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 - 第六章

政治学概论 - 第六章

例子:现行的是西亚少数国家,历史上有 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从明治维新到二 战结束前的日本。
13
②议会君主制: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 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
“议会至上”,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 权力的中心,议会选举产政府首脑组建政府, 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不信任案,内阁要 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 解散议会。君主只 有象征性权力。 典型例子:英国在 1832 年议会改革后成为议会 君主制的典型,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以及现 在的日本也是这种政体。
第六章 国家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国家形式的含义、 分析和阐述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 家结构形式的基本内容。本章共有 三节,共有八个考核知识点。
1
第一节 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家形式
1、含义 P142 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 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 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2、内容(三方面) ①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②国家的结构形式; ③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 政治体制。
(2) 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君主 是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 制约。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立宪 君主制,根据君主实际权力和地位的差 异,又可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①二元君主制;君主和议会是国家权力的 两个中心。
君主仍然拥有比较大的实际权力,君主通过 掌握内阁任命权来控制国家行政权,内阁向君 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大权力中 心。对议会通过法律,君主有否决权。君主可 能有权任命和指派部分议员,宪法甚至是君主 “钦定”的。
7
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根据三个划分标准: ①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 ②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③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 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根据前两个标准,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 政体; •根据第三个标准,可以进一步区分君主制 和共和制的具体形式。

20XX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第六章(2)-自学考试.doc

20XX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第六章(2)-自学考试.doc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免费做题、免费学直播课点击查看:2018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汇总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划分政体的目的,是要对不同的政体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优劣,从中选择理想的政体,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设计适宜的政体形式。

1.古代思想家划分政体的标准:亚里士多德应用比较分析法,提出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统治者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二是统治者人数的多寡。

2.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政体的划分:大致同上。

3.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历史比较法,第一,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第二,最高国家权力权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第三,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根据前两条标准,首先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国家分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两类)。

君主制:在实行君主制的剥削阶级国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制政体包括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两种:1.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所盛行的一种君主制政体。

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2.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

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元君主制]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

政体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倒阁权。

君主象征国家统一和代表国家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

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理想形式。

总统议会和上海自考三者关系上看,可以把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两种形式。

·归纳总结常考内容,针对性做题巩固提分·根据学员做题大数据统计,集中讲解突破高频、易错、易混题·高效扫灭得分雷区、拿准采分点④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课程作用:名师点拨2课时,必看必会必背·圈划考题范围,预测考点·名师点拨,2课时科学提分·赠送考前集训宝典(配套专属资料,禁止传播)快,每科2轮8次课(第1轮精讲8次课,第2轮层层总结共8次课);准,AI大数据考点预测;狠,考点、考题一步到位!①必学考点精讲课。

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六章政治参与《政治学概论》

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六章政治参与《政治学概论》

社会利益多元化是党派林立的内在 原因
比例代表制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政 治制度条件
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2. 多党制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3. 一党制
第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第五,政党与政权联系紧密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பைடு நூலகம்争取、团结和影响群众
第二,集中阶级的意志
第三,培养政治骨干
第四,掌握、行使或影响国家权力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掌握政权的方 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操纵议会,二是组织 政府
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通过政治领导、 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和发挥党的先锋队作 用,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担 负着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核心的政治 和历史重任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2. 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居于领导 地位的执政党外,还有其他政党存在,执 政党以与其他政党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 要方式 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当代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二、中国民主党派及其在政治生 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是工 人阶级政党单独执政制和工人阶级政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制两种形式
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 工人阶级政党单独执政制
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 是惟一合法存在的政党并执掌国家政权 工人阶级政党单独执政制的形成过程, 有着多种原因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圣才出品】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圣才出品】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圣才出品】第六章政治参与6.1 复习笔记一、政治参与的特征、类型1.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政治参与的特征政治参与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参与主体的公民化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不包括政府官员以及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活动,只有公民才能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

(2)参与的实质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化民主政治时代是主权在民的时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既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参与的权利,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

同时,政治参与过程也是一种责任过程。

它首先是建立在对民主价值承诺的基础之上的,其次也是由于对国家、民族或某种政治团体的忠减所采取的行动。

政治参与应当是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和政治责任的统一。

(3)参与目标与对象的公共化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局限于政府决策,还应当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3.政治参与的类型由于参与主体的类别、活动的积极程度、行为方式及参与途径等方面的种种差异,政治参与的类型主要包括:(1)以社会形态的性质来分类,可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参与①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少数有产阶级的参与,其又可以细分为奴隶社会的政治参与、封建社会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参与。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参与,为广大劳动人民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实质性的保障。

(2)以参与主体的特征来分类,可分为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①个别参与。

它是指公民以个体的身份进行政治参与的活动。

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

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

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的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的名词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政党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政党

第六章政党名词解释1、政党制度。

一般是根据一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固定下来的政治结构模式。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一国的执政参政和党际关系模式。

即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

二是政党的内部构成和活动规则。

即政党的组织结构。

2、政党政治。

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

狭义是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

广义上是指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

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

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3、议会党团。

在竞争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成员进入议会后会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成议会党团,以此来统一本党党员在议会内部的活动。

议会党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议会党团的全体会议,主席一般有党的领袖当任。

此外,还设有督导员和各种工作委员会。

4、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王书: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

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

这些政党是为了政治民主而从事激烈斗争,它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民主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的组织。

6、体制外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7、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

思考题一、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1、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

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纲领的指引下。

政治学概论(第六章)

政治学概论(第六章)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
效率: 市场 效率: 政府 公平 (一)市场失灵 1.消极外部性:商业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主体造成消极影 响。正外部性经济活动;负外部性经济活动 2.自然垄断: 3.信息不完全:双方地位不平等 4.分配上不平等: (二)政府介入 1.发展公共事业 2.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3.做好信息体制建设工作 4.保障社会 (三)政府失败
三、政府职能的两重性
(一)公共性(由政府组织特性决定) 公共性(由政府组织特性决定) 1.主体 主体:代表人民利益、人民主权、代议制 主体 2.目的 目的: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目的 3.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开放性、程序性和法规性 行为方式 (二)阶级性
第二节
一、市场与政府
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
1.市场: 市场: 市场 定义:产权发生交换和转移的关系 定义 功能:对资源自我调节、自我配置 功能 要求:主体的独立性:产权清晰;竞争完全性 要求 第三方: 第三方 2.场经济 商品的广泛性;主体自主;市场竞争;活动平等和开放 第三方介入
二、政府职能范围
(一)政治职能: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 政治职能: 1. 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既有政治秩序的政治、经济、法律 和文化的制度环境 2. 制定维护国家与社会利益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 3. 建立和维护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 4. 建立和维护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网络结构系统及其必 要的附属设施,并保障机关工作人员的权益
第六章 政府职能
第一章 政府职能界说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1.定义 定义: 定义 作为社会中最大的公共组织在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 平、存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 能。包括职责和功能两部分。 2.属性 基本属性:公共性、阶级性 次要属性:价值性、涵盖性、发展性、服务性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第6章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第6章
14
(一)君主制 1.专制君主制
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 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 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 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2.立宪君主制
君主拥有某些最高国家权力, 但这些权力由宪法加以规定 和限制,并在不同程度上受 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
2.立宪君主制
(1)二元君主制
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 而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内 阁向君主负责,君主与掌握 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 中心。
(1)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 (3)党的领导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 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 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央地关系)
★古代两种形式 (1)帝国形式 (2)分封割据形式 ★现代两种形式 (1)单一制 (2)复合制
✓ 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的、民族的、历史的和文化的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家结构形式根据本国的国情决定。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P168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采用单一制的原因:P168
➢ 历史上统一的传统和单一制的渊源。(历史) ➢ 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历史) ➢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现状) ➢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历史) ➢ 各民族需要互相学习、帮助、支持。(未来) ➢ 各民族需要紧密团结与合作,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和侵略。(未来)
2.立宪君主制
(2)议会君主制
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 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 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 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 力中心。

第六章 政治参与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第六章  政治参与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一、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 重要内容
二、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 三、中国政治参与的体制、机制
及方式 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政 治制度得以确立,才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政治文 明的飞跃
政治参与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环节,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
组织参与是指与他人合作以特定的团 体形式参与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类型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以参与者的主观态度为依据,可以将政 治参与划分为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自动 参与)和被动参与(动员参与)
主动参与是在自愿基础上影响政府的活 动
被动参与则并非出于参与者的自愿,而 是在别人影响下参与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类型
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以参与者是否通过中间环节来影响政治 过程为依据,可以将政治参与划分为直接 参与和间接参与——公民和公民团体参与 国家管理的两种基本形式
直接参与是参与者不通过任何中介直接 介入政治过程的行为
间接参与则是参与者通过特定中介影响 政治生活或者政府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的作用
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作为实现公 民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政治参与对于 整个政治-社会系统的运转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1)加快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 (2)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3)拓宽和畅通政治参与渠道 (4)发展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5)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直接使 用“政治参与”这一概念,但他们从价 值追求、内容实质、现实批判和建设路 径等层面阐明了无产阶级关于政治参与 的思想
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学概论》第六章 政府解析

《政治学概论》第六章   政府解析

• 国家元首的作用: • 第一,象征国家。使国家的抽象性变得具 象 • 第二,代表国家(对外)。外交主官 • 第三,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 签署法令、任命官员等
• 二、立法机关(制定规则) • 立法机关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 的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对立法负有重大 责任。它是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 也是民意代表机关。国家合法性的重要来 源。 • 不同国家的立法机关称谓不同,如议会、 国会、国民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杜 马、立法院等等
• • • •
第二节 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 一、中央政府的制度类型 1、总统制的中央政府 总统掌握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还是 国家元首。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原则。总 统是政治中的核心,主要作用有: • ⑴最高立法者; • ⑵行政首脑; • ⑶国防和外交政策首脑。
• 2、内阁制的中央政府 • 内阁是核心,其主要特点是行政与立法相 结合,立法与行政权都控制在内阁手里。 • 优势: • 行政、立法机关通力合作,效率高; • 议会和选民都可以监督政府; • 内阁可以实行应急政策。
• 2、共和(Republic,来源于拉丁文,有“人民的公共 事务”的意思)制——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 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奴隶制共和国,现代则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共和国。 • 资产阶级共和国可分为: • 议会制、总统制和混合型共和制。
• 议会制是指政府(内阁)由议会中占有多 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在法律上对议会负 责的共和国制度。 • 特点:立法和执行机构联系较紧密。内阁 成员同时也是议会议员。体现“议会至上” 原则。行政机构在法理上低于立法机构 (下图为英国议会大厦和会场) • 。
• 3、混合型的中央政府 • 总统居于政治核心地位。总理权力相对弱 小。总统有宪法规定的特别权力。 • 4、中国的中央政府 • ⑴党——执政者管理国家事务(党政远未 分开) • ⑵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 • ⑶议行合一原则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政 府——第六章 公民社会)【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政 府——第六章 公民社会)【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府4.1 复习笔记一、政府概说1.政府概念(1)政府的概念①宏观意义的政府泛指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通常所谓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

②中观意义的政府指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机关。

③在微观意义上,人们将政府看做议会制国家中行政权力的核心—内阁。

(2)政府的特点①公共性。

一方面,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明示委托。

另一方面,政府权力服务于人民。

政府必须贯彻执行人民意志,必须向人民负责,必须为人民谋求利益。

②合法性。

一方面,政府权力依照宪法或法律产生,政府权力必须依照宪法或法律规定的范围、种类、时效、程序与限度运行。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同与支持。

③强制性。

在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下,政府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威性。

任何政党、阶层或个人都有义务服从和配合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命令等与政府活动,任何政党、阶层或个人都不得违背和对抗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命令等与政府活动,否则,将依法受到制裁。

2.政府职能(1)政府职能的含义①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所担负的职责与所发挥的功能。

②政府职能具有两个层次:根本职能与具体职能。

政府的根本职能包括实行阶级统治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政府职能即国家职能的具体化。

一方面,政府具有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职能;另一方面,政府具有对国家社会生活进行干预与协调的职能。

(2)政府职能的分类①暴力垄断。

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履行的是政府最典型的职能。

暴力垄断成为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②规则划定。

制度是社会外在形式与实质内容的统一。

为了社会良序运行,政府必须及时构建合理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

实际上,所有的政府都包括三大职能:其一,立法或制定法律;其二.执行或实施法律;其三,解释法律,宣判、裁定其含义。

③资源提取。

资源是维系政府自身与社会运转的基础。

政府最普通的提取形式包括税收、兵役等。

20XX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第六章(1)-自学考试.doc

20XX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第六章(1)-自学考试.doc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免费做题、免费学直播课点击查看:2018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汇总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政体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的特征,直接地受到国家阶级性质的制约。

国体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

毛泽东对政体的定义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政体首先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用的;其次,采用一定政体的目的是要进行经济;再次,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来组织统治的机关,这个形式就是政体。

两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国体与政体相比,国体占首位。

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在一定的国体下,政体的形式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和采用,一定的政体必须适合一定的国体,当国体发生变革时,政体也就会发生变化。

没有一定形式,内容也就会变成虚幻的东西。

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

如果没有适当的政体,统治阶级就无法组成和巩固自己的国家机器,无法体现和保持国家的性质。

国体一经建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政体则是相对变化的。

政体与国体相比较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

(2)政体的多样性。

(3)政体选择的自主性。

(4)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归纳总结常考内容,针对性做题巩固提分·根据学员做题大数据统计,集中讲解突破高频、易错、易混题·高效扫灭得分雷区、拿准采分点④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课程作用:名师点拨2课时,必看必会必背·圈划考题范围,预测考点·名师点拨,2课时科学提分·赠送考前集训宝典(配套专属资料,禁止传播)快,每科2轮8次课(第1轮精讲8次课,第2轮层层总结共8次课);准,AI大数据考点预测;狠,考点、考题一步到位!①必学考点精讲课。

自考《政治学概论》第六章 国家形式

自考《政治学概论》第六章 国家形式

第六章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一、国家形式的含义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的关系。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国体与政体是关于国家的一对概念2.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即“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以及国际环境”。

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第一位的,但并不是唯一的。

(2)政体的多样性:美国和英国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用了“共和制”;而英国保留了“君主制”;政体不是直接地、机械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

并不意味着一种国体只有一种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相同。

(3)政体选择的自主性。

(4)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划分标准1.古代思想家划分政体的标准:最早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把政体分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民主政府”。

2.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政体的划分:(1)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布丹提出以国家主权的归属即主权者的人数和行使权力的方式区分政体。

(2)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则以立法者的多寡区分了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君主政体。

(3)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得斯鸠是近代对政体问题做过最深入研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根据的是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哪些人手中以及他们对法律的态度。

3.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马克思的政治学主张在对国家进行分类时,既要从政体分类,更要从国体进行分类。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来源于自考365网zikao365)
 政体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的特征,直接地受到国家阶级性质的制约。

第六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参与.

第六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参与.


• •

第六章 第一节 • • 定义: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通过各种合法 方式参加政治活动,影响政府人事构成、政策制定和执行 的行为。
• 2、政治参与的特点

• • • •
(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由公民组成的团体 (政党、政治团体、NGO)。职业政治家的职业行为不 包含在内。 (2)政治参与的内容与目标是政府的活动。(人事构成、 政策制定与执行) (3)政治参与是一种实际政治行为。(不包括政治心理、 态度等) (4)政治参与的途径多种多样。 (5)政治参与基本上是一种合法行为。
第六章 第一节 • (2)坚持认为每个公民都要参与政治的观点,只是以 对民主的忠诚情感代替了对民主的理性判断。一张选票可 以用来选一个希特勒式人物,也可以用来选林肯式的人物, 所以,不关心政治比盲目地参与政治要好。 • (3)即使在最理想的政治条件下,一些选民也不会具 有进行复杂的政治判断所需要的实际政治知识。熊皮特就 把民主主义比作市场机制,职业政治家是政策的生产者, 公民是选择政策的消费者。公民通过定期选举(投票), 用选票来买取自己最中意的专家(候选人)或政策。故罗 伯特•达尔认为,政治事务最好交给那些积极参政的少数 人,这些人靠他们的兴趣、知识、判断力,显示他们有能 力管理一个现代国家。 • (4)广泛的政治活动,从某些方面判断是可取的,但 也有不利因素。太活跃的团体会妨碍统治者去做他们最有 能力去做的事情,公共议事日程被扭曲了。如Y或Z政策 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得到了官员们认真研究,且他们喜欢 其中一项,但官员们最终选择了X政策,说明公共议事日 程受到了扭曲。
第六章 第一节
•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
• 1、以参与主体特征 • • • 2、以参与的行为形态 • • 3、以是否有中间环节 • 个体参与 组织参与 自动参与(主动参与、自愿参与) 动员参与(被动参与) 消极参与 直接参与 间接参与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三)厚积薄发广采众言,要广泛阅读思考古今中外著名政治思想家的精神要论。
(四)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政治是非,夯实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素养。
六、课程学习材料
1、课程基本教材
王浦劬等著:《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课程主要辅导材料
燕继荣著:《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二、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1、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特点、社会作用、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2、掌握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政治学基本内容。
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统治的基础和政治管理的类型,并掌握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知识』
1、政治统治的特点
2、政治管理的方式
(三)按照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引起的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社会政治发展现象。此知识版块要求学生到达运用层次。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知识点』
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与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掌握政治与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研究方法
『关键知识』
1.国家结构形式
2.国家的本质
3.政党的本质和作用
4.政治社团的特征和作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二)政治心理 2、政治心理的表现形式 (3)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是人们为满足某种政治价值追求 的需要而采取的政治行为的心理动因,表 现为政治欲望、政治兴趣、政治目标、政 治目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念、政治理想, 等等。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 反。 逼上梁山。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三)政治评价 2、政治评价的表现形式 (1)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成 员,受其阶级的、经济的、政治制度的、文化的、 政治实践的、社会生活体验等种种因素决定或影 响所形成的对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理论性的总和。 集中体现为人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政治评价的标 准和基本衡量尺度。
2.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①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 过程。②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 治意识的过程。③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也 就是政治文化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方式。④政治社会化 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综合中外学者的观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政治知识 和技能,形成和提高各自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 程,也是特定的政治文化世代传承的发展过程。
(二)政治心理 3、政治心理的特点 政治心理具有感性、自发性为主要心理态 势的基本特点,体现着一定社会成员的利 益要求、心理追求。 政治心理同政治意识形态、政治评价相比, 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和社会性。
(三)政治评价 1、政治评价的概念 政治评价是以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 为依据的政治行为及其心理过程。 政治评价在政治文化的内容结构中占重要 的认知、识别、指示、诱导和引领作用。 政治评价的内容包括政治价值观、政治行 为准则和政治评价行为。其中,政治价值 观是政治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主导性因 素。
四、政治社会化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最为直接的政治 社会化途径。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文化功能主要是指以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包 括政治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主导政治文化的功 能。 这种功能的发挥与实现程度主要以其社会化、世 俗化、大众化和社会成员普遍的政治心理内化积 淀为衡量尺度。 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出发考察,主导政治文化 的功能,基本上有三个方面,即政治统治体系支 持功能、政治稳定功能、政治发展功能。
第六章 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四、政治社会化 五、我国的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易· 贲卦· 象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文,错画也,象交叉(《说文解字》) 化: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 逍遥游》: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三)政治评价 2、政治评价的表现形式
(3)政治评价行为 政治评价的对象包括:政治主体(执政党、立法机构、 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军队、政治当局、政治领导人、 国家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及其它国家公职人员法人、 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与个体等)、政策(基本国策、公 共政策)、政治产品、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效益效率、 政治制度和规则以及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状况、状 态,也包括公民个体的自我评价,等等。 政治评价行为方式、方法有: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推 理判断、经验判断、定性判断、定量判断,等等。
(一)政治意识形态 1、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 政治意识形态是指具有学理性的思想体系、 学说体系或理论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应该是指一定阶级的人们关 于政治生活、政治制度、政治关系以及政 治行为主体的观点、观念的总和。
(一)政治意识形态 2、政治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政治意识形态的一般表现形式有政治哲学、 政治理论、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政治观 点和政治主张等; 在行为上政治意识形态表现为对一定的政 治倾向或政治态度的政治指导或领导、思 想指导或领导。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三)政治评价 2、政治评价的表现形式 (3)政治评价行为 政治评价行为是对政治过程——政治决策 过程、立法过程、行政管理过程(政府过 程)、司法过程和公民政治参与过程及其 结果的分析和作出的结论,是政治行为取 向的主观认知与客观验证的统一。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一)政治意识形态 3、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 (1)政治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印记和 政治敏感性 (2)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和与时 俱进的创新性 (3)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实践先导性
(二)政治心理 1、政治心理的含义 政治心理通常是反映一定阶级倾向性的政 治习俗、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 政治信念等等的总和。

(二)政治心理 2、政治心理的表现形式 政治习俗 政治情感 政治动机 政治态度 政治信念

(二)政治心理 2、政治心理的表现形式 (1)政治习俗 政治习俗是一定社会制度下人们在长期共 同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 的政治生活习惯、风俗,是政治生活具有 连续性的行为规则在人们政治行为方式上 的约定俗成化。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二)政治心理 2、政治心理的表现形式 (4)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即政治行为主体(个体或群体) 的政治行为倾向。它是政治行为主体对政 治行为客体在总体上较为一贯,在局部上 随机可变的应对与反应倾向。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二)政治心理 2、政治心理的表现形式 (5)政治信念。 政治信念即政治信仰理念或观念。政治信 仰的对象可以是一种社会制度、政治制度, 可以是一项事业,也可以是一定的政治体 制。

(三)政治文化的特点 1、政治文化具有根本阶级属性和民族特色 2、政治文化是历史范畴 3、政治文化具有社会结构性 4、现实政治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借鉴性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政治文化有其特定的内容。概而言之,可以概 括为三个部分: 1. 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 2. 潜在于社会群体和个体的浅层次意识表现的政 治心理 3. 表现为政治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政治评价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具有既统一结合又具有各自 独立表现规律的结构性,每个部分也有其内部 结构性。
3.政治文化的定义 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一定 社会群体在特定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 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 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 总和。 政治评价
政治心理 意识 形态
(二)政治文化的分类 从社会结构性来说,政治文化可以分为主导政治 文化、非主导政治文化和反社会政治文化。 主导政治文化制导和影响全局,主要是统治阶级 的政治价值观引导、诱导、输导全体社会成员, 使之趋于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政策认同); 非主导政治文化是文化同盟者,一般是可以进行 文化协调、整合的,不具有文化冲突性; 文化对立和冲突。
三、 政治文化的功能
(三)政治发展功能 1.理论论证 2.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3.规范政治行为
四、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政治社会化概念的提出
人们对政治社会化展开专门的系统研究,20世纪50 年代才开始在美国兴起,随着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政治 社会化这一概念才被提出。50年代初,美国政治学家在政 治研究中引进了“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用来指称人们 学习政治价值和政治立场的过程。1958年,戴维· 伊斯顿 和罗伯特· 海斯发表《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 文,对政治社会化作了专门的系统阐述。此后又不断有学 者发表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成果,至60年代中期,它已 发展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三)政治评价 2、政治评价的表现形式 (2)政治行为准则 政治行为准则是政治行为主体从事政治活 动必须遵守的政治行为规范。 其具体内容包括:治国方略、国家战略方 针、建国战略指向、宪法及其相关法制原 则、基本政治行为规范、政治纪律、政治 生活守则等等。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1.政治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政 治形势的发展变化,西方政治学界出现了政 治文化研究热。其中,以美国政治学家加布 里埃尔· 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论最具代表性。
阿尔蒙德于1956年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 把政治文化解释为一定政治体系的人们的特定政 治行为模式,对于一个个的人而言是个人对政治 行为和政治评价的主观倾向。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 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 “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两 部分。
三、 政治文化的功能
(一)政治统治体系支持功能 1.为政治统治体系提供合理性合法性解释 理性支持 2.稳定政治秩序
三、 政治文化的功能
(二)政治稳定功能 1.政治体系内统一思想 2.实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3.形成广泛的社会政治认同 4.形成双向纠错机制 5.推动政治统治的持续、持久
马克思在《路易· 波 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 问题》、《论德意志 意识形态》等著作中, 对政治心理趋向作过 深刻而生动的分析。
2.我国学者对政治文化的理解 我国的政治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的解释可 以分作两派观点: 一派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解释政治文化。这 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具有观念和实体的二 重性,即它由“政治制度形态的政治文化” 和“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两部分组成。 另一派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政治文化,认 为政治文化就是指“观念形态的政治文 化”。这种理解同大多数西方学者的观点 趋于一致。
请思考:西方学者为什么会在这一 时期提出“政治文化”这个概念?
人们心灵中理性、意念和 情欲的比例不同,决定了 他们在社会中不同的地位 和作用,由此形成了社会 的等级结构与秩序。 ——柏拉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