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案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掌握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a.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b.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c. 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d.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e. 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3. 教学活动设计:a. 引入讨论: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的区别b. 讲授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c. 小组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d. 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e. 小组讨论: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意义4. 教学评价:a. 小组报告: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b. 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 小组讨论: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贡献二、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理和媒体心理效应。

了解教育技术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b. 教学设计原理:ADDIE模型、迭代过程c. 媒体心理效应:多媒体、网络、视觉、听觉3. 教学活动设计:a. 小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b. 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原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c. 角色扮演:媒体心理效应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4. 教学评价:a. 小组报告: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b. 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原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c. 角色扮演:媒体心理效应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三、第三章: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及其功能特点。

掌握教育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 教学内容:a. 课堂管理工具:黑板、粉笔、教学管理系统b. 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子白板c. 网络资源工具:搜索引擎、在线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3. 教学活动设计:a. 小组探讨:课堂管理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b. 实操演示: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中的应用c. 网络搜索:利用网络资源工具进行教育教学4. 教学评价:a. 小组报告:课堂管理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b. 实操演示: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中的应用c. 网络搜索:利用网络资源工具进行教育教学四、第四章:教育技术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作用。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1.4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2.1 学习理论2.2 教学设计理论2.3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理论2.4 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3.1 教学媒体技术3.2 教学设计技术3.3 教学评价技术3.4 教育软件技术第四章: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4.1 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4.2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4.3 混合式教学的应用4.4 翻转课堂的应用第五章: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5.1 教育技术应用的准备阶段5.2 教育技术应用的实施阶段5.3 教育技术应用的反思与评价阶段5.4 教育技术应用的持续改进策略第六章: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6.1 学前教育技术应用6.2 基础教育技术应用6.3 高等教育技术应用6.4 职业教育技术应用第七章: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建设7.1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概念与分类7.2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7.3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7.4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第八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价8.1 教育技术项目的类型与特点8.2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8.3 教育技术项目评价的原则与方法8.4 教育技术项目改进与优化策略第九章: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9.1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9.2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与挑战9.3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策略与方法9.4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分析第十章: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10.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10.3 物联网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10.4 教育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技术概述难点解析: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区别,理解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难点解析:不同理论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 掌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提升教师在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培训内容1. 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2. 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2.1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2.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2.3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3.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学3.1 网络教育的定义与特点3.2 远程教学的模式与方法3.3 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4. 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1 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4.2 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4.3 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分析5. 教育技术培训与专业发展5.1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5.2 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与方法5.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与专业发展三、培训方式1. 讲授: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讨论其效果和启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享经验和感悟。

4. 实践操作:指导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四、培训时间共计20 学时,其中:1. 教育技术概述(4 学时)2. 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4 学时)3.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学(4 学时)4. 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 学时)5. 教育技术培训与专业发展(4 学时)五、培训效果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发言、提问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感悟。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员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4. 培训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及建议。

通过本培训,希望学员能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技术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做出贡献。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教育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关系2. 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学设计原理信息技术原理3. 教育技术的方法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教育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2. 基本概念:讲解教育技术的定义,阐述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3. 基本原理:讲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信息技术的应用。

4. 方法与实践: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的案例。

5. 总结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让学员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3. 课后作业:评估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育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教育技术网站和资源,方便学员课后学习。

4. 实践案例:收集教育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应用案例,让学员进行分析讨论,理解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员共同设计一个基于教育技术的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3.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让学员扮演教师角色,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1. 讲授法:用于向学员传授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深入理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提示 这时标题栏中的文件名后会多出“共享“两字,表示共享工作簿设置成功。
3、各用户在提交数据时,取消对该工作表的保护(依次选择“工具→保护→撤消工作表保护“菜单命令),输入密码后即可在自己拥有权限的工作表内进行编辑,对其他没有授权的区域只能查看内容。
二、 师生活动:(P2)
看后回答P7—P8三个问题。
4、检查您自己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
观看光盘中模板1中的“知识点表格.doc“
将该文件复制到“学习支架“夹子中。
按表中的要求,在表中作好记录。
(二)师生活动之二:(P8)
利用软件进行自我介绍
步骤:(网络操作)
2、 填写“相互认识信息表“
该表在教师机中,已经共享,文件是相互认识信息表.xls
5、保存文件
详细步骤:
1、单击“工具→保护→允许用户编辑区域“,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区域“对话框。在“新区域“窗体的“标题“框中输入用户名,单击“引用单元格“输入框右侧的按钮,按“Ctrl+A“组合键,就可以使全表区域引用“=1:65536“进入输入框。在“区域密码“框中输入密码,按“确定“弹出确认窗口,重新输入密码,回到“允许用户编辑区域“对话框,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不同的工作表对应不同的用户,重复上述步骤即可为其他工作表设置编辑区域和密码。
简要步骤:
1、工具—选项—-安全性—-取消个人信息选项的勾
2、工具—保护—-允许用户编辑区域—-每建一用户、选定一个区域且输入一个密码后确定(有多少用户就建多少个)
3、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输入密码—-确定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解释教育技术的概念强调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特点1.3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探讨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学习支持等方面的应用1.4 教育技术的趋势与挑战分析当前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教育技术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设计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解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强调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2.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与步骤详细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2.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享成功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第三章: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3.1 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分类强调教育技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影响3.2 直接教学模式与探究学习模式介绍直接教学模式和探究学习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3.3 混合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解释混合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概念探讨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3.4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提供选择和实施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分享成功实施教学模式的经验和建议第四章: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4.1 教育技术工具的分类与功能介绍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的分类和功能强调教育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4.2 教育技术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提供选择和使用教育技术工具的策略和方法分析不同教育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4.3 教育技术工具的培训与支持强调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支持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支持4.4 教育技术工具的评价与反馈介绍评价教育技术工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方法分享评价和反馈教育技术工具的经验和建议第五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5.1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解释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强调项目管理在教育技术实施中的作用5.2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步骤详细介绍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步骤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5.3 教育技术项目的评估与评价介绍评估教育技术项目的方法和指标分析评估结果对教育技术项目改进的意义5.4 教育技术项目的持续改进与发展强调教育技术项目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实现教育技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学习管理系统(LMS)与教育技术6.1 学习管理系统(LMS)的定义与功能解释学习管理系统(LMS)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强调LMS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LMS的实施与使用介绍实施和配置LMS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实际教学中LMS的使用案例和经验6.3 LMS与教育技术的融合探讨LMS与其他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的融合分享如何利用LMS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6.4 LMS的评估与选择介绍评估和选择LMS的指标和方法提供选择合适的LMS的策略和建议第七章:数字素养与教育技术7.1 数字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数字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数字素养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7.2 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探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分析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案例和经验7.3 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介绍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途径和策略分享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成功案例7.4 数字素养的评价与反馈介绍评价学生和教师数字素养的方法和工具讨论数字素养评价和反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第八章: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8.1 教育技术伦理问题概述解释教育技术伦理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教育技术伦理在教育领域的影响8.2 教育技术伦理问题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技术领域的伦理问题案例探讨解决和预防伦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8.3 教育技术法律问题与合规性介绍教育技术领域的法律问题和合规性要求强调遵守法律和保护学生隐私的重要性8.4 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的教育与培训强调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培训的重要性探讨培训方法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第九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9.1 教育技术研究概述解释教育技术研究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教育技术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作用9.2 定性研究方法与应用介绍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案例9.3 定量研究方法与应用解释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探讨实际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案例9.4 混合研究方法与应用介绍混合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分享实际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混合研究案例第十章: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分析当前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10.2 、大数据与教育技术的融合探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分享实际教学中这些技术融合的成功案例10.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概念和应用探讨这些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和挑战10.4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分析未来教育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设计第三章: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第四章: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第五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第六章:学习管理系统(LMS)与教育技术第七章:数字素养与教育技术第八章: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第九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第十章: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文主要关注了教育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包括教育技术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项目管理与评估、学习管理系统与教育技术、数字素养与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XXX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XXX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2013、3、16(第一次)培训对象:全体教师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1)建立一个FLASH文档:一、开机,进入Flash系统二、进入系统后,机器会默认建立一个新文档。

1、用点击“文件”——“新建”或Ctrl +N的方法也可以建立新文档。

2、尺寸设置:在“属性”控制面板中单击“尺寸”按钮,打开“文档属性”对话框。

在“尺寸”文本框中可以设置影片的大小。

默认置:550*400像素min:18*18像素 max:2880*2880像素如使用默认置,单击“默认”按钮。

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刻度单位:英寸、厘米毫米等。

3、背景设置:单击“背景色”下拉按钮,然后从弹出的颜色列表中进行选择。

4、帧频调整:在“帧速”文本框中输入每秒要显示的动画帧数。

设置结束后,单击“确认”按钮即可完成设置。

三、操作练习。

(2)逐一认识并使用绘图工具:1、铅笔工具和线条工具:铅笔工具:选取铅笔工具后,我们可以在属性面板中设置描绘颜色、宽度以及样式;在工具箱的“选项”选项区单击“绘图模式”按钮,选择绘图模式。

绘图模式有:拉直、平滑、墨水线条工具:可随意绘制直线。

试一试,看一看每一种绘图模式画出来的线条有什么区别。

(在使用铅笔工具或线条工具前,若先按住“Shift”键不放,再画,会出现什么现象。

)2、钢笔工具:使用钢笔工具可以绘制出各种形状的图形,如多边形、平滑曲线等。

绘制直线,可直接单击鼠标左键,在单击点与上一点之间创建一条直线。

绘制曲线:在某一位置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则在单击点与上一点之间创建曲线。

3、椭圆工具和矩形工具。

分别用于绘制椭圆和矩形。

如果在绘制时同时按下“Shift”可直接绘出正圆形和正方形。

想一想:圆角矩形怎么画。

4、画笔工具:不仅可以画图,还可以作为填充,制作一些特效。

模式:常规喷涂、喷涂填充、喷涂后面、喷涂选择、喷涂内部。

培训时间:2013、4、13(第二次)培训对象:全体教师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3)图形工具的运用(完成实例:圆锥的绘制)(1)查看——网格——显示网格(2)在图层一用直线工具绘制两条等边(3)锁定图层一,新建图层二,在图层二里面绘制椭圆形的底(4)调整底与边的位置,在属性面板处设置好虚线,为底填充好颜色(5)解锁,全选,复制。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讲义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讲义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讲义(一)2010-04-10 20:25:13| 分类:工作随笔|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新技术培训讲义(一)【培训时间】:2007年7月23日(下午)【培训学时】:2学时【累计学时】:2学时【培训内容】:模块1 培训准备活动1 了解你的学习伙伴任务1:收集全班学员的E-mail地址,补充到“学员情况表”中,为自己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任务2:登录自己的邮箱,并依次尝试如下任务:(1)发邮件(2)删除邮件(3)回复邮件(4)给多人同时发邮件(5)发送邮件时带附件(6)在地址簿中保存邮件地址活动2 明确培训的方式和成果观摩“配套光盘——模块1——案例——培训成果样例”中的案例。

讨论对培训成果的理解(交流)。

活动3 做好学习的准备熟悉自己计算机的硬件、软件。

(1)看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2)建立作业文件夹(3)了解网络、体验在网上交流【培训时间】:2007年7月24(下午)【培训学时】:2学时【累计学时】:4时【培训内容】:模块1 培训准备活动4 走进新课程和教育技术目的: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师生互动4:认识新课程的理念1、摩案例:“配套光盘——模块1——案例——新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案例”2、阅读“配套光盘——模块1——阅读资料——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的材料。

3、阅读P12 “理论导学”小结:新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师生互动5 了解教育技术1、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阅读P12-P13“理论导学”2、阅读资料并讨论浏览“配套光盘——模块1——阅读资料——什么是教育技术”中的资料。

问题: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教育、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活动5 初步策划选题1、案例观摩配套光盘——模块1——案例——选题计划2、填写选题计划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讲义(二)2010-04-10 20:28:39| 分类:工作随笔|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新技术培训讲义(二)【培训时间】:2007年7月25日(下午)【培训学时】:2学时【累计学时】:6学时【培训内容】: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能够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节住处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过程中形成反思意识活动1 了解教学设计师生互动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1、思考: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作用?2、阅读:阅读“配套光盘→模块2→阅读资料→教学设计是什么和教学设计的作用”中的材料,就教学设计的要领和作用进行深入讨论。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2. 适用对象: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技术爱好者。

3.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

二、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教学内容:a) 教育技术的定义b)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c)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d)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三、第二章: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b)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c)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 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四、第三章:课堂教学技术与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课堂教学的技术与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a) 课堂管理技术b) 教学评价技术c) 教学激励策略d) 差异化教学策略五、第四章:教育技术实践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教学内容:a) 国内优秀教育技术实践案例介绍b) 学员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教育技术应用c) 学员分享自己的教育技术实践经验六、第五章: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1. 教学目标:使学员认识到教育技术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

2. 教学内容:a) 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b) 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与方法c)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与应用d) 教育技术培训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七、第六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教育技术项目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a)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b) 教育技术项目评估的方法与技巧c) 教育技术项目案例分析d)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的实践操作八、第七章: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合规性。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训内容1. 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2. 教育技术基本原理2.1 教育传播原理2.2 学习理论2.3 教学设计原理3. 教育技术应用方法3.1 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3.2 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3.3 教育技术在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三、培训方式1. 讲授: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4. 实践操作:动手实践,掌握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

四、培训安排1. 第一天: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基本原理2. 第二天:教育技术应用方法、案例分析3. 第三天:小组讨论、实践操作4. 第四天:培训总结、考核评估五、培训效果评估1. 考核评估:通过试卷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2.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学实践:观察学员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

六、培训资源1. 教材: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应用方法等。

2. 课件:配套课件,生动展示教育技术的相关内容。

3. 案例库:收集各类教育技术应用案例,供学员分析学习。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育技术网站、论坛、博客等,便于学员交流学习。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员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分享教育技术应用案例,互相交流心得。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教育技术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习收获。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学会如何将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内容1. 教育技术概述a. 教育技术的定义b.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c.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2. 教育技术的基本技巧和工具a. 电子白板的使用b.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与整合c. 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d. 教育apps 的应用三、培训方式1. 讲授: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示范:展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教育技术工具的实际操作。

3. 实践:参训教师在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教育技术工具,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分享经验和心得。

四、培训安排1. 第一天:教育技术概述2. 第二天:电子白板的使用3. 第三天: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与整合4. 第四天: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5. 第五天:教育apps 的应用及讨论如何将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五、培训效果评估1. 参训教师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

2. 参训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3. 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互动与参与1.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

2. 问答环节:鼓励参训教师提出问题,促进讲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参与度。

七、创新教学策略1. 翻转课堂:介绍翻转课堂的概念和实施方法,探讨如何利用教育技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 项目式学习:探讨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支持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游戏化学习:介绍游戏化学习的原则和策略,探讨如何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

八、评估与反馈1. 自我评估:鼓励参训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2. 同伴评估:进行同伴评估,互相评价教学实践中的亮点和改进之处。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

2. 教育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理论、设计原理、应用原理。

4. 教育技术的方法: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 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优秀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分享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实践操作法:动手实践,掌握教育技术应用技巧。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第二课时: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第三课时: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4. 第四课时: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5. 第五课时:总结与考核。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应用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技术基础》2. 辅助材料: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汇编、教育技术工具使用手册3. 网络资源:教育技术相关网站、论坛、博客4. 硬件设施:计算机、投影仪、白板、教学一体机等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对教育技术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汇编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汇编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2006-2010)模块一培训准备了解教育技术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信息技术是指一节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3、计算机技术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生产、和应用的有关的科学技术二、什么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布了著名的AECT1994定义(简称“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一定义得到国际上广泛的认同。

在理解94’定义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我们国家一般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或五个范畴)。

了解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一、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二、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教案教案: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3.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4.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多种角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a.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分类;b.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a.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设计;b.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c.教学评价与反馈。

4.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施中的操作技巧a.多媒体演示和展示技术;b.在线教学和远程教育技术;c.教学管理和学生作业的电子化处理。

5.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中的应用a.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b.学生自主评价和互评的实施;c.基于数据的教学改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定义;b.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价值。

2.知识讲解(30分钟)a.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b.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案例分析(40分钟)a.分析和讨论现代教育技术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案例;b.让学员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4.实践演练(40分钟)a.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巧;b.尝试设计和实施一个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课例。

5.评价与总结(15分钟)a.学员进行教学成果评价和互评;b.总结本节培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演示,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和应用;2.小组讨论,让学员进行案例分析和思维交流;3.实践操作,学员通过实践演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巧;4.互动评价,学员进行教学成果评价和互评。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员的参与程度、思维质量和合作能力;2.教学设计评价,评估学员设计的教学课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教学实施评价,观察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技巧;4.教学评价能力评价,评估学员的教学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

02 教育技术在教学 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
总结词
通过使用多种媒体资源,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以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互 动性的学习环境。
详细描述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它可以通过PPT演示、教学视频、数字故事等多种形式呈现,提升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提 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特点, 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远程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广泛,包括在线教育、数字 化学习资源、智能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室等方面。
网络教学
总结词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授课和学习的方式。
详细描述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室的限制,使得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 排和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网络教学通常包括在线直播、录播课程、MOOC等形式。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教学
总结词
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建沉浸式学习 体验。
教学人员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
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与整理
01
能够从各类资源平台获取和整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

02
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搜索技巧、下载方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
的有效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与筛选
03
能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选择适合教学需求的
在线教育是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通过互联网和多媒 体技术实现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电 子教材、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智能教学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 馈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虚拟实验室能够提供 仿真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和实践操 作。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讲义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讲义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讲座教案]模式二: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3、能够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内容: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设计的特点教学系统设计综合多种学术理论而自成体系,是一项以实现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我们认为,这种设计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三、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四、教学设计过程模式1、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

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教案概述1. 培训目标: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 培训对象:教师、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员。

3. 培训内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评价等。

4. 培训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

5. 培训时间:共计15学时。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技术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

3. 教具:黑板、粉笔、PPT模板等。

4. 场地:教室。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学时)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3.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教学设计(3学时)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3.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第三部分:多媒体教学(3学时)1.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第四部分:网络教学(3学时)1. 网络教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与管理3. 网络教学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教学评价(3学时)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2.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标准3. 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反思四、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估学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员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员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性及应用能力。

3. 学员考试成绩:测试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教育技术。

2. 鼓励学员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高学员的合作能力。

3.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引导学员更好地学习。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模块六: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学时)1. 教学策略的定义与类型2.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 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七、教学模块七:课堂教学技能提升(2学时)1. 课堂管理技能2. 课堂教学组织技能3.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八、教学模块八: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实施(2学时)1. 教育技术项目的定义与特点2.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3. 教育技术项目实施案例分析九、教学模块九:教育技术研究方法(2学时)1. 教育技术研究的类型与方法2. 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步骤3. 教育技术研究案例分析十、教学模块十: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2学时)1. 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2.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3. 教育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估学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 1 培训准备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关系3、明确此次培训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4、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5、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7 课时教学过程: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要求:1、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能收发电子邮件,给多人发送和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在地址簿中保存邮件地址。

2、会登陆论坛注册并发帖。

模块 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3、能够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4、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10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定义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 Instructiona1 System Design ),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特点1。

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

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1。

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

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 和以学为主ID 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 和以学为主ID 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和理解双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我们用图来表示。

从图我们可以看出,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 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 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 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

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 年提出的。

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如下图。

(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

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如前所述,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3)学习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

(5)自主学习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

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6)协作学习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

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

多数的合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这一步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要求:1、在word 或wps 中编写、修改教学设计,并及时保存。

模块 3 选用教学的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教学媒体的概念、特征、作用和分类2、分析各类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特点,选择本学科适用的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3、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5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的概念: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教学资源管理包括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

1.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

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2.重现性:也称为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3.接触性:又称为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的大小。

4.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提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使学生可能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它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