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一、问题标题:简明扼要概括本案例所要解决的小问题
彤彤小朋友极其好动,上课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五、实施过程
1.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彤彤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三、原因追溯
1.小动作多,为手脚不,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3.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
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同时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细心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好的方面,都有“闪光点”。在每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彤彤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我的地理教育教学微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以下是我的一次地理教育教学微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将分享我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了解不同类型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情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城市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上册《城市功能分区》。
3. 教学过程(1)导入以“你眼中的城市”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城市地理的兴趣。
(2)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城市功能分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出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
(3)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大城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情况、特征及作用。
(4)课堂活动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在城市的功能分区,并提出改进建议。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地理问题。
四、案例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掌握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足球(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足球作为一项普及性强的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案例以一堂足球教学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足球教学中融入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技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如传球、接球、运球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技精神。
三、教学内容1. 传球练习2. 接球练习3. 小组对抗赛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2.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提高身体柔韧性。
(二)技术教学1. 传球练习:教师示范标准传球动作,学生跟练。
强调传球时脚腕的用力方法和球的飞行轨迹。
2. 接球练习:教师示范接球动作,学生跟练。
强调接球时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每组选择一名队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
3. 教师设置简单规则,如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数量的传球和接球任务。
(四)对抗赛1. 将场地划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球门。
2. 各小组进行对抗赛,比赛时间为15分钟。
3. 比赛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比赛安全有序。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足球基本技术动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对抗赛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增加足球游戏、比赛规则讲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六、总结本节课以足球教学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和对抗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完整版)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课微事例微事例:指针对课堂教课中的小问题,所采纳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术。
一、问题标题:如何培育孩子的独立意识二、问题描述 /体现(许多于 150 字)张利,是一个留守小女孩,她聪慧 , 记性好,爱学习 . 但她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料地体贴入微,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喜爱特别。
老人没有文化。
孩子父亲母亲固然都是在外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少必需的指导。
1、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少儿园,和小朋友交往极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她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2、心理纤弱。
在少儿园,小朋友不当心碰了她,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她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她,她也哭。
3、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她不会叠,也哭;让她学着做值日,她说不会,让她跟小朋友学,她也哭。
三、原由追想老人对孩子照料太多,生活技术方面缺少必需的锻炼,以致她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四周同龄小伙伴少,极少和孩子在一起,使她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旁,她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快乐。
四、方法 /策略选择也许技术应用(依据实质状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也许技术)1、给孩子权益,让她自己去选择,尊敬孩子的自主选择,培育孩子自己拿想法做决定的能力。
2、采纳合适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觉你在尊敬她。
3、不要包办孩子的全部,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要有意识地培育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她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援。
4、给孩子时间,让她自己去安排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
但假如成人完整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不过去履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久培育不出来了。
5、给孩子困难,让她自己去解决,培育孩子战胜困难的精神在家庭中培育孩子独立做事,最要点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
我的教育教学新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实践。
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则新案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中学八年级(1)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
该班级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与数学相关的视频、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氛围。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课前,我播放了一部与数学相关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数学。
接着,我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2)小组合作探究我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10人。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场景,如购物、做饭、旅游等,进行合作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3)互动式教学在小组展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针对学生的提问,我给予解答,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4)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我设计了“测量班级面积”的实践活动。
学生需要测量教室的长、宽,计算教室面积。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育故事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却因为家庭原因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也一落千丈。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于是,我决定用爱心去浇灌小明,静待花开。
二、案例经过1. 了解情况我首先与小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情况。
得知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孤独、自卑。
此外,小明在学校遇到了一些挫折,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 亲近学生为了拉近与小明的距离,我主动与他交流,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
我发现小明喜欢画画,于是邀请他参加学校的美术社团。
在社团活动中,小明逐渐敞开心扉,与其他同学建立了友谊。
3. 培养自信针对小明在学习上的困难,我为他制定了个性化学习计划,并鼓励他参加各类竞赛。
在竞赛中,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同时,我还鼓励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 关注心理健康我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定期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针对他的自卑心理,我鼓励他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学会接纳自己。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小明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5. 家校合作我与小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案例反思1.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业成绩。
2. 教师要具备爱心和耐心,用真诚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3. 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4.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于关爱学生,用爱心去浇灌他们,静待花开。
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他们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第2篇一、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我国一所农村小学,讲述了一位班主任老师如何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传递爱与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良好品质的故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该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部分学生存在自卑、懒惰、不尊重他人等问题。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初中数学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初中数学标题:应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郊游经费的分配引言:初中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问题解决能力。
本微案例以初中数学应用题为例,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经费的分配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描述:初中全校举办郊游活动,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决定以5个年级为一个整体进行郊游,每个年级选择代表同学分别参与计划的制定。
经过多番讨论,同学们决定将经费按照人数比例进行分配。
现在,请你帮助同学们计算出每个年级应分配的经费,以及全校总经费。
二、问题分析:1.已知全校共有800名学生,要将经费按人数比例分配给各个年级。
2.需要计算每个年级应该分配的经费以及全校总经费。
三、解决方案:我们先根据学生人数计算出各个年级的人数,然后根据人数比例计算经费的分配情况。
步骤一:计算各个年级的人数根据年级比例,我们设各年级的人数为:一年级x人,二年级2x人,三年级3x人,四年级4x人,五年级5x人。
根据全校共有800名学生,得出方程:x+2x+3x+4x+5x=80015x=800x≈53.33因为人数必须为整数,所以取最接近的整数为53各个年级的人数为:一年级53人,二年级106人,三年级159人,四年级212人,五年级265人。
步骤二:计算经费的分配情况根据人数比例,我们设全校总经费为y元。
则各个年级的经费为:一年级53y/800元,二年级106y/800元,三年级159y/800元,四年级212y/800元,五年级265y/800元。
全校总经费为:(53y/800)+(106y/800)+(159y/800)+(212y/800)+(265y/800)=y元。
步骤三:计算每个年级应分配的经费以及全校总经费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每个年级应分配经费的具体数值,以及全校总经费的数值。
四、计算结果:根据第三步的计算,得出每个年级应分配的经费如下:一年级:53y/800元二年级:106y/800元三年级:159y/800元四年级:212y/800元五年级:265y/800元全校总经费为:(53y/800)+(106y/800)+(159y/800)+(212y/800)+(265y/800)=y元五、总结:通过这个微案例,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问题解决能力。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合集五篇)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合集五篇)第一篇: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
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2016年的秋季,学校给我安排了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
六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惟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
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面前,同学们可以说表现是相当活跃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学生哪些上课爱思考问题,哪些在学习上很用功,哪些上课喜欢调皮等基本情况。
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叫彬,分班时在班上她的成绩是中上等。
对于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是不会去在意的,更何况一个成绩也不十分突出的学生。
彬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是很少很少去回答问题。
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两件事情,她让我不得不去注意了。
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写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别人去了解,去帮助。
可她明明是写给我看的呀,我思忖着。
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一路上,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唱着歌儿兴高采烈地行进,歌声传遍了山谷。
而唯有彬独自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既不和同学们谈笑,也不唱歌。
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
从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学生一定有什么心结,她的心里一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如果不打开这个心结,对她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
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
我抓住契机,适时的和她交谈着心里话。
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
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3
3.给予幼儿大胆说话的机会,每个幼儿都喜欢自己的旁边围着一大群小朋友,听自己“发表言论”。内向的幼儿根本就不敢说话或是大胆的表达自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机会,鼓励内向孩子在幼儿面前大胆地说,并给予表扬。
三、原因追溯
鑫鑫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语言能力比较薄弱。小班的时候很少在上课举手发言,就是难得举手发言,声音也是小小的,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很少。
鑫鑫语言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养太过于宠爱。她平时一直和外婆外公生活,年迈的外婆外公爬不动楼梯,就经常把鑫鑫留在家里和电脑、电视交流、生活。久而久之,她与人交流不会说话,就点头摇头。因为外公外婆会猜鑫鑫的想法和心思,鑫鑫也习惯用点头摇头来顺着外公外婆的心思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他们说得不对,她也不喜欢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5.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语言,避免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地位。平时,家长要常给孩子列举手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针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从高台阶上跳下来,能大声说话、承认错误等等。
6.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在家中要树立爸爸的威信,让幼儿知道自己与爸爸一样是男子汉,要勇敢,要独立,有困难时能够帮助妈妈解决困难,而不是哭鼻子,撒娇等,使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总是很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一、问题标题:
通过观察了解性格内向的鑫鑫语言方面的行为.
二、问题描述/呈现(不少于150字)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学探索》课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案例描述《科学探索》课程是一门以探究为主、实践为辅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本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以“磁铁的奥秘”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磁铁有什么性质?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探究活动①观察磁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征,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②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a. 将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铜钉、铝钉等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磁铁是否能够吸引它们。
b. 将磁铁分别靠近小磁针,观察磁针是否发生偏转。
c. 将磁铁分别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以及磁铁能够使磁针和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特性。
③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磁铁的性质,如磁性、极性等。
④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
(3)总结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案例反思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磁铁的兴趣,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 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篮球作为一项普及性强的球类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精神。
本案例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对象,旨在通过篮球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团队精神。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篮球技能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篮球基本技能,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3. 教学方法的确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法、游戏法、比赛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1. 运球训练:- 基本动作讲解: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包括手型、球感、运球节奏等。
- 学生跟练: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运球接力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球技能。
2. 传球训练:- 基本动作讲解:教师示范正确的传球动作,包括传球手型、传球力量、传球路线等。
- 学生跟练: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传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传球练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投篮训练:- 基本动作讲解:教师示范正确的投篮动作,包括投篮姿势、投篮力量、投篮时机等。
- 学生跟练: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投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 投篮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投篮技能。
(三)总结阶段1. 技能评估:对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我的教育教学案例六年级(2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意义》的第一课时。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运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2)能运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
2.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分数单位,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
(2)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数?分数表示什么?2. 新授(1)观察分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运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实例。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程度。
4. 生活运用: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分数运用情况,评价其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第2篇案例背景: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
然而,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依赖教师指导,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
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不断探索和实践,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我的一篇教育教学实践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学生情况案例中的学生名叫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上,他的成绩尤为突出,但在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上却表现平平。
此外,小明的课堂纪律较差,经常上课玩手机、睡觉,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2. 教学目标针对小明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针对小明的薄弱科目,加强辅导,提高成绩;(3)改善小明的课堂纪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教学策略(1)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小明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②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小明体会到学习的实用性;③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加强辅导针对小明的薄弱科目,我采取了以下辅导措施:①针对小明的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巩固知识点;②针对小明的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提高语言能力;③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辅导效果。
(3)改善课堂纪律为了改善小明的课堂纪律,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课堂纪律;②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其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③鼓励小明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4. 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改善:(1)学习兴趣提高:小明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2)成绩提升:小明的语文、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数学、物理成绩继续保持优势;(3)课堂纪律改善:小明上课不再玩手机、睡觉,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音乐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歌曲、乐曲等教学内容外,一些非传统音乐元素也逐渐被引入课堂。
None音乐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本案例旨在通过“None”音乐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None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创作和表演None音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None音乐的概念和特点2. None音乐的表现形式3. None音乐的创作方法4. None音乐的表演技巧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None音乐,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2. 介绍None音乐教师简要介绍None音乐的概念、特点以及与传统音乐的区别。
3. 分析None音乐的表现形式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None音乐,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形式,如噪音、电子音乐、电子合成器等。
4. 创作None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None音乐,可以使用电子乐器或手机应用等工具。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表演None音乐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可以采用演奏、演唱、舞蹈等形式。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创作和表演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None音乐的了解程度2. 学生创作和表演的能力3. 学生在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方面的表现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None”音乐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这种新兴的音乐形式,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None 音乐的应用,如与美术、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2篇案例背景:在教育教学中,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情感表达和认知工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的教学案例(优秀范文五篇)
我的教学案例(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我的教学案例《窗》教案设计教学设想:《窗》是一篇小小说,设计时主要抓住小说情节、人物与环境三方面,去探究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性格。
对小说精巧的构思及精练的语言也要加以学习与运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此外,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根据他们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理解此篇小说不成大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两个病人形象,看清人性的美与丑;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品味小说精练含蓄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领悟到做人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学习重难点: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2、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学习方法与手段:朗读法与讨论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窗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但透过窗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透过教室这扇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适时的评论。
我透过这扇窗,我想到了高中的莘莘学子们在埋头苦读,为了自己的未来打拼,我也仿佛看到他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脸庞。
今天我们一起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那一扇窗,透过他那扇窗,我们可以看到或想到什么?板书课题作者二、把握小说情节过渡语: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找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提示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情节的完整。
小说内容梗概:《窗》讲述的是两个重病人的故事,一个病人靠窗,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一个病人不靠窗,也动弹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
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产生嫉妒的心理“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属于我?”终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铃,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教育教学微案例: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一、案例描述在一所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常发现学生往往对于团队合作缺乏兴趣,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决定设计一堂有关"合作与分享"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具备合作的意识。
2.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学生能够培养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态度,发展团队精神。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意义,并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合作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2.学习内容(20分钟)a.介绍合作与分享的定义和重要性。
b.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合作?-合作有什么好处?-合作时需要注意什么?3.合作活动(30分钟)a.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和教师一起制定合作游戏规则,如"团队接力"和"拼图合作"等。
学生根据规则进行合作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b.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记录每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总结(15分钟)a.学生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合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b.教师点评:教师通过表扬每个小组的合作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合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1.以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对合作的思考和兴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3.合作活动:通过设计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4.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学生分享:通过学生分享合作经验和心得,鼓励学生彼此学习交流,并激发学生继续发展合作能力的动力。
五、课程评价1.学生表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积极参与,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我的教育微案例初中(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二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发言。
在课外,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更喜欢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看书。
家长和老师都反映,小明缺乏自信,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
二、问题分析1. 缺乏自信: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信,导致他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在课外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2. 性格内向: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这使得他在班级中缺乏朋友,难以融入集体。
3. 教育方式不当:家长和老师对小明过于严厉,导致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育目标1. 帮助小明树立自信,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
2. 改善小明的性格,使其更加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往。
3. 调整教育方式,使小明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四、教育措施1. 树立自信(1)鼓励小明参加课堂讨论,给予其充分的发言机会,提高其自信心。
(2)表扬小明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
2. 改善性格(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认识自己,学会与人交往。
(2)邀请小明参加班级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培养其团队精神。
(3)鼓励小明与同学建立友谊,使其在交往中逐渐开朗、自信。
3. 调整教育方式(1)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给予其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降低对小明的要求,让他逐步适应学习和生活。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小明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教育过程1. 课堂上的自信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发现小明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发言。
于是,老师开始关注小明,给予他更多的发言机会。
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明逐渐开始尝试在课堂上发言。
虽然起初他的回答并不完美,但老师始终给予鼓励和肯定。
渐渐地,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他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
2. 课外活动的参与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老师组织了各种课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微案例: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所采取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能。
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
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
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
(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
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
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
(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
(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轻快的音乐)
2、动手操作,诱导美。
(边示范边说明,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3、合作交流,寻找美
4、游戏巩固,创造美。
5、课堂小结,表达美。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
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4、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
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
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
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