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
00:12:37
第一部分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 第一节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一、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二、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00:12:37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UV
1.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波长范围:100-800 nm.
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 <200 nm;
例:甲烷的λ max为125nm , 乙烷λ max为13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s*
作为溶剂使用;
p*
E K
R
E,B
n
p
s
00:12:37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ΔΕe>ΔΕv>ΔΕr
00:12:37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 迁的同时,总伴 随有振动和转动 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 包含有振动能级 和转动能级间跃 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
00:12:37
说明: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 Ε r:0.005~0.050eV,跃迁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 Ε v约为:0.05~1eV,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 Ε 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 子光谱;
00:12:37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s*
HC O
s
Hp
n
p*
K
R
E
E,B
nபைடு நூலகம்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为:
n→π * < π →π * < n→σ * < σ →σ *
00:12:37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 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
-OR 30(nm)
-Cl 5(nm)
CH3 5(nm)
00:12:37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p 键与p 键相互作用,生 成大p 键。由于大p 键各能级的距离较近电子容易激发, 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作用加强发生深色移动。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子)均呈现n→σ * 跃迁(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00:12:37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 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 →π *跃迁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 依据之一。
00:12:37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 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
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 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 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 依据。
乙烯π →π *跃迁的λ max为171nm,ε max为: 1×104
L·mol-1·cm-1。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
C=C
H c
H
发色基团, 但 p p*200nm。
H
c
max=171nm
H 助色基团取代 n p*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NR2 40(nm)
00:12:37
说明:
(4)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 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 的依据;
(5)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 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
尔吸光系数ε 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 max有时 可能相同,但ε max不一定相同;
M +热
基态
激发态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
长 max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照射,测吸光度;
00:12:37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 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 大吸收波长λ 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 线形状相似λ 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 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 max则不同。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可见光区:400-8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e
1 2
4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
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3
250 300 350
00:12:37
λ 400nm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h → M *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定 量分析的依据。
00:12:37
二、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σ 电子、π 电子、n电子。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p p*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
沃德——菲泽 规则估算。 max= 基+nii 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 基=217 nm
00:12:37
00:12:37
第一部分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 第一节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一、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二、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00:12:37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UV
1.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波长范围:100-800 nm.
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 <200 nm;
例:甲烷的λ max为125nm , 乙烷λ max为13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s*
作为溶剂使用;
p*
E K
R
E,B
n
p
s
00:12:37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ΔΕe>ΔΕv>ΔΕr
00:12:37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 迁的同时,总伴 随有振动和转动 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 包含有振动能级 和转动能级间跃 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
00:12:37
说明: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 Ε r:0.005~0.050eV,跃迁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 Ε v约为:0.05~1eV,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 Ε 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 子光谱;
00:12:37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s*
HC O
s
Hp
n
p*
K
R
E
E,B
nபைடு நூலகம்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为:
n→π * < π →π * < n→σ * < σ →σ *
00:12:37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 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
-OR 30(nm)
-Cl 5(nm)
CH3 5(nm)
00:12:37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p 键与p 键相互作用,生 成大p 键。由于大p 键各能级的距离较近电子容易激发, 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作用加强发生深色移动。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子)均呈现n→σ * 跃迁(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00:12:37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 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 →π *跃迁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 依据之一。
00:12:37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 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
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 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 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 依据。
乙烯π →π *跃迁的λ max为171nm,ε max为: 1×104
L·mol-1·cm-1。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
C=C
H c
H
发色基团, 但 p p*200nm。
H
c
max=171nm
H 助色基团取代 n p*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NR2 40(nm)
00:12:37
说明:
(4)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 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 的依据;
(5)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 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
尔吸光系数ε 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 max有时 可能相同,但ε max不一定相同;
M +热
基态
激发态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
长 max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照射,测吸光度;
00:12:37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 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 大吸收波长λ 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 线形状相似λ 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 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 max则不同。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可见光区:400-8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e
1 2
4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
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3
250 300 350
00:12:37
λ 400nm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h → M *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定 量分析的依据。
00:12:37
二、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σ 电子、π 电子、n电子。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p p*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
沃德——菲泽 规则估算。 max= 基+nii 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 基=217 nm
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