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

本次教学涉及到两篇中国古典诗歌,分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书所见》和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对语文文化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出所学诗歌,理解所学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寓意。

2.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句式以及诗歌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通过所学诗歌,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对语文文化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和文化知识,如唐代文化、诗歌文化等。

第二步:诵读讲解(30分钟)教师先清晰地让学生听一下诗歌的读音和韵律,然后再讲解诗歌的内容、作者以及诗歌中的词语、句式等。

《夜书所见》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有时莫作望,倚枕自长吟。

梦绕襟袂满,似认故园音。

谁怜偏忆得,陇首野灯明。

此诗歌描写着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屋子里,看着窗外的萧瑟秋景,不觉得肝肠寸断;也讲述了他自己思念故园的心情和执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歌讲述了一个离乡难过的人,在秋天的九月九日思乡、忆兄弟的情景。

通过诗歌中的茱萸、月影等象征意义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情。

第三步:课堂练习(30分钟)让学生再次朗读、讲解所学诗歌,并对白话文概括、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可以配合学生的讲解,辅助学生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第四步:小组合作(15分钟)分组让学生合作做一个小表演,以《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主题,呈现自己对所学诗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以自由组词,吟诵、朗诵、吟唱、编舞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8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8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嶙髡吡髀兜母星椤?br>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1、小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异客逢倍遍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

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4、配乐吟诵。

五、课外延伸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六、作业1、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含义,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古诗的意境,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人思乡怀旧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夜书所见》:理解诗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等诗句的描绘情景,体会诗人独在异乡,面对秋夜景色引发的思乡之情。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读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深意,领悟诗人重阳佳节时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包含古诗配图、作者简介、诗词解析等内容;准备相关音频、视频资源,以便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预习这两首古诗,初步了解诗的大致意思,查找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为引子,引入《夜书所见》,通过朗诵及解读,让学生进入诗人笔下的秋夜情境。

2. 主体教学:- 对《夜书所见》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 同样方式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合重阳习俗,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

3.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共鸣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4. 总结反馈: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归纳,强化对两首诗主旨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作业,如搜集其他表现思乡主题的古诗,比较其与本课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或者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体验。

六、教学总结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悟。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材分析:古诗的学习到了三年级,开始引入了注释。

因此,在教学古诗两首时,应当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注释进行学习理解。

《夜书所见》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农家院落里宁静悠闲,秋风中的梧桐传达着秋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表达了作者重阳节那天倍加思念亲人,惆怅孤独的思想感情。

学习这两首古诗,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学懂诗意,更要让学生体味诗中的意境。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促忆”等7个认读字,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古诗,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3、通过自主探究,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等10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情:许多作家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描绘秋天。

秋天不仅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秋天也常常勾起人的离别意,相思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寄托着离情别绪的古诗。

2、揭题,读题。

二、自学古诗,相机学习认读字。

1、自学课文建议: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⑵难读好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巡视指导)3、大组交流⑴分节读课文,相机学习。

促:读准平舌音,对照注释理解“促织”忆:扩词,理解九月九日忆上东兄弟中“忆”的意思,说说课题的意思。

遥、遍、逢:换偏旁,写一写三、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课件出示:在高高的山上,诗人对着远方,若有所思,吟颂着……2、自学:对照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不理解的字或词打上问号。

3、交流:重点:异独倍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品读古诗⑴再次出现课件,体味意境(重阳本应该是团聚的日子,诗人却遥在他乡。

他登上高山,眺望远方,非常思念家中的亲人。

)⑵想象当时作者的所思所感。

⑶小结:在这重阳佳节,作者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所以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千古名句。

⑷品读,朗诵四、写字:你觉得在这首古诗里还有哪个生字写起来还觉得有困难重点指导:插说说你怎么记,观察田字格,找出结构特点,主要笔画。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促、忆、异”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诗句内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4.拓展阅读古诗《舟夜书所见》《渡汉江》等,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学挂图。

2.投影仪。

3.收集这两首诗作者或内容相关的古诗。

学生准备:1.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大胆猜想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自己先读一读,并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

大胆想一想,这两首诗可能是写什么的?两首诗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学生看书,思考。

2.交流,梳理。

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想象,但必须有自己的依据。

教师归纳小结:诗句中有“动客情”“倍思亲”等词语,可能是反映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

有“儿童”“兄弟”等人物的出现,猜测可能有对他们的思念。

另外,从画面中的景与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情形。

【设计意图】以往的古诗教学,教师总喜欢先入为主,自己一厢情愿地创设好情境,方便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我认为教师有些越俎代庖,这恰恰失去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机会。

让学生猜想,而不是瞎想。

猜想是需要依据的,学生根据阅读和观察,迅速从文字和图画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这是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

同时,这样做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二、围绕主题,回顾学法1.师:是的,这两首诗的确是反映了诗人想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内容。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过或者课外读过这样的诗歌吗?能试着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关于一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古诗,如《静夜思》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5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5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5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首先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

(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歌大意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通过诗词描绘的景象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创设、朗读赏析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化认同感。

(2)通过理解诗人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珍视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夜书所见》(叶绍翁)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三、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背景介绍、插图及音频朗诵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诗词注解卡片和课堂活动道具,如叶子、菊花等,用于辅助教学情景模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秋夜或重阳节的情境,引出两首古诗的主题,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讲解《夜书所见》,首先播放音频朗诵,然后逐句解读诗意,分析关键字词。

利用道具,让学生模拟秋风吹动落叶的情景,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同样方式教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合重阳节风俗,讲解“登高”、“遍插茱萸”的寓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离乡背井、思念亲人的深情。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背诵古诗,并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歌情境,进一步深化理解。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特点,比较两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改写或续写这两首古诗,或者创作一首描绘类似情感场景的现代诗。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获得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体验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增长。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引言《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古诗,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该文档将介绍如何利用这两首古诗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巧,正确理解和表达古诗的含义。

3.学生能够培养阅读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课时内容1 介绍古诗《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带领学生阅读古诗。

2 分析古诗《夜书所见》的意义、诗句结构和用词特点。

3 分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义、诗句结构和用词特点。

4 进行古诗的模仿创作。

课堂实践课前准备1.准备《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及其注解;2.准备教师课件和学生手册,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并在课间通过小组讨论和答疑形式进行引导和第一次思考。

课堂活动活动1:阅读古诗《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通过投影或手写板展示《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并简要介绍其作者、创作背景、意义和风格。

然后让学生默读一遍,并解释常见词语和生僻字。

活动2:分析古诗《夜书所见》的诗意、诗句结构和用词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的主旨、情感、意象、用词和排比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

活动3:分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诗句结构和用词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的主旨、情感、意象、用词和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活动4:进行古诗的模仿创作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结构和用词特点进行模仿创作,并让学生在班级分享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在上述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建立一个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氛围。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欣赏,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夜书所见》一、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叶绍翁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夜晚读书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与感知1.学生齐读《夜书所见》,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轻重音等。

三、理解与分析1.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等。

3.学生讨论诗人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四、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自己夜晚读书的感受,与诗人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朗读与感知1.学生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轻重音等。

三、理解与分析1.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3.学生讨论诗人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四、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诗人产生共鸣。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六、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古诗。

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审美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作业布置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篇)2022-12-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选7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体验王维思亲,思乡之情。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亲,思乡之情。

一、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气温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是呀,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秋的凉意,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一年四季的温度各不相同。

其实,在我们的古诗世界里,也有他的温度,有的古诗,让人读起来像是感觉到春天般温暖,有的古诗让人阅读后像是身处秋夜,让人感觉凉丝丝的。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古诗的温度。

揭题:9、古诗两首(大屏幕: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我们书香校园古诗文朗诵的活动里,我们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已经相当熟悉了,可是,藏在这首古诗里的温度,我们却未必都已感受,就让我们先走进诗人王维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内心的冷与暖吧!(大屏幕揭题)二、解题1、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2、在重阳节这天,他在想念谁?板书:忆山东兄弟(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境内,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东面的蒲州。

)(注: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古诗下方的注释帮助阅读理解)三、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a、王维的这首古诗是在离开家乡两年后重阳节的有感而发。

(大屏幕:十五岁时,他就独自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b、老师说过,文字是有温度的,请你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你感受到它是暖暖的,还是凉凉的?为什么?c、读相应的诗句,体会诗句温度。

大屏幕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你认为这句诗的温度是怎样的?生回答后马上让他读。

引导体会两个异异乡是什么意思?它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异客是什么意思?王维在异乡为异客,他孤独一人,而在家乡他拥有什么?当他遇到人生各种境遇时他会想些什么?大屏幕提示:他想,在家乡,当他()时,他的亲人会()。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三年级学生,旨在通过学习两首优秀古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的词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2.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夜书所见》课文介绍《夜书所见》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小诗,诗中描绘的是夜晚看书的情景。

全诗共三十二个字,表达了作者自由自在、潇洒不羁的情怀。

教学过程1.以整体感知为先导,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给课文起一个合适的标题;2.导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及诗歌特点;3.分析诗歌的音、调、节奏、韵律和词汇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李白的创作特点;4.引导学生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的生活感悟,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5.带领学生练习课文的朗读和感性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长篇古诗,全诗共三百零四字,描写了王维远离家乡,怀念故乡好友的情感。

教学过程1.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的特点;2.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加强学生的语感体验;3.分析诗歌的体裁、结构、用词和造句技巧,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4.课文阅读过后,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思想和意境;5.组织学生模仿诗歌风格,并创作自己的小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的词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2.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含义、情感、意境以及文学价值;2.帮助学生在模仿、创作过程中,克服语言的限制,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传统节日的情景,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生词讲解: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词汇的含义。

3.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描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3)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或经历,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于诗歌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6.教师范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朗读节奏和韵律,传授朗读技巧。

7.学生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8.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阅读类似主题的诗歌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采用课堂提问和反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4.使用示范、演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描述人物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句子改写课文中的某些段落,当堂进行练习和讲解。

2.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阅读类似主题的诗歌等。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抒发思亲情怀的千古绝唱。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

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赏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1.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2.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秋天是一个美丽面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常在秋日里发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来。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面出不懂的字词。

4.交流,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意。

三、悟情诗人写诗,常借描写的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情,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呢?(一)诗中写了哪些最物? (梧桐叶、秋风、儿童、灯、促织、篱落)(二)诗中写到梧桐叶、秋风、儿童、灯明,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怀呢?1.以词曲悟诗情(梧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学生交流后师小结: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便成了文人笔下孤独优愁的意象。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耳听得风吹梧桐沙沙作响,孤独寂寞凄凉之感涌上心头,于是诗中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

(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寂寞)2.以典故悟诗情(秋风):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春夜喜雨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话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主回答。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不过,在古人看来,秋天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所以不少古代的诗人发出了类似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夜书所见》。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解读诗题1.“夜”是指晚上。

2.“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3.“所见”是什么意思呢?(所看到的)。

4.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1.根据拼音、注释学生自己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2.老师示范读并且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萧篱上下结构促织深左右结构看注释解决萧萧、挑、促织、篱落的意思。

3.同学互读诗文,纠正发音。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默读古诗,思考: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下来。

2师: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就暂时不作解答,进入下一环节。

(五)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指风声。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想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学设计篇1第一部分: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第二部分: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理解“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体裁:诗格律:七言律诗。

2、写作背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3、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思想感情: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讲授法(1)首先通过讲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文章中的事物以及事件进行系统地描述,描绘概述的讲授。

(2)其次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知识内容,以揭示整篇文章的思想。

(3)解释式讲解。

1、解释全文2、结构式说明3、翻译性解释4、附加说明,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 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 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 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A案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 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 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 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 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B案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