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测试2 O2 O2 O2 O2
这里包括第1组的测试1和测试2的比较,第1组的测试2 与第3组的测试2的比较,第2组的测试1与第3组的测试 2的比较,第3组的测试2 与第4组的测试2的比较等等。
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 选择偏差(随机处理) • 历史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 成熟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 测验(所罗门四组设计) • 工具(测量稳定性信度) • 参与者损耗(前后测设计) • 处理扩散(承诺、隔离) • 补偿性行为(双盲试验) • 实验者期望(双盲试验)
1、识别因果关系 通过控制不同变量在实验中出现的次序,保证 原因变量确实发生在结果变量之前;
2、控制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变量、和被试。灯光、温 度、隔音效果、被试与测量工具的位置安排等;还可以控制自 变量和因变量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操作变量的方式。
3、成本 相对来说,实验法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的研究方法。 4、可复制性 实验方法允许复制。研究条件在实验描述中可以清
外部效度
• 实地试验 • 实验室试验
霍夫兰经典案例
•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
• 美国人,20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一 年后获硕士学位,24岁拿到耶鲁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此后便执教于耶鲁,33岁时升 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 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 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 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 们形成了“耶鲁学派”。
3、受限的研究范围 有些问题注定是无法使用实验方法 进行研究的。在大众传播领域,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课 题关注的是群体行为,而这一群体往往是几百万人。 受制于规模要求,这样的实验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控制实验的步骤
• 第一、确定假设命题。 • 第二、简化因素、确定变量。 • 第三、控制与实验。将选择出的研究对象分为两
楚地阐明,这使得其他的研究者可以方便的进行重复实验。 5 便于进行特别研究
控制实验法的缺点
1、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大的问题—非自然性,研究者所 考虑的行为是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下展示出来的。
2、研究者的偏见 实验有可能受到研究者偏见的影响。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采用“双 保密”技术,即在实验中,研究者和被试自身均不知 道将被分到实验组还是对比组。
• 2、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否会导致 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 3、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测试不同的内容提示法、 说理法和诉求法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
• 4、受传者的社会条件——测试受传者的各种社会属性、 群体归属关系、群体规范等对他们接收信息的影响。
• 5、受传者的个性条件——测试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习 惯、自信心的强弱等个性特征对他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及其 结果的影响等等。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二、 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中。 而调查法的则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的。
• 实验法较适用于解释性研究
因果关系: Y <=X, Z
X的出现会导致Y出现,X的消失会导致Y的消失; X先发生,然后Y才随着发生; Z可能会干扰Y的测量结果; 为减少Z的干扰,可用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
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尽量保持两组 成员人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的相同 以排除这些变量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验 过程中,这两个组的唯一区别是接触的包含自变 量的材料不同,以此来计算因变量是否会产生相 应的变化。 • 第四、 统计分析。
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以下
条件
• 1、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 系;
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O1=观察1,O2=观察2,O3………)
• 几种基本的实验设计
1、前测-后测控制的分组
•
被试组 测试1 实验处理
R O1
X
R O1
2、仅有后测控制的分组
测试2 O2 O2
被试组 试验处理 测试
R
X
O2
R
O2
3、所罗门四分组试验设计
被试组 R R R R
测试1 O1 O1
试验处理 X
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 门的实验室中进行
• 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录音机、放映机 以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对实验 室的形状、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 求。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 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 系。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一、 研究对象较少。调查法一般都是对 数量庞大的调查对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访 问,其研究对象往往被称为“大样本”。 而实验法则主要是探求少数变量与传播效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研究对象通常只有 数十人,因而是“小样本”。
控制实验法之实验设计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 自变量(刺激)和因变量 • 前测: 试验处理前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 后测: 实验处理后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 实验组和对照组 • 随机分配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
• R代表一个随机样本或者一次随机指派(试验对象) • 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 • O代表观察或者测量的过程;O通常会配有一个数字下标,表
霍夫兰的主要论著
• 《大众传播实验》(“Experiment on Mass Communication”,1949年,与人合著);
• 《传播与说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1953年,与人合著);
• 《说服的表达次序》(“The Order of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Presentation in Persuasion”,1957年);
• 《个性与可说服性》(“Personality and Persuasibility”,1959年,与人合著);
•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1960年,与人合著)。
研究背景
• 1941年12月8日, 美国正式与日本开战。大量新兵 入伍,给美国带来了新兵培训上的困难。当然,训 练新兵行军及操练武器并非难事,更重要的工作是 激发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士气,教导他们仇恨敌人并 灌输爱国卫国!牺牲奉献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情 操,以免遇敌即溃。于是,美国作战部开始以前所未 有的规模,使用电影或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 说服教育,鼓舞斗志。美国战争部的情报及教育署 研究部实验室接受指派,对说服材料的效果进行评 估和研究,霍夫兰等人就接受了这一重托,开始了对 这一传播效果的研究,从而也开始传播史上的说服 性传播研究。
测试2 O2 O2 O2 O2
这里包括第1组的测试1和测试2的比较,第1组的测试2 与第3组的测试2的比较,第2组的测试1与第3组的测试 2的比较,第3组的测试2 与第4组的测试2的比较等等。
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 选择偏差(随机处理) • 历史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 成熟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 测验(所罗门四组设计) • 工具(测量稳定性信度) • 参与者损耗(前后测设计) • 处理扩散(承诺、隔离) • 补偿性行为(双盲试验) • 实验者期望(双盲试验)
1、识别因果关系 通过控制不同变量在实验中出现的次序,保证 原因变量确实发生在结果变量之前;
2、控制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变量、和被试。灯光、温 度、隔音效果、被试与测量工具的位置安排等;还可以控制自 变量和因变量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操作变量的方式。
3、成本 相对来说,实验法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的研究方法。 4、可复制性 实验方法允许复制。研究条件在实验描述中可以清
外部效度
• 实地试验 • 实验室试验
霍夫兰经典案例
•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
• 美国人,20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一 年后获硕士学位,24岁拿到耶鲁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此后便执教于耶鲁,33岁时升 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 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 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 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 们形成了“耶鲁学派”。
3、受限的研究范围 有些问题注定是无法使用实验方法 进行研究的。在大众传播领域,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课 题关注的是群体行为,而这一群体往往是几百万人。 受制于规模要求,这样的实验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控制实验的步骤
• 第一、确定假设命题。 • 第二、简化因素、确定变量。 • 第三、控制与实验。将选择出的研究对象分为两
楚地阐明,这使得其他的研究者可以方便的进行重复实验。 5 便于进行特别研究
控制实验法的缺点
1、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大的问题—非自然性,研究者所 考虑的行为是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下展示出来的。
2、研究者的偏见 实验有可能受到研究者偏见的影响。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采用“双 保密”技术,即在实验中,研究者和被试自身均不知 道将被分到实验组还是对比组。
• 2、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否会导致 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 3、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测试不同的内容提示法、 说理法和诉求法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
• 4、受传者的社会条件——测试受传者的各种社会属性、 群体归属关系、群体规范等对他们接收信息的影响。
• 5、受传者的个性条件——测试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习 惯、自信心的强弱等个性特征对他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及其 结果的影响等等。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二、 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中。 而调查法的则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的。
• 实验法较适用于解释性研究
因果关系: Y <=X, Z
X的出现会导致Y出现,X的消失会导致Y的消失; X先发生,然后Y才随着发生; Z可能会干扰Y的测量结果; 为减少Z的干扰,可用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
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尽量保持两组 成员人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的相同 以排除这些变量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验 过程中,这两个组的唯一区别是接触的包含自变 量的材料不同,以此来计算因变量是否会产生相 应的变化。 • 第四、 统计分析。
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以下
条件
• 1、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 系;
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O1=观察1,O2=观察2,O3………)
• 几种基本的实验设计
1、前测-后测控制的分组
•
被试组 测试1 实验处理
R O1
X
R O1
2、仅有后测控制的分组
测试2 O2 O2
被试组 试验处理 测试
R
X
O2
R
O2
3、所罗门四分组试验设计
被试组 R R R R
测试1 O1 O1
试验处理 X
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 门的实验室中进行
• 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录音机、放映机 以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对实验 室的形状、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 求。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 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 系。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一、 研究对象较少。调查法一般都是对 数量庞大的调查对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访 问,其研究对象往往被称为“大样本”。 而实验法则主要是探求少数变量与传播效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研究对象通常只有 数十人,因而是“小样本”。
控制实验法之实验设计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 自变量(刺激)和因变量 • 前测: 试验处理前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 后测: 实验处理后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 实验组和对照组 • 随机分配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
• R代表一个随机样本或者一次随机指派(试验对象) • 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 • O代表观察或者测量的过程;O通常会配有一个数字下标,表
霍夫兰的主要论著
• 《大众传播实验》(“Experiment on Mass Communication”,1949年,与人合著);
• 《传播与说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1953年,与人合著);
• 《说服的表达次序》(“The Order of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Presentation in Persuasion”,1957年);
• 《个性与可说服性》(“Personality and Persuasibility”,1959年,与人合著);
•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1960年,与人合著)。
研究背景
• 1941年12月8日, 美国正式与日本开战。大量新兵 入伍,给美国带来了新兵培训上的困难。当然,训 练新兵行军及操练武器并非难事,更重要的工作是 激发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士气,教导他们仇恨敌人并 灌输爱国卫国!牺牲奉献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情 操,以免遇敌即溃。于是,美国作战部开始以前所未 有的规模,使用电影或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 说服教育,鼓舞斗志。美国战争部的情报及教育署 研究部实验室接受指派,对说服材料的效果进行评 估和研究,霍夫兰等人就接受了这一重托,开始了对 这一传播效果的研究,从而也开始传播史上的说服 性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