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 教学流程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地球自转》教案1【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悬导入法。
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设置疑问】“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展示活动用具】地球仪【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教师活动】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学生活动】实验,自主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展示活动道具】手电筒及地球仪【实验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问题】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
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
而区分白昼和黑夜的那一个圆圈所在的界限则是晨昏线。
【问题】(1)地球是不断旋转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2)地球的自转会对白昼和黑夜有什么影响?(3)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间,比如纽约时间、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等,这又是为什么?(4)两个极点(北极点、南极点)是否产生“运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3)地球上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地区时间差异(4)两个极点进行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地球自转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教学用具】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教学过程】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
2. 掌握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运动。
2. 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
3. 时区。
【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
2. 理解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
2. 了解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法。
2. 案例分析法。
3. 自主学习法。
4. 讨论互动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自转运动,并提出问题:“地球在做什么运动?”二、讲解(15分钟)1.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绕自己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称为自转,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2. 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赤道上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昼夜间长短相等,称为赤道日;两极地区存在长达6个月的极昼和6个月的极夜现象。
3. 时区:地球因自转而产生的24小时一周的时间,被分割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约为15度,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差一小时,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向东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加1小时,向西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减1小时。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如果某地经度为150度,当本初子午线上是中午12点,那么当地时间是多少点?为什么?2. 如果某人出差到美国的加州,那么当他在中国的深夜休息时,美国的加州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四、探究分析(2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探究:1. 自转对于地球的影响。
2. 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5分钟)回答问题:“地球的自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时区是什么?它与经度有什么关系?”【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明确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掌握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理解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自转的动画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动画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
2. 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观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变化。
3. 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
2. 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时间差异、旅行等。
教学延伸:1.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和联系。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应用,如航空、航海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视频和地球仪的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课堂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地球的自转》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球的自转》学科领域:地理科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意义。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其解释。
2.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课件3. 相关视频资料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及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知识拓展:介绍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地理现象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三、课堂练习(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1)昼夜交替(2)四季更替(3)时间差异四、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主动探索地球自转的奥秘。
2. 利用地球仪、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和意义。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地球自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的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的自转教案篇1【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同学们,当你坐在平稳行使的列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
这是为什么?(相对运动的缘故)。
1.第一册中我们学过: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绕北极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2.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
二、制作模拟实验要求及分析1.制作两个小用具(太阳平行光线板和十字方向标)2.准备一个地球仪注意事项:火柴与地球仪表面是否垂直粘贴?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一致。
分别把旋转着的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超向学生观察分析:1.绕轴旋转问题2.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3.自转方向分别从北极和南极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形象的比喻:手势判断法:从北极上空观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从南极上空观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顺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填写实验记录三、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吗?从全球看是怎样的?从地球上任意一点看又是怎样的?提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将制作好的太阳光线板对着美国,观察此时中国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关系。
当太阳照向地球时,地球表面,大约有多大面积照不到太阳?为什么?请你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画图分析。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分析太阳、月亮。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⑴地球自身的特征:不发光⑵太阳光的照射四、重复实验在原火柴位置相对的经线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拟实验说明自转时,白昼黑夜不断变换,请根据日常经验判断地球自转周期读教材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与太阳的示意图”,了解晨昏线的含义: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为晨线,相反为昏线。
拓展: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上生命形成有关吗?2.在南半球看太阳和星辰是怎样运动的?3.在南半球太阳在早、中、晚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完成课后练习完成科学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篇一:地球自转公开课教案】《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的自转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②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差的现象。
讲授新课师: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会来了。
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从古至今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循环出现。
你想知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自转。
(板书:地球的自转)(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去探究发现。
)第一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是怎样自转的?我们这里准备的有地球仪,大家先自己模拟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时间1分钟。
注意:找2-3名同学上台来进行展示,并且让大家点评谁的演示是正确的。
然后老师进行正确的地球自转演示。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问题的解答。
当一个问题被解决时,应该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加深印象,再次练习。
)这里提醒学生注意:如果仅考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空间位置可以看做是固定不动的。
因此我们在展示自转时应该把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
同时自西向东轻轻转动地球仪。
师:大家现在和我一起拿起手中的地球仪,来熟悉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生1:绕地轴。
生2:自西向东。
生3:24小时(一天)。
师:地球的绕转中心是什么?生:地轴(连接南北两极的轴)第二个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生: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模型分析地球自转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地球仪、地球自转动画、地球自转地图等教学道具。
2.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陆地和海洋等。
2.提问:地球仪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二、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1.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的位置。
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
4.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约1667公里。
三、学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交替(1)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现象。
(2)讲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不同部位,产生昼夜交替。
2.时区差异(1)展示地球自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区差异。
(2)讲解时区差异的原因: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不同,产生时区差异。
3.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1)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公转的轨道。
(3)讲解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是地球公转的内部运动,地球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外部表现。
四、巩固练习1.判断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错误)2.填空题: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速度是______。
3.简答题: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五、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作业布置1.复习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现象和时区差异。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节《地球自转》。
详细内容将围绕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地理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等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概念。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如航班飞行时间、时差等。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地球自转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地理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3. 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分析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3小时56分。
(2)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3)影响:航班飞行时间、时差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1)研究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2)探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推理力量和想像力量〔依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同学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预备:1、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地球的自转〔1〕讲解并描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看,始终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看和深化思索,熟悉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识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觉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伴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看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推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地球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2.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4.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自转过程。
2.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
2. PPT课件。
3. 相关案例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现象。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地球绕地轴_____,这个现象叫做地球自转。
2. 选择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
3. 简答题: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速度是否均匀?2. 探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九、课后作业2. 制作地球自转过程的手工作品,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过程。
十、教学反思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思考如何将地球自转现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2.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 认识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定义与方向。
2.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概论
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概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自转演示教具。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
4. 地球自转的周期: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速度。
5. 地球自转的方向: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
6. 巩固练习:利用自转演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地球自转的示意图,加深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9. 板书设计:地球自转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特点:周期为一天,方向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10.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讲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探讨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时间观念、生活习惯等。
七、实例分析:1. 地球自转与地球仪: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
2. 地球自转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日出日落、时区划分等。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地理地球自转的教案
地理地球自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课件、地球自转动画。
2.学具:地图、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自转的现象。
2.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
3.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发生变化,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时区差异: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形成时区差异。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影响风向,使得北半球的风向向右偏转,南半球的风向向左偏转。
4.案例分析利用地球自转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区差异等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动画,分析地球自转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5.小组讨论1.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对生活有哪些影响?2.时区差异给国际交流带来哪些便利和困扰?3.科里奥利力对风向的影响有哪些实际应用?强调地球自转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请学生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地球自转的影响。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
“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学生回答:自西向东。
(二)新课讲解1.地球自转的概念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线的照射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地方时:地球自转导致各地的时间差异,产生地方时。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导致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产生东升西落的现象。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讲解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成为扁球体。
(2)讲解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气候、季节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产生四季变化和气候差异。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地方时等。
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气候、季节等方面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结合地球仪,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并标明自转方向。
2.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自转》。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地理意义以及自转产生的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1)地球自转的概念与特征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等。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地球自转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地球自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 地球自转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为一天,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即地球的一半始终面向太阳,另一半则背向太阳。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还会产生时差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掌握较好,但对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 学生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和时差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地球自转的现象。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地球的自转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
-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对象本方案适用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自转的动画、图片、视频等。
2. 教学模型:地球仪、昼夜模型等。
3. 实验器材:光源、计时器、小纸球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方式。
- 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哪些运动?2. 讲授新课- 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 说明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
-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差。
3. 观察实验- 利用地球仪和昼夜模型,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光源模拟太阳,观察小纸球在不同位置的变化,体会昼夜更替。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 提问:地球自转还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 提问: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飞机飞行、航海、通讯等,说明地球自转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自转停止,会发生什么?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地球自转的相关问题,如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4. 总结与反思- 总结地球自转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意义。
- 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
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动手能力和获取数据的能力。
4、培养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的习惯以及联系实际、尊重事实、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点
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难点
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方法:模拟实验法
学习准备:地球仪、制作方向标、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的白纸板彩笔、手电筒等。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制作学习档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思、做、思、用、解决问题)
(一)观察思考,引入课题
观察校园植物图片,思考:
1、两图张片的植物的影子有何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3、你还能举出哪些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太阳东升西落、昼夜更替、傅科摆、落体偏东、
台风方向等)
(二)实验:用模拟的方法来验证:地球的自转的方向和太阳的东升西落.
1、说明:①地球仪代表地球②火柴代表观察者,位于杭州。
③手电筒代表太阳
2、你对地球仪有哪些了解?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北极指向哪里?
3、请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指向北方,一位同学用手按住地球仪底座,手电筒从南向北照射
地球仪且保持不动(示范)。
分别转动到A、B、C位置,观察太阳在观测者的什么方位,联
系实际判断分别判断当时处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并记录表格。
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活动1。
填写表格。
活动一:按要求完成实验,完成表格和填空。
(1)将地球仪分别转动到如图A、B、C的位置,同时完成下列表格:
[手电筒光线代表太阳的直射点(假定不动),地球仪代表地球,火柴代表观测者(处于北半球)]
(2)、太阳方位变化的原因。
5、汇报与交流、展示。
6、得出结论。
7、假设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则得出的结论与生活中观测到的现象符合吗?
8、如果我们离开了地球,从地轴北极上方观察和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活动二:
一个学生按自西向东方向旋转地球仪,另一个学生分别从南极和北极方向观看地球旋转9、小结:地球自转方向、绕轴转动(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以地球上的人为参照物,则太阳就是东升西落的)
(三)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方案:
1、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杭州的位置,再用橡皮泥标出美国纽约的大致位置.
2、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让“太阳光”照射到杭州偏南的位置。
此时,杭州和纽约各代表一天
中的什么时候?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这与地球的哪些特点有关?
3、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转动,观察杭州(或纽约)的昼夜出现什么变化?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汇报交流,同时教师播放课件。
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5、 引出晨昏线。
6、练习
(四) 思考: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物有没有什么影响?
练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