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总论[医药荟萃]

合集下载

2010年5年制血液病总论

2010年5年制血液病总论

形态学---类似小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BMM)
骨髓基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60-70%) 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脂肪细胞
BMM
细胞外基质 造血调控因子 血管及神经
非造血的成体干细胞
骨髓中细胞成份 造血干/祖细胞及各系列血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难以分离纯化) 基质细胞(概念差异): 成纤维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非造血成体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不等同于造血干细胞, 包含至少两 大类干细胞
Ⅴ 血液病的诊断
1、病史及体征标志: 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肝脾淋巴结肿 大及骨关节痛等 2、实验室检查: 形态学检查 骨髓涂片 (细胞学) leukemia, myeloma 骨髓活检(组织学) MDS,AA,myelofibrosis 淋巴结活检(组织学) lymphoma,lymphadenitis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desmin/actin/DAPI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3/albumin/DAPI
GFAP/MBP/DAPI
•Courtesy of Dr. Selim Kuci, Tübingen
CD133+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T cell B cell
NK cell Artery Muscle Lymphoid progenitor cell Eosinophil Monocyte
效应因子
Bcr-Abl ADP
P
P P P ATP P P P
信号转导
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机制
甲磺酸伊马替尼占 据了Abl激酶结构 域中的ATP结合位 点 这阻止了底物磷酸 化和信号转导 信号的缺失抑制了 增殖和存活

内科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内科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获得75%的治愈率。
近代血液学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与细胞学、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免疫 学、遗传学学科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些基 础前沿学科的进展对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治疗 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其他学科领 域的疾病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1)补充造血所需营养 2)刺激造血:细胞因子、雄性激素 3)脾切除 4)成分输血及抗生素的使用 5)过继免疫
4.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化疗、放疗、诱导分化、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免疫抑制、抗凝及溶栓治 疗
5.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6.靶向治疗: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的重要环节
血常规、血涂片、网织红细胞 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 淋巴结和肿块穿刺涂片、活检 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型、染色体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融合基因等) 凝血试验、溶血试验、各种红细胞酶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测定 免疫学检查:红细胞血型、免疫蛋白电泳等。 其他:骨扫描、骨髓显像、CT、MRI、PET等。
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从而治疗慢粒。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种可能根治血液恶性肿瘤的综 合性治疗方法。
原理:是去除异常造血组织、植入正常人造血干细 胞,重建造血及免疫系统
包括:异基因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基因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红素≤85.5μmmol/L 急性溶血性黄疸:中重度黄疸
(巩膜、皮肤) 有酱油样尿,贫血貌 伴寒战、高热、呕吐、腰痛 慢性溶血性黄疸:轻度或波动 性黄疸 伴贫血、肝脾大

血液病总论ppt课件

血液病总论ppt课件


G-6PD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 症等
异 常 血红蛋白异常
各种血红蛋白病
注:质量异常往往伴有数量异常
7
白细胞疾病
数量异常
减少 生分 消 成布 耗 减异 过 少常 多
增多 生释分 成放布 过加异 多速常
质量异常
良性
恶性
综惰 合性 征粒
细 胞
淋白 巴血 瘤病 等、
8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壁异常
代谢性 坏血病 、烟酸缺乏症 免疫损伤 过敏性紫癜
>100
>32
32—35
胞体大,中央 淡染区消失, 大卵圆形红细 胞
叶酸、维生素 B12 缺 乏 , 慢 性 肝病贫血等
30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红细胞 生成减

病因 功能障碍 原料缺乏
红细胞 寿命缩 短(溶
血性贫 血)
红细胞 丢失过

膜缺陷
酶缺陷
Hb 缺陷
红细胞以外 因素
急慢性出血
临床疾病
35
MCV MCH MCHC (fl) (pg) (% )
<80
<26
<32
红细胞形态
病因学
大小不等,以 小为主,中央 淡染区扩大
缺铁性贫血,慢 性病性贫血,海 洋性贫血
正细胞 正色素 性贫血
80— 100
26—32
32—35
大小均匀一致, 再生障碍性贫血,
形态正常
白 血病,急性
溶血,大出血
大细胞 性贫血
9
血液病的表现
贫血 出血 感染 浸润
10
血液病的特点
病种多, 少见病多。 临床表现单纯。 有关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多。 诊断对实验室检查依赖性强。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总论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总论
2019/1/18 16
2019/1/18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障 地中海贫血 急,慢性白血病 自身免疫病 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实体瘤
2019/1/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18
2019/1/18
19
五.进展和展望
• 从分子水平提示疾病发病机制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出血仅限于皮肤粘膜且较为轻微者,原则上无 需限制; 若血小板计数<50 ×109/L,应减少活动,增 加卧床休息时间; 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 ×109/L者,必须 绝对卧床休息,此时应警惕脑出血。
因活动时血压↑,血流加速,不利于止血
2)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 软食,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 忌刺激性食物 防止便秘 餐前后可用冷苏打漱口水含漱 过敏性紫癜者应避免过敏食物
通过哪种方式运输?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 白细胞(4.0-10.0) ×109/L 分类: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 白细胞(4.0-10.0) 作用:
9 ×10 /L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杀菌 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抗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变态反应
少量出血可用干棉球或1:1000肾上腺 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 促进血管收缩达到止血; 嘱病人不要用手抠鼻痂,可用液状石 蜡滴鼻,防止黏膜干裂出血; 出现严重时,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 鼻腔填塞,术后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 滴入。
④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预防与护理:
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和易致创伤的 运动;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关节腔出血者宜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位, 深部组织出血者要注意测量血肿范围,局 部冰袋冷敷,同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 出血停止后,改为热敷。

1231血液病总论(1)

1231血液病总论(1)
2000年以后,随着美罗华的引入,R-CHOP极大提高了DLBCL 的生存率,成为了DLBCL的治实疗用金文标档 准。
Fisher RI, et al. N Engl J Med 1993; 328:1002–6
2010年ASH会议MINT研究: 预后欠佳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提高疗效,提示6疗程的美罗华不够
• 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 新的免疫治疗对根除血液肿瘤可能有重要作用; • 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提倡整体治疗(total
therapy),提高整体生存率; • 多学科联合,跨学科、边缘学科的联合,将现代新
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 相信在未来10-20年血液(病)肿瘤的治疗将进入崭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H血e液m系a统to总lo论gy)
任汉云
实用文档
血液学的范畴
• 血液周流全身,联系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参 与新陈代谢及活性物质运输的作用;
• 血液中各种有形成分和血浆某些成分均发挥相应 作用;
• 某些器官和系统疾病也可影响血液系统本身; • 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相互协调维持机体的正常
0.0
0 24 48 72 96 120 0 24 48 72 96 120
Months
Months
1.0
94.8%
0.9
0.8
0.7
88.1%
0.6
0.5
0.4
0.3
0.2
0.1 p = 0.017
0.0
0 24 48 72 96 8 120
Months
实用文档
预后良好: IPI=0 且 无大包块
• 临床特点:少!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体 征,贫血、出血、感染等表现。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染色体、融合基因-白血病及淋巴瘤分型
影像诊疗 CT、PET-CT。
放射性核素检验 用于骨、淋巴瘤显像及红细胞破坏测定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第24页
血液病试验室检验项目繁多,怎样 选择,综合分析,全方面考虑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第25页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
普通治疗 去除病因 保持正常血液成份及其功效 去除异常血液成份和抑制异常功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缺铁性贫 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分类以下: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第17页
血液系统疾病
红细胞疾病 缺铁性贫血、溶贫、大细胞贫血、真红
粒细胞疾病 粒缺、类白血病、惰性白细胞综合征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恶组、传单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M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第32页
血液学进展和主要性
18世纪发觉血细胞,20世纪初发觉红细胞血型 1936年人工生产放射性核素32P 1948年应用化学药品治疗淋巴瘤等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研究 用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 白细胞抗原(HLA)研究 重组DNA技术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第33页
血液学进展和主要性
第22页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方法
2.其它试验室检验:
出血性疾病检验
—BT、TT、PT、Fib,APTT,判断各种凝血异常疾 病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了解plt功效
溶血性疾病检验
—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Rous试验, 尿潜血(血管内溶血)
—酸溶血、蔗糖溶血试验(PNH)
—渗透脆性试验(遗传球)
2.淋巴器官造血 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再分 化出T、B淋巴祖细胞胞随血流迁移。B淋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 T淋巴祖细胞至胸腺发育成熟。 3.髓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贫血,肝 脾恢复造血功效,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脂肪及胃肠道。

血液病总论

血液病总论
血液病学
Hematology
第一讲:血液病总论
血液病的一般概念
造血系统:包括:血液及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 : 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 胞造血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组织,骨髓是出 生后主要的造血部位)
血液病:原发于造血系统或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 病,称为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简称血液病。
低热、多汗、毛发干枯、脱发、皮肤粗
其它 糙等
贫血的诊断 步骤(一)
确定贫血的存在及程度
贫血的诊断 步骤(二)
病史及体格检查
血象检查 明确贫血的 类型及病因 骨髓象检查 铁代谢的检测 Coomb’s test Ham’s test . Hb 电泳等 红细胞形态 网织红细胞计数 其它血细胞成分
其他检查
血液病的分类
红细胞疾病 粒细胞疾病 单核和巨噬细胞疾病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造血干细胞疾病 脾功能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血液病的诊断
与其它系统疾病一样,血液病的诊断也遵 循于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三步曲,但 其对实验室检查的依赖性更强,尤其是造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约80%的血液病 可以而且必需通过造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 术进行确诊。
造血干细胞 Hemapoietic Stem Cell(HSC)
• 概念:是一种组织定向的多能干细胞,由胚胎干 细胞分化而来。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始 细胞。 • 功能:自我复制能力、分化能力。通过不对称分 裂,能够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同时保持数量不变 形成动态平衡。 • 分布:胎肝、脐血 骨髓、外周血。骨髓中占有 核细胞的1%,外周血为0.05%。 • 识别特征 表面抗原为 CD34+ 、 CD38- 、 CD33- 、 HLA-DR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风书苑
7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肝脾不再造血,但 仍有造血潜力,是病态时髓外造 血的部位。成人造血主要在中轴 骨的骨髓腔中,及股骨、肱骨头。 造血部位可高度扩大,尤其是婴 幼儿。
胎肝输注治疗:选用胎龄四至五月为最佳
谷风书苑
8
3.骨髓
1) 骨髓内有大量神经、血管、无淋巴管 骨髓内15%为骨小梁、85% 为骨髓 骨髓细胞有两大类:
• 体液因子释放因子影响分化细胞及血窦壁 神经、血管因素影响血窦壁以利细胞进入血 窦血流
谷风书苑
15
(4) 总之,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需有正常的: 造血干(祖)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节基质 必须的造血原料
谷风书苑
16
三、血液病学涉及病种:
谷风书苑
17
1. 病种:
红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膜缺陷 酶缺陷 血红蛋白异常
谷风书苑
12
造血细胞因子:
糖蛋白,多肽生长因子,基因多 位于第 5 及 7 号染色体长臂;大部分来自激活的
T淋巴细胞(产 IL3、GM-CSF 等); 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产 IL3 以外的许多造血生长因子,NK 细 胞(产 TNF ),单核-巨噬细胞(产 IL1、TNF)。
谷风书苑
肝病时的血液血异常 肾性贫血及其它异常 AIDS的血液学改变 外科、妇产科的血液学问题
输血医学: 骨髓移植:
谷风书苑
21
2. 明确几个概念:
1) 血液学异常及血液病不是少见病:
如贫血 营养性贫血:两岁以下发病率可 达 50%
孕妇可达 30% 血红蛋白病:某些地区、民族达 10-30% 山西人群普查:16.6%有贫血 PUMC (1981) 住院病人 12.7% 有贫血
血液病总论
谷风书苑
1
一、血液病学的研究范围
• 一切先天或后天发生的血细胞或/及造血 组织(器官)和有关血液成分,在数量 和/或质量上的异常。
• 血液成分:指与凝血有关的蛋白、免疫 球蛋白等
谷风书苑
2
• 数量异常:减少:单系、多系; 干(祖)细胞、成熟细胞; 生成不足,消耗过多。 增多:良性(反应性)、恶 性(肿瘤性);增殖、堆积。
谷风书苑
18
红细胞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白细胞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缺乏 白细胞增多:如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 恶性血液病: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谷风书苑
19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少、血友病等
高凝状态,高血栓形成倾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谷风书苑
20
非原发于血液病的血液学异常:
谷风书苑
5
2. 造血组织(器官):
一切与血细胞生成 有关的组织(器 官):骨髓、肝脾、胸腺、淋巴结
谷风书苑
6
不同时期的造血部位:
胚胎:卵黄囊:最早胚期造血,很短时 期后消失,产早期造血细胞。
胎儿期:一切网织内皮细胞系统
肝:第三个月中开始,第七个月 渐少,产各种血细胞
脾:第三至六个月开始,出生时 达高峰
谷风书苑
25
四、血液病的诊断
谷风书苑
26
1. 一些表现要疑有血液病:(反映血细胞
数量、造血组织增减)
1) 苍白:缺乏血色,注意光线,观察部位, 原有肤色,其它影响因 素。(HB <100g/L常可察见)
谷风书苑
24
全国白血病年发病率
2.37/10 万
全国再障年发病率
0.75/10 万
部分地区血有病患病率
3/10万
哈医大 1982~1983 年儿科贫血 1180 例
缺铁性贫血
24.6%
再障
0.75%
急性白血病
7.5%
要纠正“血液病是少见病”,“血液病预后不
良”,“血液病难治”等一概而论的模糊认识。
状纤维(Reticulin) 骨髓中的造血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构成网,造 血细胞经纤维粘连蛋白结合于网及组织巨噬细胞、T细胞 等。造血组织与血窦分开,有间隙相通。
谷风书苑
11
பைடு நூலகம்
(2) 造血调节因子:
刺激、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如:GM-CSF、IL-3、IL-2、 血小板生成素
TCGF、BCGF、BCDF BPA、EPO 抑制:如:g 干扰素、TNF (±) TGF1b (±)(抑制增殖、促进 分化)、
基质细胞: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脂肪细胞 巨噬细胞
造血细胞:
谷风书苑
9
2) 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造血细胞 的谱系:见图 造血干(祖〕细胞向后代细胞发育时 的特性演变:见表
谷风书苑
10
3) 骨髓造血功能的调节:
(1) 造血微环境:
血管
神经 基质细胞:分泌造血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影响造血
细胞的增殖、分化、释放 结缔组织基质物质:如氨基聚糖、纤维粘连蛋白、网
120天 7~10天 6~12小时 B细胞寿命短; T细胞一种活数天, 另一种数月、数年
5×104/ml 血 2×104/ml 血 2×104/ml 血

谷风书苑
4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先 PMN 减少,Plt 继之,贫 血最后。淋巴细胞不少
骨髓造血平时每日产量:
RBC 2.5 亿/d 粒细胞 1.0 亿/d 血小板 2.5 亿/d 髓造血潜力:可增加 5 至 10 倍,随年龄减低 一个原红细胞经 5 天变成 8 个网织红细胞 一个原粒细胞10天变成18至26个杆状核粒 细胞
• 质量异常:结构、功能:RBC、WBC、Plt凝 血因子、免疫球蛋白。
• 血液学按研究的侧重,又可再分为:临床血液 学(血液病学)、实验血液学
谷风书苑
3
二、造血组织及造血调节
1.为什么要不断造血:
血细胞寿命及维持正常水平每天需补充量
寿命(生存期) 每天需补充量(新生成)量
细胞 血红小板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谷风书苑
22
2) 许多血液学异常是由于营养、药物、毒 素、环境因素、感染、其他疾病等所致。 去除病因后,血液学异常可恢复正常
谷风书苑
23
3) 大多数血液学异常是良性的可治的,轻 者都在门诊处理,治愈后不再来。疑难 病人复诊率高,显得多见,住院者多为 重症,预后差住院病种分布不能代表实 际发病率的差别。
13
主要作用方式:旁分泌,近距离作用。通过靶细 胞上相应受体。
信息传递:酶的活化核 增殖、分化 另有自分泌、激素等远近、正负调 控。
谷风书苑
14
(3) 骨髓细胞从造血部位向血窦的释放:
• 在造血生长因影响下,不成熟细胞在成熟过程 中发生生物物理改变,以利释放,如红细胞脱 核,红细胞丢失纤维粘连蛋白受体而减少粘着 性,以便脱离网架而穿透孔隙进入血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