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越、楚则有三俗①。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

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②。

陈在楚夏之交③,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

徐、僮、取虑,则清刻④,矜己诺⑤。

①三俗:指下文西楚、东楚、南楚三地的不同风俗。

②云梦:古泽薮名。

③陈在楚夏之交:因陈南面为楚,北面为夏(古国名)故云。

交,会合、交接之处。

④清刻:清廉苛严。

意为要求自己很严格。

⑤矜:注重。

己诺:自己应诺、答应之事。

越、楚地带有西楚、东楚和南楚三个地区的不同风俗。

从淮北沛郡到陈郡、汝南、南郡,这是西楚地区。

这里民俗慓悍轻捷,容易发怒,土地贫瘠,少有蓄积。

江陵原为楚国国都,西通巫县、巴郡,东有云梦,物产富饶。

陈在楚、夏交接之处,流通鱼盐货物,居民多经商。

徐、僮、取虑一带的居民清廉苛严,信守诺言。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

其俗类徐、僮。

朐、缯以北,俗则齐①。

浙江南则越②。

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③,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①俗则齐:风俗与齐地相同。

②浙江:即钱塘江。

③王濞:刘濞。

其人其事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彭城以东,包括东海、吴、广陵一带,这是东楚地区。

这里风俗与徐、僮一带相似。

朐、缯以北,风俗与齐地相同。

浙江以南风俗与越地相同。

吴地从吴王阖闾、楚春申君和汉初吴王刘濞招致天下喜好游说的子弟以来,东有丰富的海盐,以及章山的铜矿,三江五湖的资源,也是江东的一个都市。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

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

而合肥受南北潮①,皮革、鲍、木输会也。

与闽中、<于>越杂俗②,故南楚好辞③,巧说少信。

江南卑湿④,丈夫早夭⑤。

多竹木。

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⑥,取之不足以更费⑦。

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⑧,与江南大同俗⑨,而杨越多焉。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⑩。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说明:为方便大家使用,《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采用逐段对照形式,黑色字体为原文,红色字体为翻译。

最后一页为历代评价。

第 1 页:1第 2页:第 3页:第 4页:第 5 页:历代评价第 6 页:说明与解析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⑥渐:浸,浸染。

⑦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

眇论:微妙的理论。

眇,通“妙”。

美,好。

⑧善者:好的办法。

因:循,依照,顺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译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迁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范蠡既雪会稽之耻①,乃喟然而叹曰②:“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③。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④,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⑤,之陶为朱公⑥。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⑦,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⑧。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⑨。

故善治生者⑩,能择人而任时(11)。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12),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13)。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14),子孙修业而息之(15),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16)。

①既:已经。

②喟然:叹息的样子。

③得意:满足意愿,实现愿望。

④扁舟:小船。

浮:漂泊。

⑤适:到……去。

鸱夷:亦作“鸱鴺”。

皮制的口袋。

也用来盛酒。

⑥之:到……去。

⑦中:中心。

⑧交:交流。

易:容易、方便。

⑨与时逐:随时逐利。

责:责求,要求。

⑩治生:经营产业。

(11)择人:择用贤人。

任时:把握时效。

(12)致:取得、得到。

(13)再:两次。

与:给予。

贫交:贫穷的朋友。

疏昆弟:远房同姓的兄弟。

(14)听:听任,任凭。

(15)息:增长,增利。

指发展。

(16)称:称颂,赞誉。

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

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

”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

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

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

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

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

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

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子赣既学于仲尼①,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②,七十子之徒③,赐最为饶益④。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译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以下关于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①,富埒卓氏②,俱居临邛。

①贾椎髻之民:把鼓铸的铁器卖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椎髻:头上挽的如椎形的发髻。

这是汉代广东、广西一带少数民族的普通发式。

②埒:相等,等同。

程郑是从太行山以东迁徙来的降民,也经营冶铸业,常把铁器制品卖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他的财富与卓氏相等,与卓氏同住在临邛。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

秦伐魏,迁孔氏南阳。

大鼓铸,规陂池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②,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③。

然其赢得过当④,愈于纤啬⑤,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⑥。

①规:规划。

②因:凭借,依*。

③赐与名:施舍的美名。

④赢得过当:赢利很多,大大超过花费的本资。

⑤愈于纤啬:胜于悭吝的商人。

纤啬,小气吝啬。

⑥法:效仿。

雍容:举止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宛县孔氏的先祖是梁国人,以冶铁为业。

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迁到南阳。

他便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并规划开辟鱼塘养鱼,车马成群结队,并经常游访诸侯,借此牟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

然而他赢利很多,大大超出施舍花费的那点钱,胜过吝啬小气的商人,家中财富多达数千金,所以,南阳人做生意全部效法孔氏的从容稳重和举止大方。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①,以铁冶起②,富至巨万。

然家自父兄子孙约③,俛有拾④,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⑤。

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⑥,以曹邴氏也⑦。

①邴:姓。

②起:开始,起家。

③约:约定,规定。

指家规。

④俛:同“俯”。

此句“俛有拾”,和下句“仰有取”,意为一举一动都要有所得,时刻不忘取利。

⑤贳贷:指租赁、放贷的经济活动。

郡国:指郡地和诸侯国。

⑥去:离开,丢弃。

文学:此指儒学。

⑦以:因为,由于。

鲁地民俗节俭吝啬,而曹邴氏尤为突出,他靠冶铁起家,财富多达几万钱。

然而,他家父兄子孙都遵守这样的家规:低头抬头都要有所得,一举一动都要不忘利。

他家租赁、放债、做买卖遍及各地。

《史记·货殖列传》白话译文

《史记·货殖列传》白话译文

《史记·货殖列传》白话译文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

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

所以,人们要靠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靠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物品,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

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进。

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

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周书》里说:“农民不种田,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做工生产,器具就会缺少;商人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种宝物就会断绝来路;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短缺,资源匮乏了,山泽就不能进一步开发。

第7周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

第7周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
《古代经典史学著作选读》课程教案
章节名称
第五编《史记·货殖列传》
计划课时
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重难点字词的字义,官职、地名、典章制度等内容。
2、了解秦汉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3、通过文章阅读,了解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繁体字及重难点字词字义;文中涉及的典章制度等;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货殖列传》最主要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一、全国经济地理区划。如果要做生意一定要先知道经济地理情况怎么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地理区划。在司马迁以前是没有人把全国分出经济地理区划的。
二、先秦与西汉的富豪排行榜。
三、把全国分为十数个文化风俗区。要做生意一定要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外国人到中国来做生意,也要懂得中国人的人情习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头一次有这种分法的。
所以,自从1982年福布斯首次推出富豪排行榜,直到今天总共30多年的历史,即使从创刊到现在也就是一百年。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货殖列传》就是关于先秦到汉代的富豪榜,这个排行榜可是要比福布斯早了整整两千年。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先秦到西汉时期的富豪榜是如何排名的?
现在我们来解题,《货殖列传》是什么意思?《货殖列传》就是一群“货殖者”的列传。那什么叫“货殖者”呢?就是能殖货之人。什么叫“殖货”呢?“殖”就是生殖,“货”就是钱。所以“殖货”就是生财。《货殖列传》就是能够生财的这一批人的列传。“货殖”一语并非司马迁所生造,其实在《论语》中就已经存在。《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所以说:“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入户籍,要负担租税徭役的平民百姓呢!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以下关于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迁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货殖列传全文注释

货殖列传全文注释

货殖列传全文注释《货殖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作者是司马迁。

以下是该篇文章的部分注释:1. 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柟、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注释:这一段描述了中国各地的特产和资源。

作者列举了山西的木材、竹子、纑(一种麻)、牦牛和玉石等物资,山东的海产和漆器等,江南的木材和矿产等,龙门和碣石北部的马、牛、羊等牲畜和毛皮等物资,以及铜和铁等金属矿物。

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物资,同时也是人们从事贸易的基础。

2.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注释:这一段描述了人们从事贸易的动机和能力。

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职业,并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

价格的波动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人们则会努力工作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种自然规律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受人为控制。

同时,这也表明了人类经济活动的自然性和合理性。

3. 范蠡乘舟至齐,齐人曰:“吾闻楚有仲尼,若谒之,必载归之。

”范蠡曰:“臣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未可权,而吾君所见命。

”注释:范蠡被齐国人知道后,他们邀请他并想任命他为卿。

然而,范蠡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权力去担任这个职务,所以他拒绝了。

这里表达了他的谦逊和自我认识。

以上只是《货殖列传》中的部分注释,如需了解全文注释,建议查阅《史记》原著或相关文献资料。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迁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⑥渐:浸,浸染。

⑦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

眇论:微妙的理论。

眇,通“妙”。

美,好。

⑧善者:好的办法。

因:循,依照,顺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说明:为方便大家使用,《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采用逐段对照形式,黑色字体为原文,红色字体为翻译。

最后一页为历代评价。

第 1 页:1第 2页:第 3页:第 4页:第 5 页:历代评价第 6 页:说明与解析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殖列传》概述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表达的经济思想,无论如何赞誉也不为过。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司马迁还具有那么清晰的经济自由的思想,他关于经济活动以及商人的看法对当下中国也是有极大借鉴意义的。

在政府和民间经济的关系上,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样的观点在时下中国听来也有振聋发聩之感。

司马迁的这个经济自由的思想影响了历代中国人,并且还会继续影响下去。

他的民本的思想以及对商人求利平和开放的心态,已经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一、导入大家知道,《福布斯》排行榜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富豪排行榜。

而《福布斯》排行榜的母体是《福布斯》杂志,那么,《福布斯》是什么时候创刊的?1917年。

《福布斯》创刊的时候并没有排行榜,直到1982年才首次推出福布斯富豪榜,一经推出后便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一年一度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在全世界受到密切关注。

比如大家熟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890亿美元连续24年位居榜首。

所以,自从1982年福布斯首次推出富豪排行榜,直到今天总共30多年的历史,即使从创刊到现在也就是一百年。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货殖列传》就是关于先秦到汉代的富豪榜,这个排行榜可是要比福布斯早了整整两千年。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先秦到西汉时期的富豪榜是如何排名的?现在我们来解题,《货殖列传》是什么意思?《货殖列传》就是一群“货殖者”的列传。

那什么叫“货殖者”呢?就是能殖货之人。

什么叫“殖货”呢?“殖”就是生殖,“货”就是钱。

所以“殖货”就是生财。

《货殖列传》就是能够生财的这一批人的列传。

“货殖”一语并非司马迁所生造,其实在《论语》中就已经存在。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货殖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

“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

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

《货殖列传》最主要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一、全国经济地理区划。

如果要做生意一定要先知道经济地理情况怎么样。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地理区划。

在司马迁以前是没有人把全国分出经济地理区划的。

二、先秦与西汉的富豪排行榜。

三、把全国分为十数个文化风俗区。

要做生意一定要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外国人到中国来做生意,也要懂得中国人的人情习惯。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头一次有这种分法的。

四、发展经济与生财之道的多样性。

这四部分是《货殖列传》的主要内容。

另外,在篇首有两段话很重要,一段是老子的话,一段是司马迁自己的话。

这是很少见的,他写列传一开始总是说事情,然后把自己的意见放在最后,叫“太史公曰”。

而《货殖列传》一开始讲老子的话,然后讲自己的话。

大家都知道老子提倡“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司马迁拿老子这段话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说神农以前我不知道,尧舜以来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存在了。

为什么?尧舜以来,人的声色之好已经提高要求了,耳朵要听最好的音乐,眼睛要看五光十色的东西,嘴巴要吃最好的食物,身上要穿最好的衣服。

有了这些要求,就不可能“小国寡民”,一定需要有货物流通才行。

二、司马迁排行榜接下来我们来看司马迁排行榜中有些什么。

先秦时期先秦还有一个简明的排行榜,有七名超级富豪。

先秦五人:一、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著《范蠡》二篇,今佚。

[1]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2、被范蠡带走说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

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

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

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二、孔子门徒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三、周人白圭,“乐观时变”,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而发家。

四、鲁国的猗顿,用盐起家。

五、邯郸郭纵,“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这是先秦五大富豪。

秦代有两个人:一个是乌氏倮,靠畜牧发家,牲畜多到用山谷来衡量。

他的牲畜不是用“头”来计数,而是以“谷”来计算。

另一个是巴寡妇,四川的巴寡妇叫清,她的祖先有一个丹穴,“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

战国时代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

丈夫死后,巴寡妇清守着家族企业,凭雄厚财力保卫一方。

秦始皇表彰其守贞之节,封其为贞妇,为她筑女怀清台。

是秦始皇陵里大量水银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军事上的特殊地位,与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乌氏倮被国家当作上宾礼遇。

其后,秦始皇强迫六国豪强贵富共12万户迁到国都咸阳,以便于帝国的监视和控制,寡妇清亦在此之列,不久后寡妇清死于咸阳。

巴寡妇清以女子之身跻身战国七大富豪之一,足以令人称奇。

其家族从事的是丹穴业,也就是采炼丹砂,因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所以传及数代而不坠,垄断丹砂开采的生意,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

其家财之多约合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两,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依附者上万,私家保镖两千余人,凭借雄厚的财力而保一方平安。

先秦五个加上秦代两个,共七人,真的是做什么都可以发财,就看你的本事。

只要你发财,司马迁就会把你放入排行榜,要是没有司马迁的记录,两千多年以后的人怎么会知道呢?这些都要感谢司马迁。

西汉时期蜀卓氏川西——四川西部姓卓的人,川西的卓氏家族。

这一家族的先世是赵人,就是河北人。

秦灭了赵以后就将卓氏迁到了四川。

秦灭了各国,都要把各国的富人迁走。

有两种迁法,一种是迁到首都,集中管制起来;另一种是迁到偏远的地方,让他们不能作祟。

许多被迁的人都行贿官员,希望把自己迁到近的地方,不要走得太远。

但卓氏夫妇有眼光,为什么?因为他们早有信息,很早就知道川西山区有铁矿,因为有铁矿就可以搞冶铁,发展冶炼业,所以他们自愿远迁到临邛,就是现在的川西邛崃县。

其后,“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就是有“铁山”,有“鼓铸”。

炼铁是需要很大的鼓风机的,“鼓铸”就是炼铁后铸出来的一块块的铁锭。

“运筹策”是什么?过去中国人都是用筹算的,是不用笔算的。

“倾滇蜀之民”就是压倒云南、四川那些地方的老百姓,最有钱的是“倾国倾城”。

“富至僮千人”,就是请了千百个工人。

当时请一千个工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企业了,现在请一千个工人的企业也不算小。

“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就是说有钱了,他就可以打猎,可以享受和皇帝差不多的快乐。

卓氏的具体财富有多少,司马迁没有明说,但有钱而快乐到可以与皇帝相比,那真的是豪富了。

我有一点怀疑,看上司马相如的卓文君恐怕就是这一家的人。

冶铁能致富,在汉代是很重要的。

今天依然如此,否则不会不断出现重复建设的钢厂。

现在我们国家产钢量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一年生产2亿吨。

1958年我去参加“大炼钢铁”,那时的口号是“头可断、血可流,1070万吨不可丢”。

那一年原本制定的指标是535万吨,因为“大跃进”翻了一倍,变成1070万吨。

1070万吨对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过去是很困难的。

最后是怎么完成的?大家都砸锅卖铁,树木也都被砍伐光了,用来烧炭,家里的铁都拿出来充数,才凑成1070万吨。

钢厂是赚钱的,但我们还是被别国掐住喉咙了,因为我们国家缺乏铁矿石。

所以汉代那个时候,谁拿到铁矿石,谁就可以成为首富。

同样在临邛,以冶铁发家的还有一个叫程郑的人,也是一个富豪。

宛孔氏宛是现在河南西南边的南阳,南阳现在在中国的地位不高了,但过去南阳的地位是很高的。

孔氏原是魏国人,秦把他们迁到南阳来。

这一家族本来就是以冶铁为业,到南阳后依然重操旧业,“家致富数千金”。

“数千金”是什么意思呢?一金是指重量一斤的黄金,“数千金”就是数千斤黄金的意思。

曹邴氏这个家族在鲁西,今山东西部。

这里的人历来很俭啬,都是很小气的人,曹氏家族尤为典型。

他们也是以冶铁起家,因为冶铁比较赚钱。

“富至巨万”,“巨万”就不是单单的一两万,而是上千万,这样才称得上“巨万”。

“巨万”后面的单位就是钱。

一斤黄金等于一万钱,我给大家一个基数,大家就明白这个钱多到什么程度了。

后来这人又投资商业金融,“贳贷行贾”遍天下。

“贳贷”是什么?“贳贷”就是放债。

所以,在曹氏家族的影响下,邹鲁一带的人都不好好读书,而喜欢下海,当时就有“读书无用论”了。

邹鲁一带可是孔圣人与孟亚圣的老家,这一带人家过去读书的风气是很盛的,到了曹邴氏时,大家都不好好读书了,与现在的有些人一样。

齐刀氏齐就是山东半岛,山东有两种风俗。

我们老说山东是齐鲁大地,其实齐和鲁是不一样的。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这是孔老夫子的话。

齐提高一点就变成鲁,鲁再提高一点就是道了。

齐与鲁是不一样的,齐地有优良的商业传统,这是姜太公留下来的传统。

山东刀氏家族,那里的风俗是看不起奴仆的,尤其是蛮横狡猾的奴仆,让人都害怕。

但是刀间这个人很厉害,招引了许多这样的奴仆,而且放心让他们去“逐渔盐商贾之利”,还让他们结交官府,结果是“起富数千万”。

这就是能利用人力资源而致富的典型。

周师氏周师氏是指洛阳师氏家族。

洛阳是东周天子之都,位于天下之中,最利于行商。

东边和齐王做生意,西边和秦帝做生意,北边和赵帝做生意,南边和楚帝做生意。

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是最好的做生意的地方。

所以周师氏广泛开展商业贸易活动,资产达到“七千万”。

这一榜样为洛阳许多人所模仿,甚至为了做生意而过家门而不入,成为一种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