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第六章 政治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在行为客体方面,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 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则一定 是多数社会成员。
• ③政治统治强调的是社会政治稳定;政治 管理强调的主要是效率的一面,并为此采 取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
• ④国家的阶级性特点在政治管理行为中不 如在政治统治行为中体现得直接。
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政治管理是在国家这一政治现象产生之 后,是为了政治统治的,政治管理必须限定在 公共领域范围以内。
政治管理是泛指国家权力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协调和 控制。具体地说:
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是由国家权力主体及其延伸而 构成的政治体系;
政治管理行为的目的是保障政治统治并保证社会政 治生活的正常运行;
政治管理行为的方向与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自觉地 进行约束或协调;
宪法监督 立法监督 行政监督 司法监督 政党监督
四、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 1、巩固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 2、保持政治稳定。 • 3、保证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第三节 政治参与ຫໍສະໝຸດ Baidu
• 一、什么是政治参与 • 二、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 四、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定义(political participation)
1、代表性的观点 ①政治参与是合法的参与。
思考:非法的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②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
思考:动员性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③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
思考:你认为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是政治 参与吗?
2、政治参与的涵义 •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 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第二节 政治管理
一、 什么是政治管理? 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三、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 四、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五、 政 治 决 策
第二节 政治管理
一、什么是政治管理? 1、观点介绍 ①政治管理就是政治活动的全部。 ②政治管理就是社会管理。 ③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
2、什么是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 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 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 式。
二、政治统治的特 征
1、阶级性。即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 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这 种利益和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阶级性是政治统治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强制性。政治统治的强制性一般以直接强 制和规范强制的方式出现,直接强制是统治 阶级对统治对象的直接暴力镇压,规范强制 则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制定的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法律并予以实施。
经济基础 主体特征 权力特性
管理功能 管理方法 总体运行机制
传统政治管理 现代政治管理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单一
多元化
任意性和连带性 规范性和相对独 立性
强烈的排他作用 开放性
简单性和落后性 多样化
人治
法治
三、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
1、决策(基础) 2、决策的施行(关键环节) 3、政治沟通(中枢神经) 4、政治监督(免疫系统)
• 5、政治冷漠(有争议)
• 政治冷漠应归为消极参与类型,即公民对于 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不关心,甚至不 参加政治生活。
• 政治冷漠可能出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政 治浩劫之后,公民对政治产生反感;二是有 些公民觉得参与政治与否无所谓,从而也就 不作为。
• 政治冷漠可以在特定的意义上影响政策,但 不利于政府掌握实际情况。
•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 2、选举
• 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 选举两种类型。直接选举, 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应选 公职人员;间接选举,是由 选民先选出代表,再由代表 来选举应选公职人员。
• 投票不等于选举,除了投票 以外,选举活动还包括组党 活动、政治宣传、组织选民、 政治捐助、培养干部等。
• 3、结社
•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 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 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 1、经济发展。
简单比较: 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参与的变化。 50年代农民半年之内全部入社。 思考: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治行为的客体是国家内部的全体社会成员;
政治管理行为的作用机制是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式状 态,人数不多的管理者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为数众 多的社会成员则处于金字塔的底座 。
3、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 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国家行为,都是为了维护 特定的社会秩序。
• 区别:
• ①在行为主体方面,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是由统治 阶级所组织的国家政权,特别是警察、军队、法庭 等暴力机关;政治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构, 而且还包括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
• 流行原因:王兴正的“俯卧撑”一说在当 时的情境下缺乏合理的逻辑依据。因此, 许多网民怀疑瓮安事件另有内情,然而, 鉴于官方当前的态度,网民无法继续公开 讨论此事,于是就用“俯卧撑”来戏谑, 以表达内心的不满。
打酱油
• 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 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 就叫打酱油。
• 网络用语: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 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 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 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 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 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 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酱油党”的宣言
•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 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4、精英统治论
• 政治统治是精英统治,是按照社会中的 少数精英人物的意志形成的秩序。
• 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学王”思想。 • 当代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帕累托和莫
斯卡。
• 5、多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多元统治,是多元 主体参与统治形成的秩序。
(1)政党认同感
政党认同感就是个人对于某个政党的主观 意识以及归属感。这种认同会随着经济状 况、政治表现尤其是历届总统的表现而发 生波动。
(2)候选人的吸引力
候选人吸引力是指选民们对某一候选人的 背景、人格、领导能力以及其他个人品质 的感受和评价。
(3)对事件的看法
前提:该事件对大量选民来说都非常重 要;候选人对此事件持有对立的观点。
• 重点是意见表达、国家主要公职人员的产生、 国家决策和政治监督。
二、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1、投票 • 投票,包括选举和表决,
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 政策或候选人之间表示 其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 行为方式。 • 投票的方法有很多,可 以通过声音、手势、姿 势、书面、电子信号等 来表达。
• 影响投票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 思考:
在当代中国,公民有哪些意见表 达渠道?这些渠道的效果如何?
选举;信访;网络;民意调查;热线电 话;在线交流等。
以粉丝面目出现, 向官员表达诉求, 背后正是普通人 与政府的沟通不 畅,以及对改善 这种疏离感的期 待。
• 在信访博弈中出现的国家常常会处在一个 左右为难的困境中: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与仲裁者,国家既要保证言语的畅通并以此 抵制基层政府的官僚主义,但又无力应付有 时汹涌而来的大规模的进京上访和集体上 访以及因此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国家既要为 民作主保持其美好的形象,又要防止有人借 机滋事无理取闹;既要对某些基层政府的违 法现象进行严厉弹压,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 上维护基层官员的既得利益以激励其执行 中央政令的积极性。
支配。
3、政治统治的社会管理职能基础。
统治阶级要有效地建立和维护政治 统治秩序,除了必须运用政治权力 进行政治强制和控制之外,还必须 运用这种权利承担起社会管理职能。
4、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社 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社会 政治统治的正当性的认可和同意。
四、政治统治的类 型
俯卧撑
俯卧撑(push-up)是常见的健身运动, 主要锻链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 其是胸肌。网络用语的“俯卧撑” 表达 了对时事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 的态度。
• 流行网络用语,一般表述为“做俯卧撑” 或“我是来做俯卧撑的”,源于贵州省公 安厅发言人王兴正关于李树芬之死的介绍 (“俯卧撑事件”) 。此外,此词已经迅速引 申到其他行业,如2008年7月10日的人民 网“中国房价在做“俯卧撑”,7月4日 “中国股市进入“俯卧撑”阶段””...
• 3、秩序性。政治统治的结果,往往具体 表现为社会的有序状态,即社会政治生 活稳定。
• 4、最高性。体现在:是政治行为中的最 高行为;维护和控制统治秩序的行为中 所依法具有的最高意志性。
三、政治统治的基础
1、政治统治的社会经济基础。 “政治统治直接属于财产”。 2、政治统治的社会权力基础。 以政治权力为后盾;依据政治权力进行统治和
3.政治沟通
•
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
想和政治信息的活动。政治沟通常被誉为政治
管理的中枢神经,对整个政治管理活动起着不
可替代的整合作用和驱动作用。
• 政治沟通的基本内容是政治信息的传递, 它包括政治体系中政治信息的获取、输送、存 贮、处理与反馈等。
4.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是指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 证政治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制的范围 内履行公务,而进行的监察、纠偏、检察、 督促等活动。 主要方式
1.决策
定义 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做
出的决定。
特征
权威性 公共性
强制性
过程
判断政治形势,确定政治目标 根据政治目标,拟订政治方案 进行政策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实施行动方案,执行政治决策 进行政策评估,反馈政策效果
2.决策的施行
• 决策的施行是政治管理的关键环节。作为政 治管理主体主要部分的国家机构,其决策施 行活动的主要环节一般有指导、计划、组织、 服务、提取、分配、协调、管制等。
• 结社,是指具有相同政 治目的的公民结成的社 会组织。在这里,“目 的”可能是某些特殊的 利益,也可能是公共利 益。结社的目标是影响 政府决策。
• 结社包括组织、参与政 党活动和组织、参与其 它社团活动两种情况。
• 4、意见表达
• 意见表达,是公民通 过法律规定的途径表 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 政治态度,从而影响 政府决策。主要途径 有:集会、请愿、游 行示威、办报刊、接 触政府官员、信访等。
第六章 政治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 政治参与 公共治理
第一节 政治统治
一、政治统治理论 二、政治统治的特征 三、政治统治的基础 四、政治统治的类型 五、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第一节
政治
统治
一、政治统治理论
• 1、神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神权统治,统治地位的
取得和维持是神的意志,统治者是神的 意志的化身。 • 据记载,中国古代从夏朝就开始了所谓 神权统治。《周书•召诰》说:“有夏服 (受)天命”。在西方,神权统治思想 的发达是在中世纪,史称“黑暗时代”, 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
• 2、父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父权统治,是家庭中父亲的 权威在国家生活中放大和扩展。
• 如《尚书•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 天下王。”
• 西方的父权统治论源于《圣经》。其代表人 物是英国17世纪的罗伯特•菲尔曼。
• 3、契约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人们根据理性的要求订立社 会契约的结果,统治秩序就是契约秩序,统 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 asp?newsid=138363
• 据《重庆晚报》报道,两民工在返乡途中 身患感冒,全车近30个乘客觉得大事不妙, 武断地认为这是“甲流”的症状。于是全 体乘客投票,中途把这两位民工赶下车— —其实是赶到了服务区里。但服务区也没 有治愈感冒的药方,两人只好徒步沿着高 速公路向家里走去。后经检查,两人患的 只是普通感冒。
1、韦伯依据政治合法性基础的不同,把政治 统治划分为传统型的政治统治、魅力型的政 治统治、法理型的政治统治。
2、马克思从阶级的角度将政治统治划分为 “少数人的统治”和“多数人的统治”。
五、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 用
1、暴力压制。 2、法制建设。 3、承担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4、控制基层社会生活。 5、政治社会化。
• ③政治统治强调的是社会政治稳定;政治 管理强调的主要是效率的一面,并为此采 取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
• ④国家的阶级性特点在政治管理行为中不 如在政治统治行为中体现得直接。
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政治管理是在国家这一政治现象产生之 后,是为了政治统治的,政治管理必须限定在 公共领域范围以内。
政治管理是泛指国家权力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协调和 控制。具体地说:
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是由国家权力主体及其延伸而 构成的政治体系;
政治管理行为的目的是保障政治统治并保证社会政 治生活的正常运行;
政治管理行为的方向与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自觉地 进行约束或协调;
宪法监督 立法监督 行政监督 司法监督 政党监督
四、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 1、巩固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 2、保持政治稳定。 • 3、保证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第三节 政治参与ຫໍສະໝຸດ Baidu
• 一、什么是政治参与 • 二、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 四、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定义(political participation)
1、代表性的观点 ①政治参与是合法的参与。
思考:非法的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②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
思考:动员性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③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
思考:你认为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是政治 参与吗?
2、政治参与的涵义 •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 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第二节 政治管理
一、 什么是政治管理? 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三、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 四、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五、 政 治 决 策
第二节 政治管理
一、什么是政治管理? 1、观点介绍 ①政治管理就是政治活动的全部。 ②政治管理就是社会管理。 ③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
2、什么是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 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 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 式。
二、政治统治的特 征
1、阶级性。即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 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这 种利益和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阶级性是政治统治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强制性。政治统治的强制性一般以直接强 制和规范强制的方式出现,直接强制是统治 阶级对统治对象的直接暴力镇压,规范强制 则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制定的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法律并予以实施。
经济基础 主体特征 权力特性
管理功能 管理方法 总体运行机制
传统政治管理 现代政治管理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单一
多元化
任意性和连带性 规范性和相对独 立性
强烈的排他作用 开放性
简单性和落后性 多样化
人治
法治
三、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
1、决策(基础) 2、决策的施行(关键环节) 3、政治沟通(中枢神经) 4、政治监督(免疫系统)
• 5、政治冷漠(有争议)
• 政治冷漠应归为消极参与类型,即公民对于 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不关心,甚至不 参加政治生活。
• 政治冷漠可能出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政 治浩劫之后,公民对政治产生反感;二是有 些公民觉得参与政治与否无所谓,从而也就 不作为。
• 政治冷漠可以在特定的意义上影响政策,但 不利于政府掌握实际情况。
•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 2、选举
• 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 选举两种类型。直接选举, 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应选 公职人员;间接选举,是由 选民先选出代表,再由代表 来选举应选公职人员。
• 投票不等于选举,除了投票 以外,选举活动还包括组党 活动、政治宣传、组织选民、 政治捐助、培养干部等。
• 3、结社
•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 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 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 1、经济发展。
简单比较: 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参与的变化。 50年代农民半年之内全部入社。 思考: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治行为的客体是国家内部的全体社会成员;
政治管理行为的作用机制是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式状 态,人数不多的管理者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为数众 多的社会成员则处于金字塔的底座 。
3、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 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国家行为,都是为了维护 特定的社会秩序。
• 区别:
• ①在行为主体方面,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是由统治 阶级所组织的国家政权,特别是警察、军队、法庭 等暴力机关;政治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构, 而且还包括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
• 流行原因:王兴正的“俯卧撑”一说在当 时的情境下缺乏合理的逻辑依据。因此, 许多网民怀疑瓮安事件另有内情,然而, 鉴于官方当前的态度,网民无法继续公开 讨论此事,于是就用“俯卧撑”来戏谑, 以表达内心的不满。
打酱油
• 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 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 就叫打酱油。
• 网络用语: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 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 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 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 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 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 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酱油党”的宣言
•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 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4、精英统治论
• 政治统治是精英统治,是按照社会中的 少数精英人物的意志形成的秩序。
• 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学王”思想。 • 当代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帕累托和莫
斯卡。
• 5、多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多元统治,是多元 主体参与统治形成的秩序。
(1)政党认同感
政党认同感就是个人对于某个政党的主观 意识以及归属感。这种认同会随着经济状 况、政治表现尤其是历届总统的表现而发 生波动。
(2)候选人的吸引力
候选人吸引力是指选民们对某一候选人的 背景、人格、领导能力以及其他个人品质 的感受和评价。
(3)对事件的看法
前提:该事件对大量选民来说都非常重 要;候选人对此事件持有对立的观点。
• 重点是意见表达、国家主要公职人员的产生、 国家决策和政治监督。
二、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1、投票 • 投票,包括选举和表决,
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 政策或候选人之间表示 其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 行为方式。 • 投票的方法有很多,可 以通过声音、手势、姿 势、书面、电子信号等 来表达。
• 影响投票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 思考:
在当代中国,公民有哪些意见表 达渠道?这些渠道的效果如何?
选举;信访;网络;民意调查;热线电 话;在线交流等。
以粉丝面目出现, 向官员表达诉求, 背后正是普通人 与政府的沟通不 畅,以及对改善 这种疏离感的期 待。
• 在信访博弈中出现的国家常常会处在一个 左右为难的困境中: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与仲裁者,国家既要保证言语的畅通并以此 抵制基层政府的官僚主义,但又无力应付有 时汹涌而来的大规模的进京上访和集体上 访以及因此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国家既要为 民作主保持其美好的形象,又要防止有人借 机滋事无理取闹;既要对某些基层政府的违 法现象进行严厉弹压,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 上维护基层官员的既得利益以激励其执行 中央政令的积极性。
支配。
3、政治统治的社会管理职能基础。
统治阶级要有效地建立和维护政治 统治秩序,除了必须运用政治权力 进行政治强制和控制之外,还必须 运用这种权利承担起社会管理职能。
4、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社 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社会 政治统治的正当性的认可和同意。
四、政治统治的类 型
俯卧撑
俯卧撑(push-up)是常见的健身运动, 主要锻链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 其是胸肌。网络用语的“俯卧撑” 表达 了对时事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 的态度。
• 流行网络用语,一般表述为“做俯卧撑” 或“我是来做俯卧撑的”,源于贵州省公 安厅发言人王兴正关于李树芬之死的介绍 (“俯卧撑事件”) 。此外,此词已经迅速引 申到其他行业,如2008年7月10日的人民 网“中国房价在做“俯卧撑”,7月4日 “中国股市进入“俯卧撑”阶段””...
• 3、秩序性。政治统治的结果,往往具体 表现为社会的有序状态,即社会政治生 活稳定。
• 4、最高性。体现在:是政治行为中的最 高行为;维护和控制统治秩序的行为中 所依法具有的最高意志性。
三、政治统治的基础
1、政治统治的社会经济基础。 “政治统治直接属于财产”。 2、政治统治的社会权力基础。 以政治权力为后盾;依据政治权力进行统治和
3.政治沟通
•
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
想和政治信息的活动。政治沟通常被誉为政治
管理的中枢神经,对整个政治管理活动起着不
可替代的整合作用和驱动作用。
• 政治沟通的基本内容是政治信息的传递, 它包括政治体系中政治信息的获取、输送、存 贮、处理与反馈等。
4.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是指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 证政治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制的范围 内履行公务,而进行的监察、纠偏、检察、 督促等活动。 主要方式
1.决策
定义 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做
出的决定。
特征
权威性 公共性
强制性
过程
判断政治形势,确定政治目标 根据政治目标,拟订政治方案 进行政策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实施行动方案,执行政治决策 进行政策评估,反馈政策效果
2.决策的施行
• 决策的施行是政治管理的关键环节。作为政 治管理主体主要部分的国家机构,其决策施 行活动的主要环节一般有指导、计划、组织、 服务、提取、分配、协调、管制等。
• 结社,是指具有相同政 治目的的公民结成的社 会组织。在这里,“目 的”可能是某些特殊的 利益,也可能是公共利 益。结社的目标是影响 政府决策。
• 结社包括组织、参与政 党活动和组织、参与其 它社团活动两种情况。
• 4、意见表达
• 意见表达,是公民通 过法律规定的途径表 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 政治态度,从而影响 政府决策。主要途径 有:集会、请愿、游 行示威、办报刊、接 触政府官员、信访等。
第六章 政治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 政治参与 公共治理
第一节 政治统治
一、政治统治理论 二、政治统治的特征 三、政治统治的基础 四、政治统治的类型 五、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第一节
政治
统治
一、政治统治理论
• 1、神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神权统治,统治地位的
取得和维持是神的意志,统治者是神的 意志的化身。 • 据记载,中国古代从夏朝就开始了所谓 神权统治。《周书•召诰》说:“有夏服 (受)天命”。在西方,神权统治思想 的发达是在中世纪,史称“黑暗时代”, 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
• 2、父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父权统治,是家庭中父亲的 权威在国家生活中放大和扩展。
• 如《尚书•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 天下王。”
• 西方的父权统治论源于《圣经》。其代表人 物是英国17世纪的罗伯特•菲尔曼。
• 3、契约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人们根据理性的要求订立社 会契约的结果,统治秩序就是契约秩序,统 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 asp?newsid=138363
• 据《重庆晚报》报道,两民工在返乡途中 身患感冒,全车近30个乘客觉得大事不妙, 武断地认为这是“甲流”的症状。于是全 体乘客投票,中途把这两位民工赶下车— —其实是赶到了服务区里。但服务区也没 有治愈感冒的药方,两人只好徒步沿着高 速公路向家里走去。后经检查,两人患的 只是普通感冒。
1、韦伯依据政治合法性基础的不同,把政治 统治划分为传统型的政治统治、魅力型的政 治统治、法理型的政治统治。
2、马克思从阶级的角度将政治统治划分为 “少数人的统治”和“多数人的统治”。
五、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 用
1、暴力压制。 2、法制建设。 3、承担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4、控制基层社会生活。 5、政治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