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课堂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课堂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自转的演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周期为一天,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3. 提问: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呢?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昼夜交替的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交替。

2. 讲解地方时的概念: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会经历不同的时间段,产生地方时差。

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时间会有差异吗?四、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地球仪进行演示,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

2. 学生汇报演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幅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的现象。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的短文,简要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和实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课堂讲解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讲解中,对于地方时的讲解较为简单,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

2. 掌握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运动。

2. 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

3. 时区。

【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

2. 理解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

2. 了解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法。

2. 案例分析法。

3. 自主学习法。

4. 讨论互动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自转运动,并提出问题:“地球在做什么运动?”二、讲解(15分钟)1.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绕自己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称为自转,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2. 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赤道上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昼夜间长短相等,称为赤道日;两极地区存在长达6个月的极昼和6个月的极夜现象。

3. 时区:地球因自转而产生的24小时一周的时间,被分割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约为15度,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差一小时,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向东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加1小时,向西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减1小时。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如果某地经度为150度,当本初子午线上是中午12点,那么当地时间是多少点?为什么?2. 如果某人出差到美国的加州,那么当他在中国的深夜休息时,美国的加州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四、探究分析(2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探究:1. 自转对于地球的影响。

2. 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5分钟)回答问题:“地球的自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时区是什么?它与经度有什么关系?”【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明确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掌握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理解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自转的动画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动画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

2. 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观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变化。

3. 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

2. 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时间差异、旅行等。

教学延伸:1.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和联系。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应用,如航空、航海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视频和地球仪的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课堂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初中科学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科学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科学地球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地球自转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的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二、探究地球自转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0分钟)1. 讲解昼夜交替的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未被照亮的一半为黑夜。

2. 讲解时间差异的现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因此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10分钟)1. 布置实验: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光源(如手电筒)。

2. 实验步骤:(1)将地球仪放在桌子上,模拟地球的自转。

(2)打开光源,照亮地球仪的一部分。

(3)观察并记录地球仪上被照亮和未被照亮的部分,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4)讨论并解释时间差异的现象。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地球自转现象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地理_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对静态地球和九大行星绕日运动的初步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此体验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更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

2、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的常识,但在建立空间运动概念上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具备建立两个参照物空间思维能力,要使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就要运用生活中所观察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演示和说明。

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旋转中心。

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时各地的昼夜现象,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说出地球自转的周期。

③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

2、过程与方法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建立地球运动的抽象的空间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明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合作探究、演示法六、教学用具学案、多媒体、PPT、地球仪、五角星、笑脸贴图、方向贴图、手电筒七、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教师引导:同学们,张开你们的双手,用你的左手拍你的右手,掌声送给你自己。

学生活动:拍手。

教师:相信你们自己可以用双手转动整个地球。

【课堂导入】Flash动画展示:太阳鸟标志的太阳升落图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常识来看这幅图片,我们知道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什么方向落下?学生:东边,西边。

教师: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东升西落。

那么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PPT展示: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图片教师: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8月5日19点55分举行,而身在中国的我们想看直播就要在8月6日7点,为什么同一时刻,一个是晚上,一个是白天?为什么同一个时刻不同地方时间不同呢?学生:自转(公转)教师:刚才同学提到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到底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能够对自转的影响有一定
的了解。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引言:
今天我们将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相信大家都很喜欢旋转的木马。

那么,地球为什么
会自转呢?
2.一起探讨:
请同学们围绕地球自转运动探讨一下,地球自转有什么特点或者规律?
3.引入新内容:
根据同学们的探讨,我们可以知道,地球自转是一种规律的运动,下面我们将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二、讲授新内容(20分钟)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2.地球的自转速度和自转轴的倾角。

3.自转对地球的影响。

1.自转现象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地球模型来进行自转现象的实验讲解。

2.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自转现象
提示:“太阳从东升起,从西落下是为什么?”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探讨,并引导同学们自己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

四、实践活动(20分钟)
1.制作自转地球模型。

2.采取角度测量仪,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地球自转时钟现象的实践活动。

1.总结学习内容。

2.回答问题:
④地球上的自转现象。

3.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或者自己观察,探究自转现象对于人类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推理力量和想像力量〔依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同学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预备:1、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地球的自转〔1〕讲解并描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看,始终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看和深化思索,熟悉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识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觉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伴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看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推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观看动画、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探索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天文现象的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让幼儿感受自然现象的神奇,懂得珍惜白天的时光,合理安排作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地球自转这一概念,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帮助幼儿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幼儿解释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培养幼儿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和探索能力,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地球的神奇之旅”情境,激发幼儿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索兴趣。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幼儿直观感受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过程。

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昼夜交替对生活的影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白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在户外玩耍、上课;晚上我们要睡觉,让身体休息。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秘密。

”通过引导幼儿思考熟悉的昼夜现象,引出地球自转这一主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认识地球自转(7分钟)展示地球自转动画:教师播放一段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这个动画,地球在做什么呀?对啦,地球在自己转动呢,这种转动就叫做自转。

地球就像一个一直在旋转的大陀螺。

”简单介绍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哦,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一样,这和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系呢。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手势来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自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粤人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自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粤人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课题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粤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新课标要求1.地球在宇宙中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念: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体会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所展示出的智慧,宏观地理解人地关系,建立爱护地球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观察并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能从“宇宙—地球”的视角认识地球自转,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感知。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从联系、整体、动态的角度,描述、解释、实证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学习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1. 对地球自转概念的理解: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定义,但部分学生对于自转的方向、周期等具体细节的理解尚不充分。

2. 地球自转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然而对于地球自转在地球气候、生物作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理解较为困难。

3. 地理知识背景:学生对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例如时区差异、昼夜长短变化等,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4. 实践操作能力: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表现出操作不熟练、观察不细致等问题。

5. 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可能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难以维持持久的兴趣。

6. 知识迁移能力:学生能够将地球自转的知识应用于其他相关学科,如物理、天文等,但知识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情境导入【导入新课】简单描述广州和喀什的地理位置,出示5月广州某学校和喀什某学校的上课时间表,提问学生:两地学校上课的时间存在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种差异?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地理现象的原因,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地球的自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中的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实,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4、用实例解释区时和日界线,并运用此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传的运动规律2、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的?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呢?一、地球的自转1、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2、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说明在不同的方位看地球。

其自转的方向是不同的二、时间的差异1、地球自西向东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日出早——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有差异的。

2、地球上时间差异的规律地球每天自转一周,一天24个小时转过360,每小时经过15,每分钟转1地球上时间东早西晚,经度每差15,地方相差1小时举例说明——欧洲的足球联赛三、区时和日界线1、区时的概念强调:东面的时区区时早,而西面的时区区时晚例1:北京(东八区)12点东京(东九区)伦敦(0时区)纽约(西五区)例2:假设一架飞机自北京沿40N纬线上空向东作环球飞行,机上人员为了使自己的手表上的时间与途径地时间(区时)一致向东每跨越一个时区需要将手边拨快,还是拨慢一个小时?飞回北京要拨几个小时?3、日界线:避免日期的混乱(1)、日界线并不等于180经线,而是一条折线(2)、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始线,同时又是一天的介绍线(3)、日界线两侧的东、西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与时刻早晚不同的是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的日期早一天(4)、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退一天,反之,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进一天总结: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地球的自转,加深了对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等特点的认识,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他们对我们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实际上,地球的两种运动是同时运行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下一课要探讨地球的另一种形式—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地球自转》教案1一、内容与说明1、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四、教学课时1课时。

(“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

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以下的学校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学校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把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力量。

4.培育同学喜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老师可向同学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学问点直观地展现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老师可引导同学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同学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看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殊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同学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老师要使同学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同学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学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同学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同学演示他们的区分。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包括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速度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地理现象。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自转的各项基本要素,并能够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时差等抽象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应通过图表、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物理过程和地理效应。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地理教材、地球仪、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教学环境准备:确保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提前调试好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同时,球仪和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也应摆放在便于教师和学生取用的位置。

3. 确保学习资源丰富:除了基本的球仪、地图等工具,教师还应该根据课程需要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图片、教案等,以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和使用。

4. 安排座位:在教室中合理规划座位布局,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5. 教室卫生清洁: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学习环境。

6. 确保网络通畅:对于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要确保网络连接稳定,避免因网络问题影响教学进度。

综上所述,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应提前做好教学环境的准备和设备的调试工作,确保一切就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地球自转的动画视频,同时配合讲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背后其实是地球自转的神奇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颗蓝色星球的旋转之谜。

《地球的自转》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

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 地球自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航班scheduling、时间调整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七、教学资源:1. 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2. PPT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3. 实际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第2周: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3. 掌握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方向。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

教学准备:1. 地球自转的课件或视频。

2. 地球仪。

3. 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为白昼,未被照亮的一半称为黑夜。

地球自转使得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

2.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以纽约、北京和伦敦为例,解释它们之间的时间差异。

2. 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作息时间、交通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思维导图。

2. 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讲解和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踊跃,对地球自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时间差异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解释。

下一节课,可以结合地球公转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地球自转的知识。

《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1. 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及对地球生物和昼夜交替的影响。

2. 学会通过演示和观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4.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等。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1. 正确理解地球自转的含义及其实验观察的要点。

2. 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观测方法。

难点在于:1. 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即地轴倾斜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2. 运用抽象思维,分析并归纳地球自转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1. 地球仪或相关模型,用于演示地球自转。

2.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科普读物或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拓展学习。

4. 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手电筒等,用于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场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昼夜交替的原理。

5. 预先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地球自转的动画视频或展示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照片和资料来开启话题。

视频中,地球从太空中看去仿佛一位优雅的舞者,昼夜交替、星辰环绕,画面壮观而神秘。

接着,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白天和夜晚会交替出现吗?又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地球自己旋转?”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铺设了桥梁。

2. 探索地球自转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将详细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首先,解释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的现象,这个运动是地球上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然后,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资源,如地球仪、动态图等,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自然现象。

《地球的自转》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现象。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现象。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3.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4.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区划分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现象。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的理解。

2.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考虑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教学方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制作比赛,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2. 开展以地球自转为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转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地球的自转》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中地球的运动中的内容。

本节课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实现自主学习。

一、运用课件创设最佳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

使师生,生生关系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大家都无拘无束,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1、根据教材特点,导入新课部分,请学生欣赏地球自转的视频,了解地球在进行自转,开始今
天的课堂。

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地球自转的情况,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课堂气氛,也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2、探索认知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合作自学,想象练说等各种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分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协作精神。

3、巩固总结部分,利用多媒体再次出现的小结表格,让学生再次感受、记忆背诵,为画面配音,既帮助巩固、深化了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关爱地球之情油然而生。

二、教给学法,实现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在因素,新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

地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学,自由组合,运用学法,合作探究,自主选择题目练习和表达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另外在教学中还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将语文知识向其它学科渗透。

想教具之多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和观察,通过内化、理解、想象转化到形象的画面,再转化到语言的表述,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课题,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一切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而我们的地球也在运动,它不停的自转着,看,太阳东升西落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那么它是怎么自转的呢?除了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自转还有那些地理意义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学习
【课件演示】地球自转视频
【提问】在这个是片中你看的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2、情境导入
【导语】这是太阳自转侧视图,那从南北两极观察到的太阳自转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教具制作】在白纸上画出自转侧视图,并且以俯视和仰视模拟从南北两极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情况。

【课件演示】随文画面,总结表格。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理解词语,学习周期
【提问】刚说到太阳东升西落,而这个东升西落的周期是多长?
【提问】这个24小时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那么地球自转还有其他周期吗?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通过同学模拟地球自转的情况,得出地球自转的另外一个周期恒星日的大小状况
【合作活动】三位同学代表恒星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同学进行公转和自转,伸手指向太阳和恒星,再次指向太阳和恒星则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自转。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
应用分析
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视频,了解地球在进行自转,开始今天的课堂。

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地球自转的情况,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课堂气氛,也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而对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则依靠多媒体的动图,细致地分析和讲解。

而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描述则主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切入。

2、活动中概括,自主选学
学生参与,让他们充分融
【边看边学】看到模拟地球的同学先再次指向恒星,继而再指向太阳,说明恒星日比太阳日要短;
【课件演示】表格总结比较两种周期
3、渗透学法、重点突破
①学法一观察多媒体动图
【课件演示】地球自转的速度示意图,直观反映地球自转速度
②学法二逐步分析
【合作学习】讨论出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代表说明
【教师板书讲解】引入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并且板书分析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特点和大小。

【课件演示】在学生反馈期间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总结两种速度的异同。

4、融入实际,帮助理解
【课件展示】地球昼夜半球图片、国际酒店大堂不同地区时钟图片、河流凹凸两岸图片
【教师引导】讲解图片内的情况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时差和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力。

5、练习巩固
入课堂当值中,提高自主性。

而对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则依靠多媒体的动图,细致地分析和讲解。

而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描述则主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切入。

授课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得课堂更加的多样化,也使得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有利于课堂的有序进行和最后学习目标的实现。

“自学检测练习”由于设计了辅助性语言,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该练习。

表格总结,清晰明了。

2、作图:标出侧视、从北极看、从南极看看到的自转示意
3、练习:根据自转图判断南北半球
4、发散思维:地球自转周期除了太阳日和恒星日还有没其他周期
5、你能否找出地球自转的其他依据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总结全文】结合板书,总结知识。

【课外延伸】布置课后练习,你能否找出地球自转的其他依据体会地球自转的重要性
【结束语】我们生活在地球当中,地球有规律的进行自转,并且这样的自转意义重大,大家可以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可以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看,地球在自转!
课后练习向课外延伸。

首先是对课堂进行了回顾和理解后才能充分体会地球自转这一现象。

在这样的巩固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观察总结的能力,让他们多关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把课堂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