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之虚词 学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4讲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案
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4讲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精析精练教学案一、考纲阐释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
“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
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
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
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
二、考点透析(一)实词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
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
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音近义词,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辨析(1)辨明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事件”和“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事件”限于指历史上或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情”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2)把握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定位虚词及虚词译文做题技巧归纳总结
抓住四类关键虚词,实实在在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查范围相当明确(《考试说明》规定18个)。
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高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以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选自《汉书·贾谊传》)(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答案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得分点“犹且”“以”“然则”。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译文:答案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得分点“已”、“亡”、宾语前置句。
(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译文:答案(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得分点“罔极”“乃”“殒”“厥”。
参考译文(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虚词学案(无答案)
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虚词【导学】学习目标:准确判断文言文具体语境下的虚词用法。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导思】一、[然]四、[为wèi]五、[因]六、[与]十、[于]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然”的用法和意思。
1、父利其然也。
()2、秦王怫然怒。
()3、为之怡然称快。
()4、然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若”的用法和意义。
1、烨然若神人()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5、曾不若孀妻弱子()4、皆若空游无所依() 6、若有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为”的用法及意义。
1、山峦为晴雪所洗()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6、不受之人,且为众人()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
1、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2、不足为外人道也()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为之怡然称快()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1、东风不与周郎便,()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夸父与日逐走。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则”的意义和用法。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然则何时而乐耶?()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步步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词语(一)——实词、虚词学案4
学案4 词语(一)——实词、虚词学案目标 1.掌握辨析近义实词、易混虚词的方法。
2.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近义词的做题方法。
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样题1.(2010·山东卷,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2.(1)(2009·山东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B.感触依附未免C.感触依托不免 D.感受依附不免(2)(2009·山东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教学方案)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教学方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教学方案)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为】(一)动词。
(wéi)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判断。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论语》);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为积威”,被积威。
⑨独其为(有)文犹可识曰“花山”⑩制造、造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⑾凡长安豪富人为(做、干)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二)介词。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文言虚词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文言虚词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会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3.加深对古文的理解,提升古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
二、课型 复习课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具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析: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 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
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
(二)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 1.而(1)练习: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故其国富而兵强。
③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④ 图穷而匕见。
⑤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高考真题① (2016全国卷)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词性 用法 释义 连 词 ① 表示并列关系 不译,可译“又”② 表示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③ 表示承接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④ 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⑤ 表示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 ⑥ 表示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 ⑦ 表示因果关系 因而 ⑧ 表示目的关系 来代词 ⑨ 表示第二人称 通“尔”,你之安乎?(5分)《宋史·曾公亮传》②(2018·全国卷Ⅱ)(任峻)威风猛于涣(王涣),而文理不及之。
词性用法释义代词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③作定语什么,哪副词④表示提问(动词前) 为什么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 多么,怎么(1)练习①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②豫州今欲何至。
③何不试之以足。
④水何澹澹。
⑤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虚词学案(无答案)
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虚词【导学】学习目标:准确判断文言文具体语境下的虚词用法。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导思】一、[然]四、[为wèi]五、[因]六、[与]十、[于]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然”的用法和意思。
1、父利其然也。
()2、秦王怫然怒。
()3、为之怡然称快。
()4、然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若”的用法和意义。
1、烨然若神人()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5、曾不若孀妻弱子()4、皆若空游无所依() 6、若有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为”的用法及意义。
1、山峦为晴雪所洗()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6、不受之人,且为众人()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
1、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2、不足为外人道也()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为之怡然称快()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1、东风不与周郎便,()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夸父与日逐走。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则”的意义和用法。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然则何时而乐耶?()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言文虚词教案
文言文虚词教案【篇一: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
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学难点: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
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以勇气闻于诸侯”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廉颇,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之实词虚词(全国通用)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虚词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明确理解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机地运用于自己的考试答题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分清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多指含义,用法多指词性和使用情况.2.让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能够将本节所学有机地运用到考场答题实际中。
教学方式:归纳演绎常见实虚词。
以例证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年,校园里流传着这一样个段子:“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不错,周树人(鲁迅)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再加个时代隔膜,理解起来确实不易,而作文又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写作但又最让人头痛的事,而文言文则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太远,语言过于简练,更由于在生活中使用较少,所以,同学们怕文言文也是可以理解发。
要读懂并理解浅显的文言文,第一个关键就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虚词,如果这个关过不了,我们就无从谈起读懂文言文了,更不用提理解文言文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实虚词进行一个梳理,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并联系课本实际。
下面我们就从高考实虚词的角度作一解读。
二、“文言文实虚词”的解读。
文言文实虚词的考查是一个传统的题目,常考而不衰.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实虚词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说没有目标,《考纲》规定,我们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只有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所以,划定了这个范围,我们在学习中就能够有的放矢,缩小范围。
具体文言实虚词,我们将在PPT中予以展示。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教学案 通用
届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考纲要求和阐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的文言虚词沿用传统提法。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本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指导一】、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而”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蟹六跪而.二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吾尝终日而.思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翁归,自与汝复算()())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死而有知,其几何离()())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讲评。
【自主学习指导二】、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何”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何”的意义和用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3)大王来何.操?()())徐公何.能及君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讲评。
【自主学习指导三】、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乃”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
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师讲解做文言虚词选择题的方法技巧——1.代入筛选法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2.语境推断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这些解释和用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用法。
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教学案新人教版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的是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或者作用。
近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呈逐渐淡化的趋势,课标全国卷已经取消了专门的虚词考查题,但虚词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翻译句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必要进行分类归纳、比较鉴别。
典题探究【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
岐少明经,有才艺。
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
会河东太守刘祐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
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
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
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
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
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
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
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
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
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
”迎入上堂,飨.之极欢。
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
三府闻之,同时并辟。
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
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
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
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
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
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
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
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虚词 “何”学案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虚词“何”2【学习目标】掌握虚词“何”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掌握“何”字的五大用法。
难点:掌握“何”作疑问代词、作疑问副词的用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是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
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
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前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四)何:通“呵”,喝问。
(五)与“何”有关的复合虚词。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和“凭什么”等。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二、基础自测1.指出下列句中“何”的用法和意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答案:用法: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⑤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⑥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答案:用法: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二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能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
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一、文言虚词推断6大技法1.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另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中“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一句,若判断“为”“所”的意思,可联系“为……所”在文言文中是表被动的特殊句式,所以此处译为“被”。
2.对称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
高考文言文虚词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学案主备人茆海燕审核人孙孟英教学目标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的用法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掌握“之”“而”“以”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以人物传记为主,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或信息筛选、分析与概括等,实词以常用、多义为主;虚词增加了3个,限制在以下15个范围内: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一、考点阐释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以人物传记为主,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或信息筛选、分析与概括等,实词以常用、多义为主;虚词增加了3个,限制在以下15个范围内: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教师明确: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与使用虚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3.辨明关系,有机衔接
为了说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辨明关系,否那么,就会发生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错误。
4.避免重复,谨防脱漏
由例题思考此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1.弄清语境
2.辨别词义
3.筛选排除
4.迁移应用
5.词义代入
利用所学方法
完成当堂练习
课外作业
教学小结
①“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说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X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二、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对虚词的辨析要注意以下几点:
回顾实词的考查方向
及做题方法
明确虚词的考查方向
分析例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1.把握词性,辨析异同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该句犯了“关系混淆〞的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新高考Ⅱ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全国甲卷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虚词:①其;②乃。
2021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2019全国Ⅰ卷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卷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如彼、夫、其。
虚指的,如某、或、莫。
(3)疑问代词。
如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虚词总结一.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蟹六跪而二螯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9.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1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3.赂秦而力亏 14.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1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0。
觉今是而昨非21.吾尝跂而望矣 22.时矫首而遐观23.风飘飘而吹衣 24.泉涓涓而始流25.鸟倦飞而知还 2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
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二.何1.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客何为者?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大王来何操?”5.豫州今欲何至?6.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7.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8.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9.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10.何由知吾可也?”11.牛何之? 12.‘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1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4.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6.王笑曰:“是诚何心哉?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乃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5.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6.乃取蒙冲斗舰十艘,7.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9.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10.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1.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12.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1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4.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6.家祭毋忘告乃翁17.骑乃得过 1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四其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其皆出于此乎5. 吾其还也6.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7.“若是其甚与?” 8.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9.其若是,孰能御之?”10.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1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五.且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6.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7.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9.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10.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11.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12.北山渔翁者,年且九十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吾攻赵,旦暮且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六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而耻学于师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师不必贤于弟子5.不拘于时,学于余6.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7.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0.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1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1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七与.1.秦伯说,与郑人盟2.失其所与,不知3.不足与图大事4.与此案同5.唉!竖子不足与谋。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9.吾与徐公孰美? 10。
相与枕藉乎舟中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E.微斯人,予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八者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2。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 。
近者奉辞伐罪。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9.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0.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2.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13.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14.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15. 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九则1. 故木受绳则直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6.小则获邑,大则得城7.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之一生彘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十之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之二虫又何知?5、何陋之有?6、宋何罪之有?7、句读之不知。
8、何功之有哉?9、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后一个“之”。
)10、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后一个“之”。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3.项伯杀人,臣活之14.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5.被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7.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18.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1.顷之,烟炎张天23.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往见之,曰:牛何之? 24.马之千里者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
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之⑤于唐僧:“此何难之⑥有?”唐僧曰:“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十一因1、因拔刀斫前奏案。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5、不如因而厚遇之。
6、因击沛公于坐。
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8.因召樊哙出 9.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0.不如因而善遇之 11.我欲因之梦吴越12.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5.因材施教16.因拔刀斫前奏堂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十三、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
2、樊哙侧其盾以撞。
然而隐忍以行。
3、遂自投汨罗以死。
4、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以其无礼于晋 8. 敢以烦执事9. 越国以鄙远 10.焉用亡郑以陪邻11. 阙秦以利晋 1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3 以乱易整 14.时操军兼以饥疫15.樊哙侧其盾以撞 1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7.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8.但以刘日薄西山,19.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20.遂自投汨罗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