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阅读策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全文2.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1.2 播放石头形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石头形成的原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3.1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环节4.1 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5.1 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5.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7.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的重点知识。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学生分享对石头的认识和经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奇怪的大石头》。

2.2 学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回答问题:“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3. 合作交流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石头现象背后的原因。

5. 情感拓展5.1 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5.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培养探索精神。

6. 课堂小结6.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6.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用普通话朗读文章《奇怪的大石头》。

7.2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文章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在情感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注重家校合作,通过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背景本次教学任务为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课程中的“地球与太空”单元中的“地球的形状”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习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理解什么是北极、南极、赤道及各自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算利用奇怪的大石头这个实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地球球体形状。

2. 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同时懂得利用多种方法来获取常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明确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理解什么是北极、南极、赤道及各自的位置。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并且能够借助实例进行探究。

•情感目标:从亲身经历中懂得学习的乐趣并且掌握合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热身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普及常识。

比如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河流等。

2.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地球形状的基本认知。

3.教学环节:•地球球形的展示。

展示地球球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球体。

•探究活动:教师将一个大石头放在课室的桌子上,并让学生互相猜测它是什么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大石头上的线条是否是曲线、各个方位的长宽高是否相等等,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它是一个球形的结论。

•加深认识。

教师再次向学生普及地球的形状,并做出和大石头之间的异同比较。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乐趣,并通过与同桌合作分享讨论来提升合作能力。

2.3 教学方法•模拟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视觉展示法3.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球体形状。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非常喜爱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并且对球形这个概念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大石头、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球形。

同时,教学设计也加强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一叁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三、解决一些术语词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

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反思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课前准备:学习生字词语。

读通课文。

了解一些疑难词:陨石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秦岭突兀教学程序设计:第一课时课前谈话:第二单元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名人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宁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名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一一李四光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看李四光照片,学生介绍李四光2、师评: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非常精彩,那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o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巨石的怪1、出示词语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陨石大坑卧进突兀旅行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指名读、齐读)2、读课文,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围绕大石头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谈三、品读欣赏,体会感悟1、是啊,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那时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块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看图提问)默读第二段,画出写石头的句子。

2、接着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出示重点句子(1)、第一句,抓住“巨石”和“孤零零”者两个词,体会石头之怪,了解李四光善于思考,会提问。

(2)、从这个句子“遮得严严实实的,找不到他”继续了解石头之大,加深对巨石的了解,指导朗读。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大石头的特征和外观。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大石头的成因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描述大石头的特征和外观,了解大石头的成因和变化。

难点: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大石头的成因和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大石头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素材和工具。

2. 学生准备:观察过大石头的图片或实物,对大石头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大石头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大石头的特征和外观。

2. 探究大石头的成因和变化:(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大石头的成因和变化。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探究大石头的性质和特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记录结果。

4. 成果展示:(1)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分享发现和体验。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大石头,让学生了解了大石头的特征和外观,探究了石头的成因和变化。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效果: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大石头的特征和外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石头的成因和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4.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可以增加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石头的成因和变化。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观察、描述、探究等方面的表现。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与策略,理解课文,感受石头的奇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头的奇特。

2.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与课文相关的大石头图片或实物。

3.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与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大石头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3. 学习课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的奇特之处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4. 理解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与周围景物关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特别是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石头图片,发挥想象力,画出石头周围的景物,并写一段话描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奇怪的地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奇怪的地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激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引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奇怪的地方。

4.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反馈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提问: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石头在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头的奇特之处。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语文教案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

下面就不妨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教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1.出示自学建议。

(1)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词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大石头;(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大石头。

2. 教学难点:(1)大石头的形成原因;(2)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大石头的相关知识;(2)准备大石头的图片或实物;(3)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的石头;(2)了解石头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大石头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石头现象。

2. 探究活动一: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1)教师讲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大石头的形成原因。

3. 探究活动二:观察比较不同石头(1)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不同石头的大小、形状、质地等;(2)小组讨论:这些石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 探究活动三:分析石头的形成条件(2)小组分享: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形成条件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学生反思:(1)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2)是否掌握了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3)自己在学习中有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案编写注意事项:1. 教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教学过程要清晰明了,步骤要详细;3. 教学反思要真实、客观,能够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4. 教案语言要简练、准确,便于教师理解和操作。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 教学难点:(1)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朗读感悟:(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讲述自己见过的奇怪的石头。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了解了石头的奇怪之处。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好奇心,积极探索未知世界。

要珍惜时间、勤奋好学,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五、教学反思:1. 优点:(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学生朗读、思考、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3)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理解。

2. 不足:(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掌握不足。

(2)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拓展环节时间紧张。

3.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科学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优化课堂时间分配,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后延伸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学会通过课后延伸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出示各种奇怪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奇怪的大石头吗?它们为什么会变得奇怪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

4. 课后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奇怪的自然现象?(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指导。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2. 反思教学过程: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3. 反思教学方法:课后延伸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4. 反思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如何?是否存在问题?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精选9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精选9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精选9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精选9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篇1教学怎么能够少了反思呢?少了反思的教学是进步不了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一)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

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 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

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

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

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

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

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

唉!怎么没早点发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3篇)教案的作用有许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念。

最终,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学问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

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教案(3篇),假如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原文篇一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爱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嬉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静静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密密层层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爱好: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唯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或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气肯定特别大。

它应当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晰。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特地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最终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觉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探讨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篇二《惊奇的大石头》讲解并描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很多年的探讨最终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在玩耍时对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

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学生通过读课文也不难理解。

学生通过读课文也能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我在教学本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时做了一定的尝试。

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对巨石产生的兴趣,我就在第二段的捉迷藏的语言描写中下了一定的功夫。

在起初读课文时,我并没有把李四光捉迷藏这个片段作为重点来思索,我甚至感觉这里的描写有些多余,仔细读来,我便读出了其中的意味,这里把李四光捉迷藏时的过程写得那么真实、具体,更突出巨石的存在能够引起李四光的注意,更能说明李四光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并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本文中所涉及的捉迷藏的事情,所有的学生又有所体验,因此,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点吗?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有过捉迷藏的经历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致,都争先恐后的说起来。

我引导学生要把自己做迷藏的地点说清楚,怎么藏的,当别人快要找到你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说得津津有味,为了让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走入文本,我有引导学生,假如现在你就是李四光,你正在捉迷藏,把文中的李四光换成你来把这一段文字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读了起来;接下来,我有引导学生,“你平时捉迷藏时经常藏在哪里,把文中的地点再换一换读出来。

”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地点,有自己的经历,也都能深入文中,同时对李四光能对这块大石头发生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习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

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根据提示,进行概括: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执着等。

教学反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鉴于之前学生没有过类似的训练,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这个格式去填充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解决疑惑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

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

再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

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接着,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李四光和老师、爸爸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然后,我让学生总结出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

总之,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好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通过读书来抒发感情,通过读书来提高素养。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1.出示自学建议。

(1)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词句。

(2)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3)小组内交流、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设计意图】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概括出石头的怪:一是石头是独立的;二是体积大;三是时间长;四是说它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却没有卧进土里。

概括出来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现石头怪的关键词句。

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体会这块大石头是独立的;引导学生思考,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了解这块石头的巨大。

(2)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3)李四光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画出有关语句。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出示课件显示巨石讨论: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4.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四)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1.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3~8自然段。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老师推测是陨石,李四光根据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怎么没砸出一个大坑来?这里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的推理过程,借助课后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思考过程。

从而感受李四光那种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

而这个疑问,连老师和爸爸都无法解释,引导学生思考李四光有没有就此放弃,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李四光那种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在读中感悟,反复引导孩子诵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受李四光的思考过程。

(五)探索中心,升华文章主题1.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四光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5.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6.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所以我们自豪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是呀!同学们,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但替自己解决了小时的困惑,他的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还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

而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定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也就是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所以我们骄傲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全面?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口语交际,是非常必要的。

(六)补充阅读,进行思维延伸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牛顿。

2.大家回家可以找名人的故事多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课下让学生阅读爱发问的名人故事。

这个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总结布置作业快乐作业:(任选其一)1.读──课外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2.写──学了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把它写出来吧。

3.做──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小嘴去提出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解决,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发现,相信明天的你们会更棒。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设计本文时我把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作为教学的难点。

课文中涉及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许多地质学知识为了便于学生领会和理解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的材料以便更好理解课文。

由于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于是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请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

其次我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再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为促使学生思考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最后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

譬如“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

此外还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朗读。

如“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带点的词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也应该加重语气来读。

不足之处1、“突兀”这个词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陌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词语而我在教学中就忽视了这一点。

2、课后安排的“资料袋”它展示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以课文为基础拓展什么知识与如何拓展两个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深入理解本课内容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我应该以此为基础继续鼓励、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好准备。

3、课后的第二、三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

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文的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学。

猜你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