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上海高中教材《高中历史》 1-7册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1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1分散的、多元无关的区域文明(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古代东方、古代黑非洲、古代美洲、古代欧洲、古代伊斯兰世界)中世纪:古代向近代社会转型(多元相关文明的转折点)现代世界:(现代化、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现代世界的形成期:150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现代世界的发展演变:20世纪以来100年主要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全球史观注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现代化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纵向发展,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一般2个前提下的5化。
2个前提:民族国家或民族独立5化: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思想理性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社会保障化。
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历史的起点是多元的。
各种文明的发端和早期发展都受其特定的地域环境(非“决定”要素)和历史条件影响。
这种相对独立发展的地域性历史在农业文明阶段持续了很长时间。
总体特征: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
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等构成世界文明的源头。
古代欧洲文明:希腊城邦民主制、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治,尤其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精神遗产。
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对世界文明传承、交融产生持久影响。
中世纪西欧:476年,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采邑制度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
11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复兴,市民阶层形成,推动中世纪解体。
15、16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走出中世纪,引领世界向整体化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古代亚非文明)古代东方:具有特定时空内涵的历史名词,源于拉丁语“oriens”(意为“日出之处”、“东方”)一词,最初特指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中国在内的广大古代文明地区的泛称。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第6分册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第6分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
在长达年十四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代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整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B(1)原因: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深重(2)事件过程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部队扣押蒋介石和随行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3)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B1. 时间:1937年7月7日2. 内容: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中方守军严词拒绝,日军发动进攻3. 意义:(1)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2)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统一战线确立标志C1. 中国共产党:(1)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改编军队①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②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2. 国民党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3.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淞沪会战B1. 时间:1937年8月13日2. 开端:八一三事变(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坚决回击)3.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沦陷4. 意义(1)第一次大规模会战(2)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3)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4)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5】、南京大屠杀B1. 1937 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一、古代史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转变2.人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3.文明的兴起和古代社会初步形成的特点4.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和代表5.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6.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组织和政权运作7.周宣王时期的分封制和封建制度的发展8.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政权变化和思想文化繁荣9.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10.汉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成就11.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1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繁荣13.宋辽西夏金等政权的兴起和变迁14.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15.明代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16.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和文化交流二、近代史1.清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特点2.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4.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进程5.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6.北京政治演变和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进程7.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对中国的影响8.抗日战争的发展和胜利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10.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11.文化大革命和中国政治经济的动荡12.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的错误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14.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演变15.台湾问题和中国统一的历程三、现代史1.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形成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大事件与影响3.非洲、拉美和亚洲的解殖和独立运动4.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5.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6.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和对全球事务的影响7.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8.当代科技与信息革命的影响和应用9.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主权的重要性10.当代的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严重性11.民主和人权在当代全球治理中的作用12.各国间的冲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13.当代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前景14.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性15.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上是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你可以根据这个清单来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历史知识。
上海历史高考华师大版课本_第七册整理
历史第七分册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第1课前秦儒家与两汉经学一、孔孟之道1、概念: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
2、背景:(社会)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经济)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准备;(政治)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
3、内容●孔子:以“礼”的规范约束人的一切行为;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儒家思想核心);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二、儒学的经学化1、背景:汉初以来,一度沉寂的儒学渐受重视;汉武帝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成为儒学地位上升的契机;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糅合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代表: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倡导“君权神授”;◇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具体措施:◇规定《诗》、《书》、《礼》、《仪》、《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地方学校,教授五经,培养官吏后备人选。
4、影响:为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途径,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2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背景: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继承孔孟“道统”。
2、内容●“二程”(程颢、程颐)◇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朱熹◇核心是天理论,关键落实到天理与人伦的沟通;◇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体现;◇人性本如明珠,与天理一致,但为后天欲望所蒙蔽,故要“明天理,灭人欲”。
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远播西方◇始于16世纪:罗明坚——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翻译;利玛窦——将“四书”的译文寄回西方(《利玛窦中国札记》)。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第四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核心概念:(1)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3)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君主专制(B)1、形成背景:a、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c、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2、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影响: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1、时代背景: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
2、主观动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传播基督教。
3、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4、条件: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
二、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a、积极方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108页 0125页 0142页 0174页 0176页 0194页 0196页 0217页 0219页 0248页 0277页 0306页 0335页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第2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礼制规范 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第9课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第三单元 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 第12课 毛泽东思想 第14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第19课 发展中的新上海 第20课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第22课 现代史学名家 第23课 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 第25课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第26课 佛教
上海沪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分册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西亚)。
苏美尔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
《汉穆拉比法典》历史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影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容: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统治模式——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君主专制: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强化王权神授,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象形文字:公元前3500年以前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以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第三课古代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特征——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时间——公元前6世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地点——古代印度创始人——悉达多经典——大藏经(由经藏、律藏、论藏组成)发展——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城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四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南美洲——印加文化玛雅文化:(“美洲的希腊”)农耕——培养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第六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的城邦:时间——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特征——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梭伦改革——打破血缘门第,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克利斯提尼改革——制定陶片放逐法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开创了“伯里克利时代”意义——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力,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制度被排斥在外第七课希腊古典文化史诗与戏剧——《荷马史诗》——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反映出BC11世纪至BC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哲学与史诗——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建筑艺术——帕特农神庙第八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意大利半岛)——BC509年,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寡头政治——执行官元老院公民大会罗马确立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罗马帝国——屋大维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元首政治”是一种表面上维持着共和制形式的君主专制,“元首”实际上就是无君主名义的君主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起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南非,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新、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教材《高中历史》册整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高中历史》Beta 1第一章:世界古代史第一节:古代东方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一.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
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26页 0028页 0045页 0062页 0064页 0066页 0100页 0162页 0164页 0202页 0204页 0238页 0240页 0242页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第2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礼制规范 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第9课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第三单元 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 第12课 毛泽东思想 第14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第19课 发展中的新上海 第20课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第22课 现代史学名家 第23课 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 第25课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第26课 佛教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册提纲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册提纲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楔形文字与《吉尔加美什》】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刻在石板和泥锥上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吉尔加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着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 由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或价值):(1)、法学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史学意义: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4)、特点: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的部分,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第二课、古代埃及【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又一发源地。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提炼整理【作者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提炼整理
【作者整理】
本文档是关于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的提炼整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以下是知识点的概述:
1. 第一章:远古的文明与文化交流
- 人类起源与文明诞生
- 早期文明:亚洲的黄河、长江文明
- 文化交流与疆域扩张
2. 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 希腊城邦与民主政治
-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传播
- 罗马帝国的崩溃与教的兴起
3. 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 教会的权威与教育
- 与东西文明交流
4. 第四章: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
- 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 近代启蒙思想家与作品
- 民主思潮与人权理念的传播
5. 第五章: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与国王的失守-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斗争
- 拿破仑时代与欧洲格局的变革
6. 第六章: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 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变迁
7. 第七章: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与全球影响- 联合国的成立与国际秩序的重建
本文档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概述。
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华师大版 上海高中教材《高中历史》 1-7册整理
《高中历史》Beta 1第一章:世界古代史第一节:古代东方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一.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
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Beta 1第一章:世界古代史第一节:古代东方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一.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
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无无上的权威。
(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宗教上)●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点:象形文字(A)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考点:种姓制度(B)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
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
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3.实质是等级制度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
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5.影响:造成了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书上原话)使印度人安于现状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
(补充)考点:佛教的创始、经典(A)1.背景:公元前六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对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性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
2.创立者:据说为悉达多(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3.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
4.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考点:《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A)1.梵文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2.史诗的内容虽然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
(史学价值)这两部史诗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文学价值)。
第二节:古代希腊罗马考点:古希腊的地理位置(A)古代希腊的地域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考点:城邦的特征(A)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
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8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城邦制度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考点:古典时代(A)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波战争以后至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
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的全盛时期。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C)在古代希腊人建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
雅典城邦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著称。
背景:雅典建邦之初,实行贵族政治,原先的氏族贵族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特权。
随着新兴工商业阶层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要求打破氏族贵族独揽政权的愿望也越强烈。
他们联合其他平民,一起展开向氏族贵族的夺权斗争,结果使雅典走上了古代民主政治的道路。
特征: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两座里程碑: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目的:打破血缘门第、重新调整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内容:废除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的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为最高行政和司法机关。
意义: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利。
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克里斯提尼改革:目的:进一步消除血缘关系和财产对城邦政治的影响。
内容:按照地域原则对全体公民进行重新划分和组合;以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而且它的权限有所扩大;创设五十人团,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
意义:这次改革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
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全盛时代: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443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期间,在保留原有各种机构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补充调整:第一,除是将军委员会成员以外,所有公共权力机构的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第二,扩大陪审法庭的规模和权限,使之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第三实行公职津贴制度,以保证人人可以担任公职。
评价: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积极性)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局限性)1、为什么在古代东方文明国家一般都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而在地中海的希腊世界却产生雅典这样的民主典型呢?思考这一问题的人们常常首先瞩目于雅典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并力图将此说成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伯罗奔尼撒半岛山地众多,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港湾众多,促成海洋文明的发展。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使古希腊形成以“小国寡民”为特征的城邦国家。
为了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古希腊实行民主制政体,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以对内保持独立,对外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海洋文明”的古希腊民主政治、法制政治都与对外扩张有关。
其民主制度和法制的理念,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被资产阶级作为对抗封建黑暗的新的思想武器,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理想的重要理论依据。
但这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与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
可见,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不能否认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更不是决定性的。
应当说,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是其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雅典城邦制度的小国寡民特征是其民主制存在的政治基础;同时,雅典民主制是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在平民和贵族斗争的推动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措施外: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
打破血缘关系,削弱贵族势力。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
除十将军外,公职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等机构进一步完善。
向公民发放各种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议政,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
这些都是其重要措施。
)确立雅典民主制。
自然地理环境使航海业和海军发达,促使其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工商业商品经济发达。
在上述经济背景下,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与贵族斗争,力量得到发展。
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是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力量,经济自由推动雅典最早产生人文主义,民主、自由意识浓厚。
由此看出雅典民主制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各方面具体国情的产物。
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最主要的社会条件2、如何正确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雅典民主制度的进步性体现在创造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运行机制特点)。
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
作为古代公民集体民主的一种典范,雅典留给后世的政治文化遗产是无与伦比的,其数百年的政治实践是人类政治文化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