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是人们从内部,外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

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根据信息的来源分:1.远距感觉:听,视觉。

2.近距离感觉:味,嗅,皮肤觉(触,温度,痛觉)3.内部感觉:机体觉(内部器官所处状态,饥,渴,胃疼),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由位于内耳的感受器传达有关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二、感觉生理机制:1.收集信息(辅助组织:水晶体,耳廓)2.转换:把信息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是产生感觉的关键。

其机构称感受器(耳,眼睛)3.传往大脑,进行选择加工。

4.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成最终的人所体验到的感觉。

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

物理量的存在及它的变化是感觉产生和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

三、心理量与物理里之间关系是用感受性大小说明的。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用来表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个临界值。

是人感到某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阈限越低,感受越强,反比。

2.差别感觉阈限: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经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 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最小可觉差:(jnd)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费希纳定律:1860,德,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发展。

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知觉经验以算术级数(1-2-3)增长时,刺激能量以几何级数(1-4-9)增长,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对数关系。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图形的组成:
• • • • • • • •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共鸣理论:
• 人物:赫尔姆霍茨 •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 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 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 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第五节 时空知觉
–眼动与形状知觉
•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后维 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移动。 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 二、大小知觉
第三节 其它感觉
• 一、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
•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触压觉
•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
• 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

如果知觉刺激是由数个部分刺激组合而成, 我们能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和而产生一种整 体的知觉经验,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空间时间上接近, 相似、连续) 个体的知识经验。 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源自知觉恒常性含义: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性。 影响因素:


自我知觉——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 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人 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


3、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研究错觉的意义 理论意义: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 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的规律。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概述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理解: ①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③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多少张人脸?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三、感觉的特点 1、后像
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afterimage)”。 后像的残留时间大约为1/10秒。 各种感觉中,痛觉的后效特别明显,视觉 的后效也很明显。
视觉后像: 注视左图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 灯泡。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2. 感觉的变化也可以在不同分析器之间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许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 一般来说,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烈刺
激,能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弱的光的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 又如,强烈的噪音刺激,可以降低视觉感受性;强烈的光的刺激,可以降低听觉感受性。 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如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
知觉
注意
人格
动机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情绪
记忆
✩精品课件合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
•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都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反映的。这种 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映象就是知觉。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 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 感受性越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为:

心理学_第三章__感觉与知觉1--深圳教师招考(代转公)+职称认定

心理学_第三章__感觉与知觉1--深圳教师招考(代转公)+职称认定
A.比较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A )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
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二、名词解释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P73
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一、信息的搜集与选择。这一过程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二、信息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中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P76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心理学]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52
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Schiffman,1982) ◇对于不同的刺激, 韦伯常数不同。例 如感觉重量的变化 与感觉光的强度的 变化不同,其韦伯 常数也不同。 某种感觉的K值越小, 说明该感觉越敏锐。
感觉
视觉(亮度差异辨别) 动觉(重量差异辨别) 痛觉(皮肤灼痛刺激强度差异 辨别) 听觉(声音高低差异辨别) 触觉(皮肤表面对压力大小差 异的辨别)
13
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 其生理机制: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 机制和中枢机制。

14
15
视觉的基本现象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 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 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6
(二)听觉 听觉也具有三种属性,即音高,响度和音 色,是声波频率、振幅和波形物理属性在 听觉中的体现。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空间知觉测试仪
27
空间知觉

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置的,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世 界并不是颠倒的呢?
28
影响空间知觉的因素:后天习得
经典实验
十九世纪末,施特拉顿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设计 了一种能将视像倒转180°的眼镜。戴上后,外界的一切 事物都颠倒了。开始,他非常不适应这种情景,视觉和 触觉、动觉之间发生了矛盾,用手触摸物体,在空间行 动都发生了困难。如想拿上面的东西,手却伸向下方; 想拿左面的东西,手却伸向右方;写字时也不能依靠视 觉而只能靠触觉和记忆来写。这种异常的体验,还使人 感到头痛和恶心。但是过8天以后,视觉逐渐与触摸觉、 动觉协调起来,他不再感到外部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了, 能够比较完善地适应新的空间关系,周围的景象看起来 正常了,也能行动自如。但是摘掉眼镜后,又重新经历 了适应空间环境的过程。 实验表明,对客观世界的空间知觉并不是天生就有29 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将许多感觉器官所得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分类2.理解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其关系3.应用感觉和知觉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 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5. 习题辨析【教学重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规律3.知觉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测量3.知觉的恒常性【解决办法】1.实践活动 2. 实例分析 3. 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1.定义:感觉是人脑......的反映..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2.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感觉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2、辅助结构(耳廓)收集信息 3、感觉器官(选择、转换、编码)3.作用:A.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该实验表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条(二)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1.外部感觉(刺激来自人体外部)1)视觉据统计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盲点自测】在视网膜上有一点,没有视觉细胞,当光线投射其上时并不能产生视觉反应,称该点为盲点。

将此页置于正前方20公分处,左眼闭合,只用右眼注视左端“十”,然后前后移动书页,将会发现右端的黑圆形消失。

在此距离的黑圆形,它的影像正投射在盲点上。

此时,右眼注视上图的“十”,且保持书页不动,此时上图中黑线上的缺口部分即消失,看起来黑线是连续的,说明平时不觉盲点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知觉的原因,即把刺激结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视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一种主观反映)。

2)听觉1、刺激(个别属性)【颅骨传音】当我们把声音用磁带录下来再次播放时,总觉得声音怪怪的,不象是自己平常的声音。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2、拮抗理论 黑林提出的四色说。人眼对光反应 的视觉基本单位是成对组织的,有红、 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 三队,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
第三节 听觉
• 一、听觉刺激 •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 振幅和波形。 •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 20000赫兹。
2、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 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 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在现实中,我们 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 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 的知觉); •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
•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 觉过程; •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 (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 搜集到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 一过程往往受先前经验的影响。 • 1、先前经验可能是错误的; • 2、个体没注意到信息的偏差; • 3、个体抓住最显著的个案信息
• • • •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效应。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 Perception and Consciousness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 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类型: 第一类:反映外界各种事物个别特性的感觉,称为外部
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这与室内 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
光亮的物体的刺激强度大,特别是光亮度不断变化或 闪烁的物体,最容易使大脑两个半球的有关部位形成 最优越的兴奋中心,同时这种兴奋中心会对其它部位, 发生负诱导的作用,这就产生了高度的指向性和集中 性,这就是人的向光性。
私密性
私密性指个人或群体控制自身与他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 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私密性也是人的本能。 它可使人具有个人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支配环境。在没有 他人在场的情景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深圳仙湖别墅,栅栏标志着领地占有行 为,使小区景观得到保护
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存在于个体周围的最小空间范围。
个人空间是个人活动和生存的基础。对这范围的侵 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它随着个体 活动而移动。它和领域概念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是生 理和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心理学家索姆尔(R·summer)提出的。
半私密空间:如开放式办公室、车站休息室和贵宾 室等。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指的是在空间中创造 各种活动的有效界限,否则就会引起冲突。
3.私密空间
指的是只对一个或若干个人开放的空间。如卧室、 浴室和私人办公室。
四、领域和个人空间
领域
领域是指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
人的领地性有两个重要表现,一 是捍卫领地的天性,二是对于自 己领地的热爱。 捍卫领地是人的一种天性,空间 环境的设计者应该针对这一点进 行开发和利用。

普通心理学_第三章_感觉

普通心理学_第三章_感觉
感觉是客观的,它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 色彩。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作用
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感觉提供了 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痛觉=报警系统
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
? 如何测量感觉
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 2、心理物理定律
psychopyhsics(心理物理学) 3、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一种心理量,即感觉器官对 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 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此一感觉的弱 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 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 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感觉能力的补偿有 关键期。
辣的食物会产生痛觉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5
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对人没有影响? 广告中是否有阈下刺激的感觉效应?
作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6
感觉现象——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后象 联觉
同一感受器----同一刺激 同一感受器----不同刺激 不同感觉之间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听觉知觉理论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的性质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主体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体现为个体为了理解环境而解释其感觉印 象的过程(彭聃龄,2004)。
2.知觉与感觉 知觉和感觉都是当前事物在脑中的反映,其差别在于:感觉是对外界事物 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温度等)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 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性质
1.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以特定内容为知觉对象的一种知觉活动。这种 知觉对象是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动机,包括自身的行为、他人的行为以及人 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
2.社会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2)显著性 (3)防御性 (4)完形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感觉适应 绝对觉阈与差异觉阈的性质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sensitivity)。某 感觉对某刺激的敏感度并非一成不变,当刺激持续时间甚久时,感官的敏 感度就会降低,这时绝对觉阈或差异觉阈均会随之变大。这种感觉器官因 接受刺激的时间长短而使其敏感度改变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sensory ad aptation)。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一是影响行为选择。 二是动机性努力。 三是影响行为的持久性。 四是产生促进性思维。 五是能够提高对压力的耐受性。
图3—3 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感觉的形成 感觉的形成类似数据筛选系统,每一个感觉过程都是对信息的提炼。感觉 的形成包括选择、转换、分析、编码这四个过程(理查德•格里格,2005) 。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感觉的特性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适宜刺激的频率 20~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 敏感的声波频率是 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声音 的掩蔽三种特性。
音调(音高)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 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感觉适应实例
视觉适应 暗适应: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 高的时间过程。

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 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开始时觉得一片漆 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 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指由暗处转入亮 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 时间较长,而明适应时间很快,很短暂。

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P53—P54)
概念: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 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知觉 视知觉:以视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听知觉:以听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触摸知觉:是手足和身体皮肤感觉与运动觉协同 活动产生的知觉。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 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三)感觉对比 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运动觉:

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 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直观教学-教师培训:心理学、教育学PPT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直观教学-教师培训:心理学、教育学PPT


成年男子说话声的频率为95~142赫兹,成年女子说 话声音的频率为272~653赫兹。女子比男子声音高, 女高音歌唱家多,中音少;男高音歌唱家少,中音 多。
23
音响


音响是指听到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波振幅,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轻。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一般超过120分贝的声音就 会使人耳产生痛感。

25
3.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 的。 4.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 物质。 5.皮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 觉,叫皮肤觉(肤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 觉、痛觉等。

26
6.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 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 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 重要形态。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 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 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 器官。 8.机体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 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 产生的。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 等感觉。


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 9 要条件。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 意义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和和解释。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因为我们总是要把 对事物的各种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事物。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例如,我们看到 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或红花、红 衣、红车等等的红色;对于听到的声音,我们总是知觉为言语声、 流水声或汽车声等有意义的声音。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P50)
眼睛
色觉理论
眼睛的构造
网膜上的 感光细胞
学习,是一种信仰!
眼睛的构造

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视网膜→成像
学习,是一种信仰!
视网膜上的感官细胞
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
棒体细胞:分散在网膜周围
锥体细胞:集中于网膜中心
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专门反应光的波长
首因效应
1、定义:最初获得的信息 比后来获得的,影响更 大。 2、 “踢响头三脚”; “第一印象”; “一见钟情”等
近因效应
1、定义:新近获得的 信息比原有的,影响 更大。 2、信息间隔时间越长 ,效应越明显。 3、“见异思迁”; “喜新厌旧”等。
晕轮效应
1、又称“光环效应”; 个人的好恶→得出认知 判断→推论其他品质。 2、 “以貌取人”; “一美遮百丑”等
学习,是一种信仰!
深度知觉

来自视觉线索本身
双眼视差:由于两眼位 置不同,投射的图像有 差异,大脑结合两个不 同的信息,产生具有深 度的立体感
学习,是一种信仰!
运动知觉

由运动线索引起 逼近 位移 前庭 触觉
学习,是一种信仰!
时间知觉

四个种类 三个线索 三个影响因素
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是一种信仰!
一、感觉概述
【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P45) 1、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
2、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
激强度的临界值。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分为绝对感觉阈 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 (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 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 对人、社会事件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识记)
22.社会知觉的特性:认知对象具有独特性; 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 过程具有特殊性。 (识记)
23.社会认知的过程: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整合。 (领会)
19.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 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识记)
-17-
几个人?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 的侧面人像吗?
两个老人?两个少年?还?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on the hill?
雪山和马
20.知觉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影响产生的因素):(领会)
强度一致,频率相差大 强度一致,频率相近 强度相差大,只能感受强音
混合音 拍音 声音掩蔽
-13-
16. 听觉的机制: (领会)
(1)耳及其组成。 (2)位置学说(又称行波学说,贝克西)和频率匹 配学说。
17.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识记)
18.知觉的形成(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单应用)
(了解)
6.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即为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用以 表示绝对感受性。 50% (识记)
7.差别感觉阈限:指为引起感觉差异 需要出现的刺激量变化。表示人们对两个 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即差别感受 性。在心理量上体现为最小可觉差(jnd)。 (领会)
(3)遮挡;
(2)双眼视差
(4)线性透视;
(5)纹理变化;
(6)光照与阴影
时间知觉的种类: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
(1)深度知觉:由深度知觉线索引起(刺激方面、视觉系 统方面) (2)运动知觉:由运动线索引起(逼近、位移、前庭和触觉) (3)时间知觉:种类(4) 线索(3) 影响因素(3)
深度知觉线索:
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
(1)大小;
线索:
(2)视野中的高度;
(1)调节与幅合;
14.听觉刺激:振幅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了解)
15.基本的听觉现象: (领会) (1)声音的属性
ΨPsycholog y
(2)听觉适应:时间短,恢复快,有选择性。 (3)听觉疲劳: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 著降低。特点:恢复慢,可能产生音隙 音岛 失聪。 (4)声音的混合:
24.几种效应: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 会刻板效应 (简单应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 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 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 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 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 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这就是首 因效应。
11. 颜色特性: (识记)
12. 视觉适应:常见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识记)
(1)明适应又称光适应,是指在从暗处到 明处,人眼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包含 瞳孔缩小和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
(2)暗适应,是指在从明处到暗处,人眼 的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包含瞳孔扩大和视觉 色素还原的过程。
13. 色觉理论:三原色说和拮抗说。 (领会)
8.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 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 有的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了解)
9.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 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长,它所引起 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了解)
10.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光是一种电磁辐 射的能量。波长在将近400至750毫微米之间的光谱部分 为人眼可见的。 (了解)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 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 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 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 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 表的温良”。刻板效应
(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 的整合和解释。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 单总和。而是将各种信息整合起来并加以解释,任何属 性都与一定客体相联系,并具有一定的意义。
(3)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 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4)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5)对知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 (6)结合具体实例谈知觉的形成(如, 如何教孩子 形成对火的知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五四三二一
社知听视感
会觉觉觉觉




本章共有24个知识点,重点17个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官对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 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入大脑而产生的。(识记)
2.通常五官产生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 “第六感”是否存在不属于当代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张林与李萌是小学的同学,从那时起,两个人 就是好朋友,对方非常了解,可是近一段李萌因 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张林与他说话, 动不动就发火,而且一个偶然的因素的影响,李 萌卷入了一宗盗窃案。张林认为李萌过去一直在 欺骗自己,于是与他断绝了友谊。这就是近因效 应在起负作用。
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 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 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 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 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 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 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 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现 在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晕轮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