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第六章 政治行为
政治学06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 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 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 务等行为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 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决策、 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 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政治参与的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以参与主体的特征为依据,可以将 政治参与划分为个别参与(个人参与) 和组织参与(团体参与) 个别参与是指公民以个体身份进行 政治参与的活动
组织参与是指与他人合作以特定的 团体形式参与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类型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以参与者的主观态度为依据,可以将 政治参与划分为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自 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动员参与) 主动参与是在自愿基础上影响政府的
(2)多数规则
(3)过半数规则
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2.政治选举 政治选举是公民(或选民)对政治候 选人表示偏好的行为 投票只是选举的一个重要环节,政治 投票却是比政治选举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 政治行为,政治选举只是表达选民对政治 候选人的偏好 西方国家的选举活动可以划分为多种 类型
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2.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
虽然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出现 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但从本质上讲, 它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 政治参与,是资产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 工具 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着眼的是维持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而并非是实现人民 权利、维护人民利益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参与
中国政治参与的体制、机制及方式
3.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创新 三是以协商对话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参 与方式的出现,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注 入了新鲜血液 四是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 我国政治参与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2024年初一上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2024年初一上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一上政治课程主要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理论、国家和政府机构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初一上政治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第一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活动、政治制度、政治行为。
2.政治学的任务和意义:研究政治现象,促进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秩序。
3.政治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统计法。
4.政治学的研究内容:政权、政治制度、政治思想。
第二章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的定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治组织设立的方式。
2.政治制度的分类: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总统制度、君主制度等。
3.论政治制度的选择:要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国民的意愿和利益。
第三章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定义:指由政治环境、政治历史、政治制度等因素形成的一种观念、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政治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综合性、群体性、历史性、差异性。
3.政治文化的功能:凝聚国家认同感、提高政治参与度、维持社会稳定等。
第四章政治理论1.政治理论的定义:对政治现象、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理论体系。
2.主要政治理论:法律人本主义、权力制衡、福利国家等。
3.政治理论的重要性: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政治发展和变革。
第五章国家和政府机构1.国家的定义:具有统一领土、人口、主权的政治实体。
2.国家的核心要素:领土、人口、主权、民族。
3.政府机构的定义:为实施国家政权职能而设立的各种组织。
4.政府机构的职能:立法、行政、司法。
第六章政治学的应用与发展1.政治学的应用:社会管理、政治决策、国际关系、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
2.政治学的发展:结合实际问题研究和理论创新,逐步完善和发展。
以上是初一上政治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理论、国家和政府机构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深入学习政治学和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了基础知识。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对于了解政治的本质和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为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的自检自测。
第一章:政治学的性质和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以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性质是一门科学,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发现其规律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政治行为是指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个体或群体的活动。
政治力量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政治目标的追求所展示出来的能力。
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动力来源。
第三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观念、信念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适应政治文化的过程。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相互影响的,政治文化塑造了政治社会化的方式,而政治社会化也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规则体系。
政治秩序是指在特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一种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指控制和影响政治过程和决策的能力。
政治决策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做出的决定。
政治权力的分布和政治决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稳定和合理运行的关键。
第六章: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政治组织是指政治权力在政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和结构。
政治行政是指政府机构在行使职权和管理社会事务时的活动和过程。
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的有效性和效率是政府机构正常运行和服务社会的基础。
第七章: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政治领导是指指导和组织政治行为的个体或集体。
政治群体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具有一定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个体的集合体。
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的互动和关系对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具有重要影响。
第八章:政治参与和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是指在政治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对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投入。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政治行为理论(political behavior theory)是指对个人、群体和社会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理论。
主要研究人们对政治活动的态度、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参与形式和效果等方面。
政治行为理论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涵盖了政治参与、选举投票、政治信仰、政治社会化等方面,旨在了解和预测人们参与政治行为的因素与结果。
政治行为理论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选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行为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政治行为理论从不同层面分析政治参与的原因,如个体层面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知识和态度等因素,以及制度层面的选举制度、政治参与机会和社会组织等因素。
二、选举投票选举投票是政治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政治行为理论从选民的认知、情感和利益出发,分析选民对候选人和政治竞选的态度和评价,进而提出影响选民投票的因素,如候选人形象、宣传效果和政治承诺等。
三、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政治权威的信仰与观念,是支配政治行为的根源。
政治行为理论从政治信仰的形成和变化出发,探讨人们对政治权威和制度的认同程度、政治信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四、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中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家庭、学校、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对人们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
政治行为理论从政治社会化的受众、形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出发,分析政治社会化对人们政治行为的影响和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政治行为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政治行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模式,并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推动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现实意义在于,政治行为理论可以指导政治实践,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政治行为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政治行为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学理论,它对于研究和预测人类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政党
第六章政党名词解释1、政党制度。
一般是根据一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固定下来的政治结构模式。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一国的执政参政和党际关系模式。
即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
二是政党的内部构成和活动规则。
即政党的组织结构。
2、政党政治。
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
狭义是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
广义上是指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
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
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3、议会党团。
在竞争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成员进入议会后会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成议会党团,以此来统一本党党员在议会内部的活动。
议会党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议会党团的全体会议,主席一般有党的领袖当任。
此外,还设有督导员和各种工作委员会。
4、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王书: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
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
这些政党是为了政治民主而从事激烈斗争,它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民主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的组织。
6、体制外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7、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
思考题一、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1、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
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纲领的指引下。
政治学概论(第六章)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
效率: 市场 效率: 政府 公平 (一)市场失灵 1.消极外部性:商业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主体造成消极影 响。正外部性经济活动;负外部性经济活动 2.自然垄断: 3.信息不完全:双方地位不平等 4.分配上不平等: (二)政府介入 1.发展公共事业 2.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3.做好信息体制建设工作 4.保障社会 (三)政府失败
三、政府职能的两重性
(一)公共性(由政府组织特性决定) 公共性(由政府组织特性决定) 1.主体 主体:代表人民利益、人民主权、代议制 主体 2.目的 目的: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目的 3.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开放性、程序性和法规性 行为方式 (二)阶级性
第二节
一、市场与政府
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
1.市场: 市场: 市场 定义:产权发生交换和转移的关系 定义 功能:对资源自我调节、自我配置 功能 要求:主体的独立性:产权清晰;竞争完全性 要求 第三方: 第三方 2.场经济 商品的广泛性;主体自主;市场竞争;活动平等和开放 第三方介入
二、政府职能范围
(一)政治职能: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 政治职能: 1. 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既有政治秩序的政治、经济、法律 和文化的制度环境 2. 制定维护国家与社会利益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 3. 建立和维护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 4. 建立和维护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网络结构系统及其必 要的附属设施,并保障机关工作人员的权益
第六章 政府职能
第一章 政府职能界说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1.定义 定义: 定义 作为社会中最大的公共组织在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 平、存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 能。包括职责和功能两部分。 2.属性 基本属性:公共性、阶级性 次要属性:价值性、涵盖性、发展性、服务性
政治学中的权力结构与政治行为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权力结构与政治行为知识点在政治学中,权力结构与政治行为是两个关键的知识点,它们对于我们理解政治体系的运作和分析政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权力结构和政治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及其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一、权力结构权力结构是指一个政治体系中各个机构、组织或个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行使和制约方式,决定了政治决策的形成和执行过程。
权力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分权和集权两种。
1. 分权结构分权结构是指权力在政治体系中得到分散和制衡的情况。
在这种结构下,权力被分配到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中,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地行使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
分权结构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和集权专制,增加政治决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权结构。
2. 集权结构集权结构是指权力在政治体系中高度集中的情况。
在这种结构下,权力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或核心机构手中,其他各级机构和组织相对较弱,权力关系单一。
集权结构可以高效地实施政策和决策,但也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权力滥用和不平等问题。
例如,中国的五级书记制度是一个典型的集权结构。
除了分权和集权结构外,还存在其他的权力结构形式,如联邦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和特点。
二、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和表达。
它包括参与政治决策、投票选举、政治游说、示威抗议、党派支持等一系列行为,是民众与政治体系互动的方式。
1. 选举投票选举投票是最常见的一个政治行为,它是公民行使选举权的方式,通过选举来选择合适的代表或领导人。
选举投票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它能够使人民的声音得到表达,保障政府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2.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包括参与政治讨论、加入政党或社会团体、参与公民权利运动等。
政治参与能够加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促进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价值观的传播。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031、政治关系 2、国家 3、社会公共权力4、政治行为5、政治沟通6、政治表达041、政治 2、政治行为3、政党 4、政治社团 5、政治社会化6、群体政治心理051、压力集团 2、政治行为 3、政治斗争4、政治参与5、政治社会化6、政治思想061、政治文化 2、利益矛盾 3、政治斗争4、个体政治心理5、政治改革6、政治领导071、政治体系 2、压力集团3、政治权利4、政治社会化5、政党政治6、政治行为081、政治权力 2、国家机构3、利益矛盾4、政治参与5、政治认知6、政治制度091、政治2、政治革命 3、政治思想4、政治表达5、政治文化6、政治民主1.政治(04名)(06名)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点;①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②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力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从而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
③政治的本质是政治关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三种基本关系统。
2.政治学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政治关系(03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伟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则是政治现象则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表现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参与
第六章 第一节
• 2、社会地位
• 社会地位反映公民的某种社会身份。人们通常都是根 据教育、职业、收入、权力、威望等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 地位,由此形成了社会分层结构。一般而言,在财富、教 育、职业、收入、权力、威望等方面处于较高层次的公民, 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而在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地位的 公民,其政治参与度就弱些。 •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1)收入高的公民政治参与度 就高,他们有强烈的政治兴趣、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2)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的认知技巧和能力, 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而积极参与政治(奥尔蒙德: 教育程度与参政比例成正比)。(3)受政治影响大的职 业的公民更容易参与政治。(4)享有权力或享受特权又 有较高社会威望的人,其政治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人。
第六章 第一节
• 五、政治参与的作用
•
• • • • •
1、政治作用
(1)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 (2)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3)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 (4)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 (5)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 《教材》: • (1)促进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 • (2)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 (3)监督政治系统运转。
第六章 第一节
• (3)对自己能力的判断。认为自己的行动不能有效地影 响政治结果,即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人,一般不会介入政治。 • (4)对结局的满意度。一个高度相信政治体系的合法 性、稳定性和决策能力的人,认为自己的介入与否,都会 有一个满意的结局,也就不介入政治了。
• 四、几种关系
•
• • •
1、政治参与与公民自治 2、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3、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4、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政治行为
(4)认为政治统治是精英统治,即按照社会中的少数 政治精英意志形成的秩序。 (5)政治统治是官僚统治,官僚体系和阶层在政治生 活和权力运行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政治统治的这些看法,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背 景和政治思想渊源,如神权统治观是神权政治的体现 ,父权统治观则是对于政治现象的血缘关系的解释, 而契约统治观则是自然法政治哲学对于政治统治的典 型解释。但是,它们并没有科学地揭示政治统治的本 质。
政治管理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另一选择途 径,是这一矛盾的重要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 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和社会后果。在现实政 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对于公共生活的管理, 包括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公共 利益,规制和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行为,承 担社会公共职能等行为。由此可知,政治管理的本质 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 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政治管理 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政治管 理的行为内容是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
第一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政治统治的含义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
第三节、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一、政治统治的含义
“统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尚书》称:“冢宰掌邦 治,统百官,均四海。”唐朝训诂学家颜师古认为: “统,治也”。古籍中的“统”和“治”即统领和治 理的意思。 英语的rule or dominate,指主人与服从他的人这样一 种关系。西方词汇中的“统治”指对于社会成员的支 配与控制。
政治管理在中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是一个新的概念。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正式形成这一概念。在西方, 政治管理是与治理的概念一起产生和发展的。目前, 对于政治管理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需要简要 予以辨析。 1、政治=管理,政治管理就是政治。孙中山先生对政 治的看法比较典型。政治从行为的角度就包括政治统 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 2、政治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狭义的行政管理仅指对于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 ,广义的行政管理包含对于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政府对 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行为主义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一种政治理论,强调对政治行为的观察和分析。
它认为政治行为是由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所驱动的,而不是受到一些先验的原则或价值观的影响。
行为主义政治学重点研究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以及个体在政治过程中的决策方式和影响因素。
行为主义政治学主张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政治行为。
它认为政治行为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系统观察和分析得到解释和预测。
行为主义政治学特别关注个体的偏好、兴趣和动机,以及他们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选民的投票行为、政治领导人的决策过程和政府的政策制定,行为主义政治学试图揭示政治行为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选民投票的因素、政治候选人的形象塑造以及政府政策对公众的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行为主义政治学试图为政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尽管行为主义政治学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因素的作用,但它在现代政治科学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政治行为的方式,促进了对政治决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第四讲政治行为
组织过程模式
官僚组织模式
官僚政治模式
(二)决策形成理论
4.官僚组织模式
组织过程模式:
强调大型组织中所存在的价值、设想及习惯的行为 模式对于决策的影响。
官僚政治模式:
强调追求各自利益的个人和机构之间的讨价还价对 于决策的影响。
(二)决策点:
现代模式
情感中立性 集体倾向性 普遍倾向性 社会成就倾向性 精确性
三、重点内容:政治决策
(一)决策与政治决策
1.决策的含义
决策(decision-making)指个人、团体、商 业机构或政府组织采取某种行动的计划。
(一)决策与政治决策
2.政治决策的过程
1.政策动议(policy initiation) 2.政策预估(estimatiom) 3.政策选择(selection) 4.政策实施(implementation) 5.政策评估(evaluation) 6.政策终结(termination)
(二)决策形成理论
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理论前提: 人的理性的局限性: ⑴受个人知识能力的限制; ⑵受客观世界复杂性的挑战; ⑶受价值体系的限制。 主要特点: 决策的标准应当是“满意”而不是“最 优”。
(二)决策形成理论
3.渐进决策模式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arles Lindblom,1917— )
(二)政治行为的基本形式
1.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是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 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政 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
(二)政治行为的基本形式
2.政治统治
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 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 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 强力支配与控制。
政治学讲义第六章 政党
(4)行为手段上,革命党以命令、计划 手段领导,执政党则转向间接调控、协商 为主; (5)权力来源上,革命党权力来自党自 身,执政党的权力来自于民选; (6)权限大小上,革命党的权力几乎不 受限制,执政党则必须依照宪法、法律的 规定活动。
6、阶级党与全民党 阶级党强调自己在利益追求、价值等方 面作为特定阶级代表,强调代表和体现特 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为特定阶级服务。 同时,它往往还在纲领、意识形态上强调 并发展特定阶级的象征与特征。 虽不排斥特定阶级之外的其他人员加入, 但要求他们必须有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意愿, 并认同其意识形态。
简称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机关报刊 团结报 群言杂志
成立时间 1948.1 1941.10 1945.12 1945.12
1930.8 1945.10 1925.10 1947.11
文化教育界
卫生界 文教科技界 归侨侨眷 台湾省籍人士
中国民主促进 会 农工民主党 九三学社 中国致公党 民主自治同盟
三、政党政治的危机与政党改革
1、政党政治的危机; 2、促成政党危机的因素; 3、政党改革;
本课程认为: 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 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 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 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二、现代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1、 早期政党往往是围绕着某些重大的政治 原则 2、现代大众性政党由于现代选举制度的确 立而产生,最早出现在美国;
3、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
4、选举动员、组织政府或监督政府
5、政治整合 多元利益、多元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差 异与冲突,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如何整合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高度分化的利 益与意识,如何在冲突的主体间寻求政治 共识,是政党的重要功能。
政治学概论_政治参与
4.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 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 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 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 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 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 可以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政治体制 的宽容精神,即所谓“国家兴亡,பைடு நூலகம்的宽容精神,即所谓“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 有责”。 还表现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5.还表现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值得 注意的是,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 注意的是, 定成正比。 定成正比。
政治参与的类型之一: 政治参与的类型之一:共时类型
1.自动参与: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 自动参与: 自觉的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自觉的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2.动员参与: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 动员参与: 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消极参与: 3.消极参与: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 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 极行为。 极行为。
(二)社会地位 由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人们的政治 影响力强弱相关, 影响力强弱相关,从而也与人们利益的 能否实现相关。因此,一般在财富、 能否实现相关。因此,一般在财富、教 职业、 育、职业、权力和威望等方面均出于较 高层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 高层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 而在社会分层中出于较低地位的公民, 而在社会分层中出于较低地位的公民, 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 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定义: 政治参与的定义:
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 体,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 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 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 响政治体系的构成、 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策制 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定、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政治学基础理论系列之行为主义政治学
政治学基础理论系列之行为研究政治学许承忠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西方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是20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蓬勃兴起的一种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其主旨在于取代具有千年历史的西方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一行为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原因1.王沪宁当代资产阶级政治学家面临着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各种危机,如帝国主义战争、声势浩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少人无法解决和解释这些危机,因而把这些矛盾的产生归结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试图建立一门所谓“精确的”政治科学,来排斥他们所斥责的“意识形态”的作用,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矛盾提供方策。
行为主义便是在这个历史前提下应运而生的1。
2.罗伯脱·戴尔对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原因的概括2:“行为研究法”之所以在美国迅速地兴盛起来,无疑地是由于美国文化中固有的一些主要态度和倾向,如实用主义、注重事实、相信科学等等。
但是,除此以外,至少还有六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十分有力的激素。
(1)第一种激素是麦利姆。
麦利姆于1925年美国政治学年会上致会长演说词中说:“有一天,如同其它科学一样,我们要在正式的方法以外,另找途径来研究,而开始把政治行为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这以后的十年中麦利姆领导下的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是后来所谓“行为研究法”的中心。
许多被认为是把这种研究方法介绍到美国政治学中来的学者都是这个大学的教员或毕业生,如:拉斯威尔是教员;小凯,杜鲁门,西蒙、和阿尔蒙德是毕业生。
(2)第二种激素是本世纪三十年代来到美国的一批欧洲学者、特别是带着1王沪宁.西方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述评.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2社会学方法到政治研究中来的德国逃亡学者。
这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地反映了韦柏的特殊影响以及欧洲社会学的一般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推进了“行为研究法”在美国的发展,因为有很大一批美国政治学者暂时离开了他们的象牙之塔,和在华盛顿及其它地方的日常政治与行政现实生活打交道:整个一代的美国政治学后来吸取了这些经验。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介绍《政治学概论第二版》是一本政治学入门教材,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文档将对《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概述。
第一章:政治学的定义和发展本章介绍了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政治权力、政府组织、政治行为等。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哲学,但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现代国家建立之后。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政治、政权、政党、选举等。
政治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公共决策的过程,政权是指掌握政治权力的组织,政党则是政治竞争和组织利益的载体。
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一种方式。
第三章:政治制度本章介绍了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政治制度是指规范政治权力行使和公共决策的规则和组织机构。
根据国家组织形式的不同,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等。
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权力分配、政治参与和政策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第四章: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本章介绍了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政治现象的认知、情感和态度,政治文化则是指一定社会和群体中的政治意识的共同特征和模式。
第五章:政治参与本章介绍了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政治参与的形式包括选举、示威抗议、参与政党和社团组织等。
第六章:政治变革和革命本章介绍了政治变革和革命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政治变革是指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根本性、有意识的改变,而革命则是指通过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实现政治变革的过程。
第七章:政治发展理论本章介绍了政治发展理论的概念和主要观点。
政治发展理论探讨了国家政治制度、治理能力和公民参与程度等因素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本章介绍了国际关系的概念和理论。
国际关系研究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
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第一章:政治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现代,政治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如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等。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府、政权等,这些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
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纵断面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国家和政权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领土、人民、主权等特征。
而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
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执政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包括宪法、政府机构、选举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政治行为的表现。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对于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六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它包括权力的来源、运行和制约等方面。
政治决策则是政治权力的表现,它涉及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的决策模式和效果。
第七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公民政治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它对于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总的来说,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 强制力量来实现
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 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
(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
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 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 的新型关系。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 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
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
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二)效率精神
经济学家常用两种方法解释“效率”这一术语。一种是从生产 角度解释效率,效率即生产效率,指生产者特定时期拥有的所有资
源——土地、劳动、资本在生产中得到了充分利用,用一定的生产
资料生产出最大价值的产品,这种从生产角度的效率体现在管理过 程中就是管理效率。 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 同时还关注制度本身的效率。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二)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1.关于政治合法性的阐述: (1)马克斯.韦伯:遵从传统;遵从法律;遵从超凡魅力。
(2)戴维.伊斯顿:意识形态;结构;个人品质。
2.政治合法性的三个基本方面:
(1)政治秩序的根本价值或者说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政治正 义观——最根本的基础) (2)政治制度安排是否体现了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基础) (3)政治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地实现了人们的利益。(政治体系 的效率)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研究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 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6)国际政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观察各种政治现 象,正确认识存在于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中的矛盾, 进而科学分析矛盾,把握矛盾的本质及发展方向, 弄清政治运行的规律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力求在对客观事物切实认识 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 论
政治学 阅读书单
导
政治
论
体系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 国家形式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政治民主
第五章 政党和 政党制度
政治 行为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六章 政治参与 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九章 民族与宗教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法
从道德教化、修身养性的角度阐 发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形式,构成了中 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
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 权术驾驭民众,厉行“法治”和“霸道”
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系
道家政治思想以“法自然”为核心, 在统治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治”
主张道法自然,以天道统摄人道,达到一个人 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理想社会境界
政 治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的 涵 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政治沟通
•
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
想和政治信息的活动。政治沟通常被誉为政治
管理的中枢神经,对整个政治管理活动起着不
可替代的整合作用和驱动作用。
• 政治沟通的基本内容是政治信息的传递, 它包括政治体系中政治信息的获取、输送、存 贮、处理与反馈等。
4.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是指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 证政治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制的范围 内履行公务,而进行的监察、纠偏、检察、 督促等活动。 主要方式
经济基础 主体特征 权力特性
管理功能 管理方法 总体运行机制
传统政治管理 现代政治管理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单一
多元化
任意性和连带性 规范性和相对独 立性
强烈的排他作用 开放性
简单性和落后性 多样化
人治
法治
三、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
1、决策(基础) 2、决策的施行(关键环节) 3、政治沟通(中枢神经) 4、政治监督(免疫系统)
1.决策
定义 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做
出的决定。
特征
权威性 公共性
强制性
过程
判断政治形势,确定政治目标 根据政治目标,拟订政治方案 进行政策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实施行动方案,执行政治决策 进行政策评估,反馈政策效果
2.决策的施行
• 决策的施行是政治管理的关键环节。作为政 治管理主体主要部分的国家机构,其决策施 行活动的主要环节一般有指导、计划、组织、 服务、提取、分配、协调、管制等。
• 2、父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父权统治,是家庭中父亲的 权威在国家生活中放大和扩展。
• 如《尚书•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 天下王。”
• 西方的父权统治论源于《圣经》。其代表人 物是英国17世纪的罗伯特•菲尔曼。
• 3、契约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人们根据理性的要求订立社 会契约的结果,统治秩序就是契约秩序,统 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4、精英统治论
• 政治统治是精英统治,是按照社会中的 少数精英人物的意志形成的秩序。
• 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学王”思想。 • 当代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帕累托和莫
斯卡。
• 5、多元统治论
• 认为政治统治是多元统治,是多元 主体参与统治形成的秩序。
• 网络用语: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 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 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 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 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 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 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酱油党”的宣言
•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 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1、韦伯依据政治合法性基础的不同,把政治 统治划分为传统型的政治统治、魅力型的政 治统治、法理型的政治统治。
2、马克思从阶级的角度将政治统治划分为 “少数人的统治”和“多数人的统治”。
五、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 用
1、暴力压制。 2、法制建设。 3、承担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4、控制基层社会生活。 5、政治社会化。
• 重点是意见表达、国家主要公职人员的产生、 国家决策和政治监督。
二、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1、投票 • 投票,包括选举和表决,
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 政策或候选人之间表示 其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 行为方式。 • 投票的方法有很多,可 以通过声音、手势、姿 势、书面、电子信号等 来表达。
• 影响投票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1、代表性的观点 ①政治参与是合法的参与。
思考:非法的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②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
思考:动员性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③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
思考:你认为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是政治 参与吗?
2、政治参与的涵义 •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 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第二节 政治管理
一、 什么是政治管理? 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三、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 四、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五、 政 治 决 策
第二节 政治管理
一、什么是政治管理? 1、观点介绍 ①政治管理就是政治活动的全部。 ②政治管理就是社会管理。 ③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
2、什么是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 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 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 式。
二、政治统治的特 征
1、阶级性。即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 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这 种利益和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阶级性是政治统治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强制性。政治统治的强制性一般以直接强 制和规范强制的方式出现,直接强制是统治 阶级对统治对象的直接暴力镇压,规范强制 则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制定的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法律并予以实施。
•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 2、选举
• 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 选举两种类型。直接选举, 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应选 公职人员;间接选举,是由 选民先选出代表,再由代表 来选举应选公职人员。
• 投票不等于选举,除了投票 以外,选举活动还包括组党 活动、政治宣传、组织选民、 政治捐助、培养干部等。
• 3、结社
• ②在行为客体方面,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 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则一定 是多数社会成员。
• ③政治统治强调的是社会政治稳定;政治 管理强调的主要是效率的一面,并为此采 取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
• ④国家的阶级性特点在政治管理行为中不 如在政治统治行为中体现得直接。
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 3、秩序性。政治统治的结果,往往具体 表现为社会的有序状态,即社会政治生 活稳定。
• 4、最高性。体现在:是政治行为中的最 高行为;维护和控制统治秩序的行为中 所依法具有的最高意志性。
三、政治统治的基础
1、政治统治的社会经济基础。 “政治统治直接属于财产”。 2、政治统治的社会权力基础。 以政治权力为后盾;依据政治权力进行统治和
•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 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 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 1、经济发展。
简单比较: 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参与的变化。 50年代农民半年之内全部入社。 思考: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政党认同感
政党认同感就是个人对于某个政党的主观 意识以及归属感。这种认同会随着经济状 况、政治表现尤其是历届总统的表现而发 生波动。
(2)候选人的吸引力
候选人吸引力是指选民们对某一候选人的 背景、人格、领导能力以及其他个人品质 的感受和评价。
(3)对事件的看法
前提:该事件对大量选民来说都非常重 要;候选人对此事件持有对立的观点。
政治行为的客体是国家内部的全体社会成员;
政治管理行为的作用机制是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式状 态,人数不多的管理者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为数众 多的社会成员则处于金字塔的底座 。
3、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 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国家行为,都是为了维护 特定的社会秩序。
• 区别:
• ①在行为主体方面,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是由统治 阶级所组织的国家政权,特别是警察、军队、法庭 等暴力机关;政治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构, 而且还包括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
/newsinfo. asp?newsid=138363
• 据《重庆晚报》报道,两民工在返乡途中 身患感冒,全车近30个乘客觉得大事不妙, 武断地认为这是“甲流”的症状。于是全 体乘客投票,中途把这两位民工赶下车— —其实是赶到了服务区里。但服务区也没 有治愈感冒的药方,两人只好徒步沿着高 速公路向家里走去。后经检查,两人患的 只是普通感冒。
• 流行原因:王兴正的“俯卧撑”一说在当 时的情境下缺乏合理的逻辑依据。因此, 许多网民怀疑瓮安事件另有内情,然而, 鉴于官方当前的态度,网民无法继续公开 讨论此事,于是就用“俯卧撑”来戏谑, 以表达内心的不满。
打酱油
• 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 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 就叫打酱油。
支配。
3、政治统治的社会管理职能基础。
统治阶级要有效地建立和维护政治 统治秩序,除了必须运用政治权力 进行政治强制和控制之外,还必须 运用这种权利承担起社会管理职能。
4、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社 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社会 政治统治的正当性的认可和同意。
四、政治统治的类 型
政治管理是在国家这一政治现象产生之 后,是为了政治统治的,政治管理必须限定在 公共领域范围以内。
政治管理是泛指国家权力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协调和 控制。具体地说:
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是由国家权力主体及其延伸而 构成的政治体系;
政治管理行为的目的是保障政治统治并保证社会政 治生活的正常运行;
政治管理行为的方向与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自觉地 进行约束或协调;
宪法监督 立法监督 行政监督 司法监督 政党监督
四、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 1、巩固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 2、保持政治稳定。 • 3、保证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 政治参与• 一、什么是政治参与 • 二、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 四、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定义(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结社,是指具有相同政 治目的的公民结成的社 会组织。在这里,“目 的”可能是某些特殊的 利益,也可能是公共利 益。结社的目标是影响 政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