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戏剧对比有感

合集下载

中西戏剧差异作文

中西戏剧差异作文

中西戏剧差异作文
《中西戏剧差异作文》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中西戏剧的差异。

就说那次我去看京剧和去看西方戏剧的经历,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先说说京剧哈,我那次去看京剧,一进剧院那感觉就不一样,古香古色的。

舞台布置得特别讲究,那华丽的戏服,演员们脸上那精致的妆容,哎呀,看着就特别带劲!等戏开场了,演员们一亮相,那身段,那唱腔,真是让我如痴如醉呀!他们的动作慢悠悠的,一招一式都透着那么股韵味儿。

看他们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我虽然有些听不太懂,但就是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魅力。

特别是那个武生的打戏,那动作干净利落,看得我是连连喝彩。

我就像个孩子似的,完全被吸引住了,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再讲讲西方戏剧。

后来我又去看了一场西方戏剧,那剧院的氛围和京剧的就很不一样。

舞台更现代感一些,灯光打得特别炫。

戏一开场,演员们那超快的语速,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让我一下子就进入了剧情。

他们的表演特别真实,感觉就像是生活中的场景直接搬到了舞台上。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故事里,和那些角色一起经历着各种喜怒哀乐。

这中西戏剧的差异可太明显了,一个慢悠悠,讲究韵味;一个快节奏,注重真实感。

但不管是京剧还是西方戏剧,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魅力呀,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呢!嘿嘿,这就是我对中西戏剧差异的一点小感受啦!以后我还要去更多地体验不同的戏剧,去感受它们的美好呢!。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篇1摘要: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都是多元文化集中体现。

中国戏曲偏重言志抒情以曲唱戏重于形式,发声讲究甜润圆亮字重腔轻,曲从与字。

欧洲歌剧偏重再现模仿以歌唱剧重于内容,发声讲求明亮宽洪,言从与歌。

关键词:中国戏曲欧洲歌剧差异中国的戏曲与欧洲的歌剧,是世界两大戏剧艺术体系的突出代表。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是多元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人们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及心理素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产物。

因此,中国戏剧和欧洲歌剧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及深厚的美学特征。

一、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的形于发展(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中国的戏曲是古代的舞剧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最早的舞剧是葛天氏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这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器乐为一体的艺术。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民间歌舞戏和参军戏。

如歌舞大戏《大面》、《踏谣娘》,如产生于东晋时期的参军戏在隋唐时期仍属于“散乐”的范畴,并十分流行。

从原始歌舞逐渐发展成以歌舞演故事,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历经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数百年的承续、发展,而成熟的渐变过程,因而中国戏曲根基深厚,艺术体系完善。

(二)欧洲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歌剧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此意大利被赞誉为“欧洲歌剧的故乡”。

意大利早期歌剧称为“音乐戏剧”,它是一种音乐、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

它的诞生是巴罗克时期音乐艺术领域最伟大的一场革命。

欧洲歌剧的音乐素材大多来源于民歌和宗教音乐。

1597年第一部歌剧《达夫尼》诞生,由利努契尼提供脚本,佩里作曲,但这部歌剧没有流传下来。

中外戏剧史论学习心得100字

中外戏剧史论学习心得100字

中外戏剧史论学习心得100字
篇一:
读西方戏剧,我会不由自主的融入到戏剧当中,与剧中人物发生奇特的心理共鸣。

他们内心纠结,我也内心纠结;他们内心矛盾,我也内心矛盾;读中国戏剧,我好像是一个隐世高人,冷眼旁观的看着尘世间发生的一切。

我总会置身事外,以一个先知的身份感受着剧中人物的欢乐与悲伤。

篇二:
在西方戏剧的世界中他们悲伤的难以自制,我也会悲伤的泪流满面。

我与剧中人物无比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俨然不知我是剧中人,还是剧中人是我。

但是在中国的戏剧里我会最客观冷静的发掘出作者想传达给我的想法,会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痛苦。

最终只能化为“我笑他人忒疯癫,他人笑我看不穿!”。

谈我国戏剧与西方戏剧舞台美术手法之异同

谈我国戏剧与西方戏剧舞台美术手法之异同

谈我国戏剧与西方戏剧舞台美术手法之异同我国戏剧与西方戏剧舞台美术手法之间存在着许多异同之处。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以及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审美观念。

下面将从舞台设计、舞台布景和舞台道具三个方面对比我国戏剧与西方戏剧的舞台美术手法。

首先,在舞台设计方面,我国戏剧强调整体感、意境和象征主义,追求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美学特色的舞台效果。

而西方戏剧更注重实际效果和视觉冲击力,追求真实感和感官刺激。

例如,在舞台布景方面,我国戏剧通常采用的是帷幕流,即利用空间、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表现舞台意境。

而西方戏剧则通常采用实景,即利用实际的道具和布景来构建舞台场景。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传统审美观念的不同。

其次,在舞台布景方面,我国戏剧常常运用唐卡、屏风、装饰以及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来丰富舞台效果,强调图案、符号和色彩的象征意义。

而西方戏剧则更注重实用性和视觉冲击力,常常使用极具立体感和逼真效果的道具和布景。

西方戏剧的舞台布景更加注重细节和精致,并常常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增添舞台效果。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西方对于舞台布景的认知和审美追求上的不同。

最后,在舞台道具方面,我国戏剧注重象征主义和寓意性,舞台道具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和寓意。

比如,在京剧中常常使用红色道具代表勇气和正义,使用绿色道具代表萧散和温柔。

而西方戏剧则更加注重实际性和效果性,舞台道具常常具有实际功能和使用价值。

例如,在音乐剧中经常使用道具来演绎故事情节或者增强舞台效果。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戏剧在表达方式和叙事手法上的不同。

总结起来,我国戏剧与西方戏剧在舞台美术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两种文化和艺术传统之间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方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差异。

尽管存在差异,但中西方戏剧对舞台美术手法的追求都是为了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效果和视觉享受,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并通过视觉语言传递戏剧的主题和情感。

在全球化的今天,两种戏剧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越来越多,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舞台美术效果。

从戏剧文化看中西差异

从戏剧文化看中西差异

从戏剧文化看中西差异世界上所公认的三个最著名而古老的戏剧系统是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剧。

中国戏剧早经13世纪的《马克·波罗游记》和17世纪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描述,使欧洲人有所见闻。

在西方,歌剧、话剧、芭蕾舞剧共同构成西方戏剧的三大支柱。

话剧以对白与形体动作为表演手段,歌剧的表演手段以音乐与歌唱为主,形体动作为辅,芭蕾舞剧则以音乐舞蹈为表演手段,既无歌唱又无对白,或者说她是音乐舞蹈加哑剧。

总而言之,以上三者都与中国戏剧截然不同。

中国戏剧不仅唱、做、念、打兼备,还穿插着大段的歌舞哑剧以至杂技与功夫表演,并且拥有一套独特的戏剧表演的符号语言。

包括程式化的角色塑造——行当;程式化的化妆——脸谱;程式化的表演——做功、身段和固定几种套路的曲式、唱腔。

中国戏剧最令西方人感到新鲜的,是它那高度程式化的写意传神的表演,如兰花指、水袖、圆场、起霸、走边,以及整冠、甩发、亮相等等。

此外中国戏剧表演中还穿插着一些像“变脸”、“翎子功”、“翅子功”等令人拍案叫绝的绝活儿。

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切程式化的表演,以表演绝活,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现实依据,但却比现实中的动作更美更传神,刻画人物更加入木三分。

所以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哪怕最细微的举动,都是现实的提炼。

”中国戏曲的表演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意趣的挥洒,神韵的深远,以虚代实,以形传神。

再加上它的独特的艺术化的化妆和脸谱,无布景的舞台,象征主义的道具,都极大地激发着观众的想象力。

这也是中国艺术普遍倡导的“神会”、“悟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使一切略去的细节都由想象补充得更为尽善尽美。

中国传统戏剧从表演到服装、化妆、道具、效果,都是写意的,都简化得近乎抽象的符号,这样不仅使演员能以表演代替道具,并能凭借演员在台上唱做念打的浑身解数,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丰满、充实的特定意境,使庞大而沉重的布景道具黯然失色。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中国戏曲是一种传统的华人民间艺术形式,它与西方歌剧有很多不同。

首先,台词不同。

西方歌剧使用押韵的语言表达情节,而中国戏曲则采用了古老的文言文和白话文来表达。

其次,音乐风格不同。

西方歌剧通常采用管弦乐和声乐,而中国戏曲则以传统的民间乐器和民族音乐为主。

再者,表演技巧不同。

西方歌剧以高贵的歌唱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为特色,而中国戏曲则以生动的肢体语言、情绪表达和神态表演为特色。

最后,故事情节不同。

西方歌剧故事情节通常是抽象的,而中国戏曲则更侧重于真实的生活细节。

中西戏剧对比作文

中西戏剧对比作文

中西戏剧对比作文要说这中西方的戏剧啊,那差别可真是大了去了!咱就先从这表演形式说起。

咱中国的戏剧,那讲究的可多了去了。

就拿京剧来说吧,演员一上台,那扮相、那身段,简直就是艺术的化身。

那脸上的妆容,五彩斑斓,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特定的含义。

红色代表忠诚勇敢,白色代表阴险狡诈,黑色代表刚正不阿。

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一针一线都透着功夫。

那水袖一甩,犹如行云流水,美不胜收。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看京剧,那虞姬一出场,我的眼睛就直了。

她头戴珠翠,身着华丽的鱼鳞甲,步态轻盈,仿佛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子。

她的眼神,时而哀怨,时而坚定,把虞姬对霸王的深情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那段舞剑,剑光闪烁,身姿婀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

台下的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再说说那唱腔,那更是一绝。

有高亢激昂的,有婉转悠扬的,就像山间的溪流,时而奔腾而下,时而缓缓流淌。

演员们的嗓音清脆悦耳,余音绕梁。

一个字能拖好长的音,还能在音高、音低之间自如转换,那技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而西方的戏剧呢,给人的感觉就很不一样。

就说那经典的芭蕾舞剧吧。

演员们穿着白色的芭蕾舞裙,就像一只只真正的天鹅。

那舞台布置得美轮美奂,灯光一打,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芭蕾舞演员们的动作轻盈优美,脚尖点地,如同在空中飞翔。

他们的身体线条流畅,每一个姿势都精准到位。

那跳跃、旋转,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而且,西方戏剧在音乐方面也很有特色,那交响乐团的演奏气势恢宏,与演员们的舞蹈完美配合,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氛围。

我记得有一回在电视上看的直播,那女主角奥杰塔的扮演者,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情感。

当她表现悲伤时,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透着绝望;当她表现喜悦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能照亮整个舞台。

中国戏剧注重的是演员的唱、念、做、打,通过各种表演技巧来展现故事和人物的情感。

而西方戏剧则更强调舞蹈和音乐的表现力,用身体语言和音乐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比较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

比较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

戏剧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的,那么,用何种手段来再现生活?西方的写实话剧和中国的传统戏曲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创造方式。

西方的写实话剧,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逼真的摹仿,重现社会生活,它以形似为先决条件,促使观众产生近似生活的幻觉。

中国的传统戏曲恰恰相反,在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方面,不把形似作为先决条件,它以追求神似为主,而且根据神似的需要,可以对人物的外部形态进行加工、选择,甚至变形处理,以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简单的说,它们一个注重写实,一个注重写意。

中西方戏剧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源自各自不同的美学传统。

西方写实话剧的产生和发展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分不开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摹仿是人类的天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功能,正是在摹仿说的影响下,出现了后来以接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动作为手段的写实话剧。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艺术主要不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摹仿,而重于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传统戏曲的艺术表现方法,正是这一美学思想的具体结果。

因而,它在舞台语言、舞台动作以及舞台调度等方面,与西方的写实话剧迥然不同,呈现出写意的特徵。

戏剧是通过舞台行动来反映生活的,所谓行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舞台行动是对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就舞台形体动作而言,西方的写实话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截然不同。

西方的写实话剧,要求舞台形体动作着重于对生活动作的摹仿,人物的一举一动,要完全依据生活中的本来样式,以达到全面再现生活的目的。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形体动作恰恰相反,它不是逼真的生活动作,而是对生活动作进行了提炼加工,是虚拟的、程序化了的。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调度与西方写实话剧的舞台调度,在性质上是有很大区别。

写实话剧采用的是分场、分幕体制,即将一齣戏分成若干场或若干幕,每一场(幕)基本上都用写实的布景,来表示一个固定的地方。

中国传统戏曲在舞台调度上采用的是上下场体制。

传统舞台上没有写实的布景,在没有角色上场的情况下,舞台上是“空”的,它不表示任何地点和时间。

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

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

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
嘿,咱来说说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哈。

有一回啊,我去看了一场京剧。

哇,那场面,可热闹了。

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化着浓浓的妆,在舞台上唱啊、跳啊、打啊。

我就觉得这京剧特别有魅力。

后来,我又去看了一场西方的话剧。

那感觉又不一样了。

演员们穿着现代的服装,说话也很自然。

剧情很紧凑,让人看得很过瘾。

这中西戏剧的差异可大了去了。

先说这舞台吧。

京剧的舞台很有特色,一般都有很华丽的布景,还有各种道具。

演员们的动作也很夸张,一抬手、一投足,都有讲究。

而西方话剧的舞台就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一个场景,演员们的表演也比较自然。

再说说这剧情。

京剧的剧情一般都很传统,讲的都是古代的故事。

而且剧情比较慢,有时候一场戏要唱好长时间。

西方话剧的剧情就比较现代,讲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剧情也比较快,让人看得很紧张。

还有这表演方式。

京剧的表演方式很独特,有唱、念、做、打。

演员们不仅要唱歌,还要说话、做动作、打架。

而西方话剧的表演方式就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说话和做动作。

不过呢,虽然中西戏剧有差异,但都有自己的魅力。

就像我,看了京剧觉得很震撼,看了话剧也觉得很精彩。

总之啊,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很大,但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嘿嘿。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在学习了《中小学综合性表演艺术教学研究》后,对于其中讲到的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我印象比较深,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区别,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西方戏剧写实为主,中国戏曲写意为主。

将两者的特点取其精华,运用到音乐课的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西方知识,也可以增加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等等,我想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首先,西方戏剧的舞台是生活化的,也就是说比较贴近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更多的联系到我们的生活,联系到我们身边的事物,比如:生活中的乐器、大自然中的声音等等。

中国的戏曲以“写意”为主,这也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

将其运用到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让学生在课堂创设情景表演一个小型音乐剧、运用一些简单的道具,扮演一些小动物等等,都是中国戏曲“写意”的一种体现。

其次,西方戏剧是以模仿生活再现为主,在音乐课堂上少不了模仿,这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再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堂上的要求进行模仿,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这点具有西方戏剧的特点。

中国戏曲则是提炼生活,在演出中比较传神夸张。

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在音乐课中学生同样利用生活经验进行一些音乐活动,而有时不同的是不止是生活的一种再现,而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升华,一种夸张,一种“合理的变化”比如《三只小猪》那一课,采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三只小猪与大灰狼周旋的故事,这就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提炼与夸张。

最后,西方戏剧,逻辑思辨能力比较强,而中国戏曲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认为二者在运用到音乐课堂中没有谁高谁低,只要合情、合理、合法(方法)的加以运用,相信会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王绍志 2011.10.19。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舞台效果和声乐表演,而中国戏曲则注重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而中国戏曲音乐受传统民乐影响较深。

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也存在差异。

在讨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受众群体、传统与现代、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形式。

西方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高雅、复杂的音乐剧表演形式,包括歌唱、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

而中国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自古就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在表演形式方面,西方歌剧注重个人歌唱演技的表现,舞台布景较为豪华,常常使用现代化的灯光和音响效果。

而中国戏曲则更注重整体的表演效果,演员们多以脸谱和动作来表达情感,服装和化妆也都是独具特色。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常常采用大型管弦乐队伴奏,旋律优美且气势宏大。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更注重对传统曲调的保留和发扬,常常结合传统的打击乐器和民族乐器。

在服饰道具方面,西方歌剧的服饰多样、色彩鲜艳,道具精美细致。

而中国戏曲的服饰多为传统的华丽戏服,道具也往往符合古代背景设定。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戏曲表演特点,也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戏剧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2. 正文2.1 表演形式的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注重舞台上的唱、说、演,强调声乐表演和角色演技的结合。

东西方戏剧的不同的作文500字

东西方戏剧的不同的作文500字

东西方戏剧的不同的作文500字好的,以下是按照要求修改后的口语化表达:
东方戏剧,哎呀,那情感细腻得跟丝绸似的。

演员们脸上的表情,手脚的动作,还有那独特的唱腔,都好像能把你直接带进角色
的心里去。

这种表演风格,真的就是东方文化的精髓,让你感受到
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度。

剧情嘛,一般都是家庭、社会那点事儿,但演得就是那么真实,让你觉得生活就像个五味瓶。

说到西方戏剧,那就是个“直来直去”的劲儿。

演员们动作夸张,台词激烈,舞台效果更是花里胡哨,把角色的情绪一股脑儿全
展现出来。

这就是他们西方人那股“个性至上,自由第一”的精神
头儿。

剧情方面,那可就多了,什么冲突啊、斗争啊,看得人热血
沸腾,人性有多复杂、多多元,全给你展现出来了。

说到表现形式,东西方戏剧也是各有千秋。

东方戏剧就像是个
诗人,用诗意的语言和唯美的画面,给你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和神秘
的世界。

而西方戏剧呢,就像个记者,拿着放大镜和摄像机,把社
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都揭示出来,让你看得一清二楚。

总之,东西方戏剧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

不管你喜欢哪一种,都能在其中找到那份独特的魅力和感动。

浅谈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之比较

浅谈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之比较
0世 纪 以来 , 术 等 )、舞 统 一 的 戏 剧 形 式 ,这 就 夫斯 基戏剧体系 的出现 ,才冲击和 其 综 合 起 来 ,于是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 成 了宋 南 戏 、金 元 杂 剧 的 中 国戏 挑 战 了西 方 传 统 的程 式 性 ,强 调 了 在 中 国 就 盲 目地 认 为 西 方 戏 剧 衰 落 东方戏剧 ( 中 国戏 曲 ) 要 复兴 、 曲, 最 后 达 到 了以 京 剧 为 代 表 的 唱 、 演 员 以角 色 自我 出发 ,从 剧 本 赋 予 了 ,
理 论 纵横
的创作模式 ,即使如此 ,也没有束 上的各种动作 ,把艄公 的幽默 、诙 影 响 ,引起 了一 些 革 新 派 的反 思 , 缚它 自身 多样 性的发展 。不过 ,它 谐 、善 良 、调 皮 和 陈妙 常 追 赶 潘 郎 出现 了布莱希特 的表演 间隔说 ,更 始终坚持着它 的艺 术核心 戏剧性 、 的焦急心情表 现得 唯妙唯 肖。又如 有 像 苏 联 艺 术 家 阿 列 克 谢 耶 夫 认
性 、抽 象 性 、假 定 性 ,试 图 挣 脱 和 到 古 西 域 和 古 印度 的戏 剧 因 子 ( 敦 到成 熟 阶 段 ,都 有 规 范 化 、程 式 性 例 如 ,某 些 虚 拟性 、象 征 性 、写 意 煌 的 变文 等 ) ,后 来 出 现 的 说 唱 艺 的过 程 ,都 有 自己特 有 的程 式 性 。 术 ( 其 中不 乏绘 声 绘 色的 表 演 ) 等 西 方 的舞 剧 、歌 剧 在 1 9世 纪基 本 突 破 传 统 的 三 堵 墙 的 束 缚 和 禁 锢 , 综 合 起 来 ,逐 渐 融 合 ,形 成 一 个 有 上形成 了 自己的程式性 ,即使 比较 尤 其 2 O世 纪西 方兴 起 的音 乐剧 ,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在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音乐表演和剧情发展,演员多为专业歌手,舞台制作精良。

而中国戏曲强调表演技巧和歌唱技艺,演员多为全能艺术家,服装道具丰富多彩。

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导致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特点和发展前景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也有必要探讨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促进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文化差异、艺术特点、发展前景1. 引言1.1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长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

西方歌剧源自欧洲,起源于16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出形式和音乐风格。

著名的歌剧作品如《图兰朵》、《茶花女》等,被广泛传播和演出。

而中国戏曲起源于远古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传统。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国粹”,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艺术。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文化传承、艺术表现和发展前景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推动两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发展。

1.2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普及程度西方歌剧起源于欧洲,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并在逐渐传播至其他国家。

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在欧洲国家是比较高的,许多著名的歌剧剧场如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出内容。

而在亚洲和其他地区,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文化中心,如东京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等。

西方现代戏剧鉴赏课程有感

西方现代戏剧鉴赏课程有感

西方现代戏剧鉴赏课程有感经过半学期的西方现代戏曲鉴赏的学习。

虽然不能说对西方戏曲很了解,但也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我做一下中西方戏曲比较。

(一)悲剧喜剧在戏剧中的界线:古代希腊戏剧严格区分为悲剧和喜剧。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模仿,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而喜剧总是同缺陷、错误、丑陋连在一起的,喜剧总是模仿比今天的我们更坏的人。

这类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指“咎由自取”丑的一种形式,在西方多少世纪以来,都以此界定。

“悲”与“喜”的界限判若鸿沟,不可逾越。

在西方戏剧中悲剧情节往往是连贯的三部曲,喜剧则只有一出,不论悲剧或喜剧全是诗体,但二者的语言风格截然不同。

悲剧语言高雅,格调严肃崇高。

喜剧语言通俗易懂,格调诙谐,有时甚至低俗。

首先举起悲喜剧混杂大旗的是16世纪意大利作家瓜里尼,他的《忠实的牧羊人》打破了悲喜剧的框架。

此后的西班牙作家维加也提出了悲喜剧混合,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则成功地将崇高与卑贱、恐怖与滑稽、悲怆与诙谐混合在一起,但他却在这一点上遭到非议。

中国的戏剧从一开始,悲喜剧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森严。

它走着市民艺术的路子,实现着与现实生活合拍的路子。

现实生活“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戏曲则多为悲喜交杂,苦乐相错,乐忧相衬,庄谐并与。

同一剧目,见仁见智,悲喜难辨。

如《琵琶记》采用了平行交叉的手法,穷与富,悲与喜爱,一折一折相扣,一喜一忧。

而西方戏剧则多采用喜 ;悲大悲的手法。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罗朱约会,私自结婚(喜) ;罗密欧杀死泰保尔脱和巴理斯(悲) ;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死去(大悲)就符合这一戏剧规律。

中国的戏剧发展形式则为喜 ;悲 ;喜 ;大悲 ;大喜,与西方的格局不同,如《西厢记》张崔相见,一见倾心(喜) ;叛将孙飞虎欲夺崔,崔夫人允婚(悲) ;张生写信求援解围(喜);崔夫人悔婚,拷打红娘崔张被迫分离(大悲)张生考中状元,崔张团聚(大喜)。

(二)艺术理念之不同悲剧是戏剧的最重要艺术主题。

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及异同

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及异同

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及异同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年级: 2011学号: 1111010336学生姓名:罗雪2013年06月13日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当我们在观看一台音乐剧的时侯,我们会被舞台上所营造的很有意境的氛围还有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音乐和舞蹈所吸引,也会被华丽逼真的舞台布景所感染,不知不觉就会身临其境。

而当我们品味一出中国戏剧的时侯,我们也会为那一板一眼的唱腔,还有一招一式的身段,以及简洁却应景的舞台布置和别具东方神韵的细节处理而折服。

一个是在西方的优雅开放中孕育而生;一个是在东方的古典内敛中脱颖而出。

西方歌剧是在西方广阔的土地上培育出来的艺术之花,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中国戏曲的本质截然不同。

莎士比亚、易卜生等著名剧作家用他们自己的作品,广泛而深刻的反应了他们的那个时代。

但是他们又不属于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和全世界。

中国戏曲的生命力极强。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悲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就是中国戏曲。

古希腊戏剧在雅典时期比较繁荣,印度梵剧产生于纪元前后,公元5到10世纪比较繁荣。

中国戏曲在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才完全成熟,比前面两种戏曲至少晚了一千年,可以说是三者中最年轻的。

但中国戏曲经过几百年的不断丰富、改革更新和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西方的歌剧和中国的戏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与不同点。

一、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相似之处1、从历史形态来看,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最早是从原始社会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而西方歌剧的产生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

中国戏曲历经先秦到初唐漫长的萌芽阶段,最终在唐代形成,再到宋金元时期达到成熟,最终迎来了明清时期空前的繁荣鼎盛。

西方歌剧则历经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众多音乐形式的演变的发展,最终在16世纪诞生。

中西方戏剧对比有感

中西方戏剧对比有感

中西方戏剧对比有感——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亢菲2012级教育学一班摘要:通过对《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的解读,剖析出我个人对于中西方戏剧不同处的看法,同时也提出我对于戏剧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于戏剧表演形式改进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哈姆雷特、窦娥冤在酒神剧场,古希腊人年年粉墨登场。

同一时期,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孔子删定了《诗经》,屈原写就了《离骚》,老子在讲道,庄子说逍遥,百家争鸣,可谓气象恢弘。

但那时,中国人观赏不到戏剧。

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艰难孕育,待到它蛹化成蝶,距离古希腊戏剧的黄金时代已是千年流失。

但就是源于不同文化土壤上的两种戏剧,造成了今天戏剧舞台上的异彩纷呈。

下面我以《哈姆雷特》和《西厢记》为例,谈谈我对中西方戏剧的感悟。

一、西方悲剧典型代表——忧郁王子“哈姆雷特”1601年,一个经典戏剧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笔下诞生了。

哈姆雷特的原型是丹麦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有关他替父报仇的传说激发了莎士比亚的创作热情。

经过莎翁的卓越创造,这个人物从苍白的历史记载走上了生动的戏剧舞台,成为了永恒的哈姆雷特。

同时,哈姆雷特也成为西方戏剧塑造人物追求性格化传统的鼻祖。

哈姆雷特是一位非常理想的王位继承人。

但是,一场灾难将这位“阳光王子”拖进了人生的深渊。

哈姆雷特所崇拜的父王死了,他所依恋的母后改嫁了,父亡母嫁的事实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就在他悲伤迷惘的时候,父亲的亡魂又告诉了他一个骇人的事实:自己是被自己的弟弟,哈姆雷特的叔叔毒害的。

年轻的哈姆雷特陡然间遭到了双重打击,他的悲伤无法抑制,它的愤怒无法遏止。

从此,他长久地生活在这两种负面情绪中,并造就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是一个谜,一个关于人的复杂内心的谜。

哈姆雷特为什么没有直接剑刺仇敌的胸膛呢?这个问题,400年来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答案。

哈姆雷特自己也非常困惑,他不断的自责说:“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再说一些空话……始终不曾表现出来。

浅谈中西戏剧戏曲艺术比较

浅谈中西戏剧戏曲艺术比较

浅谈中西戏剧戏曲艺术比较摘要:世界中西方文化正在进行着越来越紧密的交流和融合,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同时具有中西方文化特色的新产物。

戏剧戏曲是我国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深远悠长,如今将其结合上西方的文化精华,让两者在各方面的排斥、抗衡、融合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不断寻找两者之间新的平衡点,以求打破中国戏剧戏曲的局限性,以使人眼前一亮,这也是将传统文化以新形势传承下去的绝佳途径。

本文将对中西戏剧戏曲进行艺术比较而展开研讨。

关键词:中方,西方,戏剧戏曲,艺术比较引言中西方的戏剧戏曲在世界艺术领域上拥有非常响亮的名声的,他们背后的发展历史意义非常深刻,在不同的时期将自己国家的发展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直至目前旧时原版的戏剧戏曲也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西方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逐渐融入了彼此的文化,戏剧戏曲艺术也不例外,甚至其的被深化程度不低。

虽然中西方都有被称为戏剧戏曲的艺术,但是他们两者在内容上、艺术表达形式上、所呈现的舞台效果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都具有就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性质。

通过对中西方戏剧戏曲艺术的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西方戏剧戏曲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以及趋势,更加细致的揣摩,西方戏剧戏曲中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以为中国戏剧戏曲艺术提供更多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和途径,让其发展的更加新鲜和有活力,为我国传统的戏剧戏曲艺术文化添砖加瓦。

一、对中西方剧戏曲的基本概述(一)对西方戏剧的基本概述戏剧在文学上被定义为即将进行戏剧表演的创作脚本,简单而言,其就是集台词、表演内容、音效、分镜为一体的艺术剧本,所以人们一般把戏剧定义为在表演舞台上利用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基础表演形式去达到“讲故事”的艺术表演。

所以往往一部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和广受好评的戏剧表演,一般依靠的是所采取的表演形式和情感流露的程度。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或表演舞台上,我们比较常见的戏剧表演有舞台剧、话剧、歌剧、音乐剧等等,有的地方还会为观众呈现木偶戏,他们之间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主要是通过舞台上所有演员说、唱、演等形式进行内容表达,整个过程的联系非常的紧密,舞台上每个人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或是主角或是铺垫,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引出后续的故事。

《论中西方戏剧异同》

《论中西方戏剧异同》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在其表现形式上有相识之处,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由于二者发展历史以及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发展特点、艺术表现等各方面的不同。

中国戏曲种类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有闻名中外的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著名戏曲。

除他们之外,还有沪剧、淮剧、吕剧、楚剧等数余种剧种。

他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之处,而同时又因为富含地方特色从而又导致在某些程度上又有不同之处。

为什么会有不同之处呢?因为各个地方的方言不一,以及各个曲种的发展不一,从而导致他们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包含了许多各自地方特色及方言。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让一个懂沪剧的人去欣赏淮剧,那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困难吧。

但同时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是中国的戏曲的种类繁多,从而形成百花齐放之态!反观西方歌剧,他们在其种类上显得十分单一。

因为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并不是强调其种类的多少,而是在于其体式的自我完善,他们懂得将各个民族的精髓进行融合,融合成一首更为美丽的歌剧。

中国戏曲在其表现形式却显得很单一。

“一桌二椅”一般就是舞台上最为显眼的摆设,很难见到其他物品。

中国戏曲讲究的是一种运用虚拟的手段、浩大的场面,同时又借助于舞台上的表演者各个传神的动作以及遗留给观众的想象,从而达到一种丰富舞台的效果。

比如说:将舞台上渲染有三四十万人,并不是真的用三四十万拉到舞台上,而是用过利用一个人手挥军旗或者其它什么的绕着舞台三四圈,就这样,三四十万的人就这样虚拟的表现在舞台上。

所以,中国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制造出千军万马。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方歌剧,西方歌剧却是十分的看重舞台的水平效果。

往往为了一个舞台效果而不惜花费高价钱。

比如:为了渲染真实的现场效果,一般就会用真实的事物如“沙发”等。

这种做法虽然很繁琐,但却给予观众的再现式风格,给予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说,中国戏曲在其表现形式上,更多的是给予观众的精神粮食,而西方歌剧却是给予观众身体上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戏剧对比有感
——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
亢菲
2012级教育学一班
摘要:通过对《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的解读,剖析出我个人对于中西方戏剧不同处的看法,同时也提出我对于戏剧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于戏剧表演形式改进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哈姆雷特、窦娥冤
在酒神剧场,古希腊人年年粉墨登场。

同一时期,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孔子删定了《诗经》,屈原写就了《离骚》,老子在讲道,庄子说逍遥,百家争鸣,可谓气象恢弘。

但那时,中国人观赏不到戏剧。

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艰难孕育,待到它蛹化成蝶,距离古希腊戏剧的黄金时代已是千年流失。

但就是源于不同文化土壤上的两种戏剧,造成了今天戏剧舞台上的异彩纷呈。

下面我以《哈姆雷特》和《西厢记》为例,谈谈我对中西方戏剧的感悟。

一、西方悲剧典型代表——忧郁王子“哈姆雷特”
1601年,一个经典戏剧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在英国戏剧大师
莎士比亚的笔下诞生了。

哈姆雷特的原型是丹麦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有关他替父报仇的传说激发了莎士比亚的创作热情。

经过莎翁的卓越创造,这个人物从苍白的历史记载走上了生动的戏剧舞台,成为了永恒的哈姆雷特。

同时,哈姆雷特也成为西方戏剧塑造人物追求性格化传统的鼻祖。

哈姆雷特是一位非常理想的王位继承人。

但是,一场灾难将这位“阳光王子”拖进了人生的深渊。

哈姆雷特所崇拜的父王死了,他所依恋的母后改嫁了,父亡母嫁的事实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就在他悲伤迷惘的时候,父亲的亡魂又告诉了他一个骇人的事实:自己是被自己的弟弟,哈姆雷特的叔叔毒害的。

年轻的哈姆雷特陡然间遭到了双重打击,他的悲伤无法抑制,它的愤怒无法遏止。

从此,他长久地生活在这两种负面情绪中,并造就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是一个谜,一个关于人的复杂内心的谜。

哈姆雷特为什么没有直接剑刺仇敌的胸膛呢?这个问题,400年来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答案。

哈姆雷特自己也非常困惑,他不断的自责说:“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再说一些空话……始终不曾表现出来。

”那么为什么呢?有四种解释非常流行:因为懦弱,哈姆雷特没有勇气,所
以逃避复仇;因为性格谨慎,哈姆雷特思虑过多,所以没有轻易行动;因为心地善良,哈姆雷特不希望流血,所以竭力避免流血行为;因为没有机会,哈姆雷特无从下手,所以只能等待时机。

但接下来,又有人根据具体情节推翻了以上四种说法。

有人曾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见哈姆雷特内心世界的复杂,而莎翁的高明之处在于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观众有机会在哈姆雷特身上找到自己,也有机会描绘自己内心的哈姆雷特。

所以我认为西方戏剧故事的跌宕起伏主要体现在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斗争。

西方戏剧不会浓墨重彩的去描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也不会通过大量铺陈来体现戏剧性效果,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的斗争来展现戏剧特色。

并且这种戏剧传统也深深影响了西方的小说创作。

在西方的小说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往往是解读人物复杂心理性格的关键。

同时这种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将整个小说情节推向了高潮。

读西方戏剧,我会不由自主的融入到戏剧当中,与剧中人物发生奇特的心理共鸣。

他们内心纠结,我也内心纠结;他们内心矛盾,我也内心矛盾;他们悲伤的难以自制,我也会悲伤的泪流满面。

我与剧中人物无比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俨然不知我是剧中人,还是剧中人是我。

二、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
公元13世纪,蒙古人灭金亡宋,建立元朝。

由于蒙古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知识分子报国无门,只好投身于戏剧创作,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中国戏剧的艺术性。

正是在这种特别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戏剧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元至明初200多年的时间里,剧作家留名史册的就有近200人,作品数量高达500多部。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高明是元代五位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基本上能够构成元代戏剧创作最为卓越的部分。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戏剧在中国的元代迎来了继古希腊戏剧之后的第二次繁盛期。

下面我就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谈谈我对中国戏剧的感受。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优秀的代表作,剧作以窦娥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元朝吏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士人窦天章无力偿还蔡婆的债务,不得不把年仅7岁的女儿窦娥抵押给蔡家做童养媳。

窦娥17岁与丈夫成亲,但不久丈夫就病死了。

蔡婆外出讨债,欠债不还的赛卢医竟欲把蔡婆勒死,恰逢泼皮无赖张驴儿父子路过此地,救下蔡婆,并以此相要挟,逼娶蔡家婆媳。

软弱的蔡婆答应下来,
窦娥则坚决不从。

张驴儿在羊肚汤里下了毒药,企图毒死蔡婆,霸占窦娥。

不料,张驴儿的父亲喝下了羊肚汤中毒而死,张驴儿反诬窦娥,两人对簿公堂。

山阳太守贪赃枉法,偏袒张驴儿,对窦娥严刑逼供,还扬言要刑讯蔡婆。

窦娥担心婆婆年纪大了受不了大刑之苦,只好屈打成招。

临死前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

这三桩誓愿都一一得到验证。

三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靠着窦娥冤魂的指引,从审了这桩冤案。

恶人受到了惩罚,窦娥的沉冤得到昭雪。

窦娥的冤屈让许多人都哀叹不已,我们在为窦娥鸣不平的同时,也对元朝吏治的腐败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仔细阅读剧本,我们会发现《窦娥冤》中几乎没有对窦娥及几个主角的心理描写,这与西方戏剧相比显示出了极大的不同。

《窦娥冤》中大多采用语言描述,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并且也着力将情绪融汇在语言中,从而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读中国戏剧,我好像是一个隐世高人,冷眼旁观的看着尘世间发生的一切。

我总会置身事外,以一个先知的身份感受着剧中人物的欢乐与悲伤。

我会最客观冷静的发掘出作者想传达给我的想法,找到这个戏剧最震撼我灵魂的地方。

但却会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痛苦。

最终只能化为“我笑他人忒疯癫,他人笑我看不穿!”
三、中西方戏剧的现代化
不论是西方戏剧注重心理描写,还是中国戏剧注重语言描写,都没有好坏之分。

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戏剧形态才造就了今天世界戏剧的异彩纷呈,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从内心出发,用心去品读其中的韵味。

不论是西方戏剧,还是中国戏剧,都面临着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

当代年轻人都不是很喜欢戏剧这种文艺表演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改进戏剧,为戏剧加入许多现代化元素,与时俱进。

例如:我们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化语言,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改编一下剧本。

总之,只要为戏剧加入当代年轻人的创新思想,戏剧一定会在年轻人中找到“粉丝”。

我坚信:戏剧这朵艺术奇葩会开的更加绚丽!
【参考文献】 1、《忧郁的王子》
2、《漫长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