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2 《长恨歌》——围炉夜话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练习:12 《长恨歌》——围炉夜话 延伸拓展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练习:12 《长恨歌》——围炉夜话 延伸拓展案 Word版含解析

解答小说中细节描写作用题的答题技巧[课内挖掘]本文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极细微的围炉夜话的场景,细致地描写了“平安里”这些人的生活细节。

这些王安忆以细节呈现的日常生活,对抗着编年史的宏大叙述,用小说的形式实践了另一种书写历史的方法。

这使得王安忆能撇开政治动荡与经济变迁的表象,直入时间的本质与内核。

[考点讲解]一篇小说,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

因此,细节描写作用题一直是高考小说阅读钟爱的题型。

我们在鉴赏作答时,要注意抓住小说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中的细节勾勒来透析人物的性格心理,体味环境的情感意蕴和小说的主题思想。

具体来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常从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等角度设置。

一、考题试做(2016·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

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王安忆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选材的方法。

3.练:赏析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4.写:运用陌生化语言写一段文字。

一、诵记名言警句王安忆名言名句1.生命不过是一场记忆。

2.人穷志不穷是少数人的事,多数人是人穷志短。

3.人就是这样子,什么轻松就干什么,所以古典的享受就变得非常辛苦。

4.我们要的东西似乎有了,却不是原来以为的东西;我们都不知道要什么了,只知道不要什么;我们越知道不要什么,就越不知道要什么。

5.我觉得人长得越来越像了,这和潮流有关。

人长得越来越像实质上是指人越来越潮流化了。

不像过去,生活相对隔绝,影响也都是小范围内的。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安忆,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入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

主要作品有《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遍地枭雄》等长篇小说。

她的小说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并于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

2.相关链接小说通过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作者对这种嬗变的哀伤。

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

在邬桥,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上海叫人“长相思,不能忘”。

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上海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人。

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

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师母、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0课 《长恨歌》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0课 《长恨歌》

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作品导读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

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糯米(nuò) 掰开(bāi) 俯瞰(kàn)命运多舛(chuǎn) 咫尺(zhǐ) 煤屑(xiè)狩猎(shòu) 哀恸(tònɡ) 霓裳(ní)湮灭(yān) 尸骸(hái) 泥淖(nào)2.多音字模Error!裳Error!解Error!薄Error!二、根据拼音写汉字Error! Error! Error!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联邦参议员、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以立场强硬著称,在共和党内也经常脱颖而出,与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很多问题上立场相左。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群高层建筑在昔日的荒滩上拔地而起,美轮美奂,堪称壮观。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不合语境,“脱颖而出”与“经常”不搭配,可改为“锋芒毕露”。

(2)× 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2.《长恨歌》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2.《长恨歌》1-人教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梗概2、欣赏语言特色一、以《问刘十九》导入围炉夜话问刘十九——白居易【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绿蚁: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其小如蚁。

2、醅:没有过滤的酒。

二、检查预习作业时间地点女主角男主角关系礼物四十年代上海闺阁王琦瑶程先生单恋纯真的爱李主任情人一匣黄金爱丽丝解放后邬桥平安里康明逊女儿的父亲女儿程先生单恋真诚的帮助八十年代平安里老克腊女儿的朋友对爱情的幻想长脚黄金死亡请学生完成填空,检查预习成果1、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出场的人物都有谁?三、新知学习萨沙毛毛娘舅严师母王琦瑶了解节选内容,主要人物2、这屋子里的人们,总是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作者通过哪些细节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作者为何要反复重复这些细节?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将这座城市写成一个在历史研究或个人经验上很难感受到的一种视野。

这样的大手笔,在目前的世界小说界是非常罕见的,它可以说是一部史诗。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历史是由小人物琐细平淡的日常生活折射出来的,而不是由重大历史事件构成。

她用小说的形式实践了另一种书写历史的方法。

“这是由无数细碎集合而成的壮观,是由无数耐心集合而成的巨大的力”。

——王安忆四、欣赏语言风格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软的女性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分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品味语言: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结合你所了解的小说的其他内容。

了解何为语言的陌生化陌生化语言的智慧通过词类活用、陌生搭配,或是通过大量新颖的通感、比喻,形成了整部小说与众不同的风格。

如:它(指精雕细作的快乐的人生)不看远,只看近,把时间掰开揉碎了过的,是可以把短暂的人生延长。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对应学生用书P60)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咫.尺(zh ǐ) 2.停滞.(zh ì) 3.糯.米(nu ò) 4.掰.开(b āi) 5.短暂.(z àn) 6.泥淖.(n ào) 7.狩.猎(sh òu) 8.尸骸.(h ái) (二)多音字1.裳⎩⎪⎨⎪⎧霓裳衣裳 2.空⎩⎪⎨⎪⎧ 空洞空白3.薄⎩⎪⎨⎪⎧稀薄薄饼薄荷 4.折⎩⎪⎨⎪⎧折断折腾折耗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

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与本文相关的情节: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

但她意识到自己已不能与上海分开,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5.结⎩⎪⎨⎪⎧打结结实 6.脉⎩⎪⎨⎪⎧温情脉脉脉搏 二、写准字形 1.⎩⎪⎨⎪⎧ 缅怀沉湎 2.⎩⎪⎨⎪⎧ 苍白沧桑 3.⎩⎪⎨⎪⎧ 斑点班级 4.⎩⎪⎨⎪⎧ 天塌地陷糟蹋 5.⎩⎪⎨⎪⎧ 轻言慢语轻歌曼舞 6.⎩⎪⎨⎪⎧ 挪不动袅娜三、用对词语1.发掘 挖掘2.沉湎 沉溺四、积累成语1.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2.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3.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中的珍宝一样。

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所讲述的事情十分熟悉。

4.脱颖而出:锥子的尖端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

5.不计前嫌:不计较以前的嫌隙,指大度和解。

(对应学生用书P61)海派文学的传人——王安忆简介:王安忆,1954年3月出生于南京,母亲为作家茹志鹃,父亲是剧作家王啸平,她自幼受母亲影响很深。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

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看王安忆的?长恨歌?,一曲娓娓道来,弦音顿挫,台上的人咿咿啊啊,喧闹非凡;台下的人看的清晰,不过是赶了一回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作着辞别,曲终人要散,幕台上的冷清无人眷恋,不过是述说着无法挽回的过往。

?长恨歌?里有的是似女人小性子的潮粘的梅雨季风,有的是似肌肤之亲般的性感的挨挤的上海弄堂,有的是带阴沉气息如云似雾的虚张声势的乱套流言。

也有处于嘈杂混淆中如花蕾一样纯净娇嫩的闺阁,盛载的都是不行为人知的心事。

还有把城市的真谛都透彻领悟的自由群鸽,它们在密匝的屋顶回旋,带着劫后余生的目光哀怨地看这一片城市废墟。

那是属于上海的废墟,上海夜夜笙歌,歌声是带着形式般迫不得已带庆祝的喧闹,却是没有高山流水纯粹清亮,在这废墟里,袅袅娜娜地浮出一个清爽雅致的影子,那是王琦瑶。

一声鸟或一堵墙我们假设有颗宁静的心,即使是悄悄坐着,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

当时间在流淌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自然中美丽的景观当然能撼动我们的心,但人文里时常被忽视的东西,也一样能震荡我们。

例如一口在荒烟中被弃置的古井,例如海岸边已经剥蚀的废船,例如一个在村落边缘捡到的神像,例如断落了的一堵墙。

人,在这个宇宙之间,多么渴望企图去制造一些什么,有时是为了生活的必需,有时是对生命永恒的追求,有时,只是无意间的创作罢了。

时间以一种无声的脚步刷洗着人所制造的事物,使它从欢腾的春天,成为凋零的冬天。

这就是无常,无常是时空中的一种必定之路,我们不能常住于某种情境、某种爱,乃至也不能常住于悲伤或失落。

那就像坐在森林里听鸟的唱歌,每一声都那么像,而每一声都不同。

一声鸟,或一堵墙,其实是没有不同的,我们每天看一堵墙,仿佛相像,其实每天都不一样,有一天它会断颓,有一天,它会完全的粉碎。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王安忆及其作品的评价(1)不愿重复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2.《长恨歌 围炉夜话》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2.《长恨歌 围炉夜话》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围炉夜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王琦瑶等人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探析他们的人生态度。

2.初步理解王安忆小说用日常生活构筑历史的创作理念。

3.通过学习《围炉夜话》,激发学生完成《长恨歌》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文本细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从古到今我们的历史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我们先来来做一道历史题。

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

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

20世纪70年代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答案是?B。

这是我们历史书上为我们书写的历史,是英雄伟人、整顿山河、改革发展,这些核心事件推动着历史奔流向前,但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呈现方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安忆的《长恨歌》中《围炉夜话》这一节,重回1957年,感受柴米油盐中历史。

二、重回现场,构建日常问题: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回忆这篇小说,在这个1957年的冬天,是哪些人在“围炉夜话”?他们又具体做了什么?明确:王琦瑶、严师母、康明逊、萨沙四人聚在一起围炉夜话。

他们制作食物、闲话家常(谈吃论穿)、简单游戏。

问题:主人公其实做的都是一些非常日常的活动,(板书:日常)没有什么特别,但在作者的描述下,这样的聚会给你们一种什么感觉?预设:温馨、舒适、惬意……师:文中王安忆借萨沙之口也有一句评价,是?明确:“这时,萨沙体味到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

”(板书:精雕细作)问题:请大家在小说中找出描述主人公活动的句子加以分析鉴赏,说说这些内容是如何表现这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

①她前一夜就将糯米泡上,这时米粒就胀得很鼓。

高中语文练习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

高中语文练习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关于幸福王安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

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的生活怎么说。

这是一个极大的困扰,我们无法解脱这个困扰,我们很沉重,无法轻装上阵。

为了这个困扰与顾虑,我们自己的感觉反倒下降,反倒被我们自己忽略.我们心里充满了奇特的自尊与自卑。

别人的目光对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使我们不安.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承认与肯定,我们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们再快乐也不快乐了.我们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无法由我们自己验明。

我们被动地生活,寻找幸福,我们常常寻找不着,因为我们出发时就迷了路.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1~4题。

1.“他不禁感叹地念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何理解萨沙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萨沙的这种感叹并非悲悯农民的艰辛,而是赞叹各种吃食做法的复杂辛苦。

这种感叹里含有对前文介绍的这种精雕细作的生活的赞美和满足。

同时这句话还引出下文严师母对穿的见解。

从而承上启下地写出了王琦瑶们的精神内核:埋头于生计,专心经营自己的生活,越是琐屑,越是认真。

2.“这是火炉边最温情脉脉的时刻,所有的欲望全化为一个相偎相依的需求,别的都不去管它了。

高中语文 6.12《围炉夜话》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6.12《围炉夜话》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可编辑ppt
7
《长恨歌》故事梗概:

• 在王安忆的笔下,上海的弄堂也是有灵魂的,这 灵魂也是一个少女的形象——王琦瑶。王琦瑶闭 月羞花,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影袅袅,漆黑
的额发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单看这些,王琦瑶
与经典恋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没有什么区别。但
是别忘了,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
的心是上海弄堂的心。如果读者希望在王琦瑶身
这个男人的,不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委屈。她对他不仅是爱,
还是体恤。于是她独自承当。平安里的流言三传
四传,王琦瑶不得不找来萨沙当垫背的孩子的父
亲。也是略施小技,却也掩不过情场浪子萨沙的
眼睛。最后他也离开。可编辑ppt
14
• 轮转了一圈,还是又回到原点,遇到程先 生,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王 琦瑶心想,若是他提出,她也定是不会拒 绝他;但程先生是君子,从不在她那里过 夜。两人都明白王琦瑶此刻对他只有恩没 有爱。他爱她,却只能不告而别。到底是 回不去了。
可编辑ppt
16
• 3.王琦瑶的人物形象:王琦瑶内在和外在有两个显著的特 征,那就是坚强与美丽。
• 王琦瑶的美“是有些家常的”,她身上体现的是一种 “过日子的情调”,“不是戏剧化的,而是生活化的”, 穿着家常碎花布旗袍的王琦瑶最贴心可人。王琦瑶的美是 对上海城市性特征最贴切的阐释,纵有万种风情、流光异 彩,但是却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式的,相反完全是平民化 的,甚至有点俗,却是可心的,反而很真实。正是这种形 象,使得王琦瑶在上海小姐的选美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 最“符合民意”的“三小姐”,给她的美丽带来了一次最 辉煌的评价。然而美丽带给她的并不全是宠爱和眷顾,同 时还有残酷与悲哀。当时代风云变幻,随着时代变迁的还 有她失落的心境和老去的容颜,王琦瑶温婉优雅、气质出 众地生活在藏污纳垢的平安里,平静地等待着心中所怀恋 的昔日重来。然而当历史进入七八十年代,那久违的熟悉 生活似乎又回来了的时候,虽说“美人迟暮”,岁月的流 逝还是在她美丽的脸庞刻可上编辑了pp时t 光的脚步,在这场似曾相17 识的盛宴面前,她成了旁观者。美丽变成了她永远的

《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唐玄宗杨贵妃红颜薄命的悲剧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和灿烂,同时也呈现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忧虑。

学习这首诗,既可以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艺术的创作过程和表现手法。

一、背景知识1.唐玄宗杨贵妃:身世显赫,容貌绝佳,因才能卓越,又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成为了唐朝后宫的“太皇太后”。

然而,由于她的地位和影响不断壮大,嫔妃互相攀比和钩心斗角也随之愈演愈烈。

最终,杨贵妃在安禄山叛乱中被迫自杀,结束了短暂而悲惨的生命。

2.长恨歌:诗歌分为七十九段,约为一千五百多字。

它以杨贵妃的生命经历为主线,由诗人白居易所叙述,并穿插着历史典故和诗人个人的感受。

整首诗历时三年完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品。

二、重点内容1.中心思想:《长恨歌》以杨贵妃的命运为切入点,描绘了唐代女性的生活境遇和神韵,突显了情感战胜了地位和境遇的主题,表现出诗歌家深刻的悲痛和怀念。

2.诗歌结构:《长恨歌》分为七十九段,每段都有各自的描述和连贯性,整个诗歌由情节,典故和诗歌家的抒发交替构成,读者可以从中考虑到诗歌家的杰出写作技巧及富有想象力。

3.艺术手法:《长恨歌》兼顾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运用了唐代诗歌家的典雅繁复的表现手法,通过诗歌家的意象化、抒情化、叙事化的方式,达到了情感和意蕴的最大化。

三、学习方法1.精读原著:《长恨歌》是一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每段都充满深刻的语言和充满情感的写作手法,通过逐段读这首长诗,领会诗歌家的极致追求和人性深度。

2.揣摩典故:《长恨歌》中融入了不少典故和历史背景,包括《诗经》、《史记》等。

通过了解这些典故及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诗歌家的意图。

3.多角度思考: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从主题、结构和手法方面来考虑,还需从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等方面来考量,从多角度去思考,《长恨歌》才能展现出其崇高的文学价值。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2.《长恨歌》》9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2.《长恨歌》》9

《围炉夜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品味人物在“围炉夜话”中构筑的生活模式特点,体会人物的情绪状态,理解作者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表达出的“日常历史观”。

2、初步了解小说的“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和“陌生化语言的智慧”的语言特色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梳理选文的主要情节,抓取关键词,结合时代背景及人物身份经历探讨人物在“围炉夜话”中构筑的生活模式特点,体会人物的情绪状态,理解作者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表达出的“日常历史观”。

2 (1)通过对有感触的句子的分析初步了解作品陌生化语言特色;(2)通过对小说人物话语处理方式(采用间接引语)的思考及对文本在叙事节奏上的缓慢处理方式的思考体会小说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和理解作者的历史观和生活观,在以后的人生中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学会关注历史和生活中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的写法【教学难点】鉴赏语言特色,感受小说陌生化语言的智慧和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

【课前准备】印发有关作家简介、《长恨歌》故事梗概、节选课文前后情节简述等相关内容;课文预习。

【教学手段】纸质讲义、多媒体。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借助多媒体图片直观感受王琦瑶生活经历变化,引入新课。

二课堂讨论(一)设计意图:分析理解作者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表达出的“日常历史观”1“闲人们”在“围炉夜话”中的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对这种生活方式有着怎样的感受态度?试从从课文中寻找相关语句,抓取关键词组织语言作答。

2请结合人物身份经历、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种生存状态的理解?(二)鉴赏语言特色(1)设计意图:体会陌生化语言的智慧王安忆在《漂泊的语言》中对语言的“陌生化”有所解释:“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和感受上的陌生感。

”本文中有哪些语句给了你这种感受,尝试分析这些语句这种陌生化表达的特点。

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十二课 围炉夜话 Word版含答案

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十二课 围炉夜话 Word版含答案

第十二课围炉夜话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2.自查工具书,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问题;阅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

3.学习王安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将这种责任感寄托到自己纤柔细腻的文笔中,直入时间的本质和内核,展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沧桑嬗变。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王安忆,生于1954年,当代女作家。

祖籍福建同安,生于江苏南京。

1955年随母亲茹志鹃迁居上海。

1969年初中毕业。

1970年赴安徽插队。

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

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

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雨,沙沙沙》。

著有小说集《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尾声》《流逝》《小鲍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长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集》,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以及《乘火车去旅行》《王安忆自选集》等。

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和《小鲍庄》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不少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深沉思考。

她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其底蕴,抉微钩沉,纤毫毕现。

笔墨素淡,情韵幽婉,一些作品在文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2.了解背景上海怀旧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从绘画、电影、文学,到日常消费领域,关于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的各种表述层出不穷。

外滩建筑、咖啡馆、月份牌……“老上海”的各种物质代码,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时尚。

他们依托着这种对于“过去”的发掘,来填补当下文化的缺失,并表达着对于“未来”的想象。

在这个意义上,《长恨歌》似乎应景地为人们提供了怀旧的资料。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12.《长恨歌·围炉夜话》导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12.《长恨歌·围炉夜话》导学案

《围炉夜话》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安忆及小说《长恨歌》的梗概。

2、初步了解小说的“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和“陌生化语言的智慧”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表达出的“日常历史观”。

教学重点: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的写法。

自主学习一、作家作品介绍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

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

1995年,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钟山》上连载,年底出版了单行本,很快引起评论界的注意,评论者认为王安忆的写作直承由张爱玲所开启的“海派”文学传统;2000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曾将“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授予王安忆,致词给予《长恨歌》较高的评价:“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将这座城市写成一个在历史研究或个人经验上很难感受到的一种视野。

这样的大手笔,在目前的世界小说界是非常罕见的,它可以说是一部史诗。

”二、故事梗概王琦瑶,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

40年代,一个16岁年轻少女与好友一起去片厂,故事从这天开始。

王琦瑶在片厂演了个小角色后,又拍了一些生活照。

其中选用了一张发表到《上海生活》的封二,起名“沪上淑媛”,在学校引起了一阵轰动。

这时出现了贯穿故事始终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好友蒋莉丽,一个是伴随始终的程先生。

经历了一个个台阶,经历生活情感视野的各种历练后造就了一个“上海小姐”。

程先生对王琦瑶不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程先生的出现无意间吹动了王琦瑶的那份少女的情思,但是,王琦瑶不甘于她的生活理想就此止步,总期待一个更大的生活,这时李主任适时地出现了。

李主任令人敬畏的真实和对女人的那份体贴让王琦瑶完全听从于他,而她天生又会做一个女人,这因而适合了李主任的心思,从此王琦瑶搬入了那块不是平凡人住入的“爱丽丝公寓”。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第6单元 12 长恨歌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第6单元 12 长恨歌 含答案 精品

12 《长恨歌》围炉夜话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咫.尺( ) 石臼.( ) 腻.人( ) 煤屑.( ) 泥淖.( ) 掺.着( ) 醇.厚( ) 狩.猎( ) 湮.灭( ) 尸骸.( ) 嬗.变( ) 哀恸.( ) 【答案】 zhǐ jiù nì xiè nào chān chún shòu yān hái shàn tò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核⎩⎪⎨⎪⎧( )核.桃( )桃核.儿 (2)薄⎩⎪⎨⎪⎧( )稀薄.( )薄.饼( )薄.荷 (3)裳⎩⎪⎨⎪⎧( )霓裳.( )衣裳.(4)脉⎩⎪⎨⎪⎧( )温情脉.脉( )脉.搏 2.语境辨析法(5)他每次出差.( )差.( )不多都要出点差( )错。

(6)鱼拼命挣扎.( ),鱼刺扎.( )破了手,他随意包扎.( )一下。

(7)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 )怨别人埋.( )头工作。

【答案】 (1)hé hú (2)bó báo bò (3)chánɡ shan ɡ (4)mò mài (5)chāi chà chā (6)zhá zhā zā (7)mán mái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干zào( )急zào ( )zào( )音(2)⎩⎪⎨⎪⎧nuò( )米rú( )家rú( )子牛 (3)⎩⎪⎨⎪⎧àn( )淡万马齐yīn( )ān( )熟(4)⎩⎪⎨⎪⎧miǎn( )怀沉miǎn( )miǎn( )腆【答案】 (1)燥 躁 噪 (2)糯 儒 孺 (3)黯 喑 谙 (4)缅 湎 腼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沉湎·沉醉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和辨别能力差,精神世界可塑性强,长期________(沉湎/沉醉)网络会出现“虚拟世界的我”与“现实世界的我”的分离,包括人格的分离、知行的分离、责任权利的分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长恨歌》——围炉夜话◎课文导读《长恨歌》的标题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篇。

当代女作家王安忆选择这一题目也许源于“此恨绵绵无绝期”,也许受启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作者却无意于这类凄美爱情的现代演绎,她只是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她对这种嬗变的哀伤。

屋檐上四处张望的鸽子、里弄间咿咿呀呀的留声机、阁楼上垂着流苏的碎花窗帘,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绪从文中流淌出来,那是历史的跫音,又似上海的情怀。

《围炉夜话》写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王琦瑶等四个闲人在“螺丝壳”里经营他们由吃、穿、闲聊和简单的游戏组成的“精雕细作的人生”,表现了上海普通市民埋头于自己生计的生活方式,传达了作者对现实个体生命意义的感觉。

◎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在婚姻走到尽头时,反思婚姻,回想当年与男子在一起时的欢乐场面的两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刘禹锡《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读经典经典: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第四章》翻译: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赏析:“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提供的机会太多,就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

其实,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

这才是最重要的。

[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

1954年3月出生于南京,母亲为作家茹志鹃,父亲是剧作家王啸平,她自幼受母亲影响很深。

1970年到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并在业余开始写小说。

1978年回上海工作。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品:小说《长恨歌》《小鲍庄》《流逝》《富萍》等。

◎背景回放上海怀旧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从绘画、电影、文学,到日常消费领域,关于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的各种表述层出不穷。

外滩建筑、咖啡馆、月份牌……“老上海”的各种物质代码,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时尚。

人们依托着一种对于“过去”的发掘,来填补当下的文化缺失,并表达着对于“未来”的想象。

在这种背景下,王安忆的《长恨歌》已经超出一部小说所能够承载的意义,成为“上海怀旧”的象征。

作者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而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学者,都更多地从王安忆浓墨重彩的笔触中细细品味老上海弄堂、洋房、酒吧中弥漫着的30年代老上海的气息。

所不同的是,普通读者可能更多地满足于这种消费性的怀旧,而研究者则力图从中挖掘出现代性的因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恨歌》已经等同于“上海故事”了。

◎作者逸事王安忆:写作要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王安忆初中毕业就去农村插队了。

那时她只有16岁,去了安徽淮北,到了一个陌生的村庄,住在村中农人的家里,感觉非常苦闷。

一方面是因为远离家乡,一方面是生活不适应,还有就是对前途完全没有信心,看不到一点儿希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母亲开始跟她通信。

她的母亲也是一个作家,就是曾经被选入中学课本的小说《百合花》的作者。

王安忆的母亲当时处境也不好,已经“靠边”,根本不能从事文学工作,对文学也已经没有信心。

看到王安忆那么小,独自在村庄,又没有办法照顾她,就只能用书信的方式安慰她。

母亲给王安忆提了一个建议:“你现在不妨把你的生活,你的经验,你所看到、听到、经历过的,你周围的农人、小伙伴们发生的事情等等,记录下来,将来也许会有用。

”王安忆在一封信里说:“春天到了,别人家房梁上的燕巢都来燕子了,而我的还空着。

村庄里的农人有一种传统,觉得如果这家人的燕子窝没有燕子回来的话,这家人一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就非常期待燕子来,等到有一天燕子来了,我就在信中告诉母亲,今天我的燕子飞回来了。

”母亲对王安忆当时记录下的事情很有兴趣,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感动,可王安忆当时对这些客观事情的发生完全没兴趣去关心,也没有什么热情,都完全遗忘掉了。

王安忆后来回忆说:“我想这挺可惜的。

如果当时我听我母亲的话,把当时在农村的日日夜夜都做些记录,那我今天写作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材料。

”王安忆认为,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很贪婪的,似乎是张开了所有的感官,每一个毛孔都在不断地吸收经验,像海绵吸水一样,把自己注得非常饱满,这时就需要把所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记录下来。

等到写作的时候,就是把吸入的这些东西慢慢地释放出来,让它自然流淌出来。

◎人物速览坚强美丽——王琦瑶身份地位:故事的主角,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典型的待字闺中的女儿。

性格特征:优雅、懂生活、坚韧不拔。

主要情节:王琦瑶美而不艳,她情态优美却不是高不可攀,她矜持却又亲切,造作而又不浮夸,她不高尚但决不低俗,她现实却又讲情调,她缺少见识但又通情达理,她难免俗气但那俗气又经过了文明的淘洗。

王琦瑶的美是对上海城市性特征最贴切的阐释。

形象特点:一位集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姐的优雅于一身的典型代表。

[基础自主学习区]一、认字音1.单音字糯米(nuò) 俯瞰.(kàn) 命运多舛.(chuǎn) 咫.尺(zhǐ) 哀恸.(tòn ɡ) 泥淖.(nào) 霓.裳(ní) 尸骸.(hái) 2.多音字裳⎩⎪⎨⎪⎧霓裳.(chán ɡ)衣裳.(sh ɑnɡ) 核⎩⎪⎨⎪⎧核.桃(hé)桃核.儿(hú) 薄⎩⎪⎨⎪⎧稀薄.(bó)薄.被(báo )薄.荷(bò) 折⎩⎪⎨⎪⎧折.断(zhé)折.腾(zhē)折.耗(shé) 二、记字形⎩⎪⎨⎪⎧cānɡ(苍)白cānɡ(沧)桑 ⎩⎪⎨⎪⎧àn (黯)淡万马齐yīn (喑) ⎩⎪⎨⎪⎧轻言màn (慢)语轻歌màn (曼)舞 ⎩⎪⎨⎪⎧nuó(挪)不动袅nuó(娜) 三、辨词义1.沉湎沉醉[辨一辨]“沉湎”,沉溺,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含有贬义。

“沉醉”,指大醉,多比喻被强烈的情感或氛围左右而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①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和辨别能力差,精神世界可塑性强,长期沉湎网络会出现“虚拟世界的我”与“现实世界的我”的分离,包括人格的分离、知行的分离、责任权利的分离等。

②奥地利的新年音乐会真美,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沉醉在那迷人动听的乐曲中。

2.黯淡暗淡[辨一辨]“暗淡”和“黯淡”,都有“暗、不明亮”的意思。

“暗淡”,着重指具体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线等昏黑不明或色彩不鲜明;也可形容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黯淡”,常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绪。

有时寂寞,感到前途暗淡,一如我在无数个星夜独坐秋窗,黯淡无语,预见生命的流逝,繁华的消长。

四、积词语[背一背]1.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2.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3.脱颖而出:原指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就穿出来了。

后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练一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甲型流感来袭时,亲人间的相互关心,同事间的相互鼓励,媒体上专家学者的善意提醒等都生动地展示着团结互助、________的精神。

②三门县供电公司广大职工________,创先争优,在省内率先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和一二期农网、城网改造工作。

③中共中央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赢得的是全党全民的衷心爱戴,形成了________、改革进取的巨大向心力。

A.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和衷共济B.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C.和衷共济同心同德齐心协力D.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和衷共济[解析]选B。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强调克服困难,适用于①句。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强调共同努力,适用于②句。

同心同德:思想统一,信念、行动一致。

强调目标一致,适用于③句。

1.作者细致地描写“平安里”这些人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状态?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意义?[明确]作者描写这些人的日常生活,这些琐屑的细节,能体现出他们在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芯子”里的生活,正是这样一个个围炉而坐的琐屑日子,填补了时代的裂缝。

作者试图通过这样一种对日常生活的细密的描述,展现另一种书写历史的方法。

在作者看来,王琦瑶从选美的舞台上下来,走进“平安里”的屋子,屋子里的这些人,从资产阶级的严家师母、毛毛娘舅渐渐换成了怀旧的“老克腊”、觊觎黄金的长脚等人,这就是作者认识到的历史。

2.(链接考点)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通读全文,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并填写下表。

[明确]3.生活在王琦瑶周围的是一群怎样的人?[明确]生活在王琦瑶周围的人,是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在社会的边边角角里耐心地生活着的人,他们满足于日常的衣食生活,没有什么远大的人生理想,生命缺乏传奇色彩,心灵空虚无聊,没有对自己命运的自觉意识,是庸常的普通小市民的代表。

4. 《围炉夜话》有没有表现出时代的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文章看似没有表现时代背景,但作者把时代的印记细细地刻在王琦瑶的生活上,让1957年的历史在王琦瑶的身上发生作用。

繁华落尽,过往残存的记忆就体现在他们的追忆和对吃与穿的讲究上,变成了“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收缩成“螺丝壳”与“井底之蛙式”的生活状态。

事实上,这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对生活依然有着一种难能可贵的矜持与热情。

作者认为时代是一个抽象的背景,而背景之下的日常形态的流水的日子才是亘古丰厚的。

5.对萨沙和严师母的对话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萨沙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非悲悯农民的艰辛,而是赞叹各种吃食做法的复杂辛苦。

这种感叹里有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满足。

萨沙的感叹引出严师母对穿衣的见解,这个见解体现了她的身份、经历,更典型地表现出了“王琦瑶们”的精神内核——埋头于生计,专心致志地经营自己的生活,越是琐屑,越是认真,越是不关心社会和时代,精明、自我欣赏,甚至自恋、怀旧,这就是上海人的特质,也是上海精神的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