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

合集下载

传播学‘第15章

传播学‘第15章

主动地位人次 被动地位人次
女性(n=211) 26(14.4%)
185 ( 86.4% )
男性(n=183) 154(85.6%) 29(13.6%)
合计
180(100%)
214 ( 100% )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五)性别观念分析
表8 性别歧视广告分析(N=403)
性别歧视项目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食品饮料 药品保健品
47% 50%
53% 207 50% 108
商业服务业
57%
43% 37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二)广告声音分析
表4 广告类型与旁述性别的交互分析(N=1197)
广告类别 男性声音 女性声音 无旁述 总计
机械电子科技类 85.1% 9.0%
6.0% 67
服装美容类 69.6% 28.8%
概率抽样: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一项科学研究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 时间上的限制,无法对全部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研 究,这时,就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合理地从总 体抽取“充分多”的样本,再由样本所取得的结 果,来说明整个群体的情况。
采用概率抽样,速度快,节省经费,如果抽样具 有足够科学性的话,研究结果也十分准确。
1.7% 240
家用电器用品类 74.4% 20.6%
5.0% 199
食品饮料类 75.7% 14.6%
9.6% 280
药品保健品类 74.6% 17.4%
8.0% 213
商业服务业 64.1% 24.4%
11.5% 156
政府公益
15.8% 36.8%
47.4% 19
其他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1、广告:文本测试(copy testing)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方面,如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效果方面,如态度变化、喜欢还是不喜欢、卷入度;行动意念,如有购买意向、实际购买等2、经验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传播学的两大流派:经验学派(美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改善和提高传播效果5W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调查研究、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人种志批判学派(欧洲):揭示传播中符号背后的权力符号学、叙事学、女性主义3、经验学派的传播学研究的历史成因1.它是20世纪初美国5大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学科。

2.政府机构、资本家或其他工商部门,是推动传播研究的主力,因此传播学研究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意图。

4、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大学任教,曾在美国政府的许多机构中担任顾问。

二战期间他任国会图书馆战时报道调查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5、拉斯韦尔对传播基本问题的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论文)-大众传播媒介的三项基本功能:第一,环境监测;第二,协调社会各部分关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三,文化传承。

“五W”模式构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5个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6、内容分析法:李普曼为内容分析法做了开拓性工作;拉斯韦尔创立了精确而系统的内容分析法;他是最早对政治性传播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的学者。

例如:《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术》(1927)-对战时宣传作品进行了内容分析。

《政治语言学》-其中全面阐述了内容分析法。

7、库尔特?卢因的传播学理论一个群体就是一个场,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非常密切,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

“把关人”概念-《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的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

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以下 条件
• 1、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 系; • 2、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否会导致 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 3、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测试不同的内容提示法、 3 —— 说理法和诉求法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 • 4、受传者的社会条件——测试受传者的各种社会属性、 群体归属关系、群体规范等对他们接收信息的影响。 • 5、受传者的个性条件——测试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习 惯、自信心的强弱等个性特征对他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及其 结果的影响等等。
控制实验法的缺点
1、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大的问题—非自然性,研究者所 考虑的行为是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下展示出来的。 2、研究者的偏见 实验有可能受到研究者偏见的影响。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采用“双 保密”技术,即在实验中,研究者和被试自身均不知 道将被分到实验组还是对比组。 3、受限的研究范围 有些问题注定是无法使用实验方法 进行研究的。在大众传播领域,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课 题关注的是群体行为,而这一群体往往是几百万人。 受制于规模要求,这样的实验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 当时的陆军部长马歇尔将军邀请好莱坞著 名导演卡普拉(F.Capra)拍摄了一系列此类 名导演卡普拉 拍摄了一系列此类 题材的军事纪录影片。 题材的军事纪录影片。比较有影响的七部 五十分钟的纪录片完成后,军方开始用这些 五十分钟的纪录片完成后 军方开始用这些 影片作为新兵训练的教材。 影片作为新兵训练的教材。这七部片子主 要是介绍德、 要是介绍德、意两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 日本攻占满洲国及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的 参战。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四部影片。 参战。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四部影片。
控制实验法
• 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 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 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 • 它是由卢因(又译为勒温)和霍夫兰这两位 传播学先驱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 领域的。

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

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
案例讨论
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讨论 和辩论,提出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案。
案例研究法在教育传播学中的应用
揭示教育传播现象
通过案例研究揭示教育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教育传播 学的理解。
验证教育传播理论
通过案例研究验证教育传播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推动教育传 播学的发展。
提供实践经验
通过案例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和教训,为教育传播实践提供指导和 借鉴。
06
混合研究法
混合研究法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定义
混合研究法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它结合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优点,旨在更全面、深入地探讨教育传播 学领域的问题。
主要特点
混合研究法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以收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 这种方法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和情境性,强调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
目录
• 引言 • 文献综述法 • 问卷调查法 • 实验法 • 案例研究法 • 混合研究法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探究教育传播规律
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的研究,揭示教育传播过程 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02 促进教育效果提升
通过对教育传播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教育传 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传播学研究内容的丰富性
教育传播学研究内容涉及教育传播理论、教育传播技术、教育传播实践等多个方面。本研究通过对相关 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教育传播学研究内容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础理论研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传播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深 入探讨教育传播的本质、功能、规律等问题,为教育传播 实践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 传播学研究步骤组成的相关链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一、抽样调查法 1、 抽样调查法的含义及其种类、特点
1 含义: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 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 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 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四、 确定样本量的实质及其受影响的基本因素
1 实质: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度要求的最小样 本数。 2 因素:A研究总体中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B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和把握程度。 C课题研究的时间、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D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 误差要求越小,样本数要求越多。
3、 系统的观点: 研究传播现象时,把一组相互作用并且相关程度较强的因素作为 一个系统。
1 要求把特定对象系统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 部分来看待,部分是整体的成分,所以, 部分的特性存在于部分 与整体的联系之中。
2 系统方法要求考察对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1、 历史的观点 1 要求我们在观察、描述和研究特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 时,就从该时代人们传播活动的全部现实条件出发,而不是从个 别人的意志和思想出发。 2 要求我们在解释特定的传播现象及其变化时,应把它放在 历史的全部变化中去,这样才能正确解释某个时期的历史变化。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特点:标准化、匿名性、操作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

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

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

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

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对大量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一些数量性的
数据。

2.深度访谈法:通过与调研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探讨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态度、观点或行为规律等。

3.实验法:通过对某些变量进行控制,观察其对某些变化结果的影响,以此来验证某
些理论。

4.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所研究对象的文本材料进行系统的、客观的、规范的分析,以
了解其内容的特点、风格、传播特征等。

5.观察法:直接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以了解其在某一特定条件或情
境下的言行举止等。

以上是传播学常见的研究方法,当然在实际研究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运用,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研究结果。

第七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运作
确定分析单元 制定分类标准:题材、体裁、倾向性、 价值观 注意课操作性:完备性、互斥性、一致 性 抽取分析样本:媒介样本、时间样本、 内容样本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操作方便:作为其研究对象的信息,已物化成固 定的数据文献等资料,不似处于调查中的人充 满了变数. 费用相对较低.有关分析资料比较容易获得. . . 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解释”,只可描述.如 果需要了解现状,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其作用 无可替代.比如“报纸有关环境问题的言论频 度分析”;“电视剧出场人物分析”.
实地调查法的运作
选择课题:调查者必须明确目的.要有理 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一种是自己提出假 设的“发现型调查”,另一种是验证前 人的“重复型”调查.比如复旦大学新 闻学院进行的“上海工人与新闻媒介” 的调查.
研究设计:目标、预算、调查对象、抽 样设计、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等.最重 要的是抽样设计和问卷设计.
提问的原则和技巧
合理性:必要性、普遍性、适中性 科学性:精确性、完整性、互斥性、客观性 艺术性:委婉法、间接法、消虑法、虚拟法 提问的顺序一般先易后难,先宏观后微观,先一 般后特殊,注意先后问题之间的关联. 总之,问卷的设计是对研究者素质的综合测试.
收集资料
面访法 邮寄法 电话法 网络法
分析资料
描述分析—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 的问题,也叫单因素分析,主要使用平均 数、百分比等手段,对实际情况作出客 观描述.描述性结论相对比较简单,但其 构成了其它分析的客观基础. 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回答“为什么” 问题,又称为多因素分析,即对实际情况 作出合理解释.
网络调查
网络调查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新 出现的一种信息资源调查方式,可通过 网上免费E-mail、Mailing List等进行。 与其他类型的信息资源调查相比,网络 调查充分利用了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络的 优势,因而在综合性能上明显优于传统 的调查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第一节抽样在许多情况下,传播研究需要对某一个大众媒体的所有受众、某一类型的媒体内容,或某个传播现象的整体进行分析,对这个总体里的每个个体都进行研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由于个体数量巨大,全面研究又是不可行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抽样手段得到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

一、抽样的基本概念1、为什么需要抽样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或元素)组成样本的过程。

当研究对象的总体数目巨大时,研究者为了节省研究经费和时间,就需要进行抽样,用关于样本的研究结果来推断总体。

2、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population)和元素(element)(2)样本(sample)(3)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和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4)随机性(randomness)二、非概率抽样当研究目的是想了解受众对媒体内容的看法和深入阐释、而非根据对部分受众的研究结论来推断某市或全国受众的看法时,研究者事先对总体的了解无须很多,也无须明确规定样本规模,可以采用非概率抽样和定性研究方法,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选择样本。

1、偶遇抽样偶遇抽样(accidental or haphazard sampling),也称为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指研究者抽取自己手头偶然遇到的个体为样本,直至样本规模符合需要。

2、立意抽样立意抽样(purposive sampling,或目的抽样),也称为判断抽样(judgmental sampling),指研究者根据特定目的和主观判断而确定研究样本。

3、配额抽样进行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时,研究者首先按某些控制变量对总体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每个类别在总体里所占比例,然后再通过偶遇抽样或立意抽样手段,在每个类别里挑选一定数量的个体,使得每一类别的样本个体在样本里所占的比例尽量接近于该类别在总体里所占的比例。

《传播学》——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①简单随机抽样: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

简单省力,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③分层抽样(分类抽样):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使大规模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可提高推断的精确度,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④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一般分三级,大型调查中常用。

2、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定及表示方法①定义: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②特点:a.客观性(必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得出相同结论);b.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c.普遍性(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非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③量化表示方法: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的强度。

3、控制实验法①关注的条件:信源条件、信息内容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受传者的社会条件、受传者的个性条件。

②基本步骤:确定实验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实施测试;提出实验报告。

③常用类型:a.单一事后测试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2个等质小组,只对其中1组实施信息刺激,对2组均只进行事后测试,旨在观察两组之间因信息刺激提示的有无而产生的差异;b.前后测试控制实验:对第1组实施2次测试,以观察比较信息刺激提示前后的变化;对第2组同样实施前后测试,但不提示信息刺激,以观察无刺激条件下的自然变化,并对2组进行比较;c.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的实验条件,旨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多方面比较。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抽样调查研究法
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 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 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 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 究方法。
①确定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②制定研究方案: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 调查方法 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 实施日程 费用预算
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 ①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②制定研究方案
③找到测量对象: 1、抽样 2、确定分析单元 要测量的是,一个字、词、句子、整条新闻、 整个版面;或者一个镜头、一个人物、一个 场景、一条新闻、一个节目? 对分析单元进行明确的界定。
④获得量化数据 1、制定分析类别和定量评分标准 2、试测和修订 3、培训内容分析员 4、对内容样本进行归类和评分
C、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 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和缩写; 避免使用意义含混的说法; 避免虚构性的提问; 避免主观诱导提问; 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避免同一个选项双重提问; 留意提问顺序可能造成的影响; 先问事实性问题,再问评价性问题,将调查对 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放在最后。
③找到测量对象:抽样
非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多级随机抽样
一般使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
④获得量化数据
设计问卷 A、问卷的构成: 前言 基本项目,即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关于态度、意见、行为倾向等评价性项目。 结束语 B、问题的设置: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 选项的设置:列举、排序
⑤处理分析数据
三、控制实验法
指的是在室内进行,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 控制,从而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 1、量化研究的步骤
• 研究的背景或由来:问题的提出;
• 研究问题阐述;研究意义的阐述;
• 文献调研:相关研究述评;
• 研究方法设计;
• 资料和数据收集;
• 资料整理、分析,并回答研究问题;
• 研究结果的讨论。
.
10
• 2、量化研究方法 • 研究问题的阐述:概念、变量、变量之间
的关系:feasibility
法相结合。
.
4
• 例:质化研究:传媒批评的研究角度: • (1)符号学分析; • (2)叙事学分析(结构主义分析); • (3)后结构主义分析; • (4)意识形态批评; • (5)女性主义批评; • (6)后殖民主义批评; • (7)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分析;
.
5
• (8)政治经济学分析; • (10)公共领域分析; • (11)文化工业分析;
.
12
• 样本数量越多
代表性越高的 机会高,但管 理也越困难, 产生非抽样误 差的机会也越 高。
.
13
• 二、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 1、简单随机抽样 •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掷骰子或抽签的原理
相同,因此,在这种方法中,任何个体单 位被抽中的机会都是完全均等的。
.
14
• 2、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抽样时,研究
者可先随意选取一个样本作为起始样本, 然后按一定间隔加以抽取。其样本必须是 随机排列的 .
.
15
• 3、分层抽样:当样本对象的性质差异比较大
时,可以将对象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 干类,这些类就是所谓的“层”。然后再 对各层中的样本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
16
• 当样本属性差异太大时,可以分多层来进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2、方法的综合性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 (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
1、什么是定性研究? 2、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定义 研究取向 研究程序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1)定义: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是以长期的、 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 层面的现象的过程。 (2)几种代表性的研究取向 符号互动论 人种学 民族志学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研究程序: 资料收集 分析资料 分析程序 分析归纳法 理论建立法 定性研究报告
“语境”
“语境”是指我们在分析文本时所必须考虑的 某种情境和历史过程。正是语境使得文本成其 为文本。
语言话语分析的三个层次
话语的最基本元素是不同形态的发音或陈述。 语言可以在传播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模型。 在“话语”的层面上,各种语言范畴可以被看 作一个连贯的机构,是一个带着讯息、可被诠 释的文本。
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的两部分内容: 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调查对象的意见、态度、行为倾向; 问题的三种类型: 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混合式问题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 容,内容分析就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 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 研究在室内进行,而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 验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 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自然实验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十章实验研究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十章实验研究

第十章实验研究一、实验的要素与逻辑1、实验的定义经过精心设计,高度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2、实验的三对要素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3、实验的基本逻辑因变量--自变量的影响--因变量前测----比较-----后测4、实验的必要条件要有因果关系的假设自变量要能很好被孤立自变量要能改变、易操纵操作程序要能重复进行要有高度控制能力5、实验对象的选择匹配随机指派二、实验的类型1、实验室实验实地试验2、标准实验准实验三、实验设计1、经典实验设计实验组:前测1---实验刺激---后测1对照组:前测2----------后测2后测1-前测1=实验刺激+外部其它因素后测2-前测2=外部其它因素2、索罗门三组实验设计实验组:前测1---实验刺激---后测1对照组1:前测2----------后测2对照组2:实验刺激---后测3后测1-前测1=实验刺激+外部其它因素+前测后测2-前测2=外部其它因素+前测后测3-平均=实验刺激+外部其它因素2、索罗门三组实验设计实验组:前测1---实验刺激---后测1对照组1:前测2----------后测2对照组2:实验刺激---后测3后测1-前测1=实验刺激+外部其它因素+前测后测2-前测2=外部其它因素+前测后测3-平均=实验刺激+外部其它因素3、索罗门四组实验设计实验组:前测1---实验刺激---后测1对照组1:前测2----------后测2对照组2:实验刺激---后测3对照组3:后测4后测1-前测1=实验刺激+外部其它因素+前测+交互作用后测2-前测2=外部其它因素+前测后测3-平均=实验刺激+外部其它因素后测4 =外部其它因素四、实地试验1、现代人研究2、移民研究3、群体间冲突研究五、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1、重大事件的影响实验刺激重大事件↓↓实验组:前测-----------后测2、实验对象发育造成的影响实验刺激↓实验组:前测-----------后测----实验对象的成熟---3、实验者期望的影响双盲实验设计4、前后环境不一致的影响5、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6、实验对象缺失的影响。

第15章--传播研究方法

第15章--传播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问卷从内容看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有关个人背景部分; 有关调查目的部分; 有关传播效果部分。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A、问卷的构成: 前言 基本项目,即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关于态度、意见、行为倾向等评价性项目。 结束语 B、问题的设置: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
①确定研究方法 ②制定研究方案
③找到测量对象 ④获得量化数据
⑤整理分析数据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几个概念 自变量:即研究者操纵或控制的变量。它是因
果关系中的因。 因变量:即研究人员所要观察、解释的变量。
它是因果关系中的果。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信度:即研究中测量单位的一致性。信度指的是 研究方法的可信度,如果信度高,那么研究就可 以重复进行,每次的结果都差不多相同。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
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
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简单省力,前提 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放在最后。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④ 采样设计。 这是指选择何种方式获取有关研究课题的资
料,传播学中实地调查大多采用面谈、电话询问 和邮寄问卷的方法。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⑤ 汇总调查数据,展开科学的统计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描述统计分析,一般用图表描述,用平均数、 百分数表达;
推断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推断某个假设是否能 成立,处理样本和总体之间的关系,包含两个 层次:检验、估计;

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播研究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播研究的主要方法;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对传播现象进行研究;3. 了解传播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传播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播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传播现象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传播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传播伦理,尊重研究对象,保护他人隐私。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传播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传播研究素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传播研究基本概念:介绍传播、传播研究、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传播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材章节: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研究2. 传播研究方法:讲解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播研究方法3.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授数据收集、整理的基本技巧,如设计问卷、访谈提纲,以及如何进行观察记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4. 数据分析: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以及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分析5. 传播研究应用:分析传播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公关、媒体等领域。

教材章节:第五章 传播研究应用6. 传播研究案例解析:选取典型传播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研究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章节:第六章 传播研究案例7. 传播研究伦理:强调在传播研究过程中遵循伦理原则,保护研究对象,尊重他人隐私。

传播学研究方法书

传播学研究方法书

传播学研究方法书
1.传统研究方法:介绍传统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并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 新媒体研究方法:介绍新媒体研究的特点,如网络调查法、社交媒体分析法等,并讨论其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

3. 全球化传播研究方法:介绍全球化传播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如跨文化比较法、国际新闻分析法、全球媒介流动研究法等,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4. 质性研究方法:介绍质性研究的特点和意义,如深度访谈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内容分析法等,并讨论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5. 统计分析方法:介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SPSS 软件的使用和统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并讨论其在量化研究中的优劣势。

6. 实证研究方法: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和意义,如案例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并分析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7. 跨学科研究方法:介绍跨学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价值和挑战。

8. 研究伦理:介绍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如知情同意、保护个人隐私等,并讨论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9. 研究报告撰写:介绍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如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并讨论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
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3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乱数表之一部分
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2、系统抽样 也称等距抽样,基本做法是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 表中随意选取第1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加以 抽出即可。 系统抽样法的好处是简单省力,但它的前 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 的。
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3、分层抽样
也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 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2、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
①提问题要清楚 (使用大众化的语言) ②问题要提得简短 ③问题要有相关性 ④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⑤问题要中立,不带倾向性 ⑥不要问答案过于复杂的问题 ⑦ 答案设计要穷尽和互斥 ⑧概念要具体化
2、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 ⑦ 答案设计要穷尽和互斥
例1:你看访谈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a.娱乐 b.关心所谈的问题 c.喜欢主持人 例2:你的教育程度如何? a.小学毕业 b.中学毕业 c.大学毕业 d.研究生毕业 e.博士毕业 f.其它
第三节
二、原理与概念
实验组和对照组:
控制实验法
在控制实验中,为了排除由非自变量因素而产生的影 响,常常将被测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自变量的刺激, 叫做“实验组”;另一组不给任何刺激,叫做“对照 组”。 前测与后测 前测与后测的比较,是是否可以推翻假设的关键。 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
第三节
三、步骤
1.选择实验场合 2.选择实验方案 3.选择样本及分组 4.进行实验 5.分析与解释效果
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 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选 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实查阶段: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 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 数据处理阶段: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 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实验法之实验设计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 自变量(刺激)和因变量 • 前测: 试验处理前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 后测: 实验处理后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 实验组和对照组 • 随机分配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
• R代表一个随机样本或者一次随机指派(试验对象) • 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 • O代表观察或者测量的过程;O通常会配有一个数字下标,表
楚地阐明,这使得其他的研究者可以方便的进行重复实验。 5 便于进行特别研究
控制实验法的缺点
1、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大的问题—非自然性,研究者所 考虑的行为是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下展示出来的。
2、研究者的偏见 实验有可能受到研究者偏见的影响。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采用“双 保密”技术,即在实验中,研究者和被试自身均不知 道将被分到实验组还是对比组。
外部效度
• 实地试验 • 实验室试验
霍夫兰经典案例
•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
• 美国人,20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一 年后获硕士学位,24岁拿到耶鲁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此后便执教于耶鲁,33岁时升 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 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 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 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 们形成了“耶鲁学派”。
• 《个性与可说服性》(“Personality and Persuasibility”,1959年,与人合著);
•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1960年,与人合著)。
研究背景
• 1941年12月8日, 美国正式与日本开战。大量新兵 入伍,给美国带来了新兵培训上的困难。当然,训 练新兵行军及操练武器并非难事,更重要的工作是 激发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士气,教导他们仇恨敌人并 灌输爱国卫国!牺牲奉献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情 操,以免遇敌即溃。于是,美国作战部开始以前所未 有的规模,使用电影或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 说服教育,鼓舞斗志。美国战争部的情报及教育署 研究部实验室接受指派,对说服材料的效果进行评 估和研究,霍夫兰等人就接受了这一重托,开始了对 这一传播效果的研究,从而也开始传播史上的说服 性传播研究。
1、识别因果关系 通过控制不同变量在实验2、控制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变量、和被试。灯光、温 度、隔音效果、被试与测量工具的位置安排等;还可以控制自 变量和因变量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操作变量的方式。
3、成本 相对来说,实验法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的研究方法。 4、可复制性 实验方法允许复制。研究条件在实验描述中可以清
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 门的实验室中进行
• 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录音机、放映机 以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对实验 室的形状、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 求。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 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 系。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一、 研究对象较少。调查法一般都是对 数量庞大的调查对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访 问,其研究对象往往被称为“大样本”。 而实验法则主要是探求少数变量与传播效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研究对象通常只有 数十人,因而是“小样本”。
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尽量保持两组 成员人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的相同 以排除这些变量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验 过程中,这两个组的唯一区别是接触的包含自变 量的材料不同,以此来计算因变量是否会产生相 应的变化。 • 第四、 统计分析。
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以下
条件
• 1、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 系;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二、 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中。 而调查法的则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的。
• 实验法较适用于解释性研究
因果关系: Y <=X, Z
X的出现会导致Y出现,X的消失会导致Y的消失; X先发生,然后Y才随着发生; Z可能会干扰Y的测量结果; 为减少Z的干扰,可用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
• 2、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否会导致 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 3、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测试不同的内容提示法、 说理法和诉求法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
• 4、受传者的社会条件——测试受传者的各种社会属性、 群体归属关系、群体规范等对他们接收信息的影响。
• 5、受传者的个性条件——测试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习 惯、自信心的强弱等个性特征对他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及其 结果的影响等等。
霍夫兰的主要论著
• 《大众传播实验》(“Experiment on Mass Communication”,1949年,与人合著);
• 《传播与说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1953年,与人合著);
• 《说服的表达次序》(“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in Persuasion”,1957年);
X
测试2 O2 O2 O2 O2
这里包括第1组的测试1和测试2的比较,第1组的测试2 与第3组的测试2的比较,第2组的测试1与第3组的测试 2的比较,第3组的测试2 与第4组的测试2的比较等等。
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 选择偏差(随机处理) • 历史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 成熟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 测验(所罗门四组设计) • 工具(测量稳定性信度) • 参与者损耗(前后测设计) • 处理扩散(承诺、隔离) • 补偿性行为(双盲试验) • 实验者期望(双盲试验)
3、受限的研究范围 有些问题注定是无法使用实验方法 进行研究的。在大众传播领域,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课 题关注的是群体行为,而这一群体往往是几百万人。 受制于规模要求,这样的实验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控制实验的步骤
• 第一、确定假设命题。 • 第二、简化因素、确定变量。 • 第三、控制与实验。将选择出的研究对象分为两
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O1=观察1,O2=观察2,O3………)
• 几种基本的实验设计
1、前测-后测控制的分组

被试组 测试1 实验处理
R O1
X
R O1
2、仅有后测控制的分组
测试2 O2 O2
被试组 试验处理 测试
R
X
O2
R
O2
3、所罗门四分组试验设计
被试组 R R R R
测试1 O1 O1
试验处理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