新序》二则

句式
倒装句
“宋人有得玉者”为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下面句子括号内表示省略了的成分) (省主语“我”)以(省宾语“璧”)示玉人,玉 人以(省宾语“璧”)为宝
《新序》二则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
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曾校书于天禄阁(皇 家馆),主持经传、诗赋的校正整理工作 达20年之久,撰成《别录》,为我国目 录学之祖、校雠学的创始人。平生著述甚 丰,以《新序》、《说苑》最有文学价值。 《新序》为历史故事集,以春秋时事为多, 利用寓言、比喻等形式来达到讽谏的目的, 著名的如“叶公好龙”。
古今异义
“玉人以为宝”中的“玉人”,古义指雕琢玉器的工 人。
“以示鄙人”中的“鄙人”,古义指知识浅陋鄙俗的 人。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中的“今”,古义指如 果。 一词多义 “若与我者”与“不若人有其宝”中的“若”:前者 为连词,解释为“如果或假使”;后者为介词,解释 为“如”。 “若与我者”与“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中的 “与”:前者为动词,解释为“给”;后者为连词,
句式: 判断句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吾非赠之也 倒装句 如:致使于晋 则徐君死于楚 省略句(下列各句括号内表示省略了的成分) 未献(省“之”)也 先日,吾来(省“徐”,徐国)块宝玉的人,他把宝玉献给司空子罕。子罕不 肯接受宝玉。献玉的人说:“(我)把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匠 看过了,玉匠认为它是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你。”子罕 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宝玉作为珍宝。如果你把宝 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人都丧失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 拥有自己的宝物。"
出使上国的使命,所以没有献给他。即使如此,但我心里已 经答应给他了。现在他已死就不进献,这是欺骗我自己的心 呀,因为爱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正直的人是不会 这样做的。“于是解下宝剑赠给了徐君的继位人。(这位) 继位者说:“先君没有留下收纳宝剑的遗命,我不能接受您 的赠剑。”于是季札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就离 开了。徐国人为赞许季札就作了首歌来歌颂他:”延陵季子 呵不忘故人,解下千金宝剑呵挂在墓前。"

新序二则知识点整理

新序二则知识点整理

《新序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朴素、简洁、自然、精炼的语言2、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2、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另有《说苑》、《列女传》,以及辞赋《九叹》等。

【写作特点】《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运用对话展现人物的诚信品质;故事虽短,但故事的展开一波三折。

《宋人有得玉者》在人物对话中体现文章主题“廉洁”。

【通假字】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唱歌(2)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2、形容词作动词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老朋友,旧情4、名词作状语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5、意动用法(1)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之(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以(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一个:把,用;后一个:用来(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然(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一词多义】1、致(1)致.使于晋达,达到,引申为完成(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2、为(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3、精(1)其知弥精.精深,精湛(2)其取弥精.精妙,精粹【古今异义】(1)虽然..,吾心许之矣。

古义:即使如此;今义: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古义:方正为廉;今义:不贪为廉(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古义:挂;今义:词义缩小(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古义:指诸侯与诸侯之间遣使通问;今义:聘请(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必取抟黍矣古义:婴儿;..,儿子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文言句式】1、判断句(1)“······也”式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2)“······非······”式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新序》二则特殊句式

《新序》二则特殊句式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延陵季子将西(名作状,往西)聘(诸侯之间遣使通问)晋,带(佩带)宝剑以(连词)过(拜访)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神色)欲(想要)之。

延陵季子为(因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但是)其心许之矣。

(季子)致(到达)使于晋【省略,介宾结构后臵】,顾反(同“返”),则徐君死于楚【介宾结构后臵】。

于是(在这个情况下)(季子)脱剑致(奉献)之(于)嗣君【省略】此吴国之宝,非所以(用来做…的)赠也。

【判断句】”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先前),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即使如此),吾心许之矣。

今(徐君)死而不进(进奉),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省略句,判断句】”遂(于是)脱(解下)剑致(奉献)之(于)嗣君【省略句】。

嗣君曰:“先君(已故的国君)无命(命令),孤不敢受剑。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季子以(介词,把)剑带(挂在)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赞许)而歌(名作动,作歌来称颂)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挂在)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宋人有得玉者【定语后臵】,献诸(兼词,之于)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我)以(介词,把)(之)示玉人(雕琢玉器的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省略句】”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为宝,若(如果)与(给)我者,皆丧宝也,不若(如)人(各自)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忠厚的人)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意动,以…为宝)者异也。

”今(如果)以(介词,把)百金与搏黍以(连词,来)示儿子(婴儿),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鄙俗之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宝者至矣。

《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译文

《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译文

《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译文《《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译文《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刘向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白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季札挂剑①延陵季子②将西聘③晋,带宝剑以过徐君④。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⑤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⑥,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⑦。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⑧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⑨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
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
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
知识或智慧(通“智”)
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拿和氏璧和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来给贤德的 人看,贤德之人必定选择合于道德的至理之言。 人的知识愈精妙,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人的知 识愈粗陋,他所选择的也愈粗陋。子罕所当作宝 的东西真是到了极致的境界了。
三种人的三种选择
物质利益,只顾眼前
儿子 搏黍 好玩 类比

献玉者
鄙人 百金 实用
和氏璧 贤人 至言 高尚 类比
高洁
不贪
精神利益,君子风范
子罕 异
廉洁不贪 司城子罕
作业
• 1、试比较课文与史料中的记述有 什么不同之处,为刻画人物形象起 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 2、刘向是如何在《新序二则》中 强化传统美德这一主题的?
提示:背景是延陵季子(延陵是其封地)受到晋 国的邀请前去拜访晋国的国君,(题目中的西聘), 为什么到徐国去拜访徐君了呢?当时地理上徐国是吴 国到晋国的必经之地,是水陆的交通要害,季子在当 时很有名气,因三让君位而出名、博学多闻,徐国的 国君也是很会治国的,季子也是慕名而来。到徐国一 看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社会风气。两个人交谈甚 欢,把酒言欢,两个人相见恨晚,成了知己。徐君看 到宝剑就流露出想要的表情,季子心里就暗暗许下了 承诺。史书中说延陵季子是吴王的第四个儿子,最小 但是最贤德。兄弟皆爱之。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感动”,究竟是什么力 量让孔子如此感动呢?
• 明确:诚信不欺的品格。具体的说就是“爱剑 不伪心”。伪:诈也。有人刻意的去做叫做伪, 解释成欺骗。延陵季子有一颗怎样的心呢?高 洁的、真实的、高尚的心。一般来说,如果做 一个真人,就会心有所想,口有所言,身有所 行。(心——言——行)。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我怎么说就怎么做。这个地方延陵季子跳过了 “言”,只是心许这样去做了。这是一个很诚 信的人。什么叫信?人言为信,一字千金,讲 出来就是守诺,欺诈了自己的真心就是伪。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年高有德的人
意动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
黄莺 婴儿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
鄙俗的人
所以宋国年高有德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 而是他所当作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现在拿 百两黄金和黄莺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黄莺; 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 必选择百两黄金;
• 明确:这“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层面的宝。 他以此为宝,表明了子罕的超过常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 强调子罕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由此得出“其知 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一个人的选择 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贤者从和氏璧和道 德之言中选择后者这里是道德修养提升的需要,体现了 其精神的崇高。当今社会有些贪官就是智商高品德底下, 抵不住诱惑无法坚守本性,在物欲面前心理失衡,这是 道德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缘故。历史上如孔子、孔子 的学生颜回等都是很穷的,生活不富裕,但他们都有高 尚的仁德,别人都羡慕他们,他们自己也很快乐。
译文:从前,有人向郑国国相赠鱼,郑相不收 受。有人对郑相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为什 么不接受呢”郑相说:“我因为特别喜欢鱼, 所 以不收受别人送来的鱼。收受了鱼就失去我的俸 禄,不能再吃到鱼了;不收受礼物,我这能得到 俸禄,终身能吃到鱼。”
研读课文,欣赏感悟
《宋人有得玉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 怎样的? 作者如何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体会本文说理的形象性。 (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 “一个人只追求吃穿,他的格不高。”季羡林
客观地说人没有饭吃,就会饿死;没有衣穿,就 会冻死。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物质比什么都重要, 但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精神追求要远远超过物质 追求。古时还有一个故事叫做终身食鱼:昔者,有 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 鱼,何故不受?”对曰:“故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新序》二则
刘向
阅读《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在方框里填空。





剑季 季观
脱(致)








季 徐人嘉歌
季子:成人之美,不伪心 徐君:不夺人所爱 从者:以国家利益为上 嗣君:不受无名之禄
君子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 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 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 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 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 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 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 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 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 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 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 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小结:学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延陵季子这个 人为什么让孔子如此感动,这个故事只是延陵 季子诚信无欺的一个方面,一件事情,但也是 他身上的贤、义的具体写照。尽管几千年后我 们再读这个故事好像觉得仍然有点不可思议, 那是因为我们蒙蔽了自己的内心,每一个人都 有向上的、光明的心。延陵季子在中国的历史 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影响。李白在诗中写道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 古知其心。”杜甫、黄庭坚对他也是非常佩服。
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 传》)
公元前544年,季子奉命出使 鲁、齐、郑、卫、晋五国(中原上 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他同齐 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及鲁、卫、 晋等国的重要政治家会晤,高谈政 事,评论时势,使中原国家了解并 通好吴国。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史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课文)
聘:形声,从耳,甹( pīng)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 “耳”。本义:访问,探问 使: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在春秋时期佩剑除了尚武习武以防身外,也是男子显示仪表 和风度的服饰,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还是一种册封贵 族仪式上的服饰。
“聘”本义可知季子出使中原诸侯国,不仅仅是遵循吴 王令,可能是主动的请愿行为,更是有外交目的的行为, 突出季子外交家形象;带宝剑作为状语修饰“过徐君”, 一来交代事件线索(情节发展),二来突出季札君子、王 室贵胄形象。
• 《宋人有得玉者》弘扬的是哪一种传 统美德?
• 《宋人有得玉者》中,子罕所说的 “我已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这 两个“宝”的内涵是否相同?
• 明确:人物——子罕,事件——宋人献玉给他,他不要。
“我以不贪为宝,君以玉为宝,若予我者,皆丧宝 也。”“子罕之所宝者(不贪的品行)至矣”这是一种 非常高的道德评价——达到极致。寶(宝的繁体),珍 也,从玉,从贝。(《说文解字》中注)它的意思和玉 和贝有关。这个字的意思是家有珠玉,玉在传统文化中 有特殊的地位,“玉有五德”,用玉来比君子的品性和 节操。如此珍贵的东西但是子罕不要至少说明他不贪的 品质和玉是等价的,这种不贪廉洁的品德是可贵的。
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
没有献给他。
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
虽然这样,但是
进奉 指自己的心 欺诈
剑伪⑧心,廉者不为也。”遂脱⑨剑致之嗣君。
方正、刚正的人
⑧伪:欺。
⑨脱:解下。
虽是这样,但是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 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 伪,刚正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 了继位的徐国国君。
①延陵季子②将西聘③晋,带宝剑以
名作状 佩带
过徐君④。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拜访
神色,表情
延陵季子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 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 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中“聘”字课下注 释为“诸侯与诸侯之间遣史通问”,结合“知识卡片”思考:能 不能改成“延陵季子将西使晋”? “聘”字和“带宝剑”能看 出季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定后
之于
献玉者曰:“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
宝, 给——看 人以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
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不如
有一个得了一块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宋国的 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献宝玉的人说: “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 的工人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如 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不如各 人拥有自己的宝。”
叙事:一波三折




剑带

许 未献
脱(致) 止
赠 不受




带(挂)
徐人 嘉歌
季子:成人之美,不伪心 徐君:不夺人所爱 从者:以国家利益为上 嗣君:不受无名之禄
君子
•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弘扬的是哪 一种传统美德?
• 季子的品质有没有歌颂的价值?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 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 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给这个人写下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 (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这是一个很有 名的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这个人 就是季子。
带,
(4)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古,出使; 今,聘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