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正式)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得到了广泛开采和应用。
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伤亡,严重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分析:1、管理不够严格。
煤矿企业管理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安全管理投入不够,存在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等行为,导致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处理,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人员素质低下。
煤矿生产操作人员普遍缺乏正规的培训和技能验证,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忽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设备老化。
现有煤矿设备停用率高,维护不及时,使用寿命过长,存在安全隐患和故障风险,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4、自然灾害。
煤矿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自然灾害如山洪、地震、泥石流等随时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人力物力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对策建议:1、严格安全管理。
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追求零事故和零伤亡的安全目标,实行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并督促落实。
2、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验证。
煤矿生产操作人员应接受正规的培训和技能验证,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3、定期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
煤矿企业应对现有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强化设备管理,尽早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要及时升级和更换老化设备,使设备状态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4、加强自然灾害防范。
煤矿企业应了解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规划和设计生产项目,降低自然灾害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此外,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研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要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实施全面的管理措施,完善安全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验证,定期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申论范文及点评((让你看看一类卷和二类卷和三类卷的区别) )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习题及范文点评(1) 背景材料:近来,由于国内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煤矿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智利通过长期细致的工作、凭借完善的井下避险系统和技术设备对33名遇险矿工进行了成功营救,煤矿井下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和制度保障再次被摆上台面。
为此,从国务院到安监部门,分别做出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简称 “六大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山西已开始在全省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其中7个试点矿井中有的已建成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有的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河南省政府要求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江苏、湖南等省要求所有矿井在3年内建成紧急避险系统。
作答要求:请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要求:紧扣材料和客观实际,观点深刻,语言流畅。
一类文作者:台州黄岩参与者王某公考专家组点评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本文题目与资料联系紧密,主旨突出。
) 08年8月,河南省平煤集团曾发生煤与瓦斯的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时隔两年,在同一矿井同一作业面,又发生了性质更为严重的特别重大事故,导致37人死亡……面对群死群伤的惨剧不断重演,我们不禁要问:煤矿何时才能不“吃”人? (文章首段以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我国存在煤矿安全问题的现状,开门见山、点明形势,一句发问生动而有力,引出主题。
) 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追求企业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已迫在眉睫。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及建议-【刘昌】
2014年纪检监察调研课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调研当前煤炭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及建议本文作者:刘昌毕业院校:黑龙江工业学院(鸡西大学)二零一四年五月当前煤炭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及建议【摘要】党风廉政建设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全面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关系到职工的人心向背,更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煤炭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是煤炭企业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广大纪检干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试对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党风廉政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缺失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及个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煤炭企业、制度缺失、法制建设疯长的能源需求造成中国煤矿泛滥,而煤矿企业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
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理所当然的,矿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减少安全投入是最常用的手段。
政府是煤矿企业管理者和监督者,理应是矿工利益的保护者。
然而在本次调查显示,政府并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矿工保持联系和沟通。
相反的,在全国范围内,官煤勾结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规则,一个普遍的现象。
在政府官员的保护之下,一个个证照不全、管理混乱、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可以在政府监管下存“活”数年,以致酿成惨祸,这其间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
腐败是导致政府对煤矿监管不到位的重要方面。
更多的时候,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为了追求GDP的增长,纵容了煤矿的违规乱纪行为.这时,煤炭生产中最具有主动权的双方(矿方、政府)就达成了一个可怕的默契,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其一政府要求煤矿大力生产,促进GDP的增长,以增加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同时还能有不匪的灰色收入或黑色收入.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要求煤矿负责“摆平”矿工,并使其不要向上级或新闻媒体报告。
其二煤矿企业要求政府放松监管,协助拿到生产需要的各种证件或者包庇其违规或非法生产,帮助其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或安全部门的检查,保证其能够生产。
煤矿安全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
1 安全事故频 现的原 因分析
1 1 煤 矿 自然 条件 恶 劣 。 备 落 后 , . 设 安全 设 施 不 完
善
我 国煤 矿储 量 大 、 布 广 , 大 都 属 于地 下 矿 , 分 且
瓦斯浓度高 , 因此开采难度较大 , 术要求高 , 技 在开 采 过程 中稍 有不 慎 , 可能 引发 重 大事故 。 便 我 国煤 矿分 布 的特点 决定 了我 国煤 矿生 产成 本 高 , 大多数 生产 者又 属于 小企 业 主 , 乏足够 的资 而 缺 金 和技术 , 因此很 多煤 矿 生产 者 在 安 全 设 施 的 配 备 上 显得力 不从 心 , 同时地 方财 力 有 限 , 地方 财政 转 移 支 付 的力 度 不够 , 造成 煤矿 生产设 备 落后 、 安全 设 施
煤炭行 业 从业 人 员 大 多 数是 农 民工 , 没有 经 过 专业 的生产技 能 培训 和 安 全 生 产 培训 , 多也 没 有 大
接受 高层 次 的教育 , 因而素质 普遍 偏低 , 全生 产 意 安 识 薄弱 , 自救 能力 和 自救 意识 不 强 , 往在 生产 过程 往
煤矿行业 的市场准入 , 对于不具备生产能力和生产 条 件 的生产 者不 予认 可 , 准生 产 , 不 如果政 府经 常组
维普资讯
总第 9 3期
煤 矿 安全 事故 原 因及 预 防对 策
李海潮
( 山西 煤 矿 安 全 监 察 局 长 治 监 察 分 局 , 山西 长 治 0 60 ) 4 0 0
摘
要: 煤矿安全 生产 状况不容乐观 , 矿难频发 , 形势严 峻 , 煤矿安全 问题成 为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 社会 的极
我国矿难频发原因及对策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我国矿难频发原因及对策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煤矿矿难频频发生,虽然非法开采、设备落后、安全意识淡薄、监管执法不力、惩罚不够狠等等是矿难频发的因素,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某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违法或不合理行为是造成我国矿难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经济人”假设为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经济人”行为如何决定和支配具体行为,其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
据有关方面统计的数字,2001年全国共发生煤矿安全事故2384起,死亡6078人。
200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112起,死亡6528人。
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4143起,死亡6434人,200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853起,死亡6027人。
2005年死亡5986人,2006年死亡4746人,2007年死亡3786人,2008年死亡 3215人,2009年死亡2631人,2010年死亡2433人,2011年死亡1973人……我国矿难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左右。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18日,全国煤矿企业发生事故67起,死亡2671人,同比增加19起、1141人。
由以上数据,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一直以来频发的矿难是困扰我国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它不停地拷问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体制,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行政部门的职责履行问题。
三、矿难频发原因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一)地方官员的“经济人”利益最大化追求,降低了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在“单一经济”模式下,地方煤矿经济成为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支柱,部分经济的地方官员急于在任期内创造政绩,把煤炭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抛之不顾,通过鼓励煤炭企业大量生产、放松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监管或对煤炭企业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等行为,为自己谋取经济或者是政治的资本财富。
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剖析及对策
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剖析及对策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安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成立了专门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行业实行专项监察。
同时,还制定了一些法规法令。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重特大事故上升。
据有关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已超过4,而当年的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25,2002年,全国生产原煤19亿吨,死亡人数超过了6000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恶劣的政治影响。
本人从事煤矿多年,结合亲身经历,现就煤矿事故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煤矿开采是在地层深入作业,地下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经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是伴随煤炭生产而出现的,使事故的发生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可避免和不可预料的突发性。
但是,目前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还是属于责任事故。
其原因是:1、安全欠帐较多,投入不足。
安全欠帐多的因素有多方面:一是国家和地方只重视新建矿井和大型矿井的安全投入,对中小型矿井的投入不到位。
二是中小型矿井大多是开采时间较长,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离退休人员多,企业负担重。
这些矿井地质条件差,产量不高,效益一般,在保职工工资和稳定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很难拿出较多的钱作为安全投入,不是不想拿,而是拿不起,一些设备老化,超期服役。
三是由于近年来煤炭市场形势较好,确有一些煤矿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安全方面尽量采取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井下巷道年久失修,矿井根本不具备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
还有一些矿井发生了伤亡事故,矿上不是吸取事故教训,对矿井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彻底认真整改,而是继续生产,使得矿井长期在不安全隐患中运行。
2、职工队伍素质低因煤矿职工来源的特殊性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深化,煤炭行业职工队伍人员构成性质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有相当多的单位农民合同工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将近半数。
公共危机管理失灵的衍生机理及化解路径
苏州科技 f i c 社会科学版 Ju a o uhuU i r t 学院学报(n eh o ) Sca Sine or l f zo nv syo c nea dT cnlg oi cec ) n S e i S e oy( l
①
“ 现代性 ”指社会 的一种类型 、 模式或阶段 , 这个词是用来描述 “ 现代” 这样的状态。北 大的博导 陈晓明先生给出的 “ 现代性 ” 要
点是“ 限进步 的时间观念 ; 无 民族 国家的形成及 其组织机 制与效率问题 ; 以人的价值为本位的 自由、 民主、 平等 、 正义等观念 ” 。
一
会系统 的支配性原则 ( 尤其是生产方式 ) 的运作结果与其持续存在的前提条件之 间出现冲突 , 使支配性
原 则 的存 在变得 “ 可能 ” 而 这种 不可 能 对支配 性 原 则 的存 在来 说 又 是 “ 要 的” 这 种 情况 表 明系统 不 , 必 , 已经处 于过 程危 机 之 中。这是 在 产 生 “ 件 ” 事 的机 制 这一 层 面 上来 思 考 危 机 的 。前 段 时 间发 生 的 富 士 康 事件 ② 是一个 独 立 的突发 公共 事件 , 可 以从 深层 次 认 为 富 士康 事 件 是 一 种 由“ 程 危 机 ” 发 的 既 又 过 引 “ 发 危机 ” 偶 ③。 “ 程 危机 ” “ 过 与 偶发 危机 ” 比 , 者 可 以把 系统 的危 机 发展 趋 势 与 系统 的特 征联 系起 来 , 必 把 相 前 不 危 机看 成是 偶然 发 生 的灾 难性 事 件 , 同时 它也 更侧 重于 研究 由于 系统 本身 所 引起 的危机 , 非 由系统之 而 外 的原 因引起 的 。过 程危 机 是系统 自身 的结构 性原 则 所 导致 的危机 倾 向 , 于 研究 社 会 系统 的矛盾 运 对 作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根据 奥 菲 的“ 程 危 机论 ” 剖 析 富士 康 事 件 背后 的所 隐 藏 的是 与 非 , 得不 将 目 过 , 不 光 转移 至机 制层 面 。 当代社 会 的发展 是与 风 险相伴 而 生 的。 “ 现代社 会 、 民族 国家 、 场 体制 和 公 民社 会 构成 了预 防风 市 险、 分散 风 险 、 少 风险 的基本 治理 框 架 , 们 相互支 持 、 减 它 制衡 并 弥补彼 此 的缺 陷 , 成相 互 问的平衡 , 达 为 整个 社 会提 供 了稳定 的秩 序 。 然 而 当这 样 稳定 的局 面 遭 遇 风 险社 会 的 来 临被 破 坏 时 , ” 现代 社 会 的
矿难案例分析
矿难案例分析一、引言1.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2.了解矿难发生的基本情况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变一些引起矿难的因素,从而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矿工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
二、矿难回放(一)山西王家岭矿难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发生后,已确认109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5日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
山西省省长王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38人有生还可能。
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
任何关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
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
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
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
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2019国考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十三)
2019国考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十三)1:“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会、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保问题的思考,表示地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地球一小时”是由哪个国家发起的?()单项选择题A、意大利B、法国C、中国D、澳大利亚2: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础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A、分子生物学B、生物物理学C、生物化学D、生物心态学3:下列奖项与其表彰对象对应关系错误的是:单项选择题A、菲尔兹奖――数学家B、普利策奖――记者C、南丁格尔奖――医生D、图灵奖――计算机科学家4:当你一走近感应玻璃门,它就会自动向左右打开;你一走远,它又自动关上。
这是靠()感应到人来的。
单项选择题A、震动B、人体移动C、紫外线D、红外线5:2008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十分密集,除了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应外,再加上央行加息,多个城市出现了房屋成交量下跌的态势,房价涨幅开始趋缓。
这表明()。
单项选择题A、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平衡供求关系B、价格的波动通过供求关系表现出来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D、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调节的滞后性6:1931年11月,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政权名称是()。
单项选择题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工农苏维埃政府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D、中华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7:下列关于汽车行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汽车快速行驶时,尾部通常会卷起尘土,主要是由于汽车底部形成的低气压区导致的B、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向车行进方向倾倒,主要是由离心力导致的C、油罐车尾部通常会挂一条铁链直达地面,主要是为了避免静电放电导致灾难发生D、汽车行驶时,车内一般都不开灯,主要是为了避免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8: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
再次 , 为什么某些地方政府腐败问题愈演愈
烈 , 顶煤 商 如 此 “ 大 妄 为 ” 简 直 到 了 “ 无 红 胆 、 肆
薄弱 , 很多都没有受过必要 的岗前培训 , 在这种 情况下进入高危环境工作 自然就很容易发生安
全事故 。
维普资讯
锯} { 『 ! 碍宪考 20 考 06年第5 期( 4 总第21 期) 04
矿难频 发 的宏观 制 度根 由及对 策
北 范大 李 宝元 荆 楠 京师 学 、
一
、
矿 难 频 发 的 根本 原 因在 制 度 层 面
都 “ 性 ” 很 , 疯 ”的 、 非 理 性 ”的 是 制 度 理 得 “ “
来越难以承受 、 以容忍 , 难 成为农 民问题 的矛盾
焦 点和重 中之 重 。各省农 民负担合 法 的( 级及 省
以上发文收取的) 合法不合理 以及不合法 的税 、
费项 目, 的有 八 九 十 种 , 的 有 二 百 多 种 ; 0 少 多 2
当多的舆论谴 责煤商 “ 利欲熏心” 在市场 煤价 , 不断高涨的利益刺 激下 , 了多赚 钱通过 拼设 为 备、 减少安全投人等方法而 “ 目” 盲 增加产量 ; 更
倔所 碍宪考 2 6 考 0 年第5 期( 0 4 总第21期) 04
下井 采矿 。近 年 来 , 业 发 展 落 后 , 农 乡镇 企 业 的
续 利 用 和间接 调控 管理 不到位 , 而 导致 国有煤 从
规模 不断缩 小 , 吸纳 农 村 劳 动 力 的能 力 下 降 , 除
矿企业被内部人控制 、 民间资本分散进入盲 目投 资建矿以及煤炭市场秩序严 重失 范等一 系列严 重问题 。在这种 体制背景下 , 煤商 “ 利欲熏心 ”
矿井灾害事故防治
煤矿总数的36.77%,安全科研投入总计5878万元,平 均每矿10万元左右。美国2002年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 经费预算总额为4.26亿美元,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为 2.46亿美元。合计6.72亿美元,我国在这方面的经费预 算无法相比,2002年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经费预算 仅是美国的1/60,而煤矿数量约是美国的300倍。中国 煤矿长期以来的安全投入不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青
校共培养学生37931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仅3583人, 只占总数的9.3%。有些矿业集团甚至近10年来未能引 进1名矿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技术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 制约着煤炭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在
煤矿井下一线作业很多是农民工,小煤矿基本都是农 民工,有的未经认真培训就下井,违章现象大量存在。 近年来,煤矿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90%以上是由于 违章操作造成的。煤矿技术人员“断代”、流失也很 严重。由于煤矿工作苦脏累险而又收入不高,矿业院 校和采矿专业招生不足,分配到煤矿的学生也留不 住。
75%,而我国煤矿开采松软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约占 60%,属极难抽放瓦斯煤层,瓦斯灾害危及我国大部 分矿区。近五年来,煤矿瓦斯灾害事故频发,造成严
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近五年煤矿灾害事故统计 如下: 2000年死亡10人以上瓦斯爆炸事故69起,死 亡1319人。 2001年死亡10人以上瓦斯爆炸事故49 起,死亡1015人。 2002年1月~11月死亡10人以上 瓦斯爆炸事故51起,死亡1067人。 2003年死亡10人 以上瓦斯爆炸事故44起,死亡701人。 2004年中国 有6009名煤矿工人因发生矿难而死亡。 2000年,我 国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77人,2004年降低到3.08人, 下降幅度确实较大。但是,还应看到,这一数字是美 国的100倍,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10倍以上。一方面, 煤矿自然条件差、灾害源增多,使生产条件恶化,瓦 斯煤
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源是什么
社会问题的产权问题1.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源是什么?一、引言煤炭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居于支柱性地位,但是煤炭行业也是生产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矿难每年死亡人数在7000左右。
21世纪以来,死于矿难的人数虽有所减少,但是频发的矿难依然令人触目惊心。
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发生的矿难都在2000起以上,死于矿难的人数也在3000人以上。
我国矿难死亡人数占世界矿难死亡人数的80%,每百万吨煤的死亡率不仅远远高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远远高于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矿难的频发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谭满益和唐小我(2004年)认为,我国矿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矿企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不对称,煤矿产权过度扭曲正是矿难频发的最根本原因。
廖建求和周敬玫(2007年)把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归责于规制采矿的配套制度不完善,认为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收益导致矿企有动力实施违法行为,从而导致矿难事故的发生。
高春景和刘平青(2007年)认为,产品市场价格、工人工资率和政府规制成本共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矿难发生的影响程度,指出根治矿难必须综合。
二,对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一〉我国属世上少数煤矿大国之一,安全事故频繁率自然高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地进行分析。
同样,我国煤矿事故频发.死亡率居高不下也是同我国属煤矿大国的这一实情是分不开的。
试想,一个只有寥寥无几的煤矿之国,在认为原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矿安全事故贫乏率又能高到何处?因此,“煤矿大国”这一实情也是我国矿难频发的一定因素,但这决定因素。
〈二〉.贫穷落后,农民生活压力大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客观上,我个人认为是与贫穷落后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我国煤矿工业程畸形发展。
煤矿工人经济地位低下,就是在矿难频发不断.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状面前,下井挖煤的仍大有人在。
甚至,在那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有的甚至不具备人类劳动生存条件的,进行野蛮掠夺式的小煤窑,仍有人被迫下井挖煤。
申论食品安全问题试题及答案
申论食品安全问题试题及答案.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
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安全问题(具体)一、食品安全问题(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食品安全对策:1、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2、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3、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4、严查大要案与建立长效机制并重(一)、.主要问题: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影响恶劣,在全国大清查中发现劣质奶粉泛滥全国。
(二)、主要原因:1、乳品厂商数量过多,恶性竞争,意相压价,产销勾结造假牟取暴利;2、食品监管部门众多,存在职责不明,多头执法。
以罚代刑等问题,造成劣质奶粉迟迟得不到有效处理,使缺乏监管的农村成为重灾区。
(三)、解决策略和措施1、解决策略:鉴于劣质奶粉事件之成因主要是市场恶性竞争和监管不力,故而期望通过以下措施来强化政府监管,以刹住伪劣乳品泛滥的恶风,同时着眼于未来,积极培养行业自治能力,逐步转变政府的监管职责和方式。
2、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乳品监管职责,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责相对集中起来防止多头执法、互相牵制;(2)、严格乳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利于市场良性竞争为标准来控制企业数量,把信誉差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3)、积极引导乳品厂商建立行业自治组织,加强行业自责自律,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竞争行为;(4)、建立不合格乳品召回的法律制度,及时公布不合格奶粉的品牌和厂家,加大惩处力度;(5)、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减少婴幼儿对奶粉的依赖。
二、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最根本的对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从源头上解决公共安全问题。
具体来说:1、领导重视,把公共安全作为大事,常抓不懈;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介绍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常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3、建立全国性的预警机制;3、各单位、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理顺关系,消除体制性障碍;4、为减少和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转型期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与引进市场机制的关系。
央地关系之中央权威的加强——基于社会管理的视角
央地关系之中央权威的加强——基于社会管理的视角摘要: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存在都与央地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央政令不通也是其表现之一。
尽管中央曾多次采取措施予以调整,但都成效不大。
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中央和地方权限划分的不明,另外也与中央的监督缺乏力度、信息不够灵敏有很大关系。
只有实现央地权责的法治化,并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力量,才能治愈“政令不通”的顽疾,才能进一步树立并加强中央的权威。
关键词:央地关系;法治化;监督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不断、环境污染事件频繁、暴力拆迁事件时有发生、房价飞涨、社保基金被挪用等大案频发,2004年的“铁本事件”更是成为中央与地方零和博弈的一个典型,这些案件无不反映出央地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地方为了维护私利,不惜动用国家权力限制、剥夺或牺牲公民的各种基本的宪法权利,已经从根本上触碰了大众的容忍底线,其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当然,造成上述社会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有责任毋庸置疑,中央政府的失语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失职。
具体而言,就是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权威来保证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地方得到落实。
本文所关注的即是当下中国在社会管理层面所遇困境之地方对中央的挑战;遭遇这种困境中央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政策调控的频频实效,原因何在?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政令不通的问题?一、社会管理层面央地关系面临的一大难题:地方对中央权威的挑战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历史,是一段绵长的高度中央集权和地方分裂割据的博弈史。
建国以来,在地方和中央的权限调整上,往往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
各界更多关注的是中央的过度集权,呼吁权力下放。
但是不容忽视,近几年来,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很好地在地方得以执行,以致中央的政策“出不了中南海”,这俨然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究其根本,即为中央的政策在地方的执行中变了味,被一些利欲熏心的官员以种种方式掏空。
安全生产、社会责任与企业内部控制——基于矿难的思考
这 样连续发生 重特 大矿难 的煤矿 也并不多见 , 中间 这 凸 显 的管理 混乱 及急 功近利 的 问题并 不是 民营 小煤
矿 的“ 利 ” 专 。 在 这 样 的标 本 面 前 , 们 不 仅 要 拷 问 企 业 的 社 会 我
目前,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 ①
另一方面 , 煤矿 的技术 力量 近年来 也在 一定程度 上受到削弱 。比如 , 煤炭企业总工程师地位直线下降 。 过去 , 由于煤矿的特殊性 , 矿领导大 多是搞 技术 出身 , 多数 当过总工 , 且总工一般都是 有较 长井下 工作经 而
历 的人 。
( ) 息与 沟通 四 信
我 国社会 支持体 系不 完善 ,矿 工利益 的不 到保 障 。农民矿 工至今仍 未纳入我 国社 会保障制度 的“ 宽 覆盖 ” 围 , 范 他们 没有医疗 保险 、 休 工资等 保障 ; 退 许 多矿主 不招 用本地人 , 为的是减少可能 的遇难 矿工家 属的“ 纠缠 ” 。如此 , 监察岗位与工会形同虚设 , 根本起
我 国市 场 对 煤 炭 的 需 求 越 来越 大 ,煤 炭 价 格 不 断 上 涨 , 无 疑 刺 激 了煤 炭 的生 产 。 国能 源 结 构还 没有 这 我
走出依靠消耗传统能源发展经济的思路 ,经济发展未 能摆脱粗放 、 外延的模式 。 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
模 式下 , 的 产 量和 价 格 成 为 宏观 经济 的“ 温 计 ” 这 煤 体 。
何保障 的。这是某些地方发 生矿难 的根本原因 。
从 分析 “ 难 事 件 ” 发 的 各 种 内控 可 以 看 出 。 矿 频 企
业要在安全生产方面履行 好社会 责任 ,首先必须将企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当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式十分严峻。
综合分析,主要是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
一、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有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对安全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处理发展和安全、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现象。
主要表现在工作中违法生产、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屡禁不止。
(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企业仍存在负责人不能较好的依法履行职责,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不细致,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预案缺乏演练和针对性等问题。
(三)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级政府部门主体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领导“一岗双责”不落实、对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不深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不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
二、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对策(一)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新格局。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
各职能部门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指导;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自律制度,督促各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本单位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切实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二)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负责人、投资人是企业安全的主要负责人,其他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各自的岗位责任。
狠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立体”意识教育,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把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要求和责任明确到班组、到岗位、到具体个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2022年一般从业人员(全员培训)《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十)
2022年一般从业人员(全员培训)《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一)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判断题)自救就是矿井发生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2、(判断题)煤矿企业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煤矿企业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
( )A、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3、(判断题)安全生产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4、(判断题)煤矿从业人员要养成“手指口述”的安全操作行为习惯。
(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5、(判断题)从业人员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6、(判断题)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7、(判断题)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8、(判断题)井下维修倾斜井巷时,可以上、下段同时作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9、(判断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可以不接受安全培训即可重新上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0、(判断题)在进、回风巷道的交叉点,为避免风流短路而建造的通风构筑物称为风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1、(判断题)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当视同为工伤。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2、(判断题)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并有完整的通风系统。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3、(判断题)从业人员严禁任意移动井下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
公共行政学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不断频发,如何应对危机,减少损失,愈来愈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国经济社会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阶段已然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处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资讯,一切活动都在加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制度系统不断变迁,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重新分配,导致社会危机的各种因素不断出现。
天灾如洪涝、干旱、地震、泥石流,人祸如空难、矿难、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频频发生, 由此酿成的公共危机比比皆是,在此情势下,加强并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1、尚未完全建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于1996年3 月制定了应对在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或者严重骚乱,不采取非常措施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状态时,国家可以决定实行戒严。
这部法律就是对戒严决定、实施、措施、执勤等事宜作出全面规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8年1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1年8月31日通过,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002年6月29日通过,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3年6月28日通过,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7年8月30 日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但这些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覆盖面单一,部门管理色彩比较浓,从而导致对重大综合性危机事件难以适应,部门之间出现协调不力,紧急情况下的指挥权难以有效行使,现有的应对危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还有不少漏洞和空白点,特别是应急预案的编制、责任追究的条款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869-97 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在制度层面多少年来,一方面是政府三令五申、措施规定不断出台,另一方面是矿难愈演愈烈、重大恶性事故频发,这种悖论性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就没有个能让人看到曙光的尽头呢?按照制度经济学观点:如果一种行为或现象存在着明显不合理性,大家都觉得“不应该”这样,但实际上这种行为或现象不仅普遍存在,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的问题不是个人或个别利益群体的问题,而是在制度或规则层面出了问题。
就矿难频发问题而言,情况也恰是如此。
关于煤矿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人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很多原因来,比如:有位作家根据自己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认为煤矿事故与安全教育有关,而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于矿工“头脑中的安全意识、心中的生命意识”淡薄,很多矿工“不理性”,为了多挣几个钱连命都可以不要,甚至故意将瓦斯报警器搞失灵;还有相当多的舆论谴责煤商“利欲熏心”,在市场煤价不断高涨的利益刺激下,为了多赚钱通过拼设备、减少安全投入等方法而“盲目”增加产量;更受社会各界民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腐败”问题,红顶煤商“太胆大妄为了”,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声言“硬可丢掉乌纱帽也不撤股”。
那么,我们要进一步追问:参与煤矿生产活动的人们(各方利益集团)为什么都这么“不理性”?难道都“疯”了吗?其实他们谁都没“疯”、都“理性”得很,“疯”的、“非理性”的是制度规则。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矿工的“非理性”情况是如何发生的。
在矿工“要钱不要命”的“非理性”行为背后,是具有长期历史累积性和现实复杂性的“三农”问题,其在经济上的突出表现就是所谓“农民负担”问题。
农民税赋繁重同样是一个古老问题,历代王朝兴衰都无不与此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公社体制下,虽然农民担负着支持国家工业化的沉重负担,但由于特定的分配关系约束农民家庭个人没有直接税赋“负担感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对来自各方面的税收、乡统筹、村提留、义务工以及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等经济负担有了越来越直接和真切的感受,加上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收入增加困难,这种负担之重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难以容忍,成为农民问题的矛盾焦点和重中之重。
各省农民负担合法的(省级及以上发文收取的)、合法不合理以及不合法的税费项目,少的有八九十种,多的有二百多种;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农民负担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上是同步增长,后半期有所减少,但直到20xx 年前后,总的税费负担占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
在这样严峻的生存困境挤压下,月收入不足2000元、具有极大生命风险的煤矿工作,对于来自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生活近似赤贫的农民来说甚至是一份“高薪美差”,在明知危险性大的情况下依然不辞辛苦、不畏死亡地下井采矿。
近年来,农业发展落后,乡镇企业的规模不断缩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除去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农民进城务工外,在全国采掘业工人年平均工资高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近一倍的“比较优势”驱动下,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就自然很“理性”地流向煤矿行业。
这些农民工大多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很多都没有受过必要的岗前培训,在这种情况下进入高危环境工作自然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其次,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和物本型经济发展模式惯性约束,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粗放外延式路径之上,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度一直很高,而煤炭消费量占到我国总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煤炭相对于经济增长的需求弹性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煤炭需求增长2个百分点)。
近几年,随着经济高速扩张,全国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由于石油资源相对贫乏且油价不断飙升,煤炭需求亦水涨船高,价格也成倍大幅上涨,由此引致很多煤矿无节制地扩大煤炭产量,不仅引发严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①更为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应该看到,煤炭需求拉动、煤价大幅上涨只是外部经济环境,如果没有必要的宏观体制条件,如在严格的准入和价格管制下,煤矿企业是不会得到直接“经济刺激”、也不可能随意滥开乱采引发矿难事故的。
近年来,煤矿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煤价不断高涨的利益刺激下通过拼设备、减少安全投入等方法而“盲目”增加产量,从而引发矿难频繁发生,其体制背景就是国家在放松煤炭行业管制的同时,对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间接调控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国有煤矿企业被内部人控制、民间资本分散进入盲目投资建矿以及煤炭市场秩序严重失范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在这种体制背景下,煤商“利欲熏心”盲目增加产量导致矿难频发成必然。
再次,为什么某些地方政府腐败问题愈演愈烈,红顶煤商如此“胆大妄为”、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分权化,经济导向型政绩评估体系“刺激”产煤省区地方政府“利益动机”,直接驱动他们“靠山吃山”地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一方面通过“财源建设”、拉动GDP增长获得“政绩”,另一方面通过权力入股开办地方国有煤矿和私人煤矿获得直接好处。
在这种地方政府“热情”支持、“奋力”庇护的政策环境保障下,所谓“矿权国有”必然是名义上的,从而被虚置一边,而“有偿开采”则成为各方利益主体实实在在的博弈内容,在此格局下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也就很容易被挤压到相关当事人的视野之外。
在国有大矿,相关决策者及经营者在没有长期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往往只顾完成自己任期内产量、利润等短期绩效指标,而忽视甚至牺牲长期投入、特别是安全生产方面的必要投入;而中小私营煤矿主,在现行安全投入成本高、矿难赔偿费用低、煤矿安全管理随意性大的制度环境约束下,自然很“理性”地不愿意在安全设备这种长期投入方面消耗过多资金,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超能力生产而忽视矿下安全、漠视工人生命。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实质根由不在于有关当事人的“非理性”,而是由特定的宏观体制环境约束下有关利益群体“理性”博弈的结果。
遭受“三农”问题困扰的农民赤贫生活压力,放松监管后的煤炭市场利益刺激,以及地方分权体制下的官商利益勾结,三方面相互耦合形成近年来矿难频发的基本宏观体制背景。
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矿难危机,就事论事无济于事,有关当局就必须在宏观制度规则上下功夫。
二、遏制矿难危机的治本之策重在体制变革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战略性能源,煤炭业属于高危行业,对煤炭行业实施政策性整合保护、对煤炭安全生产实行严格法规监管是世界各国普遍做法。
中国煤炭业整合度较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煤炭安全生产事故频仍,其根本原因是在体制层面,要遏制矿难危机,其治本之策显然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变革和制度建设。
首先,在清理大中型煤炭矿产地、暂停审批煤炭矿业权的基础上,国家从长期战略规划高度和煤炭主导型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出发,对煤炭资源主要富集区实行“煤炭国家规划区管理制度”,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整合管理和煤矿生产运营及宏观监控工作。
同时,要明确界定煤矿开采相关权利界限,真正实行矿产资源国有经营性资产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煤炭采矿权全部物权化交易法规体系,理清煤矿资源所有权分割转让继承抵押拍卖赔付法权关系,以彻底改变现行煤矿产权非规范市场化的混乱局面,杜绝采矿权市场化过程中政府权力寻租行为,防止一些强势社会集团从具有自由处置权的政府官员手中以受让矿产资源使用权(“用益物权”)的名义而实际买断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情况发生。
这样,彻底断开地方政府、社会强势集团与煤矿业主互谋共生的“生物价值链”,根除导致矿难频发的利益驱动机制。
其次,要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有利于煤矿企业家长期投资经营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整合规划后的矿井,明确为一个法人主体,做到统一布局、统筹规划、依法开采;在煤矿企业内部,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注意强化工会、职代会等组织在生产决策、安全培训和矿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督协调职能。
此外,煤矿安全监管还可以考虑引入市场中介机构,要求矿主通过外部市场竞争性保险公司为矿工投保,发挥保险公司第三方安全认证和监督职能,跟踪考察煤矿安全设备及操作流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转移煤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维护矿工合法权益和家庭财务安全,确保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工作管理样本| WORK MANAGEMENT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反落差、全方位制度创新战略,在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进程,特别是通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彻底改善社会弱势群体赤贫困苦的生存状态。
这样,煤矿工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在煤矿生产劳动过程中就会有更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权益维护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加强对职工培训和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的监督检查,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如此,矿难频发的策略应对和综合治理就有了宏观制度保障。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第11页/总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