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0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 思想控制的加强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2.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和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精神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3.“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B. 绘画C. 戏剧D. 杂技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 逐渐贵族化B. 逐渐平民化C. 逐渐宗教化D. 逐渐神秘化5.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 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 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7.“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9.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 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 《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 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10.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课后强化作业: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课后强化作业: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当时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2.“诗言志,歌咏言。

”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D.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3.《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大一统时代风貌4.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段话说明了( )A.唐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B.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C.大唐盛世政治经济的繁荣D.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5.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6.在那个还视“词”这种流行歌曲为“小道”“艳科”的时代,他(她)不仅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勇敢宣言令世俗社会感到巨大的震惊,更以“浅近卑俗”的艺术风貌而给传统词坛带来了强力的冲击。

他(她)最有可能是( ) A.柳永B.李清照C.辛弃疾D.苏轼7.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题: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02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题: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02

《作业推荐》02——辉煌灿烂的文学一、单选题(共90 分)1.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

”下列各项对《诗经》的解读,正确的是A.收录自商至西周的诗歌B.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C.以五言为主或间以杂言D.奠定浪漫主义传统基础【答案】B【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故A错误;《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故C的说法错误;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所以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是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故B的说法是正确的解读。

2.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

据此可知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C.《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D.《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答案】C【解析】东晋时期豪强势力强大,与政府矛盾尖锐;东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

因此《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的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故答案为C项。

A项“直接说明”说法错误,作为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的成分,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的二手史料,排除D项。

3.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尤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

这反映了宋词A.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C.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D.题材范围逐步扩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宋词题材广泛,不再局限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化、世俗化趋势。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反映了A.宋词豪放派特点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C.作者的爱国情怀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2.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D.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3.诗词、歌谣往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以下诗词、歌谣出现最晚的是()A.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B.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C.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清帘上酒楼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5.《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该作品的风格为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6.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玉米棒子,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他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在( )A.明朝B.元朝C.唐朝D.北宋7.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B.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8.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 9 课灿烂灿烂的文学1.《论语·为政》中记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

”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拥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首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响了弘大进步的大一统时代风范2.古代中国的不同样时期流行不同样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便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经常感情豪迈,想象奇怪,文采华美。

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家是A .屈原B.李白C.杜甫D.辛弃疾3.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辈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价值。

这反响出唐诗A .是研究唐代政治的主要史料B.适应了市民阶层生活的需要C.促进了文化逐渐向老百姓转移D.是中华文化灿烂的重要象征4.宋代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

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

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

在宋代瓦舍会出现的现象有A .叫卖京剧脸谱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C.评说小说《三国演义》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5.请阅读下面精良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序次是① 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②千里啼映,水村山郭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昏,小流水人家,古道西瘦。

夕阳西下,断人在天涯。

④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寒候,最将息。

三杯两淡酒,怎他、晚来急!雁也,正心,倒是旧相。

A .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6.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于唐人小《白蛇》。

宋本的展,到明末,不内容与唐宋奇有本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反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而“生主管”了。

种化可以反响出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气坏C.市民价念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7.(2019 年江卷)清代黄周星元曲:“曲之体无他,不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天可是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 思想控制的加强C. 商品经济的开展D.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2.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和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精神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3.“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以下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绘〔〕A. 书法B. 绘画C. 戏剧D. 杂技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开展趋势是()A. 逐渐贵族化B. 逐渐平民化C. 逐渐宗教化D. 逐渐神秘化5.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沉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 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 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7.“词〞在两宋的开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根底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9.毛泽东终生喜欢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 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 ?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梦想D. 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10.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巩固1.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

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D.理想主义『答案』A『解析』《离骚》和《诗经》分别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源头。

2.“其作品往往以帝王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皇家苑囿的广阔,林木的繁盛,禽兽的众多,游猎场面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之盛。

”这里评论的文学体裁是()A.原始歌谣B.骚体C.唐诗D.汉赋『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反映出写作中的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场面宏大,可以判断出这是汉赋的创作风格。

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①发明了造纸技术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宋代”。

发明了造纸技术是在汉代;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是在隋代,故排除①③;②④发生在宋代。

4.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认为,某词作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

”该作者应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答案』C『解析』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分,而苏轼则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题干材料明显反映了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故C项符合题意。

5.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答案』B『解析』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B项反映了杜甫针对国都沦丧、城池被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体现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堂巩固1.中国诗词学会史文山说“它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

”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文学体裁的是A B C D2.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品位。

下列文化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是A B C D3.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4、“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5、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A.科学技术B.市井文化 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6.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领刺虐入木三分”是对下列哪部小说的高度评价A. 《聊斋志异》B. 《水浒传》C. 《西游记》D. 《儒林外史》7.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把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推向高峰的是8.“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9.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并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A. 白话文开始兴起B. 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 统治阶级对思想的控制有所放10. “明末的农民起义,清初的天地会,清中期的教乱,清末的哥老会、义和团等,起事者不仅在思想上借助小说的号召发到民众,而且其组织形式、斗争策略及行为方式等无不受到小说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9: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9: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练习题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巩固1.“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答案』 A『解析』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歌反映了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场景,故选A。

B项反映的是社会上层文人或官僚的情趣,容易排除。

C、D项与内容不符。

2.汉高祖刘邦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

汉王朝建立后,在一次击破叛军回长安的路上他踌躇满志,纵情放歌。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C.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D.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答案』 B『解析』从时间上看,刘邦生活在秦汉时期,当时的文学形式应是楚辞占主流。

楚辞的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及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来表达感情,而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兮”。

3.说到人们生活经历的艰辛和悲壮,我们也许会想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名句。

这三句所反映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A.骚体、词、赋B.骚体、词、诗C.词、骚体、诗D.词、赋、诗『答案』 B『解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战国时期屈原的名句,属于楚辞(也称“骚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北宋词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唐代诗人杜甫《春望》里的名句。

4.“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而深刻的感情,这主要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答案』 C『解析』诗言志,两位大诗人不同的生活时代和境遇导致其诗歌风格的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高中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高中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练习[课前预备]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诗歌、散文、词、小说、《诗经》本称《诗》,列为儒家经典后称《诗经》。

它编成于春秋时代,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首。

相传周王室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是为“采诗”,因而辑集成诗集。

据《史记》等书记载,认为《诗经》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而否其说。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产生地域为今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及某某等地。

其中《国风》大都是民歌,《雅》多为宴会乐歌,《颂》多为祀神祭祖之诗。

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优秀诗篇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因而为历代所推崇。

汉代传《诗经》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后逐渐衰亡。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诗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

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X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

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形成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辞”。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

学案11 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达标]1.《诗经》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它()A.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B.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C.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D.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答案』 C『解析』“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意即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这就要求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角度去思考分析。

2.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引文“最强音”“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分析,体现了该诗人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应选C 项。

3.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认为,某词作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

”该作者应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答案』 C『解析』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分,而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

题干材料明显反映了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故C项符合题意。

4.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汉赋③元曲④明清小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题目中指明了信息“市民文化”,而且是“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曲和明清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日益增强的需求,故选D项。

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答案』 A『解析』主流文学表达形式演变中有更易于表达感情、更适合市民大众需求的特点。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卷: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卷: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卷: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选择题1.从明代末尾,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沛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位置。

其主要缘由是A.城市商业经济的兴盛,市民阶级对文明文娱的需求B.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开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C.科举制度开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掉了市场D.明末清初思想家〝应战正统、倡议特性〞的反映【答案】A2.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机点。

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该诗写出了自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痛。

这位诗人应该是A.孟浩然B.杜甫C.白居易D.杜牧【答案】B3.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画了一幅天下大治乱世现象:〝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

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

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

〞«上林赋»文学体裁的特点是A.深刻易懂、豪迈飘逸 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深邃、句式工整 D.辞藻华美、手法夸张【答案】D4.明清时期传达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巧的插图本,有人以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

这反映出事先A.小说遭到社会各阶级普遍欢迎B.印刷技术失掉打破性开展C.文学作品末尾出现商业化趋向D.文学作品迎合市民阶级需求【答案】D5.南北朝时期,南朝史书中多称南方政权为〝索虏〞,而北朝史书中又称南方政权为〝岛夷〞。

到唐代,官修史书将南北朝诸帝均列入了帝纪。

唐代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华夷观念B.维护国度的一致C.促进民族融合D.彰显政权正统性【答案】B[来源:学+科+网Z+X+X+K]6.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域。

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水的范围不时扩展,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作业2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作业2

第三单元第九课一、选择题1.(2019·南通高二期末)下列著作中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是(A)A.《诗经》B.《离骚》C.《上林赋》D.《窦娥冤》[解析]《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三百多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故本题选A项。

2.(2019·保定高二期末)韦庄的《洛阳吟》写道:“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这首唐诗(B) A.反映了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B.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C.真实再现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D.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解析]“胡骑北来”不等于长安流行的胡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体现了唐代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下层百姓与材料中“宫官”不符,故C项错误;诗歌有一定的夸张成分,“真实地再现”说法不准确,故D项错误。

3.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D)A.李白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解析]题干评论中“慷慨纵横”等,体现出该词人属于豪放派的创作风格。

李白是唐朝的诗人,故A项错误;柳永属于婉约派词人,故B项错误;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故C项错误;南宋词人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故D项正确。

4.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

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

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 )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游C、巴蜀地区D、关中地区2.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A、表达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B、抒发了忧国优民的爱国情感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3.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诗经》B、《春秋》C、《论语》D、《离骚》4.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

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5. 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个“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

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 (2016•浙江)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7. 近期网络上出现一个戏说古典名著的帖子,其中:“最无奈的答案”中说:“西游,神仙靠不住!”。

根据这一提示,与答案为“盟友靠不住”相对应的名著是()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聊斋志异》8. 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

高中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绚烂绚烂的文学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目标解读我国古代文学的成就绚烂绚烂。

从先秦到清朝,不一样期间有不一样的文学特点:先秦散文(包含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

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孟浩然的山川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杜甫的“三吏”和“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和《长恨歌》》、杜牧的《江南春》、李商隐的《过华清宫》、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和《破阵子· 为陈同甫壮语以寄》、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秋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

这些特点鲜亮的文学成就,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据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要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一样期间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怎样揭露必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选择题1.(原创)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记,( )A B C D2.伟大的诗人屈原采纳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创始的诗歌新体裁是()A .乐府B.“楚辞”C.民歌D.赋3.两汉期间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A .乐府诗B.“楚辞”C.民歌 D .赋4.( 2005 年苏锡常镇 3 月模拟)以下作品中,属于“建安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是()A .《采桑度》B.《蒿里行》 C .《敕勒歌》D.《木兰辞》5.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①陶渊明②陈子昂③王勃④孟浩然⑤王维A.①④⑤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6.晚唐诗人的代表主假如“小李杜”,他们是()A.李白、杜甫 B .李清照、杜牧C.李商隐、杜牧 D .李商隐、杜甫7.“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
【答案】C
【解析】
东晋时期豪强势力强大,与政府矛盾尖锐;东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因此《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的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故答案为C项。A项“直接说明”说法错误,作为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的成分,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的二手史料,排除D项。
②《汴路即事》、《玄秘塔碑》、巧儿
③《感天动地窦娥冤》、赵孟頫、“腹里”
④《四民月令》、盐铁官营、表彰六经
A.②①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江城送别图》、《天工开物》、董其昌是明代;《汴路即事》、《玄秘塔碑》、巧儿是唐朝;《感天动地窦娥冤》、赵孟頫、“腹里”是元朝;《四民月令》、盐铁官营、表彰六经是在汉代;故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B。
《作业推荐》02——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单选题(共90分)
1.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下列各项对《诗经》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收录自商至西周的诗歌B.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
C.以五言为主或间以杂言D.奠定浪漫主义传统基础
【答案】B
【解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故A错误;《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故C的说法错误;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所以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是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故B的说法是正确的解读。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尤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A.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
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
D.题材范围逐步扩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可以看出,宋词题材广泛,不再局限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化、世俗化趋势。故B正确。材料表现的宋词的题材,而不是文学的功能,排除A;材料所说的内容与儒家思想并没有很深的联系,排除C;题材范围的逐步扩大的过程是为了适应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排除D。
7.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以佛为主)。”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儒林外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西游记》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在《西游记》中人物涉及太上老君、佛主、唐朝皇帝等,太上老君为道家人物,佛主为佛教人物,并且人物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反映“三教合一”的现象A项正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末战场开始使用火药武器,不符合宋代,故②错误;柳永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⑤错误;①③④符合宋朝的史实,故选B。
6.历史的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江城送别图》、《天工开物》、董其昌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答案】(1)概况:魏晋南北朝: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草市尉管理;
唐代: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草市出现夜市;
宋代:草市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
【点睛】
本题通过宋词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体现了对学科素养的重视,做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4.有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下列符合该艺术形式的作品是
①《诗经》
②《离骚》
③《将进酒》
④《无家别》
A.①②
5.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①信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
②军事革命
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
③商业革命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
④能源革命
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⑤文学革命
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二、材料分析题(共10分)
10.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春铺网阔,市晚鬻(yù,卖)蔬迟。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3)原因:根据“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仁宗颇好其词”概括的出原因;特征:根据“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得出:通俗化或平民化。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艺术风格是浪漫主义,结合选项可知屈原的《离骚》和李白的《将进酒》都是浪漫主义风格,故②③正确,C项正确。《诗经》和《无家别》是现实主义风格,与材料风格不符,故①④错误,排除AB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两步走:一是熟悉材料的艺术风格,二是分析各选项的艺术风格,紧扣设问要求即可知道答案。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3)原因:统治者的喜爱和传播;柳永的词通俗易唱而受到市民欢迎。
特征:通俗化或平民化。
【解析】
(1)根据材料“夜船归草市”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史实回答。
(2)观点:根据“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概括的出;表现: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9.清代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作者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此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这部作品
A.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的科举考试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B.讲述的文人故事贴合社会,发人深省
2.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
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
C.《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名师点睛】四大名著:
8.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只适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但不适用于中国的宋元文艺,故,排除ABC。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中国宋元时期的小说、戏剧也日益平民化、通俗化。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特征及影响
【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特别是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及其特征,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要把握住此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壮大,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学不断走向繁荣”等总体特征。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多在经济层面分析和认识。关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领会人文主义的内涵,并灵活运用。
C.表明中华民族向来有尊敬士人的传统
D.推崇统治者所认可的儒家学说和精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的《儒林外史》反映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材料中“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凸显出科举制的弊端。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清代的《儒林外史》及其作者的杰出地位,不是强调其记述的内容是否真实、贴合社会,排除;C项,由材料中认为《儒林外史》的作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的观点不能推理得出中华民族向来有尊敬士人的传统的结论,排除;D项,《儒林外史》的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而不是推崇“儒家学说和精神”,排除。
材料三: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