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法教案

合集下载

诊法教案

诊法教案
嗳气:亦为胃气上逆所致,为胃中有气上冒,微有声响,声长而缓。嗳出酸腐食臭,嗳后脘舒,为食滞胃脘;嗳声频作而无酸腐气味,之为脾胃虚弱或肝气犯胃。
6.太息:是胸中郁闷不舒,时时发出长吁短叹之声,总属肝气郁结,情志不遂。
三 问诊
一.问寒热 问寒热可辩别病变性质及阴阳盛衰变化,辩别表里及虚实。
1恶寒发热---为外感表证
苔黄厚干燥为里热伤津,
苔黄厚滑腻为湿热内蕴,
苔焦黄干燥为热盛津枯。
灰苔:主里证,有寒热之分,
苔灰而润,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灰苔而干,可见于外感热病之伤津,或内伤杂病之阴虚火旺
黑苔:主里证,或为寒盛,或为热极.
苔黑而滑润,为阳衰寒盛;
苔黑而干燥,为热极津枯.
望苔质
苔质变化
特征
主病
厚薄
薄苔
病情轻浅或外感表证
五、问饮食口味
(一)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 问口渴与饮水可了解人体津液盈亏及病性寒热。口不渴,多表示津液未伤,或无内热之证。口渴多饮表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或津液输布障碍,津不上承所致。,
口渴多饮:多表示津液大伤。如口渴喜冷饮,兼见壮热面赤,烦躁多汗,属实热证;大渴引饮,兼见多食、多尿、消瘦,为消渴病;汗、吐、泻后,口渴多饮,每为津液大伤。
4.寒热往来:为半表半里证.
二、问汗
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中医学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体内阳气蒸化津液自腠理达于体表而形成。辨汗问汗可以掌握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性质,从而辨识阴阳病性。临床常见的汗出异常有以下几种:
自汗:日间经常汗出,活动益甚,称为自汗。多属气虚、阳虚。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称为盗汗。属阴虚,或气阴两虚。

中医看诊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中医看诊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中医看诊二、课程目标1. 理解中医看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

3. 能够运用中医诊断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

4. 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三、课程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2. 中医望诊3. 中医闻诊4. 中医问诊5. 中医切诊6. 中医诊断案例分析7. 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四、教学时间共8周,每周2课时,共计16课时。

五、教学安排第1周: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课时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课时2: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第2周:中医望诊- 课时1:望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时2:望神、望色、望舌、望脉等具体内容第3周:中医闻诊- 课时1:闻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时2:闻声、闻味等具体内容第4周:中医问诊- 课时1: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时2:问寒热、问汗、问饮食、问睡眠等具体内容第5周:中医切诊- 课时1:切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时2:切脉、切腹等具体内容第6周:中医诊断案例分析- 课时1:分析典型案例,讲解诊断思路和方法- 课时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提高诊断能力第7周: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课时1:介绍常见病的中医诊断要点- 课时2:讲解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第8周:总结与考核- 课时1:课程总结,回顾重点内容- 课时2:进行期末考核,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看诊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讲解诊断技巧。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的实际操作。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诊断能力。

5.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看诊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诊断学》2. 教学视频:中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操作视频3. 案例资料:常见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案例4. 实验室:中医诊断实验室,用于实际操作练习八、考核方式1. 期末笔试: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中医四诊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中医四诊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第五章 四 诊
概述
四诊是指中醫诊察和搜集疾病有关资料的 基本措施,也就是指望、闻、問、切四诊。 望诊:醫生运用视覺观测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状况。 闻诊:听病人的声音和闻其气味变化。 問诊:問询病人(或家眷),理解疾病发生和发
展通過,目前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 况。 切诊:按病人脉搏及触按病人肌肤、脘腹、 四
第壹节 望诊
定义:望诊实际上就是對病人 的神、
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 物排泄
物色、 质的异常变化進行 有目的
望诊重要是观测病人神、色、形态、 舌象。
壹、全身望诊
1、望神:
(1)神的含义: 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活 動的外在
体現。狭义的神指精神、意识、 思维活動等。
(2)神的物质基础:
(4)望神的内容: 望神重要是观测病人的精神好壞、意识与
舌质—舌体的肌肉,脉络。 舌苔—附著其上的壹层苔状物,為胃气所生。
色—淡紅(隐隐紅活) 正常舌象:舌质 形态—舌体柔软,活動自如
舌苔—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 苔。
③舌诊的意义:可理解人体正气的盛衰及病位的深浅, 病势的進退,区别病邪的性质,测知病情的预後。 1、望舌质 (1)望舌神:
舌质紅活明润—有神—气血充盈,津液充足。 舌质干瘪晦暗—無神—气血虚衰,津气亏乏。 (2)望舌色: ①淡白色:
否清晰、動作与否矫健协调、反应与否敏捷等方 面。 ①得神(有神): 体現:两目明亮,意识清晰,精神充沛,反应
敏捷,語言清晰,活動自如,面色紅润 有光泽。 意义:阐明人体精气充足,脏腑功能未衰,预 後好。
②少神: 体現:精神局限性或精神倦怠,動作缓慢,气短懒
言,反应迟钝,面色少华。 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局限性,多見虚证。 ③失神(没有精神): 体現:目光晦暗,瞳人呆滞,精神萎靡或烦躁狂乱,

中医四诊课件(2)

中医四诊课件(2)
正常面色—微黄、红润光泽 病色可分五种: 1)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2)赤色—主热 3)黄色—主虚、湿 4)黑色—主肾虚 5)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
(二)望局部情况
(三)望舌
是中医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辨证施治的 主要依据之一,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 侯,所以脏腑病变可通过舌象反映出来。
1、正常舌质与舌苔—淡红舌、薄白苔
光红舌,质红绛,光滑无苔
临床意义:为阴虚火旺,舌光如镜 为胃阴大伤。
青紫舌,舌质青紫,有斑块,舌苔淡黄,有裂
临床意义:脏腑热毒很盛,气滞血瘀。
小结
测试题: 1、舌质淡、苔薄白—主?证 2、舌质红、苔薄黄—主?证黄苔 3、胖大舌—主?证 4、裂纹舌—主?证
(一)脉诊
1、脉诊的方法:寸、关、尺、浮、中、沉 2、正常脉象:不浮不沉、和缓有力 3、异常脉象:28种之多 浮脉:主表证 沉脉:主里证 迟脉:主寒证 数脉:主热证 洪脉:主实热证 细脉:主虚证、湿证
第五章:诊法与辨证
第一节,诊法 诊法-----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
基本方法,又称“四诊”。在诊察疾病时,必 须认真做到“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在辨证过程中,必须把望、闻、问、
切四诊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才能 确切地判断疾病病机所在,寒、热、虚、实, 标本缓急,正确地指导治疗。
色淡而无苔,多是气血两虚。色淡 而润滑是寒。
裂舌,舌质稍红,有裂纹
临床意义:热盛伤津或阴虚表现。
光舌,舌质淡胖,光滑无苔
临床意义:正气更虚。
舌光红无苔 临床意义: 阴虚火旺或胃阴大伤
舌质红,尖有红刺,苔薄白
临产意义:表示有热,舌尖红表示心火旺。
红刺舌,舌质红,尖有刺,无苔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四诊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四诊
主病:湿浊、痰饮、食积。
腐 苔
腻 苔
舌诊
(2)苔质 (4)剥落苔 舌象: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 主病:胃气亏虚——舌淡苔剥
胃阴枯竭——舌红绛苔剥
舌诊
(八)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的盛衰; 2、分辨病位的深浅; 3、区别病邪的性质; 4、推断病势的进退。
二 闻 诊
概说
听声音—语声、呼吸、咳嗽、
舌象: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止。 主病:肝风内动。 (5)吐弄舌 舌象:舌伸出口外不收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 旋即收回,或反复舐口唇者为弄。 主病:心脾积热(吐舌);动风(弄舌)。
舌诊
2.望舌苔
(1)苔色 苔色的变化有:白、黄、灰黑。
1)白苔
舌象:舌苔颜色呈白色
主病:表证——舌苔薄白
寒(湿)证——舌苔白厚湿润
色青 —— 腹痛
红肿 —— 胃热、血热
酒齄鼻 —— 肺胃湿热
鼻柱塌陷 —— 梅毒、麻风
鼻渊 —— 久流浊涕腥臭(风热、肝胆湿热)
局部望诊
(4)望口、唇 口与唇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口唇樱桃红 —— 煤气中毒
口腔溃疡 —— 心脾积热
鹅口疮 —— 脾胃湿热
口僻 —— 中风、风中经络 撮口 —— 脐风
1)淡白舌
舌象:舌色较淡红舌浅,白色 多
而红色少。
主病:阳虚证——淡白胖嫩湿润
舌淡苔白有齿印
气血不足——淡白瘦薄
舌诊
(2)舌色
2)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
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 或无苔
舌红苔黄
舌红无苔
舌诊
(2)舌色
3)青、紫舌
舌象:舌色呈青色或紫色。

中医-四诊法教案

中医-四诊法教案

《中医——四诊法》教学设计08传统文化汪向荣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四诊法的起源及内容;认识到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科学判断。

通过学习《四诊法》,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四诊法的内容难点:望、闻、问、切的独立运用关键:望、闻、问、切的综合运用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和学生一起做教室健康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一、手部运动:把你的手握紧成拳头,然后放松,舒展手指,重复八次;然后转动手腕八次。

二、背部和肩部运动: 站直了,把你的右手放在左肩上,慢慢地回头;同样地方式对右肩再做一次,如此重复八次。

三、头部和颈部运动:把头从左往右转,再转回左边;重复做八次,再把头往前低,再往后仰,重复做八次。

活动二:把课本P89页《扁鹊见蔡桓公》编成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梗概:扁鹊来到蔡国,蔡桓公宴请了他。

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大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不相信,说自己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医术高明。

”几天后,扁鹊再去见蔡桓公,说道:“大王的病已到血脉,不治会加深的。

”桓公仍不信。

而且很不高兴。

又过了几天,扁鹊见到桓公时说:“大王的病已到了肠胃,不治会更重。

”桓公十分生气,。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见桓公时,就赶快避开了。

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在血脉和肠胃,都有办法治愈,但病在骨髓,我就没有办法医治了。

几天后,桓公体痛,忙派人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蔡桓公就病死了. 活动三:扁鹊通过三次见蔡桓公就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确实是医术高明的人。

让两名学生介绍一下扁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或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名医扁鹊)扁鹊简介:扁鹊姓秦,名越人,齐国人,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他在各国行医,精通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并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活动四:下面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诊断疾病的4种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让学生选择讲课的顺序。

最新传统文化《四诊法》教案1

最新传统文化《四诊法》教案1

传统文化《四诊法》教案127 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古称“诊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

它自创立以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

四诊法“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

春秋战国时代的民间医生扁鹊,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可见诊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的方法,借以判断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

望诊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切诊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

中医切脉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以上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这就是说,必须将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作出由表及里的全面的科学判断。

特点及原理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做出判断。

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

“中医药护理课件:中医四诊疗法”

“中医药护理课件:中医四诊疗法”

中医四诊疗法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四诊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有效的疗 法。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中医药的核心。
中医四诊疗法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角 色和作用
中医四诊疗法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还能够 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本质。
中医望诊
望诊包括舌诊、面诊和眼诊等方法。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面部的肤色和眼 睛的光泽,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表现。
中医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声诊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声音诊和气味诊。通过听患者的 声音和闻患者的气味,了解其疾病特征。
中医问诊
问诊是向患者询问病史、病情、习惯和饮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等方法,观
询问
2
察患者的外观和体征。
向患者了解病史、症状和习惯等关
键信息。
3
听诊
通过听声诊断患者的声音和气味。
脉诊
4
通过脉象分类、脉诊技巧和诊断方 法,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脉诊
脉诊是中医四诊疗法中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通过脉搏的触感和脉象的变化,诊断患者的病情和 体质。
中医药护理课件:中医四 诊疗法
本课件介绍中医四诊疗法的概念、历史和应用,以及其与西医检查的比较。 探讨中医技术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分享实战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诊疗法的基本理论
中医四诊疗法基于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基本理论,通过观察、询问、听诊和脉诊等方法,诊断 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疗法的流程和操作

中医护理学教学课件:项目四 中医诊法

中医护理学教学课件:项目四 中医诊法

*
芒刺舌
基本特征 高出舌面如刺,色红,小者为点,大者为刺,又称为点刺,多见于舌尖、舌边,状如草莓 临床意义——各种热病,热盛或火旺伤阴 主火毒、热毒壅结 点较轻,刺较重 经常失眠、便秘之人,见到舌上起刺,此与阴虚有关
*
齿印舌
基本特征 舌边有齿痕压迹 临床意义 脾虚气弱——舌胖大 水湿内停——舌淡红胖嫩 寒湿困脾——舌淡白,苔白湿润
红、绛舌
*
青、紫舌
*
B、望舌形
舌形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种: 老嫩 胖瘦 芒刺 裂纹 齿印
老嫩舌
基本特征 质地坚敛,纹理粗糙为苍老; 质地软嫩,纹理细腻为娇嫩 临床意义 苍老——主实证(多见于邪热内结者) 娇嫩——主虚证(多见于阳气久虚者)
项目四 诊 法
*
*
概述
诊,诊察;法,方法;诊法,就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这里指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简称“四诊”。 中医应用四诊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周密的调查和观察,搜集有关的资料,作为辨证和治疗的依据。 运用时要注意四诊合参。
*
第一节 望诊
概念: 凭借医生的视觉,对人体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内容: 一、望神色 二、望皮肤 三、望舌
*
4、舌诊的临床意义
苔之厚薄反映邪气之深浅;苔之润燥可知津液的存亡;苔之腐腻可知脾胃的湿浊;苔的有无,可知病情的进退。所以,观察舌苔,了解主病,更要观察它的演变,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势类别,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1)辨病邪之性质 (2)辨病位之浅深 (3)辨病机之虚实 (4)辨病势之转归
*
黄苔
基本特征 苔呈黄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 薄黄——热轻,多为表热证, 或病邪传里化热 (如感染性疾病早期、中期) 深黄——热重,主里热证(如温热病) 焦黄——热极,多为热盛伤津,或阳明府实证(如高热便秘者) 黄而干燥(黄燥)——燥热,火热,风热 黄而浊腻(黄腻)——湿热,痰热,食积化热(如急性黄疸肝炎、胆道感染)

教案名称:第四节 四诊与辨证

教案名称:第四节 四诊与辨证

教案名称:第四节四诊与辨证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中医诊断学》中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四诊和辨证。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四诊的方法和适用范围,以及辨证的原则和步骤,同时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还较为陌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对中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四诊和辨证的具体应用和临床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四诊和辨证的方法对常见病症进行诊断和分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四诊和辨证的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果。

五、教学对象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还较为陌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后,他们将能够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中医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能够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和方法,为后续的中医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诊和辨证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可以安排一些实验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的魅力。

八、教学准备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好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参考书籍等,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医临床诊断教学设计四诊合参

中医临床诊断教学设计四诊合参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部分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加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加强理论教学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四诊 合参理论的讲解,包括其历史渊 源、基本原理、应用范围等方面 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 诊断的精髓。
增加实践操作机会
推动中医临床诊断规范化
通过规范化教学和考核,推动中医临 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中医 临床诊疗水平。
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 运用四诊合参方法进行中医临床诊断 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的能力。
四诊合参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
中医诊断的基石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是中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
通过增加实验课程、临床实习等 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 作机会,提高他们的诊断技能水 平。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 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模拟诊疗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 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四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脉诊客观化 通过脉搏传感器、脉象仪等设备 ,实现脉象信号的采集、处理和 分析,为中医脉诊提供客观依据 。
问诊客观化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 技术,对病人的病史、症状等信 息进行自动提取和分析,辅助中 医问诊。
舌诊客观化
利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 术,对舌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 析,提取舌象特征,辅助中医舌 诊。
带下病
四诊合参可辨别带下病的寒热虚实及湿热带下等证型。望 诊观察带下量、色、质等异常表现,闻诊辨别有无异常气 味,问诊了解伴随症状如瘙痒、灼热等,切诊把脉判断病 位深浅及病情轻重。

中医四诊完整课件完整版x

中医四诊完整课件完整版x

中医四诊完整课件完整版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十章“我们的身体”,具体内容包括中医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医四诊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医四诊的基本概念,知道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含义。

2. 学生能够掌握中医四诊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运用四诊来观察和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3. 学生能够理解中医四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了解中医四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医四诊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中医四诊的运用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人体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一个中医诊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中医四诊的兴趣。

2. 讲解望诊:介绍望诊的概念和方法,通过人体模型和PPT演示望诊的操作步骤。

3. 讲解闻诊:介绍闻诊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教学视频展示闻诊的操作步骤。

4. 讲解问诊:介绍问诊的概念和方法,通过人体模型和PPT演示问诊的操作步骤。

5. 讲解切诊:介绍切诊的概念和方法,通过人体模型和PPT演示切诊的操作步骤。

6.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中医四诊的操作步骤,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中医四诊望诊:观察外貌、肤色、舌象等闻诊:听声音、闻气味等问诊:询问病史、症状等切诊:触摸脉搏、按压穴位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在笔记本上画出中医四诊的操作步骤图。

2. 请用文字描述中医四诊的操作步骤,并写在笔记本上。

3. 请举例说明中医四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写在笔记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中医四诊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理解中医四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是否能够运用中医四诊来观察和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拓展延伸:邀请中医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四诊的应用和发展。

组织学生参观中医医院,实地了解中医四诊的操作和应用。

中医看诊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中医看诊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看诊技能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看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中医看诊与西医看诊的区别在哪里?2. 提出问题:中医看诊的核心是什么?二、理论讲解1. 中医看诊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辨证求因-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2. 望诊:- 望神色: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表情等。

- 望形态:观察患者的体型、姿态等。

- 望舌象:观察舌质、舌苔等。

- 望排泄物:观察大便、小便、痰液等。

3. 闻诊:- 闻气味:观察患者的体味、口臭等。

- 闻声音:观察患者的语音、呼吸等。

4. 问诊:- 主诉: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感受。

- 现病史: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病情变化等。

- 既往史:询问患者的既往疾病和用药情况。

- 服药史:询问患者用药的效果和反应。

5. 切诊:- 脉诊:观察脉搏的跳动、力度、节律等。

- 诊舌:进一步观察舌质、舌苔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四诊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诊断意见。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中医看诊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四诊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二、实际操作1. 教师选取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的示范。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总结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中医看诊的心得体会。

2. 阅读相关中医典籍,加深对四诊方法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四诊方法的掌握程度。

中医四诊教案模板范文

中医四诊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中医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四诊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四诊法进行初步的中医诊断。

教学重点:1. 中医四诊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四诊法的综合运用。

2. 如何通过四诊法进行初步的中医诊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案例分析、教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医四诊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对中医四诊的理解。

二、讲解1. 望诊:a. 介绍望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2. 闻诊:a. 介绍闻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闻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3. 问诊:a. 介绍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问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4. 切诊:a. 介绍切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基本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中医四诊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医四诊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

二、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中医病例,要求学生运用四诊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1.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案例分析中的亮点和不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中医四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医四诊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四诊法进行中医诊断的能力。

3.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中医看诊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中医看诊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中医看诊基础课程目标:1. 理解中医看诊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掌握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方法。

3. 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常见疾病的诊断。

4.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一、课程导入1. 介绍中医看诊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医看诊与传统西医看诊的区别。

二、望诊1. 望神:讲解如何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表情、神态等判断病情。

2. 望色:讲解面部、舌象、指甲等颜色的观察要点。

3. 望形:讲解患者体态、动作、步态等的观察方法。

4. 望局部:讲解对病变部位的具体观察方法。

三、闻诊1. 闻声:讲解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判断病情。

2. 闻味:讲解通过闻患者的体味、口气等判断病情。

四、问诊1. 问寒热:讲解如何询问患者寒热症状。

2. 问汗:讲解如何询问患者出汗情况。

3. 问饮食:讲解如何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变化。

4. 问睡眠:讲解如何询问患者的睡眠质量。

1. 切脉:讲解脉诊的基本方法,包括脉位、脉象、脉速等。

2. 切舌:讲解舌诊的基本方法,包括舌质、舌苔、舌下脉络等。

六、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2. 讨论并分析病例中的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

七、课程总结1. 回顾课程内容,强调中医看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看诊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让学生学会诊断和分析。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脉诊、舌诊等实际操作。

课程时间: 4课时教学资源:1. 中医看诊教材2. 中医脉诊模型3. 中医舌诊模型4. 中医临床病例集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中医看诊理论知识的掌握。

3. 案例分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

1. 学生对中医看诊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临床案例分析中的诊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中医看诊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中医学四诊》课件

《中医学四诊》课件
根据听取结果,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闻诊特点
能通过声音判断病人的病情。
4 闻诊技巧
提高听力和观察力,更好地判断声音的特点。
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感觉等来判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问诊内容
包括询问病人的症状、 感觉、精神等。
问诊诊断
根据病人的回答,判 断疾病的原因和发展。
问诊特点
能更深入地了解病人 的症状和感觉。
《中医学四诊》PPT课件
中医学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通过综 合分析多种病征,辅以望、闻、问、切的方法,以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效 果。
概述
中医学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形体、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病人的 气血流动,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疗法
通过使用中草药,调整病人的体 质,达到治疗目的。
拔罐疗法
通过使用特殊的罐子,刺激病人 的皮肤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康复。
1
望诊内容
包括观察面色、舌苔、眼睛等方面的表
望诊诊断
2
现。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
程度。
3
望诊特点
能直观地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
望诊技巧
4
更好地观察和判断疾病的表现和变化。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取病人的呼吸、咳嗽、声音等来判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1 闻诊内容
包括听取病人的呼吸、咳嗽、声音等。
2 闻诊诊断
问诊技巧
善于提问和倾听,更 准确地获取病人的信 息。
切诊

“四诊法”教学.doc

“四诊法”教学.doc

“四诊法”教学.doc1“望”“望”就是看,也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进行观看、观察,教师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望”去发现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如在学习《九寨沟》一课时,我们就要为学生进行图片展示,如果有相关的影像资料也应该放映给学生看,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这样以来,就会使学生的思维不再一开始就受到课本的束缚,同时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培养。

2“闻”“闻”就是听,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感受课文之后,还要从听觉上听懂课文,理解课文。

如在学习《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音像朗读磁带,让学生在倾听诗歌朗读时,投入感情,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复杂心理,这样会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更为具体。

3“问”“问”就是要引导学生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在学习与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问”的一个重要的地方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实质性的,不能超出所学课文的范围。

如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背景有联系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得以解决。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切”“切”就是做,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为此我们就要为学生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我们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理解、去积累,还要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对比,看谁做得最好。

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

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并且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面对当今改革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捕鱼之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找、去学、去探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41四诊1学习教程

41四诊1学习教程
齿龈、咽喉
第19页/共79页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五十六分。
二、局部望诊
(三)望皮肤
观察皮肤的色泽与形态。
1.外形:水肿、鼓胀、皮肤干瘪枯槁、疳积、皮 肤 甲错
2.斑:斑形如锦,或红或紫,平摊于皮肤,抚之不碍手消 失后不脱皮。
3.疹:色红,形如米粟,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碍手感, 消失后脱皮。
第40页/共79页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五十六分。
一、听声音
1.声音
• 实证、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
烦躁多言
• 虚证、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 默懒言
• 新病—声音重浊、嘶哑
• 久病—声音轻清、体弱
第41页/共79页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五十六分。
一、听声音
2.语言
一、全身望诊
(二)望色
⒈ 常色 是正常人的面色。
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正常面色: 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第7页/共79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五十六分。
五色诊(病色):人体在疾病时的
异常面部色泽。
青(属木):寒证、痛证、惊风、血瘀
赤 (属火):热证 黄(属土):湿证、虚证、黄疸
等。
第46页/共79页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五十六分。
科 , 天 花 麻 疹 全 占 验

皆 可 见 。 再 添 片 语 告 儿
尤 必 问 经 期 , 迟 速 闭 崩
再 兼 服 药 参 机 变 。 妇 女
辩 , 九 问 旧 病 十 问 因 ,
六 胸 腹 , 七 聋 八 渴 倶 当
头 身 四 问 便 , 五 问 饮 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四诊法》
教学设计
08传统文化汪向荣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四诊法的起源及内容;认识到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科学判断。

通过学习《四诊法》,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诊法的内容
难点:望、闻、问、切的独立运用
关键:望、闻、问、切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和学生一起做教室健康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一、手部运动:把你的手握紧成拳头,然后放松,舒展手指,重复八次;然后转动手腕八次。

二、背部和肩部运动: 站直了,把你的右手放在左肩上,慢慢地回头;同样地方式对右肩再做一次,如此重复八次。

三、头部和颈部运动:把头从左往右转,再转回左边;重复做八次,再把头往前低,再往后仰,重复做八次。

活动二:把课本P89页《扁鹊见蔡桓公》编成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梗概:扁鹊来到蔡国,蔡桓公宴请了他。

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大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不相信,说自己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医术高明。

”几天后,扁鹊再去见蔡桓公,说道:“大王的病已到血脉,不治会加深的。

”桓公仍不信。

而且很不高兴。

又过了几天,扁鹊见到桓公时说:“大王的病已到了肠胃,不治会更重。

”桓公十分生气,。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见桓公时,就赶快避开了。

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在血脉和肠胃,都有办法治愈,但病在骨髓,我就没有办法医治了。

几天后,桓公体痛,忙派人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蔡桓公就病死了. 活动三:扁鹊通过三次见蔡桓公就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确实是医术高明的人。

让两名学生介绍一下扁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或查阅资料的
方式了解名医扁鹊)
扁鹊简介:
扁鹊姓秦,名越人,齐国人,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他在各国行医,精通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并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
活动四:下面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诊断疾病的4种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让学生选择讲课的顺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望诊
望诊是医生通过眼睛观察病人的精神,面色,形体,舌体与舌苔,体表各部以及各种排泄物,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通过观察望诊视频让学生了解医生一般对病人是如何望诊的。

望诊实例:
①望神:正常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清楚、呼吸调均、肌肉润泽、大小便控制自如。

②望面色:正常人的面色红润光泽,表现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旺盛
③望舌: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小活动1:选一名学生当模特,让学生根据这三个方面对他望诊。

(2) 闻诊
闻诊是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断,来推断疾病的诊法。

闻诊实例:
①声音: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
②呼吸:呼吸与肺肾等脏器有关,正常的呼吸均匀自然;
③无肠鸣、臭气等症状。

(解释肠鸣,臭气名词)
(3)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症状,得病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现在症状,治疗经历等情况,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总结了问诊的内容——《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疼痛四问便
五问性情六问眠
七饮八食九职业
十问病史随机变
小活动2:学生分四人一组,其中分别扮演医生(中医)、病人、病人的陪诊者、医生的助手。

任务分工:医生询问病人,病人及其陪诊者回答生病的症状。

医生的助手负责记录问诊记录。

问完后,选两组的问诊情况大家共同探讨问诊的内容。

(4)切诊
切诊是通过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根据病人脉搏显现的频率,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医生怎样为病人诊脉的。

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每分钟72~80次,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
小活动3:测测你的脉搏每分钟是多少?(教师准
备好秒表)
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
分。

保持均匀呼吸。

正常脉搏为72-80次/分钟
活动五、以上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彼此之间不是孤
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
就是说,必须将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作出由表及里的全面的科学判断。

下面我们阅读课本91页小故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孙思邈在救人的过程中,使用了“四诊法”中的哪几种方法?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唐代“药王”孙思邈到长安行医,在路上,他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

却有些颜色鲜红的血液从棺材缝隙里滴出来,孙思邈心中一动,赶忙追上去询问。

一位老婆婆告诉他:这里面是我的女儿,她因为生孩子难产,死有大半天了。

孙思邈听后,又仔细观察滴出来的新鲜血液,用手指接起几滴放在鼻子下闻了一闻,断定这个产妇是由于难产窒息而假死。

于是忙叫开棺抢救。

棺盖打开,孙思邈立即上前察看,上前察看。

又仔细摸脉,发觉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他赶紧选好穴位,扎下一根金针,又给产妇服了一些药。

不一会儿,产妇竟苏醒过来了,并随即生下一个大胖娃娃。

大家见孙思邈把行将入土的人都救活了,而且是一针救活了两条人命,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均用到。

活动六、选两组同学,每组2名同学,一个扮演医生(中医),一个扮演感冒患者用四诊法表演医生给病人的看病过程。

活动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及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