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观念。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原子角度思考物质的组成,进而引出元素的概念。

2、新课讲授(1)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通过举例,如氧元素包括氧-16、氧-17、氧-18 等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都是 8,所以都属于氧元素。

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然后进行总结归纳。

(2)元素的分布介绍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展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通过图片或数据,让学生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3)元素符号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如一大二小。

让学生练习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氢(H)、氧(O)、碳(C)等。

解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如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以“O”为例,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4)元素周期表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横行(周期)和纵行(族)。

元素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元素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使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

(3)使学生掌握元素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元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 元素的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常见元素的实验操作和技能。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元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元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元素化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 讲授新课(1)讲解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分析元素的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

(3)介绍常见元素的实验操作和技能。

3. 实验教学(1)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回忆:以18号元素核外分析归纳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电子排布为例递增呈周期性变化①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归纳元素周期律②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实质新授:【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第3行。

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结、板书】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8页交流与讨论,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点评】以问题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概括总结】1周期,共2种元素短周期周期,共8种元素周期 3周期,共8种元素(七个横行) 4周期,共18种元素长周期周期,共18种元素6周期,共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点评】结合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知识,让学生填写并记住每个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有助于推断原子序数一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掌握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性质数据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2)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1)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本质原因。

(2)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合作。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差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提问学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知识讲解(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给出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列举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同周期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升高,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化合价相似。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设计1.课题:元素2.教学目标:理解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方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元素周期律的主要规律。

4.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适用性和特殊情况。

5.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

6.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形式,引出元素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概念讲解:讲解元素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引出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3)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周期律的主要规律及其适用性。

(4)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和特殊情况,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一些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

7.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二、说课稿模板1.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初中化学的课程——元素。

化学的基础是元素,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元素。

如何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如何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特点和适用性,这些都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家详细讲解本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方法;3.教学重难点(一)引入(2)提问:元素的定义是什么?元素有哪些分类方法?(3)引导思考:人类是否可以制造元素?(二)概念讲解(2)提问:元素是如何组成元素周期表的?(3)引导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哪些特点?为什么有元素周期律?(三)课堂探究(三)归纳总结(四)拓展应用(2)提问:元素在哪些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应该如何保护我们周围的元素?5.教学评价6.结束语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对元素相关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3. 元素的性质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分布规律。

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元素的关系。

2.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介绍元素的基本概念,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3. 学习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中的应用。

4. 探究元素的性质和分布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分布规律。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元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元素概念、性质和分布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的概念、性质、分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信息。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试剂,用于展示元素的性质和分布规律。

3. 准备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与元素相关的科学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3. 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初中化学3.3元素(第二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3.3元素(第二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主备教师日期2019.10.2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②能够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③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
②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实验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重点,用学生游戏以及有趣实验来突破难点。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实验用品:氦气、泡沫水、气球。

3.其他用品:元素周期表、元素符号卡片。

三、教学过程
外国人:What're these? 【过渡】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案例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三、教学设计思路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元素的知识又是认识物质组成的基础和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纽带。

因此,元素的知识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另外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接触了一些元素,但学到的相关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元素的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采取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教材图表和多媒体有机结合。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又没有任何实验,且学生也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可以参考。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实在学习元素、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基础上了解人体内元素的组成及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走进生活。

2.教学重点钙、碘、铁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分析挖掘教材知识价值体现化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解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存在形式。

2.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了解钙、碘、铁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㈡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学法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些与食品有关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很难把这些无生命的元素和化合物与生机盎然的生命体联系起来,因此建立这种联系,就是对所学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深化和发展,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

了解一些人体必须元素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正确理解元素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树立元素营养平衡的理念,补充和调节体内元素的平衡,对确保人类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说教法本节学习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均衡膳食三部分。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配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讨论钙、碘、铁等元素的重要作用,反思缺乏时会怎样,接着再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如何补钙、碘、铁及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1.开放式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材料,指导学生展开调查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设计教案

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设计教案

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欣赏与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分类;2.传统文化元素在绘画、音乐、戏曲和民俗中的应用;3.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解读和欣赏;4.个人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特征;2.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3.个人创作实践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个人独立创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分类1.引入:教师通过出示图片等方式,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讲授:讲解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竹石、龙凤等。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确立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元素在绘画、音乐、戏曲和民俗中的应用1.示范:教师通过展示经典作品和音乐片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元素在绘画、音乐、戏曲和民俗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传统文化元素在绘画、音乐、戏曲和民俗中的应用,如山水画中的青山、古琴音乐中的十二律等。

3.欣赏:学生观看传统绘画、戏曲和民俗表演,并欣赏传统音乐作品。

4.体验:学生分组进行小短剧表演,自由选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解读和欣赏1.讲解:教师讲解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和象征,并通过例子进行深入解读。

2.欣赏:学生欣赏名家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进行讨论和赏析。

3.个人创作: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感悟。

4.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元素教学微课程设计方案

元素教学微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元素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理解化学现象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本微课程以“元素”为主题,旨在通过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元素知识体系。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符号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用途4. 元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规律四、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水、氧气、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元素的概念及符号:通过PPT展示元素的概念及符号,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用途:介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元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元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元素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规律:讲解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规律,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3.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化学家,模拟化学实验,加深对元素知识的理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一节《元素》,主要介绍了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定义,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元素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示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元素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情境导入-概念解析-实例应用-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问题解决,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的构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原子或其组合构成的。

2. 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这些构成物质的原子进行分类和命名呢?引出“元素”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元素:解释元素的定义,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种类: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目前发现的元素种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

3. 元素的表示:通过元素符号进行教学,如氢(H)、氧(O)等,让学生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

4.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以水、氧气、碳等为例,讲解元素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能够列举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

2. 教学难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记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元素周期表卡片、常见元素的实物图片(如铁、铜、氢气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包含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3. 准备学生用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元素周期表卡片,便于记忆和练习。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列举几种常见元素名称。

2. 展示元素周期表,请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3. 引出课题:元素(二)新课教学1. 介绍元素定义,了解元素种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存在形式和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定义。

2.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元素符号,并讲解其书写规则和读法。

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读法。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等观点,并诠释周期表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教室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之间干系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3) 掌握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事物的能力。

(2) 通过建构元素的概念、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元素在宏观物质与微观微粒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书写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事物的化学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世界的能力,将宏观世界与微观微粒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但元素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的建构;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的建构;五、板书设计一、元素1、定义2、相互关系3、自然界中的元素二、元素符号1、书写方法2、意义六、教学反思1、本课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入,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以及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但元素不变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世界的能力,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通过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学习。

教师对学生恰当、准确的评价,起到了诊断和激励的作用。

课后学生调侃讲了一笑话,说我们要善待地球上的任何生物,说不准我们体内的元素就有之前死去的猪、牛、羊等生物中的元素,也说不准我们死后,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变成了猪、牛、羊等生物中的元素。

2、本堂课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在元素符号的意义、书写上学生们能认识到元素符号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中很难让学生将元素符号与英文字母之间建立完整的联系,这需要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来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用语和概念,能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元素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尚不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练习和指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自然的联系,但对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元素知识的能力。
2.利用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与元素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7.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符号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2.对于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入手,分析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符号表达及其分类方法。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和意义,并能够初步运用元素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如何将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图、元素符号卡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此外,还需布置好化学实验室,准备好必要的实验用品,以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实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让学生感知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 元素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释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理解不同元素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性。

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和规律。

同时,结合具体的元素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三、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