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计算公式有哪些
消费者剩余(范里安微观经济)
x
p x 0 p(x) dx
S
生产者剩余
S
的变动
生产者剩余
P’’
供给曲线 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B
RT
A
x’
x’ x’’
习题
若需求函数为q=a-bq,a,b>0,求: (1)当价格为P1时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当价格为P1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变
离散商品的需求
r1 r2 r3 r4
1234
总消费者剩余
r1 r2 r3 r4
1234
总消费者剩余
r1 r2 r3 r4
1234
总消费者剩余
r1 r2 r3 r4
1234
总消费者剩余
r1 r2 r3 r4
V(4)=r1+r2+r3+r4
1234
净消费者剩余
r1 r2 r3 r4
V(n) - p·n
1234
消费者剩余的其它解释
1、将消费者剩余理解为消费者的保留价 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cs=r1-p+r2-p+···+rn-p 2、将消费者剩余理解为要消费者放弃他
对某种商品的全部消费而必须补偿给他 的那个货币量
v(0)+m+R=v(n)+m-pn R=v(n)-pn
14、消费者剩余
Consumer’s Surplus
交易收益的货币量度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 等价变化( Equivalent Variation ) 补偿变化( Compensating Variation )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这三种方法的结果才
第8讲 消费者剩余
总结(续)
消费者剩余衡量交换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福利。 产者剩余衡量交换给生产者带来的经济福利。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衡量交换给社会带
来的经济福利。 效率准则: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的 状态是资源配置有效的状态。 竞争的均衡状态是社会福利最大和的状态。
第二节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一、消费者剩余
surplus)是消费者愿意支 付的最大数额减去实际支付的数额。 就一件产品而言,消费者剩余等于消费者愿意支 付的最高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 假设一个人打算花10元买一个竹筐,实际上花5 元买到了满意的竹筐,口袋里剩余的5元就是消费 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生产者剩余(producers’
在涉及多件商品的情 况下,生产者剩余等 于实际收入到数额减 去愿意接受的最小数 额。
P
生产者剩余
6 5 4 实际收到的数 额
市场价格
0
1
2
3
Q
供给线是生产者愿意
接受的最低价格从低到 高排序。 所以,生产者剩余等 于特定数量区间上价格 线下方的面积减去供给 线上方的面积。
来的经济福利。 效率准则: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的 状态是资源配置有效的状态。
•竞争情况下,供求决 定均衡价格和产量。 •此时,消费者剩余cs 与生产者剩余ps之和 最大。
P
SS
cs ps DD
0
Q
假如产量低于均衡产 量Q0,比如Q1,那么, 价格将会上升到P1。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 剩余之和如何变化?
价格
0
a
Q
P
从0到第a个的 消费者剩余
P
从第a个到第b个 的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原则知识:消费者剩余原则——消费者如何获得额外的利益
经济学原则知识:消费者剩余原则——消费者如何获得额外的利益消费者剩余原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消费者获得额外的利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消费者剩余原则:消费者剩余的定义、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消费者剩余原则获得额外利益。
一、消费者剩余的定义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他们愿意支付的价值时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换句话说,当消费者买下某种商品时,他们所支付的价格通常低于他们愿意为这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这种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反映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如果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大的消费者剩余,就说明他们更加满意并且从市场交换中获得了更多的价值。
二、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计算消费者剩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消费者需求函数来计算,另一种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计算。
其中,通过消费者需求函数来计算消费者剩余的方法更为直接,而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计算则更加实际。
首先,我们来看通过消费者需求函数来计算消费者剩余的方法。
假设一个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P-V,其中Qd代表需求量,P代表市场价格,V代表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V-(P×Qd)。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再乘以购买的数量。
第二种计算消费者剩余的方法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
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假设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d=100-P,市场供应曲线为Qs=P-20。
假设市场上的均衡价格为P=60,则消费者剩余为(100-60)×60/2。
三、消费者剩余对消费者的影响消费者剩余是市场交换中消费者获取利益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激励买下商品的主要动力就是他们期望商品能够给他们带来消费者剩余。
如果消费者发现购买商品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不够大,他们就不会购买这个商品。
因此,消费者剩余可以激励消费者在市场交换活动中积极参与。
消费者剩余解释
垄断存在净损失ESR 。
5
三、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经济效率,得到最 大的经济福利,必须?见ppt10 最优状态及条件?
MRS
A XY
MRS
B XY
MRTS
C LK
MRTS
D LK
MRSXY MRTXY
6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不一定向后倾斜 –将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到整个市场的劳动供 给曲线。尽管许多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后倾斜,但劳动的市场供 给曲线不一定如此。在较高工资水平,现有的工人也许会提供较少的劳 动,但高工资会吸引新的工人,导致劳动人数的增加,从而市场的劳动 供给总量增加。
•劳动的需求曲线 –由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和产品的边际收益递减,要素的市场需求 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也不例外。 –任何厂商都不可能形成对一般劳动的垄断需求,因此不存在劳动的买 方垄断市场,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存在且向右下倾斜。
•劳动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曲线综合起来,即可决定均衡工资水平。
把上限和下限分别代入就可以求得,这个积分的 结果是16000
3
• 若需求函数为Q=400-2P,当价格为150美元 时的消费者剩余是 ( )
• A.2500单位 B.5000单位 C.7500单位 D.17500单位
4
二、垄断造成的净损失
完全竞争消费者剩余为Pe SA;
完全垄断消费者剩余为PmRA。
1
提问者评价 恩,答案是对的,是指所有可能的价格与150之差的和?老师太逊,我都是自学,后天考试,哭死。谢谢了
Hale Waihona Puke 需求函数为P=300-2Q,当价格为
加大消费者剩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加大消费者剩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文章首先会解释什么叫消费者剩余,以及消费者剩余是怎么得来的,接着会论证当加大消费者剩余的时候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一:什么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反映的是消费者的社会福利。
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因为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而实际付出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即市场价格。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买者的评价(支付意愿)即是一个卖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
(即如图中所示)二:加大消费者剩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1:对消费者:市场经济中,增加消费者剩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保护消费者权益集中体现在增加消费者剩余方面。
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增进他们的经济福利,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如右图(a)中,当均衡价格为P1时,消费者剩余就是ABC的面积,此时的需求量为Q1。
如果我们加大消费者的剩余,那么,价格就必须降低。
如坐图(b)中,价格从P1下降到P2时,消费者的剩余由原来的ABC的面积变为ADF的面积,增长的消费者剩余为BDFC的面积,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此时消费者的剩余得到增加。
(当然,价格不能下降的太多,如果是太多的话,没有人愿意供给的话,那么消费者剩余也将降低。
)消费者剩余的加大,对于消费者而言,假设消费者的评价不变,则实际的支付更少了,就是能够用更少的钱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消费者的福利是增加的,当然,对于消费者是有利的。
此时的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考虑增加消费2:对于生产者:在涉及对于生产者的影响的时候还得引入生产者剩余。
就如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
生产者剩余=实际卖出价格—生产成本(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由前面我们提及的,当价格由P1下降到P2时,消费者的剩余是增加的,实际卖出的价格下降,成本假设是没有变的,这样生产者剩余有公式就可以是下降的,即是生产者的福利下降。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消费者剩余也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是由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于《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用于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而是一种心理感觉的体现。
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1、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2、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3、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卖者的实际成本影响消费者剩余的因素1、垄断的影响:垄断导致资源浪费、产量减少和技术效率低下。
垄断不仅将消费者剩余转移到生产者剩余,还涉及制造成本并试图阻止这种转移。
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会导致价格上涨、产量降低,减少消费者剩余,造成社会损失。
2、政府管制的影响:一般政府管制目标都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偏离这一目标。
这主要是因为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都是每一项监管措施。
3、寻租的影响:寻租与消费者剩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这部分剩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者剩余,一部分是生产者剩余。
4、税收的影响:不合理的税制会导致消费者剩余减少,超额负担是西方金融理论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
5、国际贸易和关税的影响:一个国家可能不会真正从贸易中受益。
人们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增加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性,促进竞争,从而使消费者受益。
6、产权制度的影响:有人认为,公有产权在资源配置上一定是无效的,没有理由认为相对于私有产权。
一般情况下,私有产权的效率往往会侵蚀如劳动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等其他剩余资源,但主要表现为所有者剩余的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例题
消费者剩余例题消费者剩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从购买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如何计算消费者剩余,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假设市场上有一种商品,价格为每单位10元,消费者A愿意购买3单位,消费者B愿意购买6单位,消费者C愿意购买10单位。
而市场供给量为15单位。
根据市场供需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市场均衡价格为每单位8元。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为:消费者剩余 = 愿支付的总金额 - 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计算消费者剩余。
首先,计算消费者愿支付的总金额。
消费者A愿意支付的总金额为3单位 * 10元/单位 = 30元。
消费者B愿意支付的总金额为6单位 * 10元/单位 = 60元。
消费者C愿意支付的总金额为10单位 * 10元/单位 = 100元。
所以,消费者愿支付的总金额为30元 + 60元 + 100元 = 190元。
接下来,计算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由于市场均衡价格为每单位8元,所以消费者A实际支付的总金额为3单位 * 8元/单位 = 24元。
消费者B实际支付的总金额为6单位 * 8元/单位 = 48元。
消费者C实际支付的总金额为10单位 * 8元/单位 = 80元。
所以,实际支付的总金额为24元 + 48元 + 80元 = 152元。
最后,计算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 愿支付的总金额 - 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 190元 - 152元 = 38元。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A、消费者B和消费者C从购买商品中获得的利益分别为30元、12元和20元。
这部分利益即为消费者剩余,代表了消费者愿意支付但实际未支付的金额。
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可以反映市场交易的效率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对于市场经济的分析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常常利用消费者剩余来评估市场政策的效果。
例如,当政府对某种商品征收关税或制定价格上限时,通过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可以判断政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计算公式有哪些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计算公式有哪些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那么你对消费者剩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消费者剩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
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
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
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
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由消费者剩余可知: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
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
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
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需求曲线图),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
消费者剩余的定义阐述“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一、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区别
1、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其所购买的商品支付的最高金额(即支付意愿或心理价位)与按市场价格为其所购商品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比如,你原打算最多花6000
元去购买一部苹果手机(也即你对一部苹果手机的支付意愿是6000元,或者说你的心理价位是6000元),但是按照市场价格,用5888元就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这意味着你节省了112元,这节省下来的112元就是你购买一部苹果手机的消费者剩余,也是你从这次购买行为中获得的一种剩余满足
2、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按照产品的市场价格生产或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所实际得到的收入与生产者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所要求得到的最低收入之差。
比如,假定你是窗帘的生产者,现有一个客户向你订购一幅窗帘,你生产这幅窗帘的成本是1000元,所以你要求从这幅窗帘中所得到的最低收入不能少于1000元,否则你就不会生产。
你的客户按市场价为这幅窗帘向你支付了1200元,这意味着你从这幅窗帘中赚200。
消费者剩余相关资料
消费者剩余相关资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实际支付的价格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和经济利益。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市场价格进行。
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市场价格则是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实际交易价格。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是通过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来表示。
具体而言,消费者剩余等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异乘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在市场上获得的经济利益。
当消费者剩余较大时,意味着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非常满意,并且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它们。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消费者剩余的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需求曲线的形状和斜率会对消费者剩余产生影响。
需求曲线越陡峭,消费者剩余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消费者剩余越大。
其次,市场价格的高低也会对消费者剩余产生影响。
市场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市场价格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小。
此外,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也会对消费者剩余产生影响。
当需求弹性较高时,消费者剩余也相对较高。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衡量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福利水平,还可以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参考依据。
当消费者剩余较低时,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福利,例如减税或通过市场竞争来降低商品价格。
总之,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享受到的经济利益。
它的多少受到需求曲线形状、市场价格和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消费者剩余对于分析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福利和政府干预非常重要。
消费者剩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分析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福利和政府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实际支付的价格与其愿意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和经济利益。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中文名消费者剩余外文名consumer surplus应用学科经济学适用领域范围微观经济学概念编辑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
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
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
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
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由消费者剩余可知: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
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消费者剩余的积分表达式
消费者剩余的积分表达式
消费者剩余cs微分公式:CS=∫f(Q)dQ-P‘Q。
CS是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缩写consumerssurplus它代表了,每个消费者意愿支付价格(需求曲线对应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价格用P0表式。
P=F(Q).dQ是对Q微分,就是把Q分成无穷多份,取其一份。
F(Q)*dQ就是其中一份的面积,即其中一份的价钱总和,积分就是把这无穷多份加起来,就是你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
微分在数学中的定义:由函数B=f(A),得到A、B两个数集,在A中当dx靠近自己时,函数在dx处的极限叫作函数在dx处的微分,微分的中心思想是无穷分割。
微分是函数改变量的线性主要部分。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之一。
第六讲 经济剩余与帕累托效率
第六讲
经济剩余与帕累托效率
一、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等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消费者实 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消费者剩余=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实际支付的价格 • 例如,消费者买一件衣服,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也称支付意愿) 是300元,而通过讨价还价,实际支付的价格是100元,那么该消费 者买此件衣服的消费者剩余为200元。 • 消费者剩余表示了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带给消费者 的净收益。(购买不是被卖者剥削了,而是自己受益了。)
S P0 B 0 1 2 A
面积2,表示生产 者的生产成本 面积1,表示生产 者剩余
Q1
Q
• 供求均衡时的生产者剩余△P*EB的面积。
P
E P* B 0 Q*
生产者 剩余
D
Q
三、市场的经济剩余
• 市场的经济剩余等于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 市场剩余等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减去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市场的经济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 的价格)+(生产者得到的收入—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支付意愿—生产成本 等价交换,在西方经济学里,指消费者的出价与生产者的要价相等,从 而使交易实现。交易实现后,双方各获得净收益,实现双赢。
•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黄 油
G
A E
C B F
消费者剩余解释讲义.
• 需求函数为P=300-2Q,当价格为120元时 的消费者剩余是( D ) A.900; B.5400; C.5600; D.8100。 • 150-1/2P=Q • 经济学,当Q=200,P=60,消费者剩余为: CS=∫上端200下端0(100-0.2Q)dQ-PQ =4000
• 解:由题中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 Qd=15-0.5P,Qs=-5+0.5P • 由市场均衡的条件Qd=Qs,得15-0.5P=5+0.5P • 所以均衡价格P0=20,均衡交易量为Q0=5 • 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和供给价格弹 性系数分别为: • 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为:
• 一垄断厂商以常数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AC=MC=3生产。 该垄断者面临以下市场需求曲线:Q=30-P。 • (a)计算该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计算出 其利润为多少。 • (b)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该市场,两厂商形成古诺 (Cournot)竞争。记Q1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Q2为第二 个厂商的产量。现在市场需求函数为Q1+Q2=30-P。设 第一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仍为3,第二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6。 试求各厂商的反应曲线。 • (c)计算古诺均衡。求出市场价格和各厂商的利润。 • (d)为什么古诺竞争中两厂商的总产量比第一个厂商作 为垄断者时的产量要高?
• .假设:①只有A、B两个寡头垄断厂商出售同质且生产 成本为零的产品; • ②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d=240一10P,P以美元计; ⑧厂商A先进入市场, • 随之B进入。各厂商确定产量时认为另一厂商会保持产量 不变。试求: • (1)均衡时各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为多少? • (2)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相比,该产量和价格如何? • (3)各厂商取得利润若干?该利润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 时相比情况如何? • (4)如果再有一厂商进入该行业,则行业均衡产量和价格 会发生什么变化?如 • 果有更多厂商进入,情况又会怎样?
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衡量市场交易双方的福利水平。
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而生产者剩余则表示生产者通过出售商品所获得的收入与其为生产这种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
本文将探讨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一、消费者剩余的意义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享受到的福利超过其实际付出的价值的情况。
这种剩余形成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往往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的存在可以体现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和效率,即消费者的福利得到了提高。
消费者剩余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1. 经济效率: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意味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良好匹配,即商品的供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消费者剩余较高时,说明产品的价格低于其被消费者所评价的价值,市场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经济效率得到提高。
2. 消费者福利:消费者剩余可以被视为消费者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实现的经济利益。
当消费者剩余增加时,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也相应提高。
3. 价格敏感度:通过计算消费者剩余,可以得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
如果消费者剩余较高,说明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有较为敏感的反应,反之则相对较低。
二、小节论述: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需求曲线:首先,需要确定商品的需求曲线,即描述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随价格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意愿调查等方式获取。
2. 确定市场价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3. 确定消费者剩余:通过需求曲线和市场价格,可以得到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等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生产者剩余的意义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通过出售商品所获得的收入与其为生产这种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的存在体现了生产者在市场交易中所取得的经济利益。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与计算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与计算消费者剩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在市场交易中,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一个关键指标。
一、消费者剩余的定义消费者剩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假设某个人对一件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是100元,但他最终只花了70元来购买这件商品。
那么这个人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就是30元(100元 - 70元)。
这一部分未被支付的意愿,是他们对产品价值认知的一种体现,也是他们在交易中获得的经济利益。
在图形上,消费者剩余通常表现为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线之间封闭区域的面积。
当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时,消费者就会享受这种剩余。
因此,通过分析这一区域,就能更好地理解市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二、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消费者剩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图形法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利用供需曲线来进行图形化表达。
在一张供需图中,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价格。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向下倾斜,而供给曲线则是向上倾斜的。
在交点处确定市场均衡价格。
步骤:找到需求曲线和市场价格之间的交点,并绘制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在需求曲线上确定对应数量的上方区域,即为消费者剩余。
通过求出交点上方区域和水平线之间形成的三角形(或四边形)面积,可以计算出这一部分的数量。
例如,如果最高需求价为120元,均衡价为80元,销售数量为10,那么计算出的面积就是(120-80)*10/2=200。
2. 数量法对于一些较简单情况,你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公式来估算。
假设有一组数据,给出不同数量和相应价格,以表格形式展现这种关系。
例如: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找出每一件商品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并将这些剩余加总以得到总消费者剩余。
具体如:第一件商品:100 - 70 = 30第二件商品:90 - 70 = 20第三件商品:80 - 70 = 10第四件商品:70 - 70 = 0第五件商品:60 - 70 = -10 (这里可以看作是不满足消费者意愿)综上,合计得出的总消费者剩余将有助于反映整体市场状况和消费者福利。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与意义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与意义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实际支付的价格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与意义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评估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边际效用法和需求曲线法。
1. 边际效用法边际效用法是通过边际效用的变化来计算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他们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将有限的购买力分配给不同的商品或服务。
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边际效用的总和来计算,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总价格。
2. 需求曲线法需求曲线法是通过需求曲线来计算消费者剩余。
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关系的曲线。
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需求曲线下方的面积来计算,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总价格。
二、消费者剩余的意义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还可以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1. 衡量消费者福利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
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意味着消费者从购买商品或服务中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享受到了更多的福利。
通过计算消费者剩余,我们可以了解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评估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是否符合消费者的期望,从而为改善消费者福利提供参考依据。
2. 评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意味着市场供给超过了消费者需求,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分配资源,提高社会福利。
相反,如果消费者剩余减少,意味着市场供给不足,市场价格高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
如何计算消费者剩余
345比如说一个公司要发布一台新电视模型,他们在新模型上的花费越高,电视卖光的期望值就越低。
这是因为消费者已经在消费金额上做出了限制,要买更贵的电视,他们可能要放弃其他获能得利益更大的事情(杂货店、汽油、房贷等等)。
明白供给规律。
相反,供给规律意味着高价的产品或者服务就会带来更大的供给,关键是卖东西的人会想卖很多昂贵产品,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所以如果一种特定类型商品或者服务有利可图,生产商就会加速生产。
比如说母亲节前夕,郁金香会变得很贵,为了响应母亲节,种郁金香的农夫们就会投入更多的郁金香到母亲节这个活动中,他们会尽可能地生产更多的郁金香,来抓紧这个买高价的时机。
读懂供求几何图。
经济学家表示供给和需求的常用方法就是二维x/y 图线,通常把x 轴设定为Q ,市场上商品的数量,y 轴设定为P ,商品价格。
需求线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供给线是一条从左边底部至右边顶端的曲线。
供求曲线的交点是市场均衡的点,换句话来说,这个点就代表着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等同于消费者需要的数量。
明白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由于消费额外单位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带来的满意度的增长,一般而言,商品或者服务的边际效用是服从于递减规律的——换句话说,每个额外的消费单位都只会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少的利益。
最后商品或者服务的边际效用就会消失,对消费者来说,购买额外单位的产品就不值了。
比如说,一个消费者饥肠辘辘,她去餐厅点了一个30元的汉堡,吃完汉堡还是有点饿,所以她又点了一份30元的汉堡。
第二个汉堡的边际效用就比第一个低——它缓解饥饿的满意度比第一个汉堡更低,此时因为消费者已经吃饱了,她就不会再买第三个汉堡了,因此第三个汉堡对她来说没有边际效用。
[2][3]。
消费者剩余例题
消费者剩余例题【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意义2.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消费者剩余的应用实例4.消费者剩余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5.结论:总结消费者剩余的作用和意义正文【引言】在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额外价值。
简单来说,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对于理解市场行为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例题,详细介绍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额外价值。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减去实际市场价格。
用公式表示为:消费者剩余 = 需求价格 - 市场价格。
【消费者剩余的应用实例】假设某消费者在购买一支手机时,其需求价格为 6000 元,而市场价格为 5000 元。
那么,该消费者在购买这支手机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6000 - 5000 = 1000 元。
这意味着该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感受到了 1000 元的额外价值。
【消费者剩余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消费者剩余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
消费者剩余越大,说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获得的额外价值越多,从而消费者福利越高。
2.消费者剩余可以用于评估市场效率。
当市场价格低于需求价格时,消费者剩余为正,说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感受到了额外价值,市场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3.消费者剩余对企业定价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了解消费者剩余,企业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定价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结论】总之,消费者剩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额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计算公式有哪些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那么你对消费者剩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什么是消费者剩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
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
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
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
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由消费者剩余可知: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
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
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
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需求曲线图),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
消费者剩余的定义阐述“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
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一个叫“消费者剩余”;一个叫“生产者剩余”。
两者相加,叫“市场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注意事项第一,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
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定义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卖者的实际成本
产生原因
一是边际效用递减律,二是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经常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效用函数
“消费者剩余”是由马歇尔首先提出的。
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是这样来表示消费者剩余的:如图1,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DD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OQ`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DP`E的面积。
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剩余根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由于消费品先前各单位都要比最后的一单位具有更高的价值,消费者从先前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了效用剩余。
因此,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某一物品的购买中所得到的超过他们所为之支付的那部分额外效用。
可见,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消费者可以直接从购买到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效用。
效用函数可表述为:U=u(x)
其中x表示商品或服务,u表示效用函数。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等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所以消费者得到了“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因素垄断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
垄断不仅使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而且还涉及制造和竭力防止这类转移的成本。
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性损失。
这种福利损失也称无谓损失,是指实际收入的损失,或由于垄断、关税、配额或其他破坏所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
产业组织理论给出了垄断定价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的证明。
政府规制的影响
政府规制一般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偏离这一目标。
这主要是因为每一项规制措施出台的背后都是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奥尔森提出了著名的“集团规模”理论。
他认为,政府对某个产业的监管从设计到实施都首先从被监管对象的利益出发,并非从全民或公共利益出发。
依据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规制政策以牺牲大集团的利益为代价而保护小集团的利益。
斯蒂格勒提出“监管市场”理论,认为所有的监管安排同样由需求和供给决定。
政府对产业的监管调控进程往往为少数存在利益相关性的企业所左右。
他认为,经济管制主要不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有效和仁慈的反应,而是行业中的一部分厂商利用政府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努力。
peltzman(1976)认为,产业部门比消费者更有积极性去影响政府决策。
私人利益理论认为监管的存在是为了私人团体的利益,监管者本身也是自利的,他们在监管活动中会不断追求政治支持的最大化。
规
制俘虏理论认为,监管常常遭到被监管者的“捕获”,意即监管常常为被监管者的利益服务。
卡恩(kahn,1988)以美国交通规制为例,论证了规制机构越多导致规制效率越低的问题。
据波斯纳估计,政府用于民航业的管制成本一年大约占到该行业营业额的20%。
寻租的影响
寻租与消费者剩余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冯(fung)分析了“对人为剩余的寻求”,这部分剩余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消费者剩余,其二是生产者剩余(fung,1987)。
parente和prescott研究发现,如果要素提供者合作成为下游厂商的垄断供给者,使均衡产出是应用较差的技术以较低的效率实现,将使穷国相对更穷,而消除垄断权力会使相关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倍以上。
在转型时期,中国国有企业存在政企合一的特殊现象,政府、厂商和消费者三方满意的均衡点是找不到的,而几乎所有的成本都由消费者承担。
税收的影响
不合理的税制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超额负担问题是西方财政理论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杜标特(j. dupuit)在1844年的著作中已经进行了论述。
国际贸易和关税的影响
一个国家不一定能真正从贸易中受益。
一般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竞争,增加商品和服务的可选性,从而使消费者受益。
如果消费者从国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中得到的利益大于国内生产者所遭受的
损失,即国内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大于国内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那么进行贸易就是有利的(国内消费者剩余与国内生产者剩余是一对,国内消费者剩余与国外生产者剩余分属两个不同社会系统,根据前面的集群行动逻辑:子系统总是分割母系统,实现局部最优,排斥整体最优。
所以“进行贸易就是有利的”,实际上是有利于国际贸易多方中生产力水平最高的那一国家,对生产力低的国家只会造成市场的逐步萎缩。
)。
通过贸易自由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而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可以提高国内福利水平。
进口税变化对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损益均有影响。
brander和spencer开创了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的研究。
他们假设生产完全替代品的一本国企业与一个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则关税一般会提高本国福利。
但在配额下,政府把进口特许权发放给某些厂商,使其获取高额利润。
由于进口数量下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厂商超额利润与政府收入之和,从而出现净福利损失。
还有学者认为,在贸易政策中,关税设置本质上是损人利己的,它违背了帕累托标准,从而导致国际贸易整体上的效率损失。
产权制度的影响
产权制度对消费者剩余是有影响的。
诺思认为,国家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组织,它不可能超越各种社会利益集团而追求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始终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产权,“即使对历史和当代世界作一般的考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效率’的产权是常态而非偶然。
”在中国,企业产权扭曲度变动的福利效应与它
是否会导致恶性竞争定价有关。
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扭曲,使消费者行为约束弱化,消费者行为约束是“软约束”。
有人认为,没有理由认为,与私有产权相比,公有产权在资源配置方面一定是无效的。
一般情况下,私有产权的高效性主要表现为所有者剩余的最大化,但它往往会侵蚀资源的其他剩余,比如劳动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