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c3f96a1ac281e53a5802ffb5.png)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氧化脱氨基B.还原脱氨基C.直接脱氨基D.转氨基E.联合脱氨基2.成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B.合成必需氨基酸C.合成NH4+排出D.合成尿素E.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等3.转氨酶的辅酶组分含有:( )A.泛酸B.吡哆醛(或吡哆胺)C.尼克酸D.核黄素E.硫胺素4.GPT(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B.脑C.骨骼肌D.肝E.肾5.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主要在哪些组织中进行?( )A.肝B.肾C.脑D.肌肉E.肺6.嘌呤核苷酸循环中由IMP生成AMP时,氨基来自:( )A.天冬氨酸的α-氨基B.氨基甲酰磷酸C.谷氨酸的α-氨基D.谷氨酰胺的酰胺基E.赖氨酸上的氨基7.在尿素合成过程中,下列哪步反应需要ATP?( )A.鸟氨酸+氨基甲酰磷酸→瓜氨酸+磷酸B.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C.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延胡素酸D.精氨酸→鸟氨酸+尿素E.草酰乙酸+谷氨酸→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8.鸟氨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B.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E.精氨酸酶9.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A.肠道吸收氨过量B.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增强C.肾功能衰竭排出障碍D.肝功能损伤,不能合成尿素E.合成谷氨酸酰胺减少10.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A.叶酸B.维生素B12C.硫胺素D.生物素E.四氢叶酸11.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不能由酪氨酸合成?(...)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多巴胺D.苯丙氨酸E.黑色素12.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生酮兼生糖氨基酸?(...)A.丙氨酸B.苯丙氨酸C.丝氨酸D.羟脯氨酸E.亮氨酸13.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A.游离氨B.谷氨酰胺C.天冬酰胺D.天冬氨酸E.氨基甲酰磷酸14.下列中心哪一种物质是体内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A.谷氨酸B.酪氨酸C.谷氨酰胺D.谷胱甘肽15.白化症是由于先天性缺乏:(...)A.酪氨酸转氨酶B.苯丙氨酸羟化酶C.酪氨酸酶D.尿黑酸氧化酶E.对羟苯丙氨酸氧化酶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1.体内提供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A.甘氨酸B.亮氨酸C.色氨酸D.组氨酸2.生酮氨基酸有:(......)A.酪氨酸B.鸟氨酸C.亮氨酸D.赖氨酸3.组织之间氨的主要运输形式有:(......)A.NH4ClB.尿素C.丙氨酸D.谷氨酰胺4.一碳单位的主要形式有:(......)A.-CH=NHB.-CHOC.-CH2-D.-CH35.直接参与鸟氨酸循环的氨基酸有:(......)A.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酸或谷氨酰胺D.N-乙酰谷氨酸6.血氨(NH3)来自:(......)A.氨基酸氧化脱下的氨B.肠道细菌代谢产生的氨C.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D.转氨基作用生成的氨7.由S-腺苷蛋氨酸提供甲基而生成的物质是:(......)A.肾上腺素B.胆碱C.胸腺嘧啶D.肌酸8.合成活性硫酸根(PAPS)需要:(......)A.酪氨酸B.半胱氨酸C.GTPD.ATP9.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缺陷时可能导致:(......)A.白化病B.尿黑酸症C.镰刀弄贫血D.蚕豆黄10.当体内FH4缺乏时,下列哪些物质合成受阻?(......)A.脂肪酸B.糖原C.嘌呤核苷酸D.RNA和DNA三、填空题1.胰液中的内肽酶类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外肽酶类有:________及___________。
动物生化---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动物生化---含氮小分子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7e7ae6dd581b6bd97e19ea61.png)
尿素合成及意义1.过程:a.关键酶:氨甲酰磷酸合成酶.b.过程:CO2+NH3→氨甲酸磷酸氨甲酸磷酸+鸟氨酸→瓜氨酸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延胡索酸精氨酸→尿素+鸟氨酸c.耗能:每生成1mol尿素,需水解3molATP中的4个高能磷酸键。
2.意义:形成1mol尿素,可以清除2mol氨和1molCO2。
这样不仅解除了氨对动物机体的毒性,也降低了动物体内由于CO2溶于血液所形成的酸性。
尿酸禽类不能合成尿素,而是把体内大部分的氨合成尿酸排出体外。
α-酮酸的代谢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形成α-酮酸的代谢1.氨基化:所有的α-酮酸也都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的逆反应而氨基化,生成其相应的氨基酸。
2.转化为糖和脂。
3.氧化供能。
非必需氨基酸的生成只要有氨基供应,由糖的分解代谢生成的α-酮酸可以作为“碳骨架”,通过氨基化反应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有时必需氨基酸也参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形成激素和神经递质。
2.提供甲基,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核苷酸代谢合成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a.从头合成: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合成核苷酸。
b.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合成。
1.动物氨基酸代谢中产生游离氨基的反应是A.脱羧B.异构C.缩合D.转氨E.脱氨[答案]E[考点]氨基酸脱氨。
[解题分析]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分为脱氨和脱羧。
脱氨可将氨基酸分解为α酮酸和游离的氨基。
故选答案E。
B1型题(2~4题共用备选答案)A.琥珀酸B.丙酮酸C.苹果酸D.草酰乙酸E.α酮戊二酸2.接受氨基可直接转化为谷氨酸的是[答案]E[考点]α酮酸的代谢与非必需氨基酸的生成,葡萄糖分解代谢。
[解题分析]非必需氨基酸的生成:只要有氨基供应,由糖的分解代谢生成的α酮酸可以作为“碳骨架”,通过氨基化反应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有时必需氨基酸也参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有氧代谢途径及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及其他有机物质代谢的联系枢纽。
第十章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共80张PPT)
![第十章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共8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903ec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e.png)
3)浓度低,不能维持生命代谢。
互不影响、促进作用、抑制作用(顺次利用)
1. 多基质同时被利用
2. 一种基质促进第二种基质的降解
• 甲苯促进假单胞菌对苯、二甲苯的降解 • 易降解物质的添加增加微生物浓度
3. 一种基质阻碍另一基质的降解
• 抑制作用
• 顺次利用(sequential use ):一种基质的分解只发生在另
酸(臭味) • S → H2S(臭味) • P → PO43• 水体自净的天然过程中
厌氧分解(开始)→ 好氧分解(后续)
有机质+ 微生物+氧
微生物 细胞增长
CO2、H2O、SO42-、NH3、 +能量 PO43-等
随水排出
热能释出
CXHYOZ+(X+0.25Y-0.5Z)O2
XC O22O+Q
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的成分 是相当稳定的,一般可用下列实验式表示: 细菌,C5H17NO2;真菌,C10H17NO6;藻
• 三、有机物的厌氧生物分解
有机物+微生物
细胞物质
有机酸、醇 + 微生物
CO2、NH3、HS、P
O
3 4
等 + 能量
细胞物质
产酸细菌的作用
CO2、CH4 + 能量 甲烷细菌的作用
17
一、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评价
1、意义:正确评价有机物的生物分解难易程度,即生物分 解性,对于评价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 生态与健康风险,预测其在污水生物处理和生物净化装置 中的去处效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R R
NH+N
O
2
(’ 仲胺)
R N-N=O R (’ 亚硝胺)(致癌、致畸)
《含氮小分子》PPT课件
![《含氮小分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e08aae5acfa1c7ab00cc85.png)
C.形成血氨;
D. 通过转变成尿酸(禽类)、尿素(哺 乳动物)排出体外。
精选课件ppt
25
血
氨
机体代谢产生的氨和消化道中吸收来的
氨进入血液后,即为血氨。 正常人血浆中 氨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0.1mg/100ml。
低水平血氨对动物是有用的物质,它可 与α-酮酸再形成氨基酸,并参与嘌呤、嘧 啶等重要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而高浓度血 氨,可引起脑功能紊乱。
精选课件ppt
37
(4)α-酮酸的代谢去路
① 彻底生成 H2O 和 CO2 氧化供能 ② 转变成糖和酮体 ③ 再氨基化
精选课件ppt
38
生糖氨基酸 在动物体内经代谢可以转 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除亮 氨酸外均属于பைடு நூலகம்。
生酮氨基酸 在动物体内只能转变成酮 体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主要是亮氨酸。
精选课件ppt
3
2. 蛋白质的需要量
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在糖和脂肪充分供应的 条件下,为了维持其氮的总平衡,至少必须摄 入的蛋白质量,称为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 根据氮的摄入和排出情况 (1)氮的总平衡 (2)氮的正平衡 (3)氮的负平衡
精选课件ppt
4
(1)氮的总平衡
生物从外界摄入的氮与排出的氮,总量 相等时的状态称为氮的总平衡(nitrogen general balance)。
L- 谷氨酸脱氢酶 广泛存在于肝、肾、脑等组织 中,其催化 L-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辅 酶是 NAD+ 。
精选课件ppt
19
② 转氨基作用
即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将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 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α-酮 酸和另一种氨基酸的作用。
10含氮化合物代谢(二)---氨基酸代谢讲解
![10含氮化合物代谢(二)---氨基酸代谢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c56615e011ca300a6c3909f.png)
NH
(CH2)3 H2N- CH
COOH
精氨酸
精氨酸酶
H2O
NH2
(CH2)3 H2N- CH +
COOH
O H2N - C - NH2
精氨酸代琥 珀酸裂解酶
NH2 C NH
NH
+
(CH2)3
H2N- CH
COOH
精氨酸
COOH CH CH COOH
延胡索酸
⑸精氨酸的水解: • 在胞液中由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水解
生成尿素(urea)和鸟氨酸(ornithine)。 鸟氨酸可再转运入线粒体继续进行循环 反应。
精氨酸的水解
NH2 C NH
• 例如,谷类蛋白质含Lys较少、Trp较多, 豆类蛋白质含Trp较少而Lys较多,二者 混合后食用,即可提高营养价值。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3 General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2)氨基酸代谢库:
• 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 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 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 称为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
1)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
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 参与组织细胞的更新和修补。 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 氧化供能,可占所需能量的18%。 其他功能:如转运、凝血、免疫、记忆、
识别等均与蛋白质有关。
2)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氮平衡:
人体每日需要分解一定量的组织蛋白质,并 以含氮终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必须 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以维持正常 生理活动需要。
瓜氨酸的合成
NH2 CO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含氮小分子代谢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含氮小分子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f9ffa005f5335a8103d22036.png)
Α-酮酸的代谢与非必需氨基酸的生成
α-酮酸都有以下3条去路 一是氨基化 二是转变成糖和脂类
生糖氨基酸,有丙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 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 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和组氨酸;
生酮氨基酸,有亮氨酸和赖氨酸; 兼生氨基酸,包括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异亮氨酸
三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同时 释放能量供生理活动需要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转变
苯丙氨酸、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是甲状腺激素、肾 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前体。
甘氨酸,精氨酸和甲硫氨酸参与肌酸、肌酐等的生物 合成。
丝氨酸,色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甲硫氨酸是甲基 的供体。
半胱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通过“γ-谷氨酰基循环”合成 谷胱甘肽。
糖代谢的分解产物,可以转变成组成蛋白质的非必需氨基酸。 大部分的氨基酸可转变成糖异生途径中的某种中间产物,再沿异生 途径合成糖和糖原。 脂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联系
所有的氨基酸,无论是生糖的、生酮的、还是生糖和生酮兼生 的都可以在动物体内转变成脂肪。在动物体内难以由脂肪酸合成氨 基酸 核苷酸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色氨酸还是动物体内合成少量维生素B5的原料。
核苷酸的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两条途径:
从头合成途径: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以天冬氨酸,甘氨酸,一碳单位 及CO2等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
二是补救合成途径: 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 应过程合成。一般情况下前者是合成的主要途径。
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两种方式联合起来
脱羧基作用: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次要途径
第11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第11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5fc27c1ba8114431b90dd8d5.png)
氨中毒的机理:脑细胞的线粒体可将氨与 酮戊二酸作用生 氨中毒的机理:脑细胞的线粒体可将氨与α-酮戊二酸作用生 成谷氨酸,大量消耗α-酮戊二酸 影响TCA,同时大量消 酮戊二酸, 成谷氨酸,大量消耗 酮戊二酸,影响 , 耗NADH,产生肝昏迷。 ,产生肝昏迷。
尿酸、尿素) 去路 1. 排出体外(NH3、尿酸、尿素) 2. 贮存(合成 、Asn) 合成Gln、 ) 3. 重新利用(合成氨基酸、核酸等) 合成氨基酸、核酸等)
④ 精氨酸的水解
尿素形成后由血液运到肾脏随尿排出。 尿素形成后由血液运到肾脏随尿排出。
鸟 氨 酸 循 环
线粒体
胞液
尿素循环与柠檬酸循环的关系
鸟氨酸循环小结 1. 合成尿素是体内氨的主要去路。尿素分子中的2 合成尿素是体内氨的主要去路。尿素分子中的 个氮原子, 个来自 个来自氨 另一个则来自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个氮原子,1个来自氨,另一个则来自天冬氨酸。 合成1分子尿素需要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 (4ATP)。 ) 2. 反应部位:肝细胞的线粒体和胞液。 反应部位:肝细胞的线粒体和胞液 线粒体和胞液。 3. 意义 : 解氨毒 ( 把有毒的 意义: 解氨毒( 把有毒的NH3 转变成无毒的尿 素)。
3.2 氨的转运 Gln是氨的一种 是氨的一种 转运形式, 转运形式,它主要 肌肉等组织 从脑、肌肉等组织 向肝或肾运氨。 向肝或肾运氨。合 成Gln是大脑等组 是大脑等组 解氨毒和 织解氨毒和运输氨 的重要形式。 的重要形式。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Gln)的生成 )
谷氨酰胺 合成酶
谷氨酰胺酶
3.3 尿素的生成 合成尿素是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 合成尿素是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肝 尿素是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 是合成尿素的最主要器官。 是合成尿素的最主要器官。 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学说 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学说 1. 氨甲酰磷酸的生成 2. 瓜氨酸的生成 3. 精氨酸的生成 4. 精氨酸的水解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43858e73b9f3f90f77c61b2e.png)
合成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还原氨基化 联合脱氨基
转氨基作用 氨基酸的相互转化
-------
还原氨基化
L-谷氨酸脱氢酶
COOH CH=O
CH2 +NAD(P) H+H++NH3
CH2 COOH
COOH
CHNH2
CH2 +NAD(P) ++H2O
CH2 COOH
谷氨酸形成途径
包括
氨甲酰磷酸形成途径
1.谷氨酸形成途径
(1)L-Glu脱氢酶
-------
COOH
C=O
NAD(P)H+H+ NAD(P)+
CH2 + NH3 CH2 COOH
L-Glu脱氢酶
COOH
CHNH2 CH2 + H2O CH2 COOH
(2)Gln合成酶(为主)
Glu+NH3+ATP
Gln 合成酶
Gln+酮戊二酸+NADPH+H+
Gln+ADP+Pi
谷氨酸合酶
2Glu+NADP+
2.氨甲酰磷酸形成途径
O OH NH2 –C-O~P=O
OH
氨甲酰激酶:NH3+CO2+ATP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I:NH3+CO2+2ATP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必需氨基酸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通过食物供 给的氨基酸(Ile、Met、Val、Leu、Trp、Phe、Thr、 Lys)。
转氨基作用
概念 ——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α-氨基生成相应 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 过程。
关于含氮化合物代谢课件
![关于含氮化合物代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8ce60c561252d380eb6ece.png)
芳香族
芳香族
氨基末
氨基酸
氨基酸
端的肽
的氨基
的羧基
键
形成的
形成的
肽键
肽键
2.肽链外切酶:从多肽链末端逐步水解肽键的酶 氨肽酶:专一性地从肽链的氨基端水解肽键。有多种。 羧肽酶:专一性地从肽链的羧基端水解肽键。有多种。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与转化
一、氨基酸的分解与转化途径
组织蛋白质
降解 合成
脱氨基作用
(三)分解产物的去路
1、氨的去路
2. 酮酸的去路 3. 胺的去路 4.氨基酸与一碳单位
1. 氧化脱氨基 (oxidative deamination)
NH3+ 氨基酸氧化酶 NH
(自发进行)
O
__ _ _
R-CHCOO-
R-C-COO-
R-C-COO-+H+
氨基酸 NAD(P)+ NADPH+H+
胃蛋 胰凝乳 氨肽酶 白酶 蛋白酶
靠近 羧基 末端
羧肽酶 的肽
键
-
O= --
O= -- -
O= -- -
O= -
O= --
H2N-CH-C-NH-CH-C-NH-CH-C-NH-CH-C-NH-CH-C-NH-CH-COOH
CH2
R
CH2
(CH2)
CH2
R
CH
CH2
SH
CH3 CH3
NH2
OH
靠近
①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组成的脱氨基作用,广泛存在于
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COOH
----
COOH
C=O
--
--
H-C-NH2 CH3
含N小分子代谢
![含N小分子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0e3a45e9b9f3f90f76c61b72.png)
L-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分布于肝、肾、 脑等组织中,所以此种联合脱氨主要在 肝、肾、脑等组织中进行。
25
第26页/共83页
联合脱氨要点
1)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相结合 2)两个酶作用(转氨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 3)两个产物(氨和α -酮酸)
26
第27页/共83页
二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二 氮平衡
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出氮 之间的关系,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 况的指标.
(一)氮的总平衡 (二)氮的正平衡 (三)氮的负平衡
1
第2页/共83页
(一)氮的总平衡 摄入N = 排出N (正常成年动物) (二)氮的正平衡 摄入N > 排出N
(幼畜、孕畜、疾病恢复期的动物) (三)氮的负平衡 摄入N < 排出N
46
第47页/共83页
3.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供能)
α -酮酸进一步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分解生成CO2和水.这是α -酮酸的重要分 解途径之一。是氨基酸供能的途径.
47
第48页/共83页
48
第49页/共83页
第四节 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1) 由α -酮酸氨基化生成 2) 其他氨基酸转化
第62页/共83页
(一) 甲硫氨酸代谢
1) S-腺苷蛋氨酸(SAM)。SAM中的甲基是 高度活化的,称活性甲基,SAM称为活性 蛋氨酸
2)SAM可在不同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将 甲基转移给各种甲接受体而形成许多甲 基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碱、甜菜碱、 肉毒碱、肌酸.
62
第63页/共83页
63
氨基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脱去羧基 生成CO2和相应的胺.很多胺具有重要 的生理作用.
《生物化学》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
![《生物化学》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21a02359998fcc22bdd10d30.png)
R4
R5
C-末端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蛋白酶(肽链内切酶)
肽链内切酶广泛地分布于各种生物中
• 植物: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等。 • 动物: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
✓ 具有专一性的肽链内切酶,常用于蛋白质一 级结构测定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
琥珀酰CoA CO2
异亮氨酸 蛋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
精氨酸 谷氨酰胺 组氨酸 缬氨酸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四、氨 的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monia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一)氨的去路
1.重新合成氨基酸 2.合成谷氨酰胺(体内运输氨和储存氨的方式) 3.形成NH4+(以胺盐形式排出体外) 4.合成其他含氮物质 5.合成无毒的尿素(哺乳动物氨的主要去路)
氨基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脱掉羧基生成相应的 一级胺类化合物的作用。脱羧酶的辅酶为磷酸 吡哆醛。
2、类型: 直接脱羧 羟化脱羧
胺 羟胺
3、脱羧产物的进一步转化(次生物质代谢)
➢ 直接脱羧基作用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 羟化脱羧基作用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酪氨酸
CO2
多巴
多巴胺
(1)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脱氨基
部位:在肝脏、肾脏中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由于肌肉、心脏中的L-谷氨酸脱氢酶 活性较弱,发生在肌肉、心脏、大脑 中的脱氨基反应是另外一种特殊的联 合脱氨基作用,叫做嘌呤核苷酸循环 (purine nucleotide cycle)。
含氮化合物代谢
![含氮化合物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a67b03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1.png)
人工干预下的氮循环
人类通过农业活动、工业生产等方式 影响氮的循环,导致氮污染和环境问 题。
氮的转化
有机氮化合物的转化
有机氮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被分解和转化 。
无机氮化合物的转化
无机氮化合物如氨、硝酸盐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转化, 参与氮的循环。
含氮化合物代谢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氮的来源和循环 • 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 • 含氮化合物的代谢途径 • 含氮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异常与疾病 • 含氮化合物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01
氮的来源和循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其他含氮化合物代谢异常与疾病
总结词
其他含氮化合物如肌酐、尿素等代谢异常也 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详细描述
肌酐和尿素等含氮化合物是人体内蛋白质代 谢的产物。这些化合物的代谢异常可能提示 肾脏功能受损。例如,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 时,肌酐和尿素等含氮化合物的排泄受阻, 导致其在体内积累,引发一系列症状。因此 ,监测这些含氮化合物的水平对于评估肾脏
尿素循环对于维持氮平衡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消 除氨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氨基酸代谢途径
氨基酸代谢途径是含氮化合物 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涉
及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
氨基酸代谢途径包括脱氨基、 转氨基、氨基酸氧化等反应, 这些反应在肝脏和肾脏中进行
。
通过氨基酸代谢途径,人体可 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进 一步代谢,同时也可以将氨基 酸合成为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氨的去向------尿素循环
1. 动物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內源性氨—代谢产生的氨。主要来自氨基酸的脱氨基作 用;胺类、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产生少量氨;腺 苷酸脱氨产生(肌肉和中枢神经组织中)。 外源性氨—消化道吸收的一些氨。 机体代谢产生的氨和消化道中吸收的氨进入血液,形成血氨。 去路: 重新利用:形成无毒的谷氨酰胺(储存和转运)。 排出体外:排 氨:许多水生动物;
催化此反应的酶:
L-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弱,作用不大。 D-氨基酸氧化酶:分布广,作用强,但因氨基酸绝大 多数是L-型,作用不大。 L-谷氨酸脱氢酶:变构酶(6聚体),受ATP/ADP调 节,特异性强。NAD为辅酶。
谷氨酸脱氢酶
2. 转氨基作用
在转氨酶(transaminase)的催化下,某一种氨基酸的α-氨基 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和α-酮酸, 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AMP
激酶 ATP ADP
ADP
激酶 ATP ADP
ATP
GMP
激酶 ATP ADP
GDP
激酶
GTP
ATP ADP
51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 (1)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
(2)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键。 (3)AMP或GMP的合成又各需1个ATP(GTP+ATP),
(3)氧化供能 体内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之后,经脱氨基
作用生成的α -酮酸可以直接或间接参加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 但这是蛋白质的次要生理功能。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1.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测定排出氮与摄入氮的相对数量,可以反映体内蛋白质的 代谢概况。测定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氮的总平衡 即摄入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相等。说明
排尿素:大部分哺乳动物;
排尿酸:卵生动物,包括鸟类和爬行动物。
不同生物排氨的方式不同?
人、猿、灵长类、鸟类、 某些陆生爬行类 、昆虫类 其他哺乳类 硬骨鱼类 两栖类、软骨鱼类 无脊椎海洋生物 尿酸 尿囊酸 尿囊素 尿素 氨
2. 氨的转运
氨的解毒部位主要在肝脏,体内各组织中产生的氨需要被
运输到肝脏进行解毒。主要有以下两种转运方式: 1)谷氨酰胺转运氨的作用 大脑、肌肉等组织产生的氨主要是通过谷氨酰胺向肝或肾 转运。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氨基酸代谢
一、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一)饲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饲料蛋白在动物体内主要有以下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面的生理功能: (1)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补—营养功能。 (2)转变为生物活性分子 饲料蛋白质在进入体内后,还
可用于合成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含氮小分子,如儿茶酚胺类激
素、嘌呤、嘧啶、卟啉等以及生物大分子如激素、酶类、抗体 和某些调节蛋白等。
转氨酶:
有多种转氨酶,特异性强;均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存在 于胞质中。如GOT(AST)及GPT(ALT)等。
3. 联合脱氨基作用
体内大多数的氨基酸脱去氨基,是通过氧化脱氨基作用和 转氨基作用两种方式联合起来进行的,这种作用方式称为联合 脱氨基作用(transdeamination)。
联合脱氨基作用
共3个高能磷酸键。
52
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合
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或重新利用)途径。
1)参与补救合成的酶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ade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A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HGPRT) 腺苷激酶(adenosine kinase)
53
2)合成过程
腺嘌呤 + PRPP 次黄嘌呤 + PRPP
(请参阅第5章 核酸化学)!
生物体内的核苷酸主要包括:嘌呤核苷酸、嘧啶 核苷酸及脱氧核糖核苷酸等。
一、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共有2条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 1. 从头合成途径 以磷酸核糖、AA、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 料,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 合成部位:主要在肝脏,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 中。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
食物核蛋白 蛋白质
胃酸
核酸(RNA及DNA)
胰核酸酶
核苷酸
胰、肠核苷酸酶
核苷 碱基
核苷酶
磷酸 戊糖
核苷酸的功能:
1.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2.核苷酸(ATP)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3.很多酶的辅酶含有核苷酸(NAD,FAD等);
4.直接参与物质的代谢,如UDPG;
5.酶活性的快速调节,如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6.环化核苷酸(cAMP、cGMP)在代谢调节和信号转导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磷酸核糖胺)
H2N-1-R-5´-P
AMP GMP IMP
次黄嘌呤核苷酸
IMP的合成过程:
① 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 ② GAR合成酶
③ 转甲酰基酶
④ FGAM合成酶 ⑤ AIR合成酶
47
IMP生成总反应过程
49
2)由IMP生成AMP和GMP
①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②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③IMP脱氢酶; ④GMP合成酶。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CO2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酰基 (一碳单位)
甲酰基 (一碳单位)
谷氨酰胺 (酰胺基)
1)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5-磷酸核糖) PRPP合成酶
R-5-P
ATP
AMP
(磷酸核糖焦磷酸)
酰胺转 移酶 谷氨酰胺 谷氨酸
PP-1-R-5-P
在Gln、Gly、一碳 单位、CO2及Asp的 逐步参与下,经10 步反应,合成IMP。
谷氨酸脱氢酶
4. 嘌呤核苷酸循环
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由于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较弱, 难以进行一般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而是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 (purine nucleotide cycle)脱去氨基。
嘌呤核苷酸循环
5. 其他方式的脱氨基
1) 脱水脱氨基
2)还原脱氨基
3)水解脱氨基
4)脱巯基脱氨基
氨基酸碳骨架的代谢走向
C3族氨基酸——丙酮酸
C5族氨基酸——a-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苯 丙 氨 酸 等
乙延 酰胡 乙索 酸酸
-------
亮氨酸生成乙酰CoA、乙酰乙酸
三、非必需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动物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α-酮酸氨基化
2. 氨基酸之间转变生成
精氨酸的生成
精氨酸的水解
1)氨甲酰磷酸的生成—在线粒体中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I, CPS-I)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 N-乙酰谷氨酸(N-acetyl glutamic acid, N-AGA)是其变构激活剂。
2)瓜氨酸的生成—在线粒体中
2)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可利用丙氨酸将氨运送到肝脏。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3. 尿素循环
肝脏是哺乳动物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尿素循环的总反应式: NH3 + CO2+ 3ATP + Asp +2H2O 尿素 + 延胡索酸 + 2ADP + AMP + PPi + 2Pi 尿素循环共分4步反应: 氨甲酰磷酸的生成 瓜氨酸的生成
第十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本章重点内容
1.掌握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途径及其代谢终产 物的生成。 2.掌握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3.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营养价值和氮平衡的 意义。
4.熟悉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5.了解含氮小分子代谢之间的联系。
含氮小分子:
生物体内所有含氮元素的小分子物质,统称为 含氮小分子。 氨基酸和核苷酸是两类最重要的含氮小分子, 它们分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由于蛋白质和核酸在体内首先分解成为氨基酸 和核苷酸后再进一步代谢,所以氨基酸和核苷酸的 代谢是蛋白质和核酸分解代谢的中心内容。而有关 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代谢将在后面有关章节中详细 讲述。
(四)碳骨架的去向
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之后,可生产不同的产物,其中大部 分是相应的α-酮酸,称为碳骨架。它们的具体代谢途径虽然各 不相同,但都有以下三种去路:
1. 氨基化 生成其相应的氨基酸。这也是动物体内非必需氨基 酸的主要生成方式。 2. 转变成糖和脂类 在动物体内,α-酮酸可转变成糖和脂类。 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丙氨酸、半胱氨 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 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和组氨酸; 生酮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亮氨酸和赖氨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glucogenic and ketogenic amino acid):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异亮氨酸。 3. 氧化供能 α-酮酸是氨基酸分解供能的主要部分。
四、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 一碳单位 (One Carbon Unit )及其功能。 提供一碳单位的氨基酸:色氨酸、甘氨酸、丝氨 酸、组氨酸和甲硫氨酸等。
2. 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3. 含硫氨基酸代谢 Met,Cys
4. 肌酸和肌酐的合成
第三节 核苷酸代谢—合成与分解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动物机体中一些胺类的来源及功能
来源 谷氨酸 组氨酸 胺类 γ-氨基丁酸(GABA) 组胺 功能 抑制性神经递质 血管舒张剂,促胃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