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合集下载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说课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说课

说教法 学法
说板书 设计 说教学 策略
谢 谢!
请多多指教
说学情
说教法 学法
说板书 设计
说教学 策略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教科书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说教材
说学情
1、强调学生的主体 地位 2、注重科学探究的 整体思路
说教法 学法 说板书 设计 说教学 策略
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 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 体所受合力 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 体质量的关 系
实验数据的 图象表示
4、作图、得出结论
保持m不变,a∝F
保持F不变,a与m成反比 (或者a∝1/m)。
说教材
设计思路
说学情 本节课主要是以探究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提出 问题,并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猜想,进而设计 实验进行探究,整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 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
说教材
教学 难点
确定探究方案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说学情
知识
1、通过前面学习,对 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 外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有定性的认识。 2、对科学探究已有 一定的认识。有初步 的探究、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学生
(7、8、9、10)
心理
1、喜欢看实验和动手 做实验 2、思维是活跃的,求 知欲强
课标的要求:会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 题,得到结论。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说教材
教学 重点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 的合外力、物体质量的定量关系
说学情
说教法 学法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五篇模版]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五篇模版]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五篇模版]第一篇: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a 与力F、质量M 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 不变,讨论加速度a 与力F 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讨论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______电源、______、砝码、________、导线.实验步骤一、测质量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二、仪器安装及平衡摩擦力2.按图 1 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图 1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拖着纸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时,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的分力平衡.三、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F 的关系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盘,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 4.在小盘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再重复步骤 4,重复三次,得到三条纸带.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一)内.表(一)实验次数加速度a/(m · s-2)小车受力F/ N四、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M 的关系7.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7,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表(二)实验次数加速度a/(m · s-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 kg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1 1数据处理1.需要计算各种情况下所对应的小车加速度,可使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公式 a=Δ xT2 计算加速度.图 22.(1)根据表(一),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作用力的大小F 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 a 与作用力 F 成正比.如图 2 所示.(2)根据表(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的质量M,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发现这些点落在一条类似反比函数的曲线上.我们猜想,a 与 M 可能成反比.为了检验猜想的正确性,再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落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如图3 所示)图 3结论:注意事项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实验步骤2、3 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确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第二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川省南江县第二中学刘新明【学生分析】: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等物理概念能正确的受力分析对传感器这种测量加速度的工具已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详细教学前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实验仪器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八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

教材分析探究性实验是高中物理新课程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正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安排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对于学生来说,比验证性的实验难度要大,所以对本节教材主要做以下两点分析:1、从教材前后联系来看,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学习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认知过程的必然,这一节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实验能否成功对于下一节的学习非常关键。

2、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课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图象法,是高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所以更要好好把握。

学情分析1、具备的学科知识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及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但学生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定性关系。

2、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本实验中,老师只要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都能完成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但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方面能力有限,应加强引导。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探究过程与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法,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问题,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借助多媒体辅助,利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讨论分析与交流,最后总结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说出至少两种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

2.学生利用DIS实验仪器,采用控制变量法,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图像关系。

3.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经历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学生能说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并体会在处理加速度与质量的非线性关系时所采用的倒数(化曲为直)的方法,4.学生能指出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对其进行分析,从中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小系统误差的操作办法,以及体会探究过程中的科学严谨和合理性。

【教学实录】一. 情景创设,问题引动教师提问:(PPT呈现问题)根据表格内数据,讨论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技术参数F1赛车本田CR-V百公里加速时间(s) 2.5 11.43发动机(马力) 900 155车重(kg) 605 1590学生讨论并回答:与质量和动力二.我们的猜想学生相互讨论: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外力之间的定性关系学生回答: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其加速度越大。

教师提问:要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采用的方法?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教师提问:请具体阐述该方法的具体细节学生回答:在保证物理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外力来研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接着控制外力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质量,研究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

三.我们的探究第一步:明确几个问题:1.实验要探究什么?a 与F的关系;a与m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如何探究?测量哪些物理量?怎么测?3.如何由实验得出结论?怎么搜集数据和处理数据?教师提问:怎样产生外力?并且这个外力要可测量? 学生回答:可以挂重物,外力的大小就是重物的重力。

教师提问:重物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吗?(给出右图) 学生回答:不是,还有摩擦力 教师提问:那么怎样才能消除摩擦力的影响? 学生回答:抬高斜面,用重力的下滑分力来平衡摩擦力。

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二节。

牛顿运动定律是本册书的重点,本节实验课安排在这里,既能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认识,又为下一节研究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中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和用图像法处理数据,这两种方法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刚学了《牛顿第一定律》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关系。

在之前做过“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等实验,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会根据纸带求加速度。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高一年的学生还不能完整、自主地设计实验。

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还不是很熟练,关于纸带数据的分析及其计算、平衡摩擦力的原理等将会是学生遇到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利用图像寻求物理规律;3.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1、使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难点:实验设计及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五、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启发式教学并配合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2、学法: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一)提出猜想,进行预测问:加速度与力,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二)确定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力与加速度间的关系。

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实验方案:(1)如何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受到的力?(2)怎样设计实验步骤?怎样选用和调试实验器材?(3)如何采集实验数据,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方案一: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2)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3)钩码的总重力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方案二:对比试验法由于两小同时启动、同时停止,故运动时间相同212x at=(1)质量保持不变,改变力 (2)合外力保持不变,改变质量 (四)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1.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不带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

六、教学过程
(三)设计实验
表1:M不变,加速度a与受力的关系 实验次数n 小车受力F/N 加速度a/(m·s-2) 1 2 3 4 5 …
六、教学过程
(三)设计实验
表2:F不变,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次数n 小车质量M/kg 加速度a/(m·s-2) 1 2 3 4 5 …
六、教学过程
(四)实验操作
• 学生分组实验 • 教师巡视时根据情况做必要指导
六、教学过程
(五)归纳总结
1、分析a与F的关系,学生通过猜想、再用图像法可以证实自 己的猜想
m一定,a与F成正比 2、分析a与m的关系,学生也许画出的a-m图像,发现是一条 曲线,此时教师需要再次引导,可借鉴电流和电阻关系结果的 处理并提出“化曲为直”的方法,学生做出a-1/m图像来证实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 方法
知识与 技能
观:
(1)通过实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 程,体会过程中所用科学方法,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掌握 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
难点:实验设计、平衡摩擦力、处理实验数据
六、教学过程
(二)猜想与假设
通过引导学生对实例分析与交流讨论获得感性认识: 加速度与力、质量都有关系,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三)设计实验
1、设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我们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通过引导复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生自主领悟应使用控制变 量法,并用多媒体展示控制变量法的含义。
2.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课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均 是高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即是知识的学习,也 是方法的学习。

人教版必修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信息•教材名称:人教版必修1《物理》•章节主题: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 教材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学生将了解力、质量对物体加速度的影响,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情分析•学生背景: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力、质量有一定的认知;•学生兴趣:对实验和现象感兴趣,但对理论推导较为抵触;•学生能力:较好的数理思维能力,但对公式推导和计算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力对物体加速度的影响;•理解质量对物体加速度的影响;•掌握求解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力、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引入(5分钟)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个实验视频或实际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并启发他们思考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2.1 加速度的定义•介绍加速度的概念:表示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2.2 力、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对于给定质量的物体,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对于给定力大小的物体,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

2.3 加速度的计算•结合公式进行计算示范,并进行实际例题演练。

3. 实验探究与讨论(30分钟)在这一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相同力作用下的平均加速度。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4. 知识梳理与巩固(15分钟)4.1 知识总结通过学生小组的实验报告,总结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并对本节内容进行回顾。

4.2 计算实践针对理论计算问题,进行练习和讨论,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运用能力,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与拓展(15分钟)5.1 题目练习提供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定量地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对加速度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还不清楚,并且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特点方面,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

但是,他们在思维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片面和主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掌握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方法。

(3)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4)能根据实验数据,通过图像法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设计背景长期以来均认为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新课程特别重视探究式教学,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是实验探究。

但人们为了追求高考分数,对实验教学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减弱,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加重视,实验能力下降。

分析多年的高考物理的实验题,通过教师的一支粉笔讲实验,学生的一支笔反复练实验(习题)可以完成高考试卷上的实验题。

这就导致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堂。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本校的教育思想)。

科学素养、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

因此,执教者今年个人主要研究问题是“物理实验教学”。

在课改前的物理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多年实验课的模式是讲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动手实验,最后交一份实验报告就算完成。

而新的课程标准将大多数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目的并不只是为了通过实验得到一个结论,而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如提问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与处理能力等)。

因此,执教者所要研究的问题:1.如何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如何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2.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3.如何充分发挥应用现代教学设备与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二.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本内容并非是正常的教学进度,而跳过了一章“物体相互作用”。

开设此课目的并不是探究教学的示范,而是借机进行一次实验探究式教学“探究”,为了能得到专家的指点。

课前学生并不知道教学内容,所以没有预习。

虽然学生有过类似的实验课堂体验,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DIS进行实验的能力(第一次)、应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能力较差,所以预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重/难点重点:1. 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难点: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加速度的测量:由纸带根据公式Δ=2aT,结合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在现实中,仅受一个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学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学的,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只要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即可。

难点分析:本节是探索规律的实验,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在教学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设计研究,体会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在研究电阻、电容等实验中都会用到此法。

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设计和操作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研究的方法,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

突破策略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内容: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不同学力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猜测a ∝F,n F。

(1)设计表格,如:(2)建立坐标系如图4-2-2:图4-2-2(3)描点(4)连线通过得到的图线,分析a与F的关系。

实验发现a-F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上面步骤,看得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学。

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学质量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 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猜测a∝1m ,1nm。

(1)设计表格,如:(2)建立坐标系如图4-2-3:a-1m 或a-1nm图4-2-3(3)描点(4)连线得到图线分析,分析a与m的关系。

为了增强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内容:这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速度、物体所受的力、物体的质量。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一)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中物理组x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摩擦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铺垫。

此外,本节是探索规律的实验,实验中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和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在物理的学习中都十分重要。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至关重要。

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育人为本,分析学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速度的测量、受力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生通过之前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等实验,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而且高一学生动手能力强,乐于动手探索。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道如何平衡摩擦力,体会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让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设计过程,能够依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将在多媒体播放牵引力相同的空车和装满货物的车的启动过程,通过空车启动快,让学生思考,加速度与什么有关。

随后再播放质量接近的比赛用的小汽车与一般的小汽车的启动情况,通过比赛用的小汽车启动快,让学生思考,加速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学态度.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轧一端带滑轮长木板、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两条;钩码(规格:10 g、20 g,用作牵引小车的力);砝码(规格:50g、100 g、200g,用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刻度尺;文件夹;粗线绳(用来牵引小车).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气垫导轨、微机辅助实验系统一套.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投影图4—2—1;分组定性讨论组I: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组2: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师:请组1的代表回答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组1生: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应该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师:请组2的代表回答你们组讨论的问题,组2生:当力大小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所以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师: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于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生l:应该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的力有关系.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生2:这里指的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以上图为例,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不参与加速度的提供.师:刚才进行多媒体演示时一次是固定力不变,一次是固定质量不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生:方便我们的研究.师:这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非常好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作控制变量法.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学到过这种方法?生1:在初中我们在探究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时生2: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师:好,我们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师:设计一个实验,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各个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大家分组讨论并且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的原理.分组讨论组l生1:我们是根据课本上的参考案例设计实验的(在投影仪上展示实验装置如图4—2—2).组1生2:我们设计实验的实验原理如下;因为两个小车的初速度都为零,拉力大小不同,但对每个小车来说保持不变,所以小车应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at2/2可知,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只要测量位移就可以得到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盘中的砝码求出来.师:下面请组2的代表发言.组2生1:我们设计的方法和组1的差不多,我们是用了一辆小车,小车后面连接一纸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所打的点计算小车的加速度,然后再看所受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组2生2: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我们在木板下面垫了一个小木块,当小车没有拉力时让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这样小车受到的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下面请组3的同学代表发言.组3生1:前面两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时都是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利用气垫导轨设计一个更为一般的方法,让导轨倾斜不同的角度,滑块所受的力就是重力的分力,让滑块滑过轨道中间的两个光电门,记录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和两个光2)/2a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到加电门的距离,根据公式x=(v2-v速度和力的关系.师:好的,在进行实验之前还应该先设计自己的实验表格来记录一下自己的实验数据.那么你是怎样设计表格使你的实验数据得以记录的呢?生1:水平面长木板与小车,车后用绳控制小车运动,两车质量相同.表格设计如下:参考表格生2:用一辆小车,测量加速度师:好,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把数据填人设计的表格内.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完成实验师:现在请各小组简要进行一下实验报告.组1生1:我们根据课本上的参考案例进行了实验,因为已知小车的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通过验证位移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加速度和受力的关系.师:实验数据是怎样进行处理的呢?组1生2:我用的是位移和对应力的比值.组1生3: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用作图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示位移(即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关系图表如图4—2—3所示;可得在研究物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组2生:我们通过处理小车后面的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通过作图验证了小车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组3生:我们用气垫导轨作出的加速度和所受力的关系图象,实验结论是图象非常接近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师:大家做得都非常好,那么你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呢?能不能想出办法来克服?组1生:当拉小车的砝码的质量较大时,绳子容易打滑,从而影响了位移的测量.我们用松香涂抹在绳子上,效果不错.组2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当砝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差不多时,a—F图象不能再是一条直线,而是发生了弯曲.师:这组同学的问题非常好,实际上砝码和盘的重力并不严格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简单证明如下:设砝码及盘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则分别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对小车,受拉力和摩擦力,对砝码和盘,受重力和拉力,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如果相等,根据物体受合力为零则物体做匀速运动,而实际上砝码及盘实际的运动应该是做加速运动,所以说重力和拉力并不相等,而是应该重力大于拉力,而我们在实验中认为二者相等,所以实验的误差有一部分于此.控制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使砝码和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质量,具体的分析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学到.组3生:虽然用气垫导轨做实验结果比较精确,但实验数据处理比较复杂.师: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使数据处理变得简单化,大家在课下讨论一下看如何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师:以上我们是通过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继续做实验,通过控制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实现实验由于和以上的实验方法非常类似,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得出结论.师: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物体加速度在物体受力不变时,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通过图象来验证问题呢?生:我们如果作a—M图象则图象是曲线,我们可以作a—1/M图象来解决这个问题,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所以a—1/M图象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3、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师:通过大家的实验,排除误差的影响,大家讨论总结一下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以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生1: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物体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生2:应该是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生3:我想力是矢量,加速度也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应该和物体所受力的方向相同.师:(总结)大家的发言非常好,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一个定理性的结论呢?仅靠少量的实验是不行的,应该通过更为精确的实验和更多次的实验进行证明,不过我们大家在现有水平下能够得出这个结论是非常了不起的。

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各位老师、专家好!我将说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第 1 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这个关系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说课过程第一部分:依据课标说理念2017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要求学生经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在课程内容上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可以说,科学探究时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节的教学不仅要介绍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培养起物理思维。

因此,教学设计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基于观察提出猜想,师生交流探讨方案,创新实践评价分析,基于收获延伸拓展等环节,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以问题的方式涉及悬念层层深入诱导学生去思考。

第二部分:结合课标说教材探究性实验是高中物理新课程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正式探究性实验,实验安排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对学生来说,比验证性实验难度要大,课程标准对本节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所以对本节教材主要做以下两点分析:1.从教材前后联系来看,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学习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认知过程的必然,这节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实验能否成功对于下一节的学习非常关键。

2.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课涉及到控制变量法,是高中物理常用的方法,所以更要好好把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一、前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中的一章,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能够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说课稿将从教材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说明。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本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入、实验探究、质量与惯性、质量与重力、牛顿第二定律与加速度。

2. 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 掌握计算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 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与力、质量、加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 -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方法本章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分析数据,从而深入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 讨论交流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归纳总结法: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牛顿第二定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本章的导入部分主要通过提出引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一个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呢?”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起学生对于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关系的兴趣。

2.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本章的重点环节,在实验中,学生通过采集数据、观察实验现象,逐渐明确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验,例如: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施加的力来观察加速度的变化,进而总结出定量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3、改进实验装置,增加控制装置,方便同时控制小车
的启动与停止。
教学反思
优点:根据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已有实验
装置、实验方法提出改进,减小误差,以便实
验更易取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 效果。
不足:但相对其他实验来说,实验的改进是有
限的,实验创新不够。
• 为降低难度,教材中作了一些提示,提醒我们在制
定方案时注意的两个问题: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
加速度?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另外在
教材里也给出了两个采用通用器材设计实验的参考
案例。
实际操作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出物体
的加速度方法可行,但纸带数
据的处理比较复杂繁琐,会占
用较多的时间,而且并不是本 Nhomakorabea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 2、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可行 •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技巧
教学设计
• 实验中涉及到加速度、质量、力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很容易想到采用控制变量法。 • (1)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外 力的关系 • (2)控制小车所受外力不变,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 的关系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衡阳市一中
屈立成
实验地位与作 用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实验的改进
常用实验中 的不足
实验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实验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前一节“牛 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清楚的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加速度是描述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物理量,但学生对加速度与力、质量之 间关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定性关系。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验 的方式让学生的认识由简单的定性关系升华到定量关系,同时也 是为下一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做准备的。所以在教材中起着 承前启后的作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巴东二中杨海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杨海,来自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其中牛顿第二定律又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

本节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后、牛顿第二定律之前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是为了给学生打下实验基础,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必要性、合理性。

2、根据实验原理自主设计实验,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会使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坦度。

说学情1、学生刚刚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有定性的认识。

2、有初步的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缜密性明显不足。

说教学过程(一)实验器材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桶、细线、天平、钩码、砝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二)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2、如何测量加速度: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求出加速度3、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到的恒力:用细线绕过定滑轮,细线下挂上重物,可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即F=mg 4、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抬高,让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摩擦力五、实验装置示意图六、实验步骤⑴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⑵按实验装置示意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使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⑶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通过前后移动,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⑷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此说课稿是本人参加柳州二中所抽到的课题,并以此说课稿取得了胜利,仅此献给找工作的同行们,希望跟大家分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舒畅,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专业。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我的说课分为四大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内容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定量的解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得出其数学表达关系。

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对学生探究性试验能力的培养,渗透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观点,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改进已学过的物理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以此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祈祷了积极作用,同时这节内容页是为下节牛顿第二定律知识作铺垫。

重点是:探究出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是:实验设计,平衡摩擦力,处理实验数据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3、体会整个探究过程的科学严谨和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出加速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领略到学习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分四大环节,基本思路是:先提出探究的目标,其次,根据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所要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最后讨论得出结论。

第一个环节——情景引入
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和所操作过的物理实验,提出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

目的是阴道学生开始新课教学。

然后根据上节课所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入手,之处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力决定的,而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又与其自身的质量有关,而物体状态的变化是有加速度决定的,那么加速度一定跟物体所受的力以及自身质量有关。

于是,我们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的关系就十分必要了。

第二个环节——理论探究
我们知道,以前我们探究了物体速度与实践的规律、位移与时间的规律,这
中间都与加速度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加速度与力、质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一个物理量与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可以让学生前后左右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补充,教师给予正确的阴道,得出结论之后阴道大家进一步探讨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有何关系,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又有何关系呢?那么我们要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要通过实验分析加以验证?这个实验我们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呢?通过讨论,学生会笑道用大点计时器等来进行实验。

第三个环节——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若采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首先明确可采用通过滑轮用钩码拉车的办法给小车提供力,但这一过程怎么“消除”摩擦力呢?这可能是学生的难点。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此基础上教师可动手示范,进而可得出所需要试验数据,为分析数据可以提示学生试着动手做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的图像。

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的图像,先提示他们做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图像,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图像看不出什么规律,然后再尝试着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

此外,提出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探究此实验结果呢?学生们通过预习课本,联想到书本上的另外的实验方法,我会讲解由测量加速度转变为测位移同样可以达到我们探究的目的的原理,关于数据处理,当质量不变时,应该以加速度之比作为横轴,力之比作为纵轴,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之比为横轴,质量之比为纵轴并拟合曲线,从而得出其探究规律。

第四环节——总结实验过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倒数成正比。

然后总结这堂课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及分析过程,表扬在本节课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提示以后的课程学习中大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效果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处理数据上和整个理论分析框架的简历存在困难,应该通过细致、小步阴道,让学生能掌握探究实验的分析和操作,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