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繁华的城市,也有宁静的乡村。
乡村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代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风光。
2、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4、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节奏和重音。
(三)理解诗意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情1、想象画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乡村四月的画面。
2、体会情感提问: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交流,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有感情朗读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出示另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乡村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村四月》。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3.学会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朗读、背诵《乡村四月》;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村的印象和感受。
(二)学习《乡村四月》1.教师范读《乡村四月》,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等。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三)深入解读诗歌1.教师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句,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朗读、背诵诗歌1.学生自选伙伴,互相背诵《乡村四月》。
2.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以“乡村四月”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四、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诗歌创作指导要更加细致,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2.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感受诗歌。
3.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乡村四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也激发了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乡村四月》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如何描绘乡村景色的呢?学生回答:我觉得这句话是在形容山和原野上绿色植物遍布,河川里白色的水花四处飞溅。
2.教学难点:教师提问:那么,“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你们又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觉得这句话是在描述细雨中,子规的鸣叫声和如烟的雨雾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2023最新-《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3篇)《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该页是可爱的为大伙儿分享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乡村四月》教案篇一一、写作背景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温州)人。
布衣终身。
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
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
翁卷有很多诗歌,是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二、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
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再插田,实际上可能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乡村四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
解释:四月3、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1、背诵古诗2、解释::绿遍白满川子规才了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
(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出示图片)(2)品读“绿”。
(3)理解“白满川”。
(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乡村四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
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
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引言概述:《乡村四月》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通过对乡村四月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乡村四月》的教案,包括文本分析、阅读指导、思考题和拓展活动。
一、文本分析1.1 文章主题:《乡村四月》以乡村四月的景象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子以“乡村四月,人间最美时”为开篇,引起读者的兴趣。
主体部分通过对乡村四月的细致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结尾部分以“我爱乡村四月”作为总结,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四月的深深喜爱之情。
1.3 文章语言特点:《乡村四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运用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乡村四月的美丽。
二、阅读指导2.1 阅读目标:通过阅读《乡村四月》,使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描写,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2 阅读方法:建议学生在阅读前先观察插图,了解文章的主题。
然后带着问题阅读,例如“乡村四月有哪些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说‘乡村四月,人间最美时’?”最后,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2.3 阅读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阅读评价。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思考题3.1 描述乡村四月的景色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3.2 你认为为什么作者将乡村四月称为“人间最美时”?3.3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或感受,可以与文章进行对比和联系吗?四、拓展活动4.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乡村四月的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4.2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对乡村四月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3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乡村四月》的朗诵比赛,通过朗诵的方式,展示对乡村四月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详细阐述,《乡村四月》的教案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乡村四月是一门面向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开展乡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现状、认识乡村文化、掌握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了解乡村发展现状-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前乡村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乡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村教育、农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具体的乡村进行深入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对乡村发展的思考。
2. 认识乡村文化- 学生参观当地乡村,了解乡村的传统文化、乡土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 学生进行乡村文化项目的策划与设计,如乡村文化展览、乡村民俗表演等,通过实践活动将乡村文化传承与推广。
3. 掌握实践技能- 学生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如种植、养殖等,并在乡村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
- 学生参与乡村社区建设,如修缮村庄、美化环境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分组开展乡村实践项目,如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组织乡村文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通过团队讨论、寻求帮助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和展示效果评价。
- 学生参与乡村文化项目的策划与设计的质量评价。
- 学生在乡村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的实际效果评价。
-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2.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 教师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了解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以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教学资源- 乡村实践活动场地和设备。
- 乡村文化展览馆、乡村民俗表演场所等。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引言概述:
《乡村四月》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描绘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农民勤劳的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学生感受乡村的美好和农民的辛勤。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乡村四月》的教案设计。
一、背景介绍
1.1 介绍《乡村四月》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1.2 分析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2.1 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2.2 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2.3 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内容
3.1 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3.2 挖掘文章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方法
4.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
4.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3 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五、教学反思
5.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5.3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详细讨论,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乡村四月》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教案:《乡村四月》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文本分析和解读。
2.乡村四月的情节和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乡村四月中的情感表达。
2.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准备:1.《乡村四月》的文本。
2.学生姓名表和讨论问题的提纲。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阅读和分析(30分钟)1.分组阅读《乡村四月》的文本,并给每组分配不同的章节。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主要人物是谁?情节如何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冲突和转折点?3.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第三步:人物分析(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
2.给学生几个关于主要人物的问题,比如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感情变化是如何描述的?有什么重要的对话或事件帮助我们了解他们?3.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或个人思考后,分别回答问题。
第四步:情感表达(20分钟)1.与学生分享乡村四月中的一些情感表达,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等。
3.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感对作品的整体主题和意义有何影响。
第五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结合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总结整个课程的要点和重要观点。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想,比如他们对作品的喜爱和不喜欢之处,以及对未来故事发展的预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乡村四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空间,培养了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乡村四月》的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诵诗歌。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内容1、背景及主题介绍《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描绘农村初夏风光的诗歌。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2、诗歌内容讲解课程将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每一句诗句,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词语,既描绘出乡村的自然美景,又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
3、诗歌朗诵训练课程将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使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同时,通过反复朗诵,帮助学生记忆诗歌内容。
4、小组讨论与交流课程将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对诗歌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课程评估1、考试/测试评估课程结束后,将进行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乡村四月》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试形式可以是简答题或论述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表现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诵表现、小组讨论贡献等进行观察和评估。
这些表现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3、作业评估课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关于《乡村四月》的简短赏析文章或读后感,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检验。
四、教学材料1、诗歌集、诗歌音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课程将提供《乡村四月》的诗歌集和音频文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跟读诗歌,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2、PPT演示文稿课程将使用PPT演示文稿来呈现《乡村四月》的背景介绍、内容讲解和朗诵技巧等内容。
PPT演示文稿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同时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二、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
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
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了解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观和农事活动,并能够描述乡村四月的特点和魅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观:山青、水秀、花香、鸟语等。
2. 乡村四月的农事活动:春耕、播种、田间管理等。
3. 乡村四月的特点和魅力:清新、宜人、朴实、充满希望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乡村四月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乡村四月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乡村四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 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观和农事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四月的特点和魅力。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3. 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乡村四月的景点或农事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采访农民、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报告。
4. 小组展示与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展示,并邀请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四月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保护乡村环境和传承乡村文化。
5. 个人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乡村四月的作文。
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和具体的细节来描绘乡村四月的美丽和魅力。
6. 作文分享与评价(15分钟)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如语言表达、内容连贯、观点独特等,帮助学生改进写作能力。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总结乡村四月的特点和魅力,并鼓励学生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标题: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引言概述:
古诗《乡村四月》是中国著名诗人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一、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1.1 《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
1.2 林徽因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1.3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感悟与表达
二、诗歌内容解读
2.1 乡村四月的景色描写
2.2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表达
2.3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三、情感体验与审美情感培养
3.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3.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3.3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诗歌赏析与比较
4.1 与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对比
4.2 分析《乡村四月》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4.3 探讨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五、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
5.1 创设情境引入诗歌教学
5.2 诗歌朗读和讨论
5.3 诗歌创作和表演活动
通过对古诗《乡村四月》的深入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美学修养。
人教版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乡村四月》,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的关键词汇。
o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采用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o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想象和描述,将诗歌中的景象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态度。
o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
o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将诗歌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o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中,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乡村风光图片、视频等)•古诗朗读音频•预习任务:学生预习古诗,尝试理解诗句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o播放一段乡村风光的视频,展示乡村的宁静、美丽和淳朴。
o提问:你们对乡村有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2.揭示课题:o板书课题《乡村四月》,学生齐读。
o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o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o指名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2.理解诗句意思:o学生尝试解释诗句意思,教师相机引导,纠正错误。
o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整体感知:o引导学生归纳古诗的主要内容,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o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再读古诗,深入理解1.精读诗句:o学生逐句朗读古诗,思考每句诗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景象。
o提问:每句诗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重点诗句品析:o“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乡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和乡村发展的现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乡村发展的现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情怀。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教学内容:1. 乡村生活的特点:农田、农作物、农民、农业机械等。
2. 乡村发展的现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传承等。
3.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保护等。
教学重点:1. 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和乡村发展的现状。
2. 掌握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乡村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感受乡村的生活和发展现状。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乡村,了解乡村生活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乡村的美景和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乡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乡村生活的特点和乡村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参观当地的乡村,了解农田、农作物、农民以及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4.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经验,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建议。
5.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对乡村振兴的责任。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和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振兴的理解程度。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乡村四月是一个以农村为背景的教学主题,旨在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农村的生活、文化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自然与社会、语文、美术等课程。
教学目标:1. 了解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培养对农村的尊重和理解。
2. 掌握农村的季节变化特点,学习四月的农事活动。
3. 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农村四月的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1.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乡村四月的自然环境,如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
1.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四月的天气特点,如温暖、多雨等。
1.3 制作季节变化的图表,让学生了解四月的气温、降雨量等变化。
2. 农村四月的农事活动2.1 介绍四月的农事活动,如播种、耕地、施肥等。
2.2 制作农事活动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了解农民的劳动和农田的变化。
2.3 观察和描述农村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作用。
3. 实地考察和体验3.1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民的农事活动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3.2 引导学生参与农事活动,如播种、浇水等,体验农民的劳动和付出。
3.3 结合实地考察和体验,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所见所闻。
4. 环境保护与绿色生活方式4.1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农村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壤退化等。
4.2 鼓励学生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3 组织学生制作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宣传绿色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实地体验等。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对农村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品和艺术创作等。
3.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学习成果。
课文《乡村四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乡村四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乡村四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乡村四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理念】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解题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
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
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忙时节的紧张气氛。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乡村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的景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乡村四月的古诗——《乡村四月》。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翁卷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4、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句诗描绘了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的景象。
“绿遍”“白满川”写出了乡村四月景色的繁茂和色彩的鲜明。
“雨如烟”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样子。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两句诗写乡村四月里人们忙碌的情景,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忙着插秧。
“闲人少”突出了农忙时节,人们都在辛勤劳作。
5、想象画面(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劳动人民的忙碌。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乡村四月是一所位于农村地区的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我们设计了一套以乡村四月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农村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主题介绍和预热(时间: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乡村四月的美丽风景、丰富资源和独特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乡村文化体验活动(时间: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乡村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农民画、编织竹篮、制作农耕工具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和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3. 乡村生活体验活动(时间: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乡村生活体验活动,如种植蔬菜、放牛、捕鱼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了解农村生活的辛勤劳作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乡村文化展示和分享(时间:3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农民画、竹篮等作品,并分享他们的乡村生活体验。
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 乡村四月主题作品创作(时间: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习到的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的元素,进行主题作品创作,如绘画、写作、手工制作等。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乡村四月主题展览和评比(时间:3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并进行评比。
通过展览和评比,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作品质量、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受。
2. 教学反思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形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可以邀请乡村四月的居民和专家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和实践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领会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通过朗读、想象、创设情景对话,让学生感悟富有情趣的四月的乡村。
4.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乡村风光的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纯朴。
教学重点:1.通过写“蚕”“桑”两个生字,扎实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2.通过朗读、想象、创设情景对话,让学生领会诗意、感受诗境。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乡村风光的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纯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解读诗题,走进古诗。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诗题——《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2、划线解题如果让你用竖线划分这个题目,你会在哪儿划?(师边说边在旁边空白处画“/”)(ppt1)(生:我在“乡村”后面画;生:我也是,在四月前边划)你们划的位置都是这儿,说说理由。
(生:他们是两个词语)一个词是_______,表示————,一个词语是___,表示————。
3、了解背景看,这个字,什么?(宋)这也是时间。
这短短四行诗,就是距今800多年的翁卷,他眼中的江南的乡村四月。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那时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呢?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2、学习生字,练读全诗。
(1)纠正字音,学写生字。
也想读吗?谁来读读?,大家听听他读准了吗?(1个)会读了,全班都会读啦?那我考考你们,就考最后一行!大家看着这行诗(幻灯出示),有个多音字,什么?什么意思?借助注释,这是学诗的好办法!是的,当它解释为结束的时候就读成——。
(幻灯出示:蚕桑)这两个字,谁读读?你也读读,你读得准,你注意了什么?(出示:注音)如果你能大声准确的读,全班就跟读一遍,能做到吗?全班读!这里的蚕桑,桑就是农民在种桑采桑,那蚕就是农民在——(养蚕)这两个字是今天的生字,还必须会写。
仔细观察,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要避免写错。
(什么是蚕,天虫为蚕,所以第一笔是横而不是——撇。
)易错的部分要提醒!;“桑”字你会提醒什么?(是点不是捺。
)大家看着这个字,假设把这三个点都还原成捺,你觉得怎么样?是啊,古人造字很有讲究,为了避免重复的捺带来的不协调、不对称就将这三个捺改成点。
记住了吗?(现在看老师以”桑”为例写这个字,你们伸出食指边看边书空体会:三个变形的“又”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写得紧凑些,下面一半留给——木字,这一横居中写得长一些,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这样的树干才能撑起茂盛的桑叶。
有体会了吗?)在课文生字表下方练习两遍,注意书写姿势,把字写正确,美观。
写得不错!刚才我们对生字、难读的音进行了学习,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这首诗,谁来读?a不错,准确流畅就是美!谁还能读出节奏?(出示节奏线)b节奏之美就是诗之美!全班像他学习,乡村四月齐——。
(2个1齐·)三、理清脉络,感受“美”“忙”。
读得好!现在,有自己的感觉了吗?说说这乡村四月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字来说。
(生:美)这是你的感觉,你说呢?(生:忙)你看,这就是宋朝时期乡村四月给你的感觉!(板书:美、忙)(一)品读一、二行诗。
1、点出“美”,体会“美”。
我写“美”时,就在想:你是从哪些诗句读到“美”?(生:一、二行诗句读出了乡村四月的“美”)(ppt3)(1) .描绘画面,感受“美”。
真的吗?美真藏在这里面?自由读读这两行诗,结合注释,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1、读着“绿遍山原白满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是啊!你的眼前全是绿色,你看到绿色的————,(草地)他就在你脚下啊!你看到绿色的————(树木、禾苗、山、水、田野、河流、)他就在(可以生说)你身边啊!你呢,你呢?他就在不远的山坡上啊,他就在远处啊!这绿啊,就这样————绿遍山原!谁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幻灯出示: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这绿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这就叫————绿遍山原!这绿啊,深深浅浅、浓浓淡淡,这就叫————绿遍山原!2、不仅如此,乡村四月更有神奇之处!(幻灯出示:图片)看,什么?用诗中的语言!(出示幻灯:白满川)什么是白的,只有水?……(天是白的,云是白的,雾是白的)烟雨四月,你的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遍地的绿,满目的白已充满了画面!谁愿意读读这行诗,把我们带进美景中!(出示:第一行诗)同学们,刚才这行诗我们是抓住诗中的什么展开想象?(请生板书关键词:色彩)这是乡村四月独有的色彩!3、现在,谁敢读读第二句,让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仿佛又看到什么画面?谁来说,看看能不能再现当时的美!(好只布谷鸟,田野的精灵!它怎么叫?布谷——布谷——那雨声呢?能用上象声词吗?————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全班同学一起轻声的用象声词感受雨的声音)真好听!孩子们真有灵性!我觉得咱们要配合一下,演绎这行诗的画面,我用语言描绘,你们再接着我的话用象声词模仿雨声(四遍),还缺谁(布谷鸟)我把它请来了,准备:绵绵的细雨如丝、如雾、如烟,几只可爱的布谷鸟在细雨中轻巧地飞来飞去,你听————(再幻灯出示:图片、声音、诗句)好似天籁之音!这行诗我们抓住什么展开想象?(请生板书:声音)作者想象了雨如烟的样子,我们想象了子规和雨的声音,而这,却是乡村四月才有的声音!4、朗读诗句,品味“美”。
同学们,有了想象,这两行诗就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吗?(各种形式读,赛读)A假如你就是诗人,你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到这样美的景色,你会怎么读?有感觉了!你还能读得更好,你信吗?信就对了,你抬起头再望的远些,再试试!(画面都在你的心中,那是壮美的山原,是吗?或:你带上了想象就让我看到了壮美的山原!)B.假如你冒着细雨在田间漫步,突然听见清脆的鸟声,你的眼睛一亮,你会怎么读?满心欢喜啊!还有谁能这样带上想象读?D.雨如烟你读的很轻,你想到了什么?(轻、细)想象让你读出一个细腻、朦胧的画面!E.多有意境!全班齐读。
(3个1 齐)总结:这就是美不胜收的乡村四月!(再读课题)(二)品读三、四行诗。
①引出“忙”。
感受了它的“美”,再去体验它特有的忙。
看着这个“忙”,你想问什么?学贵有疑!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藏在诗句中,有的在我们的想象中。
齐读这两行诗。
(幻灯出示:三四行诗)看,谁提问的,说说答案。
具体忙些什么事?(幻灯出示:第四行诗)想象一下,乡村四月人们还会在家里屋外、田间地头忙什么事?这么多事都叫——(农活)(板书:农活)乡村四月的农民是最忙碌的,你看诗句中,他们才结束————又赶着去————,生活中他们还可能才做完————又忙着去————!(幻灯出示:农谚)为什么这么忙?到这些农谚里看看,一起读!(生:读。
)乡村四月耕种的秘籍在这里,你读懂了吗?我不放心,再读读!读懂了吗,真正的读懂就是会运用,真懂了!行,现在,你们就是宋朝时期乡村四月的农民、乡亲们,你是——王大叔,你呢——他是——对了,你们都在忙农活呢!我呢,想去感受一下你们是怎么忙的,行吗?②体会“忙”。
(幻灯出示:图片、农谚)我来到田间,诶,前边有个大爷在埋头干活呢,我和他打打招呼:“大爷,大爷——都说乡村的人热情豪爽,果然如此!(可能熟悉后就会比我更豪爽!)尽管忙还很有礼貌!大爷,您这会儿在忙什么呀?————您看这雨不大不小不见停啊,您为啥冒雨干活?啥道理啊!————有好处就有秘籍,传授传授!————哦,这雨作用真大啊!不过,我看您家秧田马上插完了,您下阵子该可以歇了吧!(是的)啊?大伙儿都那么忙您可以睡懒觉啦!(噢,不是不是)原来刚才忙的有点晕,现在清醒了,那您下阵子农活的工作重点有哪些?(还没呢,我还要去————)!大爷,您这一清醒就得干这么多活啊!全您一个人干啊!你家大娘干啥?(大娘也干啊,她喂鸡种菜,)您真爱护大娘,是怕她淋雨还是怕她被雨水一滋润越来越年轻!(那怎么会!)哦,你是说这雨润庄稼不润人!我还有不明白,那您家像这么大,八、九岁的娃娃能干啥啊!(养蚕啊,拔草啊,浇菜啊!)您全家个个能干啊!大爷,耽误您干农活了!您忙归忙,您别太累了,再见!”(多勤劳的大爷,我还特喜欢他的纯朴,他把祖传的耕种秘籍都告诉我了!)孩子们,四月的乡村就大爷大妈忙吗?(还有——)是只有一家这样忙吗,是啊,人人忙,家家忙啊!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气氛,诗中只用一句话概括一起读:(ppt10)“乡村四月闲人少”(板书:景象)一个“少”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忙碌的“乡村四月”(再读课题)。
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三四行诗主要用什么方法学习体会?(对话。
这是当时的乡村四月的景象,这还是展开——想象。
想象让诗句变成了一个热闹、忙碌的画面!)一起读三、四行诗。
四、读背古诗,升华主题。
1、主题升华,感悟学法。
这节课我们走进古诗,想象乡村四月的景美人忙,可是,这么美的画面与这么忙碌的景象有联系吗?一齐读读这首诗。
(⑴先写景再写人,你读清了顺序,不错!但还没读出联系。
⑵绿的山原是农民干活的地方,白茫茫的水田是农民干活的地方,这雨滋润万物,这子规呼唤人们,你将这些景和忙碌的景象一一联系发现什么?)总结:写景美是为了写人忙,写景是为了写人,是要告诉我们:这样自然、美丽的乡村里住着这样勤劳质朴的人们!千百年来,乡村里的人们将勤劳质朴与智慧世代相传!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随着诗人翁卷的脚步到田间去感受————乡村四月,齐!2、背默古诗试着把它背诵下来,给你们两分钟,试试?谁先来试试。
(个别一个,举手的一部分起立背,再全班齐背)五、布置作业。
就要下课了,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温故知新。
挑战自我!带上思考带上想像回家后继续学习。
)下课。
板书:乡村四月美忙色彩声音农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