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第五章 色谱法---吸附色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脱检查: 洗脱剂的选用通过薄层色谱筛选,一般比移值为0.2 ~ 0.3的溶 剂系统为最佳洗脱系统,采用梯度法洗脱; 收集洗脱液; 合并同类项。
吸附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 CC)
(3)色谱行为的分析(成分谱带洗脱出柱先后顺序的 判断) ①硅胶(氧化铝)CC:成分的极性↗ 被吸附能力↗ 越后出柱 ②聚酰胺CC:成分被吸附能力↗ 越后出柱(影响被 吸附能力的因素见前述,注意:只考虑酚羟基的存在 情况)
1. 填空题: ①常用有机溶剂中 石油醚(环己烷) 极性最小, 甲醇 极性最大。 ②铅盐沉淀法一般在 乙醇或水 溶液中,先加 中性醋酸铅 ,后加 碱式醋酸铅。
2. 选择题
①中药成分最节省的提取方法是
A.回流法 B.渗漉法 C.连续回流法 D.浸渍法
②常用溶剂中不能与水完全混溶的溶剂是
A.乙醇
B.丙酮
C.乙醚 D.正丁醇
3. 判断题
①色谱法是分离中药成分单体最有效的方法。 对
②铅盐沉淀法常用于中药生产中除去杂质。 错
E.氯仿
4. 问答题: ①常用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或适用情况?
②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中药成分的根据是什么?主要用于哪类成分分离?
吸附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1)定义 在吸附剂形成的薄层上进行分离分析的色谱方法称之。
该法在药品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操作步骤 制板→点样→展开→显色→ 计算比移值
①制板 软板(干法铺板):不加黏合剂、简便、快速、不牢固、
不易保存 硬板(湿法铺板):加黏合剂、牢固、易保存、操作复杂。
硅胶G板,耐腐蚀性好,机械强度差;硅胶CMC-Na板,机械强度 好,耐腐蚀性差。
吸附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目前最常用的现代高效的分离方法,亦可用于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 析。
概念: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分类:
按原理分类 谱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
按操作形式分类 平面色谱:薄层色谱(TLC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PC)、柱色谱(CC)
(2)操作步骤 装柱→上样→洗脱→分部收集 吸附柱色谱的制备: ①干法装柱: ②湿法装柱:
CC操作图
高效液相色谱仪
经典柱色谱
吸附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 CC)
上样: 操作要点: 将样品溶于少量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溶液; 上样时要沿着柱内壁缓缓加入,始终保持吸附剂上表面平整; 上样量为吸附剂的1/60~1/30。
中药化学
Chemist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
2009.6
第五章 色谱法
Review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 2.醇沉淀与水沉淀各自的沉淀范围是什么。 3.铅盐沉淀法后,如何脱铅。 4.结晶溶剂如何选择。 5.如何判断结晶的纯度? 6.结晶溶剂如何选择?
5.碱性氧化铝能否用于酸性成分的分离?为什么?
6.在吸附层析(氧化铝,硅胶)中怎样选择吸附剂、洗脱剂?
7.在硅胶薄层析分离生物碱时,展开剂中常含有二乙胺,是何原因?
8.为什么要求薄层层析中原点小而圆?
③展开 容器——层析缸或层析槽 操作要点: 盛展开剂的容器密闭一段时间再放入薄层板(饱和); 一端浸入展开剂中,不能浸没原点; 溶剂展开至薄层板的3/4高度即要取出; 标记溶剂前沿,挥掉溶剂; 展开方式:上行、下行、径向
吸附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④显色 有色成分——目测
解吸附能力的判断:
流动相的极性越大,其解吸附能力(展开或洗脱能力)越强; 反之则越弱。
③被分离成分 成分的极性越大,其被吸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④选择合适吸附剂和流动相的原则
被分离成分
吸附剂
极性↗
活性↘
流动相 极性↗
极性↘
活性↗
极性↘
具体选择

未知物--------小量摸索。

已知物--------查文献。
剂。
无色成分——紫外灯或荧光灯照射或喷显色
已知类型的成分可选择专属性显色剂,
未知成分一般可选用碘蒸汽熏或喷5%浓硫酸-乙醇 液显色;喷显色剂要细而均匀;具腐蚀性的显色剂只 能用在硅胶-G板上。
吸附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⑤计算Rf值
斑点中心至起始线的距离 Rf(比移值)=
吸附色谱操作形式
吸附薄层色谱
吸附柱色谱
吸附剂的基本要求: 1.较大的表面积和适宜的活性 2.与移动相溶剂及被分离成分不发生化学反
应 3.颗粒均匀 4.在所用各溶剂中不溶解
种类: 亲水性吸附剂:氧化铝、硅胶、聚酰胺、氧化镁、硅酸
镁、碳酸钙、硅藻土等 亲脂性吸附剂:活性炭 最常用吸附剂:氧化铝、硅胶、聚酰胺 吸附能力:
溶剂前沿至起始线的距离
B
补充:共薄层法 将标准品与待测样品在同一薄层板 A
上展开,使比移值具有可比性。
O
(3)化合物极性大小的判断
①基团(官能团)的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 常见取代基极性大小顺序:
-COOH﹥Ar-OH﹥R-OH﹥-NH2﹥-CHO﹥-CO﹥-OCO-﹥-O-﹥C=C﹥-CH2-CH2-
1.现代高效的分离方法是( )
A 萃取法 B 色谱法 C 沉淀法 D 结晶法
2.纸色谱的缩写符号为( )
A PC
B TLC C CC D HPLC
3.利用分子筛作用进行分离的色谱是( )
A 硅胶柱色谱 B 离子交换色谱 C纸色谱 D凝胶过滤色谱
4.硅胶活化的温度为什么不能太高?一般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常用吸附剂:
1.硅胶(硬板多用)

极性吸附剂。极易吸水,含水量在17%以下才能作为吸附剂。
活化温度一般在100℃~120℃。硅胶显弱酸性,适用于中性或
酸性成分的分离。

HO--Si-0-Si--OH

00

HO--Si-0-Si—OH 硅醇基,含水越多,硅醇基又可与
-OH形成氢键,使吸附能力减弱。
②极性基团越多,化合物的极性越大。 ③母核的芳香化程度越高,化合物的极性越大。 ④分子的对称性越高, 化合物的极性越小。 ⑤分子量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小。
苍术的薄层色谱图
吸附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 CC)
(1)定义 将吸附剂(100目左右)装入色谱柱中用于分 离化合物的操作技术。经典柱色谱主要用于制备性分 离,现代柱色谱主要用于分析。
的分离; 碱性氧化铝(pH9.0) 适用于碱性和中性成分的分离。 (3)聚酰胺 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物质。不溶于水
及常用的有机溶剂,对酸稳定性差,对碱较稳定。吸附机理是与化 合物形成氢键。
Fra Baidu bibliotek
②流动相(分析纯) 在TLC、PC中称展开剂,在CC中称洗脱剂。
是由一种溶剂或两种以上的溶剂组成的溶剂系统(混合溶剂 的使用是为了有更好的解吸附能力,形成较好的斑点)。
②点样 将样品溶于少量溶剂中,用毛细管点样(定性分析); 用微量注射器点样(定量分析)。 操作要点: 溶解样品的溶剂最好与展开剂极性相近,易挥发; 吸取样液的毛细管管口要平整; 点样点距离薄层板底1~1.5cm处,斑点直径不超过2~3mm; 点样量要适度。
吸附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亲脂性吸附剂对极性小的化合物吸附能力强;亲水性吸 附剂的吸附能力与含水量有关。
活化: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去除吸附剂中水分,提高其吸 附能力,使其活性增高。
脱活化:在吸附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降低其活性。 活性级别:Ⅰ级、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级别越大,含水量越多,吸附能力越弱;级别越小, 含水量越少,吸附能力越强。
按流动相状态分类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
1.吸附色谱
(1)原理 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成分吸附能力的不同进 行分离的。
(2)分类 硅胶色谱、氧化铝色谱、聚酰胺色谱和活性 炭色谱等
(3)吸附色谱三要素 ①吸附剂 吸附机理属于物理吸附,即吸附剂通过
范德华力(固体表面的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 吸附成分。
硅胶H(不含黏合剂)、硅胶G(含有黏合剂煅石膏)、硅胶 GF254(含煅石膏和无机荧光剂,在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 绿色荧光背景)
(2)氧化铝(软板多用)为极性吸附剂,吸附能力比硅胶稍强。 中性氧化铝(pH7.5) 使用最广泛,适用于中性或对酸碱不稳定
成分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pH4.0) 适用于酸性成分以及对酸稳定的中性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