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讲义质量改进工具
质量改善的工具与技术——七种质量工具1PPT课件
![质量改善的工具与技术——七种质量工具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8e49c00b1c59eef9c7b442.png)
统计技术
所谓统计技术,就是指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 软件为主要工具,以随机变量为主要对象发展起来的一 门应用数学分支。
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应用统计技术
• 1、高层管理者应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 • 2、关于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书。 • 3、具体和样本关系
总体
抽样 推断
样本
统计总体和样本的特征
大量性 差异性 同质性
统计样本的基本特征 1、随机性 2、代表性 3、推断性
总体、样本和数据的关系
正态分布
正太分布曲线
质量波动的原因
• 人(man) • 机器设备(machine) • 原材料(material) • 方法(method) • 测量(measure) • 环境(environment)
质量波动源
统计数据及分类
• 计量数据 1. 可以测量 2. 可以连续取值 3. 服从正态分布
• 计数数据 1. 不能连续取值 2. 分类:计件数据与计点数据 3. 计件数据服从二项分布 4. 计点数据服从泊松分布
•
因果图又称鱼骨图(石川图),它是表示原因与结果关系
的图形,通过对此图的绘制来寻找影响结果的各种原因。
• □作用:
•
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
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促进问题
的解决。
1、质量改进常用工具概念及作用
■1.2 排列图(柏拉图) □概念: 排列图又称柏拉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 博士所发明,是根据收集的数据、项目,按其大小顺序,自左而右排列的 图。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 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它将质量改进项目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 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https://img.taocdn.com/s3/m/223b95d8bceb19e8b9f6ba49.png)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一)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9600476b7360b4c2e3f64fa.png)
人员
机器
4) 根椐所列出的项目,加以比较讨论或以与 会人员投票方式,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 (作适当标识) 。
原材料
熟练程度 班別
翻转机
包装托盘
文化程度 振动时效仪
胎具
材料翘曲 端板 材料同板差
变形?
烧焊方法
方法
冷却时间
湿度
环境
溫度 场地拥挤
案例分析:
1.结果的描述应是“为何…”,而不应是“如 2.主要因素应加框表何示”; ; 3.使用箭头符号;
(一)、直方图的形状分析与判断
常见类3型0
25 20 15 10
平顶型 5 0
图例
分析判断
生产过程有缓慢因 素作用引起,如:刀具 缓慢磨损、操作者疲劳 等。
锯齿型
由于直方图分组过 多、或测量设备精度不 足、或数据修约等原因 造成。
(8.66%)
100.0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0
10
0
(8.24%)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质量分布图。
一、概念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 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 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直方图的作用是: 1. 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2.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3. 当人们研究了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 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14
8 35.5~40.5 38 / / / / / / / / / /
10
9 40.5~45.5 43 / / /
产品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产品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d4ab9dcbbb4cf7ec4afed0a2.png)
设备不足 架料机损坏
太短
夹料
太松
未教育 脱料 太迟
太长
送距 用错
调整方法不统一 时机不当
8
调整不当 判断错误 材质差
不通电
材厚不一
如 何 提 高 换 线 调 整 效 率 ?
1
感应不灵
收料机
方法
6
材料
其它
案例分析纠正结果:
机器
老化 冲床 损坏 漏油 不规范 X设备 损坏 未保养 收料机 工作 能力不足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柏拉图 ●ABC图 ●主次因素排列图图 ●帕累托图
一.排列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者V.Pareto(1848-1923) 于1897年分析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现 国民所得的大部分集中于少数人.于 是将所得大小与拥有所得之关系以一 定方程式表示, 称为[帕累托法则].
朱兰(J.M.Juran)
1。项目轴--X轴;
(从左至右频数从多至少,最后“其它”为几项之和)
二.排列图的结构:
2。频数轴--主Y轴; 3。频数柱状图形;
(最大值为所有频数之和)
4。累积不良率轴--次Y轴; (最大值为100%) 5。累积不良率折线图形;
100.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A H
产品质量改进常用的
七种工具
QC七大工具
1、因果图(鱼骨图﹑石川图、特性要因图) 2、排列图(柏拉图、帕累托图) 3、直方图 4、调查表 5、分层法(层別法) 6、散布图 7、控制图(管制图)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https://img.taocdn.com/s3/m/efd28b2b0722192e4536f6d7.png)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法一、PDCA 循环(戴明环):是各级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 PDCA 循环四个阶段:1、 P (plan )—计划,是计划,方法目标的确定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2、 D (Do )—实施,是执行,实施具体运行、实施计划中的内容。
3、 C(Check)—检查,总结计划执行的结果,分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 A (Actiou )—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进行标准化,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PDCA 循环。
(二) PDCA 循环四个特点:1、 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周而复始。
1) 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终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2) 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以此类推—持续改进无止境。
2、 大环套小环。
在PDCA 的某一阶段也会存在制定计划、落实计划、检查计划的实施进度和处理的小PDCA 循环。
大循环套小环3、 阶梯式上升的循环。
1) 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逐步上升的过程,是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过程。
2) 每循环一次,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
4、 科学统计的工具。
1)PDCA 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是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2)典型的模式:“四个阶段”“九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① 四个阶段:P —计划、D —实施、C —检查、A —处理。
② 九个步骤:发现问题(F )→成立改进小组(O )→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C )→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U )→选择可改进的流程(S )→计划(P )→实施(D )→检查(C )→处理(A )。
③七种工具: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控制图、相关图、分层法、统计分析表。
二、常用质量改进工具与方法1、头脑风暴法采取会议方式,利用集体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员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发表独特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考方法。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2057e1f2af90242a895e53b.png)
不良率 41.9% 等于本项不良率
累计不良率 41. 9%
H
C D F M 其它
80
72 23 20 5 8
22.3%
20.1% 6.4% 5.6% 1.4% 2.2%
等于上项与本项不良率之和
等于上项累计不良率与本项不良率之和
64. 2%
84. 4% 90. 8% 96. 4% 97. 8% 100. 0%
5. 编制频数分布表。
数据记录No _____________
组 号 1 组界 小 大 组 中 值 3 /
频数分布表
频数统计
____年____月____日
fi
1
0.5~5.5
2
3 4 5 6 7 8 9
5.5~10.5
10.5~15.5 15.5~20.5 20.5~25.5 25.5~30.5 30.5~35.5 35.5~40.5 40.5~45.5
样本平均值(
的位置等。
)、样本标准偏差值(s)和
、公差中心 M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实例
某厂产品的重量规范要求为1000 +0 (g)。 1. 收集数据。
测量单位(g) 43 34 28 22 27 30 26 29 33 22 29 24 18 22 24 28 32 48 14 1
+0.50
n=100
项目 A H C
频数 150 80 72
M
07/0 5 D H F E G
5
23 48 20 2 3
F
G H M
5
3 80 5
D
F M 其它
23
20 5 8
2)计算各项目的单项百分比例;
求出总频数
(整理)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
![(整理)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fe63bc8910ef12d2af9e79e.png)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一)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质量改进7大工具
![质量改进7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4d2a5649336c1eb91a375d61.png)
(完)
系统图
一、 系统图的概念
系统图能将事物或者现象分解成树枝状,故又称树形 图或树图。系统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 或手段,系统的展开,并绘制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 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 在计划与决策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选择 和考虑某一种手段,而为了采取这一手段,又需要考虑它 下一级的相应手段(参见图3.5-1)。这样,上一级手段 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如此要把达到的目的和所需 的手段按顺序层层展开,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并绘制 成系统图,就能对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然后从图形中 找出问题的重点,提出实现预定目标的最理想途径。
• 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首先,要确定头脑风暴会议的组织者,明确阐述会议的目的。搞头脑 风暴法德目的在于为与会者创造一个激发思想火花的氛围,让与会者 都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做到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 .2.引发和产生创造思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首先质量管理的领导者、推进者,应熟悉并重温头脑风 暴法的意义、精神实质和做法。在这个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与会者都是平等的,无领导和被领导之分; (2)与会的成员依次发表意见; (3)成员可以相互补充各自的观点,但不能评论、更不能批驳别人的观 点; (4)要当场把每个人的观点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
过程决策程序图 (PDPC)
一、PDPC法的概念
在质量管理中,要达到目的或解决问题,总是希望按计划推进原定各 实施步骤。但是,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当初拟定的计划不一定行 的通,往往需要临时改变计划。特别是解决困难的质量问题,修改计 划的情况更是屡屡发生。为应付这种意外事件,就提出一种有助于使 事态向理想方向发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PDPC法。 PDPC法也称为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是运筹学中的一种方法,其工具 就是PDPC图。所谓PDPC法,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 在制定行动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 相应的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 不利情况时,仍能按第二、第三或其他计划方案进行,以便达到预期 的计划目标。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0c977bdda38376bae1fae1e.png)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一、 因果图(一) 因果图的概念导致过程或产品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其因果关系。
因果图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所谓因果图,是一种用来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图。
1953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第一次提出了因果图,所以因果图又称石川(Ishikawa)图。
在这之前,石川教授和他的助手在研究活动中用这种方法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由于因果图非常实用有效,很快在日本的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世界上,因果图不仅仅用在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方面,在其它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 因果图的绘制绘制因果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可以说质量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绘制因果图是关键。
在介绍绘制因果图的绘制方法之前,我们用一个示例来说明因果图的结构。
1.因果图示例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因其形壮象鱼刺,故又称“鱼刺图”。
如图1-1所示。
图1-1有关轴颈有刀痕的因果图示例如1-2所示,由于篇幅有限,没有将影响原因具体描述,实际应用时应该描述完整、准确。
轴承磨损机床精度不够图1-22.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第一步,确定质量特性(结果),因果图中的“结果”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
第二步,将质量特性写在纸的右侧,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将结果用方框框上。
接下来,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
第三步,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接着,用小骨列出影响中骨的第三层次的原因,如此类推。
第四步,根据对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将认为对质量特性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第五步,在因果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
一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可能感到比较困难,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一看质量特性有没有波动,如果数据表明存在波动,就要想想为什么会存在波动。
当要画某个缺陷的因果图时,比如,可能会从数据中发现每周内不同的日期里,这种缺陷发生的次数有所不同,如果这种缺陷在星期一发生的次数比其它日期次多,就可以换个角度考虑,“为什么会产生缺陷?”,“为什么这种缺陷在星期一发生的次数比其它日期多?”,这样可以找出星期一与其它日期不同的原因,最终发现产生缺陷的原因。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改进常用工具与方法.ppt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改进常用工具与方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d0a2daf78a6529647d53f8.png)
制定对策 思考层面
验 证
调查实情
验证假说
现实世界
图2-1 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四步:拟定对策并实施
1. 活动内容
(1)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 (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其他 质量问题)。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选择参加者都能 接受的方案。
1、质量改进im-prove-ment
im-: 在b、m、p前是“相反”; prove:证明、检验; -ment:附在动词后构成名词,
表示行为的“结果”、 “手段”、“工具”、“过程”、 “状态”、“程度”等。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目标和结果:清晰的岗位职责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目标和结果:培养能够传承的责任心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5)培养责任心:
1)安排工作要慎重:任用会执行的人 2)必须制定较高的绩效标准 3)信息共享:向员工提供自我控制所需的信息 4)换位思考:为员工提供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学会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2、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
(1)定义的区别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
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
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而质量改进是
消除系统性的问题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2)实现手段的区别
质量改进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 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检验、试验调整和配 备必要的资源,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14种质量改进工具
![14种质量改进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9c169d6f76eeaeaad0f330a2.png)
一般标志:5M1E、时间、其它 2。按标志将性质相同、条件相同的数据归纳 3。确定影响质量因素 四.实用案例
一. 关联图
1、提出认为与问题有关的全部因素或项目 2、用确切而简明的词汇表达各主要因素(使用卡片); 3、尽量把关系比较密切的卡片放在一起分析,并用箭头 把各因素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而不是顺序关系)从理论 上联系起来(即划出关联图)。 4、掌握全貌。根据图形,统观全局,进行分析讨论,并 检查有无遗漏或不够确切之处,复核认可各因素及其相互间 的因果关系。 5、归纳并提出关键项目和工作重点,确定从何入手解决 问题,并拟定措施计划(对策表) 6、关联图中,出线多或只出不进的事项为主要原因,进 线多或只进不出者为主要结果;进出皆多者为主要关节 四、绘制关联图的要点 作关联图方法较自由,见图例,但必须注意下列要点: 1、广泛的收集情报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把问题摸透。 2、语言、文字表示要明确生动,选词要准确,清楚、易懂。 3、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各因素的相互 因果关系理准。 4、为了找准重点项目,要不厌其烦地对图形进行反复修改,多 问几个为什么。 五。实用案例
六.控制图统计量计算公式及主要用途 七.控制图用系数表 八. 实用案例 九. SPC3软件操作手册
新七种工具
一. 关联图
关联图又称关系图 一.概念
“关联图”是一种用以表示各个相关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的连 线图,利用“关联图”综合分析多个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原 因--结果、目的--手段等),从而导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或对策,它是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 法。 二.适用范围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改进常用工具与方法.ppt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改进常用工具与方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ffa7d959eef8c75ebfb367.png)
第一章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
买不来
偷不走
核心 竞争力
拆不开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组织化
价值性
核心 竞争力 特征
独特性
难模仿性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2、波特的竞争优势组合:
差异化
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与供方互利的关质系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企业成功的必要要素
1、《追求卓越》的8条:
崇尚行动、贴近顾客、 自主创新、以人助产、 价值驱动、不离本行、 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2、7S模型:
美国和日本的比较
(1)硬因素:战略、结构、制度
(2)软因素:人员、风格、技能、 最高目标
5、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
突破心智模式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超越自我 共同愿景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6、领先之道—中国企业成功
英雄领袖
远景使命
企业文化
利益 共同体
行业先锋
中国理念 西方标准
快速反应
核心竞争力
渠道驱动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7、世界范围的卓越绩效模式
1)领导 2)战略 3)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5)以人为本 6)过程管理 7)经营结果 8)顾客满意 9)社会满意
让他们学会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真正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的唯一基础,就是积极 负责地参与到对自己的工作关系重大的实践中去, 参与到对工厂的管理中去。
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
《质量改进工具》PPT课件
![《质量改进工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42df6be53a580217fcfe4f.png)
工具九 散点图
表示一变量决定另一变量的关系及两变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
止痛药需求的时间间隔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5
10
15
20
药物剂量
工具十 甘特图
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 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 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 。
帕累托原理:80%的缺陷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
关键的少数 次要的多数
排列图的构成
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 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 折线组成的图。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
117
95% 97% 99% 100%100%
89%
90%
97 77%
80%
77
70%
60%
57 50
50%
43% 40
环
问题
未及时 退药
方法
药物拼用
医嘱 改变
人员
机器
改为口 服药
冰箱故 障
发药错误
静脉条件 差
缺乏产品 说明
材料
静脉输注 液浪费
有效期短
敷料、器械
制度
医护人员
途中污染 消毒不
管理不严
无菌观念差
合要求 器械锈蚀
不健全
操作 不合格
学生进修 者进出多
手
术
感
急诊病人来 不及卫生处置
人员随便出入
染
布局不合理
率
“S”阶段 选择流程改进的方案 Select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8620c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5.png)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第一篇: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一)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a9ebc24be23482fb4da4cc1.png)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一)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质量改进七大工具
![质量改进七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05390c11fab069dc51220147.png)
结论 发动机的主要故障 引起主要维修费用的故障 引起故障的主要零件 出现故障时发生费用较大 的零件 不同维修水平的服务站
可靠性差的主要零件
可编辑ppt
22
排列图(Pareto)
注意事项 ●因素分类 主要因素(A类因素)0%--80% 次要因素(B类因素)80%-90% 一般因素(C类因素)90%-100%
25
排列图(Pareto)
举例
可编辑ppt
26
排列图(Pareto)
练习:联系工作实际或根据下列数据画排列图
顾客对汽车质量投诉意见统计如下表:
投诉统计表
序 意见类型
1 故障停车
2
异响
3
漏雨
4 油漆不亮
合计
频数 110 40 30
3 183
频率%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可编辑ppt
27
五、直方图(Histogram)
故等。 ●确定时间 ●确定哪些数据是必要的,数据如何分类,如按不合格类型、
时间、位置等。 ●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什么时候收集 例:了解发动机的可靠性:1、根据历次耐久试验的数据;2、
根据二次赔偿的信息。
可编辑ppt
13
排列图(Pareto)
二、设计记录表,将统计结果填入表中, 计算比率及累计比率,不分类的“其它” 类不论其大小都要放在表末。
不合格类型 气孔 夹砂 浇不足 裂纹 硬度低 其它
不合格数
比率(%) 累计不合格 累计比率(%)
可编辑ppt
14
排列图(Pareto)
三、作图: 画一横坐标轴两纵坐标轴,左边纵坐标 轴上标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 右纵坐标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 为100%,左右轴刻度高度相等。在横轴上将频数 从大到小依次画出各项目的直方条,直方条的高 度表示频数的大小,各直方条应等宽不留空隙并 占满整个横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