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df2087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7.png)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公共关系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公共关系“客观”报道要以诚实、及时、全面、实事求是
为主,报道真实准确,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观众的权利。
2.完整性原则:公共关系在报道上要尽可能地披露完整信息,以使公众准确了解相关事件,有充分的机会依据全部信息做出客观判断。
3.权威性原则:公共关系在报道时要充分阐述权威,依据权威观点报道,以避免传达模糊真相,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上。
4.实质性原则:公共关系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实质内容上,重大事件要报双方真实意见,全面反映争论的焦点及解决办法。
5.重视技术的原则:公共关系要重视技术,制订准确、实用的报道准则和程序,确保公共关系素质提高。
二、策略实施
1.文化创新:公共关系要不断创新,报道方式要跟上当下社会发展的步伐,把科学、文化、思想等新要素融入报道的创作方法,充分挖掘公
共关系的效力。
2.营销协调:公共关系要优化与营销策略的协调,综合组织,从而达到最佳的报道效果。
3.广泛反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反馈,以了解大众对报道的看法,及时将公众考虑到报道内容之中,做到有效互动。
4.及时反应:要及时反应,不断提升敏捷应对性,在社会关注此前和报道此后,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反馈给大众。
5.建立品牌:要建立恰当的品牌认识,在真实的报道内容之上,积极有效的传播公司文化、表达企业形象,增强报道传播效果,引导大众建立正确的认知。
公共关系学之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公共关系学之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5374b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1.png)
公共关系学之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一、公共关系的职能1. 传播与宣传:公共关系的首要职能是传播组织的信息和宣传组织的形象。
通过有效的传播和宣传,公众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特点,从而建立信任和共鸣。
2. 维护与建立关系:公共关系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维护和建立与公众的良好关系。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开展公益事业、回应公众关切、解决社会问题等方式,组织可以与公众建立稳固、互信的关系。
3. 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的职能还包括危机管理。
组织在面临危机时,需要及时、透明地公布信息,积极应对挑战,采取合适的措施解决问题,以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缓解危机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并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
4. 制定和实施公共关系策略:公共关系专业人士需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情境,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公共关系策略。
这包括确定目标受众、制定信息传播计划、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评估和监测效果等。
5. 建立和维护媒体关系:公共关系专业人士需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新闻稿、举办新闻发布会、接受采访等方式,为组织争取媒体曝光机会,传播正面信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并及时回应媒体关注和报道。
二、公共关系的原则1. 诚信原则:公共关系活动应以诚信为基础。
组织在传播信息和开展活动时,应准确、真实地反映事实,不制造虚假信息,不误导公众,以建立可靠的信任基础。
2. 公平原则:公共关系的活动应公正、公平,对待各方利益相关者时应平等对待。
组织需要考虑并尊重各方利益,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促进和谐与共赢。
3. 双向沟通原则:公共关系的核心在于通过双向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关系。
组织需要倾听公众的声音和关切,及时回应公众的反馈,建立互信和共鸣,实现双赢。
4. 持续性原则:公共关系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
组织需要持续地与公众保持联系,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建立长久的关系,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地位。
5. 效果评估原则:公共关系活动必须通过评估和监测来确定其效果和价值。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14644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b.png)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一、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一)目的明确原则公关传播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传播,它的总目标是树立、改善组织形象,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获得各界的支持。
公关传播根据传播效果四层次理论,可分为四种:1、引起公众注意2、诱发公众兴趣3、取得公众的肯定态度4、促发公众的支持行为(二)双向沟通原则双向沟通原则是指传播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解的信息互助原则。
具体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沟通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二是沟通双方互为角色;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并有所交流。
组织与公众的沟通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创造沟通的共识区域2、具备反馈意识(三)平衡理论原则1、A—A式平行沟通公关传播就是要创造A—A式的平行沟通的环境,即双方均以成人状态参与沟通,并随时注意公众反应,不断调节使其保持在A—A状态之中。
这种方法就是以个人心态的平衡去引导、建立双方关系的平衡。
2、情感沟通情感是形成态度的重要条件,平衡理论要求在沟通中诉诸情感,通过情感互动和思想交流,产生接近与认同,达到态度的一致和关系的平衡。
公关传播追求组织与公众之间态度、感情的一致和关系的平衡。
(四)有效沟通原则公共传播追求的是有效沟通,即通过沟通使公众理解、喜爱、支持组织。
影响与公众有效沟通的因素有:1、信息的真实性与信息量的大小2、传播者的方式与态度3、传播内容的制作技巧与传播渠道的畅通(五)沟通的七个“C”原则1、可信赖性2、一致性3、内容4、明确性5、持续性与连贯性6、渠道7、被沟通者的接受能力二、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一)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报纸、刊物、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其中,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是新闻媒介。
1、印刷媒介印刷媒介是指将文字、图片等书面语言、符号印刷在纸张上以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
2、电子媒介电子媒介是使用电子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发出声音、图像节目,受者要借助接收机接收的大众传播媒介。
近二三十年来,电子媒介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受众越来越多。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理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99bc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b.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如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
其目的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增强公众对该组织的认知和信任度,并最终实现共赢的目标。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关系传播要以公众为中心。
公众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们对组织的认知和态度决定了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因此,公共关系传播应该注重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关切,倾听他们的声音,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回应他们的关注,使公众与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其次,公共关系传播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公众对组织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公共关系传播要坚持真实的原则,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不隐瞒不回避,不发布虚假信息,不刻意掩盖问题,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及时公开组织的工作、形象和决策过程,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
再次,公共关系传播要注重建立和维护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双向的互动和沟通的关系。
组织应该与公众互相理解和尊重,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应该重视与公众的互动,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待,回应公众的关注和疑虑,及时解决公众的问题,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公共关系传播要注重策略和计划的设计。
公共关系传播不仅是一种技巧和手段,更是一种策略和计划。
组织在实施公共关系传播时,应该根据组织的目标、情境和资源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公关策略和计划,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施和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
公共关系传播的策略和计划要紧紧围绕组织的形象和声誉进行,注重营造和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最后,公共关系传播要注重创新和学习。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学习,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
组织应该关注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变化,抓住传播的新机遇,灵活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与公众进行多元化的互动和沟通。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与原则PPT(21张)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与原则PPT(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3f6150401711cc7931b716b5.png)
7.1 公共关系传播的概述
5W理论——拉斯韦尔
(单向直线传播模式)1948年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加入了反馈系统 )
美国大众传播学权威奥斯古德和施拉姆提出的控制 论传播模式:传播者→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 者。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7.1.2 传播的种类
从发信者角度分类,包括:个体自身的传播、人际传播、小团体 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和国际传播。 从收信者角度分类,包括: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 从信息内容角度分类,包括:认识层次的传播、情感层次的传播 和行为层次的传播。 从传播渠道角度分类,包括: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 从传播效果角度分类,包括:无效传播与有效传播。 从信息反馈角度分类,包括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
要有良好的传播者条件。 要有最好的信息条件。 要注意团体的影响。
7.2.1 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
7.2.1.1 印刷媒介
印刷媒介是指将文字、图片等书面语言、符号印刷 在纸张上以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报纸 与期刊(杂志) 。 特点:容量较大,可做较详尽、深入的报道。它易 于保留、查找,便于读者选择阅读;它的价格比较 便宜, 缺点:时效较差,要求接收者具有在相当的文化水 平,加之人迹罕至之处难以定期送,使相当的社会 人口不能成为它的受者。
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 类
依据传播主体分类
个体传播 组织传播 公众传播 对内传播 对外传播 其它传播媒介
1、基本传播媒介 (1)语言
(2)体语
(3)文字
(4)图像
(5)实物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115b8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4.png)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引言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合作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公共关系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还可以增强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然而,要想在公共关系中取得成功,需要遵循一些传播原则。
本文将介绍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原则。
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原则在公共关系传播中,以下原则被广泛认可并被组织在实践中采用。
1. 双向传播原则双向传播原则是公共关系传播的核心。
传统上,公共关系传播是单向的,组织向公众传递信息,而公众对信息的反馈被忽视。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公众现在可以更加方便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因此,公共关系传播应该是双向的,组织需要与公众进行积极的对话和交流。
只有通过双向传播,组织才能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反馈,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2. 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公共关系传播中的重要原则。
组织应该保持透明,并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通过透明的传播,组织表达了对公众的尊重和信任,增加了公众对组织的信心和支持。
如果组织对信息保持不透明,会引起公众的质疑和不信任,进而伤害组织形象。
3.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强调组织在传播中的一致性。
组织应该确保在各种渠道和平台上传播一致的信息。
一致性不仅包括传递相同的信息内容,还包括传递相同的信息风格和语气。
通过一致的传播,组织可以强化信息的可信度,并避免因传播不一致而引起公众的困惑和不满。
4. 客户化原则公共关系传播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客户化。
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相应的信息定制。
客户化可以让受众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重视,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5. 持续性原则公共关系传播需要持续进行。
组织不能只在特定的时期或事件中进行传播,而应该将传播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进行。
持续的传播可以建立起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信任。
结论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对于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和维护良好的形象非常重要。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15a78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5.png)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公共关系的传播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你看啊,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得把握好方向,可不能瞎转悠。
传播信息就像是给朋友们递小纸条,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要是你写得模模糊糊的,那别人咋能看懂呢?就好比你跟人说个事儿,说了半天人家还云里雾里的,那能行不?所以呀,咱得把信息传达得明明白白的。
真实性那更是重中之重啦!你可不能说假话骗人呀,这就像是走路不能走歪路一样。
一旦被发现说了假话,那可就糟糕啦,就像脸上被贴了个“不诚实”的标签,撕都撕不下来呢!大家都喜欢和诚实可靠的人打交道,公共关系传播也是这个理儿。
双向交流就像两个人聊天,不能光是你一个人在那呱呱说,也得听听人家说啥呀。
你得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只顾着自己夸夸其谈。
就好像打乒乓球,有来有回才有意思嘛,要是你一个人在那发球,谁跟你玩呀!而且呀,咱还得注重情感的传递呢!别老是冷冰冰地传达信息,要带着点热情和温度。
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人心呀!如果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那多无趣呀,谁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呢?还有呀,时机也很重要哦!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别错过了好时机。
比如说发布一个重要消息,你得选个大家都关注的时候,不然谁会注意到呀。
这就像你想在舞台上表演,总得选个灯光最亮的时候上去吧。
另外呢,一致性也不能忘。
不能今天说东,明天说西,让人摸不着头脑。
得有个一贯的风格和态度,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得稳定呀。
不然别人会觉得你不靠谱,一会儿一个样。
你想想看,要是一个公司一会儿说自己的产品天下第一,一会儿又说其实也有不足之处,那消费者会怎么想?肯定会觉得这公司不靠谱呀!所以呀,公共关系的传播真的很重要,得好好把握这些原则。
总之呢,公共关系的传播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我们都是演员。
我们要用真诚、真实、热情和智慧,把这场演出演好,让观众们都喜欢我们,都愿意和我们打交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立足,才能让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呀!。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1a13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e.png)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包括组织、公众和媒体。
1. 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组织需要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外部关系,与公众建立信任,提供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
组织还需要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利益,进行有效的公共参与和社会责任实践。
2. 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对象。
公众包括组织的消费者、利益相关者、政府、员工等各种群体。
公众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和利益,公共关系需要通过了解和满足公众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关系。
3. 媒体:媒体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和传播渠道。
媒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广告媒体等各种渠道。
公共关系通过媒体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影响舆论。
在与媒体的互动中,公共关系需要维护好媒体关系,提供准确、及时、积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
公共关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双向对话:公共关系需要建立双向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倾听公众声音,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传达组织的信息和立场。
2. 诚信和透明:公共关系需要建立诚信和透明的形象,真实、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避免误导和隐瞒。
3. 社会责任:公共关系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公众利益,积极回应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4. 个性化定制:公共关系需要根据不同公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和传播。
5. 危机管理:公共关系需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预见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
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
![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ebd29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4.png)
第六章 公众的特点与心理
目标公众分析 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媒介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股东关系、名流关系、国际公众关系 公众心理研究 公众心理的含义及特点 、公众角色心理、公众群体心理、知觉心理 、需要心理 、态度心理 、社会流行和流言 、心理的认知
第七章 公共关系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特点与选择 特点 、社会功能 、几种传播媒介利弊分析 、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二、 新闻与公关广告 新闻稿 ;公关广告的类型 1组织广告 2祝贺 3响应 4公益 5征求广告 三、新闻发布 举办新闻发布会 、策划媒介事件 、 四、 组织传播 主办内部刊物 、制作视听材料 、写作宣传材料 五、 网络传播 性质及其特点 、职能 、操作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
”
收集信息
产品形象、组织形象、政府、媒介、竞争对手市场、内部公众信息
咨询决策
3
对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评估与咨询、公众心理的分析预测与咨询
4
传播沟通
企业初创时期 ;发展困难时期;顺利发展时期;形象受损时期
教育引导
重视本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在员工中开展公关知识培训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功能
第十二章 行业公共关系
企业公共关系
01
企业名牌战略 、整合营销策略 、CS战略
02
政府公共关系
03
必要性 、特点 、具体工作
04
事业团体组织的公共关系
05
一般特征 、目标 、工作
06
作业:P446 问答题 4.8.10
07
举办会议 成功会议的先决条件 、准备 、主持及其技巧
作业:P343
第十章 公共关系与CI设计
”
CI导入程序
公共关系传播的名词解释规律是怎么样的
![公共关系传播的名词解释规律是怎么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389c61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2.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名词解释|规律是怎么样的公共关系传播的名词解释:公共关系传播,是指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借助传播的方式,所开展的传播活动及其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组织主体与公众客体之间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和信息交流的过程。
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1948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补充提出了传播过程五因素的公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个公式描述的虽然是单向传播现象,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传播过程的简易的模式。
因为其中包含了构成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向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它经历了由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全过程,因此,也应当包含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
对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播五要素稍加改变,就形成了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传播者、公共关系传播内容、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目标公众以及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一)公共关系传播者公共关系传播者是组织信息的采集、发布者,是代表组织行使传播职能的人。
在我国政治组织中,该角色一般由党和国家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发布人以及各级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部门担任(在其他一些国家还包括政府中的公共关系人员);在各种福利组织和赢利性组织中,该角色由组织内部的宣传部门、公共关系部门或宣传人员、公共关系人员担任。
公共关系传播者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因为它是构成传播过程的主导因素。
在协调公众关系、改善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在树立自身形象、提高信誉的过程中,在沟通内外联系、谋求支持与合作的过程中,公共关系传播者居于主动地位,起着控制者与组织者的作用。
它的任务,是将外部的信息传达给组织内部公众,将有关组织的信息发布出去,传递到目标公众那里。
(二)公共关系传播内容公共关系传播内容是指传播者发出的有关组织的所有信息。
它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两类:一类是告知性内容,即向公众介绍有关组织的情况:它的目标、宗旨、方针、经营思想、产品和服务质量等等。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76da6fa5901020206409c82.png)
地 址:···· 个人邮箱: ····@
工作经历总结:非常热爱市场销售工作,有着十分饱满的创业激情。在多年的市场销售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包 括:渠道的建设与维护、区域市场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新品上市、销售团队的培训与激励等。先后负责过东莞中域系 统、深圳国美、顺电、苏宁、易天、恒波、协亨、宇讯达等大系统直供,惠州电信实业、深圳恒生等经销商的管理以 及惠州移动、河源移动手机捆绑业务的跟进。能团结自己的同事一起取得优异的销售业绩。能长期出差驻外。
☆ 说服的方式:
引起注意 ;使说服的信息适合于对方 ;使对方认识到说服信息对他有 利无害;促使对方采取行动。
14
公众心理分析
☆知 觉
☆ 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
☆ 气质与性格 ☆ 潜意识理解
A、———————————— B、—————————— C、———————————
哪条线最短?
15
信息:理智与情感
11
说服者:信息源、信息编码者
☆ 亚里士多德认为,信息发送者应该给对方以可信赖的印象;
传播学者霍夫兰,也对说服者本人的条件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
☆ 声誉的最为主要的成分 包括专业权威度(expertness)和值
得信赖度(trustworthness),即专门的知识(或者是专家身份) 以及超然的态度(也就是不是靠说服别人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后来又有学者将之总结为四个因素:值得信赖、专业性或能力、 活力和客观性 。
2
对于个体而言,传播有什么意义? 对于社会组织尤其是政府而言,传播有什么意义? 对于国家而言,传播有什么意义? 你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政府的传播活动? 什么是传播???
33.1 传播和信息31.1 传播的内涵、类型及模型
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ion , 源自拉丁语 communis 。中文 “传播”一词,较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宜传播天下,咸使 知闻”。英文communication,国内一般有三种翻译方法:传播、 交流、沟通。对于传播的解释,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共享说、 劝服说、互动说。关于传播的类型,也有很多分类方法,例如 “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一般而言,所谓的传 播是指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者观点有计划的与公众 进行交流的活动。从公关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传播还是沟通,就 是一个信息交流、观念传授和使自己被别人了解的过程。
公共关系有哪些原理
![公共关系有哪些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aec1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0.png)
公共关系有哪些原理
公共关系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方式,其中涵盖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关系原理。
1. 双赢原则:公共关系要追求双方互利共赢的结果,不仅要满足组织的需求,还要满足公众利益。
2. 公正原则:公共关系要建立在公正、透明和诚信的基础上,共同维护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3. 对话原则:公共关系强调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要关注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增进相互理解和共识。
4. 客观性原则:公共关系要准确地传递信息,注重事实和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导和夸大宣传。
5. 定制化原则:公共关系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定制信息和传播策略,以确保信息的效果和有效性。
6. 持续性原则:公共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不仅仅是单次的传播活动。
7. 社会责任原则:公共关系要承担起组织对社会的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提供积极的社会影响。
8. 效果评估原则:公共关系要进行评估和监测,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评估传播效果和公众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传播策略。
以上原则是公共关系中常见的一些原理,用于指导公共关系活动的实践及传播策略。
公共关系六大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六大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4651a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9.png)
公共关系六大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的六大基本原则是指公共关系活动中普遍适用的基本
原则,它们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一致性、连贯性和可信性。
首先,真实性是指公共关系活动应该基于真实的信息和事实,
不得散布虚假信息,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使公众和媒体对信息的真
实性产生信任感。
其次,客观性是指公共关系活动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各种信息,不偏不倚地传递信息,避免片面或主观的态度和观点,确保信息传
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三,及时性是指公共关系活动应该及时地传递信息,对于重
大事件和突发情况要及时向公众和媒体发布信息,以满足公众对信
息的迫切需求。
第四,一致性是指公共关系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应该一致,避免
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保持信息传播的一致性,从而增强公众对信
息的信任。
第五,连贯性是指公共关系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应该连贯,不应
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要保持信息传播的连贯性,使公众对信息的
理解更加清晰。
最后,可信性是指公共关系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应该具有可信度,公众和媒体对信息来源和内容产生信任,从而增强公众对信息的接
受和认可。
这六大基本原则构成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准则,遵循这些原
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增强组织形象,提升公众信任度,
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关系的宗旨和目标。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ab5a179bdaef5ef7ba0d3cb4.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
基本要素: 信源和信宿;信息;媒介;信道;反馈 隐含要素: 时空环境;心理因素;文化背景,信誉意识
思考:
我们收听广播就是一个传播过程,也具备以 上各要素,请分别找出来。
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
1、双向性; 2、共享性; 3、快速性; 4、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形式
(一)按照传播的主体与客体,可以分为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二)以传播信息的流程划分,公共关系传播可分 为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平行传播
(三)从传播的方法上划分,可分为口头传播和书 面传播
(四)按信息接受者地位变化划分,可分为单向传 播和双向传播 (五)按传播途径划分,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 播
课本63页的案例,“柯达建议制度”
三、 几种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优点
书报杂志 等印刷品 媒介
⑴ 时空性强; ⑵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⑶ 储存性能好; ⑷ 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⑴ 传播迅速; ⑵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⑶ 不受空间限制; ⑷ 与工作不易发生冲突。 ⑴ 真实感强; ⑵ 娱乐性、艺术性强; ⑶ 观众多,影响大。
主持人使用非语言符号应慎重,避免产生负面 作用。首先,应掌握受众的心理特征,在采用这 些符号时,务必赋予它们以明确的含义,力求简 洁通俗,使其能为受众所正确理解和接受。还要 时时保持真实、准确、自省的主导意识,注意自 我控制,应该做到“理智大于感情”。惟如此, 才能营造一种均衡、自然而和谐的节目气氛。而 有些主持人推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理 论”,认为主持人全身心投入“体验”节目的内 容、氛围和情感中去,就会有利于节目的特定气 氛的营造。其实不然。因为“体验理论”是为戏 剧表演服务的,特点是“情感大于理智”,如主 持人将其运用到节目中去,就会显得过“火”, 缺乏对节目整体基调的把握。
《公共关系:如何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
![《公共关系:如何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efbdde8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2.png)
《公共关系:如何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公共关系是企业或组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和沟通的过程,包括媒体、政府、消费者、员工等各方面的关系。
公共关系的目的在于维护企业或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业务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
要进行良好的公共关系和传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建立积极的形象和声誉建立积极的形象和声誉是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企业或组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品牌形象宣传、社会责任履行、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让消费者、员工和社会公众对其有良好的印象和信任感。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或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合作和客户。
2.透明、诚实和互动交流透明、诚实和互动交流是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的重要原则。
企业或组织需要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回答他们的问题和关注点,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这样可以建立更加稳固的信任关系,减少误解和负面情绪,增强合作和共赢的可能性。
3.多元化、精准和创新的传播方式多元化、精准和创新的传播方式是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的必要手段。
企业或组织需要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和内容,如媒体报道、公关活动、社交媒体、博客和微信等。
还要关注传播效果和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创新和差异化的传播方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话题,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4.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是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的重要方面。
企业或组织需要提前预测、识别和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建立危机预警和应急预案,及时发现、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
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公关策略,可以直接影响企业或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对业务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5.持续、长远和细致的管理持续、长远和细致的管理是维护良好公共关系和传播的必要条件。
企业或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共关系管理机制和团队,定期进行公共关系和传播的评估和调整。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及媒介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及媒介](https://img.taocdn.com/s3/m/492e6ce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f.png)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公共关系学
(2)电子类大众传媒 电子类大众传媒主要指依靠电子技术,以电波或导线来传播声音、文字、图像、色彩,运用专
门的电器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的广播、电视等媒介。
广播 1)生动形象,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社会适应面广。 2)简便快捷,传播速度快,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3)受时间和播出顺序的限制,听众无法自由选择。信息效果稍纵即逝,难以把握。 4)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图像、色彩。 电视 1)电视集文字、声音、图像三种媒介之优势,时效性强,逼真。 2)电视的娱乐功能非常突出。 3)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接收均需昂贵的设备,成本较高。 电视传播也有时间和节目安排顺序的限制,受众选择余地较小。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公共关系学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其中之一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公共关系学
网络传播技巧: 提供多种途径获取网站上的信息 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 介绍其他资料 以诚相待 欢迎公众反馈意见 监控公众的反应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公共关系学
(2)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及媒介
一、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一)目的明确原则 1.引起公众注意; 2.诱发公众兴趣; 3.取得公众的肯定态度; 4.促发公众的支持行为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公共关系学
(二)双向沟通原则
1.创造沟通的共识区域
甲方经验 范围
乙方经验 范围
2.具备反馈意识
共识域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公共关系学
(三)平衡理论原则
这种理论认为,当人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会感到心情紧张, 并产生一种力求恢复平衡的力量。所谓平衡,是指人的感觉 系统与所经验的情绪毫无压力地存在的一种状态。人处于平 衡状态时,感到舒服、轻松。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两人存在 着友好关系,并且对另一物持有相同态度,两人的关系就是 平衡的。如图所示。图中,A、B代表双方,X代表第三者。 如果三方之间关系全是肯定的,或者是有两种否定,一种肯 定,就会出现平衡状态;其他情况都是不平衡的。人的认识、 态度、信念一般都有趋于平衡的倾向。
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1007b4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c.png)
05
杂志:专业性和针对性强
02
广播: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
04
大众传播的手段
公共关系学
传播沟通的具体类型
传播信息型 联络感情型 改变态度型 引起行为型
传播沟通的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 向社会负责的原则 紧密联系公关工作目标的原则 经济型原则 实效性原则
公共关系学
二、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
公共关系学
信息管理——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1
2
公共关系学
采集信息是公关工作的必要前提,不采集信息,公共关系就成了无米之炊。任何策划都应从采集信息开始,这样才能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01
所谓监测环境,是指观察和预测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公众情况和各种社会环境的情况,使组织对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觉以及灵敏的反应,从而保证科学地塑造组织形象,实现组织目标。
01.
服务形式: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走访服务。
02.
服务内容: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
03.
五、提供服务
公共关系学
组织危机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大敌,处理不好往往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断送组织的“生命”,因而组织公共关系将危机处理作为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和工作重点之一。 随着公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事前预测管理危机已成为公共关系对待危机的主流方法,这是组织公共关系的新发展。
03
信 息
04
传播(媒介)
05
公众 (受者、传者)
06
取得什么效果
07
公共关系学
双向性 广泛性 及时性
传播沟通的特点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的四种途径:
公共关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向平衡模式:通过组织和公众的沟通来处理、协调双方的
关系和冲突,并和目标公众增进理解,实现双向的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7
3.2
3.2.1
双向沟通原则
双向沟通原则的涵义
公共关系的双向沟通原则,是指信息传递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 解的信息互动原则。主要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沟通的双方互 为角色。其次,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更是人们的一种 认识活动的反映。第三,沟通的过程由两个基本的阶段组成,传递阶段 和反馈阶段。 从信息互动的质上来看,双向沟通的信息比单向信息发送更加准确、 更加完善。因为发送者可以根据反馈,不断的检验所送出的信息。从量 上来看,双向沟通比单向信息传递大大的加速了信息的流量,这样就增 加了沟通过程当中单位时间之内的信息容量。在沟通过程当中,往往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也即干扰因素,如信道受阻、信息不同质、反馈 不及时等。
域,这是受者接受传者所传递信息的前提条件。所谓的共识域, 就是指双方共同的经验范围,沟通双方“类似的经验”越多,其 共识域也就越大。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0
3.2.3 双向不平衡的沟通——劝服/说服 ☆ 说服(Persuasion):《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劝服,指在
没有强迫的情况下,他人的传播影响一个人的态度或者行为的过 程。 Olsen Zanna将之定义为:通过接收他人的信息产生态度 的改变。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2
听众/被说服者:信息接受者、信息译码者
☆ ☆
亚里士多德 指出,在说服当中,必须要考虑对方的某种情绪特点。 卡特赖特 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被说服者方面,详细的研究了被说服者在接
受别人意见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他认为:任何传播信息的作用效果得看它们 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到了接受者信念和态度等的内在和谐。因此,要想让他们接 受说服,提供的信息必须能够成为其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8
语言交际图式
交际语境
表达 再现
A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原有文化观 念
话语
根据对方话语和自己意愿、原有文化 观念
B
资料来源:黎运汉. 公关语言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P 118 注:本图据J.B.格赖斯语言交际图式改制,J.B.Grise,1990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9
3.2.2 双向沟通的基本条件——共识域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4
☆ 一种早期的沟通理论就认为,沟通是由两个部分所组成的,认 为一个组织应该首先把信息传递给大众媒介,再由大众媒介把信息 传达给广大的读者、听众或者观众。 ☆ 沟通的“同心圆理论”认为:观念就像是同心圆一样,从一个 中心开始,一级一级的以同心圆的方式向外扩散。 ☆ 哈罗德· 拉斯维尔的“5W”模式 ;布雷多克的 “7W”模式;香农 -韦弗模式;奥古斯都-施拉姆模式 。 S-M-R模型 S (source) 即信息源,M(message)即信息,R (receiver)则是信 息接收者。接收者对于沟通的反应,也就是反馈。改良之后的 SMR 模型又增添了两个新的要素,编码和译码。 所谓的编码(encoding) ,就是表达的过程;译码(decoding) , 则是领会的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6
理智
信息的说服力
☆ ☆ ☆ ☆ ☆
对方本来就赞同说服者意见,只讲正面的理由可以坚定其原有的态度。
对方原来或者当时反对说服者的主张,那么正面反面两方面的理由都说出 来要比只讲一面理由更好。 对方的教育程度比较高,平时也习惯于听取正面反面两反面的意见,那么 说出两个方面的理由就更加有效果。 对于教育程度低的人只说一面理由更好。
☆ 说服的方式:
引起注意 ;使说服的信息适合于对方 ;使对方认识到说服信息对他 有利无害;促使对方采取行动。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4
公众心理分析
☆ 知
觉
☆ 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 ☆ 气质与性格 ☆ 潜意识理解 A、———————————— B、—————————— C、———————————
哪条线最短?
☆ 奥尔波特将态度的概念描述为“在当今美国社会心理学当中
可能是最清晰和最不可取代的概念”。
☆ 伊格里和柴肯:在民主社会中,说服特别可能成为生活的一
部分,因为,在民主社会中,最可靠的控制手段就是对人们态度 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1
说服者:信息源、信息编码者
☆ 亚里士多德认为,信息发送者应该给对方以可信赖的印象;
对方的教育程度比较低,并且原来就赞同说服者的立场,就一定要只说正 面理由,如果同时说出正反两个方面的理由的话,反而可能导致其犹豫不定。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7
麦圭尔、帕帕乔吉斯 : “预防接种”理 论
“ 预防接种 ” 理论来源于对医学现象的一种类比,主要内容是 指当人们接收了对基本信念的攻击和对这些攻击的反驳后,就可以发 展出一种普遍化了的免疫力。在此之后,即使基本信念遭到了不同方 式的攻击,也不会被轻易的改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首先,有了第一次被反驳的经验,便会降低后来攻击的可信度。 第二,事先将攻击暴露出来,可以使人们知道他们所持有的信念 确有弱点,从而推动他们去发展更多的支持观点。 此外,预防接种对攻击同样观点的免疫力几乎可以与与攻击不同 观点的免疫力一样强。
第3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公共管理学院:徐宛笑
1
课程简介:
本章课程将从公共关系传播学派以及劝服学派的观点出发对 公共关系的手段——沟通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传播沟通的一般理 论、沟通的基本条件、双向不平衡的沟通以及沟通的基本原则。 本节的难点在于双向不平衡的沟通——劝服。通过本章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对沟通的基本模型、符号共享和意义共享对于成功沟 通的意义有所了解,并能在把握沟通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劝服学派 沟通策略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2
对于个体而言,传播有什么意义? 对于社会组织尤其是政府而言,传播有什么意义? 对于国家而言,传播有什么意义? 你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政府的传播活动? 什么是传播???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3
3.1 传播和信息
3.1.1 传播的内涵、类型及模型
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ion , 源自拉丁语 communis 。中 文“传播”一词,较早出现于《北史· 突厥传》:“宜传播天下,咸 使知闻”。英文communication,国内一般有三种翻译方法:传 播、交流、沟通。对于传播的解释,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共 享说、劝服说、互动说。关于传播的类型,也有很多分类方法, 例如“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一般而言,所谓 的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者观点有计划的与 公众进行交流的活动。从公关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传播还是沟通, 就是一个信息交流、观念传授和使自己被别人了解的过程。
☆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而 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一定 的意义,而任何信息也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传递和表达。仅从 传播过程的角度来看,成功的沟通,在信道畅通的条件下,必须 包括两个要件:符号共享和意义共享。
☆ 要想进行成功的双向沟通,沟通的双方必须存在一定的共识
☆
☆
对于社会信息,又可以做进一步的解释。有三种比较流行:内容
即信息;媒体即信息;沟通者即信息 。
☆ 无论是从人的社会属性还是从人的生物属性的角度来看,都没有
人能够脱离信息而存在。从人的生物属性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于信息 交流的需求是在比较深刻的生理水平上的一种本能的反映;从社会信 息的角度来看待人和信息的关系,或者说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来看 待人和信息的关系,可以说,脱离了社会信息,人就不再是人。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传播学者霍夫兰,也对说服者本人的条件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
☆ 声誉的最为主要的成分 包括专业权威度(expertness)和值
得信赖度(trustworthness),即专门的知识(或者是专家身份) 以及超然的态度(也就是不是靠说服别人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后来又有学者将之总结为四个因素:值得信赖、专业性或能力、 活力和客观性 。
利昂· 发斯提格 创立了“认知不和谐理论” ,他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寻找
和他们态度相一致的信息,而尽量避免和他们态度相对立的信息。他从决定、 顺从、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提出了结论。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3
☆ 说服和行为变化:
说服者期待对方所采取的行动必须要有助于对方实现自己的目的;这 种行为必须基本上符合对方所固有的认知结构;这种行动还不能过于复杂。 在对方愿意采取某种行动之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必须对他的 行动实施控制。具体的做法就是,第一,对行动做出具体的规范,规范越 具体,行为控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第二,对行为的期限做出规定。时间 规定的越具体,行为控制的可能性也越大。第三,安排一定的动机结构来 控制行为,也就是说,使对方的行为处于某种动机的激发之下,比如动机 能让他感到非行动不可,不得不决定采取行动。
6
格鲁尼格的公共关系实践四种模式:
☆新闻代理模式:也就是通过单向的新闻宣传来制造轰动效应,
吸引公众的注意。
☆公共信息模式:也就是把公共关系仅仅当作是向公众散发组
织信息,以便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单向传播模式。
☆双向不平衡模式:也就是公关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公众的
信息,再采取各种方法来有针对性的策划并传播最有可能影响 公众行为的信息,以提高传播的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15
信息:理智与情感
情感
☆ 诉诸恐惧(fear appeals) 西方学者罗杰斯曾经建立了一个有关恐惧的传播模式,总结了在诉 诸恐惧活动中的三个关键因素:对所描绘事件的有害性加以夸大 ;那种 事件可能发生 ;所建议对策的有效性。 ☆ 诉诸幽默(appeals to humor) 学者马基沃兹曾经提出过学习理论和分心理论。学习理论认为,幽 默提供了强化的作用,导向更大的态度转变。而分心理论则指出,幽默 具有一种使人分心的作用,可以阻止相反观点的侵入,就会导致人们的 态度改变。或者说,通过干扰对消息的注意,导致人们的态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