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高考语文卷《母亲》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6)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 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 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 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不论什 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 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 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 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 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 烧焦了半锅。
①忙碌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 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 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 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 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 付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②辛苦
12
2.简析“催,催,催,催;催, 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分) ①流露了母亲内心的急迫。 ②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 ③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⒀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 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 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⒁“看见了没有?” ⒂“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⒃“像蛇一样的长吗?” ⒄“有点儿像。” ⒅“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 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⒆“真的很奇怪。”
7
百度文库
(40)“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 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 这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 响!”
(41)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 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 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8
【文本助读】 1.标题
本文以“母亲”为标题,既是全文的 线索,也是作者着力要刻画的形象。文中 正是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描绘,表达出对母 亲生活艰辛的同情,寄寓作者深切的景仰 之情。
9
【文本助读】2.线索
这篇文章以母亲三次与行人对话为线索,整篇文章结 构完整,感情深挚,思路清晰。
①开头的对话描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的母亲与行人 的对话。写出母亲对看火车的向往。
13
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 安排有何用意?(4分)
⑼催,催,催,催;催,催,……
⑽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 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 时还自言自语:
⑾“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3
⑿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 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 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 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②叙述母亲忙碌的身影,“催,催,催,催; 催,……”,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急迫,表现了母亲劳作的 忙碌;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③中间部分写母亲与行人的对话,既有母亲的向往, 又有一种无奈之情。“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地给钉 在家里,像钉子一样”,一个“钉”字写出了母亲生活的 单调,表达她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意识。
④结尾处的对话描写,突出母亲的矛盾心情。“可是 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这句话在文 中反复出现,既突出了母亲为生活所迫不能远离的现实, 又表达出她的一种无奈,寄托着“我”对母亲的深切同情。
10
【文本助读】 3.主旨
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的背景下刻 画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在艺术形式上有很 多独到的追求,比如炼字白描、人物对话、 心理描写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给散文 审美能力的考查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27)“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28)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29)“是的,阿南婶!” (30)“火车跑得很快吗?”
6
(31)“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32)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33)“是的,阿南婶!” (34)“火车跑得很快吗?” (35)“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 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讲话了。” (36)“那么比航船还快?” (37)“自然自然。” (38)“它是怎么跑的呢?” (39)“那可说不上来。”
4.语言 通篇文章采取对话的方式,用三组镜
头将母亲对火车的向往与无法出门的无奈 贯穿起来,刻画了一个朴实、坚忍、勤勉 持家的母亲形象。
11
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 亲劳作的特点。(2分)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 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 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 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chuí】打豆。
4
(20)因为她像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 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21)“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 你自己去看!”
(22)“我自己?” (23)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像 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24)“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 你!” (25)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 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地给钉在家 里,像钉子一样。
母亲
——2016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1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母亲
⑴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 母亲亮着眼睛问:
⑵“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⑶“是的,阿南婶!” ⑷“我也想去。” ⑸“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⑹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 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 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 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 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 笨重的木槌打豆。
2
⑺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 是暖和和的,像春天。
⑻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 晚地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 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像灯花的爆裂,自然而 然地会裂开,像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 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 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26)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 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 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 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不论什 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 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 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 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 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 烧焦了半锅。
①忙碌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 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 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 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 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 付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②辛苦
12
2.简析“催,催,催,催;催, 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分) ①流露了母亲内心的急迫。 ②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 ③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⒀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 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 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⒁“看见了没有?” ⒂“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⒃“像蛇一样的长吗?” ⒄“有点儿像。” ⒅“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 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⒆“真的很奇怪。”
7
百度文库
(40)“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 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 这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 响!”
(41)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 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 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8
【文本助读】 1.标题
本文以“母亲”为标题,既是全文的 线索,也是作者着力要刻画的形象。文中 正是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描绘,表达出对母 亲生活艰辛的同情,寄寓作者深切的景仰 之情。
9
【文本助读】2.线索
这篇文章以母亲三次与行人对话为线索,整篇文章结 构完整,感情深挚,思路清晰。
①开头的对话描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的母亲与行人 的对话。写出母亲对看火车的向往。
13
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 安排有何用意?(4分)
⑼催,催,催,催;催,催,……
⑽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 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 时还自言自语:
⑾“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3
⑿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 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 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 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②叙述母亲忙碌的身影,“催,催,催,催; 催,……”,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急迫,表现了母亲劳作的 忙碌;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③中间部分写母亲与行人的对话,既有母亲的向往, 又有一种无奈之情。“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地给钉 在家里,像钉子一样”,一个“钉”字写出了母亲生活的 单调,表达她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意识。
④结尾处的对话描写,突出母亲的矛盾心情。“可是 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这句话在文 中反复出现,既突出了母亲为生活所迫不能远离的现实, 又表达出她的一种无奈,寄托着“我”对母亲的深切同情。
10
【文本助读】 3.主旨
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的背景下刻 画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在艺术形式上有很 多独到的追求,比如炼字白描、人物对话、 心理描写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给散文 审美能力的考查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27)“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28)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29)“是的,阿南婶!” (30)“火车跑得很快吗?”
6
(31)“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32)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33)“是的,阿南婶!” (34)“火车跑得很快吗?” (35)“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 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讲话了。” (36)“那么比航船还快?” (37)“自然自然。” (38)“它是怎么跑的呢?” (39)“那可说不上来。”
4.语言 通篇文章采取对话的方式,用三组镜
头将母亲对火车的向往与无法出门的无奈 贯穿起来,刻画了一个朴实、坚忍、勤勉 持家的母亲形象。
11
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 亲劳作的特点。(2分)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 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 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 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chuí】打豆。
4
(20)因为她像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 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21)“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 你自己去看!”
(22)“我自己?” (23)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像 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24)“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 你!” (25)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 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地给钉在家 里,像钉子一样。
母亲
——2016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1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母亲
⑴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 母亲亮着眼睛问:
⑵“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⑶“是的,阿南婶!” ⑷“我也想去。” ⑸“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⑹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 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 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 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 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 笨重的木槌打豆。
2
⑺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 是暖和和的,像春天。
⑻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 晚地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 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像灯花的爆裂,自然而 然地会裂开,像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 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 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