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对孩子的控制说成爱

合集下载

保教人员的儿童观

保教人员的儿童观

保教人员的儿童观说到“儿童观”,哎呀,这话题真的是一个大宝藏。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小时候我们身边的人总会告诉我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啊!”这话听起来挺深刻的,但又说不清具体是哪儿深刻。

其实“儿童观”就像是每个人心里的一本书,写得好不好、写得怎么样,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经验和那些年吃过的苦头。

尤其是保教人员——嗯,就是那些幼儿园老师、保育员、园长啊,他们的儿童观决定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日子,是不是能像吃糖一样甜。

你要是问我,保教人员的儿童观到底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好的儿童观,就是把孩子看作独立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小个体。

说白了,别把孩子看成小大人,小小年纪也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想法和感受。

你想啊,我们常说“孩子是心灵的花朵”,这话一点不假,他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花坛,等着被浇水、晒太阳、施肥。

如果老师一味地把自己的观点硬塞给他们,或者总是觉得孩子们不懂事,那不是孩子的错,是教育者自己的问题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种儿童观就像是把孩子当成了“小机器”,你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可是,孩子不是“傻瓜”,他们有自己的“小心机”呢。

再说,咱们有些保教人员其实真的很用心,他们会觉得孩子的每个举动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和含义。

你看,孩子们在班上吵吵闹闹,好像又闯祸了,老师就得耐心一点,听听他们的故事。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行为不是什么“坏”行为,而是他们试图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他们哭,可能只是想要一点关注;有时候他们发脾气,可能是因为有什么事情不顺心。

你想啊,成年人都需要情绪支持,孩子怎么可能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呢?“儿童是天使”,这话说得也没错,可是天使也会有烦恼,不是吗?你再想想,孩子有的时候对一件事充满好奇心,甚至能“钻牛角尖”,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这时候,我们大人就得耐住性子,别急着给答案。

其实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是时间和空间,去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发现。

有些保教人员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愿意在孩子们的探索路上做陪伴者,而不是“指路人”。

爱要有度,不可溺爱作文

爱要有度,不可溺爱作文

爱要有度,不可溺爱作文篇一爱要有度,不可溺爱哎呀妈呀,爱这个东西,真的是得好好把控,不然一不小心就变成溺爱啦!就说我邻居家的小孩吧,那可真是被宠上了天。

想要啥就给啥,想干啥就干啥,那简直就是个小皇帝。

有一次,这小孩在学校跟同学打架,老师都把家长叫去了,结果他爸妈回来不仅没批评他,还说肯定是别人先惹他家宝贝了。

你说说,这不是溺爱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爱孩子就要给他最好的。

但啥是最好的?是无原则的纵容吗?我觉得不是!真正的爱,应该是有规矩、有原则的。

就像放风筝,线太紧,风筝飞不高;线太松,风筝又容易失控。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儿。

我小时候想要个新书包,我妈二话不说就给我买了。

后来我又想要双新鞋,我妈也没犹豫。

结果我变得越来越贪心,啥都想要。

直到有一次,我妈严肃地对我说:“孩子,妈妈爱你,但不能啥都依着你。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爱要有度。

你说要是一直溺爱孩子,等他们长大了,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吗?可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有点不如意就发脾气。

这不是爱孩子,这是害孩子呀!所以啊,咱们得记住,爱要有度,不可溺爱!不然,最后吃苦的还是孩子和咱们自己。

篇二爱要有度,不可溺爱爱,这玩意儿,谁不想要?但要是爱过了头,变成了溺爱,那可就糟糕啦!你瞧瞧那些被溺爱的孩子,一个个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

我表妹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她在家那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个袜子都没自己洗过。

有一回,全家出去旅游,她连自己的行李都不会收拾,这不是被惯坏了吗?也许有人会问,那怎么才算爱得有分寸呢?我觉得吧,就是该疼的时候疼,该严格的时候严格。

比如说孩子考试没考好,不能一味地安慰说没关系,也得找找原因,鼓励他下次努力。

再比如孩子犯了错,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学校劝退。

这得多可悲啊!难道他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就没有责任吗?我觉得肯定有,就是因为太溺爱,啥都不让孩子干,才导致孩子变成这样。

千万别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千万别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千万别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很久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我对学生那么热爱,为什么总有学生不领情呢?甚至以怨报德!我的感受是:千万别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长期以来,老师们在社会的双重标准下拼搏着:一方面,教师是一种职业,学生是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他们的上帝。

他们必须尊重学生,必须遵守一切教育法规,不能越雷池半步,如:体罚;另一方面,教师要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要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每到适当时候,就有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一路演讲过来,大谈自己如何如何关心学生,如何如何在自己的父母病危时都不回家看望,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这让老师们大惑不解,他们迷茫,他们焦虑:谁会把自己的孩子当上帝呀?这不是我们一直在批判的吗?很多老师被这种双重标准给忽悠了,他们分不清自己是教师还是父母,出现了角色混乱,做出了许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好心不得好报。

学生就是学生,是我们这个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绝不能把学生等同于自己的孩子。

同样是爱,我们对待学生和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有区别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广博的爱,可以是热烈的,可以是深沉的,甚至是残酷的。

我们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爱,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也是爱,暂不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她)学会延迟满足更是爱,把孩子放到残酷的环境让他(她)接受锻炼那是伟大的爱,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偶尔给予惩罚,那是高尚的爱。

只要父母是正常人,对自己的孩子怎么做都可以说成是爱。

教师对学生呢,那可就差大了,除去前两种爱还可以,后面的可要十分小心,惩罚更是万万不可。

教师就是教师,是一种职业,我们必须要给自己定好位,不能把自己抬举为学生的父母,也就不能象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样来要求学生。

有的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这很正常,那有上帝听从臣民摆布的?有的学生骂老师,这也很正常,世界上被服务者骂服务者是常有的事,谁让你服务不到位呢?但服务者可不能骂被服务的对象噢。

学生冲撞了你,就全当是喝粥被沙子硌了牙,只怪自己不小心,哪有和沙子生气的。

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例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例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例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

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如何高效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做好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保证就是教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这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

本文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家校公育等方面展开论述,从管理实践出发,例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策略班主任能从繁复的工作中收获幸福感,源自于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爱。

众所周知,要建立起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环境,需要从小抓起,从日常做起,从小引导学生养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收获规范,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先抓后放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要抓好小学日常行为管理,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一年级的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并告诉学生在家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在学校你是老师的孩子。

如果你犯错或者受伤老师都会伤心难过的。

让学生明白你对他们的爱不亚于父母对他们的爱。

但这份爱不是溺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对于一年的学生而言这种做法是必要的。

例如早自习,规定学生进教室前先把作业整理出来,进教室后立马上交作业,然后开始早读。

中午的时候,吃完午饭值日生就开始打扫教室,其他同学就坐在位置上写作业,作业写完才能看课外书,这样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班里的纪律有明显地改善。

在管理的过程要留心观察,哪些孩子表现比较好,那些孩子会去提醒其他孩子。

重视培养老师的管理小助手并及时表扬,这样学生管理工作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爱孩子的总原则

爱孩子的总原则

爱孩子的总原则:1、别富养孩子。

父母总希望可以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这其中最宝贵的,并不是多少财产,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殊不知,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懂得感恩,慢慢变得自私。

过度富养,实则是害了孩子。

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

2、别帮孩子逃脱责任。

责任感的养成要从小开始。

比如孩子上学忘记带作业,被老师批评。

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去学校跟老师解释清楚,让孩子自己回家拿作业。

然后告诉孩子,家长去学校解释,是出于爱你,但没带作业是你的错,被老师惩罚也是应该的。

3、要学会读懂孩子。

只有读懂了孩子,才不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是“怪的”,就会理解孩子,充分接纳孩子,也就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

4、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

世界是勇敢者的。

所以,喊着“我不行”的长大的孩子,将来肯定竞争不过喊着“我能行”长大的孩子。

父母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孩子打造勇于面对、勇于挑战的素质,让孩子体验成功,这远比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行强得多。

5、有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6、学会控制自己,才能给孩子以足够的尊重。

父母之所以经常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出发点无非是大人有自己的“标准答案”,想让孩子按大人的条条框框来做事。

说穿了就是大人利用身高、阅历、权威在行使自己的“控制权”。

“控制权”用好了,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但如果用得不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孩子要么反抗不从,要么执行时不情不愿。

家庭教育理念范文

家庭教育理念范文

家庭教育理念范文十个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1、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保护教育,维护权益。

2、正人先正己,育子当育心。

3、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特别是做人格健全的人。

4、为国教子,以德为先,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5、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6、使孩子发挥最大潜能的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

7、关爱不溺爱,培养不苛求,帮助不包办,交流不指责。

8、优点要鼓励,缺点少重复,以优点改缺点,教育才正点。

9、尊重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尊重才能了解,了解才能信任,信任才能教育,教育才能成才。

10、亲子和谐,快乐育人;亲子互动,共同进步。

十句孩子最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1、孩子,我爱你!2、我们相信你能行!3、你太棒了!4、别难过,下次再努力,你一定会做得更好!5、谢谢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6、孩子,对不起,这件事我错怪你了。

7、我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而骄傲。

8、你的想法很独特,再深入思考一下,提出更妙的创意!9、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0、犯了错误不怕,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明白错在哪儿,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十句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1、你真笨!2、你简直是个废物!3、你长个猪脑子,什么事都做不好!4、你这辈子算没出息了!5、人家孩子都能学得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行!6、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光了,这么不争气,让家长都抬不起头来!7、我求求你,别玩了,快学习吧!8、我真后悔,生了个你这么不争气的孩子!9、算了吧,别异想天开啦,你不是那块料!10、滚!树立家庭教育十大理念段新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范文5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范文5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范文5篇(一)八年前初为人母时认真拜读了沙拉的新作《特别狠心特别爱》第一部,了解了她的家庭教育理念:“特别狠心特别爱。

” 这是有温度、有理智、有智慧地爱孩子,用“逆境体验教育法”、“有偿生活机制”和“延迟满足法”绿色地、科学地爱孩子。

“逆境体验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并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引导。

“有偿生活制”是家里所有东西不能无偿使用,包括餐食和服务,培养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

“延迟满足教育法”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

2015年,习总书记重提家风建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沙拉女士与时俱进,又出新作:《特别狠心特别爱Ⅱ赢在家风》,强调家庭教育要“严家风、迟满足、慢教养”,融合了中国传统和犹太民族家庭教育精华的家风传统。

沙拉白手起家,终成以色列钻石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她是亿万富豪,更是慈善义工、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她是单身妈妈,却独自将三个子女培养成健康、独立、有担当、会创造财富的社会精英。

优秀的家长培养出卓越的孩子,这就印证了那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沙拉曾经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妈妈”,这位单身母亲把三个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辛辛苦苦想成为一个“一百分母亲”:孩子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不用洗碗,不用洗衣服,不用做饭,不用叠被子,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并为自己的能干骄傲。

直到41岁那年带着三个孩子移民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邻居大婶看到沙拉事事为孩子包办,毫不客气地对她说:“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爱是欣赏 不占有

爱是欣赏 不占有

爱是欣赏不占有如果你爱上一朵花,不要摘下来。

因为如果你摘了它,它就死了,不再是你所爱。

所以如果你爱一朵花,让它自在。

爱不是占有,爱是欣赏。

--题记就像那个学童想把喜欢的郁金香占为己有一样,人因为过于喜欢一件东西而产生强烈的占有欲,这种占有欲有时令人窒息,甚至使得许多美好的东西因此消亡。

喜欢是占有,而真正的爱是欣赏,所以,爱它就别把它搂得太紧,放开它,美才会存在得更长久。

占有的爱,是枷锁和牢笼。

当我们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就会产生占有的倾向。

我们想控制它,主宰它。

如果过于执著,爱与被爱都会成为灾难,占有的爱与独裁无异。

演员朱雨辰今年39岁了,依旧单身,有人说“看了节目之后深深觉得,他的妈妈是凭实力让他单身的啊!”为啥呢?因为那密不透风的控制和让人窒息的爱。

朱雨辰妈妈说:“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会去干扰。

”朱雨辰的妈妈把占有、控制错认为是爱。

就像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若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

爱孩子就是不占有、不控制、欣赏它,松开你的手,他可以成长的更好。

欣赏的爱,让心灵得到升华。

当你欣赏一件艺术珍品,一节美妙的乐曲,一篇优美的文章或一幅让人沉醉的山水画卷时,你一定整个心都陶醉了,心灵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爱情也一样,双方都互相欣赏,就会沉浸在无限的幸福快乐之中。

而占有式的爱情只会给对方带来枷锁和痛苦,谁愿意要牢笼般的爱情呢?卡西莫多爱上了艾丝美拉达,艾丝美拉达却不爱他,但他仍不惜代价、不顾一切、不求回报地为她默默地付出着一切。

卡西莫多不是占据,不是强制,但却是爱。

我们中国人爱瓷器,但是我们并不把他放在中国,而是把他推广到全世界。

放在中国,它的美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但只要我们放开它,它的美才会经久不衰。

任性的说说_1

任性的说说_1

任性的说说任性的说说11、你总会遇到一个人恰如其分的适合你,不用刻意迁就,可以任性撒娇,你们相爱,并且默契。

2、亲爱的,请允许我最后任性一次,离开你。

3、如果大人们变得像小孩子一样任性,不肯承担责任去保护小孩子,那么小孩子只能快速地长大,像大人一样保护自己。

4、一个女人最终想要寻的,只不过是一个宽容的怀抱,由着自己在里面任性蛮缠。

5、你的任性,现在被称为叛逆,尚且可被原谅。

而今后漫长的人生,谁会一直去包容你多变的情绪。

6、他说我很任性、很幼稚,当我明白后他却要离开。

7、以前轻狂任性友情皆不长存,现在沉默友善不愿再识新友。

8、亲爱的,请允许我的任性妄为。

9、别太任性妄为,我们都很明白爱已经到了放手的时候。

10、你不要任性,因为这世界不是为你而生。

你可以任性,因为我会把世界打磨成你想要的样子。

11、只想任性下却让你觉得我是在无理取闹。

12、如果我的坚强任性,会不小心伤害了你,你能不能够温柔提醒。

我虽然心太急,更害怕错过你。

爱真的需要勇气!13、人是任性的动物,只能诱导,不能强迫。

14、你有你的骄傲,我也有我的任性。

你可以走,但是,请你把你的爱情带走,把我的骄傲还给我!15、她那红红的小嘴以及略尖的下巴显示出可爱、任性和倔翠。

16、一个人任性不可怕,可怕的一群人陪着他一起任性,还任性的理所当然的!这才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情。

17、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

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18、别说自己没有资本,我就是你任性的资本。

19、去见你喜欢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就把这些当成你青春里最后的任性。

20、你不任性,就难出人头地。

你太任性,就会提前嗝屁。

21、任性的女孩感情开始于发现一个容忍自己任性离不开自己的男生。

结束于任性的说分手对方不再回头。

22、人在三观正常的前提下,活得任性一点其实也挺好的,只要身正就不怕影斜,没必要整天憋着自己的性子活给别人看。

23、准备好,总是慢人一步,总是错过时机,总是不如意。

关于父母偏心的说说

关于父母偏心的说说

关于父母偏心的说说关于父母偏心的说说11、对亲情非常淡漠的一家人,我也是无语了,兄弟姐妹不相助,父母偏心不讲理!也是醉了。

2、不偏心眼儿的父母。

我猜妙子是偏疼老二的。

3、人大多是自私的动物,全心全意为一个人,因为他们只有一颗心;或许会稍上另一个人,但多数是做给看,甚至是做给看。

就像两个的父母,他们总会偏心一个人。

4、是呀,没人爱我,我就自己爱自己,父母偏心,公婆不喜欢,唯有自强才是出路,妞加油。

5、从小到大从来没体会过父母偏心是什么感觉,现在我感受到了,就是不管你做什么,怎么做,她都别人好,别人买的东西好,别人带孩子的方法好,就连被别人使唤都是好的。

6、偏心的父母,的父母,从他们偏心的那一刻起,别再奢求公正对待!至死仍旧是偏心的。

7、在夫妻关系中,妻子对于丈夫对待他家人的事,完全属于瞎操心。

不管他的父母多偏心,他永远会觉得他才是爸妈的爱子。

8、生了好几个孩子的父母,怎么可能对每个孩子都,那只不过是父母自欺欺人的谎言。

我爸妈就是偏心的.没边了,还跟我讲公平。

9、大概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觉得自己不偏心吧,可惜只有那个不被偏心的孩子才知道真相。

10、跟表哥打完电话,觉得心里好复杂,当爱情面对父母的偏心,面对房车的压力,最重要的爱还禁得起多久的考验?11、子女多了就会有比较,总是觉得父母偏心,而今又总是觉得吃亏,不知道该怎样去解读父母得爱,也不知道该怎样去爱父母。

12、自古以来偏心的父母层出不群屡见不鲜,以致同室操戈也难悔改。

不合格的父母。

13、没有经历过偏心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父母偏心对孩子有多大这一辈子给孩子带来的委屈和剧痛父母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只会要求你爱他那些说着父母所做都是为你好的人,你们知道个屁不过就是为了给自己偏心给自己推卸责任找的烂借口。

14、偏心父母都是偏向弱的一方,因为弱就操心更多,金钱、情感都是偏向那一方的,相反,越独立越懂事能干的往往就不被重视,肯定也就不操心,所以越来越觉得人要活得自私点,先得保证自己过的好,才能做到内心坦荡不计较,太独立懂事只会心理更失落,先小家才能大家!15、突然觉得父母偏心对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伤害,孩子出生很依赖父母,父母在儿时是他们依靠的唯一,而父母因为自己的原因不能平等的对待他们,是极其不公平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及原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及原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及原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大家都学习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课文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范文以及原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父爱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能力目标: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回馈社会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2、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3、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三、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四、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译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生涩,一下子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有相当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标志性语句弄清课文结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来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阅读、讨论、发言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母对孩子的爱”,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老师以下水习作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情感面对父母,感谢父母最后励志升华,把对父母的爱变成一种推及社会的大爱,做一个具备爱的能力、懂得爱的艺术的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歌名吗?《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流行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一直以来,长唱不衰你从这段音乐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视频播放)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无怨无悔的付出;孩子对母亲深情的歌颂和感恩是啊,父母之爱是我们永恒的歌唱父母给了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而孩子也应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交流爱的传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从理性高度审视人间至爱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二 )感知课文1 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两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2 那么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13 段写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48段写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910段综合父母,达到灵魂健康成熟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板书:心形孩子的爱—————————————————父母的爱爱的能力← ← 灵魂成熟← ← 爱的对象爱他人,创造爱综合母爱:无条件、自然世界、生活父爱:有条件、思想世界、成长(三)、课文阐发与探讨虽然这篇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行文方式都与我们平常接触的汉语有很大不同,但文章理性的智慧仍能带给人精神的启迪文章10个段落,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此段让你最情有独钟?结合你的经历或者你所了解的事实,每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前三段内容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主动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爱是原因,是前提条件爱的能力的发展(大屏幕显示)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成长期)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问题点拨:你觉得你现在的爱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为什么?我的儿子,在爸爸和妈妈中会选择更爱妈妈,在爷爷和妈妈中的会选择更爱爷爷他这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这要看谁更宠爱他,谁更能满足他的要求)48段内容父爱母爱的不同母爱①无条件代表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的作用: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父亲的作用: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正视我们成长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问题点拨:同学们,你的父母或者你知道的父母,他们是这样的吗?感悟或质疑母爱也不一定无条件,父爱也不一定是有条件,父母的严厉慈祥兼而有之无论你知还是不知,无论你爱还是不爱,父母都会对你不舍不弃无论你是聪明还是愚钝,是漂亮还是丑陋,他们都一样的爱你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问题点拨:为什么要综合父母呢?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孤儿一定会出现这样人格上的缺陷呢?父母的爱都有优缺点,有不同的作用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孩子也就有一千对父母父爱母爱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千差万别,用马克思理论来解释,就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但有句话永远是真理: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唐山大地震》视频(四)、真情告白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我们懂得了接受爱,更懂得了爱人父母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而对于父母,我们有着太多的亏欠学习这篇课文,让我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了父亲节(配乐深情朗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记忆)父亲节父亲节,早忘了朋友提醒我说,今天是父亲节,别忘了给你父亲打个电话早上,电话打过去,没人接中午,再打过去,还是没人接下午快三点了,电话通了正好是父亲家里怎么总是没人啊?我问花生地里草都把苗给荒了,我和你妈锄草去了父亲不知道有父亲节,只知道精心侍弄十几亩土地父母经常天不亮就下地,半夜才回家吃晚饭六十多岁的人了,黑瘦干瘪得像秋收后萧索的田野跟父亲聊了几句,始终没有说“父亲节快乐”——那样说显得别扭和做作我说,端午节没回去,过一段时间我们就放假了,到时我带孩子回去看你们父亲说,乡下蚊子抬人,别回来事实上父母很想看到外孙的,当然还有女儿女婿每次我们回去,父母都容光焕发母亲一会吩咐父亲找这,一会交代父亲买那高兴地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刚进了客厅,又慢慢退出来,嘀咕着:“我要去拿什么来着啊?”等到突然想起,再噔噔噔跑进去父母总是说,你们没有时间就别回来于是我们真的就不回去了父母生日不回去,元宵清明不回去,端午中秋不回去;回去只会在五一,十一,暑假,春节算下来,陪父母的时间一年也不过十来天每次看到我们离开,他们又会抱怨,回来才呆这么两天,还不如不回来几多失落几多遗憾!每次我都会说,忙事实上,忙于生活忙于工作有时只是托词离开家乡并不久远,但老家已经让我感觉那么的不习惯,不适应从老家回来,我们经常会带回一些小毛病:便秘,拉肚子,长满身的痒疙瘩,诸如此类如今家已经越来越远了陌生,隔阂,逃离,背叛,这些让我从心底感到愧疚自责父亲说,晚上你妈老是喜欢把电视机声音调到最大妈的耳朵好好的,怎么就不行了呢?她耳朵倒没啥,就是心里冷清得很进进出出,只有两个人有了电视的大声儿,家里热闹多了顿时,我心如刀割,只想抱头痛哭一场我愧对生我养我父母!下次,我一定回来!父亲节,祝我的父亲母亲节日快乐!祝那些不知道父亲节母亲节的父亲母亲们节日快乐!祝天下所有父亲母亲永远快乐!翻开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对于含辛茹苦的父母,你做过什么?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真情告白真情大胆告白,感动无处不在一定要告诉我们的父母:正如你们爱我一样,我永远地爱你们!(五)、升华励志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好好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爱我们社会上的每个生命,这才是一种大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什么才是真爱?—— 爱的三个标准(感悟成长、情感思维)

什么才是真爱?—— 爱的三个标准(感悟成长、情感思维)

什么才是真爱?——爱的三个标准(感悟成长、情感思维)现在社会上经常喜欢讲爱,但真正的爱是什么呢?下面我提出三个标准,供大家参考:1、爱是帮助人好起来;2、爱是呼应;3、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爱的第一个标准是帮助人好起来,这个世界真正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其中最简单的道理之一是:真正的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知道如何帮一个人好起来,有两种方法,有意识的方法与无意识的方法,有意识的方法是了解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犹如看到病症,对症下药一样,达到理智判断的极限499分,逼近爱的500分,和爱的已经非常接近了。

不过理智可以帮助人的地方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在非常熟悉的领域才有效。

这是有意识的爱;无意识的方法是你做了某些事,但你不是有意识的去做,而结果是对方好起来了,这就是潜意识的爱,不是表面意识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犹如易经中的咸卦揭示的一样,无心之感才是真爱。

爱不是给出去的,而是溢出来的。

只有自己的心灵充满爱,然后还溢出去的,才是爱,当头脑感觉自己爱上某人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我执在爱?是不是打着爱的名义控制索取?即我付出了A,你就得为我做B,否则,就有惩罚性的C。

人与人相处,关键不在于我们头脑觉得爱不爱,而在于我自己有没有善待对方,对方有没有善待我,对方有没有好起来,我有没有好起来,真正的爱在这个地方。

你要得到善待,就是要对方不知道他在爱你,而对你很好,对方知道就槽糕了,对方的我执很可能就来了,是我执在爱,是假爱;如果一个人在你身边行为对你很好,但他自己头脑并不觉得他爱你,你其实得到了善待;同样,我对对方很好,但头脑并不觉得我爱他,对方就得到了我的善待。

爱的第二个标准是呼应,即,你的能量,对方能与它呼应,因而有了链接,产生了心灵感应般的共情。

譬如你快乐,这股能量被对方呼应,对方能够感觉到你在快乐什么,并跟着快乐,双方体会到链接感。

但太多人没被爱过,没体验过呼应,所以他们会有本能般让人难受。

新时代家长的教育观

新时代家长的教育观
新时代家长的教育观
一、别让“爱”变成束缚
嘿,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新时代家长的教育观。你知道吗,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那叫一个“爱”呀,可这爱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束缚。比如说,孩子喜欢画画,பைடு நூலகம்长非觉得学钢琴才有出息,硬把孩子往钢琴凳上按。这种“爱”,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多憋屈呀!
咱新时代的家长得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得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闪闪发光。就像一棵小树苗,咱得给它足够的空间和阳光,它才能茁壮成长,对吧?
三、鼓励让孩子更自信
还有哦,家长们别老是批评孩子,多给点鼓励那可太重要啦!孩子考了 60 分,别一顿臭骂,而是鼓励他说:“宝贝,这次虽然不太理想,但是咱们找找原因,下次肯定能进步!”这样孩子才有动力继续努力呀。
一句鼓励的话,可能就会让孩子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能行,越来越自信。自信的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所以呀,新时代的家长们,咱们得改变教育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温暖的陪伴和满满的鼓励,让他们快乐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陪伴是最长情的教育
再来说说陪伴这事儿。现在好多家长忙着工作,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或者各种辅导班。可这哪行啊!孩子的成长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家长们得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做个手工,一起读本书,哪怕就是一起散散步,那也是满满的爱呀!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心里踏实,学习生活也更有劲儿。

对无理家长说的话

对无理家长说的话

对无理家长说的话有很多家长,经常对我说:你都不想管了,还管什么?还不如让我们家孩子出去玩!现在是什么时代?我们家孩子能在这个世界上活下来?一、对不听话的孩子,不可以直接管教,而是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把管教孩子当做一种手段,不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就对孩子大声呵斥。

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恐惧,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也不听自己说话了,自己也要遵守自己的想法。

这样做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最后成为一个没有规则感和责任感的人。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本身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我们首先要教育自己,然后再教育孩子。

1、孩子不听话,我们先教育自己,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在孩子面前管好自己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

比如当孩子把东西往地上扔的时候,这时候就会对孩子说:“这件事情我不想碰你这样的东西。

”而家长这样说会容易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我曾经也是这样,当我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妈妈在我旁边的时候我会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你这玩具买的真快呀。

”妈妈看到我这么说她就会觉得我做得很不对,于是就会生气地说:“你做得一点都不好啊,这么简单的玩具你都不能扔到地上来!”说完我就去收拾我的玩具了!现在我已经不会在儿子面前对他说:“我觉得你也应该把玩具收拾好啊。

”而是先教育一下你自己。

2、很多家长,就是因为自身的无理取闹,让整个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而你把一切的怨气都发泄在孩子身上了,那么等你回来的时候,她也不会原谅你了,因为她已经完全被你当成了工具。

而这样你就成为了家庭里一个没有感情存在的人,那么你现在带着全家去旅行也就是为了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

其实你带着全家一起出去旅行还是有好处的,可以有效地转移一下他们心中的怨气。

3、如果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和鲁莽导致自己和孩子被“惩罚”了起来,那才是最不理智的做法。

有的时候我们会用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用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如果是为了让他们长记性或者是长教训,那么这种方法就更可取了。

家长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也许会有很多难题,也许总会陷入迷茫,但是不要灰心,一起看看别人教育孩子的经验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家长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经验1: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

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

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名师指点】对子女家长应该放松心态-家长不可轻易给孩子作出“笨”的断语。

经验2: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例如扮演一名教师、售票员或足球教练、汽车司机。

两种最好的亲子活动是:一起读书和一起游戏。

所以,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节约下来,用来与孩子一起读书和游戏。

还有一点,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东西。

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

要是能全家人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

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

很多家长除了赚钱之外,已无余暇关心了解一下自己子女的真正需要与感受。

倘若他们不大清楚子女的想法,他们将更难以揣测子女的行为。

待孩子出走后才慌忙寻找、心焦如焚,这又有何用呢?......经验3: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

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b...b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b...b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达到师生情感相通读优秀教师是如何出炉的有感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就是说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最不愿意与看不起他的人打交道,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建立师生融洽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班主任要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教育和帮助,而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

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主题班团会、运动会、班干选举及班级日常工作都应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办,不尊重学生的意见,不给学生各抒己见和不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2.贵在理解“理解万岁”这个口号在当今的学生中很受欢迎,这表明当今的青年学生渴望与成年人沟通,填平代沟的良好愿望。

因此,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理解学生。

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学生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架子,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模式,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价值来考虑问题,而不能想当然,不能用自己当中学生时的想法来简单地代替当今中师生的想法。

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堵塞了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信任的道路。

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底秘密,教师才能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

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难以获得的良好效应——学生对老师的感激,进而是尊敬,师生间的情感会更加贴近。

严爱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辩论例子

严爱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辩论例子

严爱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辩论例子正方立论(爸爸妈妈严爱比慈爱重要)谢谢主持,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欲立其身,先正其名。

因此,在我方立论之前,必须对辩题中涉及的关键词进行深入的解读。

辩题的关键词之一是“严爱”。

它指严格的爱,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的爱。

辩题的另一关键词是“慈爱”它指慈祥的爱,是比喻长辈对晚辈的温柔和怜爱。

今天的辩题是一个比较性的辩题,从对孩子的个体发展来说,我方是承认爸爸妈妈无论是严爱还是慈爱,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但我方认为爸爸妈妈严爱比慈爱重要。

理由如下:一、严爱是一种动力,能让孩子更努力。

严格的教育能带来压力,压力也就变成了动力,锻炼了你的耐力,又锻炼了你的脑力,对你的身心都受益匪浅。

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存在,孩子才总是想做得更好,总是想要出人头地或出类拔萃。

所以严格的教育是挖掘自身潜力的工具,孩子为此不断去努力去拼搏,这样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就会不断增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严爱下出人才,孩子在懵懂的阶段是需要管教的。

父母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所以他们懂得为孩子做出正确、理智、有利的决定。

在教育成效上,严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爸爸妈妈为孩子设定目标并且努力实现目标的观点是正确的。

社会竞争如此大,生活不容易,你必须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能为生活争取到美好的东西。

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严格规划两位女儿的教育,例如不许外出约会,不许看电视、玩电脑;只可埋头苦练钢琴与小提琴;除戏剧和体育两门外,每个科目都必须是No。

1,最终把她们培养成出类拔萃的音乐天才。

对于年轻人来说,努力学习是一种奋斗。

有父母引导他们,做出适当的决定能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更好地迈向成功人生。

三、严爱是为孩子准备一个未来。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严格的教育是更有大局观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小时候的一时快乐,而是放远未来,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自我控制力的句子

关于自我控制力的句子

关于自我控制力的句子1、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作者:萧伯纳2、1,到底有多少人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人和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

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2,千万记住: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早晚毁掉一切!3,懂得让步的人是聪明的,这是把决定事态走向的主动权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在感情的对抗战中,赢了面子就输了情分。

往往死撑到底的人,都成孤家寡人。

弯腰不是认输,只是为了去拾起你那丢掉的幸福。

4,情商不够的表现,就是,明明可以好好说的话,非要用最傻逼的方式表达。

3、从根源上说,是内在自我的成长不足,忽视了内在心灵,长时间以外在为主导致人际关系的问题;就好比一棵树,心理健康的人是活在根部,心理很踏实和安定,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他都不会在意,会感觉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是正常的,从根部从内在随心而发的做自己;但心理不健康的人,土壤和根不好,不安定,总是活在枝叶上,每天在意和控制着枝叶,不能随心而发的用自己的眼睛。

作者:润轩4、当我们让自己受困于延伸的现在式时间中时,可能会被引导做出并不真正认同的行为。

当我们不再感受到过去的承诺及对未来的责任时,就等同于对情境诱惑敞开自我,你将可能做出像小说《蝇王》中一样的暴行。

如果身边的人变得残酷嗜虐或失去控制,请你不要“随波逐流”,你还可以仰赖一个超越现在取向的享乐主义或宿命论的时间观。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出处:路西法效应5、【禅修20则】1.不大喜大悲;2.控制怒气;3.静思冥想;4.心怀慈悲;5.分享快乐;6.忘忧消愁;7.处变不惊;8.宽容厚德;9.仁爱善良;10.看淡得失;11.尊老爱幼;12.豁然大度;13.幽默风趣;14.交友读书;15.放弃嫉妒;16.自我肯定;17.拥有信仰;18.戒骄戒躁;19.反思忏悔;20.诚实信义。

6、自我心里操控之控制情绪咱们常说:“凡事往好处想。

你有思考过,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你有思考过,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你有思考过,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12-01前几天写的文章发了分享,有个陌生朋友在私信中问我,说她家小孩也是今年刚从老家带下来,刚来西安的时候一切都挺好,她带着逛了动物园,逛了海洋馆,各种乐园,玩的非常高兴。

一圈玩完后,她和孩子感觉隔阂小了,她准备教孩子一些东西,想着一定要让孩子尽快熟悉,尽快适应。

在教的过程中却发现孩子很抗拒,不刷牙,不认真洗脸,这些都还罢了,毕竟慢慢的她会教会的,可出门见了她的同事,孩子从来不打招呼,很没礼貌。

每次和朋友或者同事吃饭前,她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向叔叔阿姨们问好,孩子在家也答应好好的,可见了后,任我怎么说也不说一句,有的时候一场饭后,孩子一句话也不说,别人给好东西,也从来不说一句谢谢,甚至别的小朋友同她打招呼,她也不搭理。

到了现在她都不好意带孩子出门,实在是带不出去,别家的孩子,见了外人又活泼,又聪明,还懂事。

而我家的孩子,咋这样呢。

刚开始问我第一句的时候她还挺客气,说是看到我的分享,所以冒昧的打扰我,非常不好意思。

到后面的时候就成了牢骚10连发了,最后问孩子老这样,弄得她很没面子,她该怎么做。

从她急促的语气和连发的状态,我也感受到了她的迫切。

但我并没有马上回答她,我沉默了很长时间。

不是回答不上来,而是想着应该怎样更好的帮她,而不仅仅是解决孩子的问题。

于是我问她:“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她:“让孩子在人前能打招呼就行。

”我:“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按照你的描述,孩子事前已经答应你了,却又没有按照答应好的做,所以这就排除了孩子不想打招呼这个原因,剩下的原因就是她想做,但又不敢做。

针对这个问题。

首先消除孩子的畏具心理.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应该是紧张,你应该帮助她们互相打招呼问好,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宝宝,叫阿姨好,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阿姨非常关心你”让她感觉到陌生人很友好,很亲切。

其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先从身边最容易的地方入手,如饭后结账时让孩子付钱,买东西让孩子排队,让她多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都是为你好”,这是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

你从不曾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你竭尽全力,希望自己能“好”,你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过什么生活,只为了令他们满意……
直到你忽然发现,你再也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终于忍不住质问:是为我好,还是为你自己好?
雨薇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被锁在家门外了。

只要她超过晚上十点回家,哪怕只超过一分钟,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会被这样拒之门外。

她知道,父亲一定没睡,甚至就坐在门口,但他不会给她开门。

雨薇很想干脆走开,随便找哪个地方睡一晚,可是她不敢。

今年雨薇已经四十岁。

她没有男朋友,甚至没有朋友。

凡是跟她走得近一点的人,总是会被她父母挑出许多毛病,而她也会听从父母,逐渐地减少与他人来往。

从小,雨薇就是一个乖孩子。

父亲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或许是因为当过兵的关系,他对女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坐如钟、站如松”,洗澡不能超过十分钟,上厕所不能超过五分钟。

雨薇有时候因为拉肚子在洗手间里待久了一点,父亲都会在门外提醒。

雨薇上学以后,父亲经常去学校,叮嘱老师对她严格要求。

有一次,雨薇在课间看小说,正好被爸爸看到,爸爸当即就没收了那本书,撕成两半。

书是向同学借的,那个同学以后再也不肯借书给雨薇。

雨薇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事情,是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外地看亲戚,坐的是长途汽车。

那车中途只会停一次给乘客上厕所,但是雨薇还小,不会憋尿,再加上上车前喝了一瓶饮料,所以很快又想上厕所。

雨薇告诉父亲自己想上厕所,结果父亲回答:“车上这么多人,不能专门为你一个人停车。

谁叫你喝那么多水的,忍着!”雨薇一直忍到了下车。

下车后她狂奔向车站的厕所,却怎么也尿不出来了。

她躲在厕所里,无声地哭着,绝望地用头撞墙,却始终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

可有一次,她居然还听到父亲以此为例向别人夸奖她,说她多么懂事,自控能力多强。

雨薇板着脸,无声地走进了房间,她感到深深的耻辱,恨不得一死了之。

她决心远离这个家。

为此,雨薇只能拼命读书。

初中时她考上了重点中学,寄宿,每周只能回家一次。

中学六年,别的同学都盼着父母探望,只有雨薇一看到父亲的身影竟会紧张得发抖。

父亲每次去学校都不会事先跟雨薇打招呼。

雨薇总觉得,他还是会像小学时那样,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把她手里的书撕得粉碎。

不知为什么,父亲总能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老师甚至将父亲当成了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典范,还不时在班上提起。

每次听老师提到父亲,雨薇总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头痛,想去撞墙。

她下定决心,要考上一所离家最远的大学。

雨薇差一点就如愿以偿。

高考成绩出来,她考得不错,于是决定报考厦门大学,她只知道那个地方在地图上的一角,够远、温暖潮湿、有宽阔的海。

她原本打算偷偷地填志愿,谁知道老师打电话通知了父亲。

父亲在家暴跳如雷,说雨薇这样做是背叛父母,自毁前程。

这次,雨薇鼓起勇气反抗,她离家出走,住进了同学家。

后来,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雨薇的住处,找到了她。

母亲告诉雨薇,父亲因为血压突然升高住进了医院。

母亲哭着,恳求雨薇听父亲的话,把志愿改了。

母亲说:“等你自己当了父母,才能明白你爸爸的一片苦心,他都是为你好啊。

你是他这辈子最爱的人,世界上只有他是一心为你着想,永远不会害你的,你要相信他!”
雨薇动摇了,她买了一束花,去医院看了父亲。

父亲铁青着脸,没有跟雨薇说一句话,也没提让她改志愿的事,只说:“女儿大了,留不住了,随她去吧。

”雨薇心如刀割。

雨薇最终上了一所本地的大学。

后来她才知道,其实就算她不改志愿,也去不成厦门大学,因为父亲暗中拿走了她的学籍卡。

可雨薇并没有觉得愤怒,她想:“也许父亲真的是为我好吧。


从那以后,雨薇再也没有反抗过父亲。

大学毕业后,她依照父亲的安排进了一家国企。

工作、生活都平淡无奇。

她谈过几次恋爱,但全都无疾而终。

有一次,她和一个不错的男人交往,当她说自己要在十点钟门禁之前赶回家时,对方露出的诧异眼神让她觉得屈辱,于是再也没有联系过。

雨薇觉得,也许自己就只能这样过一生,有什么不好吗?只是近来这段时间,她走路经常跌倒。

她恍惚觉得,自己并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有人用绳子牵着。

雨薇本来没当回事,可前几天,她直接从楼梯上摔了下去,腰上腿上都摔得乌青。

去看医生,医生听了雨薇的情况也觉得有些奇怪,只叮嘱她好好休息。

可是,现在,当雨薇站在紧闭的门外,她突然间万念俱灰地明白了:原来,她在内心深处,一直想杀死自己。

把控制说成爱,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这都是为你好”,这是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

在这句话的掩护下,父母却对孩子犯下控制的暴行。

请不要以为我是在夸张,雨薇的故事,只是我多年来千百例心理咨询中的一例。

我曾接待过一位年近五十的刘女士,她的父亲刚刚去世。

她是看了电视节目,最终找到我的。

她对我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找你,可能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的人生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刘女士的父亲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自己工作的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外界对他的评价很高,带过的学生也无不称赞他治学严谨,平易近人。

但这位父亲,对待家人却是非常粗暴。

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父亲就是母亲的天与地,她对丈夫从没有任何反抗,默默地走完了一生。

当然,她也从未插手过女儿的教育,而是将这一责任全权交给了丈夫。

刘女士回忆,父亲对她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握笔的姿势不对,要打;吃饭的时候没有吃净饭粒,筷子对着脑袋就是一下;一次因为对客人没有礼貌(她实在说不清自己哪里没有礼貌),父亲伸手就给了她一记耳光,之后的好几天,她的耳朵都嗡嗡作响。

讽刺的是,在父亲这样的教育下,她居然也长成了一个别人眼中很优秀的人。

大学毕业以后,她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顺利地与单位的同事恋爱结婚。

父亲并不赞同她的婚事,但也没有理由反对。

她以为,她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然而,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满。

丈夫忍受不了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她也看不惯丈夫的大大咧咧,两人矛盾不断,三年不到就离了婚,她主动提出孩子随丈夫,并搬回去跟父亲一起住。

她说:“柏老师,您相信吗?那么多年,尽管我那么想念孩子,却从来也不跟孩子联系。

孩子二十岁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个蛋糕,骑着自行车给她送过去,从城北到城南,只用了半个小时,放下蛋糕我掉头就走,一路上狠狠地踩着自行车,回到家里也只用了半个小时。

那是我一生中最疯狂的行程了。

回去的路上,我真恨不得自己就被车撞死。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跟孩子见面,哪怕是说一句话。

她回答我:“柏老师,我害怕。

我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像父亲对我那样对孩子。

在我结婚的那几年里,我最恐惧的事就是发现我像父亲。

我受不了我丈夫吃饭的时候筷子上粘着饭粒,我受不了孩子不把奶瓶里的奶喝干净,受不了她弄脏衣服。

丈夫上厕所喜欢拿一本书进去看,一上就是很长时间。

那段时间里,我就会如坐针毡,很不舒服。

有一次我和丈夫大吵一架,起因只是他洗碗以后没把碗放在正确的位置……我觉得我有病,所以我不能接近孩子,我怕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份恐惧,常人难以理解。

这份恐惧,却又那样真实。

很多咨询者会在工作室里哭泣,宣泄他们被压抑已久的情绪。

但这位女士,在说起自己的故事时,自始至终都是那样平静。

她一直在重复一句话:“我的心已经死了。


我问她:“为什么你离婚以后要和父亲一起住?难道你没想过自己独立生活?”
她说:“这种情感你可能无法理解,我是父亲教育出来的,我对他有责任。

我妈妈去世以后,他很孤独,脾气又坏,赶走了十几个保姆,除了我没人受得了他。

我只能照顾他,直到他死。


其实,对刘女士的选择,我并不觉得意外。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