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历史第六册复习 上海会考

历史第六册复习  上海会考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 年 月 日 南京解放 解放, 统治结束。 统治结束。 理解: 理解: 三大战役:中共中央从 月到1949年1 三大战役:中共中央从1948年9月到 年 月到 年 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 辽沈、 月,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 知道: 知道:
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中共七大: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年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 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 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 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毛泽东《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 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 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 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 奠道: 知道: 1.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 . 年 月 日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 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于1945年 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于 年 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月 日正式签署了《 纪要》 双十协定》 纪要》即《双十协定》。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 、 卢沟桥挑起七七事 年 月 日 日军在卢沟桥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 开始。 全民族抗战的 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 、 上海发动了军事 年 月 日 日本在上海 进攻,史称“ 一三 事变。 一三” 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 、 沦陷。 年 月 日 南京沦陷 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 南京大屠杀 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上海历史高中第六分册知识点

上海历史高中第六分册知识点

第六分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A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举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共第二次合作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要作用。

3、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A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宛平城外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史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1937年8月,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 A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第一次大会战,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推动了全国抗战。

6、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 A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

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7、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A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1、平型关大捷 A1937年八路军在平型关(山西)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台儿庄战役 A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李宗仁(国民党)指挥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A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A(1)时间:1945年(2)地点:陕西延安(3)主要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订了党的政治路线,即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确立了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1单元第1课知识点和测试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1单元第1课知识点和测试

第六分册第一单元中国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B)1、背景: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调遣张杨军队追击长征胜利达到陕北的红军。

张杨感觉“剿共”无出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逼蒋抗日2、时间:1936年12月12日3、事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来视察的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史称“西安事变”4、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事件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

6、影响:(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2)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七七事变1、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时间:1937年7月7日事件: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还击,史称“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七七事变后才形成,正式形成为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一)递交宣言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内容:(1)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2)实行民主政治(3)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4)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二)、部队改编: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1、西北红军主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三)正式形成(C)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2、八一三事变(即淞沪会战开始)(B)时间: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坚决回击,淞沪会战开始。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第12课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知道对于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有重要影响的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知道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成就。

理解科技革命的社会条件,理解科技革命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影响,理解科技发展的“双刃剑”作用。

2、技能:利用多学科知识、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反思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困惑与挑战,使学生初步学习利用多学科知识与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上台讲解战后科技革命的某一方面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既生动又清晰地阐述史实、归纳观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人类战后科技发展的成就,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认同,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钦佩人类文明创造力的美好情感。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的“双刃剑”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表现和影响2、难点:对科技革命的评价三、教学过程导入:阅读第55页第四单元绪言,归纳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况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席卷全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2、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其中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率先实现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与经济的联合;3、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陆续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4、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世界贸易体系破茧而出,人类面临机遇与挑战。

第12课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一、兴起的时间标志1、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2、标志:原子能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主导二、兴起的条件1、理论条件: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1)1905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问世,开辟了自然科学的新时代。

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狭义相对论变革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时空概念,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1-7分册_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1-7分册_整理

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历史第六分册知识点整理①

历史第六分册知识点整理①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 B 1、背景:①日本不断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③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逼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2、时间:1936年12月3、过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提出停止一切内战等主张.4、结果: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国共十年内战从此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P1-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国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日本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 是主要矛盾 1935年一二九运动(北平) 驱逐日寇 剿共1927——1937年第一次1924——1927年 第二次1937——1945年 亡国 图1-1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B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北平附近卢沟桥3、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图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1、号召: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派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确定: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举行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材料: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3、促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4、形成: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①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②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5、意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P2-三、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B1、淞沪会战:B⑴概况:1937年,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六分册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六分册完整版
【A】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时间:1944 年 7 月;地点:美国布雷顿森林) 1945 年 12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
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 年,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23 个国家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A】中共七大 时间:1945 年。 地点:延安。 内容: 1 大会中心任务: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 强的新中国; 2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 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 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5 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内战爆发 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两个解放区:山东、陕北解放区。
第六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转折 标志: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三大战役(大决战,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 年 9 月 12 日开始,历时 52 天,歼敌 47 万余人。打锦州,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解放全东北。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 淮海战役: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围而不打,隔而不围,中间突破。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规模最大。 刘邓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野战军;总指挥:邓小平。 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 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武汉和上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平津战役(华北,北平天津)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华北野战军(聂荣臻)。 过程: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以钳形合击态势发动了平津战役。解放 军依次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 北平:1949 年 1 月,在共产党的争取之下,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傅作义率领军队 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沪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沪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沪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度-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郡县制和推恩令- 隋唐的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 宋元明清的官僚体系和地方行政2.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 农业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 货币经济的演变- 社会阶层与社会矛盾- 土地制度的变迁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诗歌、文学、艺术的发展- 佛教、道教的传入与融合4.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二、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与晚清的危机- 洋务运动与自强的尝试-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2. 近代中国的政治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与国内战争3. 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建立与初期政策- 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4.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与责任5. 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一战与巴黎和会- 二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与国际关系的演变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别- 历史文献的解读与评价- 口述历史与实物资料的重要性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历史事件的多因多果分析-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历史事件的长期与短期影响3. 历史人物的评价-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局限- 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4. 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变- 不同时期的历史观- 历史观点的多样性与争鸣- 历史观点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通过上述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应能够对高中历史课程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不仅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而且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第六分册 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第六分册 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第六分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分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原因(4条):1)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的主要侵略目标。

2)“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

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3)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攫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以其所占领的印度为基地,怂恿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4)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鸦片战争进程(1840—1842):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清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秉公议定则例“(协定关税)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1)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26课 外交舞台的拓展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26课 外交舞台的拓展

第26课外交舞台的拓展一、重返联合国(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1、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2)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3)蒋介石集团继续占据着联合国的中国席位。

2、成功重返的重要原因:得到了发展中国家大力支持3、意义:(1)中国重新参与联合国事务,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

(2)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承担的义务也越来越多,并为推进联合国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巩固复习(一)、课标内容要求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二)、核心知识学习1. 重返联合国_______年10月,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__应邀访华和《》,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美国最终接受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个原则,即:同,从台湾撤军,美国废除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

______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建交_______年9月,中日签署《_________ 》,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

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问题情景探究1.为什么说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积极重大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恢复的原因是一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二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三是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逐渐衰落。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要点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要点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要点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1750-1914年)1.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和扩散;2.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财富的集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迅速扩展:欧洲殖民体系的建立、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兴起;二、中国的近代化与伟大变革(1839-1911年)1.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屈辱条约等;2.清朝的与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与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成就;4.民主与科技:中国近代思潮与思想家、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三、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1912-1949年)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与冲突、北伐战争的胜利;2.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再次合作、抗日战争的胜利;3.重大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等;四、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1914-1991年)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战争起因、欧洲版图的重塑、凡尔赛体系的形成;2.世界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世界大萧条的发生、纳粹德国的崛起;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胜利:希特勒侵略欧洲、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盟军的胜利;4.冷战与两个阵营的对峙: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抗、两个阵营的形成与矛盾,包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5.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重建与全球化进程;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与重大事件,以及世界近现代史的演变和影响。

这些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国际视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认知和实践价值。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第一分册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1)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一、法老的专制统治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埃及大致相当。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第3课古代印度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1、四大种姓:婆罗门(宗教贵族)、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2、特征: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2、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

主要内容有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南美洲的印加文化二、玛雅文化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

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农业方面的成就: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单元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雅尔塔体制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知道联合国产生的背景、主要机构和历史意义。

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实质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查找和分析联合国各主要机构的职责功能。

通过分析史料,对国联和联合国进行对比,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背景、造成影响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在二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

惟有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进行联合国改革,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大多数国家的正当利益和要求。

二、重难点1、重点:雅尔塔体制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难点:对二战后世界整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导入:1、阅读第三单元绪言,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从什么演变到什么?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从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格局演变到美国的单极霸权日益遭到抵制,而国际政治日益多极化的格局。

演变过程中有五大历史事件: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苏冷战的开始、殖民体系的瓦解、大国关系的重组、冷战的结束。

2、绪言中提到,联合国的成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整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何谓世界整体化?它的发展历程如何?一般来说,是指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政治合作、经济一体化和思想文化的相互融合渗透。

它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它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和中断,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予以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它再次遭到破坏和中断,二战后雅尔塔体制、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它再次重建,国际政治合作、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背景(1)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2)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的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3)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4) 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主的国家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急需确立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 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81页 0083页 0125页 0127页 0141页 0155页 0169页 0208页 0247页 0249页 0251页 0273页
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第10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 第四单元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13课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第15课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化问题 第16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18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21课 “文化大革命” 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24课 一国两制 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
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 册课件【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合格考知识点填空讲解

上海高中历史合格考知识点填空讲解

第一分册第一---第五单元(1-15课)基础知识整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古代称“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今天伊拉克发现的古代文字;刻在泥版上的文字;也称钉头文字;《汉穆拉比法典》使用楔形文字书写。

3、《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法典以神的名义颁布;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私有财产;法典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习惯法内容。

历史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4、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流经古埃及。

5、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6、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最负盛名。

7、象形文字与纸草: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以纸草为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8、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种姓制度。

分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贱民、奴隶)9、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的经典:三藏经(大藏经、三藏)佛教的传播:主要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0、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11、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12、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位于今天的希腊,在爱琴海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是中国由内战走向全国抗战的转折点;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团结抗战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测试水平层次 A
基础知识梳理: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的时间及影响:
②.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方针;
⑶.国民党阵营出现分化:
①.张学良、杨虎城不满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②.二人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感召,决定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③.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逼张扬继续“剿共”;
2、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
(1)时间: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进攻卢沟桥,我二十九军将士奋起
还击。
(2)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寇局部侵华战争) 1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3、中共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关键作用。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考点一:西安事变
测试水平层次 A
基础知识梳理:
1、背景:
⑴.日寇侵华的日益加剧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⑵.中共为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解努力:
①.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第六分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代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