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围炉夜话》
高中语文《《长恨歌》——围炉夜话》课件
nuò糯米
rú儒雅 nuò懦弱
揉suì碎
憔cuì悴 纯cuì粹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三、词语积累
1.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联邦参议员、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以立场强硬著称,在共和党
内也经常脱.颖.而.出.,与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很多问题上立场相左。( ×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紧急调集了十台
挖掘 机加紧施工。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四、走近作者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王安忆
简介:王安忆, □01 当代 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 年生于南京,
1955 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她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其底蕴,抉微钩沉, 纤毫毕现。笔墨素淡,情韵幽婉,一些作品在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选词] 原装 KAWAI 钢琴的音色浓郁 醇厚
,用来弹古典的作
品特别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绝对一流。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2)发掘·挖掘
辨析:“发掘”挖掘深埋在地下的东西。“挖掘”指具体挖的动作,也
可用在抽象事物方面。
[选词] 某地发现了一座古墓,为了加快 发掘 进度,王祥公司
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作品导读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 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 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 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 劫难和追悔。
课件2: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著 有 小 说 集 《 雨 , 沙 沙 沙 》《 王 安 忆 中 短 篇 小 说 集 》《 尾 声》《流逝》《小鲍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 故 道 人 》《 流 水 三 十 章 》《 父 系 和 母 系 的 神 话 》《 长 恨 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 集》,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论著《心灵世界——王 安 忆 小 说 讲 稿 》 以 及 《 乘 火 车 去 旅 行 》《 王 安 忆 自 选 集 》 等 。 其 中 , 《 本 次 列 车 终 点 》 获 1982 年 全 国 优 秀 短 篇 小 说 奖,《流逝》和《小鲍庄》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不少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深沉思考。她善于从平凡 的生活中发掘其底蕴,抉微勾沉,纤毫毕现。笔墨素淡,情 韵幽婉,一些作品在文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驿站寄来了亲人们的问候信,又传来了朋友们的慰问 书,竟把这离愁别恨砌成了无数重。郴江啊郴江,你庆幸自 己绕着你的郴山静静流淌就行了,为什么偏偏要离开家乡流 到潇湘去呢?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及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小说所塑造的人物 形象。
2.自查工具书,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问题;阅读分析人 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
诚然,排除偏激的成分看,这种看法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 我们读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正面弘扬或大力鞭挞丑恶,高唱 “文以载道”“怡情导行”的主旋律,承载着陶冶情操、引 导思想的重任。非议这部小说的人中有不少是关心社会、投 身时代的有志之士。然而,《长恨歌》却是属于我们不太熟 悉的另一类作品:王安忆虽也写历史,但她写的是一座在战 争和革命中的能保持自己特质的城市的历史;王安忆虽也写 人,但写的是作为这座城市精神象征的独特的一个。如果明 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抛开简单的爱憎透过人物去看另一种 我们不熟悉的历史,去把握海派文化的特质。
高中语文练习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关于幸福王安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
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的生活怎么说。
这是一个极大的困扰,我们无法解脱这个困扰,我们很沉重,无法轻装上阵。
为了这个困扰与顾虑,我们自己的感觉反倒下降,反倒被我们自己忽略.我们心里充满了奇特的自尊与自卑。
别人的目光对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使我们不安.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承认与肯定,我们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们再快乐也不快乐了.我们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无法由我们自己验明。
我们被动地生活,寻找幸福,我们常常寻找不着,因为我们出发时就迷了路.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1~4题。
1.“他不禁感叹地念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何理解萨沙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萨沙的这种感叹并非悲悯农民的艰辛,而是赞叹各种吃食做法的复杂辛苦。
这种感叹里含有对前文介绍的这种精雕细作的生活的赞美和满足。
同时这句话还引出下文严师母对穿的见解。
从而承上启下地写出了王琦瑶们的精神内核:埋头于生计,专心经营自己的生活,越是琐屑,越是认真。
2.“这是火炉边最温情脉脉的时刻,所有的欲望全化为一个相偎相依的需求,别的都不去管它了。
课件8: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1957年整风运动
鉴赏文本
1.窗内的“闲人”主要有谁?
萨沙 毛毛娘舅严师母 王琦瑶
2.文中哪些描写体现出了 他们的“闲”?
做着各种各样的吃食, 聊着各种各样的闲话……
3.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他们 “沉湎往昔”?
4.他们为什么会“沉湎往昔”?节选前王琦瑶有怎 样的经历?
王安忆谈《长恨歌》
“王琦瑶从选美的舞台上走下来,走到平安里的 一间屋里,屋里的客人,从资产阶级渐渐换成外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很有 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 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常常被丑化为“小男人”,其实, 他们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 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守法守纪,契约意识和法制 观念强使上海人形成了追求合理化、追求平等与规范 的观念。这种观念使得今天的上海市成为极具理性的 城市。如果遇到什么新情况,上海人的倾向是立即制 定管理办法,而市民也基本服从管理。
集《黑黑白白》,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 稿》以及《乘火车去旅行》《王安忆自选集》等。其 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流逝》和《小鲍庄》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上海弄堂文化
弄堂,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既不同于传统 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的建筑形 式。然而,它又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 的痕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外来的建筑影响。 它 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 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人物形象——王琦瑶
外在和内在有两个显著特征: 美丽和坚强
• 美丽: • 着阴丹士林蓝的
旗袍,身影袅袅, 漆黑的额发掩一 双会说话的眼睛。
再次回到上海之后,她的 美“是有些家常的”,她 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过日 子的情调”,“不是戏剧 化的,而是生活化的”, 穿着家常碎花布旗袍的她 最贴心可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
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与本文相关的情节是: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
但她意识到自己已不能与上海分开,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
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
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
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课文就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糯.米(nu ò) 2.命运多舛.(chu ǎn) 3.煤屑.(xi è) 4.咫.尺(zh ǐ) 5.泥淖.(n ào) 6.尸骸.(h ái) 7.嫩.鸡蛋(n èn) 8.醇.厚(ch ún) 9.狩.猎(sh òu) 10.嬗.变(sh àn) (二)多音字1.脉⎩⎪⎨⎪⎧温情脉.脉m ò脉.搏m ài2.空⎩⎪⎨⎪⎧空.洞k ōng 空.白k òng3.解⎩⎪⎨⎪⎧解.剖ji ě解.数解.差ji è4.薄⎩⎪⎨⎪⎧稀薄.b ó薄.饼b áo 薄.荷b ò二、写准字形1.⎩⎪⎨⎪⎧mi ǎn 缅怀沉mi ǎn湎 2.⎩⎪⎨⎪⎧感k ǎi慨气g ài概3.⎩⎪⎨⎪⎧ q ì器重喧xi āo嚣 4.⎩⎪⎨⎪⎧干z ào燥暴z ào躁5.⎩⎪⎨⎪⎧ 苍凉c āng沧桑 6.⎩⎪⎨⎪⎧天t ā塌地陷糟t à蹋7.⎩⎪⎨⎪⎧棚子b ēng绷带8.⎩⎪⎨⎪⎧nu ó挪不动袅nu ó娜三、辨析词语 1.发掘 挖掘2.沉湎 沉溺1.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中的珍宝一样。
课时作业16: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第10课《长恨歌》——围炉夜话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20至1930大萧条年代许多人物,其中最精彩的首推两个女人,张爱玲与加布里埃·香奈儿。
张爱玲是上海滩那一辈小说家中最早奇装异服、肖像上画报、宣传自己的女文人。
()。
她晚年孤寂,与少女时成名趁早、红唇时髦形成了极大对比。
我常扪心自问,如果与她们活在同一时代,我会和她们做出相同的选择吗?我还能如此推崇这两个女人吗?首先这两个女人都曾是“汉奸”或“法贼”。
张爱玲嫁给了日伪时期大官胡兰成;香奈儿德军入侵巴黎时,与一名德国军官同居。
其次,这两个才女,皆为话题女王。
同代自命清高的文人多为贬抑,但迷恋她们的众生,却横跨时代与年龄,拥爱不已。
张爱玲本人与作品都成了传奇,互为叠印,世要够乱,才能出佳人。
那个战火中唯一最无国仇家恨、只求__________的上海孤岛,出现一名__________的乱世佳人,恻然轻怨的文字,竟给了中国人在战火中避世的唯一的慰藉。
香奈儿更“过分”,她的人生简直犹如一本谎言集。
永不停止地向上爬,成了她人生唯一的信念。
香奈儿出身比张爱玲穷困,也因此更没有道德包袱。
一切只为了表现她们的__________,除此之外别无生存准则。
这两个女人皆活在大萧条时代,乱世里经营自己,有时也被逼到__________的地步。
原因之一,她们很早即明了自己除了天才的梦外,一无所有。
大萧条乱世中,只求自身太平的两位女子,最终也真的成了巅峰奇才的世纪。
“我们的时代本来不是罗曼蒂克的”,她们世故地选择冷视人间,女人救不了时代的悲苦,只救得了自己的天才。
香奈儿死的时候,法国总统说“法国20世纪留下了三个名字,戴高乐、毕加索与香奈儿”。
她们错了吗?我没有答案。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大众文化的附属炒作,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B.这种大众文化的炒作附庸,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C.这种附庸大众文化的炒作,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D.这种附属大众文化的炒作,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答案 C解析“附属”的运用范围比“附庸”广,修饰“文化”应用“附庸”,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
《长恨歌》——围炉夜话
都要消逝般。
精品课件
• 一.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 1949年,上海解放,“三小姐”和“旧时代”都
被抛进了历史。王琦瑶被迫到邬桥避难,在邬桥, 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上海叫人 “长相思不能忘”。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 姓埋名在上海最普通的“平安里”安居下来,由 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柴米油盐的普通人。 政权的更迭改变了她的精品命课件运,但并没有改造她的
正是这种形象,使得王琦瑶在上海小姐的选美比赛中脱
颖而出,成为最“符合民意”的“三小姐”,给她的美丽带
来了一次最辉煌的评价。当然美丽带给她的并不全是宠爱和
眷顾,同时还有残酷与悲哀。
栏
读《长恨歌》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王琦瑶外表柔弱却
目 链
接
内心坚强。在她的一生中经历过几次没有结局的悲剧爱情,
但是她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开大阖中依然顽强地走出
链
是有感情的,年纪小,所以只能是感觉记忆,谈不上清醒 接 的认识。但即使模糊也无所谓,因为想象是需要空间的, 我也是后来才发现这一章是自己写得最好的。”
——王安忆创作谈
精品课件
3.走入作品
小说《长恨歌》分三条清晰的线索:第一是王琦瑶的
遭遇,从片厂拍戏到登上摩登杂志到舞会流连再到选举上海
小姐,把她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众人羡慕吹捧的高度,这不 栏
目
从选美的舞台上下来,走进“平安里”的屋子,屋子 链
接
里的这些人,资产阶级的严家师母、毛毛娘舅等人, 这就是作者认识到的历史。
精品课件
(4)体会本文在取材组材上的特点。
【分析】 本文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极细微的
围炉夜话的场景:“王琦瑶在炉边用一盘小磨磨糯米粉 栏
。”萨沙舀米,毛毛娘舅摇磨,严师母发出指令,四个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课件 新
最初我想写的其实只是有关八十年代的故事,就是王琦 瑶和老克腊,和长脚。一老一少的感情关系,49年以前的部 分,我只打算写成引子,但写着写着,发觉要交代的太多了。 于是她成了曾经的上海小姐,她也要有一段初恋……这么多 条件,仅仅作为引子是写不了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后 来,一些文学评论家,却认为第一章弄堂写得最好,其实是 没有预先设计的。
有关上海小姐的细节,都是由一位老先生提供的资料, 这一章写来全凭搜集的资料,只能想当然了。但基本上,弄 堂的生活没有很大的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基本 上都可以推想得到。
20世纪60年代一段是我写得最满意的一段,很多事情是 可遇不可求的,写的时候很茫然,但写出来之后就感觉完全 不同了。60年代正好是我的成长期,我对那个年代是有感情 的,年纪小,所以只能是感觉记忆,谈不上清醒的认识。但 即使模糊也无所谓,因为想象是需要空间的,我也是后来才 发现这一章是自己写得最好的。
(2)沉湎 沉溺 ①他__沉__湎____淫逸,终于一事无成。 ②现在许多孩子都___沉__溺___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提示: “沉湎”是沉醉在某种境界之中。“沉溺”是陷入 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含贬义。如 “沉溺于酒色”“沉溺于网吧”。
5.积名句 (1)明天再好,也是个未知未到。 _今__夜__就__在__眼__前__,__抓__一__把__则__在__手__中____。 (2)给时间做个漏真是对得没法再对,时间真是不漏也漏, _转__眼__间__不__走__也__要__走______。
高中语文 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王安忆,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
主要作品有《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遍地枭雄》等长篇小说。
她的小说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并于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
二、内容链接小说通过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对王琦瑶这种嬗变的哀伤。
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
在邬桥,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上海叫人“长相思,不能忘”。
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上海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人。
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
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
时代在翻天覆地地变化,而他们却兀自在弄堂的“芯子”里维系这布尔乔亚式的精致生活,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课文就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三、人物长廊王琦瑶是一位集40年代上海小姐的优雅于一身的典型代表。
王琦瑶美而不艳,她情态优美却不是高不可攀,她矜持却又亲切,造作而又不浮夸,她不高尚但绝不低俗,她现实却又讲情调,她缺少见识但又通情达理,她难免俗气但那俗气又经过文明的淘洗。
王琦瑶是最懂生活的人,没了她,生活便没了情致和韵味。
王琦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她的吃、穿、用以及爱好都流溢出难以言说的韵味。
她任人摆布地在程先生的包装下成为家喻户晓的“沪上淑媛”,从此拉开了她传奇一生的序幕,她半推半就地成为叱咤风云的李主任的金屋阿娇。
课件10: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2.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1)采用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在这篇小说中,人物对话没有用“ 她说……”这样的形式,而是把它变成纯叙述性的话语,由作者之 口说出。这种纯叙述性的语言使作者更自由地阐述她的世界观,更 充实地表现她的心灵世界,更淋漓尽致地议论生活。 (2)采用陌生化的语言。陌生化是指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 理解和感受上的陌生感。如“它不看远,只看近,把时间掰开揉碎
3.文中不厌其烦地叙写人物玩的各种游戏,目的何在?
答:1957年,历史的大背景似乎无声无息,看不到那种明显的痕迹, 而事实上,历史的力量正在王琦瑶的身上发生着作用。繁华落尽, 过往残存,正体现在他们的追忆和对吃与穿的讲究上,变成了“一 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收缩成“螺丝壳”与“井底之蛙式” 的生活状态。
主旨归纳 节选部分写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王琦瑶等四个闲人在“螺丝壳” 里经营着他们由吃、穿、闲聊和简单的游戏组成的“精雕细作的人 生”。身份特殊的王琦瑶却有着上海普通市民的智慧——在大时代 里埋头于自己的生计的智慧,王琦瑶对细节、对生计的认真,普遍 存在于上海市民身上,在这一方面,王琦瑶是一个有些极端化的典 型,甚至可以说,她是上海精神的象征——战争和革命都不曾将上 海的历史切断,正如激烈动荡的时代没有影响王琦瑶们螺丝壳里的 精雕细作的人生一样。
3.丰富视野 (1)小说的分类 按题材时代分,有历史小说、现代小说; 按语言的区别来分,有白话小说、文言小说; 按题材类型来分,有军事小说、爱情小说、改革小说、农村小说、 工业小说,还有志怪小说、轶事小说、武侠小说、公案小说、神话 小说、科幻小说等。 按创作宗旨来分,有谴责小说、讽刺小说、问题小说、探索小说。
精读文本
排除偏激的成分,这种看法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大多数作品都是 正面弘扬或大力鞭挞丑恶,高唱“文以载道”“怡情导行”的主旋 律,承载着陶冶情操、引导思想的重任。非议这部小说的多是关心 社会、投身时代的有志之士。而《长恨歌》却是我们不熟悉的另一 类作品:王安忆虽也写历史,但她写的是一座在战争和革命中能保 持自己特质的城市的历史;王安忆虽也写人,但写的是作为这座城 市精神象征的独特的人。如果明白了这些,就能抛开简单的爱憎透 过人物去看另一种我们不熟悉的历史,去把握海派文化的
教学设计3: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长恨歌》——围炉夜话教材分析:《围炉夜话》节选自王安忆写于1995年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小说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软的女性王琦瑶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
《围炉夜话》选自小说第二部第十章,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57年。
这一章用繁密的细节抒写日常生活。
家常的吃、穿、闲话都显得精致、艺术化,王琦瑶、严师母、康明逊和萨沙在这种精雕细作的生活中展现出了他们极大地生活热情,这种不因时代变迁命运波折而改变的生活热情之下,隐藏的是上海普通市民的韧劲。
但是时代的列车轰轰的前进,他们终究是被遗忘的不得志的小人物,因此,这种精致的生活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了现时现刻真实可感的脉脉温情,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微小而空虚的感受,进而有了人生奈何的感慨。
文章把政治背景嵌入了都市人的生活,放弃了宏大叙事,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声色各异的弄堂生活画卷。
这种写法成就了王安忆的历史观: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
教学目标:1.了解《长恨歌》故事梗概(课前预习完成)2.通过了解王琦瑶等人的日常生活,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
3.初步理解王安忆小说用日常生活构筑历史的写法教学重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内涵,领悟到这种人生的两面性,精致艺术与微小空虚并存。
理解王琦瑶等人复杂的人生状态——现时现刻具体可感的热情、韧性和人生奈何的落寞虚无感。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文本细读讨论法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纪录片片段。
1957年,长恨歌的女主角王琦瑶28岁,她从上海小姐选美舞台上走下来,住进了平安里三十九号三楼。
1948-1949年,外界的乱世烽烟,改天换地对于王琦瑶来说只是爱丽丝公寓的寂静,是吴桥的流水。
1957年,外面的大世界正在进行你死我活的反右斗争,这一炉火旁边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呢?二、文本分析:(一)探讨王琦瑶等四人的生存状态:1.学生浏览课文,回答:1957年的这个冬天的夜晚,王琦瑶、严师母、康明逊、萨沙等四人聚在一起,他们做了什么,又谈了什么?制作食物闲话家常2.讨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外来者,萨沙“体味到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能够让你体会到这种“螺丝壳”里的精雕细作的人生?重点句子:她前一夜就将糯米泡上,这时米粒就胀得很鼓。
课件4: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话”,做着各种各样的吃食,聊着各种各样的闲话,“他 们说的不外乎是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他们还 说糯米圆子的细滑,酒酿的醇厚,还有酒酿汤里的嫩鸡 蛋”,就是这些细节的密集堆积让人们感到了殷实和富 足。“围炉夜话”这样一个片段,无疑充分地展现了作 者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细密体察能力,在一个城 市的“芯子”里面,人的细节才呈现了历史的真相。
新课助读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王安忆,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1954年3月生于南 京。初中毕业后1970年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5年 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1986年应邀访美。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 今。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加点字 解
解.甲归田 跑马卖解. 押解.
读音 jiě xiè jiè
2.写汉字
词语
cāng 桑 cāng 莽 寒 chen 思 wéi wéi 幕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易错字
沧 苍 碜 维 帷
词语
惊 hài ɡāi 备 尸 hái 重 dié 更 dié
易错字
骇 赅 骸 叠 迭
3.集词语
苦命的王琦瑶养了个不顺心的女儿薇薇,当然她的 薇薇并没有母亲般令人惊叹的容貌。她是潮流的追随 者,执拗地对待不易老的母亲。她只知道大把大把地花 母亲的钱,却从来不想这钱是从哪里挤出来的。还好这 女儿最终得到了幸福,随丈夫去了美国。
40岁的王琦瑶风韵犹存。她有着一帮青春无限的 年轻朋友,还收着一个暧昧不清的小情人。王琦瑶就是 命不好,每一个男人都离她而去。
2.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将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与历史融为 一体的? 提示:小说里的日常生活,不是直接地描摹或者复制,而 是展现一种日常状态。在课文中,蕴含着作者对于“日 常”与“历史”的看法,作者通过“日常”来表现“历 史”,表达出作者的“日常历史观”。比如课文中写王 琦瑶在“平安里”的生活,“平安里”每日“围炉夜
《《长恨歌》——围炉夜话》剖析
剖( jiě ) 解 . 数( xiè) 5.解解 . 解差( jiè ) .
( bó ) 稀薄 . 饼( báo ) 6.薄薄 . 薄荷( bò ) .
二、写准字形
)怀 miǎn( 缅 1. ) 沉miǎn( 湎 qì(器)重 3. 喧xiāo(嚣) cāng(苍)凉 5. cāng( 沧)桑 péng(棚 )子 7. bēng(绷)带 慨) 感kǎi( 2. i(概 ) 气gà o(燥) 干zà 4. o(躁) 暴zà 天tā( 塌)地陷 6. (蹋) 糟tà nuó(挪)不动 8. (娜) 袅nuó
牌……“老上海”的各种物质代码,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 消费时尚。人们依托着一种对于“过去”的发掘,来填补 当下的文化缺失,并表达着对于“未来”的想象。在这种 背景下,王安忆的《长恨歌》已经超出一部小说所能够承
载的意义,成为“上海怀旧”的象征。作者以浮雕与工
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
(二)多音字
(mò ) 温情脉脉 .. 1.脉 搏(mài) 脉 . 洞(kōng ) 空 . 2.空 白(kòng ) 空 .
头没脑( méi) 没 . 3.没 齿不忘( mò) 没 .
( cháng) 霓裳 . 4.裳 ( shang) 衣裳 .
句
辨 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
析 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 方面,含贬义。
四、成语释义
1.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中的珍宝一样地。形容对列举
的事物或所讲述的事情十分熟悉。 2.脱颖而出:锥子的尖端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 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 3.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 美好漂亮。 4.悄然若梦:好像在梦中一样。
学案2: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长恨歌》——围炉夜话作者名片王安忆,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
主要作品有《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遍地枭雄》等长篇小说。
她的小说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并于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
内容链接小说通过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对王琦瑶这种嬗变的哀伤。
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
在邬桥,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上海叫人“长相思,不能忘”。
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上海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人。
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
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
时代在翻天覆地地变化,而他们却兀自在弄堂的“芯子”里维系这布尔乔亚式的精致生活,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课文就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人物长廊王琦瑶是一位集40年代上海小姐的优雅于一身的典型代表。
王琦瑶美而不艳,她情态优美却不是高不可攀,她矜持却又亲切,造作而又不浮夸,她不高尚但绝不低俗,她现实却又讲情调,她缺少见识但又通情达理,她难免俗气但那俗气又经过文明的淘洗。
王琦瑶是最懂生活的人,没了她,生活便没了情致和韵味。
王琦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她的吃、穿、用以及爱好都流溢出难以言说的韵味。
她任人摆布地在程先生的包装下成为家喻户晓的“沪上淑媛”,从此拉开了她传奇一生的序幕,她半推半就地成为叱咤风云的李主任的金屋阿娇。
长恨歌围炉夜话读后感
长恨歌围炉夜话读后感《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读完《长恨歌》后,我深受其感动,不禁感慨万千,有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被诗中对爱情的描绘所深深打动。
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是千年前的传说,但在白居易的笔下,却栩栩如生,让人感同身受。
诗中描写了两人初遇时的羞涩,相处时的甜蜜,分离时的心痛,以及最终的离别,这些情感细腻而真挚,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在现代社会,爱情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长恨歌》中对爱情的描绘,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爱情,也更加理解爱情的珍贵和脆弱。
其次,我被诗中对人生的思考所触动。
在诗中,白居易通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唐玄宗在杨贵妃身边时,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最终却不得不面对离别和孤独;杨贵妃则在爱情的纠葛中,经历了欢乐和痛苦,最终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无法预料,命运无法掌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和家人的团聚,珍惜和朋友的相处,珍惜和爱人的时光,因为这一切都是那么宝贵,一切都可能瞬间消失。
最后,我被诗中对国家兴衰的反思所震撼。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通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盛衰的历史画卷。
唐玄宗因为对杨贵妃的爱而荒废国政,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负起责任。
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国家的重要性,珍惜国家的繁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长恨歌》,我受益匪浅,对爱情、人生和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首诗,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课时作业14: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长恨歌》——围炉夜话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糯.米(nuò)觊.觎(jì)豁.达(huò)毁家纾.难(shū)拈.轻怕重(niān)B.油渍.(jì)羞赧.(nǎn)采撷.(xié)敷衍塞.责(sè)纵横捭.阖(bǎi)C.龋.齿(qǔ)窥.探(kuī)凄怆.(chǎng)讳.疾忌医(huì)日臻.完善(zhēn)D.毗.邻(pí)戏谑.(nüè)蜷.伏(quán)一蹶.不振(jué)泾.渭分明(jī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这种人生是螺丝壳里的,还是井底之蛙....式的。
C.在中华民族园,身着盛装的傣族姑娘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的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D.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各国唯有放下成见,一团..和气..,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才能够渡过难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豪与自信。
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
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C.芜湖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从12月第2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冬季早读制度。
D.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20-21版: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创新设计)
第10课《长恨歌》——围炉夜话看王安忆的《长恨歌》,一曲娓娓道来,弦音顿挫,台上的人咿咿啊啊,热闹非凡;台下的人看得清晰,不过是赶了一回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作着告别,曲终人要散,幕台上的冷清无人眷恋,不过是述说着无法挽回的过往。
《长恨歌》里有的是似女人小性子的潮粘的梅雨季风,有的是似肌肤之亲般的性感的挨挤的上海弄堂,有的是带着阴沉气息如云似雾的虚张声势的乱套流言,也有处于嘈杂混淆中如花蕾一样纯洁娇嫩的闺阁,盛载的都是不可为人知的心事,还有把城市的真谛都透彻领悟的自由群鸽,它们在密匝的屋顶盘旋,带着劫后余生的目光哀怨地看着这一片城市废墟。
那是属于上海的废墟,上海夜夜笙歌,歌声是带着形式般迫不得已带着欢庆的热闹,却是没有高山流水纯粹清澈,在这废墟里,袅袅娜娜地浮出一个清新雅致的影子,那是王琦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任何一个文明的发生,都必然是对于非文明的否定或克服;一切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也都必然是对于非文明的不断否定或克服。
一切文明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这样的对立统一的运动过程或新陈代谢过程。
埃及和两河流域地区的先民在人类历史上最先否定非文明而进入文明,她们的文明的自我代谢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期由盛而衰,随后也就失去了生机。
爱琴文明到公元前十二世纪不再能自我代谢,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存条件。
希腊文明的自我代谢到公元前五至四世纪由极盛而转衰,它本身随后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
罗马文明在公元前后一两个世纪里盛极一时,其后失去自我调节、自我代谢的能力,以后也就由苟延残喘而终至消亡。
历史上其他文明发生、发展与灭亡的历程莫不如此。
我们论述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绝对不是也不能把中国的历史写成一部田园诗,把几千年的岁月都说成是在安闲和恬静中度过来的。
中国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穿越了无数深峡险滩,其间有过许多光辉灿烂的时期,也有过不少风雨如晦的朝夕。
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的真正特点,在于她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在于她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怀旧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从绘画、 电影、文学,到日常消费领域,关于三四十年代的 “老上海”的各种表述层出不穷。外滩建筑、咖啡馆、月 份牌……“老上海”的各种物质代码,成为新一代年轻人 的消费时尚。人们依托着一种对于“过去”的发掘,来填 补当下的文化缺失,并表达着对于“未来”的想象。在这 种背景下,王安忆的《长恨歌》已经超出一部小说所能够 承载的意义,成为“上海怀旧”的象征。作者以浮雕与工
1.王安忆评《长恨歌》 有人说我的小说“回避”了许多现实社会中的重大历史事 件。我觉得我不是在回避。我个人认为,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 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演变。 譬如上海街头妇女着装从各色旗袍变成一式列宁装,我关注的 是这样一种历史。因为我是个写小说的,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 社会学家,我不想在小说里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小说这种艺术 形式就应该表现日常生活……我觉得无论多么大的问题,到小 说中都应该是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糯.米( nuò) 3.煤屑.( xiè ) 5.泥淖.( nào) 7.嫩.鸡蛋( nèn) 9.狩.猎(shòu)
2.命运多舛.( chuǎn) 4.咫.尺( zhǐ ) 6.尸骸.( hái ) 8.醇.厚( chún )
(二)多音字
1.脉温 脉.情 搏( 脉.m脉.à(i)mò )
惮于以主导意识形态传声筒的面目出现。80年代之后,情况 发生了变化——长篇小说与历史叙述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分离, 某些时候,人们不是通过战争和革命描述历史,而是借助服 装式样和椰子鸡的烹调方式感叹世事。这样,一些长篇小说 游离出历史叙述的传统框架,另一些长篇小说甚至游离出历 史叙述的传统视野。这可能暗示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历史理解。 或许,王安忆的《长恨歌》即是一个例证,除了王安忆个人 的兴趣转移,人们还有理由从一个更大的范围予以考察:当 今的文化语
与本文相关的情节是: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 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但她意识到自己已不能与上海 分开,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 来。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 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 家师母、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 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课文就 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小说通过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 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对王琦瑶这种嬗变的哀伤。
《围炉夜话》部分写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王琦瑶等四 个闲人在“在螺丝壳”里经营着他们由吃、穿、闲聊简单的 游戏组成的“精雕细作的人生”。身份特殊的王琦瑶却有着 上海普通市民的智慧——在大时代里埋头于自己生计的智慧。 王琦瑶对细节、对生计的认真,普遍存在于上海市民身上, 在这一方面,王琦瑶是一个有些极端化的典型,甚至可以说, 她是上海精神的象征——战争和革命都不曾将上海的历史切 断,正如激烈动荡的时代影响了王琦瑶她们螺丝壳里的精雕 细刻的人生一样。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 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 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 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 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 《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 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 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 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课文的最后一段:“王琦瑶说,他们这就像除夕夜的守 岁,可他们天天守,夜夜守,也守不住这年月日的。毛毛娘 舅说,他们是将夜当成昼的,可任凭他们如何唱反调,总还 是日东月西。严师母说他们还像守灵,不过那死去的人是上 几辈的高祖,丧事当喜事的。萨沙说他们像西伯利亚的狩猎 者,到头却是一场空。”请思考这段话的含义,它表达了一 种怎样的情绪?
第 六 单 元
第 12 课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拓展阅读视窗
整体感知 揣摩领悟 名家评论 知识纵横
应用体验之旅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 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 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 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 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 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 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 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王安忆,节选自《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 与王安忆谈〈长恨歌〉》)
2.学者评《长恨歌》 对于20世纪的文学来说,两种长篇小说的传统均是已 然的存在。然而,相当的时间内,中国的长篇小说无不自 觉地皈依第一种传统——皈依于历史叙述。从《青春之歌》 《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岩》到《烈火金刚》《红 旗谱》《暴风骤雨》《创业史》,长篇小说自觉地承担了 历史叙述的义务。这意味了主流历史与长篇小说之间的可 靠联盟。无论是时代背景、史料的考辩和剪裁还是人物的 臧否、事件的分析,历史叙述与长篇小说彼此呼应,相互 证明。两者都不
[明确] 表现了四位围炉而坐的闲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 慨,对于当下生活的经营与理解。
试从不同侧面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明确] (1)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不厌其烦、甚至有些琐碎地写上海王琦瑶等人的吃 喝玩乐,描写出的生活细节就是她们人生的全部。 (2)用典型人物象征城市精神。 每座城市都是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的,这种精神表现在这 座城市市民的言行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王琦瑶虽有自己的 特殊性但她身上集中(甚至有些夸张)地体现着上海市民的特 质,自然也就是上海的典型特征。
王琦瑶是故事的主角,虽然她的性格不是特别突 出,甚至是“性格扁平”,但是读懂这个人物对于理 解整部小说是很有帮助的。王琦瑶内在和外在有一个 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美丽。课外阅读王安忆的《长恨 歌》,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 王琦瑶的美“是有些家常的”,她身上体现 的是一种“过日子的情调”,“不是戏剧化的,而是生活 化的”,穿着家常碎花布旗袍的王琦瑶最贴心可人。王琦 瑶的美是对上海城市性特征最贴切的阐释,纵有万种风情、 流光异彩,但是却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式的,相反完全是 平民化的,甚至有点俗,却是可心的,反而很真实。正是 这种形象,使得王琦瑶在上海小姐的选美比赛中脱颖而出, 成为最“符合民意”的“三小姐”,给她的美丽带来了一 次最辉煌的评价。然而美丽带给她的并不全是宠爱
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 生沉浮,在短暂而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 和追悔……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学者,都更多地从王 安忆浓墨重彩的笔触中细细品味老上海弄堂、洋房、酒吧 中弥漫着的30年代老上海的气息。所不同的是,普通读者 可能更多地满足于这种消费性的怀旧,而研究者则力图从 中挖掘出现代性的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恨歌》已 经等同于“上海故事”了。
bó ) báo)
薄.荷( bò )
二、写准字形
miǎn( 缅)怀 1.沉miǎn( 湎)
qì(器)重 3.喧xiāo(嚣)
cāng(苍)凉 5.cāng( 沧)桑
péng(棚)子 7.bēng(绷)带
感kǎi(慨 ) 2.气gài(概 )
干zào(燥) 4.暴zào(躁)
作者细致地描写“平安里”这些人的生活细节,表 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状态?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意义?
[明确] 作者描写了这些人的日常生活,这些琐屑 的细节,能体现出他们在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芯子” 里的生活,正是这样一个个围炉而坐的琐屑日子,填补 了时代的裂缝。
作者试图通过这样一种细密的对日常生活的描述, 进行另一种书写历史的方法。在作者看来,王琦瑶从选 美的舞台上下来,走进“平安里”的屋子,屋子里的这 些人,从资产阶级的严家师母、毛毛娘舅渐渐换成了怀 旧的“老克腊”、觊觎黄金的长脚等人,这就是作者认 识到的历史。
例
和刺激来调解内心的孤独感。他们需要一个永不落幕的舞
句
台,他们是演说者和表演者,
于并不真实沉的溺焰火。
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
辨 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
析
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
方面,含贬义。
四、成语释义 1.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中的珍宝一样地。形容对列举 的事物或所讲述的事情十分熟悉。 2.脱颖而出:锥子的尖端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 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 3.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 美好漂亮。 4.悄然若梦:好像在梦中一样。 5.不计前嫌:不计较以前的嫌隙,指大度和解。
2.空空 空. .洞 白( (kkōònngg) )
3.没没 没. .头 齿没 不脑 忘( (mméòi) )
4.裳霓 衣裳 裳. .( (
cháng) shang)
解.剖( 5.解解.数(
jiě ) xiè)
解.差( jiè )
稀薄.( 6.薄薄.饼(
《围炉夜话》有没有表现出时代的背景?说说你的 理解。
[明确] 文章看似没有表现时代背景,但作者把时 代的印记细细地刻在王琦瑶的生活上,让1957年的历史 在王琦瑶的身上发生作用。
繁华落尽,过往残存的就体现在他们的追忆和对吃与 穿的讲究上,变成了“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收 缩成“螺丝壳”与“井底之蛙式”的生活状态。事实上, 这种不屑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对生活依然有着一种难能可贵 的矜持与热情。作者认为时代是一个抽象的背景,而背景 的日常形态的流水的日子才是亘古丰厚的。
天tā( 塌)地陷 6.糟tà( 蹋)
nuó(挪)不动 8.袅nuó( 娜)
三、辨析词语 1.发掘 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