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妇幼保健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妇幼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妇幼保健工作是指针对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服务。

第四条妇幼保健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提供优质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第五条妇幼保健工作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

第六条妇幼保健工作应当注重健康教育,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第七条妇幼保健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八条妇幼保健工作应当注重科学研究,推动医学进步和创新。

第九条妇幼保健工作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管理。

第二章机构设置第十条建立统一的妇幼保健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妇幼保健工作。

第十一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下设妇幼保健科室,负责具体的工作实施。

第十二条妇幼保健科室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医师、护士、营养师等。

第十三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四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第十五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负责开展孕前、孕期、产后和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

第十六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负责开展儿童疫苗接种和常规体检。

第十七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负责开展妇女保健和儿童预防保健工作。

第十八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负责开展妇女和儿童现场救治和急救服务。

第四章工作规范第十九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

第二十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严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

第二十一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二十二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第二十三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二十四条妇幼保健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妇幼保健政策,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妇幼保健工作人员。

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保健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遵循专业、尊重生命、保护妇幼健康、服务社会的原则。

第二章机构设置第四条所设妇幼保健机构应由负责妇幼保健工作的部门成立,并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第五条妇幼保健机构应设置工作领导、医疗、护理、营养、健康教育和行政等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管理能力。

第七条妇幼保健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和流程,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和责任分工。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八条妇幼保健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全过程服务的原则。

工作流程包括预约、诊断、治疗、康复和随访五个环节。

第九条在预约环节,患者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预约,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相应的时间和医疗资源。

第十条诊断环节是妇幼保健的重要环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治疗环节应综合运用医疗手段、药物治疗和康复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系统的治疗。

第十二条康复环节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部分,医生应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第十三条随访环节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延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四条妇幼保健机构应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十五条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外部学术交流、不良事件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第十六条妇幼保健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档案,记录信息、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公布医疗质量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绩效考评第十八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绩效考评,根据工作业绩和专业素质确定相关奖惩措施。

第十九条绩效考评主要包括工作业绩、学术能力、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

妇幼保健机构各科室规章制度总汇编

妇幼保健机构各科室规章制度总汇编

目录制度篇笫一节社会保健工作制度 (5)一、社会保健科工作制度 (5)二、保健人员培训制度 (5)三、保健导临床人员轮转制度 (6)四、保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6)五、爱婴医院管理制度 (6)六、母乳喂养培训、考核制度 (7)七、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8)八、母婴同室宣教制度 (8)九、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管理制度 (9)十、巩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制度. (9)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lO 第二节信息管理与基层指导工作制度 (13)一、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13)二、妇幼卫生信息统计管理制度 (14)三、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例会制度 (14)四、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14)五、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 (16)六、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 (16)七、基层指导工作制度 (17)八、基层培训工作制度 (18)九、基层例会制度 (18)第三节康教育工作制度 (18)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8)第四节妇女保健科工作制度 (19)一、妇女保健科工作制度 (19)二、女职工保健工作制度 (20)三、乳腺保健工作制度………………………………………………………………………………….20四、青春期保健工作制度 (20)五、更年期保健工作制度 (21)六、妇女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制度 (21)七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制度 (21)八、妇女常见痫防治工作什制度 (22)九、优生遗传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22)十、孕妇营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22)十一、生殖保健科工作制度 (23)十二、产后康复工作制度 (23)十三、理疗室工作制度 (23)十四、盆底康复室工作制度 (24)十五、乳腺病防治门诊工作制度 (24)十七、妇科病查治工作制度 (25)十八、婚前医学检套工作制度 (25)十九、婚前保健综合体检室工作制度 (26)二十、婚前保健咨询工作制度 (26)二十一、婚前保健逐级转诊制度 (26)二十二、婚前保健疾病随访制度 (27)二十三、婚前保健消毒卫生制度 (27)二十四、婿前保健资料信息管理制度 (27)二十五、新婚学校工作制度 (28)二十六、孕前保健工作制度 (28)二十七、孕期保键工作制度 (28)二十八、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 (29)二十九、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29)三十、计划生育技术工作制度 (30)三十一、奁体中心工作制度 (31)第五节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31)一、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31)二、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工作制度 (32)三、儿童营养门诊工作制度 (32)四、儿童智力测验工作制度 (33)五、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制度 (33)六、儿童眼保健工作制度 (33)七、儿童视力筛查门诊工作制度 (34)八、儿童口腔保键科工作制度 (34)九、口腔保健治疗室工作制度 (34)十、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35)十一、体弱儿管理工作制度 (35)十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 (36)十三、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36)十四、遗传代性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37)十五、遗传代性疾病筛奁门诊工作制度 (37)十六、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37)十七、听力筛查转诊工作制度 (38)一八、听力筛查窒工作制度 (38)第六节母婴健康促进中心工作制度 (39)一、母婴健康促进中心工作制度 (39)二、产后访视工作制度 (39)三、婴儿洗浴中心工作制度 (40)四、婴儿早教室工作制度 (40)五、孕妇学校工作制度 (41)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41)第七节产前筛奄工作制度 (42)一、产前筛查办公室工作制度 (42)二、产前诊断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42)三、产前筛务质量管理制度 (43)五、产前筛查血样采集、递送管理制度 (44)六、产前诊断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 (45)七、产前筛查统计汇总及上报制度 (45)八、产前筛查疑难病例会诊制度 (46)九、产前筛查转诊及跟踪观察制度 (46)一、社会保健科工作职责 (47)二、社会保健科主任职责 (47)三、社会保健科工作人员职责 (48)四、母婴同室工作人员职责 (48)五、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人员职责 (49)六、妇幼信息管理科主任职责 (50)匕、妇幼信息管理科工作人员职责 (50)八、孕产妇死亡评审委员会工作职责 (50)九、基层指导主任职责 (53)十、基层指导工作人员职责 (54)卜一、健康教育委员会职责 (54)十二、健康教育科主任职责 (55)十三、健康教育科(群体保健)人员职责 (55)1一四、健康教育科(院保健)人员职责 (56)十五、健康教育科(基层指导)人员职责 (56)十六、妇女保健科主任职责 (56)十七、妇女保健科工作人员职责 (57)十八、产后康复工作人员职责 (57)十九、理疗室工作人员职责 (58)二十、盆底康复室工作人员职责 (58)二十一、乳腺治疗室工作人员职责 (58)二卜二、妇科病奄治工作人员职责 (59)二十三、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人员职责 (59)二十四、婚前医学检查主检医师职责 (60)二十五、婚前保犍医师职责 (60)二十六、新婚学校工作人员职责 (61)二十七、女职工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1)二十八、乳腺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2)二十九、青春期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2)三十、更年期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3)三十一、妇女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3)三十二、孕前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3)三十三、孕期保健医师职责 (64)三十四、生殖保健科职责 (64)三十五、营养保健医师岗位职责 (64)三十六、查体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65)三十七、儿童保犍科主任职责 (65)三十八、儿童保健医师职责 (66)三十九、儿童保健门诊护士职责 (66)四十、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67)四十一、儿童营养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67)四十二、儿童智测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67)四十三、儿童心理卫生门诊人员职责 (68)四十四、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8)四十五、儿童眼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68)四十六、儿童视力筛查门诊人员职责 (69)四十七、母婴健康促进中心主任职责 (69)四十八、产后访视工作人员职责 (70)四十九、婴儿洗浴护士工作职责 (70)五十、婴儿早教护士岗位职责 (70)五十一、孕妇学校工作人员职责....................................................................................7l 五十二、产前筛查办公室主任职责.................................................................................7l 五十三、产前筛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7l 五十四、产前筛查办公室主治医师职责 (72)五十五、产前筛查质控员、采血员工作职责 (72)五十六、遗传代性疾病筛查中心各级质控员职责 (73)五十七、听力筛查主任职责 (74)五十八、听力筛查人员职责 (75)五十九、听功能检测室工作人员职责 (75)制度篇第一节社会保健科工作制度一、社会保健科工作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及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全心全意为广大妇女和儿童健康服务。

医院妇幼保健院规章制度汇编

医院妇幼保健院规章制度汇编

医院妇幼保健院规章制度汇编目录执业行为规定XXX妇幼保健院廉洁文明行医若干规定XXX妇幼保健院在医疗服务中向社会群众的承诺XXX妇幼保健院职工道德规范XXX妇幼保健院严格禁止工作人员为医药营销人员“统方”规定XXX妇幼保健院关于上交、拒收“红包”登记制度XXX妇幼保健院医德考评细则XXX妇幼保健院入院、出院工作制度XXX妇幼保健院医嘱制度XXX妇幼保健院三级查房制度XXX妇幼保健院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XXX妇幼保健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XXX妇幼保健院查对制度XXX妇幼保健院首诊医师负责制度XXX妇幼保健院病情解释制度XXX妇幼保健院管床医师每天查房制度XXX妇幼保健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执业行为规定不准以任何借口推诿、刁难患者,延误诊治及抢救时机。

不准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理由与患者或家属发生争吵或打架。

不准利用行医之便收受患者及家属的“红包”、物品及接受宴请。

除医院财务收费部门外,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借口、任何理由向患者或家属自行收费或收取现金。

不准利用职务或职业之便,收取医疗设备、器械、药品、试剂、卫生材料等各种助销和促销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不准私自代开处方或介绍患者到院外药店购药,损公利己。

未经医院批准,不准以任何理由把患者介绍到院外治疗收取介绍费。

不准开大处方、人情方、假诊断证明和私自进行免费医技检查及治疗。

未经批准不准私自到外院会诊及执行医疗护理等行为。

不准上班期间利用电脑或手机等玩游戏或上网炒股票及买卖基金。

不准上班期间串岗和无故离岗。

不准工作期间饮酒或醉酒上岗。

XXX妇幼保健院廉洁文明行医若干规定一、坚持办院方向,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医务人员每时每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

二、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规范,以全心全意为健康服务为宗旨,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贫富,一视同仁。

三、文明行医,礼貌服务,语言、态度诚恳,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关心体贴患者。

妇保院管理制度

妇保院管理制度

妇保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妇幼保健院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妇幼保健院是以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医疗机构,是国家重点保障的医疗服务单位。

第三条妇保院的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合法的原则,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四条妇保院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严禁任何形式的腐败和滥用职权行为。

第五条妇保院的管理制度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且可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六条妇保院的管理制度应严格执行,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七条妇保院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各个科室的管理规定、患者权益保障规定、医疗质量管理规定、职工管理规定等。

第八条妇保院的管理制度由院长和各科室主任共同负责,由院务委员会审定。

第九条妇保院的管理制度应不断完善,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第十条妇保院的管理制度应向院内所有职工宣传、培训,确保所有员工能够清晰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妇保院的管理制度应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科室管理第一条各科室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严禁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二条各科室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转和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各科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权益。

包括门诊检查、医疗费用管理、病例管理等方面。

第四条科室负责人应加强对下属医护人员的管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第五条科室应定期召开科室例会,及时交流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第六条科室应加强内部协调和沟通,确保医疗服务工作的协调进行。

第七条科室应建立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第八条科室应建立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三章患者权益保障第一条妇保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权益保障制度,包括患者隐私保护、医疗服务公开透明、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

妇幼保健院综合管理制度范本

妇幼保健院综合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妇幼保健院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

第三条我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质量第一、持续改进”的服务宗旨,以保障母婴健康为核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我院设立院长办公室,负责全院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五条设立医务科、护理部、行政科、财务科、后勤科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医疗、护理、行政、财务、后勤等工作。

第六条各科室设立科主任、护士长等岗位,负责本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医疗服务与管理第七条医疗服务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

第八条医院设立孕产妇保健科、儿科、妇产科、计划生育科等科室,提供全面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九条医院严格执行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保健服务。

第十条医院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干预制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第十一条医院设立健康教育科,开展孕产妇、婴幼儿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第四章护理工作与管理第十二条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护理质量。

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持证上岗。

第十四条护理工作实行责任制,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五章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第十六条行政管理工作遵循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七条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医疗、护理、行政等各项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设施等。

第十九条后勤部门负责医院环境卫生、安全保卫、车辆管理等工作。

第六章患者权益保障第二十条医院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第二十一条医院设立患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投诉。

第二十二条医院实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

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

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妇幼保健医院是为了维护妇幼健康和生育权利而设立的以疾病预防和维护人民健康为主要职责的特殊医疗机构。

为了规范妇幼保健医院的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制度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是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一、妇幼保健医院管理目标妇幼保健医院应该实行“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常态化预防保健机制,提高卫生保健服务质量,保障妇幼健康和生育权益。

二、妇幼保健医院管理体制妇幼保健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1.医院领导:医院领导是医院的决策者和主管,负责医院各项管理工作。

2.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包括办公室、财务科、人力资源科、医疗管理科等,负责医院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3.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科、口腔科等,负责医院各项医疗服务工作。

三、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机制1.防控机制:建立妇幼病防控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服务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设立疾病预防保健服务和儿童发展评估服务等,积极培育和加强患者对医院的信心和信任。

3.质量机制:建立妇幼保健医院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严格执行医疗纪律和规范,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服务。

4.评价机制: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妇幼保健医院管理职责1.领导班子应该有决策权和权威性,负责科学决策、领导医院管理和促进医院发展。

2.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日常管理和服务,履行管理职责和任务。

3.医疗人员应该恪守职业操守,正确看待生命和健康,以高尚的医德医风服务患者。

4.后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确保医院日常运行顺利。

五、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流程1.诊疗流程:患者就诊时应按照就诊流程进行体检、门诊、住院等操作。

2.医疗流程:医疗人员应遵照规范进行医疗服务,开展新生儿筛查、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等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管理制度范本

县妇幼保健院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县妇幼保健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县妇幼保健院全体工作人员、聘用人员、实习生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院、服务至上、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县妇幼保健院设立院长、副院长、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等岗位,负责医院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院长是医院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医院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

第六条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分管医院业务、行政、后勤等方面工作。

第七条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第八条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护理工作,协助主任管理本科室。

第三章医疗服务管理第九条医疗服务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医疗规范和行业标准。

第十条医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医疗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权益。

第十二条医疗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三条医疗人员应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确保病历完整、准确。

第十四条医疗人员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第十五条医疗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感染。

第四章护理管理第十六条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执行护理规范。

第十七条护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权益。

第十八条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第十九条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感染。

第二十条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关注患者需求。

第五章行政管理第二十一条行政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十二条行政人员应严格执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十三条行政人员应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第二十四条行政人员应加强后勤保障,确保医院正常运转。

第六章教学科研第二十五条医院应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第二十六条医院应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地位。

第二十七条医院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妇幼保健院管理体制一、妇幼保健院按行政区、功能和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妇幼保健院指县(区、市)级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指市(地)级妇幼保健院及京津沪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妇幼保健院。

二、妇幼保健院应本着精简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按照院、科两级行政管理体制,确定内部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

院长一般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妇幼保健院内设保健部和临床部。

保健部和临床部均设有相应门诊。

三、妇幼保健院的基本建设、业务经费、装备经费等应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1.妇幼保健院的保健部分实行预算包干、全额补助。

临床部分实行差额补助。

2.妇幼保健经费要专款专用,保证保健工作的必需经费。

四、各级妇幼保健院的级别与同级医院、卫生防疫机构相等。

五、妇幼保健院根据工作任务、技术力量和开展工作情况的不同,按以下一、二类编制标准确定人员编制,保健部人员编制:1.省级妇幼保健院:一类,121~160人。

二类,80~120人。

2.市、地级妇幼保健院:一类,61~90人。

二类,40~60人。

3.县(市、区)级妇幼保健院:一类,41~70人。

二类,20~40人。

妇幼保健院内,临床部人员按设立床位数,以1∶1.7增加编制。

妇幼保健院组织设置规定一、三级妇幼保健院1.建筑规模(1)保健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400平方米;(2)床位不少于150张;(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4)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7平方米,分娩室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2.人员结构(1)专业技术人员在60人的基础上,按实际床位数1∶1.5增加编制;(2)必须配备经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临床卫技人员中医师与护士比为1∶2。

3.科室设置(1)业务科室:①一级科室: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生殖健康科、健康教育科、信息资料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科;②二级专业分科:婚姻保健、围产保健、优生咨询、女职工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心理卫生、妇女营养、乳腺保健、产前诊断、产后康复、医学美容、计划生育、集体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口腔保健、儿童眼保健、儿童听力保健、儿童康复、儿童心理卫生、儿童营养、培训指导科、妇科内分泌、生理产科、高危产科、MICU、新生儿科、NICU、中医儿妇等专业。

(2)医技科室及其他:药剂科、器械科、检验科、影像诊断科、功能检查科、遗传实验室、病理科、手术室、麻醉科、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图书馆等。

二、二级妇幼保健院1.建筑规模(1)保健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2)床位不少于100张;(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4)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 6.5平方米,分娩室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2.人员结构(1)专业技术人员在40人的基础上,按实际床位数1∶1.4增加编制;(2)配备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80%。

①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不少于8人。

②临床卫技人员中医师与护士比为1∶2。

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之比为1∶3∶5∶7,护师以上者占护理人员总数的比率不少于20%。

3.科室设置(1)业务科室:①一级科室: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生殖健康科、健康教育科、信息资料科、妇科、产科、儿科。

②二级专业分科:婚姻保健、围产保健、优生咨询、女职工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心理卫生、妇女营养、乳腺保健、产前诊断、产后康复、医学美容、计划生育、集体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口腔保健、儿童眼保健、儿童听力保健、儿童康复、培训指导科、生理产科、高危产科、新生儿科、中医儿妇等专业。

(2)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药剂科、器械科、检验科、影像诊断科、功能检查科、遗传实验室、病理科、手术室、麻醉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等。

三、一级妇幼保健院1.建筑规模(1)住院床位数不少于30张;(2)保健用房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每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3)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6平方米,分娩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2.人员配备(1)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少于20人的基础上,按实际床位数1∶1.3增加编制;(2)卫生技术人员应占全院职工的80%以上。

(3)卫生技术人员中从事群体保健的专业人员不少于30%。

(4)有两名以上副主任医师。

3.科室设置(1)业务科室:婚姻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生殖健康科、健康教育科、信息资料科、妇科、产科、儿科。

(2)医技科室:检验科、药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B超心电图室、放射科。

妇幼保健院的工作任务一、开展优生、优育工作,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二、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围产保健、产前诊断、遗传疾病咨询和出生缺陷监测等,预防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三、推广新法接生,施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防治妊娠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四、积极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调查分析发病因素,实施防治方案,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五、做好妇女经、孕、产、哺乳、更年期的卫生保健。

组织实施女职工劳动保健。

六、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增强儿童体质,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

1.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调查分析发病因素,实施防治方案,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2.做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

3.推广科学育儿,提高母乳喂养率,做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

七、推广以避孕为主的计划生育综合节育措施。

1.对育龄夫妇指导和实施安全有效的节育方法。

2.提高节育手术质量,杜绝事故,减少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确保受手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八、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有关妇女儿童健康、计划生育节育技术和优生工作的各项科学研究。

九、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普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的妇幼卫生知识水平。

十、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节育技术的信息工作,做好资料统计和分析研究。

省级妇幼保健院工作职责一、全面掌握全省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主要的健康问题、常见疾病和妇女儿童群体的多发性疾病、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致死原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需求和服务质量,出生人口质量及影响妇女儿童群体健康的主要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省的妇幼保健规划和支持性规划。

二、负责全省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信息统计、健康教育、培训、科研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具体业务工作的技术指导并负责对市地级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进行监测和审评,定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报告。

三、掌握全省妇幼卫生专业队伍数量、知识和技术水平,根据妇幼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在职人员及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要有计划地培训妇幼保健短缺专科人才,以满足保健工作的需要。

四、能承担本科室研究生及妇幼卫生中高级人才的进修培养任务。

五、能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和进行国际合作;针对本省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重点疾病,开展应用性研究工作并负责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六、接受下级妇幼保健院的会诊、转诊,坚持双向转诊制度。

为市地县妇幼保健院提供有关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围产期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七、负责服务、整理、分析、储存全省妇女儿童健康指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人口出生质量、各项妇幼卫生工作指标及妇幼卫生资源转入等数据资料,按规定时间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给市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院。

八、负责对危害妇女儿童健康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防治工作,承担国家检测室的监测任务。

九、执行省级妇幼保健院建筑、装备标准。

市(地)妇幼保健院工作职责一、市(地)妇幼保健院以提高本地区妇女、儿童群体的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为目标,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优生优育为中心任务,指导基层的重点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业务,肩负着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规划的实施与监测任务。

二、提供全面的、系统、连续的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优生优育及妇产科、儿科的保健医疗服务,解决本地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妇产科、儿科的疑难疾病的会诊和治疗,承担所辖县的会诊、转诊任务并执行双向转诊制度。

三、掌握本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健康问题、主要疾病、孕产妇和婴儿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发展规划以及防治计划并牵头实施。

四、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与地区综合医院妇产科、小儿科、计划生育科及地区防疫站建立密切联系,承担本地区妇幼卫生业务工作和计划生育技术工作、信息统计工作及基层培训工作的质量监测和质量评审。

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妇幼保健院报告。

五、承担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妇幼卫生人员的专业进修、本院人员的在职教育并全面掌握本地区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六、承担中等卫校妇幼医士、助产士专业及妇幼卫生专科和大专班的实习任务。

七、负责本地区妇幼卫生常规报告,抽样调查,监测点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储存并按规定时间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及上一级妇幼保健院。

八、执行市(地)级妇幼保健院建筑标准。

九、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建立实验地段,在地段内承担妇女儿童的系统保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

十、负责本地区妇幼卫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基层人员培训工作。

十一、承担必要的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

县级妇幼保健院工作职责一、针对国家妇女儿童健康目标和支持性目标的要求,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规划并牵头实施。

二、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掌握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量、存在问题、并发症及并发症发生乃至转归情况,负责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优生咨询工作,掌握人口质量,为提高人口素质服务。

三、负责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把一些自我保健知识和简单技术教给广大农村妇女,提高她们自我保健、与疾病和不卫生习惯作斗争的能力。

四、负责全县妇幼卫生常规报告等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工作,为县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并同时报上一级妇幼保健院。

五、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根据本县妇幼卫生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需要,开展岗位培训。

六、正确指导农村的新法接生,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乡卫生院产科助产水平,改善产科住院及接生条件,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

负责乡卫生院、中心乡卫生院产科的技术指导,开展产科质量、孕产妇死亡、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计划生育技术事故的审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